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的基本形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平面构成的基本形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范文1

关键词:建筑设计;平面构成;比例秩序

2020年住宅工程项目累计数量超过7.4万个,为建筑平面设计与精装修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建筑设计融合建筑学、数理学、美学等多门学科,由多种不同形式要素遵循一定规律进行排列组合,以实现结构、形态关系的和谐有序的目标。比例是源于数学学科的基本概念,现应用于建筑学领域并成为影响建筑美感的主要因素之一,仍对当代建筑设计发挥着深远影响。如何合理应用比例秩序来优化建筑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效果,成为当前建筑设计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1比例相关理论基础

1.1数比关系

古典建筑设计主要遵循数学中的数比关系和几何构型方法,如:借助整数比1:11、2:21、3:33或4:43以及无理数比例、等进行的平面构成的形态划分,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借助圆形、矩形等几何图形进行的建筑平面分割,或基于斐波那契数列1/2、2/3、3/5、5/8等进行的建筑立面设计,由此形成建筑构图中控制线的雏形。将比例秩序应用于现代住宅建筑的平面构成中,常采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比例关系,营造建筑尺度与空间的秩序感。范·德·拉恩于1960年提出塑性数列理论,即存在塑性数列1、1、1、2、2、3、4、5、7、9、12收敛于无理数x,且x为方程式x3-x=1的解求得x的近似值为1.325,则此时其增量最小,能够实现尺度最优化。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一书中对比例的论证更为丰富,他创造性地提出模数的概念,主张利用控制线实现构图的统一。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运用比例的平面构成方法,常利用n条水平线条进行建筑立面的划分,相邻两线条之间由若干不同比例的方格组合构成平面形态,在各方格内完成窗框规格、形态等细节的设计。其中将相邻水平线条的间距设为H、初始高度为X,已知其符合等比数列Fn=1.3nA,分别依据X、1.3X、1.69X、2.19X的比例进行建筑设计;同时沿水平方向将各方格的宽度设为L,依据调和数列Fn=1/N的平面构成特征,分别依据1/7L、1/8L、1/9L、1/10L、1/11L的比例进行建筑设计。借此利用两个数列分别进行建筑立面形态的组合设计,在整体维持比例秩序的同时,使细节富于变化[1]。但比例秩序在建筑设计中需要一定适用条件,受住宅建筑功能与结构设计需求的影响,通常首层、二层不参与等比数列,避免因层高过矮限制住宅出行及功能空间的正常使用。

1.2数比与几何作图比例

勒·柯布西耶提出将黄金分割法应用于建筑设计中,选取斜率为φ、1/φ的两条直线进行建筑立面构图设计,将两条不同斜率的直线交叉后贯穿建筑立面,沿垂直方向依照4X、X、2X、X、4X的比例进行空间尺度的划分,整体住宅立面由上至下依次由水平阳台、水平带窗、车库以及大门组成,其中在与对角线垂直方向选取6条直线平行排列,组成黄金矩形中的洞口位置,与沿建筑立面垂直方向形成的5条水平带进行交错排列,不同方向均依照整数比进行构图设计,实现数比与几何作图比例的统一。将控制线应用于建筑立面设计中,以黄金矩形为基础进行变式设计,将长、短边依照统一斜率进行叠合设计,同时遵循黄金分割比例进行窗框、阴影区等细节设计,在整体结构形态复杂化的基础上保持细节部位的秩序感。在住宅平面设计中同样需遵循一定的比例秩序,如选用6×6柱网结构进行建筑平面划分,在建筑四周选取3个方向分别布设1个方形庭院A1和2个狭长矩形庭院A2、A3,各庭院面积比遵循以2为倍数的等比数列进行排布,其中庭院设计面积比为4:42:1、体积比为16:67:1,在保持整体柱网结构规整的同时,使局部空间尺度富于变化。

2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及应用

2.1比例秩序的形态构成逻辑

平面构成中的形态构成最初适用于二维平面,经由二维平面向二点五维、三维立体转变,赋予建筑构成元素不同厚度,进而完成建筑表皮化的逻辑建构流程,使得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富有秩序感和艺术美感。住宅建筑的平面构成形态取决于基本形态和骨骼的相互作用。其中基本形指通过重复、关联、尺度调整等手段完成单元体的设计,在此过程中需注意,控制同一平面或尺度空间范围内的基本形数量,合理选用变异手法,维护整体建筑平面呈现效果的美感;骨骼由平面构成中的基本线状元素组成,用于控制同一平面内基本形的排列与组合方式,并利用基本形完成空间的分割,使平面构成富有逻辑感和秩序感。依托基本形、骨骼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平面构成逻辑的分解,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重复型。指将单元体依照一定次序、规律进行多次使用,凸显出平面构成的机械感和韵律感,丰富建筑表皮机理。如住宅建筑设计中常用的百叶窗等构件即由规则图形进行重复排列,配合其他构成手段及单元的应用,进一步改善了建筑平面形态、避免过于单调。又比如:将骨骼线与基本形应用于平面形态构成时,沿同一方向依照相同间距进行骨骼线的排布,把整体平面划分为大小相同、数量不等的骨骼单位。通过调整骨骼线的方向及其沿不同方向的比例关系,在此基础上,保证各骨骼线单元内的基本形保持一致,并通过调节各基本形的维度、位置使局部细节富于变化,即可塑造出不同形式的骨骼形态(如图1所示)。图1骨骼线的多种表现形式示意图(2)近似型。指为避免重复的形态构成方法使平面过于单调,可引入近似的构形方法来改变基本形的结构、尺度、方向维度和色彩等要素,并在住宅平面设计中增添装饰性构件,形成同一种变化的建筑美感。在应用该构型手法时需注意控制好变换的尺度,应用骨骼线将平面划分为若干近似的单位,在各单位内部对基本形的结构、大小、关联性进行调整,借助局部减缺、变形等手段进行改良设计,优化建筑立面展示效果[2]。(3)渐变型。指主要遵循一定比例关系进行骨骼线、基本形的排列组合,沿某一方向或多个方向维度进行渐变处理。这是基于均质化思维进行骨骼网络布局,遵循数理变化规律进行的由密到疏或由疏到密的网络结构设计,并沿骨骼线将基本形状的位置、尺度进行变化。在渐变型设计过程中,需确保基本形的变化符合等距关系,避免产生秩序混乱的问题。(4)特异型。指在重复型、近似型等构形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变异,选取局部骨骼线或基本形进行尺度、色彩和方向等参数的调整,以此改变原有平面形态构成方式,形成整体建筑立面中的视觉中心。在此过程中需注意,把握好视觉中心与整体画面的比例关系,确保发生特异部分的局部视觉中心占比远小于整体部分,保证局部细节设计的张力,使其他部位发挥背景衬托作用,完善住宅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的设计。在实际设计环节,可先依照重复的构型手法进行骨骼线的排列设计,选取局部进行合并、扭曲或按比例扩大、缩放,保证局部变异部位与整体平面背景遵循统一的形态逻辑,配合完成基本形的变异设计,起到放大局部细节、突出视觉亮点的作用[3]。

2.2平面构成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包含点、线、面等,这些元素融入建筑设计领域构成二维平面、三维立体结构。由于住宅建筑设计的自由度有限,常通过段落划分、平面构成等手段营造出建筑立面的组合形态。其中划分法应用于住宅建筑立面设计时,将建筑立面划分为屋顶、中间与基座,运用重叠、分离、组合等表现形式进行元素排列,增强建筑大面的层次感和韵律感。平面构成法关注建筑整体造型的秩序,如在建筑立面轮廓的中间依据1×5的比例增设框架结构,将不同比例的框架依照一定次序和距离进行交接处理,在整体立面上呈现出框与框相互套接的形态特征,有效增强立面的凹凸感和逻辑感。在建筑细节设计上,需兼顾功能空间的组合与立面细节效果,可将平面构成手法应用于建筑窗框设计上,利用不同比例的长方形框进行缩进、层叠设计。如以窗框左下角点位为原点,沿x轴方向进行三等分,取坐标为(2,0)的点位向上延伸出一条直线使之恰好与x轴平行的窗框相交,再沿y轴方向将其进行三等分,取坐标为(2,1)的点位向右延伸出一条直线使之恰好与y轴平行的窗框相交,由此将原本3×3的窗框划分为2×3、1×2、1×1三部分,实现整体平面的比例分割。此外,还可通过色彩组合进行住宅立面划分。如对建筑大墙面可选用米白色真石漆进行框架装饰,对窗下板选用棕色人造石或咖啡色装饰木线进行搭配,增强住宅平面构成的秩序感,塑造出极简主义的美学风格。

2.3基于方法论维度的住宅建筑设计要点

从方法论维度出发,当代住宅建筑的形态逻辑、表现尺度、构件形态及组成元素等均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在实际建筑设计环节,还需对传统理论进行改良,融入艺术学科中的平面、立面构成相关理论,综合运用比例与尺度关系来进行建筑形式美的营造。在建筑平面构成类型划分上,可运用散点式、横线式、竖线式、均格式、穿插式、错动式、跳跃式、渐变式、图案式等多种构成类型。以其中的散点式类型为例,在建筑整体立面上可运用窗户、洞口等视觉元素作为散落点,遵循一定的均衡比例与疏密关系进行平面构型设计。在建筑材料、装饰色彩设计上遵循统一风格,并且将同一平面内的散点尺寸控制在1~3个左右,避免整体形态过于杂乱,配合增加窗套、选用具有质感的建筑外墙装饰材料等措施,增强整体平面构成效果的活泼感。在建筑立体构成类型划分上,包含动态式、块体式、折面式等不同构成类型。以其中的块体式类型为例,考虑到住宅建筑中包含数量较多的重复性空间,易在建筑设计效果上呈现出单调、死板等缺陷。因此将立体化构成类型应用于建筑设计中,可对原有均匀的矩形块进行内凹或外凸设计,或仿照积木堆叠状态呈现建筑形态,保持不同体块在同一建筑体上整体比例与尺度关系的和谐统一,在此基础上,对细节部位可采取局部扭转、建筑材料创新或色彩变换等方法,打造出Jurčkova住宅、马赛白色公寓等不同住宅的外立面呈现形态,更好地丰富建筑设计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住宅建筑设计效果取决于建筑材料、结构形式、设备工程、建筑策划等多个方面,当前建筑设计领域的审美价值取向已经实现由理性向艺术、自由化领域的过渡。虽然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使得传统普遍性设计法则被逐步消解,但仍需明确比例秩序在平面构成中的基础性地位,合理应用比例这一构型手段进行建筑平面空间、立体空间的营造,并且在局部细节、设计理念上融入创新元素及现实需求功能,更好地服务于住宅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燕,王勇.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改进与创新策略分析[J].城市住宅,2021,28(8):125-126.

[2]杨尹.建筑设计中平面构成形式要素的应用[J].美术大观,2012(2):137.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范文2

1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也是构成标志的主要形式。不论标志的形式多么复杂,都可以归纳为点、线、面。

1.1点的构成形式点是一切形态的基础,康定斯基认为:“点”是最简洁的形态。几何意义的点没有大小,长度和宽度,只有位置。从造型意义上来说,点是具有独立的大小、形状和色彩,是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有相对性。具体形象的点,可以用不同的工具表现,不同形态的点也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例如:晋商银行的标志,是由多个方块组成的圆形方孔钱的图形,圆形方孔钱代表了行业属性,一个个方块呈现出晋商银行的现代、科技、信息,也代表了覆盖各地的银行网点。此标志以点的构成作为设计的形式,既富有变化又具有秩序感和现代感。利用点的属性、大小、颜色、数量等进行排列组合,可以设计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标志图形。

1.2线的构成形式线是平面构成中基本造型元素之一,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具有长度、宽度、方向等属性。线具有较强的感情性格,直线给人的感觉是安静,曲线则具有动感,曲折线有不安的感觉。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线的应用最为广泛,例如:苏州工业园地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的标志(图1),由线条搭建而成,环环相扣,联系紧密,寓意与合作者平等,双赢的战略立场,中间方形区域给人以视觉上以稳重感,标志整体简洁现代,具有强烈的权威感。

1.3面的构成形式面是有长度和宽度的二维空间,它所形成各式各样的形态,是设计的重要因素。几何形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形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果。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而富有变化。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标志,是由两个箭头构成的“2”,表示中央2套,交互的箭头表示全球化,中间还有一个对三角,是对财经进出的一种体现。此外还运用了目前比较流行的透明和折叠的形式,标志的图形由鲜明的几何块面组成,体现了出严谨、稳重、大方,既时尚又富有变化。面的应用在设计中很多,它的可塑性较强,但是如果不能灵活运用面也会使标志显得单板缺少变化。

2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是指的把视觉元素按照一定的秩序或者规则进行排列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来。有对称、渐变、重复、发射、特异、空间等几种形式。在标志设计中运用这些形式,能够增强视觉冲击力,使标志更具有审美价值。

2.1对称在标志中的应用点、线、面基本元素在上下左右,用同一部分相反复而形成的图形。它主要表现的是平衡的完美形态,表现的是力的均衡,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构成形式。对称图案整齐平衡,体现出一种庄重、端正和协调的美感。例如:天津中新生态城的标志(图2),由六片树叶构成的一朵花的图形,如扇面又像植物生长的状态,采用了左右对称的结构,稳重大方具有美感。

2.2重复相同或相似的形象连续地、有秩序地、有规律地反复出现,这种的形式在自然界中常见。重复构成就是把视觉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在图形中可以呈现出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例如:纯羊毛的标志,由三组相同的曲线旋转组合而成,整个标志像一个羊毛线团,紧凑、稳定,表达出了羊毛产品的特征,容易使人联想出毛线的柔软等特点,加深了人们的印象。重复是标志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利用重复的形式进行设计,能够强调主题,加深观者的记忆。

2.3渐变把基本形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称为渐变构成。渐变是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态结构,有规律性的变化,能够产生韵律和节奏感。渐变构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变动骨格的水平线、垂直线的疏密比例取得渐变效果;另一种是通过基本形的有秩序、有规律、变化产生渐变效果。孔雀图案的标志(图3),用浓重的色块概括地刻画了孔雀的尾部,孔雀各尾羽大小不一,由大至小渐变排列,和谐而优美。一群大雁从近至远,又由远至近,有近深感,这个标志有较好的空间效果。

2.4发射发射构成,主要的特征是基本形围绕一个中心,向外发射所形成的视觉形象。构成要素:首先,有发射中心,也就是发射点,所有的骨格线都集中在此点上。其次,发射线具有方向性。发射带有动态的感觉,在标志设计中运用发射的形式,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有抢眼的视觉效果。例如:南京星雨华府的标志(图4)。星雨华府是一个豪华住宅区,高档、奢华。标志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它的名称。整个标志的呈发射状,由中心向外发射,像一颗璀璨钻石,又犹如盛开的礼花,也像南京的市花梅花,使其很自然的与星雨华府联系在一起,易识别和记忆。

2.5特异在有秩序图形的排列中,出现个别破坏这种秩序的图形,而产生一种突出的作用。例如:知名的油企业威力士的标志设计,通过五个“V”的变形组合在一起,突出上部的“V”字母。标志整体是一个花的造型,绿色基调有环保、绿色产品的含义,突出橙色的字母,进行颜色和造型的变化,寓意企业的改革创新精神。

2.6空间在二维平面上运用透视形成三维的立体效果,通过点的大小、线的疏密、面的转折或者点、线、面的组合、穿插都可以表现出空间的效果。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越来越多的用到这种形式(图5),第一标志的图形是把线进行穿插以及前后的重叠表现出三维的效果,第二个标志是面的有机组合产生的空间幻觉。利用空间构成进行标志设计,立体感较强,更具有真实性。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范文3

关键词:平面设计;色彩;构图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173-01

一、基本概念

(一)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优秀平面设计作品必须注意三度空间。

(二)平面设计的术语

1.平面设计和谐:从狭义上理解,和谐的平面设计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的。广义上理解,是在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给我们的感觉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

2.平面设计对比:又称对照,把质或量反差很大的两个要素成功的配列在一起,使人感觉鲜明强烈而又具有统一感,使主体更加鲜明、作品更加活跃。对照是优秀平面设计作品必须考虑的因素。

3.平面设计对称:假定在一个图形的中央设定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分为相等的左右两个部分,其左右两个部分的图形完全相等,这就是对称图。

4.平面设计比例:是指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比例是构成设计中一切单位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5.平面设计重心:画面的中心点,就是视觉的重心点,画面图像的轮廓的变化,图形的聚散,色彩或明暗的分布都可对视觉中心产生影响。重心是优秀平面设计作品的灵魂。

(三)平面设计的元素

1.平面设计概念元素,所谓概念元素是那些不实际存在的,不可见的,但人们的意识又能感觉到的东西。例如我们看到尖角的图形,感到上面有点,物体的轮廓上有边缘线。概念元素包括:点、线、面。优秀平面设计作品必须注意点、面、线、面的元素。

2.平面设计视觉元素:概念元素不在实际的设计中加以体现,它将是没有意义的。概念元素通常是通过视觉元素体现的,视觉元素包括图形的大小、形状、色彩等。

二、平面设计的元素运用是优秀平面设计作品的最主要的

(一)平面设计点、线、面的构成造就了优秀平面设计作品 。优秀平面设计作品形象是物体的外部特征,是可见的。形象包括视觉元素的各部分,所有的概念元素如点、线、面在见于画面时,也具有各自的形象。

(二)平面设计渐变成优秀平面设计作品。平面设计中渐变是我常常听说的一种效果,在自然界中能亲身体验到,在行驶的道路上我们会感到树木由近到远、由大到小的渐变。

(三)平面设计重复是优秀平面设计作品的惯用手法。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以上,重复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所谓相同,在重复的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相同。平面设计重复的类型:

1.平面设计基本形的重复:在构成设计中使用同一个基本形构成的图面叫基本形的重复,这种重复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2.平面设计骨格的重复:如果骨格每一单位的形状和面积均完全相等,这就是一个重复的骨格,重复的骨格是规律的骨格的一种,最简单的一种。3.形状的重复:形状是最常用的重复元素,在整个构成中重复的形状可在大小、色彩等方面有所变动。4.平面设计大小重复:相似或相同的形状,在大小上进行重复。可以做成优秀平面设计作品 5.平面设计色彩重复:在色彩相同的条件下,形状、大小可有所变动造就优秀平面设计作品。

(四)平面设计近似。是优秀平面设计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法。近似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特征,它表现了在统一中呈现生动变化的效果。近似的程度可大可小,如果近似的程度大就产生了重复感。近似程度小就会破坏统一。近似的分类:

1.平面设计形状的近似:两个形象如果属同一族类,它们的形状均是近似的,如同人类的形象一样。优秀平面设计作品的形状都有近似之处 。

2.平面设计骨格的近似:骨格可以不是重复而是近似的,也就是说骨格单位的形状、大小有一定变化,是近似的。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范文4

论文摘 要: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及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创建体现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都是当前在高等院校教学中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性质和定位,针对平面构成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几点有利于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1 充分认识平面构成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平面构成教学体系,成为各大专艺术学院的必修基础设计课,从而放弃了传统的图案基础课。沿用这种教学方案至今,很多学者都在研究平面构成,以及与专业设计的结合。平面构成是构成艺术设计的一部分,也是现代艺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门研究艺术设计各专业共通基础要素的理性训练课程。作为设计基础训练的一个方面,平面构成很早就被设计家和设计教育家所重视,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完善起来。同时,平面构成也是学好视觉传达设计的关键课程。

平面构成就是造型基础的训练,无论是平面设计或是主体空间设计都离不开造型设计。构成不能等同于专业设计,它是一种专业的思维方法,把视觉表面的现象还原成最基本的要素,是理性、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构成训练相当于一个作家学习语汇和语法的知识,有时显得单一,枯燥,一个优秀演奏家在表演中挥洒自如的高超水平,也从不忽视基础训练。对一个好的设计师来说,在创作过程中,构成的基础知识会因不同的主题设计,显现出超群不凡的具有一定生命价值的作品。可想而知构成在设计艺术中的重要性。

平面构成教学的创造性有利于创作者的艺术思维。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电脑较之笔具是更易于储存、快速便捷的操作工具,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去开发思维。另外,从教学环节上应该重新调整学生电脑绘图软件课程的时间顺序,可在大学一年级便引入电脑教学,在传授平面构成理论的同时,结合电脑教学示范,诸如基本形的制作、群化以及相关形式法则的范例制作等等,使得学生知晓应用便捷的电脑手段即可完成复杂的构成作业。应该声明的是电脑和手绘都只是表达平面构成作业的手段而已,没有必要将二者割裂开来,而应根据不同类型的作业需要,选择表达的手段和工具.当代平面构成“形式法则”中包含着美学原则形式规律和表现手段上的构成手法,笔者将构成形式法则归纳为聚散(密集、发射);变形(渐变、特异、近似、变换);衡韵(对称、重复、共形);数列(比例、分割)等四大部分。我们在传授形势法则时一方面解释其概念,另一方面要多以优秀案例进行示范教学,因此,如何把教学从形式法则的模仿变为学生潜在艺术能力的发掘,变为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也就是如何实现从模仿到自觉,培养创新能力,是构成教学需要解决的基本课题。构成包括设计语言和设计思维两个方面的探索,但时下某些院校的平面构成教学仍偏重前者的形式语言研究,忽略了后者创新型设计思维的培养。要强调的是我们不能把平面构成看成是一种简单的造型手段,而应该看成是实现造型目的的一种艺术观念和思维方式。实践将证明主题构成是解决从简单模仿形式法则怪圈走向自主创新的一条最佳途径,希望通过平面构成的教学改革,使得平面构成真正成为培养图形创意的有效课程。

2 加强平面构成教学应注意的几种形态

2.1 自然形态

自然形态,指在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摸的形态。它不随人的意志改变而存在,自然形态又可分为有机形态与无机形态。有机形态是指可以再生的,有生长机能的形态,它给人舒畅、和谐、自然、古朴的感觉,但需要考虑形本身和外在力的相互关系才能合理存在;无机形态是指相对静止,不具备生长机能的形态。自然形成,非人的意志可以控制结果的形称“偶然形”,偶然形给人特殊,抒情的感觉,但有难以得到和流于轻率的缺点。非秩序性,且故意寻求表现某种情感特征的形称为“不规则形”,不规则形给人活泼多样、轻快而富有变化的感觉,但处理不当会导致混乱无章,七零八落的后果。 转贴于

2.2 抽象形态

抽象艺术在二十世纪初期,以抽离与表象世界之关连为诉求,藉非具象的表现形式,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样的诉求,虽提供艺术界新的美感经验,但也加深了观者与创作者之间的距离。然而这种贴近创作者内在情境且深具自我表征的独特创作方式,未必会被后续仍以抽象语汇创作的艺术家们放弃。但随著知识建构的强势趋力,八零年代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抽象艺术家们,也开始警觉抽象艺术已成为具象的另一个代名词的事实。换句话说,当观者毫不犹豫地针对一张不具形象的作品,以分类的方式,将此作品快速的归属在抽象艺术的范畴,并以过往对抽象艺术的识加以诠释时,他们已视抽象艺术为具象的形式语言。鉴於此,当代抽象艺术创作者试图扩大抽象艺术的定义,关切知识建构体系中具象与非具象的分界点,也关切信念本身的意义。

所谓的抽象,有两种:抽象的抽象和具体的抽象。从此概念的划分来讲,康定斯基是一位彻底的抽象派画家和创始者,纯粹的抽象派画家。从他的理论上的研究,如颜色心理学、对于点、线、面的分析,足以证明他的作品绝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表现而是在深刻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价值的创作,因此作品本身是具有丰富内涵和艺术理论支撑的。

在欣赏抽象艺术作品时,努力尝试探寻画中所要传达的画家本人的思想,以及他所要展现给观赏者的意图究竟是什么,或者说这些作品究竟要对我们说明什么。诸如此类的想法多次在我的脑海中闪现,挥之不去。有时对某抽象作品困惑之极,便凭主观臆断,自圆其说地给予画本身一个勉强的解释。

2.3 人工形态

工形态,指人类有意识地从事视觉要素之间的组合或构成活动所产生的形态。它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的结果。如建筑物、汽车、轮船、桌椅、服装及雕塑等等。其中建筑、汽车、轮船等是从实用的功能来设计其形态的,而雕塑则是一种将形态本身作为欣赏对象的纯艺术形态。这就使人工形态根据其使用目的的不同,有了不同的要求。

人工形态根据造型特征可分为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具象形态是依照客观物象的本来面貌构造的写实,其形态与实际形态相近,反映物象的细节真实和典型性的本质真实。抽象形态不直接模仿显示,是根据原形的概念及意义而创造的观念符号,使人无法直接辩清原始的形象及意义,它是以纯粹的几何观念提升的客观意义的形态,如正方体、球体以及由此衍生的具有单纯特点的形体。

形是构成形态的必要元素,它不仅指物体外形、相貌,还包括了物体的结构形式。宇宙万物虽然千变万化,但其外形都可以解构成点、线、面、体等基本要素。

参考文献

[1] 华乐功,潘强,李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范文5

一、 课程标准

(一) 课程定位〈三大构成〉是我们影视动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内容广泛。涉及到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本课程通过“以岗位工作任务驱动、实践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在原有的理论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训练心得与表现技能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最终,促进基础课程向专业课程的转变。(二) 课程任务本课程在影视动画专业中应承担的基础能力培养任务具体如下:

1、专业能力 各种构成形式的运用能力;色彩属性的掌握能力;三维空间的表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2、方法能力 继续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

3、社会能力 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独立获取信息与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三) 教学目标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艺术和审美的素养及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平面构成中各种元素的组合形式;各种情况下色彩的配置和构成形式;空间构成的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知识和时间技能。同时按照实践运用的全过程进行教学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具备再学习的工作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具体目标为:

1、职业技能目标 能够熟练掌握三大构成的各种构成形式在影视动画、工业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VI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空间展示设计等领域的运用。

2、职业素质目标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团队合作能力;能吃苦耐劳和克服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3、职业拓展目标 能够突破创新,从某种构成形式中找出共性特征,然后举一反三。以理论为支撑,理论联系实际,积累审美和创新的经验。

(四)教学内容

教学单元 学习目标 工作任务 技能点 知识点

第一单元

平面构成的元素、基本形与骨格 1、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的分类;

2、基本形所包含的形式;

3、图与底的特点;

4、骨格的分类。 任务一

做基本形的各种排列组合。 1、熟练掌握平面构成中各元素的特点。

2、了解基本形与骨格的几种形式。 1、平面构成元素: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实用元素及各元素的特点。

2、基本形包含形状、大小、方向、色彩、肌理等。

3、图与底包括轮廓线的封闭性、面积因素、位置、视觉、对称性、单纯性。

4、骨格分重复、规律、非规律、有作用、无作用几类。

第二单元平面构成的点、线、面

1、了解点、线、面的形态特征与构成特点。

2、点、线、面的综合构成特点。 任务二

点、线、面的自由构成练习和综合构成练习。 1、了解点线面的构成形式及构成规律并熟练掌握。

1、点是力的凝聚,构成形式包括等间距、有规律间距、无规律间距、线性、面性构成等。

2、线是力的运动,利用线的宽度、浓淡、间隔、方向作造型表现。

3、面是力的扩张,包括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构成形式包括面与面的分离、连接、重叠、联合、透叠、减缺、差叠、重合。教学单元 学习目标 工作任务 技能点 知识点

第三单元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 1、了解平面构成的构成方法和规律。

2、掌握各构成原理的特点。 任务三

分别用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分割作构成表现。 1、熟练掌握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分割等构成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1、统一与变化,统一包括同种元素组合、类似元素组合、不同元素组合。

2、对称(绝对)包含轴、反射、中心、旋转、移动、扩大;(相对)少量的差异和变化。

3、节奏与韵律有规律重复、无规律、等级性重复。

4、比例与分割;比例有黄金比、根号矩形、数列。分割有等形、等量、自由、相似形、渐变、比例与数列等。

第四单元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1、了解平面构成基本形式的特点。

2、掌握各构成形式的基本规律。 任务四

用近似与重复、渐变与发射、对比和特异、密集与空间、结构和肌理等形式作构成表现。 1、熟练掌握近似与重复、渐变与发射、对比和特异、密集与空间、结构和肌理等构成形式在实践中的运用。 1、近似与重复包括基本形、形状、大小、色彩、肌理、方向、骨架等。

2、渐变的形式有形状、方向、位置、大小、色彩、虚实、骨架、以数理为依据的渐变。发射包括一点式、多点、同心式。

3、对比和特异,对比包括形状、方向、肌理、大小、色彩、虚实、空间的对比。.

4、密集与空间:点、线、自由等

教学单元 学习目标 工作任务 技能点 知识点

第五单元平面构成的应用 1、了解平面构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掌握不同领域中平面构成的运用特点和规律。 任务五

从现实生活中找出平面构成应用的案例并加以分析。 1、将造型风格、色彩、材质、消费者视觉心理、市场特点加以了解,作出适合消费者心理的产品。 1、与广告设计关系。将对称、均衡、呼应、对比、分割、重心方向等形式法则运用在构图上。影响因素:时间、环境、地理、媒体。

2、用构成形式突出商品性格。

3、与服装设计关系。材质、款式、造型、花色、工艺等方面,结构方面外形线、体块分割、内在结构、装饰结构。

4、与环境艺术和空间展示的关系,大小、形状、灯光、结构、比例、款式材料、造型等的关系。

第六单元色彩的基本原理、基本性质及表示法 1、掌握色彩的物理原理和视觉原理,了解由他们产生的色彩现象。

2、掌握色彩三要素及他们相互关系。了解色彩分类、色立体的构造、规律和用途。

任务六

完成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纯度、综合推移各一幅。 1.色彩三要素的特点,补色的几组类型,间色的特点。 1、光源色、物体色、固有色的概念。

2、视觉与色彩的关系。

3、色相、明度、纯度。

4、色彩的表示不同的颜色所表示不同的意义。

5、色彩三要素的相互影响。

第七单元色彩的构成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各种画面视觉感受,掌握配色最基本方法和原理,能正确运用对比与调和的关系处理色彩效果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色彩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 任务七

1、分别手绘练习叠置色混合、空间混合、色相、明度、纯度、色彩调和、色彩置换、色彩采集与重构。 1、把握画面的主次关系在每个步骤做详细讲解。 1、色彩平衡、节奏(渐变、反复、多元反复)、主次、层次、呼应、对比调和。

2、色彩混合包括原色、加色、减色、中性(回旋板、空间)。

3、色彩对比有色相、明度、纯度、冷暖、面积形状位置、错视。

4、色彩调和的方法同一调和法(同要素、同色调)、中性色混合、构图、点缀。

5重构包括整体色、任意色、形色同时重构。

第八单元色彩的表现力 1、正确把握色彩心理,学会用色彩语言传递信息与情感。 任务八

利用形与色的组合,对事物的特征、印象进行概括、提炼、综合表现。以春、夏、秋、冬作构成表现。 1.把握色彩的心理感觉。

2、色彩的联想及象征。

3、色彩的表情的把握。 1、色彩的心理感觉(物质心理错觉、冷暖感、进退和胀缩、轻重与软硬、华丽与朴素、积极与消极)、情感。

2、联想与象征,具体联想、抽象、共感联想。

3、色彩的好恶。

第九单元色彩构成的应用 了解色彩在不同设计中的应用特点和原则,学会如何根据设计功能、用途、受众之变来把握色彩之变。 任务九

综合练习:家乡印象。 1、明度相似的色彩组合,相反明度的色彩组合。

2、暖色系、冷色系、混合系。 1、民间艺术色彩的应用。

2、装饰绘画中的色彩。

3、建筑艺术中的色彩。(与环境、形状)

4、视觉传达、产品设计、服装

教学单元 学习目标 工作任务 技能点 知识点

第十单元立体构成要素、形态设计的创造性生成。 1、立体构成的形式美。

2、立体构成的语意。

3、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动力。

4、实践的价值。 任务十

利用构成要素做一简单立体构成作品。 1、掌握构成形式美的法则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搭配组合。 1、立体构成的形式美:统一性、调和性、对比性、均衡性、律动性。

2、体量感和力对形态的作用,具有强烈的暗示性。

3、几何形态在空间位置上的不同状态,产生强烈空间想象。4、形态和色彩的结合产生奇特怪异和神秘的感觉。

第十一单元线材、块材、面材构成 1、掌握线材面材、块材特点和构成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在构成之中,培养学生形象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任务十一

1、软质线材的表现。

2、硬质线材的表现。

3、面材组合。

4、体块群组练习和综合练习。 1、线材想象、规划、设计、操作,材料应用加工和结构方面的合理性。

2、面体结构设计与制作的步骤和方法。 1、软质、硬质线材的特点。

2、面体结构设计与创新。

3、单体表现和群化表现。

教学单元 学习目标 工作任务 技能点 知识点

第十二单元立体构成新表现 、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1、了解新的表现形式。

2、动态立体构成。

3、立体构成在各领域的运用。 任务十二

1、欣赏立体构成的新的表现形态。

2、欣赏在不同领域里立体构成所处的状态。 1、数码立体构成。

2、动态立体构成。

3、立体构成与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

(五)实施建议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任务驱动、产教合一”教学模式,以及本门课程的特点,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1. 教学方法:

把对形、色、质等造型元素及其构成原理的分析和理解,作为基础教学的切入点,把传统的训练方式,转变为注重对艺术规律和艺术语言的研究。从而,在总体上去感悟、理解和认识从传统到现代多种艺术样式的形式特征和构成规律。拓宽了造型训练的知识基础和能力。

加强教学方法论的研究,并贯彻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进程中。把教学内容分课题进行个案和单元课题进行研习和实验,采取“分解式研究”和“动态式表述”的研究方法和“大作业量”的教学要求相结合,强化艺术实践感受与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采用以课题为单元的系列化训练方式,有效地改变了单一作业练习的弊端。采用探索性、系列化的课题研究,能促进学生全面理解课题内容,能整体把握专业知识多层次各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并探寻课题的深层涵义。

注重新学科、新技术的发展,注重新信息的涉入,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思想的核心。要求学生对所学课程融会贯通,形成一组在内容上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的能动性。把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确定课题的内涵和学术高点,实现现代绘画基础教学新课程体系的构建。适应时代变革和社会对人才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

主讲教师整体讲述与个体指导相结合。采用主讲、讲座、观摩、讨论和对话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形成紧张活跃、钻研求实的学习氛围。2. 教学手段

——课堂现场教学 采用学生自学与教师面授的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动手绘画为主,把理论教学融入学生的实践、练习中去。

——外出写生教学 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增强动手能力。吸收新的教学方法、研究新的教学思路、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把新的知识和方法贯穿到整个专业教学中去。允许学生在写生中见仁见智,充分自由地表达想法,开拓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特的创造力、丰富的想象力。

(六)教学安排

教学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第一单元

平面构成的元素、基本形与骨格

1.构成元素

2.基本形

3图与底

4骨格 4

第二单元平面构成的点、线、面

1点的形态特征与构成

2线的形态特征与构成

3面的形态特征与构成

4点、线、面的综合构成 8

第三章第三单元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 1统一与变化

2对称与均衡

3节奏与韵律

4比例与分割 8

第四单元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1近似与重复

2渐变与发射

3对比与特异

4密集和空间

5结构和空间 8

第五单元平面构成的应用 1平面构成与工业设计

2平面构成与工业设计

3平面构成与工业设计

4平面构成与工业设计 6

第六单元色彩的基本原理、基本性质及表示法 1光与色

2视觉与色彩

3色彩的三要素

4色彩的分类

5色彩的表示 4

第七单元色彩的构成 1色彩美感

2色彩混合

3色彩对比

4色彩调和

5色彩的采集与重构 20

第八单元色彩的表现力 1共同的色彩感知

2色彩的联想与象征

3色彩好恶 8

第九单元色彩构成的应用 1传统民间艺术中的色彩

2装饰绘画中的色彩

3建筑艺术中的色彩

4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

5产品设计中的色彩

6流行色与服装色彩

4第十单元立体构成要素、形态设计的创造性生成。 1立体构成要素

2立体构成形式美

3立体构成的语意

4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动力

5面对客观事物的态度

6实践的价值

4第十一单元

线材、块材、面材构成 1线材的种类与特点

2装饰绘画中的色彩

3建筑艺术中的色彩

4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

5产品设计中的色彩

6流行色与服装色彩

20第十二单元

立体构成新表现 、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1数码立体构成

2动态立体构成

3立体构成与平面设计

4立体构成与建筑设计

5立体构成与工业设计

4(七)课程考核

1.本课程总分100分,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60%,期末进行理论和绘画综合考试。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2.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项目 考核要点 考核方法 占总成绩百分比(%)

基础知识 知识点 笔试 40

基本技能 1. 构成知识

2. 构成形式知识

3. 色彩的调配

4. 三维空间 实践 605. 考核评分

优秀(90分以上):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良好。

良好(80-89分): 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较好。

一般(70-79分):理论知识较扎实,实践技能一般。

及格(60-69分):理论知识基本掌握,实践技能操作不大熟练。

不及格(60-69分):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技能操作非常不熟练。

(八)教学评价

评价

项目 评 价 要 点 等级及赋值

优 良 中 差

教学目标

10 1、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体现审美思想、情感、能力、认知教育和谐发展。 5 4 3 2

2、目标明确,贯穿整个教学始终。 5 4 3 2

教学内容

5 内容正确,容量适度,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发展。 5 4 3 2

教学过程

45 1、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气氛和谐热烈。活动安排有层次、有价值,有及时充分的信息交流。 10 8 6 4

2、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别差异,表扬、鼓励恰当。 5 4 3 2

3、注重系统性和多学科知识的联系,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5 4 3 2

4、课题导入新颖独特,过渡自然,紧扣课题。 5 4 3 2

5、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并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媒体选用符合教学实际,合理有效。 10 8 6 4

6、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结构合理,条理清晰。 5 4 3 2

7、学生能独立思考、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和大胆质疑。 5 4 3 2

教师素质

10 1、语言规范、生动,传授知识准确无误,教态亲切自然,情感投入。 5 4 3 2

2、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有美感,突出知识要点及内在联系。教具、范画精美,演示适时、准确,媒体操作熟练。 5 4 3 2

教学效果

30 1、完成预期教学目标,双基落实,学生思维活跃,思路正确,表达清楚,有创造性。 10 8 6 4

2、学生在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0 8 6 4

3、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各类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10 8 6 4

总分

100 实得分:

教学建议

二 课程教学计划

(一) 教学设计依据

《三大构成》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是本课程在艺术专业培养目标中的课程定位和课程任务。

(二) 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根据本课程在艺术专业岗位群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以艺术能力培养为重点,立足基于艺术创作过程的实际安排和艺术作品为载体规划设计课程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以校企合作、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等途径,突出职业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艺术创新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使学生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牢固掌握必须的构成基础知识、艺术基本创作能力及初级的艺术鉴赏力,具备从事艺术设计基础行业相应的知识、素质与水平。

(三)学实施条件

1、 教学团队组成与分工

构建一个由课程负责人、专职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专兼结合,形成一支知识水平高、学历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队伍。

(1) 课程负责人及专职教师

课程负责人主要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加强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不断加强课程教学内涵建设,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改进校内硬件设施。同时,按照“双结构,双模式”的要求,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专职教师主要负责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积极参加艺术设计展、摄影展、雕塑展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展览,汲取新鲜和实用的鉴赏力和知识,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不断改进教学组织形式,以职业岗位群能力和技能培养目标分析为基础,加大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积极进行教学手段、方式和内容的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硬件设施及配置

本课程需要少量的先进教学设施,大部分都属于室内使用,如:投影仪,电脑主机,音响,数码产品等。(四)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单元 工作任务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设施说明

第一单元

平面构成的元素、基本形与骨格

任务一

做基本形的各种排列组合。 1.构成元素

2.基本形

3图与底

4骨格 4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结合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单元

平面构成的点、线、面

任务二

点、线、面的自由构成练习和综合构成练习。 1点的形态特征与构成

2线的形态特征与构成

3面的形态特征与构成

4点、线、面的综合构成 8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结合一些有趣的动画向学生介绍构成艺术的源头和作用。

第三单元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 任务三

分别用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分割作构成表现。 1统一与变化

2对称与均衡

3节奏与韵律

4比例与分割 8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结合各种古今中外的构成作品,让学生了解纯美术和实用美术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还有美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

第四单元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任务四

用近似与重复、渐变与发射、对比和特异、密集与空间、结构和肌理等形式作构成表现。 1近似与重复

2渐变与发射

3对比与特异

4密集和空间

5结构和空间 8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详细为学生讲解构成语言的特殊存在。

第五单元

平面构成的应用 任务五

从现实生活中找出平面构成应用的案例并加以分析。 1平面构成与工业设计

2平面构成与工业设计

3平面构成与工业设计

4平面构成与工业设计 6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

第六单元

色彩的基本原理、基本性质及表示法 任务六

完成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纯度、综合推移各一幅。 1光与色

2视觉与色彩

3色彩的三要素

4色彩的分类

5色彩的表示 4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

第七单元

色彩的构成 任务七

分别手绘练习叠置色混合、空间混合、色相、明度、纯度、色彩调和、色彩置换、色彩采集与重构。 1色彩美感

2色彩混合

3色彩对比

4色彩调和

5色彩的采集与重构 20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

第八单元

色彩的表现力 任务八

利用形与色的组合,对事物的特征、印象进行概括、提炼、综合表现。以春、夏、秋、冬作构成表现。 1共同的色彩感知

2色彩的联想与象征

3色彩好恶 8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

第九单元

色彩构成的应用 任务九

1、综合练习:家乡印象。 1传统民间艺术中的色彩

2装饰绘画中的色彩

3建筑艺术中的色彩

4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

5产品设计中的色彩

6流行色与服装色彩

4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

第十单元

立体构成要素、形态设计的创造性生成 任务十

利用构成要素做一简单立体构成作品。 1立体构成要素

2立体构成形式美

3立体构成的语意

4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动力

5面对客观事物的态度

6实践的价值

4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

第十一单元

线材、块材、面材构成 任务十一

1、软质线材的表现。

2、硬质线材的表现。

3、面材组合

4、体块群组练习和综合练习。 1线材的种类与特点

2装饰绘画中的色彩

3建筑艺术中的色彩

4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

5产品设计中的色彩

6流行色与服装色彩

20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第十二单元

立体构成新表现 、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任务十二

1、欣赏立体构成的新的表现形态。

2、欣赏在不同领域里立体构成所处的状态。 1数码立体构成

2动态立体构成

3立体构成与平面设计

4立体构成与建筑设计

5立体构成与工业设计

4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

(五)教学准备与实施

工作任务 任务一

做基本形的各种排列组合 学时 4

任务目标 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的分类;基本形所包含的形式;图与底的特点;骨格的分类。

任务分析 要利用各种平面构成的三个基本元素:点、线、面通过简单的排列,感受一下平面构成的魅力。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充分的优秀图片,和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

提前通知学生准备卡纸和圆规、尺等绘图工具。

教学形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结合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实施

教 练

1、平面构成元素: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实用元素及各元素的特点。

2、基本形包含形状、大小、方向、色彩、肌理等。

3、图与底包括轮廓线的封闭性、面积因素、位置、视觉、对称性、单纯性。

4、骨格分重复、规律、非规律、有作用、无作用几类。 以点线面做基本形的各种排列组合方式;以三角形、圆形、方形为原形,任选其中两个形,创造20个新形。

工作任务 任务二

点、线、面的自由构成练习和综合构成练习。 学时 8

任务目标 了解点、线、面的形态特征与构成特点;点、线、面的综合构成特点。

任务分析 了解点、线、面的形态特征与构成特点;点、线、面的综合构成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较好地把握平面空间的表现特征,丰富我们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充分的优秀图片。

结合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讲解。

学生准备卡纸和圆规、尺等绘图工具。

教学形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结合一些有趣的构成图片向学生介绍平面构成的特点。

任务实施

教 练

1、点是力的凝聚,构成形式包括等间距、有规律间距、无规律间距、线性、面性构成等。

2、线是力的运动,利用线的宽度、浓淡、间隔、方向作造型表现

3、面是力的扩张,包括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构成形式包括面与面的分离、连接、重叠、联合、透叠、减缺、差叠、重合。

分别以点线面作为元素构成,尝试不同元素的丰富表现力,以形成各有特色的构成图形。

工作任务 任务三

分别用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分割作构成表现 学时 8

任务目标 了解平面构成的构成方法和规律;掌握各构成原理的特点。

任务分析 在平面构成原理中,包含了一些方法和规律,是形态和设计的共性,寻找新的设计形态,挖掘原有形态新的感受,把熟悉的设计以新的方式呈现和组合,形成新的视觉形式,这就是设计创新的开始。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准备了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分割的构成图片进行讲解和分析。学生准备卡纸和圆规、尺等绘图工具。

教学形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结合各种古今中外的平面构成作品,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

任务实施

教 练

1、统一与变化,统一包括同种元素组合、类似元素组合、不同元素组合。

2、对称(绝对)包含轴、反射、中心、旋转、移动、扩大;(相对)少量的差异和变化。

3、节奏与韵律有规律重复、无规律、等级性重复。

4、比例与分割;比例有黄金比、根号矩形、数列。分割有等形、等量、自由、相似形、渐变、比例与数列等。 分别用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分割作构成表现。

工作任务 任务四

用近似与重复、渐变与发射、对比和特异、密集与空间、结构和肌理等形式作构成表现 学时 8

任务目标 了解平面构成基本形式的特点;掌握各构成形式的基本规律

任务分析 由构成要素—点、线、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等,在特定情景中的结构关系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具体的语言性质的交流形式,是构成作品的全部内容。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结合各种古今中外的平面构成作品,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

教学形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详细为学生讲解构成语言的特殊存在。

任务实施

教 练

1、近似与重复包括基本形、形状、大小、色彩、肌理、方向、骨架等;

2、渐变的形式有形状、方向、位置、大小、色彩、虚实、骨架、以数理为依据的渐变。发射包括一点式、多点、同心式。

3、对比和特异,对比包括形状、方向、肌理、大小、色彩、虚实、空间的对比.。

4、密集与空间:点、线、自由等。 用近似与重复、渐变与发射、对比和特异、密集与空间、结构和肌理等形式作构成表现。

工作任务 任务五

从现实生活中找出平面构成应用的案

例并加以分析。 学时 6

任务目标 了解平面构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掌握不同领域中平面构成的运用特点和规律。

任务分析 1、了解平面构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掌握不同领域中平面构成的运用特点和规律。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

教学形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进行讲解。

任务实施

教 练

1、与广告设计关系。将对称、均衡、呼应、对比、分割、重心方向等形式法则运用在构图上。影响因素:时间、环境、地理、媒体。

2、用构成形式突出商品性格。

3、与服装设计关系。材质、款式、造型、花色、工艺等方面,结构方面外形线、体块分割、内在结构、装饰结构。

4、与环境艺术和空间展示的关系,大小、形状、灯光、结构、比例、款式材料、造型等的关系。 从现实生活中找出平面构成应用的案

例并加以分析。

工作任务 任务六

完成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纯度、综合推移各一幅。 学时 4

任务目标 1、掌握色彩的物理原理和视觉原理,了解由他们产生的色彩现象。

2、掌握色彩三要素及他们相互关系。了解色彩分类、色立体的构造、规律和用途。

任务分析 正确了解色彩三要素的特点,补色的几组类型,间色的特点。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让准备卡纸和圆规、尺、颜料、鸭嘴笔、描笔等绘图工具。

教学形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进行讲解。

任务实施

教 练

1、光源色、物体色、固有色的概念。

2、视觉与色彩的关系。

3、色相、明度、纯度。

4、色彩的表示不同的颜色所表示不同的意义。

5、色彩三要素的相互影响。 完成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纯度、综合推移各一幅。

工作任务 任务七

分别手绘练习叠置色混合、空间混合、色相、明度、纯度、色彩调和、色彩置换、色彩采集与重构。 学时 20

任务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各种画面视觉感受,掌握配色最基本方法和原理,能正确运用对比与调和的关系处理色彩效果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色彩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

任务分析 把握画面的主次关系在每个步骤做详细讲解。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结合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讲解。

让准备卡纸和圆规、尺、颜料、鸭嘴笔、描笔等绘图工具。

教学形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

任务实施

教 练

1、色彩平衡、节奏(渐变、反复、多元反复)、主次、层次、呼应、对比调和。

2、色彩混合包括原色、加色、减色、中性(回旋板、空间)。

3、色彩对比有色相、明度、纯度、冷暖、面积形状位置、错视。

4、色彩调和的方法同一调和法(同要素、同色调)、中性色混合、构图、点缀。

5重构包括整体色、任意色、形色同时重构。 分别手绘练习叠置色混合、空间混合、色相、明度、纯度、色彩调和、色彩置换、色彩采集与重构。

工作任务 任务八

利用形与色的组合,对事物的特征、印象进行概括、提炼、综合表现。以春、夏、秋、冬作构成表现。 学时 8

任务目标 正确把握色彩心理,学会用色彩语言传递信息与情感。

任务分析 1.把握色彩的心理感觉。

2、色彩的联想及象征。

3、色彩的表情的把握。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结合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讲解。

让准备卡纸和圆规、尺、颜料、鸭嘴笔、描笔等绘图工具。

教学形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进行讲解。

任务实施

教 练

1、色彩的心理感觉(物质心理错觉、冷暖感、进退和胀缩、轻重与软硬、华丽与朴素、积极与消极)、情感。

2、联想与象征,具体联想、抽象、共感联想。

3、色彩的好恶。 利用形与色的组合,对事物的特征、印象进行概括、提炼、综合表现。以春、夏、秋、冬作构成表现。

工作任务 任务九

1、综合练习:家乡印象。 学时 4

任务目标 了解色彩在不同设计中的应用特点和原则,学会如何根据设计功能、用途、受众之变来把握色彩之变。

任务分析 1、明度相似的色彩组合,相反明度的色彩组合。

2、暖色系、冷色系、混合系。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结合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讲解。

让准备卡纸和圆规、尺、颜料、鸭嘴笔、描笔等绘图工具。

教学形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

任务实施

教 练

1、 色彩基本是要求对所示物体的颜色的再现,根据所学的风格不同还有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对色彩的感觉可能不同。

2、 色彩的三要素包括色相、明度、纯度。

3、 色相对比的基本类型

4、 色彩的冷、暖感,轻、重感,软、硬感,大、小感,华丽、朴实感,兴奋、活泼感等等。

5、 几种常见色彩表现的特征。 1、 综合练习:家乡印象。

要求:根据所学的构成形式把自己家乡的印象展现出来,套色不限,要表现家乡的特点。

工作任务 任务十

利用构成要素做一简单立体构成作品 学时 4

任务目标 1、立体构成的形式美。

2、立体构成的语意。

3、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动力。

4、实践的价值。

任务分析 掌握构成形式美的法则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搭配组合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结合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讲解。

让准备胶水、卡纸、棉线等材料和圆规、尺、剪刀。

教学形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实物展示。

任务实施

教 练

1、立体构成的形式美:统一性、调和性、对比性、均衡性、律动性。

2、体量感和力对形态的作用,具有强烈的暗示性。

3、几何形态在空间位置上的不同状态,产生强烈空间想象。

4、形态和色彩的结合产生奇特怪异和神秘的感觉。 利用立体构成的形式,制作一简单立体形态。材料不限,形式不限。

工作任务 任务十一

1、软质线材的表现。

2、硬质线材的表现。

3、面材组合。

4、体块群组练习和综合练习。 学时 20

任务目标 掌握线材面材、块材特点和构成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在构成之中,培养学生形象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任务分析 1、线材想象、规划、设计、操作,材料应用加工和结构方面的合理性。

2、面体结构设计与制作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自制多媒体课件;结合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讲解。

让准备胶水、卡纸、棉线等材料和圆规、尺、剪刀。

教学形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实物展示。

任务实施

教 练

1、软质、硬质线材的特点。

2、面体结构设计与创新。

3、单体表现和群化表现。 1、软质线材的表现。

2、硬质线材的表现。

3、面材组合。

4、体块群组练习和综合练习。

工作任务 任务十二

1、欣赏立体构成的新的表现形态。

2、欣赏在不同领域里立体构成所处的状态。 学时 4

任务目标 1、了解新的表现形式。

2、动态立体构成。

3、立体构成在各领域的运用。

任务分析 立体构成作为设计的一种基础训练,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与科学技术相结合。与现代设计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现代设计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立体构成设计提供了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手段。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形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和口头教学,并对学生进行口头和直接指导。

任务实施

教 练

1、数码立体构成。

2、动态立体构成。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范文6

丝网版画具有很强的开放维度,在画面语言与表现形式上结合了平面构成的形式,风格上经历具象化、抽象化、表现主义等形式,在视

觉表现和画面形式感上呈现出多样化。现代丝网版画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现代设计思想的影响,其中平面构成的影响十分明显。平面构成在丝网版画中的应用,在创作形式上,平面构成的表达语汇渗透到当代丝网版画的画面表现形式中,拓展了创作的思

路,启发了创作的灵感。

关键词:丝网版画;平面构成;应用

中图分类号:J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4-2

引言

平面构成相对于传统绘画而言,倡导的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对设计创作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普遍的指导意义,所以作为设计学的基础课程历来受到重视。丝网版画是新兴的版画品种,很多丝网版画作品明显是受到抽象化、理性化的平面构成思想影响,从审美的角度对画面的结构、布局、画面形态的变化、形态的组合等形式因素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理性的设计,按照视觉语言的规律性,进行有目的性(包含偶发性成分)的绘画创作。结合当代丝网版画的综合技法,利用平面构成的语言,进行画面审美的再创造,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丝网版画作品。

一、丝网版画和平面构成的发展过程

丝网版画属于版画分类中的孔板,它是在镂孔板的基础上形成的。最早出现在我国的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有所发展,并用色浆印制花纹图案。在18世纪,西方出现镂孔纸型粘到绢网上印制图案。60年代,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个人丝网版画作品展出后,丝网版画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从而确定了四大版种之一的地位。在国内20世纪80年代初,各艺术院校建立丝网版画工作室,并开设丝网版画这门专业课;同时,在艺术设计专业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丝网版画的发展表面是由于技术原因,然而,大多数人忽略了后现代主义艺术(Post-modern)的发展才是其精神的源泉。后现代主义绘画以质疑艺术核心话语的权威性,重新解构完美,消解神圣,颠覆主流艺术自诩的话语逻辑,强调边缘化的价值意义,用不确定的确定性对艺术和绘画的价值重新定义。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的重要基石部分,现代设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由此现代设计连接着生产、生活、文化三个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从而引发国际性新艺术变革。1919年,在包豪斯学院,提倡用点、线、面等几何形体对空间、色彩各种元素进行重组、解析,形成其特有的构成风格。使用点、线、面组成的画面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形式感。运用的构成艺术视觉语言,进行丝网版画的创作,能够培养严谨的造型观念,训练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活跃构思。

平面构成是在设计文化背景下视觉性表象的显现,其实质是现代视觉化受到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导引,摆脱传统绘画的阴影束缚和现代精神维度的开放性的发展。丝网版画也同样如此,既要摆脱传统绘画的束缚,又要超越现代意识下隐含的视觉表现主义的颓废意识,才能发挥和展示丝网版画的真正的艺术生机。丝网版画的发展需要多重维度的思想,利用最基本的构成元素,结合渗透到现代社会各个层面的精神元素,抽取后用来反映当代社会的意识和形态,可以反映社会的整体状态,也可以是社会的个体之间的矛盾和自我意识。

总之,两者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过程上是如此的相近,而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丝网版画和平面构成的视觉关系

在平面构成中的视觉元素分为理性视觉元素、意象视觉元素。其目的是为了分别从设计的理念、规律和应用三个方面完整系统地研究平面构成规律的形式和方法。

点、线、面作为理性的视觉元素,是对所有平面视觉语言的抽象,人物、景色、图形、文字、色彩等都可以抽象或者再抽象为不同形式的点、线、面。总之,“点、线、面”是千变万化的视觉形象归纳的三个最直观简单的视觉元素。在丝网版画中,各种抽象元素发挥各自的作用,利用各视觉元素的穿插、组合,结合抽象、具象的创作思维方式,进行创作。

平面构成的形象图形、文字、色彩是用来表达的主题的意象视觉元素,是对自然界中所有图形及形态的归纳和抽象。对形象视觉元素及其构成关系的探讨和研究就是从理性的高度去研究图形、文字、色彩,构成规律、构成方法,引含寓意深刻的社会哲理。在丝网版画的创作中图形、文字、色彩元素都被广泛地应用,合理地利用这些元素可以达到一种合理的切题。

借鉴平面构成的图形骨架形式,是丝网版画的一种常见的创作方式。在丝网版画中通过骨架应用,从视觉传达和视觉表现的角度,烘托画面的表达意图,在画面传达给观者更多的理性的视觉信息,带来更多的深入思考。所以,许多丝网版画借鉴这种创作方式产生了很多的优秀作品。有许多视觉冲击力极强,让人震撼的作品。例如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通过不停地复制,利用丝网版画的复制性艺术的特点,进而组合成一幅巨大的作品。可以是一百个颜色差异的梦露的肖像画面,也可以更多、更壮观。这背后就是平面构成中重复骨架的运用。

丝网版画创作中形式美的法则与平面构成相同,画面构图中美的法则在丝网版画和平面构成中都是起作用的,这种美是客观事物和艺术形象在形式上的美。包括:和谐、对称、韵律、秩序、比例、结构等,其中画面的和谐是最重要的。和谐是从质上表现出来的差异面的一种关系,同时这些差异面极其对立和矛盾,却又表现为协调一致的整体。

三、平面构成理论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体现

(一)丝网版画中的平面构成设计元素的渗透

平面构成中的视觉元素有点、线、面以及图形、文字、色彩。其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线、面是造型艺术中最抽象的语言,是可以体现和概括一切造型艺术最本质规律。

在平面构成中,点是一种相对于面的概念,点的延伸和扩大给人以线或者面的感觉。点的形式和点与点之间的空间关系作为构成研究的重点。点的连接、重叠、线化、面化、点的自由组合也就构成了画面的空间关系。

在平面构成中,线是点的移动轨迹,是点与 点之间的联系。直线的视觉表现为稳定、挺拔、动感。曲线的视觉表现为流畅、优雅、婉转、自由、奔放、神秘。在丝网版画中,曲线的应用比较的广泛,曲线和直线的对比构成可以相互的衬托出各自的视觉情感,在画面视觉上形成曲和直的强烈对比效果。线在画面中单独的使用,可以塑造形体和表现体感。通过线的组合,以及结合点、面的组合,可以构成画面,形成肌理,产生质感,丰富地表达创作的意图,进而在创作作品时合理利用,丰富丝网版画的创作艺术语言。

平面构成中,面和点在画面中是相对的,面有长度、宽度,有方向、位置的变化。它们的视觉表情不同:几何形面具有理性和秩序美的特性。有机形面则有自然、流畅的性格。偶然形面新颖、奇异的表情。面在画面中可以很好地塑造三维的体积感。在和点、线组合的画面中,面虽然体量上占绝对的优势,但画面中的点、线以及较小的面却处于视觉突出的位置。

(二)平面构成的骨架设计在丝网版画中的应用

重复性骨架是两个或多个视觉形象在画面中反复排列构成的。重复在丝网版画中,体现了画面美的和谐、整齐、条理;就像音乐上,由于节拍一致,给人一种节奏感,在重复中有缓慢、有急促的变化。“图案的反复出现,既加深了人们对作者所要叙述的主体的关注,又增添了画面的视觉冲击效果。”

后现代主义中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就是采用“大量复制”当代名人头像、罐头盒和可乐瓶,转化成为艺术品也广泛为人所知。重复就是要加深人们对某个形象的记忆,类似于当代广告,通过媒介不断的重复,强加给人们一个视觉信息。

渐变性骨架是以类似的基本元素进行渐次地、逐步地变化,呈现一种有阶段性的调和秩序。如形象的大小、疏密、粗细、空间距离、方向、位置、层次、色彩的深浅、明暗、快慢、强弱都是渐变现象,在视觉效果上会产生多层次的空间感,产生一种美感。

特异性骨架是在有规律的基本形中寻求一种突破变化的构成形式。特异在平面构成中占有重要位置,易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特异产生的独特的异常现象,作用于感官,能产生振奋、震惊、诱惑的作用,是在重复和渐变规律骨架或基本形中的一种特殊的变异变化。在自然界中如“鹤立鸡群”“万绿丛中一点红”等都是特异效果。一幅好的丝网版画作品,需要在视觉的导向性和指引性上是明确而肯定的,也就需要借鉴平面设计语汇去完善画面的构图。

肌理性是可分辨物体表面的纹理,是所有物质的一种外在属性,在绘画中主要研究视觉肌理。可以在视觉上创造凸凹感和粗糙感。采用一种意外的效果和超出常规的方法,达到全新的画面形态。

在丝网版画创作中常用的肌理制作方法,能够产生视觉的刺激效果。灵动性则用不同方式的探索,随机变化,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利用综合版,也可以有油画笔触的表现张力和厚度感。多种肌理的叠加,产生的视觉冲击力,远远地超过其他的版画品种,表现力甚至超过其他画种的表现力。

画面肌理效果符合画面表达的主题思想,能很好地与观者产生共鸣,能够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例如:在画面通过各种不同笔迹的线条产生朦胧的效果,虽然不是具象的表达,却又有超越具象的真实,在偏粗糙肌理的画面上,真实地还原了观者的感受。

“画面肌理效果的创造”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体现,使得丝网版画语言的发展更丰富,显示出活力。新的艺术形式对版画的冲击作用,让版画艺术不断接受吸纳新思想、新形式、新技法,使得版画这个美术门类得以发展沿袭,才使丝网版画得以发展,并且充满活力。

四、结语

“丝网版画中平面构成的应用”并不是停留在“探讨平面构成表面化的使用”,不能像当今一些所谓的“超前美术作品”只是肤浅地追求视觉感官刺激,而忽略和放弃了作品呈现给观者精神层面的主题传达。他们的创作来自积极的生活,在生活中获取新鲜的观念、思路和方法,采用纯朴的方式进行创作。然而,现在我们就非常缺乏这种精神力量。

展望21世纪,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迅速崛起,使得中国在文化上自觉唤醒了对于艺术上“本我”的思索。丝网版画中平面构成的应用,引发我们更加深刻的思考:我们怎样才能创作出植根于本土文化上的、体现时代感的、反映时代精神力量的当代丝网版画艺术?为此我们将共同努力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蒂姆·玛拉著,陈聿强,陈峥译.丝网版画.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9—16.

杜松儒,黑崎彰,张珂.世界版画史.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82—184.

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02: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