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场馆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场馆管理制度范文1
第一条为加强体育市场管理,促进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体育市场,是指以体育服务为宗旨,体育经营为手段,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专门市场。
本规定所称体育经营活动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以体育活动为内容和手段,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领域进行经营的活动。
第三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下列营利性体育经营活动的,必须遵守本规定:
(一)体育竞赛、体育表演;
(二)体育健身、体育娱乐;
(三)体育技术培训;
(四)体育咨询;
(五)体育经纪活动;
(六)其他经营性体育活动。
第四条**市体育运动委员会依法负责对本市体育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公安、工商行政、税务、物价、财政、卫生、劳动、文化、市容、环境保护等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助体育行政部门加强对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
第五条从事体育经营活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必要的资金;
(二)有符合治安、消防、卫生和环境保护条件的适宜场所;
(三)有符合国家体育行政部门规定条件的场所和设备;
(四)有经过岗位培训、具备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从事体育经营活动,必须经市体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还必须经其他部门审核同意的,从其规定。
体育行政部门接到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申请后,应当在15日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对从事一次性或者持续时间不超过三个月的体育经营活动(以下称临时性体育经营活动)的申请,应当在7日内作出决定。
第七条体育活动经营者不得擅自变更活动的范围、时间、地点。需要变更的,必须经体育行政部门的同意,并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八条体育活动经营者应当按照省财政、物价部门审批的收费标准、向体育行政部门交纳管理费。
第九条体育活动经营者在核准登记范围内自主经营,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对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单位和个人,体育活动经营者有检举、揭发、控告、申诉和要求赔偿的权利。
第十条体育活动经营者必须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合法经营,维护体育经营场所秩序,保证体育经营场所的安全、卫生。
体育活动经营者不得从事有损于身心健康、渲浸染暴力、、封建迷信和赌博等活动。
第十一条体育活动经营者举办体育竞赛或者表演活动的,应当确保竞赛或者演出质量,并对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及观众的安全负责。新晨
第十二条体育活动经营者举办临时性体育经营活动的,应当将活动的时间、地点、场地、报酬等资料,报当地税务部门备案。
举办重大的临时性体育经营活动的,还必须将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次等资料,报当地公安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在体育经营活动中,从事教练、技术培训咨询,指(辅)导、应急救护等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有关证照,方可上岗。
体育活动经营者不得聘用未取得有关证照的人员上岗。
第十四条未经体育行政部门同意,擅自从事体育经营活动,或者擅自变更体育经营活动的范围、时间、地点的,由体育行政部门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五条体育活动经营者聘用未取得有关证照的人员上岗的,由体育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六条违反本规定的其他规定,应当由工商行政、税务、物价、劳动、文化、卫生、市容、环境保护等部门处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第十七条违反本规定,从事渲染暴力、、封建迷信和赌博等活动的,由公安部门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第十九条本规定由**市体育运动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之日起施行。
体育场馆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高等院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影响因素
体育场馆资源是是体育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保障,是大众体育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在数量、设施和管理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否在满足高校教学和训练的基础上对社会适度开放,是适应新社会环境、深化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新乡市有各类高校6所,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丰富,充分地利用高校现有的场馆设施,是解决社会体育场馆资源匮乏的重要途径。
一、新乡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及利用状况
1. 新乡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数量与分布情况。
体育场馆是促进体育运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没有一定数量的体育场馆,体育运动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在所调查的6所新乡市高校中,共拥有82个体育场馆,其中室内体育馆28座;室外体育场54块。这些场馆为高校的体育教学和训练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调查发现:新乡市不同性质高校体育场馆配置情况略有差异,其中场馆数量与学校规模的关系最大,与学校类型、隶属关系和地理位置的关系较小。规模达到0.5万人以上的院校,其场馆数量明显占优,而规模小于0.3万人的场馆数量存在的劣势凸显。
2. 新乡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状况。
新乡市高校体育场馆基本上能够满足正常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需要,也能够满足学生个体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在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大部分高校定期无偿或有偿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有效弥补了社会场馆资源的匮乏,满足了大众的体育活动需求。通过调查发现,新乡市6所高校都向社会开放了部分或全部体育场馆,其中4所高校采取无偿开放模式,2所高校采取有偿开放模式。
二、影响新乡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的因素
1. 高校领导对体育场馆利用的重视度。
部分高校领导没有从观念上认识到体育场馆利用和开放的意义及可行性,对体育场馆重建设、轻利用,重校内利用、轻社会开放。一些高校缺乏体育场馆利用的总体规划,处于盲目和随机的利用状态。一些高校怕损坏体育设施、影响校园秩序和学生正常的课外活动,对部分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持否定态度。
2. 体育场馆的地理位置。
学生是校园的主人,体育场馆的利用与其紧密相连。有些高校的学生公寓与体育场馆相距太远,对于那些想晚上锻炼的学生而言,需花长时间才能到达运动场地,这样导致了学生运动惰性的产生。一些建在新区的高校,由于周边居民较少,缺乏相对稳定的社会个人及团体的参与,即使体育场馆对社会无偿开发,利用率也非常低。
3. 体育场馆的设施和条件。
高校体育场馆的设施和条件是影响场馆利用的重要因素。体育场馆的场地、灯光、器材与消费群体有很大的关联性,配备了先进的体育器材和专门的体育指导人员,具备了洗浴室、体育用品店、医疗救助站和休息桌椅等人性化辅助设施的场馆,利用率一般都非常高,反之则利用率相对较低
4. 服务意识以及场馆的知名度。
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教职工和周边社区人群。对于在校师生来说,希望体育场馆能满足体育教学和健身锻炼的需要,对于社会个人或团体来说,希望通过无偿或有偿的方式使用体育场馆资源,增进自身健康和娱乐的需要。一些高校虽然成立了场馆管理中心,但缺乏专业人员,未能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组织管理薄弱,服务体系尚不够健全,极大的影响着体育爱好者前往场馆锻炼的积极性。一些高校没有设置长久性的面向社会开放的规章制度公示牌,缺乏对社会开放的宣传力度,场馆的知名度较低,社会参与人员不足。
三、合理利用高校场馆资源的意见和建议
1. 更新体育场馆管理意识。
高校领导应将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建设规划。要转变观念,在搞好管理的同时要人性化考虑。如在学生公寓附近建造运动场地。主管部门领导应借鉴知名学校的体育场馆管理经验,将教学与群体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更好地协调各体育场馆的利用。
2. 拓宽体育场馆的服务方向。
立足社会体育的大前提,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效结合,使高校体育场馆在完成教学、训练活动的基础上成为社会性的场馆,采用无偿赞助、有偿资助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对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广告支持和投入,扩大高校体育场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露天、容纳人数较多、项目普及性广的场馆(如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向校内和社会无偿开放,对室内需高投入的场馆(如室内篮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器械健身、乒乓球馆等)实行有偿开放和有偿服务。
3. 建立科学、规范的体育场馆管理制度。
按照育人和服务兼顾的原则,制定有针对性的体育场馆管理制度,体现管理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人性化。以制度为准绳加强组织管理和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搞好场馆设施的日常维护,加大对学生和社会人员的宣传教育力度,使之自觉配合体育场馆的管理工作。同时,通过延长场馆开放时间、加大场馆无偿开放力度、面向校内外开办体育培训班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校内外人员参与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体育场馆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 普通高校 体育场馆 产业化运作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是高校体育产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其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前景。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作为高校体育产业的新生力量、能否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深化改革,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进行实践,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目前实践来看,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是否可行?软、硬件环境如何?影响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产业化运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有哪些新的开发思路?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因此有必要对影响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产业化运作的诸因素进行分析,为更好地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共享打下基础。
一、高校体育场馆存在的问题
1.在利用方面
高校中的许多体育场馆是国家投资修建的,其目的就是给体育教学、运动队训练和比赛、课外体育活动等提供必要条件,是一项福利性设施,不能主次颠倒。学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一定要保证以上功能的顺利完成情况之下,利用场馆及教职工空闲时间才能进行。因此在接待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体育消费时,会因为时间上的冲突而造成一定的矛盾。
2.在资金方面
各高等学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体育场地设施缺口、器材陈旧、资金不足等现象。特别是由于扩招和一些新校区的建设,导致一些学校负债累累,导致在体育场馆建设投资上捉襟见肘。
3.在管理方面
高校体育场馆在产业化运作的组织管理上还比较薄弱。如体育场馆有偿服务活动与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的配套、衔接,以及体育部门与学校有关领导、部门间的协调关系需进一步加强,与学校体育工作诸多环节的配套工作还需理顺。
4.在产业化开发方面
从我国目前部分高校的实践经验来看,高校体育场馆走产业化道路开发是完全可行的,但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首先,政策上还有待完善,我国在学校体育场馆方面虽然制定了不少政策,但有关高校体育场馆的政策法规方面过多地重视了规划、建设,并未充分认识到对现有高校体育场馆进行产业化开发的重要性。其次,高校开展产业化经营和有偿服务的面不宽,还没有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网络,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及教师优势还远远没有得到发挥。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的结果,在我国现有的850080个体育场地中,在高等院校有28741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但大部分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多以教学、训练为主,基本上不对外开放。再次,高校体育场馆的服务对象多以运动比赛和运动训练为主,为群众体育服务基本上没有。
二、 影响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运作的因素
1.影响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运作的硬环境因素
(1)经济条件
①资金投入因素。调查表明,各校对学校体育建设投资经费差距非常大,最多的可达上百万元,而最少的仅有几千元,这种差距与隶属关系和学校规模有很大关系,学校规模越大,投资经费越多,规模达到万人以上的学校,其体育投资经费有明显优势。这种关系是符合学校需求的,规模大的院校,师生人数多,要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充分的投资是前提保障;同时规模大的学校多属于重点院校,国家在投资上有很大的侧重。通过对不同投资学校场馆利用情况比较分析发现,体育投资经费越高,有偿开放率就越高,反之亦然。
②场馆基建计划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各校在改善办学环境的同时也会考虑到体育场馆的建设问题,不少学校制定了新建场馆的计划,产业化经营比较好的学校,越能意识到场馆条件对效益的影响,新建或改建体育场馆计划也多,这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收益的循环规律使然。
(2)物质条件
①学校物质条件。不同学校的隶属关系、类型、规模和地理位置千差万别,学校规模大小对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有很大影响,规模越大,开放率越高,产业化运作程度越高。
②场馆自身条件。一个学校的室、内外场馆数量决定了产业化运作程度的大小。尤其是室内场馆,因为室内体育馆从投资、档次和服务水准都要高于室外场地,所以产业化经营带来的效益也非常显著。体育场馆资源自身条件的好坏、数量多少是影响其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当然,体育设施种类配置得越是合理,越能有效地提高体育设施的多功能作用及其使用率。
2.影响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运作的软环境因素
高校体育场馆发展的软环境是指物质设施以外的非物质环境,包括思想观念意识、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管理制度等。
(1)思想意识因素
高校领导的思想意识对体育场馆的产业化运作有很大影响,“保证校园环境、秩序”和“让体育场馆服务于社会”是目前两种不同的观念,其间的关系并不是无法解决,解决好的学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程度较好,而没有解决的学校,存在着体育场馆资源封闭式的管理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需要高校领导尽快转变观念,合理安排,方能推动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开放活动。当然,体育部门领导和职工的意识对体育场馆的产业化运作来说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2)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因素
高水平运动队是需要良好场馆条件作基础的,具备高水平运动队的院校,场馆条件要优于一般院校,因此也就具有相对较好产业化运作条件。同时,高水平运动队的不同项目对体育场馆的有偿经营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具有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体育项目的学校,场馆条件要好于其他项目的学校,能开展这些项目的学校体育场馆有利于产业化运作。
(3)体育场馆管理规章建设因素
在科学管理日益重要的今天,各高校场馆主管部门对体育场馆资源的管理方式就成为软环境中一个主要因素。要管理好体育场馆,规章制度建设是基础。但目前各校场馆规章建设还很不完善,调查表明,完善的场馆资源管理制度是场馆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
三、影响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运作效益的因素
1.学校位置与规模对产业化运作效益的影响
学校体育场馆产业化运作效果的好坏与学校规模,以及地理位置有显著性的关系。学校规模越小,效益越差,学校规模越大,效益越好;地理位置位于市中心的学校效益最好,远郊区县的运作效益最差。规模大的院校场馆条件、资金投入水平有较大优势,所以其场馆资源条件更为优越,为场馆开发利用创造了良好的硬件基础,自然效益就好。
2.场馆自身条件和种类对产业化运作效益的影响
体育设施是发展体育运动的重要物质技术条件,没有一定数量的体育设施,就不可能开展丰富的群众体育活动,也就不可能有较好产业化经营效益。对于消费者而言,在其消费意识中,花钱游泳、打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动很正常,也很有价值,而花钱打篮球、排球似乎就不值了,这是与场馆资源的稀缺程度密切相关的,在稀缺的场馆中消费,消费者才认为值得。因此,在人们花钱游泳、健身、打网球等活动成为一种时尚的同时,这些项目场馆产业化经营效益就好。
3.经营思想对产业化运作效益的影响
以前对体育设施单纯的行政管理手段,是导致我国体育设施使用率低、严重亏损的重要原因。因此为正确处理体育设施服务中的各种物质利益关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在采用行政管理手段的同时,必须采用一定的经济手段。
(1)价格战略制定
高校场馆开放的价格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校内校外统一价格;二是校内外两种价格,校内有优惠;三是校内外三种价格,校内学生享受更优惠的的待遇。调查表明,采用三种价格的效益较好。
(2)经营手段运用
要经营好体育场馆,应采用适当的宣传方式,以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体育消费者,营销方式已是目前商界普遍适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市场营销观念的表现,最主要的是以顾客为中心,创造、产出和递送顾客所需要和认为有价值的产品,并且这些产品的条件和价格比竞争对手更具有吸引力”。调查发现,营销手段能带来很好的效益,采用营销手段的学校比无营销手段的学校产业化经营效益显著。
四、结束语
影响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运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硬环境方面的经济条件和物质条件方面的原因,也有软环境方面的思想意识、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原因。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开发效益高低受场馆条件和经营思想两方面的影响。高校体育场馆在保证教学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化运作是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高校体育场馆进行产业化运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协调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尽可能获得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使有偿开放上升为关系学校效益的大事;其次,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师生的利益,使他们能以较低的价格进行体育消费;再有,要赢得本校职工的理解,在适当时间、地点为教职工开辟免费消费场所,并且收费要尽量优惠。
2.加强科学管理,包括完善体育场馆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场馆开放程序,合理安排场馆使用时间,使整个场馆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道路。
3.经营方向坚持以体育经营为主,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和手段,如专职场馆开发人员的配备、营销和宣传手段的运用等。
4.有偿开放所获得的资金要合理使用,其中应有一定比例资金用作维修和保养,为场馆有偿开放的长远发展打基础。
5.要多建设群众喜爱并且盈利较好的体育场馆,如游泳池、网球场、健身房、羽毛球或乒乓球室等,适应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整经营项目。
参考文献:
[1]杨莉:对山西高校体育资源合理配置的研讨[J].体育学刊,2000(2)
[2]许闽峰:北京、天津、上海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情况调查研究[J].体育学刊,1999,19(4)
体育场馆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广州大学城 体育场馆 开发利用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整个教育体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高校也逐步进入了“后扩招时代”,即由原来的规模化扩张向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发展,在大规模扩招时期为了适应学生人数的骤增,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改善办学条件。体育场馆的建设也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校体育硬件设施跳跃式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了体育工作的环境和氛围。但是进入“后扩招时代”后实际管理中的很多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本文通过对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充分了解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此研究可以为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管理及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广州大学城十所普通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状况、开发利用情况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了涉及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开发利用和体育产业等方面的研究论文50多篇,浏览了网络电子信息,基本掌握了关于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及体育产业等方面最新的相关信息和基础资料;查阅与应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学、产业经济学、消费者心理学、文化经济学等学科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研究与分析。
2.访谈法
为充分了解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管理现状, 先后去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进行实地采访; 并对广州大学城部分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有关领导、体育教研室主任、教师、工作人员等进行访问与实地考察研究。
3.问卷调查法
(1)调查表的设计:根据相关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进行设计,在设计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本人结合研究需要阅读了大量有关社会调查的书籍,在反复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设计了设计了《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使用、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和《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工作)人员情况调查问卷》两个问卷。(见附件1.2.)。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并收回的办法, 向广州大学城高校发放《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使用、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500份, 回收480份, 有效问卷470份, 有效率为94%; 发放《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工作)人员情况调查问卷》15份, 回收份, 有效问卷14份, 有效率为93.3%。
(2)问卷的效度检验,为确保问卷的有效性,采用逻辑方法,请5位体育理论、体育场馆专家对问卷设计进行评价。有4人认为问卷可以反映调查内容,1位专家认为一般,从专家评价结果来看,问卷设计能达到本研究任务要求,具备有效性。
(3)问卷调查时间:发放与收回问卷的时间为2009年5月10日至2009年6月10日。
4.统计制图
运用计算机软件EXCEL2003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制表、制图。
三、结果与分析
(一)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显示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共拥有1059个体育场馆,其中田径场20个,校均2个;足球场20个,校均2个;游泳池馆共22个,校均2.2个;羽毛球场44块,校均4.4块;网球场80块,校均8块;篮球场436块,校均43.6块;排球场422块,校均42.2块;体育馆11座,校均1.1座.根据1992年12月, 国家教委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规定与广州大学城现有场馆对比如下:
图1:普通高等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规定与广州大学城现有场馆对比图
根据图1分析可知,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备已基本达到《普通高等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标准。
从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现有体育场馆的基本情况来看,主要是各体育运动项目教学训练比赛使用,在相对应的体育场馆设施类型中,常见的体育项目场馆如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除上述传统体育项目外还出现了毽球、棒垒球、板球等一些新运动项目的体育场馆,这些场馆在高校场馆总面积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发展速度较快。从体育场馆的发展来看,近年来出现的一些以健身和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场馆建设发展较快的特点。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除做为各高校教学比赛用途外还承担了2010年亚运会的比赛任务因此场馆的数量,以大型化、高水平为主,各个学校都拥有标准化、较高水平的场馆.
(二)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
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在管理上仍然延续了各个学校各自为政的管理方式,学校之间各自独立,这样的管理方式便于各个学校管理但是弱化了大学城高校场馆集中、多样化的优势,不能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从而形成一些学校场馆大量闲置造成浪费而一些学校场馆极度短缺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例如:广东工业大学的传统优势项目是篮球,学校篮球运动开展的非常好,参与篮球运动学生很多虽然已经修建了大量的篮球场地,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需求。而邻近的广州大学确有大量的篮球场地闲置。因此,在场馆管理上应发挥广州大学城高校集中、场馆多样的优势建立校际体育联盟、形成资源共享的管理新模式。资源共享、共同管理、优势互补的管理模式应是广州大学城体育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
4.广东工业大学体育场馆开发利用情况
体育场馆除综合体育馆不开放外,其它场馆都实行部分开放。广东工业大学体育场馆的开放对象与主要形式:主要面向本校学生和教工,同时也向社会适度开放。针对学校日常教学、训练、竟赛的安排按部就班地进行无偿使用。同时,室外的篮、排、足球场、田径场对学生无偿开放。体育场馆除了满足正常的教学训练外还承担着对外开放的任务,利用率也相对较高。体育消费者主要是选择下午、双休日和节假日进行锻炼,锻炼的时间相对集中.广东工业大学在场馆的开发利用上面做的比较好,该校的主体育馆可以容纳5000名观众自建成以来先后成功的举行了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全国大学生超级联赛、全国手球比赛等赛事并成为国家手球队的训练基地,承接了全国街舞大赛、NBA篮球啦啦队选拔赛等商业赛事,并成为全国篮球乙级联赛广州自由人对的主场。这些赛事不仅给学校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减轻了学校在场馆维护上的负担,更使得学校的名声在外为承接其它的各种赛事打下了坚实的基
四、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开发利用的对策
(一)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消费者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为根本目的。高校的第一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理念要从“以人为本”的高度进行全面、全新的认识,才能管理好体育场馆,才能发挥体育场馆职能部门的潜力,调动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根据我国近几年颁布的体育法规文件精神,高校体育场馆应面向市场加快产业化改革进程,各种国有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都要向全社会开放,提高利用率.根据这一精神,高等学校应在不影响教学、训练和群体工作的基础上,向全社会开放,服务于全民健身。
(二)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管应成为校园体育文化教育基地
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以“服务于师生”为原则,重点在服务上下功夫。在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管理中用体育文化教育、熏陶学生,不论是管理制度的人性化,还是管理过程的人文关怀,在遵守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做到“动之于情,晓之于理”,把学生的教育过程程潜移默化的纳入到体育场馆管理之中,并且做到体育活动的管理过程中逐步走向社会化、制度化。
(三)加强高校体育馆自身包装,发挥体育无形资产的优势
俗话说的好:“人靠衣服马靠鞍”,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整体形象如何是非常重要的。而大多高校体育馆并不注重。同时电视传媒也是极具影响力的,利用电视传媒来扩展高校体育馆的影响是一条非常好的渠道。例如广东工业大学的校篮球参加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举办各种商业赛事等都是通过电视进行传播的。各种体育项目的培训,是学校体育产业经营项目的主体。各个高校都拥有一批高学历、业务能力强、懂得体育技术理论、熟悉训练竞赛的专业师资队伍,他们有的是体育界有名的专家、教授等,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展和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培训、有偿训练及娱乐体育等具有明显优势,是各高校无形资产。
(四)高校体育场馆应建立综合性的体育服务中心
高校体育馆应建立综合性的体育服务中心体育活动组织、健身指导、康复中心、体育用品经营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综合性体育服务场所。人们来高校体育馆有娱乐、锻炼、休息等场所,享受各种各样的优质服务,这样就能把高校潜在的优势充分挖掘出来,从而最终服务于广大高校的师生员工,服务于全民健身计划的目的。
结论
(1)广州大学城拥有标准化、较高水平的体育场馆设施和较大的体育消费群体,但目前大部分高校体育场馆,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在管理上仍然延续了各个学校各自为政的管理方式,学校之间各自独立,管理水平相对滞后。这样的管理方式便于各个学校管理但是弱化了大学城高校场馆集中、多样化的优势,不能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场馆功能上只是满足学生上体育课的需求,因此并没有发挥出这些高水平设施应发挥的多元化功能。
(2)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开发利用的理念为“以教学为主、创收为辅”坚持“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管理体制仍以行政性管理为主。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形式有无偿开放和有偿开放2种。经营管理方式有4种: 体育部管理、体育场馆中心、学校后勤产业公司、专业公司。
(3)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和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标准的体育场馆与相对落后的管理机制并存;场馆数量多、场地器材丰富但没有发挥出它的多元功能;投资结构单一,社会资金参与的比较少;场馆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配备专职的体育指导员;资源没有共享、没有发挥各校之间的优势互补作用。
[参考文献]
[1]顾东梅.高校体育场馆专业化管理模式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4(4):30-32
[2]徐俊英.“后扩招时期”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改革的探讨[J].改革与探索.2008.11(9)
[3]潘华山.广州大学城2010年亚运会场馆建设和前后期管理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1(1):36-43
[4]李登光.对我国大学城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SWOT分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4):30-32
[5]刘官元,吴胜涛. 普通高校新校区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J].体育学刊. 2006.3(2):138-141
[6]许斌.中国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管理问题研究―――以广州大学城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9(5):112-120
[7]冷迎辉.高校体育场管向社会有偿开放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6):21-23
体育场馆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现状;对策研究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场馆概念的界定。(1)体育场馆主要包括对社会公众开放并提供各类服务的体育场、体育馆、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所需的田径棚、风雨球场和风雨操场、以及其他各种室内室外场地、游泳池、群众体育健身娱乐休闲活动所需的体育俱乐部、健身房、体操房和其他简易的健身娱乐场地。(2)高校体育场馆是国有资产的重要成分,基本功能是为高校的体育教学训练服务,是高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和载体。
(二)高校体育场馆现状及使用情况。具体表现在:体育设施数量不足、设施档次较低、设施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够、维护经费缺乏。因此,在四川省体育场馆数量有限但大众健身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将高校丰富的体育场馆资源向社会开放,将是对群众体育运动的极大促进,将有效缓解场馆设施的不足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目前,成都高校大部分体育场馆是应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比赛需要而修建的,这些体育场馆的建成不仅满足了大运会的需要,也使成都各高校的体育设施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自承办完大运会比赛后,很多高校的体育场馆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周一到周五,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主要用于体育教学、学生课外活动和运动训练,双休日是进行有偿开放的主要时间。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由于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服务水平的限制,不能主动地、及时地将关于场馆设施开放的信息提供给体育锻炼者,导致了体育场馆设施平均利用率比较低。),在社会多方关注和提出建议后,才开始尝试对体育场馆进行相应的开发和使用。通过几年的努力,大多数高校对体育场馆的管理已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管理模式,体育场馆也开始逐渐步入良性发展阶段。
(三)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1)以体育部管理为主。此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由于体育场馆收人的支出是与体育场馆的维护与劳务报酬为主,体育部可直接掌握收人状况并据此安排维护与劳务报酬的支出,因此可以较好地做到量人为出收支平衡,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一是由于部分管理者不熟悉财务制度容易造成财务上的违规;二是由于思想观念、经营能力等原因,一部分管理者认为过多场馆对外开放,会造成组织上的混乱,造成一部分场馆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益。(2)以福利型与商业化混合经营模式为主要方式。具体表现为:体育馆如篮球馆、体操馆、健身房、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大多采用有偿锻炼的方式,田径、足球、篮球等大球类项目的场地大多采用无偿锻炼的方式。这种经营管理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保证了大多数锻炼群体的健身需求,但存在着管理混乱,收费测算不合理等弊端。(3)后勤部门管理的方式。后勤部门可组织专门人员对场馆进行有计划的统一管理,体育场馆的收人可纳入学校的总体收人中。(4 )个人承包、专业公司管理为主的方式。单一管理模式由于涉及到国有资产流失,管理环节过多不利于场馆的有效使用,以及不利于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等方面的原因,未能得到大多数体育部门管理者与体育教师的认可。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高校体育场馆经营内容与经营效益涉及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不断探讨,实践中不断总结,从而保证高校体育场馆充分发挥作用,以真正实现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目的。
(二)建议。(1)提高服务意识和能力。为了使体育场馆地有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证体育场地的长久使用和安全性,要对体育馆的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如:检查、维护和维修体育设备的能力、引导使用的能力、保证使用过程中安全的能力等。(2)以体育部直接管理为主要形式。可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将他们安排到各经营项目中去,一是弥补管理人员的严重不足,二是发挥他体育专业的特长,三是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四是减少了经营与教学、训练冲突的可能,同时也有利于体育场馆经收费流通中中间环节的减少。(3)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成都市各高校体育场馆还没有很完善的规章制度建设,在被调查的高校中,有将近一半的学校缺乏详细而完备的管理规定,所以配以较为完善的场馆管理办法、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人员招聘制度等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真正实现将体育场馆作为一个产业来运作。(4)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政府行为、学校行为和社会的有机结合,政府部门要给予重视与倡导,学校要给予理解与支持,社会群众给予配合,共同为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创造条件并制定合理的收费制度。(5)社会管理引入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让体育部门与资质好的专业管理公司进行合作,引入社会化管理与服务,提高学校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与向公众开放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蒋仲君,张恒波.成本效益视野下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20-23.
体育场馆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现状;开发;对策
1.前言:
体育场馆设施作为高校体育教学、训练及比赛的基础设施,也是学校的主体建筑,可以代表一个学校的外在形象,作为高校教学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学设施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基本功能服务于高校的体育教学,是师生从事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的场所。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现象严重,在短缺问题难以迅速解决的情况下,有效避免浪费,提高利用率就显得更加重要。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已逐渐直面市场,首先,各高校为了有效提高办学能力与办学质量,需要建设更多的体育设施;其次,高校建设体育场馆需要很多经费,但现在高校体育经费已不再单纯地依靠上级拨款,同时需要学校自力更生去创收来弥补经费缺口。在全民健身活动得以落实的今天,很多社区及企事业单位经常举行体育活动来提高职工锻炼身体和增强健康的积极性,但是众多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缺乏开展体育活动的场馆设施及熟知体育比赛规则、方法并能有效组织比赛的专业人员,而高校拥有举行各类体育活动的场馆设施,同时有大批掌握体育专业知识的体育人才,所以,在高校举行体育活动是周边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的首选。本文在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多元化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对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工作予以探究,目的是有效提高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开发和利用。
2.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现状分析
目前许多高校正在使用的体育场馆设施大都是在学校升格时,匆忙配备的,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有的体育场地已难以满足大学生的真实需求,更难以适应新的体育理念要求,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使用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场馆规划盲目,利用率低:很多高校所建设的场地及配备的器材设施盲目追求竞技项目的要求,脱离实际,与大学生的运动水平和生理条件不相适应,致使一些场地与器材使用率极低甚至沦为摆设,仅供上级部门检查评估使用。还有一些高校修建过于豪华的多功能体育场馆,服务对象的定位方面存在偏差,如有的体育场馆功能齐全,体育健身、表演、体质测试和文娱一应俱全,且实施有偿服务,由于场馆的成本及管理费用高昂,致使门票居高不下,普通大学生消费群体只好望“馆”兴叹。
2.2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在经营过程中行政干预过多,其经营管理仍停留在福利型层次上,管理水平低下,收费过低或过高等问题突出,场馆设施的经营效益无法得以有效提高,致使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脱离市场经济规律运行,阻碍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2.3专业管理人才不足: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大都是本校的体育教师或临时工,其知识结构单一,市场开发的实践经验严重不足,没有掌握体育场馆管理和运营方面知识,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2.4存在安全隐患:建设配置的诸多场地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如篮球架的设计,篮球、排球和足球等运动场地地面设计不合理,容易引发运动伤害事故。
2.5场馆市场化运营和教学活动的关系不够协调: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在实施市场化运营时,在时间方面容易与教学发生冲突,致使部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取消对外开放,不但影响体育场馆设施的自身发展,还造成体育资源的浪费。
3.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设计要求
3.1以培养大学生基本活动能力为出发点:高校体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全面发展学生的活动能力及身体素质,走、跑、跳、投、悬垂、支撑和负重等属于人基本活动能力的内容,在提高身体素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相关器械的系统练习,可以发展平衡器官的功能,而且还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注意力、灵敏性和勇敢自信等优良品质。
3.2自力更生,合理布置:在高校体育经费短缺的现实条件下,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自力更生的办法,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的环境条件,巧妙地布置各种体育器材设施,为高校体育教学和训练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3注重运动场地的绿化:绿化运动场馆除了可以有效美化环境和陶冶情操外,还具备有利于人类健康的功能,特别在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锻炼环境的优劣程度显得格外重要。
4.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对策
4.1加强宣传,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活动需注重广告宣传,以此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让更多的体育消费者充分了解体育场馆开放的时间、要求和举办各类培训班的教学力量,目的使高校体育场馆在体育社会化进程中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4.2责任落实到位:应该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落实到人,确保体育场馆设施的安全,一旦场馆管理人员,违反管理制度导致安全事故,应由当事人来承担事故责任。
4.3学校领导需参与体育场馆建设的决策:高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依据学校的条件与基建办协调工作,从而确保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顺利建设,同时,学校领导部门需设置监督机构确保施工质量,如果监督不力,缺乏专门的技术指导会出现不必要的返工,由此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4.4美化体育场馆,消除安全隐患:人在被绿化的体育场地中进行锻炼,会感觉到空气清新,呼吸舒畅,能够有效延缓疲劳的出现,还可以加快疲劳恢复;将篮球架改为独臂式,且包裹海绵,可有效避免锻炼者受伤的可能,在建设体育场馆时,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够处处为大学生身心健康着想,会帮助他们在快乐的锻炼中健康成长。
4.5处理好教学和经营的关系:高校体育场馆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体育教育目标,因此,在对外经营活动中,首先要充分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实施,绝不能为了对外经营而本末倒置。
4.6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管理队伍:场馆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经营效益,因此,要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培养专门的管理人员,为场馆经营创收创造条件。
总之:新时期的高校体育场馆设施除了要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和运动队训练外,还具有更为广泛的功能与意义,所以,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布局要追求人与运动的高度结合,充分满足体育教学、训练、学生自我锻炼和教职工体育锻炼的需要,新时期的高校体育面临更大挑战,就需要不断调整,以超前的意识和积极的姿态,开创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新局面,需进一步加强体育场馆的管理工作,切实提高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努力为高校自身及周边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作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梁凡.关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几点思考[J]. 科教文汇,2011.
[2]周若峰.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0,29(4).
[3]顾慧亚,马绍辉.浙江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效益研究[J]. 安徽体育科技,2009,30
[4]黄志伟,吴毅,王红英.上海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9.
[5]熊国庆,石小键.湖北省普通高校体育场地资源配置现状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