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院医疗规划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院医疗规划设计范文1
文章介绍了建设绿色医院建筑的意义,并从掌握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的核心内容、做好规划设计管理、加强工程建设施工过程控制3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打造绿色医院建筑的要点。
关键词
绿色医院建筑 规划设计 可持续发展
绿色医院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实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医院建筑,是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分支。
一、认识发展绿色医院建筑的重要意义——打造绿色医院建筑的前提
为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实现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低碳生活理念已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广大民众的重视。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资源短缺和能耗过高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发展绿色建筑是人类对自身所处环境存在的危机做出的积极反应。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1月以[2013]1号文下达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等大型公共建筑,自2014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说明绿色建筑已经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这是国务院贯彻执行十精神的重要举措,符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发展潮流,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
发展绿色医院建筑首先是医院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要求医院的建设和运营应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避免浪费和减少污染,使医院环境有益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其次是绿色医院建筑的节能效果、便捷高效的就医流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融洽关系,给医院长期运营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掌握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打造绿色医院建筑的基础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根据住建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已编制完成《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初稿,并已公开征求意见,计划今年正式。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初稿明确指出:绿色医院建筑评价应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并正确处理医院作为城市生命线、确保人的生命安全,并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如何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的问题——通过合理规划、精心设计、确保功能、遵守流程、安全配置等相关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安全高效的使用空间,使之与自然和谐共生,满足医疗、建筑功能间的辩证关系。
三、做好规划设计管理——打造绿色医院建筑的关键
从《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初稿)可以看出,大多数的评价指标均与规划设计有关,可以说没有优秀的规划设计方案,就难以创建出真正的绿色医院建筑。
(一)选择合适的建设场地
医院建筑作为民生工程和生命线工程,首先应确保其安全性,同时确保使用的便利性和运营的高效性。医院的选址有别于其他公共建筑,由于其本身影响因素复杂、牵涉面较广,如果选址不当,可能造成使用不便、发展受限或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医院建设场地选择,除应力求用地规整、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良好、对外交通方便外,还应能充分利用通讯、金融、对外停车等城市公共服务资源;选择在城市供水、供电等市政设施的有效供应范围内;宜选择在环境安静的周边地区,尽量避开交通主干道和有毒有害气体、机械噪声、电磁干扰等污染源及危害场所。
(二)做好医院建筑的总平面规划设计
医院总平面规划设计合理与否,不但直接关系到能否充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而且关系到医院建成后运营是否安全高效。
1.功能分区合理。医院总平面分区应基于运营的高效便利,通常划分为医疗业务区、教学科研区、行政管理区、院内生活区和后勤保障区等区域。
2.内外交通组织有序。尽量减少人、车流线的干扰是医院内外交通组织的核心。在外部交通组织上,主要车流路线与人流路线应能贯穿医院所有功能区,且两者互不交叉;内部交通路线可通过医疗街串联;行政办公区宜相对独立,与医疗区的联系宜松散。见图1。
3.良好的环境。医院良好的总体环境是提升医院工作效率和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条件之一。见图2。
4.风险防范和应对。当地震、重大传染性疾病、战争等重大自然或人为灾害发生时,医院承担着最终的救护职责,院区内应规划有足够空地容纳受灾人群、停放应急车辆等。
5.预留发展用地。在医院的全生命周期内,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如:床位规模的扩大、新型医疗设备的添置等,在总体规划中应为不确定的发展需求留有必要的空地。
(三)运用先进的医院建筑设计理念
医院建筑作为民用建筑的一个分支,其设计既要符合一般民用建筑要求,又要满足医院特殊功能的需要;符合卫生学要求和安全要求,并能满足患者康复的需要;除应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外,还应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现代化医院的建筑设计是从多方面体现的,诸如整体布局、医疗流程、色调装饰、照明噪音、空气洁净度、通讯抢救、车辆管理、环境绿化等。其宗旨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医疗工作的需要,创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就医环境,使医疗环境与医疗功能有机融合,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
由于医院建筑功能甚为复杂,建设周期相对较长,且医学技术发展迅速,医疗设备更新较快,加之管理者局限性等方面的原因,容易形成“新医院落成之日即是医院改造之时”的局面,医院建筑“改扩建”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医院建筑设计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除了在总体规划上预留发展用地外,还应在单体设计时,对医技部门等变化较多的功能空间,从基础、荷载、柱网、层高等方面留有改建的余地,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水、电、气(汽)、污水处理等医院保障系统的扩容问题。
此外,各专业的设计应积极推广采用先进成熟的节能新技术,如太阳能利用、余热回收利用、光伏发电等,达到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作为医院建设项目业主,在规划设计管理上,首先是选择合适的建设场地,其次是选择好专业的规划设计单位,并对其提出明确详尽的规划设计要求(包括创建绿色医疗建筑要求),再次是组织做好规划设计方案的比选论证及专家咨询工作,尤其应注意根据专家咨询意见做好规划设计方案的优化,建议推行设计总承包模式,避免因建筑设计与各专业设计脱节而产生返工的现象,浪费资源。
四、加强工程建设施工过程管理——打造绿色医院建筑的重要环节
创建绿色医院建筑,除了应具有良好的总平面布置和优秀的建筑设计方案外,还应注意加强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确保设计意图的正确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施工图纸会审
施工图纸会审,是设计单位正式出具全套施工图,并经施工、监理及建设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充分熟悉、仔细核对后,由监理单位组织工程建设各参与单位共同参加的一次技术会审会。目的在于发现和找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供设计单位修改完善后作为正式施工的依据。基于创建绿色医院建筑,其会审重点如下:
1.设计是否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2.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钢筋是否采用400MPa以下的低强度钢筋而浪费资源;
3.建筑造型是否太复杂,是否因设计大量无具体使用功能的装饰性构件而增加资源消耗;
4.是否采用较多的外地建筑装饰材料而增加运输能耗并加剧环境污染;
5.室内装饰装修是否因采用不坚固、不结实、不耐用的材料而降低使用寿命;
6.各专业图纸之间是否存在错漏,导致施工返工而造成资源浪费等。
通过图纸会审发现问题后应由设计单位及时修改完善,以作为正式施工的依据。
(二)认真审查施工方案
审查施工方案时,除应审查其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及经济性外,基于创建绿色医院建筑,还应重点注意审查以下几点:
1.混凝土及砂浆是否因现场搅拌而增加施工现场的噪声和粉尘污染,从而造成资源和能源消耗;
2.是否制订有针对性的节材方案,如钢筋采用工厂化加工、使用工具式定型模板等;
3.是否考虑将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以节约原材料、减少污染、降低环境影响;
4.是否制订施工现场的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等。
经审查,若存在不足应要求施工单位进行修改完善,重审合格后方可指导实际施工。
(三)加强施工过程监督
施工过程监督重点在于监控施工单位:
1.是否按经审确认的施工图进行施工,防止未按经审认可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
2.是否严格按照设计选用的材料设备进行采购,尤其应注意避免选用非环保材料和非节能设备;
3.是否按经审查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防止因改变施工方案而造成资源浪费、加剧环境污染等问题;
4.是否严格执行施工质量检查验收规范与标准等。
(四)严格执行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医院建筑工程竣工后,除应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外,还应对以下内容进行检测评定:
1.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浓度应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
2.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和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
3.主要功能性房间的隔墙、楼板、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要求等。
若经检测评定不符合上述规范标准要求,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五、结束语
随着人类生存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人类渴望延长寿命、向往绿色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望也日益强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2009年竣工的心里卫士中心工程建设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2011年被评为绿色医院示范工程。建议医院基本建设管理者,在建设中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在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创建绿色医院建筑就是最好的行动。
参考文献
[1]黄锡璆.中国医院建设指南[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2
[2]谭西平,陈海勇.做好施工图纸会审 顺利实现三控目标[J].四川建筑,2008,28:233~234
[3]谭西平,刘旭等.如何提升区域性医院的灾难应急能力[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2,13(10)
医院医疗规划设计范文2
关键词:老旧医院, 合理改造, 新的生命力
Abstract: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306 Hospital master plan, for exampl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old medical hospital construction concept of the "one plan, phased implementation of advanced scientific and operable through a series of reasonable transformation to solve the old hospital in limited site conditions and to ensure the pursui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sues in the complex case of medical operations.
Keywords: old hospital, reasonable transformation, a new vitality
中图分类号: F1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中国人民第306医院隶属于总装备部后勤部,是一所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始建于1971年,目前展开床位约1000张,单日门急诊量突破4000人次。
306医院作为北京北区一所重要的综合性医疗机构,本着充分利用资源,服务社会,造福百姓的原则,积极开展对外有偿服务,缓解了奥运村地区、回龙观社区、天通苑社区及昌平地区的看病难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306医院现有的基础建设条件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因此希望通过科学的合理规划来增加医疗用房并改善医院环境。
一、 医院发展的瓶颈——医院现状分析
1用地分析
医院位于北四环健翔桥北约300米,西临京藏高速路,南侧为安翔北路,东侧为科学园南里中街,北侧与中科院家属区、新联汽车靠垫厂、南沙滩小学等单位相接。从目前来看,医疗区周边已发展为成熟社区,因此基本没有扩大医疗用地的可能性。
2 医疗区存在的问题
医院现状分析图
306医院设计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尽管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医疗功能建筑布局,但仍存在见缝插针式的单体建设的固定模式,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思维。通过对医院现状的分析,306医院医疗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 )规划布局落后,功能分区不合理
306医院设计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规划思想比较落后,没有形成科学而完整的医疗布局。目前门急诊和医技检查用房较为分散,患者就医路线偏长,流程不合理。
2 )门急诊医疗用房面积紧缺
306医院现有门急诊用房建筑规模是按日门诊量约1000人次设计的,但是目前的日门诊量已突破4000人次,门急诊楼面积严重不足,患者就医环境拥挤不堪,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3 )病房楼 用房面积紧张
306医院现有的内科楼及内科北楼建筑面积13590m2,拥有床位550个,床均建筑面积约24.7 m2,远低于目前标准护理单元的床均建筑面积指标(40~50 m2)。现有内科楼均建于1987年,其建筑构造已无法满足目前不断提高的床位需求和医疗技术需求。
功能分区不合理、医疗流线混杂以及基础设施落后这些问题,都使306医院的发展陷入了瓶颈。
二、 寻找医院的新生之路——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总图
1规划目标
针对306医院规划现状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以下三个规划目标,既要解决医院目前最紧迫的问题,同时也考虑了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1)增加医疗用房面积,提高日门诊量达到7000人次,增加住院病床数量达到1200床。
2)改善医院室内外环境,创造“以人为本”的医疗氛围。
3)整合院区内零散的医疗用房及配套设施。
2总体规划设计原则
306医院承担着总装备部重要的卫勤保障任务,同时也是北京北区一所重要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因此本次规划设计以科学审慎的态度制定出医院长远发展的规划蓝图。
1)新规划中基本延续医院现有的医疗主体布局,针对目前用房的紧张及人流的密集进行合理规划与分流,对主要医疗建筑进行更新,整合医院内零散的医疗用房,使306医院的总体建筑风格得到统一与再发展。
2)以方便病人的理念作为规划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功能流线、医疗流线、就医环境等各方面均做充分的考虑,为患者提供方便、舒适、快捷的就医体验,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3)合理定位,不过分追求规模的扩大,结合医院事业发展规划准确定位,让基础设施能够有序更新与发展,做到与事业发展规划同步,确保总体规划的合理性与先进性并举。由于医疗区用地有限,并且考虑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定了本次规划1200床的医院规模,只是在现有床位数基础上略有提高,而不是盲目的扩张。
4)在规划层面上贯彻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理念,实现医院运行成本的节约。尽量减少对未到建筑寿命的建筑的拆除,实现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运营。在建筑布局中为建筑设计的自然通风与采光提供可能,不采用大进深的建筑体量,主要病人用房的朝向也以南向为主。
5)对周边环境的尊重。由于院区北部紧邻一所中学,且东西两侧均有居民小区,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新建建筑对周边的影响,通过合理布局及退让、控制建筑高度等手段来实现对周边环境的尊重。
3功能分区
通过本次规划,进一步强化了各功能分区,交通组织更加明确,绿化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1)医疗区。新规划中,以院区南侧新建门急诊大楼为中心,东侧为现状外科楼,北侧为新建内科楼,形成一个完整有机、宽敞舒适的医疗服务空间。
2)办公科研区。北侧新建综合楼主要功能包括科研、教学及办公。
3)后勤保障区。现有锅炉房、配电室等后勤用房可保留使用。新建建筑内可设置相关保障系统,作为院区的主系统。
功能分区分析图 分期建设分析图
4 分期建设
由于该项目是在老医疗区内进行更新建设,考虑到医院运行周转和建设资金等问题,因此确定了“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基本原则,保证医院在建设期间能够正常运营。本次规划建设项目将根据医院需要及资金条件,分期实施,初步实施计划如下:
1) 一期建设
在不拆除原内科病房楼的情况下,可拆除其北侧的单身宿舍、营养厨房及放疗楼(可采取临时周转),在此区域建设可容纳750床的新内科病房大楼。待新建内科楼投入使用后,拆除原有内科楼,并建设院区花园绿地。
新建内科病房楼(750床)基本指标:
地下两层,地上15层,裙房5层,建筑高度约60米,总建筑面积约62200 m2。
医院医疗规划设计范文3
医院的发展与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医院基本建设工作历经可行性研究、立项、设计、招标、施工、竣工验收、建筑档案移交等多个环节。为确保工期、安全、质量、造价按计划实施,必须注重环节控制,才能促进项目建设。
关键词
项目建设?环节控制
Abstract
Hospit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s a long process, the link of hospital basic construction work include :the feasibility study, project, design, bidding, construction, Acceptance, transfer the file , etc. To ensure safety, quality, time limit, cost control,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link contro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tem construction.
Keywords
Item construction?Link control
doi:10.3969/j.issn.1671-9174.2012.08.003
医院的基本建设工作涉及到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规划设计、初步方案设计、初设方案评审、勘察设计、环境评价、水土保持评价、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的拟定、可研评审、招标机构的选择、施工图设计、控制造价评审、标书的制定、项目招投标、合同的签定与备案、监理单位的选择与备案、现场施工与监理、基础验收、结构验收、竣工验收、建安设备的采购与安装调试、消防与规划验收、结算与审计、建筑档案的编撰、验收与移交等多个环节,各环节之间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同时又面临工期、安全、质量、造价的压力,因此,在医院基本建设工作中,必须注重环节管理,才能促进项目建设。
一、医院项目建设准备阶段
(一)规划设计环节重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医院的发展与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且医院普遍面临土地狭窄、财力有限、基建投入大、需正常运营、人流量大的困境,因此在建设时应首先将自己的院区作好整体规划设计,分期分步实施。应处理好医院发展与基本建设的步骤,处理好正常的医疗业务工作与基本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医院常规医疗业务通道与基本建设通道的关系,处理好职工收入与基本建设投入的关系,尽量避免无谓的拆迁与搬迁,避免影响医疗业务工作,避免影响职工收入。
(二)可行性研究环节重在充分论证,具体可行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的前提,必须结合国家政策、行业要求、区域发展规划、节能环保、水土保持、交通、消防和单位自身医疗业务发展需求实际,以项目的科学性、适用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为前提,适度突出超前性。
可行性研究时要充分评估建设条件是否充分,建设标准是否规范,工程方案是否可靠,建设规模是否满足需求,项目投资是否节约,社会效益是否显著,经济效益是否可行,项目建设是否引起社会风险等。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形成的报告要具体可行。
(三)方案及施工图设计环节重在广泛征集设计条件,便于深化设计,最大化满足功能需要
设计前要广泛收集设计条件,掌握医院设计的特点及指导思想、外部市政条件、消防、环保、劳动保护、交通组织及停车、园林绿化、职业卫生、人防、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标准、室内外装修标准、设备、电气系统标准、节水节电等措施。
掌握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各专业科室的特殊规范和要求、体现以患者为中心、患者至上的原则,优化医疗流程,遵循建设绿色医院的理念,与医务人员和设计人员深入交流,理解设计意图,便于深化设计。
(四)招投标环节重在掌握招投标法律、法规、程序与方法,防止围标、串标与流标
建设工程招投标法律法规多,招投标程序复杂,招标时间较长;施工企业众多,企业资质参差不齐,经济实力差距甚远,施工管理和施工能力好坏不一。如果招投标环节控制不好,施工企业选择不好,不仅浪费大量时间,甚至会出现围标、串标与流标等现象,严重影响建设工作,甚至给医院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招标前要掌握招标法律法规、程序和方法,控制好投标企业的资质条件、资金实力、施工经历、施工管理能力和信誉度,依法合规提高投标标准。要编制好招标采购计划,避免“进度”等待“服务商”现象[1],制定的条款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
(五)合同签定环节重在掌握建筑施工合同的法律、法规、政策,条款力求明确与量化
建筑施工合同在建筑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缔约双方明确法律关系和一切权利与责任关系的基础, 是业主和施工单位在实施合同中的一切活动的主要依据。有效的合同及合同管理是促进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确保建设目标(质量、投资、工期)的重要手段[2]。
内容要完整,须包括进度控制、图纸和规范、工程施工设备、材料、施工质量控制、施工条件、安全检查、现场会议、工期、进度款的支付、合同变更和索赔、工程风险的合理负担、工程验收、劳务和分包合同的管理、仲裁和纠纷的协调处理、档案资料管理等。因此,任何条款的约定要有依据,要具体可操作,权、责、利要明确,要有建筑与法律专家把关,防止陷阱与索赔。
二、医院建设现场施工阶段
医院医疗规划设计范文4
关键词:大型医院;建设;总体布局
中图分类号:TU24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医院街是当前大型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和理论中应用的较为广泛的概念。近几年在我国不少新建和改扩建医院设计中都使用了医院街,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受到了医院建筑设计者们的广泛青睐。
一、医院建筑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及问题
1.医院建筑与城市密切关联且相互支撑
现代大型医院通常是规模较大的建筑群体,并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和城市相互关联,彼此在若干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医院尤其大型医院的规划分布应当以整个城市的角度,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制约因素,从而保证其高效运作;同时,大型医院本身亦在若干方面对城市产生了影响,是保证城市的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城市发展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公共配套设施的先行建设。医疗机构布局完善,才能使医疗卫生水平与城市建设规模相适应。大型医院的城市分布情况,直接影响城市发展的效率。新建医院会带动周边基础建设,提升地区发展动力,成为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催化剂。
同时城市发展政策亦会对医院的规划选址产生影响。广东省中医院选择在新建大学城建设大型分院,就是受此因素的影响。再如北京在其 2004~2020 年城市总体规划中就明确写到:“根据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引导中心城医疗资源向新城扩展和转移,提高新城的医疗水平。”北京同仁医院的亦庄院区,积水潭医院的回龙观分院都属于此类型。
二、城市影响下的现代大型医院的发展模式
任何一个医院都不可能避免医院发展与原有建筑不相适应的矛盾,稳定只是相对而言,变化发展则是必然趋势。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医院建成以后都会进入到一个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国大型医院进入了形变周期,其中大部分为了满足自身和城市发展的需要都进行了新的建设。
1.院区内改扩建
由于国家经济能力的限制和卫生保健事业的社会福利性质,经济原因制约着医院发展模式的选择,部分医院的改扩建只能限制于原院区内。这样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可以利用原有医院资源继续进行医疗卫生活动,保持医院运营的连续性;另一方面,长久以来形成的良好的医院形象得以延续,得以保持相对稳定的病人来源。
这是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城市医院中一种重要且常见的发展模式。改扩建相对于其他医院发展模式而言,其规划设计的难度大,制约因素众多,做出理想的改扩建规划设计是比较困难的,并且其对医院的长远发展存在一定局限。
针对此类型的发展模式,规划设计过程体现以下原则:
1.1注重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原则。
在进行医院建筑单体建设之前,必须对整个既有院区进行远期规划,调整完善原有医院规划,整合医院建筑和环境的关系。合理的改扩建规划,既要保证医院了当前使用需求,也为其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尽可能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余地。
1.2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
一方面来自社会服务的需要,另一方面来自保持医院自身的医疗水准的稳步上升以及医护队伍的稳定的要求。医院在进行基于原院区的改扩建过程中,要求不影响原有医院正常运作。这就需要对改扩建过程进行详细分期规划,通过各种改扩建手段和技术措施来进行更新改造。
1.3注重既有建筑的保留与更新。
进行规划之前,需要原有医院建筑进行深入的了解:哪些是要保留的,哪些是要拆除的,哪些是暂时不拆除待新楼建成后再拆除的。
对保留的原建筑的建造年代、结构形式、层高、设备情况均要做细致分析。对不符合现代医疗条件、不满足设备需求、且无保留价值的原有建筑的拆除是必要的。但对依旧有生命力的,仍可应用的老建筑只要在不影响长远规划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留、改建。这样既减少了投资又对医院的历史文脉得以保留和延续。
1.4重视医技科室建设
医技科室的改建,将直接带来医院的硬件水平的提升,同时由于医技部门尤其是大型诊断治疗设备和手术科室,对医院各部门均有较强支持及联系密切。因此在医院规划上应以医技部分为中心,向外联络门急诊、病房等部门、医技部分实际上是医院改扩建项目中新老建筑整合的基点,规划好其位置可以对医院的总体的流线设计、功能安排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并且应在总体规划时就为日后变化较快的医疗部门预留发展用地。
1.5注重结构形式的选择
选择适宜的结构形式,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以往早期的医院由于层数低、规模小,多用混合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形式使得医院空间难以改变,制约了医院的发展。
现在大多数医院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框剪结构等结构形式,为医院建筑空间的发展提供了很大余地,对医院的升级改造的提供了较大灵活性。但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改扩建过程中现场施工量大,场地的要求高,在施工期间对医院的正常运营存在一定的影响。
有的医院开始尝试用钢结构进行改扩建项目,相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现出一定优势:钢结构为可再生建筑材料,利于环保;减少了现场的施工量也减小了施工场地;钢结构体系跨度更大、梁柱尺寸更小,有效空间增多且改造的余地增大,据有关研究显示全钢结构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可增加相对使用面积 5~7%左右;其建造周期比钢筋混凝土结构缩短了 40%左右,大大减少了建造期对医院正常运营及住院病人的干扰。但我国钢结构建筑还在尝试阶段,配套各项技术还有待完善提高。
从经济效益来讲,尽管从静态方面全钢结构比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造价略高,但从动态综合基础造价、施工周期、劳动力价格等因素,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从经济投入上是基本持平的。钢材是可再生利用的材料,从医院的长远发展来看,钢结构有一定的优越性。
1.6妥善处理高层医院弊端
在原院区内的改扩建工程困难较多,其中建设用地与建设规模矛盾尤其突出。由于用地限制,改扩建规模要求比较大,造成土地使用负荷压力增大,一些高层医院相继出现。
国内外有关高层医院与多层医院的利弊分析,已有过多次讨论。高层医院会增加医院的土建工程建设投资,供水、供电系统、消防系统也较复杂。电梯部数也会因为竖向交通的负荷增大而增加。从就医心理环境分析,病人住在多层医院易接近自然,对其康复有很大好处,比住在高层病房要好。并且高层医院扩展性差,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不利于日后再进行改扩建。
然而国内许多医院迫于用地局限,不得已而向空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竖向交通安排需要在方案中给于充分重视。从已建的一些工程看,由于电梯配置偏少造成使用上的不方便已有许多教训。因此,设计上应考虑依据不同功能区域配置竖向交通,实现分区、分流。与电梯相比,自动扶梯更有利于满足此类交通需要,但出经济性考虑其更适用于多层建筑。
结束语
如果对我国城市大型医院的建设特点进行观察,就可以发现无论从建筑形态,局部空间处理,到设计,建造方式都带着“中国式”的烙印,即中国的医院建筑和建造有着自己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正是对整个建设环境和要求的一种综合反应,由此可见,医院建筑师和规划师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在与医院建设背景知识的了解上,或者说在设计中很有必要与其他医院相关的专业的专家们进行更多的交流,此外,必须将医院建筑规划设计的研究建立在我国国情特征的背景下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经验与模式,而是要使医院建筑能够真正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对医院基础设施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佳.城市大型医院的负压吸引系统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08:85-88.
医院医疗规划设计范文5
关键词:养老地产;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养老地产是老龄化时代带来的独特商机,它是结合养老这一社会主体和地产商业概念所形成的,老年人居住的住宅与普通住宅有很大的区别,它的规划设计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而设计,比如居住建筑、居住的环境、交通设施、地理位置和配套的设施完善程度等等,都需要精心规划设计。
一、养老地产规划遵循的七个因素。
在规划设计中要考虑七个方面因素。一是地域性因素。首先要考虑开发区域经济情况,其次考虑房地产开发项目周边的市场情况,还要考虑养老地产项目区位情况,例如: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交通情况、地理位置、功能区域、发展规划等等;二是市场性因素。房地产项目规划要适应市场的需求,符合市场需要,养老地产开发要比较和选择多种方案,要了解、适应、创造市场;三是多样性因素。养老地产规划要符合多样性因素,老年人需求是多样化的,组合机构也是多样化的,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多种方案进行权衡比较,扬长避短,选择最科学、最合理、最具人性化的规划设计;四是系统性因素。养老地产规划要设计具有系统性,每个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要系统性调剂,各个硬件之间的建设合理搭配,满足软件服务的开发和使用;五是前瞻性因素。养老地产规划设计要具有创意性和超前性,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周期一般为两至三年,基本为一次性消费,而养老地产具有长期经营和不断更新的特性,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具有超前和预见性眼光,保证设计几十年不淘汰;六是创新性因素。房地产项目要追求新意,独特性,不仅在主体和概念上创新,还要在方法和手段上创新,才能使项目有个性,产品有特点,养老地产有卖点;七是可操作性因素。地产规划要易于操作,容易实施,需要在实际市场环境中有可操作条件。
由此可见,在养老地产规划过程中,我们只有掌握上述规划设计原则,并充分考虑养老地产规划的必要性,才能根据养老地产规划设计需要,制定具体的养老地产规划方案,保证养老地产的规划设计质量满足实际需要,为养老地产规划提供有力支撑,确保养老地产规划能够在实效性和实用性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为养老地产的整体规划提供有力支持。
二、养老房地产规划设计三大要点分析
(一)规划选址要求要点分析
养老房产选址过程中,要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尽可能选择景观资源环境较好的,周边环境较为安静的,气候宜人的区域。由于养老服务需求的不同,收养老人的条件也有所差异,对选址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不同的养老社区按品质可划分为普通养老社区和高端养老社区,按区位和服务类型也可划分为社区型养老社区和度假型养老社区。
1.普通型或社区型养老社区规划选址一般在城市边缘和近郊为宜,主要是部分服务需要依托城市来提供。其选址一是考虑城市交通便利,选择地点交通尽量要四通八达、出行便利,方便老人出行和亲友探望;二是选择尽量与医院较近。主要在老年人突发疾病时,最短时间内送到医院,防止贻误病情。
在养老地产规划设计过程中,地址选择至关重要。考虑到养老地产规划的重要性,在地址选择中既要突出便利性,同时也要突出地址的合理性,最后还要考虑地址要与医疗功能区相对较近,便于老年人随时就医。所以,养老地产规划设计的地址选择至关重要,只有在地址选择中下功夫,才能保证养老地产规划设计取得实效,达到提高养老地产便利性的目的。
2.高端型或度假型养老社区规划选址一般在旅游度假区内或风景名胜区周边,具有宜人的气候条件,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依托旅游、养生等特色资源开发建设。诸如针对东北地区避寒需求,沿海南海岸线发展形成的养老区域,涵盖三亚、文昌、海口等。也有依托温泉、道教文化等特色养生资源发展形成度假型养老项目,如山东沿海城市、广西巴马等。此类型养老社区以高品质服务为保障,配套全面。比如有自己的医院诊室,自己的私立学校,有自己的老年大学等。选址在保证交通较为方便的基础上,一般距离城市较远,有利于大规模开发打造。
由此可见,在养老地产地址选择中,除了要考虑便利性等因素之外,还要与区域规划结合在一起,只有认识到养老地产地址选择的重要性,并根据养老地产实际合理选择优势地段,突出养老地产的整体性和服务性,才能保证养老地产的地址选择满足合理性要求,进而达到提升养老地产规划设计实效性的目的,提高养老地产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区内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1.区院内环境设计景观要点分析。一是景房合理搭配。在养老社区要注意环境景观的设计,把最好的地段留给最好的房子,好景配好房,合理规划,让好的地段加上好的房子产生1+1大于2的提升效应;二是要保证绿地率。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对环境比较敏感,对环境居住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老年地产规划绿地率不能低于40%;三是进行高供氧绿植被。采用富氧植被组合法,考虑阔叶林与水体合理布置,增加单位供氧量。
以上三种因素,是养老地产规划设计中所必须考虑的,只有立足养老地产的基本功能目标,并结合养老地产规划设计的实际目的,在景观搭配、绿地容积率和供氧植被等方面出发,才能保证养老地产规划设计在实效性上满足要求,提高养老地产规划设计的整体质量。由此可见,在养老地产规划设计过程中,在具体设计方案中注重景观要求,是提高养老地产规划设计质量的具体措施。
2.区院内道路设计要点分析。合理设计规划交通,有利于老年人出行、活动方便,提供安全保障。一是人车分流。养老地产规划在道路交通上要人行道和车行道有明显的分界,在设计上通常将车行设置在居民区,人行系统设置在内部。主要考虑到老年人行动不便,又对机动车的依赖而设计;二是设置专门的停车场和临时停车区域。主要禁止车乱停、乱放,保证急救车道畅通;三是设计好行车标识。主要让外来车辆注意交通事项,防止交通事故发生;四是打造慢生活步行区域。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特征,更适宜舒缓的康体有氧运动,设计专门的运动区和休闲区,方便老年人参加室外活动和室外娱乐项目。
由此可见,对于区院内道路设计,既要从便于老年人通行的角度出发,还要从安全角度出发,确保区院内道路设计在整体质量上满足使用要求,最终达到提升区院道路设计水平的目的,使区院道路设计能够在整体性和实效性上有所提高。因此,区院道路设计,要突出便利性和安全性,要在便利性和安全性指标上有所提高。
3.建筑规划尺度设计要点分析。合理设计建筑的高度和密度。建筑高度和建筑密度决定着社区综合环境品质,养老院的建设适宜低建筑高度和低建筑密度,这样容纳人数较少,绿地和空间较多,生活氛围相对舒适和休闲。
对于老年人来讲,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是影响居住舒适度的重要指标。在养老地产规划和建设中,应尽量避免高层建筑和建筑密度过大问题,而应选择多层建筑,并保证小区建筑密度处于较低水平,为老年人营造松散的居住环境,避免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给老年人带来明显的压抑感。所以,养老地产规划设计应做好高度和密度的控制。
(三)服务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1.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计要点。一是建立无障碍道路。要建立盲道、轮椅专用道、轮椅入户坡道,长坡升降梯等配套设施,方便无自理能力老人出行和医疗救治需要;二是设立健康体检中心。很多老年人不仅仅满足于良好的急救护理服务,更希望在居住期间得到科学的治疗和养生指导,设立医疗体检康复中心,对老年人进行常规检查和用药指导,健康养生起到关键的作用;三是设置急救呼叫系统。老年人容易突发疾病,在房屋建设设计中,要按照呼叫器或报警器,在高端社区,老年人应佩带急救呼叫系统,在紧急情况下,老年人可以按报警器呼叫急救中心寻求帮助。
在养老地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过程中,我们既要突出功能性,即在小区内建立必要的无障碍设施,还要在便利性和应急性上入手,做到功能合理,设计合理和使用合理等,使养老地产规划设计能够在整体实效性上有所突破,确保养老地产的整体规划设计取得实效,为养老地产规划提供有力支持,实现养老地产功能的全面性和完善性。
2.生活卫生服务设计要点。房屋设计要保证日照通风卫生要求,根据规定,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标准。让老年人在房屋内每日可以晒太阳,保证人体生理机能需求,尤其是部分老年人行动不便,常年卧床,对阳光有更多的渴望,房屋规划上,尽量争取南向住宅,减少东西布置。
很多老年人不仅仅满足于良好的急救护理服务,还希望在享受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同时,在居住期间得到科学的治疗及养生指导,有病治病,无病养生,保证自己的身体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
结语
总之,养老地产规划设计要全方位考虑,全程策划,在规划阶段就要考虑合理的建筑与设备方案,又要考虑到周到的运营管理方案,养老地产规划,既要全程规划硬件的建筑设计,又要考虑软件的服务两个大方面,缺一不可,需要开发商在设计和建筑中加以重视。老年地产需要满足一般居住区的规划要求,又因为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需求的特殊性,对其规划提出了有更高的要求。除了本文探讨的规划设计方法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规划细节需要考虑,比如人文活动的引入,景观设计结合心理学等等,只有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充分地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才能做出适合老年人,被老年人所接受、喜爱的老年社区。
参考文献:
[1]史亮,房地产规划设计六要素[J].重庆工业高等专项学院学报,2005(01)
医院医疗规划设计范文6
医院的导向标识系统的风格应该与该院的性质、功能、规模相适应,同时各级各类标识的形式、色彩、字体、材质、昼夜适应性以及与建筑环境和风格的整体协调也是导向标识系统设计需综合考虑的问题,例如儿童医院可采用色彩鲜艳、造型活泼的设计,肿瘤医院会采用对病患有鼓舞作用的设计,而临终关怀医院多采用令病患心灵安静的设计。
二、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内容
1.系统清晰的规划设计
空间序列清晰的医院环境与建筑空间是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的良好基础。若导向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缺乏对环境与建筑的系统性认识,没有对在关键位置设置相应级别的标识、标识中呈现的信息内容、标识尺寸、字体大小和安装部位等进行系统考虑,就必然导致标识系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产生反作用。具体来说,以下要点是结合医院已有环境与建筑空间系统进行清晰的导向标识系统规划设计中必须注意的。
(1)确定合适的关键信息位点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不同位点标识所导向的空间适用范围,选择确定位置合适的关键信息位点,既要避免标识不全、导向不清,也要避免标识过度、信息冗余。每个院区、楼层、分区都有其相对枢纽的地带,这是患者进行方位判断的重要信息位点,因此必须设置相应级别、内容的标识,如院区总平面图、楼层平面示意图等,帮助患者进行空间位置的第一次判断。一般来说,人流集散地、交通枢纽、进出口、楼梯间及通道位置由于交通复杂,仅仅有楼层平面图(一级导向)作为导引是不足够的,因此需要通过设置信息更明确、导向更清晰的标识(二级导向)予以补充,使患者较容易确认自己的位置和目标方向,达到导向标识系统的视觉连续性。总体来说,在医院的环境和建筑空间中,简单和复杂的循环流线并存,它们之间的相互串接会增加大量的信息决策点。导向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就是要找到并理解这些关键信息点,并在这些位点上设置级别恰当的标识。
(2)基于人流动线分析的信息配置图为了实现导向标识系统的无盲区,设计首先要对楼层平面进行不同性质的分区(并不完全等同于建筑的功能分区),确定标识系统需要导向的不同功能区以及交通体的位置,合理的功能分区能够避免标识系统分类的重复;然后基于该分区将不同的空间区块用不同的流线串接起来,绘制出路线分析图,在路线分析图上再根据前一阶段的分析标注出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关键信息位点;最后再结合这些信息点所处的建筑空间以及标识可能设置的位置和制作形式,确定该标识具体的类型,分别以不同的色块图样加以标注,完成一幅完整的导向标识系统的设置信息配置图。考虑周全、设计完善的信息配置图能够保证导向标识信息的延续性、整体性,使整个区域导向标识系统无盲区。
(3)分级确定标识的具体类型与设计从技术层面来说,标识内容包括楼栋索引、楼层总索引、各楼层科室索引、功能科室名称及方向标识、房间职能标识以及人员姓名标识等,标识的具体类型可分为立牌式、台桌式、悬吊式、额枋式、壁挂式、贴墙式等。在根据导向标识系统信息配置图确定各级各类标识位点之后,应结合医疗流程和标识位点的建筑空间进行具体的标识类型设计,综合考虑标识的安装位置、形式与信息标识方式等。例如患者进入医院院区的第一次位置判断应该是对不同医疗功能的建筑物及其出入口的选择,如果乘车前来还会有选择车辆停放位置等问题,这些属于一级导向的医院院区总索引标识以及户外指示标识等都位于空间尺度较大的室外环境中,一般采用尺度较大的立牌式标识,安装在患者就诊的必经之处,且夜间还应有照明或自发光系统;患者的第二次位置判断往往发生在建筑的门厅中,且通常以寻找就医咨询、挂号或目标科室为目的,由于大厅空间较高、面积较大,所以二级导向标识一般采用尺度较大的台桌式楼层总索引、悬吊式或额枋式功能科室标识;在患者到达楼层和具体功能科室之后,由于走道、科室候诊区等空间尺度有限,作为三级、四级导向标识的楼层科室索引、功能科室名称及方向标识、房间职能标识以及人员姓名标识则多采用额枋式、壁挂式、贴墙式等占用较少空间的类型,空间较高时亦可采用悬吊式标识。
2.标识本体的信息标准化设计
如果说医院建筑本身布局清晰的规划设计是其导向标识系统成功的基础,那么标识本体的尺度、文字字体与大小、材质、色彩搭配等信息标准化设计则是另一个重要因素。除了需与环境及建筑室内设计相适应的标识色彩与材质之外,标识本体的信息标准化设计主要应注意解决如下问题:
(1)标识规格与安装位置空间关系中的字体元素较其他因素更重要,并且与视觉认知距离密不可分。一家日本知名标识生产厂商提供了一个视觉认知距离公式用以辅助设计标识系统:文字高度H(mm)=距离L(mm)/20。该公式通过大量测试得来,针对的是东方人惯用的方块字。根据这个公式,可通过标识设置的现场空间尺度等数据来决定最佳的文字尺寸和规格。在设计实践中,人体的视线高度一般定为1.5m。在人的动视野、注视野、静视野三种视野中,动视野范围最大,注视野范围最小,而静视野的有效视野是以视中心线为轴,上30°,下40°,左右各为15°~20°,其中在中心3°以内为最佳视野区。一般应根据观察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380mm至760mm的距离范围里选择最佳视距。综合人体工程学以及文字高度的确定方法,笔者在涪陵中心医院标识系统设计中,大致确定了一套标识信息大小和安装位置标准。
(2)文字识别标准标识系统在运用中具有公众性、系统性的特征,选用的文字应该要均匀清晰,中文字体以黑体字最为常用,因为黑体字字形具有端正、中庸的特性,且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其次是宋体,结构清晰有力,笔画有起伏,但由于横竖不均匀容易给人一种视觉不清的观感。在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中,大标题可参考代表医院形象的标准字,中英文均采用印刷字体。标识的文字尺寸的控制可分为标识针对落地式和悬挂式两类标识的规格控制要点包括:前者以安装高度离地大于0.8m,人体视高1.5m,有效识别距离大于6m为标准;后者以安装高度距离地面2.1m,人体视高1.5m,有效识别距离大于6m,验证距离6~24m为标准。
(3)符号系统规范在导向标识系统中,除了以文字为主的标识之外,还有部分采取简明扼要的图案符号方式,即通过统一的图案符号来传达信息的标识,根据图标的适用范围一般可分为公共服务信息、公共服务设施、医疗服务设施、公益提示信息四大类。在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中,除了采用国际通行的一些图案符号以外,自行设计的图标应慎重考虑其图案符号的通用性、简洁性、可理解性和规范性,否则不仅起不到导向作用,反使观者理解困难、导致人流混乱。
三、导向标识系统的人性化设计
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是当代医疗建筑设计的核心宗旨,作为构成医疗环境的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元素,医院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也应坚持人性化理念。
1.缓解患者情绪
医疗建筑,特别是大型综合医院一向以其规模庞大、空间复杂著称,中国人口众多、民众就医观念尚存偏颇(迷信大医院),所以大医院里总是人满为患。在陌生且嘈杂喧嚣、人流涌动的医院环境中,导向标识系统的清晰、准确程度会影响到患者的心态。因此,清晰、准确地为患者提供导向信息是医院导向标识系统人性化设计的根本,是安抚、缓解患者就医情绪的重要手段。
2.传达医院信息
除了简单标识和指引患者就医流程上的一些必要信息之外,设计巧妙的标识导向系统还能结合不同医院的经营理念、学术水准和空间特点,通过不同风格的标识给患者传达医院想要表达的信息和凸显建筑空间想要传达给人的感受。例如日本建筑师原研哉设计的梅田医院是一家妇儿医院,其客户不仅有患者,也有前来静养的产妇。建筑室内空间以白色为主色,搭配简洁的装饰和温暖的灯光,给患者一种心理安慰和信赖感,其标识出人意料地使用了白色棉布为材质。白色通常被认为是易脏的颜色,布料更是多数医用敷料的材质,需要及时清洗,用作标识即使可以拆卸清洗也非常麻烦。但梅田医院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使用了白色棉布这一材质,不仅非常巧妙地将标识系统的设计与建筑空间的功能特点相结合,更传达出梅田医院会经常清洁脏污的信息,使标识成为医患之间的一种互动载体。
3.适应不同人群
医院建筑设计由于需要协调和满足的技术性要求很多,对不同患者在医院空间中的实际心理感受很难兼顾处理。而医院导向标识系统作为医院空间和功能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媒介,合理且有人群针对性(或病种针对性)的设计能够加强患者对于空间的信赖感,改善患者的心理体验。以沈阳市儿童医院为例,建筑和室内设计采用了中规中矩的风格,忽略了儿童对于陌生环境的不适应性和患病时容易急躁的特点。但医院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弥补了这一不足,通过活泼、亮丽的标识设计风格冲淡了儿童对于医院的恐惧心理;不同楼层采用各异色调,小患者在不同氛围的空间中穿梭时产生的新鲜感,有助于缓解就医的不适。同时,标识大多采用圆形为母题,整体风格轻松、清新,同时还能避免儿童磕碰时对其身体造成伤害。此外,考虑到可能有视力障碍、肢体障碍以及文字认知障碍的患者群体,除文字以外,数字标识、定向控制的声音标识也是当代技术条件下强化导向标识系统作用的重要手段,比如有文字认知障碍的群体只要认识数字就可以通过相应标识获得空间上的连续性和方向感,有视力障碍的患者则可在导医台领取专用耳机后在标识附近直接听到声音提示(类似于博物馆系统中的自助讲解机)。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