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范文1
根据市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市卫计[2018] 号)精神,我院积极响应,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流程,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现将我院2018年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总结如下:
一、深入理解,高度重视
(一)召开全院动员大会。2018年3月19日医院召开了2018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动员会,会上XX院长就2018年我院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要求全院职工认真贯彻落实“行动计划”。
(二)健全机构,明确工作任务。医院成立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职责分工明确,形成医院第一负责人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合力抓,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格局。并在全院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上号召医务人员多换位思考,创新、改善医疗服务措施,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
(三)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为使“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深入人心,我院利用电子显示屏、微信、宣传栏等进行宣传,让全院广大干部职工更加深刻认识活动的重要意义和重点内容,全面掌握活动的进展情况。
(四)查找问题,持续改进。医院通过开展病人满意度调查、座谈会、意见箱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并及时反馈相关科室,提高服务水平。在听取民意的同时,医院也积极进行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讨论研究,确定有效整改措施,持续改进,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围绕工作重点,持续改进
(一)规范预约诊疗制度。我院通过现场预约及电话预约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进一步拓展预约就诊模式,充实预约服务内容,逐步完善住院预约等服务。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
(二)落实远程医疗制度。在医联体内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医联体牵头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向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使更多的适宜患者能够在家门口获得上级医院诊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
(三)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增加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比例,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
(四)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全覆盖。通过省级、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医联体内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五)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设立医务社工岗位,负责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等服务,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
三、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满足医疗服务新需求
(一)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者,可以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持续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术特点,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
(二)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加快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实现各中心相关专业统筹协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与各中心形成网络,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三)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医联体内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以单病种一体化临床路径为基础,明确分工协作任务,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医疗服务,完整记录健康信息。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医联体连续医疗服务各环节的医疗质量控制,推动基层医疗质量有效提升,保障医疗安全。医联体内以信息化为手段,形成患者有序流动、医疗资源按需调配、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分级诊疗格局。
(四)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稳步开展日间手术,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逐年增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为患者提供日间化疗、新生儿日间蓝光照射治疗等日间服务,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惠及更多患者。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日间手术和日间治疗的患者提供随访等后续服务。
(五)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围绕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扩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提供与其诊疗科目相一致的、适宜的医疗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加强以门诊和住院电子病历为核心的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行为、评估合理用药、优化服务流程、调配医疗资源等提供支撑;
(六)以“一卡通”为目标,加强就诊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居民健康卡、医保卡等应用,继续推动落实全省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患者使用统一的就诊卡可以在任一医疗机构就诊。逐步增加、整合就诊卡的就诊、结算、支付、查询、挂号等功能。
(七)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医联体内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通过培训、指导、帮带、远程等方式,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指导等服务。
(八)以签约服务为依托,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逐步实现药学服务全覆盖,临床药师利用信息化手段,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加强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的处方进行审核,实现药学服务下沉。临床药师通过现场指导或者远程方式,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重点为签约服务的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满足患者新需求。为患者提供中药个体化用药加工等个性化服务,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中药饮片配送等服务,缩短患者取药等环节等候时间。
(九)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提升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各项诊疗服务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做好宣教、解释和沟通。推进以告知为中心的医患沟通平台建设,严格落实医疗告知各项要求,及时、准确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通过告知,进一步普及医疗知识,规范医疗行为,增进医患互信。建立医务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服务用语和服务行为规范,并落实日常培训与考核。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在关键区域和关键部门完善私密性保护设施。探索开展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临床科室与精神科、心理科的协作,为患者同步提供诊疗服务和心理指导。实施有创诊疗操作时采取措施舒缓患者情绪。
(十)以后勤服务为突破,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不断改善设施环境,标识清晰,布局合理。加强后勤服务管理,重点提升膳食质量和卫生间洁净状况。在公共区域为候诊患者提供网络、阅读、餐饮等舒缓情绪服务,为有需要的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治疗饮食。解决医院停车难、院内交通秩序乱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后勤人员服务意识,重点规范保安、保洁、电梯引导员等物业管理岗位的服务用语和行为规范,改善服务态度,严厉查处利用岗位便利的“医托”、倒卖号源等不当行为。
四、加强内涵建设,突出亮点
(一)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我院围绕“行动计划”,在院内开展以“制度在心中,落实见行动”为主题的 “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系列活动,如“医疗核心制度知识竞赛”、“三基”培训及考核、护理课堂教学大赛、全院疑难病例讨论等活动。
(二)创造真诚的爱心服务环境,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让患者对医院产生信任和满意度。在亲情化服务中要求医务换位思考,观察自己的职责,探索亲情化服务的作用,把患者当做“熟人”、“亲人”,理解和尊重。关爱患者,主动关心、解决患者的生活需要和困难。与患者交流时态度和蔼,为患者所想,不断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让患者感觉到亲情的温暖,给患者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之感。使文化与医疗工作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得到广大患者的肯定。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我院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卫健委各项工作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创新服务举措,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行为。对工作中发现的好的做法和工作模式做好宣传和推广,并通过制度予以固化;对于发现的问题,按要求及时整改,切实改进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打造“满意在医院”服务品牌。
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范文2
(一)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围绕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反映突出的问题,结合新形势下医疗服务需求变化,通过改善环境、优化流程、提升质量、保障安全等措施,着力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构造和谐医患关系。
(二)加快发展优质社会资本办医。贯彻落实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和省十部门《社会办医促进工程实施意见》,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满足群众的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重点支持优质社会资本举办康复、老年病、护理院等专科特色医疗机构,提高老年康复医疗服务能力。
(三)科学编纂“十三五”卫生规划。巩固“十二五”卫生规划发展成果,科学规划医疗机构设置,统筹做好区卫生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实施卫生强区战略。
(四)扎实推进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因病施治、分级诊疗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市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区卫生局关于规范分级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强化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推进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严控大型公立医院发展规模、限量提质,健全医疗机构间的分工协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分级诊疗服务,全面推行门诊患者基层首诊制度,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与县(区)和市、省级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通过强化监督考评,开展重点监测评估,将病人就医流向、医院收治病种构成、双向转诊率等内容与医院等级评审复查有机结合,一并纳入目标考核及各类专项考核中,确保县域内就诊率达90%左右。
(五)探索医师多点执业。待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暂行管理办法出台后,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工作。重点引导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促进优质资源在本区域内合理流动。实施医师执业信息化管理。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一)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各基层医疗机构根据《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等规定,提升院感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建立院内感染防控长效机制。各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消毒供应室、治疗室、换药室、手术室、口腔科室等关键部位的感染预防和控制。
(二)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推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各项控制指标,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强激素类药物的管理。
(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理服务内涵建设,加强护理管理及专科护理培训,推进护士岗位管理,稳定护士队伍,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及护理质量。
(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引导医务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服务理念,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开展医务人员“三基”训练考核,加强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服务能力。
(五)完善疾病应急救助制度。
完善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核报核销管理办法,按照省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申请支付工作的通知》,全面推进疾病应急救助制度。
(六)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并配合市中心血站组织好无偿献血工作,组织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督导检查,保证临床用血100%来自专业供血机构供应,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三、强化医疗服务要素监管
(一)加强医疗机构准入。落实行政审批许可制度,规范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执业、变更登记管理。
(二)加强医疗机构监管。增强依法执业意识,规范执业行为。联合卫生监督机构对医疗机构的执业范围、人员资质、医疗广告等进行日常监督。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建立医疗机构长效管理机制,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三)加强医师、护士准入管理。做好医师、护士的注册管理工作。开展好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四)强化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管理。严格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建立规范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及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严肃查处未经批准开展技术项目的违规行为。
(五)开展医疗机构校验工作。按期保质完成医疗机构校验工作。由区卫生执法监督机构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对达不到标准的医疗机构给予暂缓校验,限期整改;对违法违规的医疗机构依法立案查处;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单位进行通报和记分管理。
四、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
保持依法惩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医闹、伤医、杀医事件,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加大多部门联合处置重大医疗纠纷力度,推行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分担机制。各医疗机构要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建立统一投诉渠道,避免多头管理,提高效率。强化医疗缺陷管理,夯实医疗安全工作基础。重视关键环节医疗质量,从严要求,把医疗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及时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妥善处理医患纠纷。
五、深入推进医疗行风建设
持续抓好行业纠风工作,开展整治卫生计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专项行动。推进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深入贯彻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进一步加强卫生计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继续强化院务公开执行力度,督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建立服务信息公开制度,对服务效率、服务价格、医药费用、便民惠民等信息进行公示。进一步完善社会评价制度,加强对行风工作的舆情监测。
六、做好其它医政工作
(一)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
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范文3
二、技术能力不断提高。整合肝胆泌尿外科、普外胸外科、妇科、肛肠外科四个科室综合技术力量,配备电子腹腔镜、等离子电切镜等高端医疗设备,开展多学科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9个手术科室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55例,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35例,腹腔镜下疝修补术26例,膀胱肿瘤电切术8例,肺癌、胃癌、直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根治术13例,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17例,剖宫产手术1190例,人工股骨头、膝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鼻内窥镜下鼻窦炎根治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4例,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345例。2个护理部分别荣获“**省优质护理先进科室”“**市护理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医疗质量持续提升。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坚持依法执业,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坚持每周全院业务大查房,以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计)费为重点,督促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确保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全面细化、量化优质护理服务目标,规范落实护理工作各项预案和不良事件防范措施,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为患者提供规范、安全、舒心的护理服务,护理工作满意率不断提高。畅通监督投诉渠道,健全投诉处理机制。
四、急诊急救作用彰显。全年接诊急诊病人14170人次,平均每天接诊38.8人次;120急救出诊1983次,平均每天出诊5.4次,全年抢救急、危、重症病人1394人次,组织全院会诊、大抢救11次,抢救成功率98.1%。
五、二甲评审扎实推进。邀请省、市评审专家、管理专家,开展二甲标准及相关知识培训19次,累计培训2894人次,保障评审工作稳步推进。修订完善各类制度、规范、职责、流程717条,各类应急预案30种,编撰印发《规章制度汇编》《应急管理手册》《医院感染管理手册》《药事管理制度汇编》等工作规范11种,开展生命支持类急救设备故障、医院感染爆发、突发停电、消防安全疏散等应急演练63场次,工作人员现场提问考核692人次,合格率93%。逐步建立起科学严谨、规范有序的工作章程,形成质量改进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医务人员业务技能全员培训。邀请省、市医院专家教授院内授课5场次,远程授课2场次,组织院内专家举办专科专病学术讲座7场次,举办徒手心肺复苏培训39场次、手卫生培训43场次,医务人员参与率100%。参加全国、省、市短期培训学习班279人次。
六、健康扶贫惠泽万民。严格执行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面落实出院“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措施;建立和完善诊疗方案、流程,对接诊的省市确定的11种大病属于贫困人口者、5种免费治疗的疾病患者,开展一对一宣传相关救助政策,治疗时执行按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管理。从27个科室抽调精兵强将,组建12支健康扶贫医疗回访工作队,对中、省确定的11种大病属于贫困人口患者,开展治疗康复情况一对一、面对面回访。回访贫困人口大病患者119人,逐一建立完整的康复治疗档案。向**村捐赠价值8700余元的会议桌椅、办公桌和值班用床;为**村捐赠办公电脑一台,筹资3600余元,为贫困户采购花椒苗2000株,全部发放栽种到位;筹资2000余元,在**村开设“爱心超市”。
七、公卫服务再上台阶。医院预防保健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开展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及维护、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居民健康教育、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0-6岁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残疾人康复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传染病管理、结核病筛查、艾滋病咨询检测上报、规划免疫、心脑血管事件及肿瘤事件报告等公共卫生工作,维护和保障广大居民的健康权益。
八、医联体帮扶增添活力。建立8个医疗团队,对口支援*********镇8个卫生院。开展学术讲座、临床带教,进行业务技能指导,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年内完成对口支医260余天,实施远程协助诊断136例次。与市中心医院建立紧密医联体,市中心医院派驻医院管理、妇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骨科、医学影像6个方面的专业技术骨干,开展“点对点”精密援建和帮扶。与北京阜外医院、同仁医院、天坛医院技术协作,开展核磁、CT、B超、病理等影像技术远程诊断,建立了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医院国内知名专家的技术服务。
九、医疗总量再创新高。全年完成门急诊247632人次,收住院病人26722例,全年开展手术4982例次,增幅11.5%。医疗收入17293万元,增幅10%。门诊收入3854万元,增幅12%;住院收入13439万元,增幅9%。
十、新风正气蔚然形成。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实行院务公开和民主决策。持续开展“三好一满意”、“质量服务提升年”等活动,落实医德考评制度,严格奖惩,弘扬正气。把救死扶伤、热情服务、廉洁行医做为每个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把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作为铁的工作纪律,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效、温馨的医疗服务。每周行政查房、查岗,对存在问题和患者投诉全院通报处理,对科室负责人及当事人进行经济责任追究,患者满意度持续攀升。
一、硬件建设实现跨越。投资****万元,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的门诊综合大楼项目于3月开工建设, 2018年春节前主体施工至十层。投资82万元,对住院楼进行了内粉装修,更换了病床,改造了卫生间,安装了闭路电视、呼叫系统,完成了燃气锅炉改造,使两个病区住院环境得到了改善。筹资208万元,购置大容量冷冻离心机、全自动洗板机、酶标分析仪、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等医疗设备95台件,为临床科室进一步拓展医疗业务奠定了基础。
二、技术能力不断提高。整合肝胆泌尿外科、普外胸外科、妇科、肛肠外科四个科室综合技术力量,配备电子腹腔镜、等离子电切镜等高端医疗设备,开展多学科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9个手术科室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55例,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35例,腹腔镜下疝修补术26例,膀胱肿瘤电切术8例,肺癌、胃癌、直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根治术13例,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17例,剖宫产手术1190例,人工股骨头、膝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鼻内窥镜下鼻窦炎根治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4例,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345例。2个护理部分别荣获“**省优质护理先进科室”“**市护理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医疗质量持续提升。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坚持依法执业,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坚持每周全院业务大查房,以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计)费为重点,督促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确保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全面细化、量化优质护理服务目标,规范落实护理工作各项预案和不良事件防范措施,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为患者提供规范、安全、舒心的护理服务,护理工作满意率不断提高。畅通监督投诉渠道,健全投诉处理机制。
四、急诊急救作用彰显。全年接诊急诊病人14170人次,平均每天接诊38.8人次;120急救出诊1983次,平均每天出诊5.4次,全年抢救急、危、重症病人1394人次,组织全院会诊、大抢救11次,抢救成功率98.1%。
五、二甲评审扎实推进。邀请省、市评审专家、管理专家,开展二甲标准及相关知识培训19次,累计培训2894人次,保障评审工作稳步推进。修订完善各类制度、规范、职责、流程717条,各类应急预案30种,编撰印发《规章制度汇编》《应急管理手册》《医院感染管理手册》《药事管理制度汇编》等工作规范11种,开展生命支持类急救设备故障、医院感染爆发、突发停电、消防安全疏散等应急演练63场次,工作人员现场提问考核692人次,合格率93%。逐步建立起科学严谨、规范有序的工作章程,形成质量改进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医务人员业务技能全员培训。邀请省、市医院专家教授院内授课5场次,远程授课2场次,组织院内专家举办专科专病学术讲座7场次,举办徒手心肺复苏培训39场次、手卫生培训43场次,医务人员参与率100%。参加全国、省、市短期培训学习班279人次。
六、健康扶贫惠泽万民。严格执行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面落实出院“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措施;建立和完善诊疗方案、流程,对接诊的省市确定的11种大病属于贫困人口者、5种免费治疗的疾病患者,开展一对一宣传相关救助政策,治疗时执行按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管理。从27个科室抽调精兵强将,组建12支健康扶贫医疗回访工作队,对中、省确定的11种大病属于贫困人口患者,开展治疗康复情况一对一、面对面回访。回访贫困人口大病患者119人,逐一建立完整的康复治疗档案。向**村捐赠价值8700余元的会议桌椅、办公桌和值班用床;为**村捐赠办公电脑一台,筹资3600余元,为贫困户采购花椒苗2000株,全部发放栽种到位;筹资2000余元,在**村开设“爱心超市”。
七、公卫服务再上台阶。医院预防保健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开展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及维护、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居民健康教育、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0-6岁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残疾人康复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传染病管理、结核病筛查、艾滋病咨询检测上报、规划免疫、心脑血管事件及肿瘤事件报告等公共卫生工作,维护和保障广大居民的健康权益。
八、医联体帮扶增添活力。建立8个医疗团队,对口支援*********镇8个卫生院。开展学术讲座、临床带教,进行业务技能指导,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年内完成对口支医260余天,实施远程协助诊断136例次。与市中心医院建立紧密医联体,市中心医院派驻医院管理、妇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骨科、医学影像6个方面的专业技术骨干,开展“点对点”精密援建和帮扶。与北京阜外医院、同仁医院、天坛医院技术协作,开展核磁、CT、B超、病理等影像技术远程诊断,建立了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医院国内知名专家的技术服务。
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范文4
一、质控原则
实行分管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护士长的二级质量监控,加强专项质控和安全管理,促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二、工作目标
1、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合格分70分)≥100%
2、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3、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合格率≥95%
4、优质护理质量考核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消毒隔离合格率100%
8、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9、健康教育有效率≥90%
10、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100%
11、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一消毒执行率100%
12、注射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合格率(合格分90分)100%
13、手卫生依从性≧90%
14、核心制度执行率100%
15、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0%
16、护理差错发生率<0。5%
17、导医导诊出勤率100%
三、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护理质量评审标准》及《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平安医院建设》等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质量标准,提高门诊服务水平。
1、加强导医导诊、分诊护士服务能力的培训,体现我院良好精神风貌。上岗着装整洁、规范,佩戴胸卡,医务人员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医德医风。合理配置门诊大厅人员,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
2、保持环境整洁,营造温馨就诊环境。做好就诊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候诊区、诊室、卫生间等环境管理,保持安静、整洁、安全、舒适。达到公共场所无吸烟要求。
3、设置醒目标识。路标、楼层、科室、安全标识指引醒目易于辩认。
4、提供便民设施。完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纸、笔等便民设施;完善无障碍设施。
5、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门诊全覆盖:导医、分诊、注射室等部门,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所负责门诊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6、分诊护士做好分诊工作。执行“一室一医一患”诊查制度,在门诊诊室、治疗室、检查室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保护患者隐私。
7、加强社工和志愿者服务。配合医院完善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积极开展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优先为老幼残孕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等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8、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规范门诊投诉管理。提供有效途径方便患者投诉。由门诊主任、护士长负责患者投诉处理和反馈,对于患者反应强烈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对于患者集中反应的问题有督促整改、持续改进。
9、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加强皮肤科治疗室、门诊外科检查室、门诊注射室几个重点部门院感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预防院感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10、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教常见病多发病及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慢性病和各类传染病防控知识。
1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加大应急处置能力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安全教育,以提高门诊病人的人身安全防范意识。告知报警及投诉电话。门诊的应急处置主要是突发火灾、地震、停水、停电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首先做好应急的培训,做到一旦发生应急事件能正确处理,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按全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好全年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不断完善门诊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及各项应急预案。
12、加强各级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及急救能力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及危急重症的抢救配合能力。
13、认真落实两级质控职能职责。科室质控小组每周质量自查,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护理部每月进行全面护理质量检查。每次检查有记录、反馈和改进措施,并对重点问题跟踪检查,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4、严格按医疗文书书写要求,完善各种文书及表格登记。
15、加强质控人员和护士长能力培养,会应用:五常法、QCC、PDCA等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范文5
一、围绕“一个保障”,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一是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年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50元。农村常住人口参合率稳定99%,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封顶线达到8万元。全面推开提高儿童白血病、终末期肾病等20种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工作。二是普及健康知识和提高全民保障健康能力。开展健康大讲堂和大型义诊周活动,通过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的流动式健康知识讲座,进一步宣传健康理念,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对敬老院、养老院、福利院、孤儿院采取多种医疗救助方式,通过减免检查费或治疗费,不断让困难群众享受医疗惠民服务。三是“十二运”工作任务有效完成。在医疗卫生保障方面,建立了嘉宾绿色通道,为10万余名人员提供了保障服务。在食品安全方面,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突出抓好重点地区、重点环节的监督巡查和专项治理,共出动食品安全监督员5769人次,监督检查1902户次,共保障了运动员、技术官员、媒体记者和工作人员960238人次的安全就餐。被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组委会办公室授予突出贡献先进集体一等功。
二、突出“二个强化”,全面推进软环境建设的有效落实
1.强化制度建设,确保责任落实。一是把软环境建设纳入医疗卫生总体规划和绩效考核中。制定并下发了软环境工作实施方案以及群众选题活动实施要点,细化责任分工,明确责任主体,确定完成时限,各项工作如期完成。二是起草服务标准化实施方案以及服务标准化框架,通过明确服务公开标准、服务形象标准等十个方面的内容,进一步规范服务、提高效率、促进发展。三是完善联席会议制、工作调度制度和诉求案件分析报告制度,通过通报软环境建设工作情况,查找存在问题、剖析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完善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健全长效纠错机制。四是落实管理责任,实行精细化管理。年初与省、市、区县和厂企医院59家单位签定了责任状,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2.强化舆论引导,树立医务人员社会良好形象。一是开展了宗旨意识、职业道德和纪律法制教育,筑牢思想道德底线。在职医务人员教育覆盖面达到了100%。二是开展“崇尚道德尊重生命”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巡回演讲,通过讲身边先进人物、身边先进事迹,促进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大医精诚”的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1—8月,市属医疗单位共收到锦旗1104面,收到表扬信3000余封。三是加强舆论宣传,扩大影响力。通过报纸、电台、网站和专刊等媒体,着力宣传卫生系统的相关政策、法规、先进做法、服务举措以及健康服务知识等内容。截止目前,省、市等媒体宣传报道事迹材料100余篇。
三、狠抓“三个环节”,促进服务行为的规范运行
1.狠抓“专项整治”环节,全面治理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发了《2013年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全市共有34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1596家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截至10月29日采购额为10289万元,涉及1024个品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范围内药品全部实现“零差价”销售,门诊人次年均同比增加20%左右,门诊次均药费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前相比下降50%。二是大力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以“两大治理”和“三大建设”为重点,统筹落实各项工作。主要开展“违禁超限”和“假冒伪劣”、乳制品、餐具及食品包装材料等重点品种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惩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重点的基。
本公共卫生服务收费等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利用四个月时间,对城区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收费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检查情况进行了严肃通报,立即给予制止和纠正,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党政纪处分,极大地维护了人民群众公平、公正、均等获得国家规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权益。四是在全系统开展收受“红包”的专项整治行动。本着教育为先,强化监督,有举必究的原则,通过重点强化八项措施,形成治理“红包”的高压态势。截止10月底,全地区医疗单位拒收“红包”5702人次,441万余元。
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范文6
【摘要】通过介绍医疗服务战略的主要内容,从以推行“五个一”模式,确保医疗服务细心到位;建立集约式预约服务平台,确保服务的无缝对接;中心化门诊服务探索,满足患者不同层次就医需求;打造医院优质服务品牌,开展“八项承诺”服务等方面阐述了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实施医疗服务战略的实践,由此提出公立医院服务战略要体现卓越品质、要追求便捷高效以及患者满意等几点思考。医疗服务质量是医疗服务领域竞争的第一要素,是病人衡量和选择医院的首要条件,也是公众评价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重中之重。随着医改不断深入,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医疗服务需求多样化,医疗服务逐渐成为公立医院竞争的焦点。当前,中国公立医院服务战略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从战略高度谋划,大多从某一角度考虑,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战略管理规划。因此,医院医疗服务战略改革势在必行。
1公立医院服务战略内容
医院服务战略是在医院服务战略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为实现医院在未来一段时期适应领域竞争和应对社会变化,以医院的长期生存与不断发展为方向,确立的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全方位服务作为医院发展的核心价值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和策略[1]。
1.1树立服务战略的公益导向
实施医疗服务战略首要的、关键的一步就是要使所有员工树立公益性的医疗服务理念。新医改方案进一步强调公益性,公立医院是实现医改目标的主体,公益性是公立医院服务战略的定位。从管理的核心要素看,医院发展要以社会效益和患者效益最大化为首要前提,这就决定了医院管理在任何时候都要以向患者提供安全、有效、适合的医疗服务为首要目标。虽然当前医院还要平衡自身的公益性与经营性,但毋庸置疑,社会效益永远是放在第一位[2]。所以,医院服务战略首先要明确医院公益性的定位,在正确的导向下,让员工理解为患者服务的真正价值,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1.2明确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
患者是医院的服务对象,没有患者就没有医院,没有忠诚服务对象的医院也不能称之为管理成功的医院。以病人为中心已成为普遍认可的医疗服务原则,也成为了当前医院管理的基本原则。要想提供给患者优质的医疗服务,就要准确了解患者的医疗需求,以及患者对现有医疗服务有什么建议,满足患者个性化的需求。否则,提供的医疗服务不被患者认可,浪费医疗资源,甚至可能引起患者的不满。因此,只有满足患者标准化和个体化需求,才能提高患者对医院的忠诚度。
1.3健全考核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很多医院对于医疗服务的考评都有一套严格的制度规范,但大都采用病人评价和内部评价结合的方式,虽然也能发现一些问题,但调查和评价结果有时缺乏客观性,存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对于服务的评价不能局限于内部的评价机制,迫切需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通过对服务态度、医疗质量、技术水平、护理服务、就医流程、医疗费用等情况进行客观调查和评价,更能得出最真实的医疗服务结果,同时及时反馈结果,作为医院考核科室和员工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和指标。
1.4医疗服务要实现可持续改进
医院作为服务性行业,持续改进服务永无止境。评价医疗服务战略的成效还要看能否实现医疗服务的可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涉及每个员工、每个环节的连续不断的改进,是一种全员广泛参与的对现行医疗服务行为进行的渐进式改变过程,包括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实施改进—检查反馈。只有主动听取患者反映的问题,主动查找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通过分析找到影响医疗服务质量有利或不利因素,然后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以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有的放矢地进行整改,当持续改善目标后,再进入下一个PDCA过程,如此循环不断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2医院推行服务战略的实践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一家百年老院,坚持独具特色的服务战略发展之路,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积极探索现代医院服务战略新路径。
2.1以推行“五个一”模式,确保医疗服务细心到位
医院服务战略不仅体现在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很大程度还体现在患者就诊过程中对细节的感受。2004年以来,我院按照服务战略定位指引,独创“五个一”服务新模式,即:“一医一患一诊室”充分尊重患者隐私权、“一个窗口发药”优化就诊流程、“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管家”式服务、“168后勤服务一条专线”切实解决患者住院需求、“一条红腕带标识”给急危重患者开辟绿色通道等[3]。我院独创的“五个一”服务模式举措受到全国、省、市等主流媒体广泛关注,进行了重点专题报道,近三年来,吸引了全国1300多家医院的2600多名院长和医院管理者来此学习、应用、推广、再创新,在全国卫生界产生了一定的反响。
2.2建立集约式预约服务平台,确保服务的无缝对接
服务流程是医院实现其服务基本功能的过程,流程的优劣是医院能否提供便捷、有效救治的关键[4]。医院借助HIS平台对全院预约服务进行统一管理,成立全院预约诊疗中心,通过电话、网络、现场等方式提供各类预约服务。为缩短大型检查预约时限,实行综合检查集中预约管理,将B超、CT、MRI、心超、HOLTER、胃肠镜等多项可能需预约的检查集中办理,减少患者往返次数,保证患者能在一天内完成所有检查,实现服务的无缝对接。依托智能化门诊服务,推行多种方式预约挂号,包括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网上预约(包括自建网、114平台)等,减少患者候诊等待时间。
2.3中心化门诊服务探索,满足患者不同层次就医需求
患者的需求是多样的,正确判断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层次是医院服务战略的差异化要求。医院借鉴现代服务新理念,在广泛调研患者需求的基础上,2008年起,先后成立了“脑科中心”、“影像中心”、“心脏中心”等医学诊疗中心,实行专业归并,同查房、同门诊、同急诊、同讨论、同会诊,提高专科的科研、技术、服务与发展能力,实现“一医一患一诊室”向“多医一患一诊室”的内涵提升。
2.4打造医院优质服务品牌,开展“八项承诺”服务
服务品牌是实现医院服务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医院发展持续增长的动力,代表了患者对医院服务的认可。我院长期致力于优质服务品牌的打造,实行“一年一主题、一年一品牌”,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2014年我院推出了以“八项服务承诺”为主题的医疗服务啄木鸟行动。经过院、科两级从上而下的逐级排查,梳理出了较为突出和集中的医疗服务“顽症”,提出八项“承诺服务”,并针对每一项承诺内容,确立一级责任人为院领导,二级责任人为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的负责人,细化具体执行的时间要求和标准内容,通过媒体、网络、橱窗、入院宣教等多种途径向社会和患者公布,自觉接受外界监督。
2.4.1承诺“两个准时”,杜绝拖拉作风。
一是针对患者反映的手术不准点问题,承诺每天8:30前开始第一台手术。通过指纹考勤,对医生抵达手术室时间进行记录,实行月度滚动管理,对于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分别给予主刀医生黄牌警告、行政处罚以及取消第一台手术资格等处理。二是针对患者反映门诊开诊不准点问题,公开承诺门诊开诊时间,同时承诺医务人员在接诊、手术、交接班和查房期间一律不得接听手机,医院向外界公布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对于违反上述承诺内容的人员,分别给予警告、下岗学习、暂停处方权等处理。
2.4.2确保“两个到位”,规范服务行为。
一是承诺各专科院内会诊确保当班内完成,手术科室当天会诊班不得参加手术,遇特殊情况(参加急诊手术等)需请示科主任,并安排好替班医师。实行月度滚动管理,对于执行不到位的人员给予相应处理。二是严格控制医院感染,承诺查房和接触患者前后手卫生执行率达到100%,手术室、静配中心、ICU、供应室等重点部门手卫生执行率达100%。在院部组织反复督查的情况下,医院还安排第三方人员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暗访,确保在医务人员中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2.4.3加强“两类沟通”,满足患者需求。
一是根据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承诺医生每天查房不少于两次,每次与每位患者沟通时间不少于5分钟/床,床位医生主动告知各项检查结果,普通检查结果当天告知,重大检查结果24小时内告知。在此基础上,各病区每天16:00-17:00至少安排1名医生专门负责接待患者及家属咨询,并建立沟通登记本,由护士长监督执行情况。二是承诺各病区全面覆盖健康教育,各临床一、二级科室自行选择2~3个专科常见病制订健康教育处方,并在病区向患者和家属发放,同时在门诊免费发放,各病区每月至少组织在院及出院患者开展一次健康宣教活动。
2.4.4前移“两项服务”,体现以人为本。
医院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一是在为当天出院患者床边办理出院手续的基础上,承诺每日床边结算提前1小时开展,根据各病区次日出院医嘱情况,出入院处工作人员每天提前1小时到患者床边办理出院和饭菜票结退手续。二是承诺对内部员工的人性化服务,针对职工反响强烈的夜班伙食供应不足的问题,提出由食堂工作人员每晚将免费夜点心送至各病区值班人员手中,并确保一周菜单不重复,受到了广大职工的好评。“八项承诺”服务实施以来,共开展手术1.7万台,第一台手术准点率达到97%,医患沟通满意度达97.5%,门诊准时开诊率达到97%以上,健康教育覆盖面达到100%,手卫生执行率达到100%,床边结算1896人次,发放夜点心近2万份,较大程度地改善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准,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3成效与思考
通过推行医疗服务战略,有效解决了医院服务中的“顽症”,在持续改进医疗服务的同时,拓展服务半径,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医院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2014年中国医疗机构公信力示范单位”,2014年三级医院复核评价江苏省第一,2014年三级医院患者满意度第三方调查护理服务满意度100%。因医疗服务不到位引起的投诉占比下降至30%~40%,出院病人的综合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
3.1公立医院服务战略要体现卓越品质
为患者提供及时、高效、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是新医改对医院服务提出的新要求[5]。近年来,许多公立医院的院长和医院管理者对于医院服务战略逐渐开始重视,但尚未形成一个精准的规划和定位。面对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患者医疗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医院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更迫切要有一种体现卓越品质的服务战略。医院服务战略就是要让医院服务与众不同,又彰显个性特点,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医院服务标准化、科学化、流程化、规范化,最终实现医疗服务从优秀到卓越,让患者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服务,推动医院整体效能的提升。
3.2公立医院服务战略要追求便捷高效
让患者就医体验的便捷高效是衡量公立医院服务战略优劣的重要标尺。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6],医院的公益性决定了医院服务战略始终要以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适合的医疗服务为首要目标。每一位患者从挂号、诊疗、检验等各个环节都亲身体验服务是否便捷高效,是否舒适安全。因此公立医院的服务战略要及时了解和正确判断患者的各种医疗服务需求,综合分析患者病情、文化背景、经济、社会地位等因素,为其提供人性化、个性化、亲情化的医疗服务。同时,要注重病人就医感受的收集,通过服务战略的不断完善和调整,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才能让服务更接地气,提升患者满意度。
3.3患者满意是公立医院服务战略的最高标准
转变服务观念,落实优质服务措施,将病人需求想到首位,将病人满意度提升到首位,是医院谋生存、求发展的最佳举措[7]。医院服务的评估系统中患者的满意是根本,也是医院服务战略的最高标准。如何才能让患者满意?最重要的是要站在患者的立场上去考虑和解决问题,把患者的需要和满意放在首位,不断完善医疗服务系统,减少医疗服务失误和风险。此外,要借助科学的考评工具,建立一套患者满意度分析处理系统,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检测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及时将患者的意见或问题系统地研究分析后,采取措施改进工作,在新的水平上满足患者需要,逐步实现“超越患者期望”的服务目标。医疗服务战略是医院创新发展的主旋律,实施医疗服务战略是医院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宝。医院只有全面、有效、科学、合理地实施医疗服务战略,才能不断构筑和提升医院社会认同度、信誉度和知名度,使医院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医院美誉度。
参考文献
[1]易利华.医院战略管理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36.
[2]李霞,易利华.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医院文化建设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31(5):359-361.
[3]易利华,赵阳,胡敏敏,等.构建精益管理链提升我院管理品质和服务的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3):174-177.
[4]高录玲,谈祥娟.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医院服务创新的思考[J].现代医院管理,2010,5(38):34-35.
[5]章伟芳,汪天林.我院门诊患者流量分析与管理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6):433.
[6]刘静,毛宗福.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阶段性评价与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31(5):32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