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课程思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平面设计课程思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平面设计课程思政

平面设计课程思政范文1

一、艺术类大学生的界定

从目前的专业设置来看,高校艺术类专业一般包括书法、雕塑、绘画、平面设计、工业设计、服装、广告、动画、音乐、表演、主持、戏曲、舞蹈、摄影、编导、艺术管理等。艺术类学生主要指专门攻读以上艺术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包括专业艺术高校的学生和非艺术高校中的艺术类专业学生。

二、成人高等教育艺术类学生现状

1.生源构成复杂。与其他类型的成人教育学生不同,艺术类学生中18~23岁年龄段的占比达到80%以上。由于艺术专业的魅力以及入学门槛较低,许多中青年人选择报考,学生在学识、工作阅历、社会经历等方面参差不齐。所处环境不同,认知能力与处事方式也大不相同,个体思想差异较大,?@些情况大大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

2.纪律涣散,到课率低。自2008年起,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取消脱产授课的学习形式,目前仅有业余和函授两种形式,面授时间大大缩短,课程对学生的约束力也大大减弱。由于社会上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需求较大,大部分学生选择半工半读,这导致缺课现象严重,到课率随年级上升呈直线下降的趋势。

3.个性张扬,集体观念淡薄。艺术生追求个性,这不仅体现在专业学习和创作中,生活中也有明显体现。比如,蓄发和蓄须,着奇装异服等。由于具备追求个性、独立判断的心理特征,艺术生往往存在集体观念淡薄的情况,崇尚“艺术自由”的思想,强调与众不同,较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合作意识淡薄。

4.文化基础较差。由于许多艺术生长期接受专业训练,忽视文化课学习,同时艺术类成人教育招考对文化课分数的要求非常低,因此,艺术类成人教育学生在文化素质方面往往存在先天不足。从实际情况来看,艺术生文化课的不及格率一直较高,个别艺术生甚至连一份请假申请都写不好,错字、语句不通的现象相当普遍。对文化课学习的忽视导致他们的知识面比较窄,文化素养不够,间接影响了其对艺术的领悟和表现。

5.自卑和自大心理并存。成人教育艺术生多数为普通高考的落榜生,在历经多次艺考失败后转而选择成人教育,加上社会上对成人教育的认可度不高,此类学生在入学后比其他专业的成人教育学生有更为强烈的自卑心理;同时,由于经历了艺考训练,拥有一技之长,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胜人一筹,因此他们也存在一定的自大心理。

三、艺术类成人教育学生的管理对策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做好艺术类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了解学生的需要最为关键。

1.因势利导,做好职业规划。成人教育学生的求学进修规划往往不明确。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成人教育学生混文凭的进修动机占半数以上,由于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心态不正,导致白白浪费了深造的大好机会。为此,职业规划应根据艺术专业的特点而制订,使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

2.因材施教,改进思政教育课。由于个性的过分张扬,艺术类成人教育学生普遍存在“不听劝、不服管”的现象,思政课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为此,必须根据艺术生的特点改进思政课的授课内容和方式,如结合艺术案例,增加课堂互动,设置专题班会等,以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3.发挥特长,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艺术生施展才华的绝佳舞台,但国内许多艺术类成人高等教育院校未引起足够重视,造成校园气氛过于平淡,学生归属感不高。为此,高校应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将爱国主义、感恩教育等内容有机融入活动中,既达到教育目的,又让学生体现自身价值,增强归属感。

4.发挥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成人教育中有不少管理经验丰富、权威性和号召力较强的学生,发挥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往往能使学生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平面设计课程思政范文2

关键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建设;学生;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076-04

一、引言

中国的高等教育目前已由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发展,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而决定该核心的是教与学的交融与课程体系,作为“授体”的教师和作为“受体”的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在不少高校,针对教师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制度、监督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但忽略了学生对教学质量的关键作用,我们强调的“以学生为本”只是单一地强调学生的地位,并未将学生完全融入教学体系中。即使再优秀的老师,再好的教学手段,学生不愿学、不努力学,也很难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高校的课程设置是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特色、知识体系等诸多要素的系统工程,但我们却忽视了作为课程“受体”的大学生,“授”与“受”的有机融合才能确保优良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将原地理科学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调整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070502)”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070503)”两个新专业,调整后的新专业与地理科学的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二级学科保持了一致性,但如何使两个新专业及能延续“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又符合社会需求和形成特色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难题。特别是始于1998年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已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思路、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与强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已形成了具有各校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教学体系及培养方向。2016年,第一批新专业学生已进入大三,很多高校已在新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如赵映慧等对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完善,强化了实践课程,杨立国等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模式三方面探讨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R档氖导教学体系建设,李春妍等和宋红梅就“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专业课程优化改革进行了探讨。这些成果对于新专业课程优化有很好的借鉴,但部分高校新专业课程体系大多仍以原专业为基础,强调各校的学科优势与特色,忽略了学生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对教学中出现的部分学生对一些课程无兴趣、不主动、应付考试的现象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培养。鉴于此,本文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通过量化指标了解学生对不同课程的喜爱程度,了解学生对课程设置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探讨课程体系的合理性,探讨课程建设中“授”与“受”的平衡与和谐。

二、研究方法

采样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对象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2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和2013级、2014级、2015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所有开设课程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喜爱度、对专业学习的贡献度等指标选择。选取贡献度、重要度、喜爱度三种指标,贡献度(大与小)、重要度(重要与不重要)、喜爱度(喜欢与不喜欢)=各指标选择人数/调查问卷总人数×100,通过选取比例排序反映学生对某一课程的态度。

三、调查结果与讨论

参与调查的学生141人(2012级49人,2013级35人,2014级28人,2015级29人),收回有效问卷14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