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

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范文1

关键词:水利工程;概预算;教学;工程造价

一、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的特点

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培养学生经济管理能力的重要课程专业之一,了解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更进一步的提高水利工程概预算的课堂效率。

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具有知识面广的特点。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学习牵涉到多方面的知识,如“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学”“工程造价”“经济数学”“建筑绘图”等等相关的课程内容。正是由于水利工程课程的牵涉面较广,所以课程教学难度较大。知识讲的太浅,学生不好理解消化,讲的太深又会影响课程进度,所以给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具有政策性、区域性强的特点。国家出台的很多法律法规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提出了规范的要求,而且在国家的法规下每个省份还有自己的具体政策要求,所以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具有政策性、区域性的强的特点。该课程的政策性、区域性强的特点使得课程内容更加繁琐复杂,无疑也加大了课程的难度。

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具有灵活性高的特点。由于水利工程在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不同要求,因而在教学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比如对某个具体项目工程量的计算,每个省份的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得出的量也是不同的。在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准确化。

二、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概预算因其涉及知识面广,内容灵活出现了一些的问题,现对目前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教材内容滞后,课程内容多。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区域性特点,新的法规要求不断出台,教材内容不进行及时的更新,导致课程内容落后。教师不仅要讲课本上原有的知识,还有讲解新内容,所以课程量就加大了。教材编排的欠缺系统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部分教材较及时的更新内容,但是新教材与老教材内容联系不到位,衔接不当导致知识点脱节,为了课堂的顺利进行,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补充,这无疑也加大了课程的教学量。

学生基础知识差,影响教学进度。由于水利工程概预算是大四的一门课程,相较之前的课程,内容变多深度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基础较差,学生在学习此门课程时就会感觉特别吃力,教学进度就会受到影响。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工程技术知识相对欠缺。学生的实践较少,学生的对合同,图纸的理解能力不够,对教材的相关荣理解起来也会比较吃力。另外一方面,学生的读设计图的能力也相对较低。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给同学讲解原本应该掌握的内容,使得课堂教学进展的较为吃力。

三、改进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的措施

合理挑选教材,恰当安排教学课时。这一改进措施主要是针对学校一方提出的。一方面,希望学校在日后的教材选择上,可以在仔细斟酌以后再加选择,一切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学校应该挑选最新版本内容最全讲解最清晰的版本给学生;另一方面,希望学校要安排合适的课时,理论授课时间要大致在40-48个课时之间,再加上一周的课程设计,这样的课时安排是较为合理的。学校在安排课时要考虑到节假日及校园大型活动对课时的安排的影响,一面耽误太多课时内容。

改进教学方式,理论授课与课程设计有机结合。改进教学方式,是为了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要尽量的精简,不要在不相关的问题上浪费太多时间。学生的作业问题,尽量在课下讨论,以免占用学生的集体时间。教师的讲课内容要有机的安排,将理论课程与课程设计有机衔接。最后,老师要充分的做好备课工作。在课前确认好课堂讲解的详略内容,实例要收集准备好相关素材。

实行启发性教学模式,并改进考试方式。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靠自觉,自己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自身的努力程度。教师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由于进行启发式教学,学生需要提前预习,熟悉教材内容,就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部分学生太过依赖教师讲解而不自己主动学习的情况,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采用启发性的教学模式,既保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真正积极主动的学习,学习效果明显,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减轻很多,对于双方都是一件有利的事情。以往的考试评审,都是30%的平时成绩加上70%的期末成绩。学校可以尝试性的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平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加强,学习的效果就会比较好,这样对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都有利。平时学习加强,期末的成绩自然也会比较好。

四、结语

“水利工程概预算”是培养学生经济管理能力的重要课程,是建筑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基础。运用科学的规律方法,研究现代建筑并加快现代建筑在市场经济竞争的能力都需要我们搞好这门课的学习。以上都是笔者的个人经验之谈,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多多补充。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范文2

[关键词]农田水利学 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G423

农田水利学,国外又叫灌溉与排水,是水利、农业类专业的主干课程,目前国内外开设农田水利课程的院校,基本上均设有课程设计环节,其基本任务是:巩固灌溉与排水所学内容,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

目前,国内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内容与形式相对固定,基本上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拟定一些课程设计的题目,学生在1-2周时间内,根据题目要求完成相应设计,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和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一、存在问题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对学生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作用是巨大的,但经过多年实践,传统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能完全起到其应有的巩固课堂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题老化,与现有科技发展方向脱节严重

多年以来,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的基本方向几乎锁定在灌区规划(包括渠道、建筑物规划)、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应该来说,这些内容也是农田水利学主要的研究与方向。但在具体的设计内容选择上,则呈现设计内容老化、不能紧跟时代潮流的弊端,已不能适应农田水利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

以灌区设计为例,现有课程设计内容一般以土质渠道、混凝土衬砌渠道为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水资源日益紧缺,而体现最新科技发展方向的、具有较高节地、省工、节水效益的混凝土低压管道、UPVC管道、玻璃钢管道等新材料、新方法等,并未引起广大师生员工的注意,在课程设计中尚未能够得到充分体现,致使学生在课程设计中,致使设计观念老化,不能紧跟最新的科技发展潮流。

(二)教师指导质量下降

目前,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教师指导的基本方式是:每一位课程设计指导老师指导一个或两个班级,每班级设计题目和内容相近或几乎相同,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但是,由于每一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多,现实指导过程中很难对不同学生按照不同的完成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同时,由于部分教师除课程设计任务外,尚有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设计指导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导致学生课程设计质量下降。

(三)部分学生课程设计兴趣不高

农业、水利属于艰苦行业,尤其是农田水利专业,主要培养为基层农业、水利服务的专业人才,因而在进行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时,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专业思想问题,主观能动性不足,不能够主动积极地完成任务。由于现有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一般对同一班级采用相同或相似设计内容的模式,在不能按期完成设计任务的情况下,抄袭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设计水平不能得到真实反映。

(四)评价体系不健全,成绩难以得到真实反映

目前,针对农田水利学等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的评价体系已经较为完备,但课程设计由于时间短、设计内容较为简单,相对而言,其评价体系的目前尚不完善;即使有部分院校提出了课程设计评价标准,在实际执行时,由于不同学科之间差异,也不一定能够采用相同的标准进行评定。

农水课程不同于其它农业、水利类学科,有着自己的特点。如即使同一灌区规划,在进行渠系系统布置时,也往往并不存“唯一、最优”的布置线路、形式(渠道、低压管道等)选择方案;同时,在课程设计完成后,一般也不存在学生答辩环节,教师对学生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往往根据学生上交的课程设计成果,结合自己的喜好或印象,或参考其它专业和学科的评价体系进行,主观任意性较大。

二、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过程控制的研究与探索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过程控制的关键是要能够引起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兴趣,能够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真正掌握课程设计所需要了解和确定的内容,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过程管理,提高课程设计质量。

(一)选题审核

1.教师应提供多元化课程设计方向

针对目前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在选题时,任课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设计方向,尽可能适应不同区域学生对农田水利课程的需求。

以江苏为例,由于经济发展条件的不同,苏北大型灌区较多,课程设计时,来自于该区域且将来有志于赴苏北发展的学生可能对大型灌区中常见的土质渠道、混凝土衬砌渠道设计较感兴趣;而在苏南,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土地条块化分割现象严重,现有灌区基本为小型机电灌区且面积几乎均在1000亩以下,此时混凝土低压管、UPVC管道灌溉应成为其主要的灌溉模式,来自于苏南的学生会认为这样的课程设计内容对他们的将来工作会更为有益。因此,教师应在课程教学的范围内,应尽可能提供多元化的课程设计类型供学生选择,以激发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兴趣。

2.建立院、系(教研室)选题控制领导体系

任课教师应在课程设计开始前2周左右上报选题题目和设计内容,经系(教研室)讨论通过,并上报学院批准后方可对学生下达课程设计任务。系(教研室)对教师课程设计的讨论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课程设计任务内容是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系(教研室)对教师课程设计的选题要求应着力强调真实,所选内容应来源于教师真实的科研课题,如此可增强学生在进行设计时的真实感,激发进行课程设计的兴趣;

(2)课程设计内容是否体现了农田水利学最新的发展方向。以传统灌区规划课程设计为例,传统灌区渠道均采用土质渠道或混凝土衬砌渠道,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混凝土低压管道、PVC、UPVC管道由于具有节省土地、输水条件好而日益受到重视,已成为农田水利重要发展方向,因此当选用灌区规划作为设计课题时,应在设计内容中对该发展方向有所体现。

(二)强化教师指导

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此时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至关重要,因此学校(院、系)应对教师每天指导学生的时间作出明确的规定,并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进行检查,做好相关检查记录,以督促教师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指导教师也应调整好自己的时间安排,抽出尽可能多的时间对课程设计进行指导;

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具有自己的特点(如灌区渠道输水,可采用续灌或轮灌,渠道布置形式也可采用渠道或管道,并不存在绝对正确或错误的设计方案),因此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当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时,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宜直接肯定或否定,应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剖析,使学生明白自己设计方案的优劣所在,通过课程设计能够真正有所收获。

(三)建立健全适合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的评价体系

针对以农田水利学为代表的农业、水利类课程设计评价系统不完善,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无法可依,主观随意性较大等问题,建立适用于该学科的、科学、合理的学生成绩评价系统势在必行。刘荣佩[1]等“工科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检查评价实施方案的研究”一文中对工科课程设计质量控制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出了包括设计准备、设计指导等5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农水课程可参照该文提出的指标体系,进行适合农水课程的实际的细化,如增加设计规划设计思路是否清晰、文字表达能力、图纸质量是否良好、设计是否有一定的实用性等,便于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设计成果进行评价。

三、结语

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开设农田水利学课程的院校数量众多,科学、合理地对以农田水利学为代表的农业、水利类课程设计进行过程控制,对调动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设计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资助:扬州大学校级教改课题(0571870032985)资助。

[参考文献]

[1]刘荣佩,陆建生,史庆南,等.工科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检查评价实施方案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4:104-107;

[2]张文豪,郭静.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过程控制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7(6):148-150;

[3]张敏,周水兴.“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3年S1期:100-101,106;

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范文3

1.制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总体目标

培养面向新疆区域发展战略和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基础,具备良好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并能在相应部门工作,成为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制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依据教育部“卓越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新疆农业大学的实际,以培养本科工程型为我校“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本科工程型的培养模式以(3+1)方案实施,即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在企事业工程基地实习和毕业设计。

3.制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根据“卓越计划”通用标准的共同要求,在与企事业工程基地充分沟通基础上,科学制订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标准,构建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此为导向,制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方案由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学位与学制、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组成。每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又由校内培养方案和企事业培养方案构成。校内培养方案主要包括教学计划、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标准实现矩阵组成;企事业培养方案明确学生在企事业基地实践阶段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学生在企事业基地实践期间的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学习模式和实习内容的安排及考核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专业职业教学课环节,为使学生能够在走进工作岗位后尽快地进入角色,进行各种注册师考试需要,增加了注册建造师(水工)、土木工程师(水工)培训、水工职业技能培训、水利工程应用软件培训等环节。

4.制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包括基础科学、工程教育、专业知识、实践教学四大模块。基础科学模块包括政治、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大学物理等课程与实践,培养学生进行大学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所必须具备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工具性技能,同时引导学生为学科领域的后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工程教育模块,按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要求设置工程模块课程体系,进行面向水利专业的工程基础教育,掌握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知识,根据新疆水利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构建有特色的专业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组,集成知识、加强实践、学有特长、发展个性,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践教学模块,确定了认识实习、课程设计、课程实习、专业社会实践、综合(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七个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形成了公共课基础实验、普通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四个实践环节,简称为“七层次四环节”实践教学体系。采取分层次、分对象(民、汉学生)的模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由课内到课外进行有机结合,并通过开放实验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行“订单式”培养

依托校企共建自治区级、校级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组建有一支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实际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实行双导师制。采取“双师指导+校企培养+学业监控+思政辅导”的指导模式,为学生配备由校内教师和企事业工程专家担任的双导师,校内导师负责学生学业规划,企事业导师负责学生现场实践和工程课题的指导。同时积极邀请企事业工程师和专家到学校兼课,派教师到企事业学习。进一步加强与新疆水利用人单位联系,根据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在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如增设水土保持、节水灌溉等课程)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如工程管理、造价管理等),逐步实行“订单式”培养。

6.制定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制度

邀请国内外高校水利专业教授和新疆企事业工程单位高工来校为不同年级进行授课和专题讲座,使同学们开拓了眼界,对水利工程的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有效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开放实验室、大力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经常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如工程测量大赛、CAD制图大赛、力学竞赛、混凝土大赛等),不断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学生获得专利、等成果、在各级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可给予创新学分。在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中表现显著者可获得奖励学分。两类学分均计入学分绩点,并可抵冲相应课程学分。

二、结论

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范文4

摘要 从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改善教学的方法及建议,对从事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关键词 水利工程施工;多媒体教学;优势;误区;建议

水利工程施工是水利水电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其实践性、综合性很强。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各类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的基本知识,了解主要工种的施工机械,能初步从事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的施工工作。对于学生来说,要学好施工课的确有一定困难;对教师来讲,要教好水利工程施工更是有难度。教学中如能恰当运用多媒体[1],通过光、声、色、像渲染教学氛围,构置特定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水利工程施工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化静为动,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是提高水利工程施工教学质量的一个必要的手段,和其他课程相比,的确有其独特的优势,然而水利工程施工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也存在不少误区,现分析如下。

1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1 激发学生专业兴趣

水利水电工程大都在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条件差,施工条件更是艰苦,许多学生对专业课程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若想成功教好施工课,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水利工程问题情境,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把学生带入良好的专业教学氛围中,使他们从对水利专业模糊认识到兴味盎然,逐步形成旺盛的学习动机,直至具有坚定的水利专业探索精神。如在讲授绪论时,先播放古代著名的都江堰简介以及三峡水利工程施工录像,教师再归纳,讲清楚水利、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施工对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该学科,增强从事水利专业自豪感、责任感,提高专业兴趣。

1.2 便于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教学成为广大老师崇尚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课程设计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灵活运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加大对学生的刺激[2],促进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施工过程直观而形象。如讲授施工导流一章时,难点是导流方案的选择和围堰工程堰顶高程的确定,先播放张家界红壁岩电站施工录象,再讲解理论内容,采用启发式与形象化相结合,使学生对抽象的内容有感性认识的基础,再归纳、总结、提高。

1.3 可扩大课堂教学容量

由于课时的关系,许多水利工程施工章节的教学内容不能在课堂上详细讲解,但这些内容是相当重要的,如工程招标投标等,这时可运用多媒体,以讲座形式展示给学生,可以增加知识密度和容量,力求提高教学效果。如混凝土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骨料的加工过程及加工设备和骨料的堆存;模板的作用、类型、基本要求和选型、设计、制作、安装、拆除;钢筋加工和安装;混凝土的制备中拌和设备及功能,施工时的布置;混凝土的运输要求及相应措施,运输设备及综合运输方案的选择;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及要求等。这些内容能很好地用多媒体在较少课时内加以展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多媒体运用误区

2.1 拿来主义

个别教师图省事,从网上下载施工教学课件,不管适用不适用,也不管是哪个专业,不作修改完善,就成为自己的东西。参考别人的东西是可以的,关键是要体现自己的思路,要体现本省、本校、本专业的特色。教师应力求将本学科最新技术内容融入教学当中,及时将水利工程施工中突发的案例融入课件中。如在讲授地下工程施工一章时将2008年11月15日发生的“杭州地铁塌陷事故”及时引入课堂,以加强学生施工安全意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2 重形式、轻内容

有些教师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课件设计时,只考虑如何将教材内容使用图、文、声、像的形式去呈现,制作课件时,往往一味地将多种信息媒体组合在一起[3],片面追求界面上的漂亮,刻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违背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优化教学的目标,没有突破教师教、学生听的传递式教学。有的课件添加了不必要的音乐、图片以及与水利工程施工内容不相关的风景图像,以图激发学生兴趣,结果反而破坏了课件的效果。虽然这些课件做到了图文并茂、声色齐全,但由于没有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仍然以教师为主传递知识,教学改革只停留在教学表演形式上,因而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不利于水利施工知识的掌握。

2.3 盲目滥用

盲目滥用主要体现在:所有教学课时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每节课全程运用多媒体。公开课、评优课基本上都利用多媒体课件,许多人认为只有选用最先进、最现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才显气派,才紧跟潮流,往往置教学内容不顾而追求形式,纯粹是为了使用而使用。如有的教师整堂课没写一个字,学生学习如同走马观花,教学重点难点无从突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如针对“施工组织设计”一章,就不宜用多媒体,教师要讲清楚施工总组织的目的,强调基本建设程序的“三个时期,九个阶段”,反复加深认识;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施工进度计划的实质、目标、内容及编制方法;施工总体布置的实质、内容、设计步骤及成果。该章内容抽象、涉及面广,特别需要教师深入浅出。

2.4 过分依赖

在水利施工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分依赖课件,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更有甚者,离开了课件则不知如何上课。课堂上声光电磁,转换频繁,令人目不暇接。多媒体辅助教学,其重点在“辅助”二字,它和黑板一样,仍属于“教具”,制作课件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它在教学中永远是起辅助作用。只可把教学难点、抽象、实验无法表达的水利工程施工知识点用软件模拟,使问题变成直观、易懂,如果把每堂课都制成课件,把实验通通用电脑模拟,就很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觉和不真实感,而实实在在的实验、施工工地参观、工程实践说服力更强。

3 建议

3.1 个性设计制作课件

一是有自己的特点。任课教师对于课件要花时间设计,不能靠“拿来”,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不仅有本校专业教师编写的电子课件,而且有各兄弟院校的教学资源,当然可以把各种资源引进来,但自己要看一看、学一学,通过比较借鉴,采众家之长,再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修改和完善[4],形成自己风格的课件。对于设计好的课件可以反复进行使用,发现不足,从而修改完善。二是有每一节课的特点。每一堂课有1个中心,不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重点难点不一,有些内容只需1张图片就可表达,有些则需3~5 min的短片才可达到教学目的。三是符合学生的特点。弄清教学对象的层次,课件的制作,从形式到内容,要注意教学对象和各种特殊因素,不能一个课件“用遍天下”。

3.2 课堂上精心掌控

一是时间的控制。多媒体虽然具有众多的功能,但在教学过程中它仅是一种媒体的作用,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课件的好坏应该体现在其使用效果上。使用课件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使用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有些优秀教师在一堂课里,仅使用了2~3 min多媒体手段,就能起得相当好的教学效果。可见多媒体使用不在于时间多而在于精。水利工程施工中很多教学内容,如公式、难点、关键概念,还是需要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慢慢展现,才能达到效果。二是教学重点的控制。合理使用多媒体,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施工中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施工过程用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重点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这样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施工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的想象力得到发展。不失时机发挥媒体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讲授“混凝土拌和系统”时,不借助课件真是难以突破重点难点。三是教学互动。很多教师在制作水利施工课件时设计好了上课的思路、步骤,上课时却全然不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上课中既不提问,也不观察学生的反应,自己唱独台戏,变成了操作员、解说员,只在忙于敲键盘、移动鼠标,整堂课流水作业,电脑代替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被课件牵着走,没有最佳发挥,也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其实上课时也需给学生提问、思考、讨论、动手练习、上讲台的时间。教师可结合当前国家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对最新运用的水利施工工艺技术引入课堂进行讲授。

4 结语

水利工程施工课件使用中应力求走出误区,发挥其优势。每堂课有不同的教学目的,不是所有的章节都宜采用,既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一定要结合每一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灵活应用。另外,还要注意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互相取长补短,紧密结合当今水利工程实际,讲究实效,为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服务。

5 参考文献

[1] 刘全.浅谈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4):48-49.

[2] 程养真.关于CAI课件应用中几个问题的讨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0(9):66-67,70.

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范文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水利水电工程;教学改革

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坐落于渤海新区黄骅新城中心地带的科教园区,距离黄骅港综合大港40公里。2011年以来,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发展区,省委、省政府将渤海新区列为举全省之力打造的河北省及“两环(环渤海、环京津)”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隆起带。笔者基于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地域优势,针对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教学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初步探讨其改革措施。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011年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首次招生,然而,截至目前为止,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引进教师数量有限,大部分为毕业两年或者刚进入社会的硕士研究生,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一方面,年轻教师接触实际工程项目较少,擅长理论性研究,对教学中存在的施工技术性问题认知不足;另一方面,年轻教师大部分时间用于备课温课,对于专业前沿问题研究甚少,甚至没有了解的途径。针对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师资队伍的现状,考虑从下面几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完善招聘制度,拓展师资来源,优化学缘结构。严格把关高校教师招聘,首先,高校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学位水平,选择录用重点大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其次,教师要有一定的学术研究经历,具有丰富的科研成果,以表明其能够胜任当前的教育、科研工作。另外,除了具有高学历,教师还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拥有良好的品德及多方面的才能。学缘结构是指一所高校教师队伍中,本校毕业生与非本校毕业生之间的比例。在教师聘用时防止“近亲繁殖”,因为这样会阻碍新鲜血液的注入,长期发展下去会导致“一言堂”和“学霸”的产生[1];另外,引进教师时也不要过分依赖应届毕业生的师资渠道,因为新教师需要经历漫长的成长过程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因此,可考虑招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型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2.对新教师实施一年试用期制度。从新教师聘任之日起一年内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考察。对新任教师的教学能力、综合素质、学术研究水平进行评估,合格者与高校签订长期任职合同,不合格者责令按期整改,再次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解聘。3.适度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学生比例。目前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若不增加教师,势必会出现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压力过大等问题,会拖垮教学质量,降低科研水平。因此,要根据招生人数,合理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学生比例,保证教学质量。4.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政府、学校要为教师提供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培训机会。对于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来说,可有效借用本部的师资力量,采用导师制度,即年轻教师在本部寻求指导教师,基于双方互相选择的原则,年轻教师帮助老教师分担一部分课题项目,在学习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教研能力。

(二)整合教学资源,多方位攫取知识

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学习知识。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料,获取更多知识。1.教学方式改革。可采用板书+多媒体资源的讲授法[2],避免讲课过程过于单一,导致学生上课走神。例如,在讲解材料力学扭转变形时,学生普遍分不清扭转角和切应变,通过动画放映扭转过程,学生会很容易理解。2.整合网络资源。近年来,网络上不乏优秀教师的精品开放课程,如爱课程等。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多加涉猎,开阔眼界,增加知识。为了拓展学生知识面,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专门开展了科技文阅读与写作课程,利用学校数据库资源,学会文献检索及管理,丰富了教学资源。除此之外,可以多浏览相关的专业论坛。例如,水利论坛、土木工程论坛等,拓展教学视野。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改革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可分为四大部分: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也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

(一)实验改革

传统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简单操作即可完成,缺乏创造性。可考虑在完成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拟定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对于有价值的实验数据,学生还可以深入分析,撰写论文。

(二)实习改革

渤海校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主要分为:测量实习、地质实习、认识实习及施工生产实习。这里主要针对认识实习和施工生产实习谈具体的改革措施。1.认识实习改革。结合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的地域优势,可以把认识实习的重点放在黄骅港区域。黄骅港的煤炭港区、河口港区和综合大港的主要水利设施,以及港口周边的新能源开发等都可作为认识实习的目标。不同于以往的一次实习终身制,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大胆地提出了“多节点实习制度”并加以探索。以参观黄骅港散货港区航道南侧围堰二期工程为例,该工程实施过程中有22道工序,挑选课堂上不好讲解的几道工序进行参观,比如,打设塑料排水板、铺设土工布、抛填压台大块石、铺设模袋混凝土等,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生不仅对施工的关键环节及概念有了清晰的认知,又能把握全局。2.施工生产实习改革。施工生产实习主要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但由于管理难度及安全风险较大,生产实习开展不易,因此,学校与实习单位要加强沟通,学校为实习单位提供人才,实习单位要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以此达到供需平衡。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改革方案:①在生产实习之前,可以让学生对将要参观的典型水利工程进行初步了解,通过网络收集国内外相关的工程资料,在实习过程中与实际工程进行对比,提高学习的自主性。②由教师带队进入施工单位、业主单位或设计院进行参观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毕业之后要面对的工作。③为了对具体工程及工作有更为详细的了解,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与实习单位建立联系。由实习单位分配简单的任务,学生可将任务带回学校完成,通过网络与实习单位进行时时沟通。④最后,由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分别给出分数,以此提高生产实习的质量[3]。

(三)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改革

改变传统课程设计模式,教师在选题方面要多加研究,选题既要针对本门课程的要求进行,又应多样化,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基于此,可借鉴天津大学李明超[4]的教学改革模式,摒弃以一个实际工程为背景的单一方式,布置基于多个实际工程的课程设计任务,采用以分散设计为主、集中设计为辅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既对自己的任务有深刻的理解,又能站在整个工程全局的高度,掌握各方面的设计流程及相关知识。

三、结语

培养高素质的水利水电人才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终极目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的具体教学实际,从教学改革、实践改革两方面探讨改革措施,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创新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不断努力,积极探索。

作者:李军雪 王刚 王竹青 李海涛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萍,安双宏,尚致远.完善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思考[J].成人教育,2011(3):33-34.

[2]邹珊,宋爱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力学课程教改的几点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5):34-35.

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范文6

关键词:高职教育;双群互补;实践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明确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高职教育必须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实践教学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但是目前大多数毕业生还是由于操作能力不够,难以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从而造成了目前的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与毕业生就业难这一尴尬局面。

鉴于以上情况,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工专业在示范专业建设时期提出了校内校外“双群互补”的实训基地群建设方案,以此为突破口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经过5年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岗位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也连年提高。

一、专业分析与定位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应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要求为依据。基于目前的社会背景和专业调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确定的专业定位见表1。

二、实训教学模式

根据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定位,要求学生必备的职业技术能力有基础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这三类。针对各项能力的特点,应采用不同的实训教学模式。

1.基础能力的培养

一般应采用和理论教学穿叉进行,通过随堂实践(包括习题课、讨论课、课内实习、课内实验、边讲边练)达到培养的目的,例如数学计算能力、英语阅读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技术基础课涉及到的单项实验能力等。要尽可能将部分课堂教学移至校内实验室或实训中心,实行“教、学、练、做”一体化现场教学,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学练结合的教学氛围。

2.专项能力的培养

是在理论教学和基础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通过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综合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的,例如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工程图读图与绘图能力、水文规划与水力计算能力、建筑结构分析与计算能力、土石坝设计、重力坝设计、水闸设计能力等。专项能力的培养应在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环境中进行,有的可以在施工现场完成,有的可以在实训基地完成。训练项目的选择必须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可以真题真作,也可以“假题”真作。

3.综合能力的培养

是对技术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综合利用,主要通过施工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达到培养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目的。

施工实习必须在施工现场进行,应聘请施工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一方面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利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与现场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用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熏陶和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得到全面的实践锻炼和提高。

毕业设计最好能选择真实的生产课题,由“双师型”教师或生产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真题真作,培养学生熟悉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使用技术规范、撰写技术文件、综合利用专业知识完成生产任务的能力。

顶岗实践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由学校或学生个人联系实践单位,对方一般应有接受学生就业的意向,并明确顶岗实习的内容、指导教师等。把学生放到企业中去,使学生在生产岗位上得到实际训练,完成从学生向工程技术人员的转变。在生产中育人,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双群互补”的实训基地群建设方案

基础能力、专项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需要在专业教室、试验室等实训基地进行,因此,实训基地应具有仿真的职业环境和氛围、具有可操作性和工艺规范性、具有现代化教学设施、具有适用性和经济性、与专业办学规模相适应、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实训基地建设归纳起来有以下4种情形:

1.校内实训场(例如建筑材料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钢筋加工厂等)

单一的校内实训场,可以增加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的机会。同时具有便于按教学计划进行、便于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等优点。但是,对于工程中大型项目如大型施工机械操作、施工技术指导、施工质量监理等等无法模拟,适应不了某一些企业岗位对人才技术的要求。

2.校内的仿真模型

对于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即便到工程现场学生也难以完全了解工程的全部,尤其是工程的内部构造、工作原理。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弥补现场教学的不足,可以建设专业教室或模型室,通过仿真模型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例如,不同形式的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均可利用实物仿真和计算机仿真。

3.校企结合,将实训基地建在企业

就是利用企业的生产场所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实训,也可作为企业职工的培训中心、学校和企业的技能鉴定中心。例如,有的学校以当地的建筑质量监督站的建筑材料实验室作为实训基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采用这种方式,实现校企双赢。

4.依托生产现场建设实训基地

利用企业资源,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可以亲临生产、建设、管理工作一线,亲身参与生产实践,接触和了解到真实的生产工艺流程,接触到本行业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体验工作的真实环境和氛围,见识在学校内学不到的知识,体会所学专业的实际用途。同时,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可以学习到一线人员的优秀品质和职业道德规范,锻炼在社会上与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学生通过产学结合到企业挂职和轮岗训练,个人的能力和表现都实实在在地展现在用人单位面前。便于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和认可,大大提高就业的机会。但是对于建好的水利水电工程,可以满足学生认识实习和部分生产实训的需要;加上水利工程的特殊性,运行管理受到严格限制,水库调度、闸门启闭等都必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才能实施,因此生产现场实习基地不能满足水利工程施工和运行管理实训的要求。

以上4类实训场都有各自优势。为了发挥各类实训场的优势,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在示范专业建设中,实训场建设采取校内外“双群互补”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具体阐述如下:

校内实训场:为了完善实习实训教学条件,通过校企合作,本院在校内建成了鲲鹏山大型室外水利水电工程仿真实训中心。该中心有拱坝、重力坝、土石坝、拦河闸、渡槽等27个水工建筑物仿真模型,类型齐全、运行灵活、操作方便,可开出水利枢纽建筑物布置、水闸运行管理等10个“生产性”实训项目,可进行测量员、闸门运行工、河道修防工等水利行业特有工种技能培训与鉴定。

校外实训场:学院与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简称小浪底建管局)深度合作,在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现场共同建设了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小浪底实习基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包括重力坝、土石坝、水闸、水电站、隧洞等典型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及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管理,需要针对以上不同的水工建筑物逐项进行实习。小浪底是土石坝水利枢纽工程,受建筑物类别的局限,不能完全满足该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需要。因此,学院以小浪底实习基地为中心,与周边6家水利水电企业合作,建立了包括故县重力坝、三门峡水电站、洛河橡胶坝、栖霞院拦河闸等6个水利枢纽组成的校外实习基地群。这样就形成了校外“水利工程实习基地群”与校内“水利水电工程仿真实训中心水工建筑物群”“双群互补”的实训基地。

四、“双群互补”的实训基地群建设与实践成效

1.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就业

该专业就业率持续上升,2006年,毕业学生770人,一次就业率为90.52%;2007年,毕业学生652人,一次就业率为92.64%;2008年,毕业学生777人,一次就业率为95.11%;2009年,毕业学生663人,一次就业率为95.81%。2010年,毕业学生468人,一次就业率为98.30%。

2.增强了校企合作能力

校企合作先后完成了“浆砌石重力坝特殊问题专题研究”等2项科研项目,完成“禹州电厂流道模型试验研究”等5项生产技术服务项目;参与完成了“渠道维护工”、“河道修防工”国家职业标准修订,主编了水利行业施工员职业培训教材,参与了水利行业建造师考试命题;为河南省和水利行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10000余人次。

五、结语

“双群互补”的实习实训基地群建设,充分利用实验室、实训场、校外实训基地、现代化教学手段,力求使实训教学做到三个无缝“衔接”: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衔接;课程实训与职业技能鉴定衔接;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与就业衔接。从而解决了实训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教高[2000]2号.

[2] 教高司.关于委托有关单位开展高职高专教育专题研究的通知[Z].[2004]283号.

[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4]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Z].教高[2006]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