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课程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品设计课程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品设计课程总结

产品设计课程总结范文1

关键词:家具设计;教学探索;教学实践

一、课程模块设置背景

随着广东省乃至全中国服装工业飞速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之后,社会急需兼备家具设计专业知识及家具设计企业技术管理和服装贸易管理知识的综合管理人才,而面对这一需求,高校的现有教学无法满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白云学院于2012年成立了“产品设计专业家具设计方向”这一新的专业方向,该专业方向是一个适应未来发展的具有边缘性和整合性的产品设计专业方向。对于高等教育而言,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体系必须表现在教育理念上;教育理念的表达则是课程设置。[1]家具设计模块课程正是产品设计专业成立后新开设的专业方向,如上所述,由于我院成立产品设计专业家具设计方向是我院的一个全新专业方向,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并无现成的范例参考。[2]艺术设计院校产品设计家具设计方向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应如何确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应如何创新,课程作业应如何设置安排,这些都是值得进行全方位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课程模块教学探索与实践

(一)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确立

本课程模块的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必须针对艺术设计院校产品设计专业家具设计方向的特点来设置。这一新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家具设计师,而是具有较宽的专业适应能力,能采集并处理国内外产品设计家具设计方向课程模块建设的相关信息,了解本学科的新成就、新技术,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及较高的文化素养的专门人才。从这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本课程模块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对家具设计相关知识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从事家具设计、生产和研究打好基础,从艺术设计院校学生的特点出发,以学生为本,确立合理、有效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1.对家具设计学有关的知识点和知识链进行系统、深入、缜密的梳理,在此过程中整理出哪些是本专业学生必知必会的;哪些是为将来进一步专业学习奠定基础的;哪些是与家具行业、企业生产以家具市场紧密相关的;哪些是建立专业观念、实现培养目标的;哪些是符合学生知识背景、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并掌握的,从而确立由深入浅、环环相扣、实用有效的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2.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与逻辑关系,深入思考和分析在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上如何安排能让各知识点的衔接与过渡更顺畅自然,同时也能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教学流程的安排上注重各教学环节的连续性与合理性,做到教学线条简洁、教学板块清晰、教学步骤明朗,确保学生能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3.引入高科技面料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新成就、新技术、新趋势。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渗入,让学生理解高科技与高情感,了解先进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懂得如何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高科技面料;引导学生思考并逐步建立未来进入社会工作后所应承担的角色与社会责任。4.在本课程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在每个教学环节的最后都会对本环节最重要、最常用的家具设计术语进行总结和整理,并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呈现。我院地处毗邻港澳的广东省,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向来有对外贸易的传统,在“引进来”、“走出去”的政策下广东的外向型经济之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家具业作为我国主要的传统产业之一,是我国商品出口的强大发动机和出口创汇的主要产业,其中广东省作为我国家具的主要出口大省之一,家具出口全国排名前列。我院产品设计专业家具设计方向培养的是家具设计基础、家具营销管理理论与实践并重,能适应国际、国内时装企业及贸易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因此特别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此内容,以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真正有用的基础。

(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本课程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在真正理解课程目的与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探索,注重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系统,综合,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3]首先,在讲授本课程模块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别注重强调家具设计,家具生产,家具市场之间的关系,选取经典的家具设计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详尽的讲解与分析,同时适当增加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相关信息,如世界著名的家具制造商及其产品,著名家具设计师及其设计风格,著名家具设计师及著名的家具品牌与家具开发商的合作等,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学习兴趣,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课程内容。其次,在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设置切实可行的家具实验,让学生能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正确的科学实验方法去观察,记录和检验,并进行思考和总结,通过理论知识讲授与实验课程的交替渗透,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再次,注重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现,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积极思考,讨论并总结规律。此时教师再对同学们的讨论成果加以梳理,补充和完善,同时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寻找相关实验加以验证。这种启发的教学方法既能让同学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低掌握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4]最后,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用灵活,生动,直观,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同学掌握教学内容,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和任务。如在讲授家具的发展史,利用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参观所拍摄的相关资料作为教学资源,通过讲述展品、见闻和亲身感受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课程内容;在讲家具加工工艺时,特别加入了具有岭南特色工艺的内容,学生们通过观看短片和实物,加深了对岭南的文化了解,同时也把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意识传达给年轻一代。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帮助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多元化吸收的有效途径。

(三)课程模块作业的设置与安排

本课程在作业的设置和安排上注重选取与现代家具设计、生产、加工及小时实际紧密相关的实践性题目,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对家具设计的认知和掌握不能靠被动地接收课堂讲授的知识,熟悉本地家具市场,观察、认识并亲身感受各种家具对于本课程模块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院所处的广州市拥有多个大型的家具市场,其中广州湘江家具城更是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家具市场之一。借此地利,从本课程模块开展之初就要求学生到本地的家具市场上去观察、认识、了解、感受并熟悉各种家具材料,完成家具素材收集、归类、整理的作用。这种到家具市场进行实地考查的活动贯穿课程模块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在不同的教学阶段,结合课程内容,带着问题去观察、发现、思考和解决。每个学生将收集到的家具汇总到学习小组中,共同观察、分析、学习和研究,同时鼓励不同学习小组间的学习交流与分享,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们通过完成作业,一方面以自主学习探索的方式了解并熟悉各种家具,另一方面也学习到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与交流,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在学生们学习了家具课程模块较为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后,设置了考察家具分类市场及相应的家具产品,并结合专业知识对考察对象进行综合性材料分析的实践性课题作业,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家具分类市场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家具品牌进行市场调研,对时下家具产品所使用的材料进行详细的观察与记录,并对该家具类别的材料应用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在调研的品牌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家具品类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家具市场上寻找与之相同或相近的进行详尽的成本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自己确定考察对象并确定研究方法与实施程序,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要与其他组员共同探讨、合作完成,另一方面也要在作业过程中与老师多次交流、沟通,明确进一步的方向并不断完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思维的启发者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5]通过作业的完成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综合性家具设计知识的理解,并对家具设计、生产、加工、销售的关系建立正确的观念与认识,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做到学以致用。这种与实际密切结合的作用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们通过这一实践性课题作业的完成而获益良多。

三、结束语

产品设计课程总结范文2

1 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现存问题

1.1 基础课程教育与专业课程脱节

目前,国内产品设计专业多数设置在艺术设计学院,多个设计类专业并存。基础课程的设置往往是通用式的素描、速写和色彩,并没有针对产品设计专业的特点,去训练学生对产品内部结构的把握能力和整体塑造能力。这种万金油式的教育,使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之间衔接不到位;同时,由于总学时的限制,产品设计专业的许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被勉强塞进后两年,学生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专业基础教育[1];另外,许多院校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和实践基地的缺乏,材料与工艺、产品模型制作、模具制作工艺等课程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

1.2 设计理论与专业设计课程呈割裂状态

设计理论课的教学因学时和上课方式的限制,缺乏设计实践的训练,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业设计课也因学时所限只是展现了一定的设计方案,而缺乏理论的归纳与总结。因此,学生无法把相关的艺术美学、设计理论、工程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客观地运用到设计之中[2]。

1.3 设计类课程之间存在重置现象

每一门专业设计课程均包括市场调研、设计草图、模型制作、工程制图、方案展示等环节。然而,受课时量的限制,许多设计课程无法深入开展,造成许多环节的缺失,整体学习效果不理想。另外,在教学模式上,许多专业设计课程采用独立的单元制授课方式进行,任课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计划,需要保持完整的教学体系,这使得该课程与其他课程衔接不够,造成了各专业课程之间的重置现象。

2 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策略

2.1 学习借鉴CDIO教育模式

CDIO教育模式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探索出许多丰富的成功经验。首先,明确产品设计是一门艺术与技术交叉、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应该打破应用艺术与纯艺术之间的壁垒,实现艺术与科技的新统一;同时,要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树立专业设计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的教学理念,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与设计能力的设计师。其次,注重培养学生设计表达的能力,设置产品速写、设计草图、产品设计快速表现、产品设计表现技法等多种形式的手绘课程,以及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产品模型制作等三维训练课程,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第三,将设计项目带入课堂,以此来整合学科知识,让学生在设计中探讨设计方法,了解材料工艺与加工流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组建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群

产品设计专业需要依托设计学科、机械学科的教学资源,突出科技与艺术的交叉融合,突出以创新为中心、“艺”与“工”相结合,实施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并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课堂教学与项目教学并行的培养思路[3]。积极打开学科前沿窗口,打造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卓越的产品设计专业设计师的教学模式。以齐鲁工业大学产品设计专业为例,在满足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将课程按相互关联度分为造型艺术、设计基础、表达基础、工程基础、设计理论、专业设计、实践教学等多个课程群。其中,表达基础课程群主要针对学生创意思维的表现,设置了设计草图、产品设计手绘技法、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产品模型制作等课程,借以训练学生的手绘、软件和立体模型制作能力;专业设计课程群分为家居生活用品设计和交通工具设计两个方向,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组班上课。在学时安排上要结合实际需要进行系统整合,重点提高学生的手绘表现能力、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模型制作能力、设计思维创造能力、设计交流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2.3 增设中国传统文化类设计课程

增设中国传统文化类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远离抄袭与模仿。课程设置上,除了开设西方设计文化类课程拓展学生国际化的视野,同时可适当增设中国设计文化类课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民族文化情操,提升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齐鲁工业大学产品设计专业结合齐鲁文化的地域特色开设了《旅游产品设计》课程,在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中屡次获得优异成绩,也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许多设计方案已被有关企业或机构采用。开设特色课程形成自身办学特色。产品设计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办学特色尤为重要,有特色才能有生命力和竞争力。要结合地方特色优势开设相应的特色课程,这样不仅形成专业办学特色、提高专业竞争力,还可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2.4 校企双方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共建实践课程

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践课程的设置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既要安排高校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详细了解相关产品的设计程序与方法,积累丰富的设计经验,又要聘请企业资深设计师担任兼职教师,进入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实际课题的设计训练[4]。邀请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及课程设置环节,共同设立校企双方互利的实践课程,形成“高校+企业”的联合培养方式。

3 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学生能力培养

3.1 创新能力培养

产品设计创新能力,就是指运用创造性思维开拓性地解决产品设计中的问题。欧、美、日等先进国家的产品设计教育十分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他们提倡多元化的设计形式,反对模仿和抄袭。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互动和引导式教学,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实践、交流的时间,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鉴于CDIO教育模式的成功之处,我们在上课方式上要杜绝满堂灌、照本宣科的现象,应该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去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消化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不仅注重对基础知识的传承与掌握,更要培养独立思考、开拓性创新的能力[5]。

3.2 交流能力培养

产品设计专业的学习,由于其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和产品设计流程的需要,交流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课堂上,在专业学习方面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需要交流,走上工作岗位,设计师与设计师之间需要交流,设计师与客户之间需要交流,可以说交流无处不在。总之在设计方案形成的过程中设计师不仅需要好的创意还需要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设计方案面对客户时,设计师还需要将设计方案完整地展现出来让客户认可并接受该方案。这种交流不仅是语言的准确表达,还需借助设计草图、产品效果图、工程制图,甚至是精细的产品立体模型。这就要求一位合格的设计师,不仅具有开拓性的创意思维能力,其手绘表达能力、計算机建模与渲染能力、立体模型制作能力都要具有相当的水平。产品设计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通过交流设计师可以扩充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从而设计出打动客户的设计作品。

3.3 实践能力培养

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充分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学以致用的能力。国外大学课程设置了大量的专业实践内容,并且大多数学校具有较好的实习基地,甚至有些课程直接到企业授课,学生成绩由企业或实习基地来评定。国内的产品设计专业,实践课程课时偏少,评价方式也不够完善,导致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不到位。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最大效率的满足教学需求,力所能及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结语

产品设计课程总结范文3

创造思维萌于20世纪初。学界普遍认为,《创造的进化》(1911)、《创造精神》(1919)这两本著作标志着人的创造思维研究的开启。20世纪初,一些先行心理学家开始对创造思维和心理动机和心理过程进行研究,开始对各种创造性思维活动进行概括。美国心理学家沃拉斯1926年发表的《思维的艺术》中把创造思维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酝酿、启发和检验。同年,美国学者吉尔福特对发明家,艺术家、作曲家,科学家的创造思维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创造思维的共同因素,如对问题的敏感性,有新颖的观念,有综合分析的能力,有掌握复杂概念的能力等。与此同时,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普及应用也随之兴起。1941年,美国BBDO广告公司的经理奥斯本(A.F.0sborn)出版了他的《思考的方法》一书,针对集体探讨方式在各个领域的创造活动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许多领域运用集思广益方法获得创新成功的事例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一种创造方法——“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rig)(也称“智力激励法”)。这种方法在近几十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对产品设计、广告创意中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最广泛的创造技法之一。不管各方面专家如何界定如何阐述,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的侧面与角度揭示出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涵义与特质。笔者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亦称为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是各种思维形式中的最高层级,思维过程中不仅要一针见血地看到实物的特质,而且要在特质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思维成果。这种创意思维能力是一名优秀产品设计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开发创造思维能力是高职产品设计教育的终极目标,如何提高高职产品设计学生的创意思维,这一目标在产品设计教学中尤其重要。

二、创意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最复杂的思维活动之一,人类就是凭借着创造性思维,在不断地认识着世界、利用着世界和改造着世界。可以说,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都是创造性思维的外化和物化,产品的设计尤显突出。产品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也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以形象思维为表现,以灵感思维为辅助,形成线、面、体结合的综合思维。设计中的创造性无处不在,体现在许多方面。苹果公司可以说是创新和创意的代名词。它推出的任何一款产品都可以使全球为之疯狂,吸引了大量忠实拥趸成为果粉。这当中的秘诀便是创新二字。2005年苹果产品会,乔布斯从牛仔裤小口袋中拿出Ipodnano,引起全场欢呼;2007年Iphone会引起全世界惊呼;2008年当乔布斯在会现场出人意料地从信封中拿出MacbookAir时大家再次疯狂。是什么让全世界都为“苹果疯狂”,是什么让每一次的苹果新品发售都成为全球盛事?苹果设计如何保持他的“新鲜度”?“创新”是它的关键词。在苹果公司,设计师们对每一项新的设计都要拿出10个完全不同的模拟方案,从中挑选出三个,最终决定出一个最优秀的设计方案。并且要求这10个方案必须都要有充足的创新空间。这就保证了苹果的产品能很好地保持着对人们的吸引力,一直保持着苹果的“新鲜度”。不仅如此,苹果公司对于一件新产品的研发,还会有两次非常重要的设计会议。一次是头脑风暴会议,进行自由创新;第二次则将重心转移到应用的开发,挖掘更多的潜在发展可能。严谨、科学的设计方法缔造了完美的产品。“苹果”的“苹果皮”成为令人惊叹的产品美学。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审美情趣可以引发个人的积极态度,甚至会让用户对产品产生情感(如喜爱、忠诚、耐性)。在这方面,苹果一直以其极简的设计理念以及唯美的产品美学让用户发出由衷的赞叹。iPhone已经成为了工业设计的典范,他们的精致构造简洁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乔布斯传》说:“他没有直接发明很多东西,但是他用大师级的手法把理念、艺术和科技融合在一起。”苹果的产品总是体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设计美学。被“伯乐”乔布斯挖出的“千里马”英国人艾维(Jony-Ivy),已经成为苹果传奇的一个要素,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新一代苹果产品的扁平化设计。

三、高职院校产品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的现状

先看一组数据。中国在2002年时就拥有500多个艺术院校,且呈现逐年猛增态势,而德国2002年时仅有22所,我国艺术类院校是他们的几十倍。但是他们却成功地将他们的产品推向全世界,并成功地打上了设计优良、品质完善的印记。遗憾的是,直到前两年,中国目前产品设计却依旧蹒跚在批量生产、相互抄袭、毫无个性的状态。客观而言,进行创意思维培养的呼声在高职教育中早已出现,但是受到诸多制肘,至今依旧呈现出呼声大、行动缓的状态。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制订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确立高职艺术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但是,国内高职院校大多呈现定位模糊,这必将制约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高职产品设计教学需面对市场,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其中实践操作技巧的能力培养是其重要侧重点,但是如果仅仅只是重视实践操作又将与社会上各类培训机构培养目标雷同,此类学生必将呈现后劲疲软,专业技能上升空间不足等问题。而呈现这一状态的关键点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因此高职院校产品设计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培养必须要深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二是教学方式单一,内容滞后。创意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长期熏陶和潜移默化,通过各种项目训练来培养思维的灵敏度,保持大脑的活跃。这也是建立在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的基础上。目前我国高职课程出现两级分化的问题,过于侧重传统理论知识点的教授和过于侧重电脑技术的掌握,这是两种过于两极的培养方式。高职教学方法既要区别于本科院校也要区别于培训机构,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产品设计教学内容忽视对学生创意思维能力的引导,强调空泛的理论知识和单一的电脑技能,综合素质难以提高。三是忽视高职学生特性,教学缺乏针对性。高职产品设计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思维活跃,用于表达,讨厌拘束和单调。他们正处在一个思维养成期,具有潜能,如能适当引导必能形成其独特的见解,具备创意思维能力,因此高职产品设计教育要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强调个性,但大多高职院校单纯强调授课内容,拿出文理类专业的管理办法管理艺术类专业教学,授课教师为了服从学校,只能采用被动的教学方法,安排强调统一性,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极大地阻碍了课堂上学生个性的发挥。

四、高职院校产品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模式构建

笔者认为,重点放在“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上。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适应时代,更加适合于高职高专产品设计教学的新思维。避免再出现“三年在校不出门,实习半年就走人”的一贯制教学流程,将创造能力的挖掘融入人才培养。

(一)创造能力培养与训练

设计的核心是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打破常规,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从而形成新的构想,以独特的视角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如果让学生去掌握设计创新的过程、创新的思维规律及其方法并付诸实践,这种训练将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产品设计教学方式的拓展与改良

在产品设计教学中,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跋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应该注重体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一是形成以发展创造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导的问题探讨型教学模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求新的知识,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在求异中爆发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他们的设计创造能力。二是对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尤其要合理设置实训教学课程。对现任的实训课程进行变革,提高基础设计实训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在新建立的课程体系中,应该对课程的职业性和应用性提出较高的要求,增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训练,从而真正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最后,加强对学生实习环节的管理。进一步强化理论、理论并重的做法,对于实践教学,要提高思想认识,保证充足时间,进行规范组织。无论是校外实习还是校内模拟实习都是产品设计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五、创意思维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从问题挖掘到设计验证

笔者根据多年产品设计类教学经验并参考国外专家创意思维过程大致将设计教学的进程分为四个部分:寻找设计问题——定义设计点——视觉化设计概念——验证设计。

1寻找设计问题——产品设计调研

产品设计调研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找出问题,指示设计方向的重要步骤。调研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同类产品,还包括对产品相关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对产品色彩、功能、形态等方面的研究。当然产品使用群体的需求调研尤为重要。在这个阶段中的思维状态是一个由发散到收集的过程,通过发散的思维寻找调研方向,了解消费者需求及产品变革。再根据调研结果集中分析产品设计方向寻找创新点,为中期设计过程做好铺垫。

2定义设计点

产品设计点从产品本身出发产品的用途、结构、造型、使用方式等。这一阶段我们会经常要求学生首先使用“头脑风暴”法。但是显示状态是,学生仅仅只是在初次使用时有新奇感,后面就会觉得“头脑风暴”多余环节,会完全放弃。事实证明学生在审示自己“头脑风暴”图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创新思维的激发是产品设计创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在稳固设计点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创新,扩展设计者的思维视角。

3视觉化设计概念

视觉化设计概念就是将头脑中懵懂的,抽象的影响,付诸于实物,转化成用户可以体验的真实产品,把设计阶段所涉及的产品形态、功能、性能等方面都展示出来。

4验证设计

产品设计课程总结范文4

1 任务驱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任务导向体验式教学法以任务驱动来教学,在履行任务的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1]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体系,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在“干”中学,“用”中学,这是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特别适用于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任务资源

任务选择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设计任务具有实用性,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设计任务,设计出的任务要做到与实际项目相联系,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给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情境,更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设计任务具有目的性,根据所需课程掌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完成相应的设计任务。课程有一个主要的设计任务,根据设计流程细分三个设计任务。第三,设计任务具有趣味性,企业和比赛的项目都是学生熟悉的典型产品,让学生可以随时切换扮演的设计师与消费者的角色,增加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乐趣。

任务资源主要有校企合作项目和学科竞赛,“双轨并行”。工业设计专业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较强,为此必须针对本专业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和合作的质量和效果。除了校企合作项目作为学生的课程任务外,也可以基于设计比赛以产品专题设计为任务;基于设计比赛产品专题设计课程教学缩短教学与实践的距离,让教师和学生对行业动态和设计界最新的价值导向有所了解,从而有效开辟实践性教学的新空间。

3 任务驱动体验式教学的实施

任务驱动体验式教学法以企业项目为依托,根据企业项目开发流程并组织教学,让学生参与到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去,亲身体验设计的每个流程,解决每个阶段发现的问题。创设性地营造各种真实工作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工作中学习。

3.1 设计流程体验教学模式

(1)市场调研的体验教学形式。产品调研阶段依据市场调研课程的任务组织教学,学习的过程中,项目的组织、划分与学习通工作任务一致。在市场调研任务阶段,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尽可能设置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执行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市场调查的工作方法与技巧。[2]学生应该首先了解市场调研公司的真实项目或者比赛的要求,从而确立调查目标、制定调查方案、搜集资料、数据整理与分析、撰写报告及跟踪反馈等六个步骤。开展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实际调研业务高度仿真,整个过程教师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采用的是将讲授课堂、学生讨论与学生亲身体验、模拟实验等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提出概念任务的体验教学形式。设计定位阶段学生主要根据前期的市场调研总结的报告来实施,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运用产品设计思维方法来制定创新方案,从而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从教师的导引,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师生的交流这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用户的背景(如年龄、职业、喜欢、受教育程度、工作等)来了解用户,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发现消费者的喜好以及生活习惯等。学生通过扮演角色,互相提问的方式来发掘是驱动用户使用这些产品的动机;各小组通过头脑风暴法发现产品的目标用户最终需要什么;最后让学生体验公司的评审现场,小组互相投票,教师进行总结从而确定最终的设计概念。

(3)设计制作任务的体验教学形式。设计制作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本着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的原则,突出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首先,课堂的组织与实施按照实际工作过程来开展,与实施项目的顺序同步,在学生制作产品阶段,让学生体验设计师、消费者和学生三个角色之间的变换。另外,构建多元化的方案评审体系,考核内容包括调查报告、创意发想、草图描绘、建模、渲染、报告书、版式设计。在课程教学的进展中分阶段汇报工作,各组汇报阶段成果并提出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教师进行点评和答疑,考核由一次评价改为阶段性过程汇总的综合评价。阶段汇总和反馈是师生间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学生完成一阶段任务后,不应立即进入下阶段,而应及时总结,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评价,鼓励各组学生内部和不同组之间互相讨论,通过反馈和总结让学生不断进步。

3.2 设计环境体验教学模式

整个教学过程在仿真工作室开展,采用设计公司规范化的运作模式,在教师传授专业理论的同时,安排的所有实训项目均按设计公司的实际设计项目工作流程来操作,包括项目团队建设、项目管理、项目实施、人员分配、工作分工、统筹等。在工作室这样一个仿真的环境中,充分模拟设计公司的部门人员协调工作能力和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承担设计任务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同客户的关系、同各部门的关系、同上司的关系,培养学生得口头表达能力及说服能力具有现实意义。真正做到将学校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全新的实训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从而做到学生毕业走出校门便可独立走上工作岗位。

产品设计课程总结范文5

关键词:物联网;交互设计;信息图形设计;产品界面设计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7-0139-03

Study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nteraction Design Courses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HUANG Rui(College of Art & Design, Wuhan Institute of Design and Sciences,Wuhan 430205,China)

Abstract :Great changes have been made when it comes to product shapes, usage means and design, as well as enterprises profit modes under the hug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t’s for sure that a big reform will be made to the design of traditional products and interaction design due to the pursuit of perfect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longing of new life styles of the customers. Under such a background, this paper is made in the purpose of studying how to adjust the teaching mode and contents of interaction design and other relative courses of product design major,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this field who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new market.

Key words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teraction design; infographics design; product interface design

Internet :.cn

一、引言

近年来,传统实体产品设计在极简设计风潮的引领下趋同化现象明显,尤其是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化终端设备。在此背景下,产品生产企业及设计公司,纷纷将产品差异化设计的突破口放在了人机交互方式及体验的改进上。为顺应设计行业的新趋势,国内高校的设计专业相继开设了交互设计相关专业和相关课程。

此外,在物联网趋势逐渐被大众接受的基础上,产品外观及产品交互逻辑必然发生改变。为提高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针对课程安排及交互设计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二、物联网趋势下交互设计的研究及教学现状

交互设计是定义和设计人造系统行为的设计,其涵盖了系统逻辑设计、界面设计、用户体验三个方面的内容。如今,交互设计已发展成融合了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的交叉学科,并已形成比较完整的设计方法体系。在国内以小米、魅族、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相继成立了交互设计研究团队,不过其研究深度、广度及方法相对国际水平尚存在差距。但国内的新兴移动互联网公司以移动终端平台的开发设计为载体完成了跨越式的发展,进而带动了国内交互设计行业井喷式的发展。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涌现出了大量以交互设计业务为主的设计机构,交互设计人才缺口也随之进一步扩大。

国内外企业和设计机构对于交互研究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国外交互设计研究的重点是“人”,用户研究集中在用户认知、用户行为、用户体验等方面,多采用讲故事、任务分析、计算机符号学、人机交互系统等方法,研究对象多见于健康、绘本、儿童、教育以及文化等领域,如数字化文本互动和视觉设计方面,以及常见的APP应用设计,即数字化交互设计的典型研究对象。交互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可向更多的应用领域拓展,如更多实体交互设计方面的用户研究。国外的交互设计研究领域已扩展到生活的诸多方面,如虚拟试衣、儿童教育相关的互动式读物等。

而国内交互设计则集中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其中电子商务、社交网站的用户界面和需求研究是热点,用户研究多停留于用户行为分析,常运用3D交互计算机技术等数字化手段对人的心理及行为进行模拟。国内的研究领域相对较窄,多集中于互联网层面的数字界面设计,如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界面设计等方面。

在高校教育方面,交互设计、信息艺术设计等专业最先在国外高等院校中建立了起来,较知名的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等。我国许多高校也相继成立了交互设计相关的专业或研究方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信息设计专业方向基础上建立了信息艺术设计系,并在研究生教育层面开设了新媒体艺术研究方向;南京艺术学院也在工业设计学院下开设了信息交流设计专业,并在研究生教育层面设立了产品信息设计研究方向。此外,国内很多艺术类院校也都在工业设计专业或数字媒体设计专业中开设了与交互设计相关的专业必修课程。

自我校产品设计专业开设以来,根据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开设有信息图形设计及界面设计两门与交互设计相关的课程。但课程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一直放在公共设施空间或展示空间的信息传达及产品界面设计上,在教学模式上也一直沿用传统产品设计的教学手段。

如今,IoT(Internet of things)万物互联的概念被雷军、马云、周鸿t等互联网企业巨头一次次的提及,不难发现互联网的发展正由移动互联网向物联网方向转型。借由传感器技术及智能识别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的概念被进一步扩展。未来的信息交换及通讯,不仅仅只停留在人与产品的交互层面,而且要让产品与产品之间也能够自主完成交互。因此研究产品设计中的用户体验变得更为复杂。用户体验设计从处理好产品工作原理与系统表象的关系变为了设计良好的产品与用户的交流方式。在此背景下,继续沿用信息图形设计及界面设计课程以公共设施空间或展示空间的信息传达及产品界面设计为侧重点的教学已有很大的局限性。将信息图形设计与界面设计课程合理的整合,并将教学内容扩展为交互理论、交互表象、交互设计方法及交互设计实践势在必行。

国内交互设计行业井喷式的发展使得交互设计成为目前中国最热门的设计领域,优秀的交互设计师供不应求。深化交互设计教学与研究能为产品设计毕业生提供一条极好的就业途径。同时,通过交互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可带动产品设计的专业建设和发展,进而推动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物联网通过使用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产品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以实现对产品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虽然现在仍处于物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但物联网趋势必然推动产品设计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在信息传感技术的驱动下,人与产品的交互方式日新月异,甚至产品也能拥有决策和执行权。

这种由常规产品到智能产品再到智慧产品的发展更新势必推动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设计师将不仅是设计产品的外观表象,而是要同时设计好产品与物联网对接的形式及智能交互的方式。

在此背景下,必须探讨和研究信息图形设计及界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扩展及教学手段更新问题,并合理安排相关的先修及后续课程,甚至将其与大型产品设计等核心课程教学重新关联。

三、做好产品设计专业交互设计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

在产品外观设计趋同化的大格局下,做好交互设计能以较低的设计及开发成本提升产品设计的差异性。2015年,苹果在iPhone及MacBook系列产品中使用了3D Touch及Force Touch技术,通过力度感应器将基于触摸的二维操作逻辑扩展到了三维层面。该技术立刻让苹果产品从一众竞品中脱颖而出。2016年初,新兴国产智能手机品牌锤子其第三款智能手机Smartisan T2,其继续沿袭锤子品牌经典的拟物化交互风格。这让看惯了极简的扁平化设计的消费者眼前一亮,甚至让用户感受不到其是基于Android的智能手机。

以交互设计课程为载体,系统化的研究用户行为及认知特性可为家电产品设计、大型产品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等产品设计核心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研究人、人与产品的关系是核心问题。通过交互设计课程,经由虚拟交互的角度来审视用户体验及操作逻辑问题能够从多维度的加强学生对人机交互的理解。

在物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家居、办公及工程产品纷纷智能化、联网化。交互设计所涉及的产品品类越来越多,面临的新问题也越来越多。以交互设计课程为载体,让学生从物联网产业的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全方位的理解物联网下的产品设计趋势能有效的提升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四、产品设计专业交互设计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法

我校产品设计专业此前开设有《信息图形设计》及《产品界面设计》两门与交互设计相关的课程。同时,《二维设计基础》《人机工程学》《设计心理学》《平面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设计基础》《版式设计》等六门课程可作为交互设计课程的先修课程。

(一)针对交互设计相关先修课程的教学内容调整

《人机工程学》及《设计心理学》作为产品设计专业最为重要的理论课程同样适用于虚拟交互设计。《人机工程学》课程共48学时,《设计心理学》课程共48学时,均开设在第三学期。此前,这两门设计理论课程全部围绕着人与实体产品展开。为此,笔者将《人机工程学》课程的后16学时教学内容调整为针对数字虚拟交互中人机关系的讲解。将《设计心理学》课程的后16学时教学内容调整为如何寻找用户盲点、用户痛点、用户痒点,如何提升综合用户体验的讲解。

《平面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共64学时,开设在第四学期。该课程主要针对如何使用Photoshop进行传统平面设计、图像处理及鼠绘产品效果图进行讲解。为此,笔者拟将《平面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学时增加至80学时。利用后16学时增加手机App界面临摹及切图方法的教学内容。

《版式设计》课程为选修课程,共48学时,开设在第四学期。该课程主要针对书籍装帧、海报及其他传统平面版式设计方法进行讲解。为此,笔者拟将该课程中后16学时的教学内容调整为针对网页、软件界面及手机App的页面布局、视觉效果设计的讲解。

(二)针对《信息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调整

《信息图形设计》课程共48学时,开设在第六学期。在此前《信息图形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一直放在研究公共设施空间及展示空间的信息传达方向上。笔者基于对交互设计及其行业发展现状的认识,将《信息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转向针对交互设计基础知识的讲解,为后期的《产品界面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在该课程教学中,主要讲授交互设计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共4学时;产品设计中交互设计的应用现状,共4学时;产品设计中交互设计的目标,共2学时;物联网时代的交互设计新趋势及应用探索,共4学时;界面设计的基本流程与方法,共8学时;Axure原型制作软件的操作方法,共12学时;Skech软件的操作方法,共12学时;乎之原型及Mockups软件的操作方法,共2学时。

(三)针对《产品界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调整

《产品界面设计》课程共48学时,开设在第七学期。为加强该课程与先修课程《信息图形设计》课程的延续性。笔者将该课程调整到第六学期《信息图形设计》课程之后。并将此前侧重于产品软件界面设计的教学内容调整为iOS及Android平台的手机App界面设计。

在该课程教学中,主要讲授iOS系统交互设计规范,共8学时;Android系统交互设计规范,共4学时;iOS及Android切图规范及方法,共8学时;iOS系统App界面设计实践,共24学时。

(四)增加《App快题设计》课程

在第七学期《产品界面设计》课程之后,增加《App快题设计》课程,共32学时,并将本课程作为《信息图形设计》《产品界面设计》等交互设计相关课程的总结和实践。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依托于实际App开发项目或大赛指导学生进行命题实践。并以分组协作的形式,指导学生完成从竞品分析及前期调研到用户痛点痒点研究,再到原型设计、界面设计及切图的整套App前台开发任务。

五、结语

在进行产品设计专业交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三年时间,笔者针对交互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调整及完善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在强调基础重视实践的原则上力图为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交互设计知识体系。交互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仅仅依托于产品设计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接下来的教学改革探索中,笔者会更加注重跨专业教学及合作,与视觉传达、软件工程等专业通力合作,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交互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Alan Cooper(美). About Face4交互设计精髓[M].倪卫国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9.

[2] Andy Pratt,Jason Nunes(美).交互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论及应用[M]. 卢伟,译.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1月.

产品设计课程总结范文6

“概念设计”的意义在于能够体现产品设计的未来趋势与设计师自身的独特设计理念。随着产品设计对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概念设计成为了企业产品更新的风向标、社会消费变化的趋势,以及技术变革的动力。无论是哪一种设计,都是以相应的社会情境作为其立足的根本。放眼当下,市场需求造成的产品同质化,以及技术变革带来的产品更新速度加快,都要求设计师设计出对未来具有前瞻性的产品,因此前瞻性即为概念设计的第一个特征。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生活变化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的发展速度,对人文的、历史的呼声不断出现,因此,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在设计功能的同时,注重对精神方面的关怀、对人文情怀的表达,将主观世界对人性的感悟、对生活的理解作为一种原创的概念表达在设计当中,这是概念设计的另一个特征——人文性。概念设计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在产品设计程序、方法、语意学等课程之后,一方面用来验证学生对前期基础课程的理解程度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概念设计课程本身的开放性、前瞻性、实验性等特点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设计自由度,能够使学生更加自主地运用习得的设计知识,通过设计实践放眼产品设计的未来趋势。

二、有效提取设计概念的步骤和方法

设计师的思路往往是开阔而多元的,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板书教学不足以适应设计专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将教材提纲整合成为明确的行动目标,将理论知识点整合成为驱动学生进行设计操作的步骤,推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逐层深入地内化课程内容,将具有独创性的设计展现在课程实践之中。

(一)获取热点话题

1.案例视频启发

在了解概念设计的基本特征后,大部分学生会表现出对某一特征的设计倾向。但由于学生从未真正实践概念产品设计,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视频案例引入教学,一部分是概念设计或先锋设计的广告视频,让学生了解对未来技术的运用和对生活方式的大胆设想;另一部分是设计思考的演变过程,这类视频尽量选择实际项目中的设计流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设计步骤的递进过程,内化为自己设计的思考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实际,如哪一部分是自己较为薄弱的环节,哪一个流程的演变能够启发设计灵感等。提问式的教学在此环节能够引导学生跟进课程内容,主动思考,也能够让教师迅速把握不同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和兴趣所在。未来的答案在过去。随着科技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学生需要知道如何通过分析历史以把握未来趋势。在引导学生探索未来设计的无限可能时,梳理历史是必不可缺的环节。例如在以“随身听”的发展变革作为历史启迪时,教师可播放纪录片的片段要求学生带着思考去观看,探索如下几个问题:(1)“随身听”出现的“SET背景”;(2)“随身听”与之前其他音乐播放媒介的异同之处是什么?(3)“随身听”与其后出现的MP3之间有什么关联?有什么异同之处?教师经整合而成的提问实际上就是对整个课程框架的一种构建,在学生思考时对于问题的拆解分析就成为对课程知识结构的主动分析、主动学习、主动总结。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尽可能运用专业术语详尽回答,一方面引导学生实践设计表达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总结梳理出了已有设计的共性和方向,丰富学生脑中的设计“资源库”。

2.热点问题探索

在学生清楚地了解课程框架、明确自己的设计方向后,教师继而引入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多媒体、图书馆等多平台去挖掘的探索基于SET模型的各种热点问题,梳理制作成为图文并茂、条理清晰的PPT调研报告,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陈述,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讲解描述和强化热点话题的关键问题,启发其他学生对其热点产生兴趣和提出新的问题,以加速概念提出。同时,教师结合“事理学”的设计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将热点通过整合以“人物、环境、起因、经过、结果”为条理的“事件”的形式表达,未来的使用者是“事件”中的“人物”,“经过”乃是借助概念设计完成事件的工具。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使用者”与“产品”的具体关系,有利于将热点问题转化为设计问题提出。

(二)提出问题、建立概念

在进行热点话题的获取之后,让学生对其他人提出的热点话题进行投票,在教师的帮助下确定几个关注度较高的话题(以20人一班为例,确定4-5个话题比较合适),随后将提供话题的学生和关注此话题的学生编入其中,形成4-5人的组,热点问题的提出者即为组长,担负启迪创意的责任。分组的好处在于让学生更有项目组的真实感,依据兴趣加入的组员目的也会更明确,有利于更投入地展开创意思考。产品设计究其根本是为“事”而做,而每一组的热点话题即为事件本身。因此每个小组的成员要将事件根据“5W1H”等设计提问原则,研究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经济基础、技术支持、事件中的核心受益人,应怎样通过设计的途径去最大化受益人的利益,以及概念将以何种形式呈现在未来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三、展开概念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一)根据学生兴趣点确定设计方向

在分组后,同一组的学生都是对相同的设计概念有研究兴趣的,但是,由于每一个学生侧重点不同,从大方向可以分为“技术型概念设计”倾向和“人文型概念设计”倾向。对“技术型概念设计”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往往会更加关注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方式、产品材料的表现形式以及产品结构变化所导致的使用上的变化或是外观造型的变化。在针对这类学生的设计方向探索时,教师通过对比已有的未来概念设计与当今市场产品设计的差别因素进行指导,要求学生通过多媒体平台自主查询资料,总结未来可能的设计趋势,做出有理论根据的前期调研报告。而有一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表现比较突出,他们往往阅读了一些设计流派的资料,或是对某一类或某一位设计大师的风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教师将可他们划分为“人文型概念设计”方向。例如有的学生通过自身知识积累提出日本文化特征影响下的人文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图例对比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其中的设计差异。如教师可以将日本设计师坂茂设计的立方体有芯卷纸与市售产品并列对比,让学生通过试制原型去思考其中的差异,并提炼和总结出设计师概念设计所反映的人文内涵。

(二)找到一个产品的多种设计可能

此时,学生已有较清晰的思路,脑中浮现模糊的设计原型。为了让学生快速呈现设计灵感,可以通过“指甲图”的形式,在纸笔之间感受视觉图像与想象之间的差别,同时激发学生通过结构、形态的变化产生出更多种设想。之后,将较为合理的设想转化成为3-4张设计草图。在绘制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用马克笔速写的形式表达光影关系,用结构线的勾勒展示产品的体块及结构,在保证灵感表达流畅性的同时,让学生对未来设想的产品不停留在“扁平化”的平面视觉,而是具有体量感的三维产品展示。接下来小组探讨每个人的设计草案,在此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的设计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通过向他人阐述设计理念,吸引他人关注自己的设计,很多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设计漏洞甚至产生新的灵感,一边讲述一边修正。而聆听讲解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提出改进建议的同时也能够发现他人亮点来弥补自身不足,大大地促进了设计方案的产出和完善。最终,教师要求每一个小组确定出两个设计方案进行深化。

(三)展开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