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科技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科技论文范文1
作者:邹艳辉
电子医疗档案意味着压缩信息内存大小、规范储存的内容和位置。传统的电子医疗档案所认为的唯一目的是保存医疗诊治信息,尽管这是一个重要的目的,但是当今电子医疗档案的功能远不止这一目的。基于强调改善病人的治疗效果、维持病人健康的目的,医疗照顾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以全局的眼光看待电子医疗档案而不仅仅是局限于病人(例如:只局限某一个体所患的疾病),电子医疗档案所强调的是完善和保存健康和疾病信息。因此对于某一个体来说,电子医疗档案里实际记录的是某人一生健康资料的信息,包括疾病的症状、体征、治疗计划、措施和结果等,同时也包括个体的过敏信息、疾病和外伤史、身体功能状态、检查、检验结果、体格检查、医嘱、会诊报告及治疗病程记录等。电子医疗档案还包括某人保持健康状态的信息:比如接种史、个人行为资料、环境资料、人口统计学资料、医疗保险、为治疗过程提供管理信息,还包括其它法律相关的资料例如:同意书等。电子医疗档案还记录了:记录人、时间、地点和资料取得的方式等。资料可以以文本、数字、声音、图像、甚至是视频的方式记录等。用以上一种或多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医疗信息及个体的电子医疗档案。所以电子医疗档案就是捕捉、加工、沟通、储存和显示病人的信息。这一系统也可能包括临床信息系统,组成电子医疗档案,还包括诊疗规范、病人健康教育资料、专家会诊意见和收费明细等。当所有功能同时工作时,电子医疗档案提供的就不止病人的病历而是一个临床诊疗护理活动的支持工具。电子医疗档案能够把各种信息资源融合提供给决策制定者,最终成为病人的治疗护理过程主要的信息来源。收集资料(DataCapture)资料收集是指收集和储存信息到计算机系统。收集资料的方法各种各样,包括:打字输入、认知模型(声音、手写、生物特征等)输入和医疗仪器输入。
资料来源于病人本身、家属、仪器设备以及其他医疗机构的电子医疗档案信息。储存(Storage)储存是指信息的物理位置。在电子医疗档案系统中,健康信息以各种方式在各种系统间传播,因此应该建立电子医疗档案权限储存计划和严格的身份确认。电子医疗档案的权限是指只允许特定的用户可以查阅到某病人的信息。系统具有备份和恢复的功能。储存计划所强调的是使某一信息以活动和非活动的方式储存或者永久地保存在某一种储存媒介里。工作人员的电子身份可以通过电子签名或数字的方法进行确认。信息加工过程(InformationPro-cessing)信息加工过程是指有效提取信息和资料使之变成有用的信息,包括决策支持工具,如:药品警示系统提供药品禁忌、过敏和异常检查结果的提示。备忘录提示病人的检查时间、关键的路径措施、需要给的药和其他医疗活动。信息加工甚至提供统计数据、循证诊断方法、治疗指南和原则。护士可以为某一个病人提供标准的护理指南、原则、关键路径,使得护理计划满足某一病人的需求,并以此作为管理病人和护理记录的基础。这些诊疗信息及其结果以电子记录的方式储存为后续的照顾者、其他医疗工作人员提供信息,并对信息分析做出持续改进的工作指南和原则。电子医疗档案信息甚至可以以某种方式下载,用某种软件分析做更复杂的科学研究和分析。信息的交流(InformationCom-munication)信息交流是指各分系统之间的信息链接和交换。把健康信息通过各种各样的系统在不同的地点,为不同的目标人群在其相应的权限下得到信息服务。目标人群包括病人、照顾人员、信息提供者、付账者;而系统的构成可能是国家的、大中心的、区域的层面,把各分支机构及其人员紧密联系在一起,使用标准的信息代码进行沟通的原则,是使得这一系统功能运转正常的关键。因此各系统持有者必须达成广泛的共识,对信息的转化和传递形成一致意见。使用统一的词汇和代码使得资讯变成有意义的信息。电子医疗档案系统必须提供治疗护理的关键信息数据库和知识平台,例如:药学公式、会诊数据和参考文献数据库等。安全(Security)基于电脑程序的电子医疗档案系统能更好地保护医疗信息。因为只有被授权人员才能够进入电子医疗档案系统查阅或记录相关信息。信息安全所强调的是病人的隐私及其权利,保证数据的完整。信息安全功能必须与相应的法律条例和执行标准一致。信息安全系统必须确保信息只能提供给被允许获得信息的人,即合法性。信息安全系统也必须对不合法的侵入进行审查。为了充分的理解信息的权限重要性,必须讨论以下三个重要的术语:隐私、保密和安全。①隐私是指个人有权利使自己的信息不被公布给其他人。如果一个病人决定不告知医务人员她曾经做过人工流产,保护这一隐私是她的权利。②保密是指保护他人的隐私。当一个病人把自己的隐私信息告诉医护人员时,医护人员就有责任保密,不把这个信息透露给无权得到这个信息的人。③安全是指保护信息使之免遭不慎或者有目的地泄露给其它无权知道的人,使信息不被改变、破坏、和丢失。
信息的再现(InformationPresen-tation)通过电子医疗档案系统的管理使海量的信息变成有用的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呈现给相应的医疗工作人员以及其它有权限得到这些信息的人。例如:护士所需要的信息是医嘱、病人存在的问题、日期等。信息可以以细节或者总结的形式出现。如以表格、图形、描述及其他各种方式显示。某些信息使用者也许只需要知道某些数据的存在和缺失,而不是数据本身的性质,例如:血库抽取捐血人的血液检查艾滋病、肝炎和其它状况。如果患者检测结果阳性,那么血液中心不必直接通知该捐血人的真实结果,而只是简单的告知其检测结果异常,然后指导其去合适的医疗机构去做进一步检测。决策支持和电子医嘱录入(Deci-sionSupportandComputerizedProviderOrderEntry)美国医师学会推荐电子医疗档案系统提供七个方面的功能:①病人的健康信息和数据有利于做出临床诊断,诸如:病史、检查结果、过敏史、目前用药和同意书等。②结果管理:自动提供检验、检查结果分析、电子咨询报告等。③医嘱录入和医嘱的管理:在有或者没有决策支持系统下计算机管理医嘱录入有利于避免医嘱遗失和字迹潦草,自动产生相关的医嘱,监测复制和矛盾的医嘱,减少医嘱录入的时间。④电子备忘与提醒;⑤电子交流和联系:电子交流在医疗团队的各人员之间,在不同的场合和医疗机构之间进行广泛交流。⑥支持病人管理的流程包括:预约、记账、医保资格审查、满意度调查等。⑦疾病信息报告和人群健康的管理,为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提供所需要的健康报告,强调内部质量改进。决策支持和电子医嘱录入有利于决定治疗措施,其提供的自动提醒功能有利于及时处理病人的异常状况避免用药错误,相应的医嘱自动生成功能及电子录入避免了潦草的书写、医嘱的缺失,有利于保证病人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归纳起来决策支持和电子医嘱录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避免医疗错误:①改善了沟通;②更容易得到资信;③提供关键信息(例如:药物的剂量);④帮助计算;⑤检查实际执行时间;⑥协助监测;⑦决策支持;⑧快速的反应和发现不良事件(BatesandGawande,2003)。传统的现场护理技术只是用于隐血试验、小便分析、早孕试验和血糖监测。当今现场护理技术更用于动脉血气、凝血时间、心脏标记物、链球菌快速鉴定、胆红素、肺功能分析、快速甲、乙型流感病毒的检测、快速艾滋病检测、唾液分析(Lewandrowskietal,2005;Newbold,2004;Nichols,2004)。现场护理技术的设备包括以上监控设备和PDA等。目前,PDA在医疗领域应用最常见的是移动护士站,广泛应用于现场护理技术中。移动护士站是护士工作站在病人床边的扩展和延伸,其解决方案是以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为支撑平台,以掌上电脑(PDA)为硬件平台,以无线局域网为网络平台,充分利用HIS的数据资源,实现了HIS向病房的扩展和延伸,极大地推动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发展趋势现场护理技术的一个优点是能扫描护士的胸牌从而来确认谁做了这项检测,并且能避免重复做的错误;同样可以扫描病人的信息,因此使得检测结果直接进入病人的信息系统,并形成电子医疗档案。
信息科技论文范文2
研究建立村村通推广体系中心、村村通大喇叭推广平台、县级工作站、村级服务站和村级农技员体系,形成市、县、村三级服务网络。构建村村通推广体系中心—县级工作站—村村通大喇叭推广平台—村级服务站—村级农技员—农民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研究建立推广体系长效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平台、技术服务专家平台、农资产品服务平台和信息互动平台为一体的科技推广大平台。
1.1村村通推广体系中心
设在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负责体系建设规划、技术研发、平台搭建、设备选购、组织安装维护、信息采编播、体系运行管理和农技员培训等。
1)“云广播”集成信息传播平台。
采用“云广播”集成技术开展农技推广和信息传播服务。通过“云广播”系统硬件和软件建设,实现由中心通过VPDN专用网络直接控制村级广播设备,具备“提前推送、自动开关、定时广播和差异化服务”的功能。每天及时、高效自动化广播,具备实时性、针对性、灌输性、广谱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2)信息采、编、播平台。
负责信息栏目设置、策划、采集、编辑、审核、制作和播放等。设置《农业科技之声》、《百姓身边事》等栏目,连接农业专家库平台,每天选择村民劳作相对休闲的时段传播实用科技信息,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
3)农业专家库平台。
负责信息的提供和审核,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包括省、市级农业、畜牧、林业和气象等系统的专家58人。农业科技信息主要来源于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石家庄市林业局和石家庄市畜牧局等。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解决农民问题,同时把新品种、新技术直接提供给农民。对于共性问题,录制成节目反复播放;对于个性化问题,通过互动平台专题回复,尽最大可能满足农民需求。
4)差异化服务平台。
负责有针对性地提供差异化服务。按照产业结构分区,分为大田种植区(小麦、玉米和部分棉花区)、果树种植区(包括梨树、枣树、核桃树和苹果树等)、蔬菜种植区和畜牧养殖区等。按照不同的产业结构广播差异化的信息,实现平台差异化服务的功能。
5)信息互动平台。
负责信息的搜集与反馈。建立新农村大喇叭网站,设立“新农村大喇叭”微博、微信(xncdlb)、QQ群(258368930)和热线电话(0311-66695369)等信息互动平台,通过多途径实现中心、专家和农民互动,广泛搜集农民反馈信息,方便群众查询补课。配备专业采访人员了解农民需求,完善节目内容,提升节目质量。
6)应急服务平台。
负责灾害及气象预警。平台可随时进行实时广播,对农业的灾害预警作用非常突出。尤其是农业气象预警,能提前告知农民群众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2.2村级大喇叭推广平台
负责推广体系中心信息的接收和。采取试点、示范和推广三步走方法,搭建村级大喇叭推广平台。先在灵寿县试点,后在行唐和正定县等地示范,到2012年完成了石家庄市18个县4342个村的大喇叭推广平台建设。
1.3县级工作站
每县组建1家县级工作站。负责本辖区平台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站建设、农技员聘任,农资质量监督、技物结合“双流”服务模式的组织实施及农资配送等工作。
1.4村级服务站
每村组建1家村级服务站。在推广平台建设村组建了4342个村级服务站。负责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服务站建设、设备安装维护、农技员推荐、服务模式落实和信息搜集反馈等。作为新成果新技术示范户,引导、指导农业生产,开展技物结合服务活动。
1.5村级农技员
每村选拔1名农技员。根据本地主导产业的需要,在全市4342个村每村选拔1名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村级农技员。负责农技推广、技术培训、设备管理、信息反馈和技物结合示范田的选择落实等。适时对农技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服务技能。建立起1支科技文化素质较高、吸纳新技术能力较强的村级农技员队伍,健全了村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6创新建立技物结合“双流”服务模式
国家鼓励推行技物结合,促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到田到户。该体系创新建立了灌输式大喇叭技术广播(信息流)与农资服务直接进村入户(产品流)的技物结合“双流”服务模式。农业信息资源是农业信息化的核心和关键。大喇叭传播信息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村级农技员以建设技术集成技物结合示范田的形式组织产品流,把农业新技术和高科技含量的农资产品集成配套,优惠直供。把科技成果、农技员、农民和科技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创建了高效信息传播和扁平化物流服务为一体的技物结合服务体系,调动了农技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了技术服务和科技产品直接进村入户,提高了服务“三农”的效率。
1.7建立推广体系长效运行机制
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承担着主导作用。引进市场机制是提高农业技术转化率,加快农业技术扩散的重要举措。该体系由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提供政策引导和支持;由专家团队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提供成果信息资源支持;引入市场机制,应用企业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理念,搞好体系的软硬件建设和运营管理;农民享受科技信息和农资集成配套的“双流”服务。
2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村村通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发展分析
2.1应用效果
该体系被成功应用于石家庄市18个县4342个村,广泛应用于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推广,综合农业技术、国家政策传播,应急预警、防灾减灾等领域。每天向农民提供科技、气象等信息20余条,每年7000条以上,受益人口600余万人。推广新品种、新产品30多个,农业技术300多项。石家庄市农业局、林业局和畜牧局等部门利用该体系指导工作180多次。农民来信60多封,来电8500多次。实现了科技成果与田间地头无缝对接,信息高速直通农家,探寻了一条农民脱贫致富的信息高速路,拉近了党和政府与农民的距离,搭建了专家服务百姓的平台,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为农民提供了统一、规范、准确和快捷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有效解决了农业科技传播最后一公里问题。农业部、河北省农业厅等部门领导高度关注和支持,希望把石家庄市作为孵化基地,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奠定基础。
2.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
通过该体系推广新品种、新产品和新技术,传播农业信息,经应用单位统计,2011~2013年,累计覆盖耕地面积76万hm2;通过新品种(包括种子、肥料)、新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小麦、玉米两季平均增产5%,约1200元/hm2;通过种子、肥料直供节支300元/hm2;新增经济效益1500元/hm2,累计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1亿多元。
2)社会效益。
该推广体系创新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新途径,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升了服务“三农”效率。采用技物结合“双流”服务新模式,充分调动了村级农技员工作积极性,保证了基层推广体系的良性运转。让农民享受到综合技术和信息服务,提高了其科技素质,丰富了其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2.3发展前景
该推广体系在规模上、技术先进性上、农业科技创新模式和运行机制上创造了三个“全国第一”,是以农业科技服务信息化为主体的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适应现代农业的新需求。其应用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在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大趋势下,农村科技信息传递呈现出点多、面广、内容交叉、用户需求程度和接受信息能力有差异等特点,该体系的推广应用将为河北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巨大作用,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业科技普及、防灾减灾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3结论
信息科技论文范文3
出版物当中的科技期刊也是如此,在以往的传播范畴中,往往以邮局订阅作为主要的传播途径。读者往往需要通过所在院校的图书馆和科研处才能够查阅到相关科技期刊的纸质图书,并且看到的期刊通常是几个月甚至几年前的刊物,读者了解到的也是这个期刊过去的信息资料,信息不能得到最新的,缺少了时效性;同样,如果读者通过邮局订阅了相关的科技期刊,至少也要在当期出版后的半个月左右时间才能收到期刊,并阅读学习上面的最新学术信息和相关的资料资讯,纸质传播的科技期刊总是缺少了一些时效性,知识传播的速率也并不尽如人意。所以对于科技期刊来说,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将科技期刊信息化不仅有利于期刊内容的传播,同时有利于期刊读者群的扩大。扩大了传播范围的科技期刊,不仅让更多的读者可以获得相关的最新知识和理论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读者群的扩大,轻而易举地获得更多读者反馈的信息,给予期刊内容肯定的意见是对于期刊工作者的肯定,可以激励期刊工作者更好地服务于读者,通过科技期刊这个平台为读者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学术知识和相关信息;另一个方面来看,科技期刊的信息化同时也为编辑工作者更好的聆听读者和社会对于期刊的反馈信息及相关整改意见提供了平台,如今的很多期刊都开通了自己的专属网站,通过网站上面的编辑与读者的交流平台,编辑可以更快的知道刊物中是否存在一些疏漏或者有些文章的学术观点和逻辑层次是否错误,信息化拓宽了编读交流的渠道,十分有利于科技期刊的办刊质量的提高。
如今的科技期刊信息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很多期刊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逐步将自己的期刊实现电子化、数字化,从正在制作、出版的刊物着手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同时也逐渐将已经出版的过去多年的刊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渐实现数字化,更加完整了科技期刊的数字期刊资源资料库,同时也更加有利于期刊自身的资源整合与资料库的建立。在进行科技期刊信息化建设的时候,我们不得不看到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事编辑工作的往往都是各大院校文科专业毕业的人员,对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掌握和运用并不是那么熟练,所以在科技期刊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人员力不从心,实际的工作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出现,并且很多信息技术相关的技术问题并不是一些编辑专业从业人员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期刊编辑部的网站虽然建立起来了,但是往往相对简单,很大一部分的期刊编辑部网站只提供每期目录的查询,有些甚至是部分目录的上网,只有一小部分期刊会提供优质文章的阅读或者是整本期刊的付费阅读,网站很多功能都没有,并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并且很多网站都疏于维护,常常出现无法访问的情况出现;并且很多期刊的网站因为更新不及时,造成了期刊信息化的过程之中内容时效性的降低,造成了信息链的断裂。
信息科技论文范文4
(一)具有新的知识结构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知识
在目前的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也有了新的要求,已经不能仅仅局限在本专业上面,在有一定深度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广度,尤其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在网络技术革命的带动下,对会计信息的处理更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就要求银行会计人员必须要熟练的掌握好网络和应用软件知识。流程银行的普及,清算系统和清算手段层出不穷,清算渠道多种多样,各种系统的应用,对于设计流程和系统建设的银行会计人员来讲,具有很高的知识要求,不仅懂得整个的运营流程、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还要有相当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有创新的思维方式,通过系统实现流程再造、风险控制、账务的自动处理;对于使用人员,要熟悉和了解系统原理,才能熟练操作,完成日常的工作。所以,他们的知识结构,就好像是金字塔,在最上端,应该存储着专业学科知识,而中间部分,则是专业学科的相关基础知识,在下端,则是对专业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运用的其他知识。换句话来讲,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银行会计人员必须要更多、更丰富的掌握常规知识,计算机操作知识、数据库知识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知识。当然。同时,还应该熟知专业知识以及一系列金融知识。
(二)良好的业务操作技能
伴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要求银行会计人员也朝着新的高度迈进,传统的纸笔账簿,传统的算盘早已与目前的形势不相适应。而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银行业应用的日益广泛,在经历了“会计电算化”、“银行电子化”后,现已进入“银行信息化”时期,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早已成为了各大银行会计业务处理的工具。熟练掌握和操作各支付系统、管理系统、行内核心系统、业务系统等,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防范风险,保证业务的正常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良好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银行IT技术的运用与发展,实现数据大集中,IT正在向与业务深度融和的方向发展,各项业务与管理依赖IT技术的支持,从系统的建设、运行、处理都需要与技术人员有良好的沟通,达成共识,才能有效地合作和解决问题。不管从业人员再怎么有经验,他们也总会有没有接触过的问题,他们也不可能对所有比较复杂的问题有一个熟练的解决思路。因此,对于每一个银行会计从业人员来讲,经验确实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熟练的问题解决能力。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要求会计人员要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在问题引发的一系列接踵而至的更复杂的问题的时候,能过正确地把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来,并能够有针对性且及时的把问题解决好。而这一问题解决的能力,不应该局限在银行高层会计人员,更应该普及到所有的银行业务人员。
(四)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
1、业务需求的提炼和分析
业务部门根据自身的业务战略、市场机遇、效率改进、风险控制等要求,向IT部门提出业务需求,该需求要经过全面的分析、论证形成,编制符合计算机软件系统需求,可以将业务目标和要求转换为技术人员需要的规格说明书,起到业务和技术两种话语体系之间翻译的作用。
2、系统处理和风险的分析
系统完成后,对系统的每一个编码、步骤、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大量的、全面的、细致的测试,业务人员除了具备精悍的专业知识、银行各岗位工作积累的经验,较强的风险意识和防范手段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才能保质保量完成新系统的功能测试,有了高质量的测试,新系统上线运行才能确保功能正常、风险得到控制。
(五)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
对于银行从业会计人员来讲,职业道德是他们开展会计工作所需要遵循的第一标准。职业道德标准,可以分为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工作作风以及工作态度等等,期所体现出来的是银行会计工作的基本特征,也是会计职业的一个基本责任要求。在这一标准中,详细对银行会计人员在具体的从业过程中需要做好的职责做出了规定。我们知道,只有思想正确了,会计人员的行为才能够正确,而职业道德标准,正是银行会计人员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标准,所以,这是目前银行会计人员所需要遵循的一项最基本素质要求。
(六)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能快速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对银行会计人员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控制能力以及抉择能力等等,都有了更加高的要求。而伴随着银行日常会计工作中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日益增加,伴随着银行业务处理的日趋多样化,伴随着业务处理难度的日益增加。每一个银行会计从业人员,除了要掌握好相关的管理学原理,熟知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技能及计算机、互联网知识外,还要具备长远的见识、创新的思维、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要善于运用现代管理知识和方法,来把会计工作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解决好,从容的应对会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结束语
信息科技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科技开发;信息传播;实施建议
(一)科技开发概况
1.科技开发的实质
什么是科技开发,至今仍无公认的定义,根据国内以科技开发为主导职能的机构情况分析来看,我们试将它概括为以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为目标,组织实施科技成果的开发和成果转让,提供科技服务和科技支撑的综合类科技研发活动。与其他类别传统的开发研究工作相比较,科技开发的评价标准体系有其自身的特点。
2.科技开发机构体系
目前,我国已有专门从事科技开发的直属国家政府的机构——中国科技开发院。该院是由国家科技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经国家批准成立的科技开发机构,与有关省、市政府合作设立分院(办事处)和创业中心,现已设立十二个分院(基地)。所属机构(企业)从事涉及计算机、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新材料、交通、能源等领域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开发业务。
3.科技开发前景
(1)科技开发工作的功能与服务对象已经发生变化。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使科技开发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事业型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事业型科研机构和国有企业在转制或改制过程中,需要更新产品结构,进行技术改造,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科研单位则正在不断地开发新的项目,填补着经济结构转化过程中所遗留的空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农村的生产力,农民渴望早口脱贫致富,对科技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为各行各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科技服务,这一切与科技开发信息有效的传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科技开发信息的传播成为科技开发过程中的至关重要的环节。网络化使信息的来源空前广泛,大众媒介的传播作用在科技开发工作中显得尤其的突出。李普曼在《舆论学》中曾指出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里,一个是“现实环境”,另一个是“虚拟环境”。现实环境就是客观存在的于你的周围,能够被人的自身直接感受和验证的环境;然而人的经历毕竟有限,人的很多经验是通过他人获得的,这就是“虚拟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中科技开发“虚拟环境”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它的构成正是传播媒介。
(二)科技开发与新闻传播关系现状
1.科技开发传播信息化
新闻传播为科技开发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科技开发可以通过新闻传播进行可利用的信息资源的集合。全球性技术的传播信息网络技术,为我们提供科技开发的新途径。大众传播有利于迅速而有效的将创新信息传达给潜在的接受者,能带来知识的觉醒。传播手段的发展动力演绎了科技开发方式所推动的经济社会前进过程,“传播是社会不断创造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状态,并使属于这些状态的社会关系与之相适应。”
2.科技开发与新闻传播结合之不足
(1)科技开发结合新闻传播现实研究不够紧密。对新闻传播在科技开发过程中的政策法规、经营与管理等现实问题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既缺少对科技开发研发项目中导入新闻传播经营个案、科技开发媒介传播信息资源共享等微观问题的细致研究成果,又缺少为现实服务、影响决策的战略性研究报告。
(2)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开发的新闻传播研究不够系统,科技开发传播自身建设缺乏规划。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开发的新闻信息的研究显得零散、滞后,缺少抓住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开发新闻思想的精神实质去解剖新闻传播现实问题的研究成果。科技开发传播基本上停留在方法操练或对策咨询层次,从而在总体上无助于新闻传播对科技开发最大效益的的发挥。
(3)科技开发新闻传播研究有待加强交流合作。科技开发新闻传播研究有待加强横向联合、科技开发实体联合,加大经费投入,改善科技开发新闻传播条件,克服因经费、人员、方法等限制而难以进行相关信息资源整合构建项目的弊端,科技开发机构应有侧重的成立能广泛利用新闻传播整合有效资源的信息业务部门。
3.建设科技开发信息传播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市场经济下的科技开发需要信息支持。科技开发主体和科技开发服务客体是否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准确、及时、系统的市场信息作为正确决策的前提,成为在市场经济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首要因素。基层政府、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也需要现代信息网络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作为作出决策、提出对策的依据。
(2)信息时代我国科技开发工作对传播信息化有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我国对国内外市场的认识与把握还很肤浅,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管理、信息、环保等方面的优势,设置了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为主要内容的壁垒。这除了与我们自身一些科技开发管理观念与手段都落后于国际化的商业竞争需要之外,另一重要因素就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市场信息体系与客户服务体系建设准备的不充分。这就更需要科技开发职能部门在市场传播信息体系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加快速度,以完备的信息服务来弥补自身获取信息能力的不足,以必要的信息支持来减少科技开发服务过程的大幅波动与市场风险。
(三)积极主动构建科技开发的新闻传播体系
1.建立科技开发传播体系数据技术支撑体系
科技开发传播信息的完整性直接决定信息的有效性,信息的有效性数是科技开发服务质量的核心。要从整合行政资源入手,把数据资料,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有序开放,充分利用并考虑投入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标准化科技开发信息数据库的规划建设。
2.培育现代科技开发传播服务体系
科技开发传播服务具有智力密集、技术密集、专业化程度高、市场集中度高的特点,承担着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和传递的功能。应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具备较高执业资质和道德水准的独立公正市场化运作的现代科技开发传播服务机构。
3.建立健全科技开发传播管理体系
科技开发传播管理体系势必要融入长期的构筑企业文化模式之中,建立科技开发传播管理体系将其触角深入到自身内部的各个部门、分支机构以及服务对象的方方面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资源系统、网络。通过传播过程中收集或产生的有效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并为社会提供全方位信息综合服务而谋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信息科技论文范文6
(一)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纪律观念淡薄
信息技术课是初中生比较喜欢的一门课程,学生上课时的热情非常高。但是,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他们认为微机课就是一门让他们放松玩耍的课程,从心理上没有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所以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吃零食、在教室随意走动、闲聊天等现象。
(二)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用电脑上网聊天、玩游戏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有些教学内容可能会涉及到网络知识,教师要求学生运用网络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时,有些学生根本不去完成任务。只管上网聊天、打游戏,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还有一些爱玩游戏的学生,甚至准备好U盘,把游戏拷贝到电脑上玩,完全不顾学习任务。
(三)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不够重视
在以中高考为指挥棒的现状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的评价制度不够完善,只作为参考,因此根本不受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现在每个班一周一般只有一到两节信息技术课,而且这一两节课在遇到月考和期中考试时,还要被占用。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更加不重视,总是以一种娱乐的态度来微机室,学习被抛之脑后。
(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认知水平不同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有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教师布置的操作任务,他们一节课会剩下很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这些学生就会无所事事,于是就用电脑上网、聊天、打游戏等。而另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却跟不上教师上课的节奏,不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甚至还有些学生需要教师单独指导。
二、信息技术课程中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环境和其他学科不同
信息技术课堂和其他学科不同,学生不是在常规的教室上课,而是在微机室,学生直接面对的不是教师,而是充满很多诱惑的电脑。教师在讲台上板书讲解演示的时候,由于计算机的遮挡不能完全看到学生的一举一动,干扰因素的存在带来的纪律问题也就会更多。
(二)学生上机操作能力两极分化严重
班内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信息技术的时间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他们的微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这些学生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对于很多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不用教师教就会了,而家里经济条件有限没有电脑的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见到电脑,连鼠标的基本操作都不会,还需要教师进行个别辅导。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和任务,进行分层教学。
(三)教学设计过于简单粗糙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而且教材中的知识点虽多,但是在上机操作的时候只要几步就完成了,所以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设计。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不同,并以此为依据分层次地设计教学内容,因材施教。
(四)信息技术课的评价制度不够完善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价值判断。通过这些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可是在现实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作业在课上得不到及时评价,时间久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
三、解决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问题的有效策略
很多教师认为课堂管理就是维持好课堂纪律,实际上,这并不是课堂管理的目标。课堂有效管理的目标主要是:争取更多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一)维持好课堂纪律
要想上好一堂课前提条件就是维持好班级的课堂纪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需要在每个学期的第一堂课就向所有学生讲清楚微机室的纪律和规定,和学生一起讨论并制定出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改进措施,让学生事先明白破坏规矩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于课堂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破坏课堂纪律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惩罚,如打扫微机室。
(二)做好教学设计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他们的学习兴趣等来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节,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学习,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
(三)完善评价制度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评价要注重操作实践,尽可能科学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增加评价形式,除了期末考试外,还可以把学生平时的课上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依据。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