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范文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9)-02-0065-02

【关键词】医院管理 制度建设 措施

卫生部提出的“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在全国展开对医院质量管理,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持续改进,创建优秀二级医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医院质量管理得到全面提高.通过医院创建优秀二级医院的检查、督导和反馈,也发现医院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制约医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薄弱环节,成为影响医院寻求向前迈进的关键因素。为了创建优秀二级医院,使医院质量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认识,进一步分析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新方法,使优秀二级医院的管理得到持之以恒地落实与不断改进。

1 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规范医疗服务环节

用制度保证有效的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实行患者住院、出院、术前、术后的医患沟通制度,对患者需使用的贵重药品和进行大额费用的诊断治疗实行解释制度,对出院患者有随访制度。

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服务改善也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需要长期不懈地抓。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很重要一点就是要实施患者满意度管理,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了解其需求和建议。针对自身服务存在的差距进行改进,努力缩小与患者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尽可能提供超值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2 以质量改进为重点,夯实医护基础质量,规范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管理控制体系

2.1 完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必须要有健全的组织保证。建立了由院长办公会,各质量管理委员会,各科质量控制小组,自我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医院建立院、科、个人三级医疗质量管理网络。成立医疗质量管理、病案管理、输血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药事管理及医疗安全管理6大委员会,各委员会在工作中明确各自职责,及时发现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提出整改建议。临床科室设立医疗质量监控管理小组,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加强科室医疗质量自我监控能力,强化环节质量控制.实施医疗质量科室负责制,落实质量自主管理和自我监控,层层负责,逐级把关,从而形成了一个全员,全程质量管理网络。

2.2 坚持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每月召开会议,针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并发挥质量控制与改进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形成决定后由其负责传达,并组织督促科内实施。认真贯彻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每月由医务科通过实地检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记录,科室自查等方式来反映核心制度落实情况,以现场督控方式,现场提出整改意见,反馈科室及时整改。

2.3 建立医疗安全预警机制 加强医疗危机管理,完善医疗纠纷、事故的处理程序和流程,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3 完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以专科建设为契机,提升医院综合实力

3.1 搞好重点专科建设 强化医疗质量标准化管理和医疗质量监控、督查。加强重点专科、特色专科、特色技术、关键环节质量的自我监控与督查管理。以点带面,医院根据相关规定,制定并修改完善了一系列医院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在终末质量管理方面重点查找医疗护理缺陷,加强质量评价和信息反馈。制定了《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等质量考核标准》,《业务在查房》,《核心制度落实督查表》,三级医师查房,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检察内容。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研究后全面推行。

3.2 规范医疗行为、诊疗常规、护理常规、操作规程,重视病历质量管理

病历是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抓好病历质量是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整体水平的提高的前提。病历质量的重点是审查病历的内在质量,包括诊断、鉴别诊断是否正确,检查是否及时、合理、正确;治疗是否正确、有效,医护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是否落实等,着重查找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医疗安全等存在的缺陷,提出整改建议并限期整改。

4 重视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素质

4.1 加强人才培训与考核 对新分配、调入或进修人员实行上岗前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以达到统一思想、文化传承作用。每年对各级医师技能进行综合考核,住院医师重点加强“三基”训练,考核病历书写、体格检查、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等;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突出抓好“三新”教育,即新技术、新理论、新进展,考核急救技术、专科技术、疑难病历分析等。

4.2 完善考核与奖惩机制 制度的考核与落实必须有奖惩机制的监督,否则会落空。制定一个制度及考评细则,严格落实考评方案,要将医疗服务质量与薪酬分配、个人考核、评先评优和晋升晋级紧密挂钩,坚持用数据说话。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坚持奖惩结合。

5 以信息公示为手段,规范医疗收费行为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范文2

【关键词】 构建 持续 改进 医疗 管理 体系

目前我国的医院,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医疗体制的逐步健全,如何构建持续改进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已成为医院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是否完善、是否有效,对医院工作能否快速健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本院在多年的工作中,逐步总结,尝试建立了持续改进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1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基础是全程病例管理

全程病例管理是“以病人为中心”,建立在医疗服务与医疗质量基础上,通过明确医疗工作中的服务流程,对患者自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实施动态、有责任人、有沟通、有反馈、有评价、高质量、全过程的服务[1]。全程病例管理涵盖门诊的各个流程,以及住院护士及医生的服务流程,重点有查房流程、会诊流程、手术流程、抢救流程、检查检验流程、信息沟通流程、出入院流程等,它是整个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基础,所有的工作将以此为平台,逐步开展并深入。

2 基本医疗质量管理是关键的技术保证

基本医疗质量管理涵盖医疗质量建设的制度保证和技术保证,包括对医生的基础质量培训与考核,各种操作常规的熟练程度、疾病诊治的理论基础、病历书写质量等。通过基础质量把关,对医疗质量的风险做到技术保证,确保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

3 病例分型

通过运用病例分型管理,可有效的加强环节质量管理。病例分型是建立在质量基础上的数字化考核,它根据疾病的特点及治疗过程的变化,将疾病分为A(单纯普通型)、B(单纯急症型)、C(复杂疑难型)、D(复杂危重型)四型,通过对病种治疗效果的评价,确定科室、管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的质量效果。主要评价指标有:危重率、P值、优良率、综合值、平均住院日、诊断符合率、三日确诊率、药品比例、人均医疗费、日均医疗费、人均药费、日均药费等。病例分型改进了管理方法,对于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4 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是针对特定的一组患者使用标准化的、综合多学科的过程来调整医疗行为,对病人的治疗要依据事先制定的基于时间或治疗结果的流程表顺序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2]。本院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不是单纯机械的执行,而是与病例分型结合进行。针对病例分型的A、B、C、D四型分别制定了相应的临床路径诊治方案,实现了对同种疾病诊治过程的分层管理,满足了更多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

转贴于 5 病种质量费用管理

对住院病种进行分类统计,明确了各科收治病种范围。在结合诊疗常规及医疗市场的需求下,确定了259种疾病,进行单病种质量费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以临床路径作为单病种的质量保证,对259种单病种逐一进行了临床路径的设定,明确了单病种的准入范围、治愈标准、每日治疗内容、每日费用、住院天数、总费用等[3]。让广大患者用较低的费用,使常见病、多发病得到高效、优质的治疗。单病种并不会给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由于覆盖范围广、费用低,实现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让群众对医院快捷、高质量的服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加强了医务人员对于基础疾病的诊断治疗能力,强化了基础质量建设。通过单病种质量费用控制,增强了医院的市场竞争能力,扩大了医院的社会影响力[1]。

6 临床审计

临床审计由医疗、护理、经管专业组承担,以临床工作为主导,按照预定计划,对所有指标体系依据时间、医院工作重点,有计划、有组织的全方位审计,涉及医疗、护理、行风、经济运营等多方面,突出对医疗质量、工作流程、治疗效果、经济运营的检查,评价与持续改进医疗工作,实现对临床工作的动态监控,从而改善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临床审计将医疗、经济监管的触角直接延伸到临床科室,引起管理者和医院员工对科室运营的高度关注,形成全院上下对医疗运营齐抓共管的局面,为医院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 患者满意度提高与医院文化管理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患者满意,患者满意度提高才是评判管理体系有效与否的关键指标。从医院文化来讲,只有把医院文化作为最终的核心竞争力,医院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各项工作融入到医务人员的日常行动与思想中,才会在工作中形成合力,使医院得到持续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奉刚,张卫富.医学模式与临床医学实践.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22):103~106.

2 朱士俊.临床路径在医疗质量实时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594~596.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范文3

【关键词】 质量管理体系;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0族标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3.095

由于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规范化建设相对滞后,输血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建立和完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临床输血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对保证临床输血合理、安全和有效十分必要。目前存在的问题有:(1)质量体系不完善;(2)缺乏接受过输血专业技术培训的人才;(3)文件化不够,难以应对举证责任倒置;(4)无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难以持续质量改进[1]。

1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一个组织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质量目标的体系。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包括该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组织结构和资源管理、运行的全过程和持续改进过程等[2]。

1.1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依据 我国近十几年来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年)、《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1999年)、《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及要求,血液管理法律体系进一步健全。各项法规实施以来,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下,血液管理工作以及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各地对血液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尚存在很大差异,血液管理工作水平及工作进展尚不均衡。医疗机构对临床输血的管理还相对滞后,普遍缺乏标准化、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虽然我国尚未颁布医疗机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规范性文件,但应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性文件,采用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即ISO9000族标准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护理和输血科技术人员在临床输血中的行为,控制整个临床输血过程,使临床输血逐步步入规范化管理[3~5]。

1.2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1.2.1 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和准备阶段 该阶段需要完成以下工作:(1)统一认识、落实责任,制定工作计划;(2)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方案;(3)教育培训;(4)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5)合理配置资源。

1.2.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阶段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依据,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技术规程、记录表单四层文件组成。

1.2.3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阶段,包括:(1)内审员教育培训;(2)严格按照文件运行并重视运行的检查;(3)内部审核;(4)管理评审;(5)持续改进。

2 ISO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2.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非政府性质的世界性联合会,ISO成立于1947年,经过60多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有来自世界170个国家和地区标准化团体加入ISO。我国于1978年正式加入ISO,成为正式会员国。

2.2 ISO9000族标准(简称ISO9000) ISO9000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这些标准可帮助组织实施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和指南。它适用于各行各业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可以促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在行业中提高竞争力。因此,ISO9000族标准一经诞生,就形成了ISO9000热和以ISO9000为依据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注册热。

国际标准化组织根据ISO9000系列标准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提炼出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并将其归入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标准内,于2000年12月15日正式。这八项原则是:(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这些原则是当代质量管理最基本、最通用的规律,它奠定了ISO9000族标准的理论基础并形成了一条主线,贯穿于ISO9000标准中。只有充分理解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理念和内涵,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标准的每一个条款。

八项管理原则之间的关系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和“持续改进”为基本点,“领导作用”是关键,“全员参与”是基础,其他原则是手段和方法。

医疗机构的临床输血如果能以ISO9000为依据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则可使医疗机构和患者都得到实惠,实现双赢。理由是:(1)ISO9000融合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将会极大地提升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水平;(2)ISO9000侧重于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发生输血医疗纠纷时举证;(3)ISO9000包括了服务的内容,能更好地促进参与临床输血的医疗、护理和输血科三方人员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使受血者满意。

参 考 文 献

[1] 田兆嵩,何子毅,刘仁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5-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4] 刘景汉,兰炯采.采供血及临床输血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9-140.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范文4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医疗设备管理;应用方法

医疗设备不仅是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的必备条件,还是提高医疗质量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医疗设备管理体系并不健全,无论是在采购设备,还是在应用设备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隐患,对医护工作人员、患者、患者家属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的医疗事业要想取得更大进步,就必须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应用质量管理体系,解决固有问题的同时,建立医疗设备管理上的良性循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更好的治愈患者。本研究主要对医疗设备管理中应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及效果展开讨论,现做如下综述。

1 医疗设备管理中应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

1.1 程序文件的建立及其过程控制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我国相关制度,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应用质量管理体系时,必须注重程序文件的建立,还要在过程控制上努力。综合而言,贯标活动中,将医疗设备编制了3个程序文件,分别为设备管理程度、采购控制程序、监测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1]。①设备管理程序,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医疗设备,无论是日常应用,还是定期检查,都要按照程序来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医疗设备随时都能发挥出最理想的作用。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需求,我院设定了如下设备管理程序:科室提出设备申请及论证申请表要求分管领导审批医学工程科负责汇总,多厂家进行比对后递交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审核,审核通过的设备上院党委会审核,院党委会审核通过的设备上报院招标办进行采购到货安装、调试、验收医疗设备入库、出库建立档案、做好相应记录交给使用科室,完成日常使用、管理、保养日常维护报废申请审批设备报废,入账[2]。②采购控制程度。采购控制作为医院设备管理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直接影响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并且对患者的康复造成影响。为避免采购程序与先前的管理发生冲突,我院结合自身情况,并且从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设定了以下采购控制程序:对供方的评定从产品及供方的资质审查开始填写《供方基本情况调查表》样品评价现场考察历史情况评价供方信誉度调查填写《供方评定记录》合格供方的审批《合格供方名录》的形成建立供求关系与合格供方档案合格供方的控制与重新评定《供方业绩评定表》[3]。从采购环节来看,采购控制程序比较符合当下的医疗设备管理趋势,并且充分顾及到了采购风险和采购的后续工作发展,值得借鉴与参考。③监测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该程序属于辅助工作,但却能够对前两项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该程序在运行的过程中,并不复杂。一方面要在各个环节建立相关制度,要有专人负责工作;另一方面要将记录工作、监测工作、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尽量降低各种问题的发生概率。

1.2 程序文件的持续改进 医疗设备管理应用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要做到上述的三点要求外,还需持续改进程序文件。①程序文件的持续改进,能够弥补固有工作上的漏洞,为医疗设备管理提供更多的帮助。②在持续改进程序文件的过程中,所有的工作都要获得优化。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个管理整体,需依据不同医院的不同情况,做出相应的改变,程序文件是核心部分,作为衔接质量管理体系与医疗设备管理的纽带,会促进整体管理工作的较大改变。

2 医疗设备管理中应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效果

2.1 医疗设备的安全性有所提升 相对而言,医疗设备在应用和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设备的使用会直接影响能否治愈患者,也会对医疗纠纷的减少、缓和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应用质量管理体系,医疗设备的安全性有了很大提升。①质量管理体系对采购工作严格把关,固有的安全隐患减少;②医疗设备管理的入库、出库、维修、保养等工作有明确规定,所有的问题都被细致划分,客观上形成了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安全系数进一步提升。③医疗设备在管理当中,报废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所有出现问题的设备一律不准应用,只有达到规范要求或者更高性价比的设备才能应用,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了医疗设备管理的更大发展。

2.2 健全了管理体系 我国的医疗机构有很多,不同的医疗机构采用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存在差异。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国内的很多私立医疗机构通过应用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健全了固有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①专业医疗机构(眼科医院、耳鼻喉医院)的医疗设备更加先进,提高技术的同时,保证了设备的有效性和持久应用;②综合医疗机构的设备管理,不再是单一的管理,而是通过计算机、程序、系统、人工等多方面工作结合管理,实现了管理上的良性发展。

本研究对医疗设备管理中应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与效果进行论述,就当下的管理成果而言,还是值得肯定的。在日后的管理工作中,需进一步贯彻、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突发事件处理方案,解决固有问题的同时,不允许增加新的问题。相信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医院设备管理会更加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也会带来更加积极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方勇,郑银霞.全面质量管理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02:28-38.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范文5

【摘要】 目的 探讨ISO9000族标准在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方法 采用2000年版ISO9000族标准体系,于2003年开始运用于护理质量管理,改进原护理质量管理的制度和方法,建立健全有效的文件化护理质量管理新体系。结果 编写的质量管理文件简捷、直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规范护理质量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论 ISO9000族标准用于护理质量管理是完全可行的和必要的,能更新质量观念,提升服务层次,全面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关键词】 ISO9000族标准;标准化文件体系;质量改进;护理管理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在总结世界发达国家先进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经验的基础上编制的一套实用而有效的管理标准。1987年颁布以来广泛用于工业、企业及服务行业。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新加坡等医疗管理和技术领先的国家有不少医院应用ISO9000管理体系并通过ISO9000的质量认证。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护理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总体水平。持续质量改进,全面质量管理、质量保证是护理质量管理的主旋律[1]。为了使护理系统的质量管理达到规范化、科学化,我院自2003年以来采用2000年版的ISO9000族标准,运用于护理质量管理改进原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建立文件化的护理质量管理,新体系,实施更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方法,使护理质量达到全新的层次,促进医院总体工作建设和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健全组织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成立由分管护理工作副院长任组长,护理部人员为主要成员的质量管理组织,其职责是制定推行ISO9000族标准管理体系的工作方案和培训员工。由院领导、护理部主任亲自培训全院护理人员,营造人人知晓ISO9000族标准的特点、指导思想、运用于护理质量管理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形成全院护理人员积极参与,领导和各部门重视的良好氛围。确立“以质量为核心,以服务为重心,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的护理质量方针。

2.制定并实施护理服务规范和流程

首先,进行护理服务过程分析,制定护理服务规范和流程。通过问卷、病房工休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对门诊、住(出)院病人、陪护人员进行调查,聘请社会监督员定期收集公众对医院的意见和建议,分析识别护理服务对象的愿望和要求,确定护理服务过程的标准和程序。如《护理环节规范化服务措施、工作流程》等,将护理工作落实到每个服务细节,注重服务过程中的交接与连续性,保证无缝隙的服务。随后,成立三级护理质控网络,在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及护理质量保证组织的领导下开展质量控制工作。编写适宜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文件:①制定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作为护理质量管理的最高指导性文件。②制订《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及检查评分细则》。根据卫生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管理规范及文献资料,结合具体实际制定我院护理质控标准及评分细则,并在运用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如2005年以前检查项目基本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的管理规范统一的项目,随着卫生部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不断深入,新增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文件书写终末质量、优质护理服务礼仪等项目,更全面客观地评价护理质量。③编写护理系统通用和专用作业指导书。包括11项核心制度及46项护理工作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修订《疾病护理常规》;编写《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健康教育》、《手术室管理》、《消毒供应室管理》等工具书,指导护理人员科学合理、规范有效地为病人服务。④编写护理程序文件。如制定合理便捷的病人入院、出院、用药、治疗、特殊检查、围手术期规范的服务流程和重要护理操作前后告知程序等护理服务流程。

3.体系运行的具体措施

(1)实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的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三级质量控制组织严格实施护理质量控制方案,按照质量管理目标,认真履行职责。检点放在新入院、手术前后、危重和生活不能自理、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的环节管理上。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采取现场口头点评、护士长会议集中分析评价、一式两份的《护理质量纠错报告书》、《质控简报》等方式反馈,并追踪验证,以数据统计结果为依据,促进整改,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目的。

(2)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工作制度、服务措施,开展人性化整体护理。实施五个零、六个一、七个多的“567”工程和十个第一服务程序。通过竞聘上岗,选聘专科理论知识丰富,沟通能力强的主管护师担任责任护士,重点为病人做好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病人的随访工作。

(3)规范护理文件书写。新设计表格式护理记录单,把观察项目细化和具体化,既方便书写,不易遗漏又能使护理记录体现客观、真实,动态反映病人病情变化及护理治疗

基金项目:百色地市科技局立项课题(百地科字[2002]05号)

作者简介:黄芳艳(1962-),女(壮族),广西靖西县人,副主任护师。

全过程,减轻护士书写负担。

(4)强化护理安全教育及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院科三级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工作中严格执行护理安全管理各项措施,同时医院为护理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5)完善激励机制,调动人员积极性。开展岗位技能竞赛,设护理质量评比优胜奖、优秀护士长、遵纪守规模范护士、病人最满意护士、优秀随访员、最佳微笑护士、最佳礼仪护士等。分别在院部和护理部年终总结大会上表彰,激发护士们争先创优、比学赶帮的工作热情。

4.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1)根据卫生部1989年颁布的《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中的护理标准及指标体系、卫生部2005年颁发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卫生厅2005年下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护理质量管理规范》中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a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b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c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d三基理论考试合格率;e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f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g急救物品完好率;h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i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执行率;j每百床年护理一般差错、严差错发生率;k护理事故发生率;l护士在职培训率;m每年省级以上刊物;n护理科研立项;o护理投诉。

(2)同行评价。

(3)专家评价。结

1.护理质量指标完成逐年增长,护理质量稳步提高 2003~2007年度护理质量完成情况逐年提高,其中急救物品完好率、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 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执行率均为100%;临床实习生综合考评合格率100%;护理事故发生率为0。见表1。

2.同行评价 我院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受到同行的认可,2003年至今有区内及滇、黔、桂周边医院共100多名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理骨干到我院参观交流。

3.专家评价 先后在接受“百姓放心医院”第三主题、抗非典工作、医疗机构校验、创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医院管理年活动等检查中,护理工作均得到专家高度评价。我院连续获卫生厅三个周期医院管理年先进集体,护理管理工作成绩突出。表1 2003~2007年度护理质量完成情况

医院的顾客是病人,“疗效高、服务好、费用低”是病人对医院的永恒要求。当前医疗市场面临更激烈的竞争,而质量是竞争的焦点,服务是生存和发展的保证。要使整体护理工作深入持久开展,就必须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活动。ISO9000族标准是世界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方面的经验总结,是全面质量的发展与系统化完善,是将众多特殊管理升华为科学的“一般管理规律”[2],其指导思想和特点与整体护理的服务理念是一致的,它不仅为护理系统的质量管理提供了指导,而且还提供了实施质量管理的具体方法和程序,它强调“以顾客为中心、以预防为主”,使影响服务质量的技术、管理及人的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经过五年管理实践,我们认为ISO9000族标准用于护理质量管理是完全可行的和必要的,与刘其文等[3]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1.规范护理质量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护理质量标准是衡量护理质量的准则,是护理管理的依据,护理质量的标准化管理是医院科学管理的基础,是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反映护理质量的内涵。ISO9000族标准提供标准化的质量管理制度,强调以顾客(病人)为中心,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2003年以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建立方针明确、符合现阶段病人实际需求和医院具体情况的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实施质量控制,各项工作做到目标明确,有计划,有检查、有可追溯的反馈机制,层层落实,重在实效。例如要保持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涉及医生、护士、设备维修、药品供应、后勤保障等,管理中我们发现薄弱环节在于抢救病人结束后医护人员不及时检查补充,设备有问题时客观原因短期内不能或无法及时维修等,任何一个细微的环节都有可能影响,因此,班班交接专管护士定期检查护士长随机检查和每周定期检查的三重责任必须落实到位,而且物品和基本设备要有备份。又如消毒供应室工作中从物品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到包装、灭菌、核查每一个动作均一丝不苟,严防死守才能保证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为了保障护理安全我们以护理缺陷管理为切入点,在常规安全管理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①对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辨识病人的又一个手段。②对病区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定期核查,对10%氯化钾、细胞毒性等高危药品单独存放,作醒目的标识,消除安全隐患。③对有压疮危险因素、有管道等不安全病人进行专项督查。④执行严重护理缺陷的一票否决制,即凡有严重差错以上或一般差错涉及医疗纠纷,有投诉查实等,当事科室、当事人、当事科室的护士长均不能参加年度任何评先评优。⑤各护理单元与护理部签订护理安全责任状,明确护士长责任,护士长为护理安全第一责任人,全体护士为护理安全直接责任人,以确保临床科室重视护理质量、重视护理安全,努力做到护理工作零缺陷,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护理事故发生率为零,未发生过因护理工作问题导致医疗纠纷。观察结果显示我院每百床年护理差错率逐步下降;其它各项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完成逐年升高,急救物品完好率、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 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执行率均为100%。说明护理质量在持续改进中稳步提高。

2.更新质量观念,提升服务层次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地飞速前进和人们对生命质量要求的提高,服务对象对护理的要求从硬服务(治好病)向软服务转变,即不仅治好病,而且还希望得到重视、尊重和人文关怀。护理部开展三基三严、多元化、规范化、内容丰富多彩的培训,创造条件让护士参加在职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到2007年护士培训率达98.58%,大专以上人员占全院护理人员的77.14%,三基理论和护理技术操作成绩优秀,在接受卫生厅三个周期医院管理年督查及检查验收中有120人次护士参加三基理论考试,一人成绩78分,其余119人成绩均在80以上,最高成绩98分;26人次参加护理技能操作考试,一人成绩87分,其余25人成绩均在90以上,最高成绩96分。护理队伍素质不断提升,综合能力不断提高,为提高护理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优化服务流程,以提高基础护理质量为突破口,不仅关注门诊、住院病人,还对出院后病人进行电话、书信或上门随访,将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到家庭、社区。全院护理人员更新观念,“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行动的指南, “100-1=0”的质量公式深入人心。我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03%~99.70%,比部颁标准分别高出8.03~9.70个百分点;基础护理全院平均94.50~96.7分,特护、一级护理全院平均分95.06~97.90分均超出了部颁标准。为病人提供安全、准确、及时、舒适、文明、亲情化、个性化、超值化服的技术和情感多层面的全程优质无缝隙服务,满足病人明确的、隐含的需求。

3.强化质量管理职能,全面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护理质量是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管理职能的核心内容,护理质控、护理管理制度应充分反映专业护理特点,其简明扼要、有可操作性、有效实用性是减少护理质量偏倚的基本保证[4]。通过借鉴ISO9000族标准,发挥三级护理管理组织职能,构建群众基础好,专业知识牢固,综合素质较高,工作能力强,团结协作的护理管理队伍,创新工作机制,管理到位、监督有力, 使护理质量管理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提高科学化护理管理水平,卓有成效地的开展工作。到我院参观交流的护理同行认为我院管理模式能结合临床护理实际,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编写的质量管理文件简捷、直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特别对指导下级医院有积极意义。几年来我院先后接受卫生厅进行的医院管理年检查、全国精神文明创建等检查,专家们对我院的护理管理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我们体会是:①病人的满意就是护理质量的金标准。②充足的护理人力资源和护士整体素质提高是护理质量的基础。③全员参与、岗位自我管理和控制是提高质量的手段。④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⑤强化激励机制,调动成员积极性,能发挥管理的最佳效能。⑥ISO9000族标准规范质量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值得注意的是,护理科研工作相对滞后是制约我院护理学科发展的主要因素,护理人员素质培养仍是今后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邹 萍.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应用进展[J].天津护理2006,4(14):246-247.

[2]单世光,王太和,陶树清.我院实施ISO9000族标准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0,10(16):601-603.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范文6

关键词:PDCA循环 质量管理 应用

1.制订计划(Plan):计划决定行动

1.1计划是一种目标和策略,是实现使命和愿望的核心。在医疗质量管理中需要制订的计划包括:(1)一般计划:它的特性是由目标和时限两种要素组成。如中长期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人才培养计划、月计划、周安排等。(2)特殊计划:主要指各种方案、预案、规定,制度与职责、合理的工作流程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它是为了保证计划实现而制订的特定计划。

1.2医疗质量检查标准是计划的配套文件。我院的检查标准主要是参照《医院管理评价指南》的要求制订的。一个科学的检查标准,是检验执行情况的先进工具。

1.3计划的公开性。一是要让每一个员工知晓计划的内容,明确工作的目标方向,并积极参与,努力奋斗。二是实行服务承诺制,利用社会监督,鞭策你的行为,促使计划的实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增进社会了解和参与,实现良好沟通,提供优质服务,让患者和社会各界成为计划的检验者才是制订计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执行(Do):行动决定结果

2.1健全的质控组织。思想只有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获得成果。我院建立健全的三级质量控制组织,由质量决策层(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质量控制层(医院质控小组)和科室层(科室质控小组)组成。明确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层层抓落实。年初我院由院长亲自抓优化入、出院流程工作,从缩短出院病人结账时间开始入手,经过多次专题会议反复讨论,出台了新的“预结账管理规定”、“住院病人费用管理规定”、“贵重耗材管理规定”、“床旁结账管理要求”和“住院卡及出院病历归档管理要求”等相关制度,并根据这些制度设计了病人了解整个住院流程的《住院患者预结账告知书》、《医保患者住院流程须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须知》、《自费病人住院流程须知》、《床旁结账委托书》和《床旁结账清账单》,为使优化、优质服务实施工作做了充分准备。

2.2注重方法过程。(1)有章必守,有制必循。遵守所制订的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履行岗位职责。切记“百分之一的失误会导致百分之百的损失,以一个小小的行动达到持续全面的重大改进”。(2)从现在做起,从基础做起。在执行过程中从满足患者现在的要求着手,力争满足患者的最大要求,创实现感动服务。(3)树立诚信意识。在工作中必须认真履行每一项承诺,切忌光打雷不下雨,说到的一定要做到,确保执行效果。(4)实行行政督导制。对各职能科工作任务下达工作任务书,要求日事日清,月事月结。保证执行力。(5)树立全员意识,注重细节工程。在实际工作中要重视木桶效应,提高整体素质,培育员工的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全员参与,整体行动。

3.检查(Check):检查评定结果

3.1检查的态度。严格要求,严肃认真,严谨求实。

3.2检查的方法。笔者实行四个相结合的检查方法:一是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二是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三是横向检查与纵向检查相结合,四是自查与督查相结合。医院质控部门根据所制订的检查标准和目标任务对科室质量每季度进行一次综合检查考核,平时不定期对科室环节质量进行抽查。对重点科室如ICU、急诊科、手术室等实行重点检查。把医院内三级质控网络的检查和文明单位创建、医院管理评审达标、医院管理年活动纵横结合,促使各项工作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4.处理(Action):循环的始动力

4.1结果反馈制。我院实行科主任例会制度、质量报告会制度和医技科室联席会制度。对检查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总结上一个阶段取得的成绩,提出需要改进的内容和方法。

4.2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据检查情况按医疗质量奖惩规定实行奖优罚劣。

4.3持续改进制。由医疗质量控制委员会组织议定整改措施或创新方案并应用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从而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5.结语

在整个PDCA循环中,只有经过总结、处理的A阶段,才能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纳入到制度和标准中,才能进一步指导实践。否则,只有PDC阶段,而A阶段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就不能发扬成绩,也不能防止同类问题的再度发生,PDCA循环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推动PDCA循环,不断提高质量水平,一定要抓好A阶段。

PDCA循环不是一个环,它是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环环制约,必须保证四个阶段有机整体。只有计划若不实施等于没有计划;只有实施而不检查,难以知道计划实施的优劣;只检查而不考评,双方不相互反馈信息,管理质量无法提高。每一个循环终了,就会使工作向前迈一个台阶,质量得以持续改进。

因此,一个医院的大循环是靠内部各个环节的小循环来保证的,小循环又是大循环来带动的,通过各级PDCA循环的不停转动,把医院各个环节、各项工作有机地组织在一个统一的体系中,保证总的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