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基础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学的基础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学的基础课程

管理学的基础课程范文1

关键词:分析项目教学法;管理学;分组;协调;团队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047-02收稿日期:2016-08-15

高职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管理学基础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这一课程需要进一步突出其知识的应用性,才能不断提升学生对管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难点在于其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例如,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等若运用通常的教学方法,会使得学生难以理解管理学基础课程的相关原理和方法以及具体的应用。分析项目教学法属于应用性的教学方法,进一步突出知识的应用,从一个企业管理的实际案例出发,分析其蕴含的相关管理学基础原理和一般方法,这种具有实践应用性的教学方式,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应用性,可以有效提升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分析项目教学法对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意义1化解教学内容中的抽象知识

抽象知识的掌握难点就是在于这些内容难以被学生理解,因为一些相对抽象的问题已经超出了高职学生的理解范围。这一类抽象知识在管理学基础课堂中相对较多,多个章节中的知识点都具有这一特点,例如,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七个学派就是典型的抽象知识点,学生接受起来难度较大。分析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引入了更多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中蕴含了抽象的管理学知识点,可以实现这些抽象知识点的有效应用,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管理学知识。

2拓展学生分析问题等应用能力

经济管理专业的高职学生将成为今后一些单位基础的管理人员,他们需要在对单位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突出自己的管理能力,这种能力就需要在学校历练。管理学基础课程就是现代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门,相关的理念和方法都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今后进入工作岗位需要应用的知识,这些知识和内容的灵活掌握就需要学生进一步加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项目教学法多元化的教学案例为学生分析管理问题、探讨管理思想、提出管理方法等给出了直接的机会,在这些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学生运用管理学基础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3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实施分析项目教学法的时候,在分析管理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组队开展案例的分析,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工作,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最后分享成果,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整个项目案例的有效解决,这种团队意识也是今后在工作岗位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因为在任何企业或者单位里,一项工作或者任务都需要员工进行相互合作,共同完成。

二、分析项目教学法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具体的实施措施1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组建项目研究小组

学生在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和理解能力上是存在差异性的。教师需要进一步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将学生根据其学习能力进行分层,主要可以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类;在学习能力分层确定好之后,可以进一步实施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小组的组建工作,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机组合成一个项目研究小组,这样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共同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这种分层式学习小组的组建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在管理学基础知识上共同进步。

2布置项目任务

在开展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有一个知识的整体性掌握,再布置相关的项目案例,设置相关的问题分析,给定学生探讨分析的时间。这些项目任务的确定需要进一步突出对已学过管理学基础知识的应用,只有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所了解和认知,学生才能进一步开展相关问题的分析探讨工作。可安排一个企业让学生进行调研,在对企业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可以布置学生相关的管理学项目任务。例如:该企业在进行自我管理中使用了什么样的智能,企业领导层是怎样开展管理日常工作的,根据调研企业的基本情况,最终提出一个调研报告。在这一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有的学生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咨询企业,有的学生需要负责查找相关资料和理论依据等,还有的学生需要进行最终调研报告的起草工作,学生在分工协作之后,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经过多次修订,最终形成他们的调研报告。还可以假设学生自己经营一个小型的餐饮企业,让他们思考一下怎样开展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例如,首先需要进行企业内部员工的分工,有人负责买菜,有人负责后厨,有人负责前台服务,有人服务收银,等等。对这些员工的管理需要怎样做到制度化和人性化的兼容,如何使员工工作积极性持续激发等都是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在项目问题布置完成之后,要求学生制订完成任务的计划,这也是今后工作所需要具备的素养。管理某项企业具体工作之后,领导需要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具体实施内容,就需要他们起草相关的企划案等。在进行调研和学生组织报告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及时提醒,不断调整学生的调查方向及报告撰写方向。

3项目成果汇报及点评工作

学生在分组提交相关的项目完成的报告之后,教师首先需要仔细阅读他们的报告,组织一场项目成果汇报会,模拟企业管理层听取基础管理者的汇报,这种形式可以进一步使学生适应今后岗位需要,不断构建他们成熟的心理。在汇报会上,不同研究小组汇报各自的报告,在完成汇报之后,其他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汇报小组需要给予相关的回答,最终教师再根据事前阅读过的报告内容,结合管理学基础知识理论,进行引导式的点评,给报告小组更多的启示。这种形式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主动运用管理学知识的意识,提升他们在管理能力上的水平,同时其他同学和老师的点评可能对学生是一个更好的启发,因为多人的思考更加全面、系统。在点评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鼓励为主,因为学生组织出这样一份报告,是经过多个合作、多次讨论而最终形成的,是值得肯定的。毕竟他们对相关知识的应用没有经验,需要多多磨炼,这就需要教师在最终点评的时候给予更多的鼓励,在鼓励的过程中给予有针对性的问题分析,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

分析项目教学法属于现代职业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可以实现学生在管理学基础知识上的具体应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有助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企业基层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冯伟明项目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5).

[2]董常亮,周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应用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3,(11).

管理学的基础课程范文2

1.1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当前不少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停留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上,在一些高校相应设置了B语言、c语言等程序开发设计课程,该教学内容与当前学生的信息素养不相符合,造成学生对计算机及其专业知识缺乏一定的理解,不能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此外,与过去相比,近年来我国的中小学逐步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高中还对计算机课程进行了统一水平测试,而在大学,和过去相同,使用的计算机教材没有发生变化,每个学校的教学内容几乎相同,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同的学生而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因材施教,设置严重不合理。

1.2教学方法落后

在当前大多数的学校,仍然采用的是课堂教学和机房练习相结合的两步走教学法,而很少采用现代的模拟业务、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1.3教学考核方式不全面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以机考为主,有全国计算机水平考试和省计算机水平考试,一般的考核分为两部分,即笔试与机试。一般的水平考试主要有两种题型,即客观题与主观题,而该课程的成绩往往根据水平测试的成绩而定,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水平测试极为简单,通过率高,这种单一的计算机教学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下降,不利于计算机技术的深入掌握与运用。

1.4学生的操作水平有限

如今计算机的普及教学在中小学阶段就得以开展,大多数的学生在经过几年的学习后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常用办公软件的运用,例如Word的编辑等,然而,由于实践机会少,教学内容的限制等多方面原因,学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论文的排版、测试等,大部分学生的操作水平有限,还停留在原始阶段。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管理改革措施

2.1完善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设置

当前,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这门课,然而对不同专业而言,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完全一致,教学内容与目标也相同,当前的计算机课程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专业,部分专业需要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在教学内容中又没有体现出来。针对此现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者应当高度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际运用性,同时结含下同学生的专业需要传授相应的计算机知识,便于学生在实际学习与工作中应用计算机知识。具体而言,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合理设置与实践学习应以培养人才为最终目标,并基于这.角度合理的组织设置课程。例如,教师在计算机教学工作中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教学模块与选修教学模块两大部分,在基本教学模块中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多媒体技术、。ffice常用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等,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在选修教学模块中主要包括数据库程序设计、平面设计、网页设计、三维设计等,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教学模块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和兴趣通过等级考核对选修内容进行深入学习。

2.2改善教学方法

(l)强化实践教学。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多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验,合理安排计算机的上机练习课程,同时可以开设计算机选修课程,拓宽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渠道,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上机操作水平。

(2)采用案例教学法。计算机教学工作者可采用现代化的案例教学法取代落后的教学方法,即在案例中融入计算机基础知识,通过案例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让学生亲身感受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3)分级教学。针对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教学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学生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层次划分,分别设置免修、快班、慢班等,不同班级所讲授的内容和授课方式是不同的,但是其最终目标都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在原有计算机基础巨育所提高,达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

2.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管理学的基础课程范文3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 管理基础课程教学 实例分析

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曾经说过,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学生的生活是学习的基点,是学习的材料。而游戏总能凭借自身的特点吸引众多学生的注意,因此,管理基础课程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利用周围的环境,关注与课程领域的有机结合,如何将生活、教育、融为一体并通过游戏的形式展现出来更应该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探究的重点。教师较为教学工作的主体,其能否正确的指导学生进行游戏,对教育水平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国许多院校已经将“自由游戏”的教学方式引进了日常教学,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由于受到封建教育理念的影响,该模式的实施仍受到一定影响。这篇文章将对此方面的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为中国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带来帮助。

一、游戏教学法

(一)游戏教学法简介

所谓的“游戏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借鉴或者自己编写一些有益于学生智力发展、符合教学需要的游戏软件和课件,从而进行信息技术的传播或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该方法并不是完全依靠游戏,不是将完整的游戏单纯地在课堂中使用,而是在规定的教学任务下以游戏为辅助,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发现并解决问题、角色扮演、模拟情境等策略的运用。

(二)游戏教学法在管理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游戏教学法自发现以来,不断发展并完善,目前已经被应用到各个教学领域,并且在不同领域其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以及该方法在管理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可以看出,游戏教学法在该领域主要有以下作用:

第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管理基础课程的内容比较乏味、繁琐,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厌倦心理,利用“游戏教学法”可以引进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活动,这样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对于进一步推动管理基础课程的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游戏教学需要学生的集体参与探讨,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共同探讨管理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等来完成学习任务,这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游戏教学法还具有其他重要的作用。譬如,能够实现新课改之后的现代化教育,体现现代教学的主要思想和理念。

二、游戏教学法在管理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实例分析

管理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游戏主要包括训练决策思维的游戏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游戏,其中以沙漠求生游戏一些运动类的游戏最具有代表性。

“游戏教学法”在现代管理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力度及其大,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相关院校和教育部门加大对该教学方法的管理和改革,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对管理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作用非常大。但是,由于受到过去落后教学思想的制约,管理基础课程教学中有关游戏教学的体制并未完全成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待解决。比如,教师满堂灌现象比较严重,学生缺乏自由活动和自主讨论的时间;管理基础课程教学中设计的游戏严重脱离教学主题,与所学知识无关,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并对管理基础课程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三、游戏教学法在管理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正确应用措施探讨

要想加大管理基础课程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力度,首先必须加大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师要严格按照管理基础课程的课本内容和教学任务,制定适合本节内容的游戏实例。其次,在游戏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争取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并体会游戏的乐趣,从而掌握课本知识。

四、小结

游戏教学法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在管理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该方法的重要性,将其正确应用到管理基础课程教学中,为我国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张晓莲;游戏教学法在高职管理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例分析【G】;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11期

管理学的基础课程范文4

目前,《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已进入实验阶段。此《课程标准》根据时代要求,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了新的设计,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基础性、选择性。《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为此,《课程标准》提出“要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一方面要继续发扬我国数学教学一向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另一方面,要重新审视“双基”的内涵,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双基”。

一、新课程理念下对“双基”内涵的理解

数学“双基”指的是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狭义的“双基”是指记忆和掌握“基本数学公式和方程式”,快速且准确地进行计算的“基本技能”,以及能够逻辑地进行数学的“基本论证”。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经发生变化,创新意识、应用意识、实践能力、用数学方法思考判断的能力、人生规划能力、批判性思维习惯等等也成了基础,甚至是更重要的基础。还有如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和情感态度、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更成为了学生全面打好基础的基本内涵,是基础的基础。它们与知识、技能的学习融合在一起,才能互相促进,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双基”。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双基”教学实施方法

“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课程改革如何进行,“双基”始终是高中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更是我国数学教学的立足与发展之本。但是,打好基础又是为了什么呢?当然是为了发展和创造。缺乏基础的创新是空中楼阁,没有创新指导的打基础是傻练,在花岗岩的基础上盖茅草房是极大的浪费。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如何实施“双基”教学呢?

1、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面前,教师有时要“稚化”自己,把自己当作学生,以一颗“童心”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设计课堂教学。

(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学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常常采用齐步走的方式,统一规格、统一要求,把学生培养成同一模式的人。实际上,黄沙如海,找不到完全相似的两颗砂粒;人海茫茫,当然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学生,所以面对不同的学生而采用同一种教学模式,无疑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大教育家孔子两千多年前尚可提倡“因材施教”,知识经济时代则更应该提倡为学生营造相对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的天性最大限度地得以展现。

(3)适当减少师生间的纵向交流,增强学生间的横向交流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几十个学生整堂课面对一个老师,老师也千方百计地在课堂上试图主导所有学生的思想。然而,学生的认识过程是有序的,思维的跳跃性又是无序的,这种教学方式本身就是对学生主体思维活动的束缚,笔者认为除了加强师生纵向交流的同时,还应大力增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比如:在课堂上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为引导和加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创设条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彼此沟通,使完全没有必要由老师统一讲解的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解决,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

(4)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单一媒体”课堂教学走向“多种媒体”齐上阵的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课堂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会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对教师自身的转变: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是新课程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所以,能否打好“双基”,教师是关键。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观念,树立新理念。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按“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理念,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志趣和发展方向给予具体指导,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有机整合,使学生的基础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加强知识量的积累。标准新了,要求高了,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努力学习数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学术前沿动态,拓宽相关学科知识,实现多学科的沟通与融合。

(3)加强集体备课和多向交流。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主要来源是和同事的日常交流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应当加强集体备课。在新课程教学中,有很多问题值得商讨研究,教师之间进行必要的交流是改进教学,实施新课程的必要的有效方式。

管理学的基础课程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初中音乐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效果

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者中,主要包括音乐欣赏、歌曲演唱、舞蹈以及音乐优秀等内容,其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初中音乐教学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和目标,要求教师在开展音乐教育活动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审美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接下来本文将从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案设计、重视情感体验、音乐教学生活化、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等角度出发,对初中音乐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

一、积极转变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音乐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需要。在初中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首先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要将更多的课堂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初中音乐课堂的主人,自己则主要是充当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这和合作者的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和表达权,对学生的音乐情绪进行更好的引导和控制,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引导学生在合作、自主、探究的音乐课堂氛围下,更好的感受音乐的魅力以及带来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升华自身的情感和能力。此外,要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打破应试教育传统思维的影响,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避免音乐课时被挤压或压缩等情况的发生。

二、创新教学方案的制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初中音乐教育的目的主要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感受力和创造力,具备一定的动手、动脑以及创新的能力,初中音乐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学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据此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丰富自身的音乐技能,不断巩固自身所掌握的音乐知识。例如,在欣赏彝族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一曲目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宣讲彝族民众的生活习惯和环境特征,让学生先了解彝族民众的好客心理和周边生活环境,然后再让学生欣赏这一歌曲时,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旋律中感受到彝族同胞的好客情怀,激发了初中生热爱民族同胞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怀。

三、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增强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情感体验,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在尊重音乐教材内容和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音乐教师应当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出发,要增强音乐教学的艺术性,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例如,在开展《欢乐颂》这一课时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对这一交响曲带来的心灵震撼,教师应当先对贝多芬创作这首音乐的背景进行介绍,像学生传达《欢乐颂》在维也纳初次演出时的空前盛况以及这首音乐的风格、旋律和欣赏要点,先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行充分的调动,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音乐情感体验的准备,然后教师在接下来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结合曲子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感知力,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以及给人心灵上带来的震撼。

四、让初中音乐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因此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时,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将音乐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这样可能有效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情趣。例如,在《给未来一片绿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将教室内的座次形式改变成“圆形”的座位形式,教室的中间就是教师讲解和学生表演的舞台。在学生学完新歌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新歌词,并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自己制作乐器进行演奏,这样不仅可以缩短师生之间沟通的距离,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深刻领悟到音乐无处不在的真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课堂教学效果。

五、实现音乐教学评价的积极改变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随意,评价手段过于单一,甚至存在很多教师的主观因素,这都不利于对学生音乐兴趣和音乐能力的保护与培养,甚至会抹杀学生在音乐创作与探索中的个性与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要积极开展综合性的评价,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原则,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下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和愉悦感,增强学习音乐的动力。此外,音乐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的音乐教学评价时,不仅要考核学生的音乐学习态度和学习状况,还要考核学生的音乐特长和创新能力,并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丰富音乐教学评价的主体,促进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结语

基于以上所述,在初中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音乐教师只有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对音乐教学给予更高的重视,认真、细致地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紫玲.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艺术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邹芸,李育斌.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管理学的基础课程范文6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课堂教学要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要积极实施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努力营造高效课堂。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新课程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师生一起分享快乐,体验成功的过程。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屏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与人格碰撞的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学习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实现“师——生”、“生——生”的合作与成长。 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在“听”中学和在“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音像,在听或看后思考、记忆,这是接受性学习。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进而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实践证明,不管是重结论轻过程,还是重过程轻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合乎课改的观念。在学生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出规律性认识时,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演示和讲授。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极端。

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