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再生资源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再生资源管理制度

再生资源管理制度范文1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工作,规范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防止资源流失,保护环境,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和**省商务厅等六厅局《关于印发我省贯彻〈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商发[20**]265号文件)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或部分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及处理,能够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再生资源包括:废旧金属材料及制品,报废的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旧车船及其拆解品,废旧电子产品,废旧木材及木制品,作废旧物资处理的仓储积压物品、残次品,废旧塑料、废纸、废棉麻、毛发、杂骨、废玻璃、废橡胶及其制品等。

第三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产生再生资源的单位,均应遵守本细则。

第四条再生资源回收应当有利于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改善城市容貌,方便群众生活,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第五条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环保回收、集中交易的原则,鼓励依法经营、连锁经营、公平竞争,培育支持龙头企业建立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和利用率。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六条商务主管部门是再生资源回收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政策、回收标准和回收行业发展规划,将其列入商业网点建设规划。

市商务局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负责本市再生资源日常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研究提出促进再生资源发展的政策,组织实施再生资源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作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负责争取中央、省专项基金,支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部门依照本细则及有关法律规定,负责对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的治安管理,依法查处违反规定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案件,严厉打击盗窃、销脏等违法犯罪行为。

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细则及有关法律规定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登记管理和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内的监督管理。

税务部门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对再生资源经营行业依法进行征管,落实再生资源经营税费减免扶持政策。

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城乡建设规划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细则,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交易市场规划建设的监督与管理,并将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交易市场纳入城乡建设规划。

环保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本细则,负责对本辖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交易市场和加工企业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细则对违法设置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交易市场、加工场地,对无证流动收购、随意堆放物资、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整顿或取缔。

国土资源部门依照国家有关土地法律法规和本细则,负责落实再生资源经营用地扶持政策。

第七条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协调相关管理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做好辖区内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八条商务主管部门应当指导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经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开办者组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实行自律性管理,依法履行协会职责,接受再生资源管理部门指导。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依法制定并监督执行本行业规范,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回收行业管理

第九条商务部门按照《**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会同市发展改革、**、工商、环保、城管执法、城乡规划等行政管理部门编制再生资源行业发展长远规划,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制定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布局定点规划,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组织实施,并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行业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条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符合城市发展及城市商业网点建设规划,并依法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

第十一条设立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应当符合本地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长远规划,并依法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

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30日内,按属地管理原则,向登记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同级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机构备案。备案事项发生变更时,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属于工商登记事项的自工商登记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三条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回收非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除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外,还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15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机关备案。备案事项发生变更时,前款所列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应当自变更之日起15日内(属于工商登记事项的自工商登记变更之日起15日内)向县级人民政府**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四条再生资源回收经营场地不得设在城区以内和机场、铁路、军事重地、国道、一江两岸、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500米范围内,经营场地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并采取绿化、美化措施,不得影响城市市容。

第十五条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实施,市场化运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绿色环保的原则,按照《**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由回收体系建设龙头企业以资金和生产为纽带,整合规范现有回收站点,建立覆盖城乡、社区、住宅小区,经营规范的绿色回收站(点),实行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衡器、统一车辆、统一管理,采取上门及网上收购等多种方式进行回收,形成网络化回收格局。加强对“走街窜巷”回收方式的规范管理,由回收体系建设实施企业投放统一编号、标识的全封闭流动收购车进行回收。

第十六条严格实行站点废旧物资限时存放制度,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再生资源临时回收站(点)存放的回收物品,必须进场、入室(含覆盖)、无外溢、无渗漏、无明显臭味、无占道堆放现象,不得露天存放,并保证周围环境的卫生、整洁,当日回收的物品必须在当日20时至24时内运离回收站(点)。

第十七条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应按照**机关的要求安装监控设备,保存资料。

第十八条在城市建成区内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流动收购人员必须到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备案,佩戴商务主管部门监制的统一《从业标识》后,方可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实施企业应当为已登记备案的流动收购人员提供统一标识、统一编号的再生资源封闭式流动回收车。

第四章回收经营管理

第十九条再生资源回收采取上门收购、流动收购、站点收购、网上回收等方式,方便城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交售积攒的再生资源。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拆迁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性废旧金属应当直接交售给已在工商注册登记、备案的回收经营企业。

第二十条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及流动收购人员不得回收下列物品:

(一)枪支、弹药、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各种危险品;

(二)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及医疗废物;

(三)无合法来源证明的铁路、公路、石油、电力、电信、通讯、矿山、水利、测量和城市供排水管网井盖、水篦等公用设施、消防设施等专用器材;

(四)**机关通报寻查的涉案物品或者有涉案嫌疑的物品;

(五)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回收的其他物品。

第二十一条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和流动收购人员在回收过程中发现**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或出售禁收、盗窃和有赃物嫌疑物品的,应当立即报告**机关。

第二十二条经营者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应当查验来源证明,并对出售单位或个人的名称和经办人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以及出售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新旧程度等如实进行登记。

第二十三条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从事报废汽车回收经营的,应当符合国务院《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

第二十四条再生资源回收经营场地设置实行统一规划,再生资源回收过程中运输、加工、处理,不得影响周围单位和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第二十五条跨行政区域转移再生资源进行储存、处置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办理行政许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限制持证许可的再生资源跨地区流通,不得违法查扣持有合法经营手续的再生资源及其运输车辆。

第二十六条标注统一编号标识的再生资源流动收购车和标有统一标识编号的再生资源专用运输车辆可按规定在城区通行。

第二十七条生产企业应当通过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签订收购合同的方式交售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合同中应当约定所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名称、数量、规格,回收期次,结算方式等。

第二十八条商务、工商、**、城乡规划、城市管理、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及时查处或通报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和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接受商务、工商、**、城乡规划、城市管理、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对拒绝或阻挠监督检查、违反法律、法规和本细则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理。

第二十九条从事废旧金属冶炼、熔化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必须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和生产、加工等相关行政许可,并在**机关和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在再生资源交易市场购进原料,进行合法生产、加工,不得在冶炼、熔化场地购进原料。

第三十条从事废旧塑料、橡胶熔化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场地应符合环保要求,必须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和生产、加工、环保等相关许可证,并在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章法律责任

再生资源管理制度范文2

1.1物资管理文件。共计10个(纸质版统一存放在班组物资管理卷档案盒里,电子版存放于班组电脑“物资管理”文件夹),包括:关于印发《唐山供电段修旧利废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唐山供电段再生资源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唐山供电段物资需求申请计划发放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唐山供电段物资质量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唐山供电段物资仓储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唐山供电段班组物资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唐山供电段物资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唐山供电段限额领料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关于印发《唐山供电段工具仪表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唐山供电段安全用具管理办法》的通知。

1.2材料库管理。①管理制度揭挂牌(上墙),包括:材料库平面定置图、班组抢修料定额标准、班组材料管理员工作标准、班组材料管理制度、班组抢修料(防洪料)管理制度、班组仓库消防安全管理制度。②存档资料(纸质版存放于材料库档案盒,电子版存放于班组“物资管理”文件夹),包括:抢修料定额标准、防洪料定额标准、除冰雪料具定额标准。③日常管理资料(存放于材料库档案盒),包括:班组物资申请计划(原稿)、班组物资管理台账、班组物资入库(验收)记录、班组物资出库(使用)记录、用料单(按月装订成册,封面标明年月,支出金额进行合计)。

1.3工具仪表库管理。①管理制度揭挂牌(上墙),包括:工具库平面定置图、班组工具仪表管理员工作标准、班组工具仪表管理制度、班组安全工具管理制度。②存档资料(纸质版存放于工具仪表库档案盒,电子版存放于班组“物资管理”文件夹),包括:班组公备工具更换记录、绝缘工具更换记录、绝缘工具定期试验合格证。③日常管理资料,包括:班组物资管理台账、班组物资入库(验收)记录、班组工具出库(使用)记录。

1.4库房综合管理。①环境优美,卫生好,货架、料台、地面无灰尘。②账、卡、物相符。③实行“四号定位”,堆码整齐,标志明显,料签齐全。④合格证、质量证明书、使用说明书妥善保管。⑤用料单每月装订成册,支出金额进行合计。⑥各种资料、票证按要求规范填写,字迹清晰,记录齐全。⑦库房内禁止存放私人物品。⑧做好防火、防盗、防破坏等安全工作。

2建立健全班组物资管理制度

一是班组应建立完善的班组物资管理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物资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三是建立健全三级物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认真搞好成本核算。四是制定班组物资管理的目标和措施,按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3指定材料科专业人员对各班组进行包保

一是材料科指定专业人员按车间对各班组进行包保,由包保人对所包班组物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仓储的管理、账卡的管理、资料的管理等情况按班组物资管理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进行综合检查指导,查出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二是材料科对包保人规定每月检查所包保车间的班组数量不少于1/3,每季度对所有班组检查一遍。三是材料科长不定期地对全段所有班组的物资管理情况进行抽查。四是各车间包保人对检查出的问题向材料科报表人提报书面材料,由报表人对标打分,纳入《材料科对车间检查考评表》和《设备质量考核表》,作为对车间和班组的考核依据。五是包保人未完成任务的,材料科长抽查发现包保人未尽职尽责的,包保人当月标准化失格。

4每年定期对班组材料员进行教育培训

一是每年定期对班组材料管理员(工具仪表管理员)组织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二是材料管理员(工具仪表管理员)明确自己的基本职责及物资保管的任务。三是班组材料管理员(工具仪表管理员)除参加物资业务部门的专业培训外,还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钻研物资管理技术业务知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物资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良好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临时任务。

5班组材料管理员应掌握的物资管理基础知识和作业流程

一是班组物资申请计划的提报。班组应根据下季度生产计划按时间要求和维修定额提报物资申请计划给所属车间。二是自购料问题。原则上不准自购,因抢修或其他急用确需自购时,应提前向材料科有关科目负责人打招呼,经同意后再自行购置。三是物资入库验收或在使用中发生问题的处理。材料科给班组送料时双方应办理好交接手续,材料入库前,班组材料员应对所有材料进行清点、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和送料人员交涉。解决不了时跟材料科有关科目负责人联系进行协商解决。材料在使用过程当中发生质量问题,应及时向材料科反馈信息,材料科派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解决。四是再生资源利用及修旧利废。段鼓励各班组进行再生资源利用及修旧利废活动,各班组应建立完善的修旧利废组织机构,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利用及修旧利废活动,工具坚持退旧领新制度,搞好物资节约。对于不能利用的废旧物资,一律上交材料科,不准自行处理。五是台账、资料的统计工作。物资台账、资料、账卡按要求填写准确、规范、及时、健全。六是物资入库验收管理。物资入库,班组材料员应对入库物资进行数量验收和质量验收,并做出记录。应填写《班组物资入库(验收)记录》,标明来料日期、用途、验收情况。七是物资出库管理。物资出库应填写《班组物资出库(使用)记录》,标明使用日期、使用方向、消耗地点,发生问题随时备查。要做到先进先发、推陈储新,以免超过保管期限不能使用,造成损失和浪费。八是各种报表及时上报。年末按段统一部署搞好物资大清查工作。九是“三防”及作业安全。各班组应做好防火、防盗、防破坏等安全工作,建立完善的消防组织机构。料库油库“严禁烟火”标志醒目,要配置足够数量合格的灭火器及其他防火工具,并会使用,掌握消防基本知识。物资搬运及堆码作业要遵守作业标准及操作规程,防止人身及设备事故的发生。对设备应搞好定期保养与维护,使其保持良好的性能与状态,以满足生产维修和事故抢修的需要。

6班组材料分类管理

6.1维修料管理

维修料主要是为日常生产维修储备的材料,在出段库时已做支出,不占用段库资金,只做数量保管。维修料要设专人专库(架)保管,按要求保证所配材料的品种、数量齐全,质量完好,账卡物相符,收发及时登账。

6.2抢修料的管理

抢修料是为保证事故抢修专门配备的材料,不占用段库资金,只进行数量保管。抢修料不准它用。抢修料要设专人专库进行管理,每月定期检查作好记录,保证品种、数量齐全,质量完好,抢修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6.3工程料的管理

工程料是专门为大修、设改等工程而供应的材料,要单独存放。施工班组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工程料的清点、签收、保管和发放工作,做好工程料的收发记录,施工班组每月末对工程料进行清点,并将清单报材料科。工程完工后,材料科派专人与班组一道对工程余料进行整理、清点,并及时退交段库,废旧料同时上缴,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杜绝账外料。

6.4防洪料管理

防洪料是专门为汛期防洪准备的材料。防洪料应按技术科统一规定的标准配备,班组要认真检查,妥善保管,保证数量充足,质量完好,按要求单独存放。

6.5工具管理

再生资源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高校;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策

我国在大力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不仅企业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高校也由传统的人事管理逐步转变成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得不说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同时也可以有效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针对于此,需要相关的高校管理人员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和特点,尝试将高校传统的固化人事管理模式转变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样将会有效促进高校人事工作水平的提升,还可以促进高校办学水平与管理水平的进步,为高校实行科学的人才管理模式奠定基础和保障。

一、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不断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并且在高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格外重视管理制度的变革,但是不得不说,大多数高校当前现存的人事管理制度依然存在较多漏洞,且现存的人事管理制度并不符合未来高校的人才管理要求。根据分析,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目前选择的人事管理制度观念相对落后。许多高校还没有意识到人事管理制度应该向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方面转变。大多数高校的人事部门都在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并且也仅仅将自身的工作定义为执行层面,完全没有意识到人事部门可以为高校的发展带来效益和帮助。简言之就是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之下的重要商品和资源,其本身对高校发展起到的激发和影响作用。

第二,现存的人事管理制度存在不健全的现象。大多数高校都没有真正从人才设计与规划的角度,针对人事管理部门员工的工作内容、职业要求以及职业生涯进行过规划。所以往往造成现存的人事管理人员随意性较大,对于高校的战略决策影响较大,最终不利于高校的平稳发展。

第三,高校没有针对人员的聘用进行科学规划。许多高校在人员聘用方面,均属于高校完全垄断的局面。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容易造成高校中非教学人员的比例超过了教学人员。因此投入和产出的效益比例存在问题,进而造成高校的人员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则就是对人力所进行的科学管理。这里所说的人力,实则就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其包含的劳动能力体现在人的智力、技能、体力以及知识储备四个大方面。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的过程当中,最为主要的则体现在体力和智力两个方面。

高校所提出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针对高校当中从事教学工作、教研工作、日常管理工作以及后勤服务工作的教职工个人能力情况,所提出的人才配比方案。通过对高校教职工进行全面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教职工的整体工作水平,将不同员工的特点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还可以有效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其不断进步和发展带来帮助,也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许多特点,其本身不同于物力资源,故而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力资源本身具有生物性,这是因为人力本身是活的资源,其存在于人体当中,且与自然之间形成了特定的联系。

第二,人力资源本身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因为人力Y源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可以实现其本身主体地位的体现,主动性的因素可以使得人力资源在社会活动中处于主导和引导地位。

第三,人力资源可以被全面开发。这是因为人力资源本身属于可再生资源,并且人力资源本身具有一定的潜力。通过对其进行开发,可以使得人力资源的价值不断提升。故而,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看,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规划,可以切实提升高校的经济效益和总体价值,为高校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奠定基础和保障。

三、高校传统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别

针对高校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区别进行分析,可以有效探究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为后续高校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奠定基础和保障。

首先,从本质上来说,两者之间的差别相对较大。人事管理本身主要是考虑主体的利益要求,从而对认识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但是人力资源管理则是将高校的长远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严格按照高校的战略发展要求,从高校内部员工的职业发展长远角度出发,进而使得高校教职工和高校的发展形成统一。以此为目标和根本的人才管理方式,则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其次,两者的侧重点以及整体出发点有所差别。传统意义上的高校人事管理比较注重于绩效考核,但是人力资源管理则比较考虑教职工的实际利益,以教职工的个人利益和需求作为出发点,从而开展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最后,则体现为两者责任重心的差别。人事管理工作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依据高校内部教职工的岗位情况开展工作。但是人力资源管理则要求高校严格按照员工的优势情况和具体能力进行人员的配置,从而使得员工拥有合适的个人发展规划与目标,从而促进员工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四、未来高校人事管理向着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实践对策

(一)进行观念转变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人事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有效探究出未来高校人事管理向着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具体对策。依据目前情况来看,需要各个高校的相关人事管理人员转变自身的传统观念,并且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时刻将教职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开展的核心。高校的真正办学水平高低以及实际的综合发展情况,并不取决于综合办学水平,而是取决于高校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教学职工,从而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故而,高校应该格外重视将教职工作为核心,并且逐步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思想。教师应该是高校发展过程当中最为关键的核心。只有将教职工的潜能激发出来,才能使得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所提升,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为高校的教育教学事业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

(二)注重人事部门之间角色的变化

高校人事部门要想逐步将传统的人事管理形式转变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必须要注重高校人事部门工作人员角色的自我转换。在日常的人事管理工作开展过程当中,需要人事部门逐步引入人力资源的理念和概念。同时高校人事部门的管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事务性管理,而是应该将其与高校的战略发展情况相结合。针对教职工的工作现状来看,需要为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实现教职工职业生涯的科学规划。另外,相关的人事管理部门还需要针对教职工的日常培训进行重视,通过完善的培训机制,使得所有的教职工都可以实现自身层面的提升。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为提高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奠定基础和帮助。最后,还需要人事部门的负责人进行角色的科学转换。由最初对教师员工的过分监督和管理,逐步转变为对教职工的支持、理解、激励和关怀。这样才能使得教职工由最初的被动工作转变为热情工作,从而不断激发和培养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教职工可以为高校教育事业开展提供更多帮助。

(三)注重激励奖惩制度的完善

高校在针对教职工的人力资源管理改进方面,可以从激励奖惩制度进行变革。通过健全和完善激励分配制度,可以充分凸显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秉承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原则,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格外看重效益原则,将每一部门的工作业绩和高校整体的业绩相互结合,可以有效实现各部门集体荣誉意识的提升。另外,还可以在激励制度的设定方面,更加偏向于为高校教育教学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关键岗位等等。一方面这些优秀的带头人可以增加干劲,另一方面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分配制度不仅实现了公平,打破了平均主义,更凸显了多劳多得的特点,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教师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带来了重要的意义和帮助。

(四)注重对人事管理人员的科学培养

高校应该格外看重对认识管理人员的动态化培养。在当前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要想不断提升自我,使得自身不被社会所淘汰,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储备能力和专业水平。所以,高校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不可以忽视对高校教师的科学培养。通过逐步建立起学习型组织,有利于在校园内部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同时,还可以使得教师在不间断的训练过程当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通过不断进修和学习,使得自身的理念有所更新,教育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也只有将教师单独的学习行为转变为整个高校组织的集体学习模式,才能使得高校内部教职工的专业能力符合社会以及市场竞争的要求,这样才能促进高校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为高校人事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结束语:

在高校的人事管理过程当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实则是对高校传统人事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完善。其本身已经包含了高校传统人事管理内容和职能,并且相较于传统高校人事管理模式更为科学。所以,未来高校在不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改进的时候,必须要相关的领导与人事管理人员共同努力,将高校教职工的个人需求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核心。严格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和理念,充分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内部形成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既可以有效提升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使得高校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进步,为提升高校的口碑与教育教学水平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鑫娴,李方石. 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实践探索[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02:150-151.

[2]褚峥,陈万明. 高校人事管理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演进及实现途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42-44.

[3]刘鸿,翁子健.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方法探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24-26.

[4]刘双印,徐龙琴. 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创新的研究[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02:39-42.

[5]李丹丹. 水利单位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实践探索[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3:129-131.

再生资源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 水资源 资源保护 对策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000-01

随着人类社会在20世纪起,全世界的科学技术开始迅猛提升,在20世纪到21世纪的100多年里,人类生产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地球资源也随着人类贪婪的开发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程度。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向外扩张,面积越来越大,城市人口日益膨胀,导致城市供水紧张,因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水资源的保护才是现阶段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我国经过30多年的努力才有了现在的经济成果,但是水资源随着工业排放污染问题逐步显现。可饮用水越来越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近来,我国各地出现地下水质污染事件的发生,如山东潍坊地下排污事件,这一事件是以极端直观的方式警示:原本以为干净的地下水也已经污染殆尽。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197万平方公里的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已不能饮用的面积达六成。可见,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已经相当重要了。在2002年我国开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进行初步修定,并肯定了水资源保护的地位。

二、我国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保护制度不完善

我国有许多法律是专门是保护水资源的,其中有水资源保护制度:水资源规划制度、水资源利用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等,从目前实施效果来看,我国虽然有这么多保护水资源的规章制度。但是还不能满足保护水资源工作的的需要。我国并未建立好水权交易制度,水资源保护的公众参与制度也没有形成,所以造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北方地区还是严重缺水,社会大众参与不到对水资源管理的监督。造成水资源管理部门行政权滥用,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不合理。

2.全国水资源管理模式存在不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12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但是,在现实中水资源管理根本没按照国水法第12条走。地面上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由水利部负责,地下水一直是国土资源部负责的,大气是气象局管理的。农林牧渔业供水归农业部和林业部管理。水污染防治归环境保护部门管理。这么多部门各管各的,造成很多矛盾,有的甚至互相推卸责任,造成国家水资源管理乱象百出,严重削弱了第12条法律法规执行力度,最终影响了水资源的保护。

3.水资源保护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水资源执法队伍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为:第一执法人员的素质太低,执法人员自己都没弄清楚怎么样去保护水资源,何况让其去执法,甚至有些执法人员本身就存在随意排污的行为最终导致水资源保护形同虚设,第二点主要是水资源保护机制方面并不向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健全。对水资源保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三、保护水资源的对策

1.加强环境责任意识,保护水资源持续利用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主要表现为环境的公正。环境公正主要指的是环境资源的使用和保护上所有主体一律平等,权利是不平等,负有同等的义务。人们在做对环境有影响的工作时,要从自身的思想意识上明白负有防止对环境的损害并尽力改善环境的责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不侵害环境。为了人类的发展和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的目的,在人和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类必须同时兼顾2个基本原则:有利于人类生存和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作为主题和目标。

2.资源消耗方式由“借贷式”转为“预付式”

建国初期,由于我国刚建国,一些化工及各样式的污染还不是太多。基体在国内看不到污染,让人们逐渐失去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心理,造成我国资源开发自建国开始一直处于粗放式的开发方式,许多企业靠近湖泊的就往湖泊排放,没有湖泊的就往地下排放。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污染越发严重,这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江河、湖泊等水资源已经得到了严重破坏,有许多水生物同样也受到了灭绝性的破坏。给我国不可再生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为了达到“一个旨在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生存而非支配自然的社会”不能把提前借贷消费的方式用于环境,先破坏再“修复”,利息是还不完的。应该预见到竭泽而渔的后果,从而保护环境,只要社会上每个人对环境付出积极的预付,大自然也会善待人类的。

4.做到消费无害化

生态理论学的合理消费就是消费无害化。所谓消费无害化,就是人类正常的建设与发展对生态产生不了污染。这就要求对人的一切消费活动上做起,首先我们要根据“可再生”的原则。所谓“可再生”就是能源用完了还能再利用,可以重复利用,对那些不能二次利用的材料,我们既是做到不去用,或者用完了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例如选择不采用CFC的电冰箱,不含磷的洗涤剂,不采用汞作触媒等。特别是对那些用过后的电池,对他的处理一定要紧甚,电池的污染是比较难处理的。

四、结束语

随着工业污染的加剧,我国的可引用水资源的供给越来越有限。工农业需要用水;城市更需要水,伴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供水需求量正逐渐提高,导致本就有限的水资源越来越紧张,再加上这几年的污染排放,我国可以饮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为了避免水危机现象的出现,我国必须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减少污染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这方面现已成为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林浩.赵国芳.李晓路.浅析我国水资源保护的新思路[J].中国经济周刊.2008.(8):62-63.

再生资源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资源;管理;土地;统计数字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2-0133-02

一系列可控资源在土地和资源管理中,都需要一定的土地作为基础,土地的利用和占用是以加强土地管理工作为基础的。土地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但由于经济发展,建筑建设以及高速公路建设等进行了一定面积的占用,且目前仍处于土地占用的高速发展阶段,因此,应该深入研究如何保护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分析,以更加合理科学的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土地资源利用,节约集约土地资源。

1土地统计分析

土地统计的含义是指对土地综合利用的规划和保护,如土地质量、土地统计的数量、利用和分布情况等,是土地综合、系统记录、整理和分析的土地管理措施。土地统计不仅是土地的统计工作,也是统计过程数据的编制和统计科学思维的指导,这三者是相互依存的。土地统计特征是土地资源管理的一个分支,不仅是土地现状的闲置统计,也是土地是否被废弃的验证。

(1)土地的完整性。土地统计是对整个土地工作的研究,不仅是加强土地管理的控制,也是对现有土地资源的研究和规划。

(2)土地统计数量反映了土地数量和土地管理规律,土地统计不仅是当前对土地利用的规划,也是对土地全面管理和变化的分析。

(3)工具性土地统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土地管理手段,它不仅是基于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使用软件、书面图和其他形式的调整,也是土地管理信息反馈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土地管理工作的最终结果。其他土地管理的特点是控制统计工作的特点,区域土地管理更是加强土地管理的重要措施。

2土地统计的相关内容

土地统计工作是维护一定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充分规划现有土地资源的开发,加强土地管理,制定一系列土地规划和相关制度的土地管理措施。

(1)土地统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土地管理措施,不仅是对土地的统计工作,也是当前土地面积、质量和所有权分配的统一规划。土地调查面积的控制不仅是对国家土地的汇总,也是对市、县、乡土地资源的一系列控制工作,其是利用一定的工作总结,加强土地评价的质量,具有一定针对性。

(2)土地统计使用的意义是保证土地的质量、分配和权属动态变化的主要态势,不仅保证了土地和人类生产的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土地的总体规划和建设,为科学利用土地、土地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3)土地统计整理主要是基于土地的研究目的进行一定的土地管理工作,通过土地调查获得的土地统计,对土地管理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最后使之系统化,保证土地管理和控制的总体特征,并对土地信息进行重新处理。在土地统计中收集的信息是整个过程的总结,是确定后的依据性文件。

(4)土地统计分析是土地管理的最后阶段,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土地总体数据和图片的分析。科学利用数据分析手段,是开发利用土地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对土地管理法的调整。

(5)不同产业和不同领域土地开发的内涵不同,在土地管理中,土地开发是指通过工程或生物措施将土地转化为可利用土地的行为,包括荒山、贫瘠的荒地等。根土地利用后的土地利用情况,土地开发可以分为农业土地开发和建设用地开发两种形式。

(6)在经济建设和农业发展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1985年~1995年,全国累计耕地面积7368亩,同期,非农业建设占用面积29.6亩。通过土地开发,能够有效弥补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7)根据国家规划委员会和国家土地管理局对中国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截至1991年4月,开发土地资源总量为11.01,占土地总面积的7.7%。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土地统计工作中土地分配的相关过程,分析了土地统计各阶段,以确保各个进程的协调发展。

再生资源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油田;土地;资产管理;问题;措施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十分珍惜并合理利用好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油田企业属于矿产开采企业,对土地的依赖性很大,占用土地点多面广量大,使用土地的情况和性质复杂,每年需要新增大量的建设用地。所以,油田企业要切实加强对土地资产的管理。

一、油田在土地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1、土地资产家底不清,管理水平相对较差。有的单位土地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对土地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管理制度及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缺乏;土地管理资料分散,归档不及时,有的在机构变动时移交手续不规范,遗失土地历史资料。

2、法律意识淡薄,存在违法违规现象。有些油田单位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搞商品房经营开发;有些单位不办任何手续就把变更用途后的土地和商品房出租或转让,成为非法用地。还有一些油田单位没有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3、土地资产的利用效率低,存在闲置或荒芜现象。有些单位对土地资产疏于管理,导致土地资产闲置浪费。有的由于缺少科学论证,盲目上项目搞工程,造成许多工程项目征用的土地一直闲置。有的后勤农业生产单位,部分农田荒芜,造成了土地的闲置。

二、油田企业加强土地资产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土地是油田企业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深刻意识到土地资产管理重要性,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真正重视和加强土地资产管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油田企业干部职工真正树立土地资产管理观念,使石油企业员工真正懂得珍惜爱护并利用好每一寸土地的重大意义。建立健全完善的土地资产管理制度和措施,努力实现油田土地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和法制化。

1、建立健全土地资产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加强土地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健全土地资产管理领导机构和职能部门,选拔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强的人员,组织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土地资产管理队伍,按照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要求,结合油田企业自身实际,制定完善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土地管理制度,建立监督运行机制,对于土地资产的开发利用等关键问题,都要认真进行可行性论证,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确保土地资产的高效利用。同时,加强对土地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调动土地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土地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水平。

2、提高法律意识,依法进行土地资产管理。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开始走上法制化的道路,国家对土地利用动态实施遥感监测,对建设用地规模扩展进行直接监测等。作为石油企业应该及时组织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土地政策,树立法制观念,依法征地、依法用地、依法管理土地资产,依法规范土地资产管理工作,依法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土地确权登记是法律对土地使用者合法用地的要求,更是土地使用者维护合法权益的客观需要,由于历史问题等多中原因,油田还有许多存量土地没有进行确权办证,要通过积极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搞好督促检查,使各单位切实认识到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重要性,尽快开展土地确权办证工作,通过合法程序取得油田土地资产的合法使用权,努力提高土地资产的办证率,依法维护油田合法权益,为油田企业加强土地资产管理创造有利条件,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依法处理和解决好土地纠纷问题。土地纠纷直接影响到油地关系、企民关系的和谐稳定,切实解决好这些复杂和敏感的问题,有利于油田的生产建设和社会稳定。油田企业要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合作,积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在维护土地法律法规严肃性的前提下,尊重历史事实,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处理好油地及企农当事各方的利益,真正走上节约用地、依法用地、规范管理的法制轨道,正确实施和落实土地管理基本国策和各项政策规定。

3、实施土地资产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科技水平。一是做好对土地资料的统计、填报、登记等土地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首先,定期清查土地资产,深入到实地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核实,对占用土地的来源和面积以及基础标志进行详细清查,查阅相关历史地籍资料等,切实做到摸清家底。其次,建立健全土地资产信息档案,做到一地一档,完整保存好征地原始文件、赔偿执行情况、双方经办人签字和有关变更事项记载等。对划拨或征用土地的原始地籍资料归档保管,分类存放,专人负责,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做好土地管理档案资料的借阅、查询、移交等手续,做好登记,防止损坏或丢失,坚决杜绝个人私存档案资料的情况发生。

二是建立完善土地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在当前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油田企业要适应发展的需要,开发和实施土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新增建设用地信息资料可以及时输入,实现土地资产管理信息的更新、查询、上报、下发、等自动化,做到采集数据准确、信息全面、操作规范,实现土地资产管理信息网络化,实现土地资产数据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为领导及各专业部门进行决策提供重要数据信息,建立起科学合理高效的土地资产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