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管理的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管理的内涵范文1
引言:基本建设的核心使命在于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满意度,最大化满足建设单位的使用需求是针对基建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管理的基本目标。虽然近些年来,诸多建设单位加强了对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视,但是“豆腐渣”工程依然大量存在,这些“豆腐渣”工程给社会各界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和财产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对基建工程质量管理内涵的把握,深入强化基础建设质量管理,消除一切不安全隐患,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基建工程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应该以保证工程质量为核心目标,将我国现有的关于工程质量管理的各项技术标准,以及施工规范和施工技术要求作为指导依据,组织所有部门管理技术人员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条理、有监管的各项活动。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的主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工程质量,即工程建设的核心价值所在,关系到人民生活、工作需要以及国家建设。二是工序质量,即人力、机器、材料、施工技巧、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在生产过程中起综合作用所体现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三是工作质量,即建设单位的经营管理、技术组织对施工单位或施工企业起综合作用的过程。工作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整个建筑质量,是建筑质量的保证。
工程、工序和工作这三个质量因素具有紧密的联系。工程质量是进行施工管理的最终结果,同时又取决于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只有将三者结合起来,才能使整个基建工程保质保量完成。
二、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
基建工程质量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参与者责任
建设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参与者对基建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需要明确各方在基建工程质量管理中的责任。建设单位应该成立相关的基建项目管理机构,比如基建处或是项目建设指挥部,并为其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各部门管理人员需明确其岗位职责,全程进行质量管理,并充分发挥其质量管理潜能。勘察单位应该将勘察设计文件递交或者委托给相关部门进行政策性和技术性审查,以此确保勘察设计文件的质量。实践证明,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是进行建设活动的客观规律,可以有效落实政府部门在各个环节上的监督管理,从而使基建工程质量得到保证。建设单位必须确保施工单位具有相应等级的资质,必须通过公开的招投标来确定最终承包单位,并签订合同,实行合同管理。监理单位则负责各单位是否依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设计文件等执行的监督管理工作;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安全保证体系;同时,监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客观公正地执行监理任务。
(二)加强材料与工序管理
基建工程的质量控制本质在于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人、材料、环境等因素的有效控制。
首先,要想满足建设单位的需要,必须提高基建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工程质量意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使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通过精心规划、施工和管理,建成更多的具有现代特色的优质工程。
其次,基建工程质量的核心是材料质量。因此,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控制,必须贯穿整个基建工程质量管理。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验工作,从源头上杜绝劣质材料进场,严厉禁止使用不合规范的建筑材料。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最后,在基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受到技术实施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劳动作业环境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根据基建工程项目自身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的不利因素;在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生产环境,保证建筑所需物料的有序堆放,保证项目场地的各个通道畅通,创造良好的安全施工条件。
(三)强化监督管理
基建工程的监督管理主要体现在政府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两方面。在基础建设中,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相对应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为强化基础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单位可以委托本地的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代表当地政府来行使监督权,对涉及到建设项目的各个有关责任部门的行为进行依法监管。在基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邀请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到施工现场参加地基、基础、主体等部分工程的验收。并在整体施工结束后,强化对整个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发表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意见,从政府监督的层面上确保基建工程质量。基础建设部门要积极与各个监督管理部门保持有效沟通,主动办理相关监督手续,自觉接受配合管理和监督。工程竣工后,在得到质量监督部门的核定认可之后,才能交付使用。
另外,为了增加基建工程建设透明度,提高全民参与意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社会舆论公布基建工程的建设进展情况,接受社会大众的公开监督;二是建设单位在项目现场须设立工程建设标志牌,标注清楚参与建设的各方单位、法人、姓名和联系方式,方便社会大众的监督,确保基建工程质量合格。
三、结论
工程质量是决定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建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基建工程建成后的交付使用,也直接影响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信誉。对基建工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是参与建设的各个部门的工作重点,也是参与建设的各个部门的共同职责。作为建设单位,应以质量把控为核心,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第一位,自觉接受相应监督机构的监督和检查,积极协调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通过控制项目规划、招标投标、审定重大技术方案、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达到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
工程管理的内涵范文2
关键词:工程管理;构建;工程管理体系
伴随着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的工程管理实践,相关的工程管理理论在研究工作中也渐渐深入,体现并提升了工程管理的价值,在同时与自身独立学科的地位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所以,必须要将工程管理的内涵进行解析并建立完善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来作为当前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一、工程和工程管理
(一)界定与分类
从科学的角度能够将“工程”定义成:人类为了满足生存与发展,将特定的目的实现,运用有关技术和科学,有效地利用起资源,来对事物性状的改变或者将其进行集成的活动。
同时产业相关性和技术的集成性是工程必不可少的。一般而言,我们分析“工程”是从其行业领域和工程的性质上来进行的。土木建筑、化工、运输、石油、矿业、通信等等都是属于行业领域的分类。建筑类工程、制造类工程、采掘类工程、探索类工程等则都是根据工程的性质分类而产生的。
(二)工程管理虽具有的内涵
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将资源进行有效地利用,对于工程进行中的决策、组织、指挥、计划等起到了控制作用,并且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系统性,这便是工程管理所指。
工程的产业和发展中的产品科学管理技术,科学管理基础综合性,科学管理等体系就将工程管理体系进行了囊括。工程管理科学定义便是工程、管理两大科学所融合后的产物,这种科学主要面向工程。简而言之,工程管理科学便是将工程、管理两大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因为工程、技术、产业三大概念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工程意义具体表现就应该联系特定情况下的产业活动与技术开发,从而工程管理必然具有和技术以及产业有关联的特殊内涵。工程管理与一般的企业管理是大不相同的,工程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技术人员对特定形式定集成体进行管理,面向的是特定目标和特定形式中的决策和控制工作。也可以说,工程管理科学是以技术分析为基础的群体,是工程、管理两大科学融合之后所形成的具有明显综合性的学科。
(三)工程管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自进入了21世纪以后,工程管理便被广泛地认同了,现实时代也要求工程管理质量更加坚实。
工程管理对经济在发展中的主要影响有:能够快速促进经济的增长速度,提高在投资中的收益;为科技的进步搭建起了新的平台;工程项目的理性也在增长的同时得到了良好的保障,大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工程管理理论应用能够有效促地进经济的增长,从而提高了投资的收益。工程质量的保障来源于工程中的规范、细致和相应的标准,来对民生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工期的合理控制能力能够有效增加也是基于工程管理在技术上进行不断地创新,也使得工程投资的收益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降低工程的成本就源于工程是否拥有科学的决策、科学的价值工程和科学的目标来进行管理,使得资源利用的效率能够大大地高并促进经济快速地增长。
(2)为推动科技的进步,应该搭建好创新平台。能够推动行业在科技上有明显的进步也是基于重大工程的实施和建设上都拥有自主创新的平台;让不同类型人才能够拥有更大的思考和学习的空间,要建立起各阶段的合作关系,才能够为培养具有创新的综合性人才奠定基础,从而提高在工程领域中的创新实践能力。
(3)实现社会能更加和谐地发展前提要首保持工程能够理性开展。倡导将科学的发展观来作为指导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工程目标新统领的工程理念,来保证人与社会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与互动;转变工程的发展方式,在工程理念中灌输好循环、绿色的思想,来使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得到有效平衡;利用外部效应,尽可能使得社会公平,将工程外部环境造成的负效应尽可能地减少,使外部效应能够内部化,从而将外部效应带来的损害降低到最少,能让社会、工程、自然实现和谐共存。
二、工程管理理论
(一)工程管理学特点
工程管理学具有一般管理学所不具备的特征,其具体表现为:
(1)工程管理学中的研究对象是基于工程管理技术中的管理法则。研究的对象是在工程活动中所出现的管理问题,需要对工程技术活动设计的管理法则进行有效解决。因研究对象行业的差异,导致研究对象也就不同。工程管理的共性知识和所处的行业的特征结合,体现出了工程管理的技术背景,也作为了工程管理学的主要特征。
(2)工程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具体过程便是工程管理的发展。人们为了能够对工程进度优化,工程质量保障,和对成本能够降低,便开始研究如何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和项目管理方法来实现。通过总结建设和运营中的经验与教训,在我国基本国情基础上形成工程管理方法和理论,从而在具体的运用中推动管理理论高效发展。同时,应用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和完善,对工程管理实践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从而,更切实地说明对工程管理理论和应用互动工程的研究就是工程管理学的发展。
(3)工程管理所涉猎的领域很广泛。工程管理领域包括如,工程规划了论证、工程勘察、工程施工等重大工程建设在实施中的管理,也包括复杂和比较重要的新型产品的研发,还包括了技术创新或者技术改造一类的管理等都属于工程管理的领域。
(4)工程和项目的管理除了在本质上有区别的同时也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工程管理实践,项目管理便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与衍生。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首先是管理的对象不相同。工程管理是在特定环境里对特定技术下的技术集成体管理,项目管理便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是对具有临时性质活动的管理。项目管理的对象不会有特定的环境来限制,也不是非得关系到工程技术,例如可以将银行里的一次贷款当作一个项目来管理,组织一次活动也可以当做项目来管理,而他们全都不属于工程管理的领域之内。
三、工程管理理论的框架体系
工程管理理论的框架其功能在于能够将理论覆盖的内容进行界定,将其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结构逻辑和层次关系进行揭示,让工程管理理论的基本研究脉络得到梳理,从而能够对工程管理在实践上的发展起到推动和指导作用。
工程管理活动与工程哲学理论模块和应用模块构成了工程管理的理论和体系。
(1)工程管理理论体系在逻辑上的起点便是工程管理活动,要产生工程管理理论就必须要先具备工程管理实践,而后才能谈工程管理的理论体系。从广泛意义上来讲,工程管理活动包括决策、规划、生产、施工管理和设计管理等。为工程管理理论而创新是这些工作最基本的价值,其中还包括为工程资源与产业资源的配置进行优化,以及将工程在经济上的效率进行提高。
(2)工程哲学便是从哲学的角度来对工程本质进行认识的,从而引导人们去探讨工程管理理念,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工程管理发展观、系统观、和价值观,进而去指导工程管理进行实践活动。
(3)在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中应用到工程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便是工程管理。因此,其余学科的管理理论为工程管理理论在发展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基础理论在科学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工程管理学的发展,工程管理学科在发展中也体现出了其余科目基础理论的重要价值。
(4)工程技术理论和一般理论的交叉地带便是是工程管理活动的结果产生的地方,产生了工程管理上全新的方法与思想,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其中包括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风险管理等,这些理论为工程管理在实践中的总结与提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并且还能够进一步应用到新工程实践活动中。
四、我国项目工程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一)我国项目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
(1)将各专业和工种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抓好重点工作的源头,其中包括设计图纸、会审图纸和技术交底;(2)控制好工程的投资,合同管理的力度也应该加强;(3)对项目决策的把握度要加强,同时还要加强项目各个阶段中的前期工程管理计划工作。工程变更涉及到了建筑功能性的时候就必须要经过相关的决策才能够做出变更;(4)把握好施工的工期,避免不能够按时完工而引起管理上混乱的现象出现。
(二)我国项目工程管理工作的难点
(1)往往出现各个工种和各个专业不能够协调配合的局面,给管理带来了诸多的不便,而这也是项目工程管理中的最难点之一(2)施工单位经常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在施工过程中找出各种借口,来获得另外的收入,从而造成难以对工程投资进行控制;(3)由于不完善的监理制度和监理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原因,导致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得到迅速的解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了我国我国项目工程管理工作的难点,只有将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后,我国项目工程管理实践才能翻开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何继善,王孟钧,王青娥. 工程管理理论解析与体系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1:1-4.
[2]刘慧哲. 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探析[J]. 科技致富向导,2012,36:50.
工程管理的内涵范文3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精细化;建设路径
1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及精细化建设
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概念,其往往代表着高效、科学,对于水利工程而言,管理现代化就意味着可以实现更有效的管理。所以,出于改善工程管理成效的考虑,相关工程中有必要充分重视管理现代化的推进,实行精细化管理,以提升管理的有效性。
2水利现代及精细化的内涵与建设思路
顾名思义,水利工程管理指的就是围绕水利工程建设各环节展开的管理活动,其以维护建设秩序、保证质量为基本要求,既是项目按照要求顺利交工的保障性措施,也是科学建设水利工程的规范性措施[1]。此项工作是为工程建设服务的,任务可以概括为:确保建筑安全、设备可靠;确保设备能够发挥出环保及防洪等功能;确保设备使用的科学性,尽可能的提升其工作效率、降低故障率;通过改善管理、更新设备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2.1内涵
所谓的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其实指的就是以满足项目建设的现实要求为导向,通过科学管理体系的构建,来实现更加高效的工程管理。其要求为理念现代化、设施现代化、管理方式现代化,管理体系的特征为先进性、科学性、有效性。因而,为了实现管理现代化,就需要以先进理念为指导,健全管理体制,使其始终同步于市场体制,并借助现代化的设施和技术,以人才队伍为支撑,实现项目建设全程、全面的动态化管控。管理精细化可以看作是管理现代化的一种体现,其侧重于职能具体化,基本要求是实现精密、细分。所以,此种管理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通过严格规范细节工作,以局部带动整体的管理方法,对于细节有着很高的要求[2]。
2.2建设思路
(1)更新理念。对于水利工程来讲,无论是管理现代化,还是管理精细化,都需要从更新理念开始。现代化与精细化都属于新理念,与水利工程管理的传统思想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要想确保现代化与精细化的各项措施顺利实施,就必须改观思想,正确看待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性和精细化的重要性。具体来讲,更新理念的首要要求是打破“重建轻管”的局限,并在此基础上科学认识现代化的先进理念[3]。其次,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强化效益意识,在管理实践中尽可能的兼顾效益与生态,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力绝不应被忽视,在加强利用的过程中也要时刻谨记保护,现实中应尽量以优化配置的方式,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再次,考虑到此类工程的建设初衷是服务公众,所以,在项目建设阶段和管理工作中都应以保障公众利益为原则。
(2)健全体制。水利工程项目普遍规模宏大、管理任务繁重,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应有意识的选择科学的方法。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及精细化的系统实现,需要以先进理念为指导、科学方法为保障、健全的机制为支撑。结合水利工程管理的特点来讲,本文认为健全体制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下述几项工作:①规范流程。流程化是管理现代化及精细化的重要特征,对于防止违规、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业务梳理,并根据工程管理任务涉及的内容,对管理流程进行合理细化。为了避免疏漏,还要同时确立明晰的工作标准,实行职责与岗位对应。②按岗定责。责任制的优势无需多言,在工程管理中建立此种制度,能够有效提高管理者的自觉性。一般来讲,工程中应尽量按照“因事设岗”的原则,以精简高效为目标,对岗位管理进行强化,借助清晰的职责分配,来促进分工的合理化,为监督、协作打好基础。出于保障人员积极性、健全激励机制的考虑,工程中应实行竞争上岗,并合理确定薪酬等级,激发员工潜力。③推行绩效考核。此项机制的作用侧重于激励,在完善过程中,需要立足现实构建三级考核制,借助岗位绩效考核、部门绩效考核及工程管理绩效考核,实现对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评价。在此基础上,可尝试将考核结果作为相应人员的晋升参考或者薪酬调整依据,以此来达到激励人员进取的目的。
(3)引入新技术、新手段。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利国惠民的重要举措,在建设中必须要重视做好管理工作。出于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与工作质量的考虑,现实中可尝试适当引入新技术作为管理辅助。在这个方面,本文有如下建议:①加快信息化。信息化可以说是这个时代各行业发展的总趋势,对于实现管理的高效化有着重要意义。所以,现实中应重视推进信息化,通过大力应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技术,来推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信息系统的完善也是当下的重要任务。借助此项系统,管理中即可实现自动控制、智能决策,对于减小失误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②调整监控策略。监控是一项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的措施,在当前阶段需要重视对监视系统进行完善,做到实时监控、远程监控。另外,为了降低水利工程的运行风险,在监控中还应将移动监测作为定点监测的补充,实现工程状况的实时掌控。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管理现代化和精细化与以往的管理工作有着很大的区别,管理者素质必须要能够与岗位要求相匹配,也只有实现能岗匹配,才可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使管理者发挥出最大价值。因而,在此类工程管理中,有必要在加强人才引进的同时,重视提升在职职工的能力,帮助他们更新管理思想与工作方式,使其可以与新时期工程管理工作的现实要求相适应。
3结束语
目前水利工程中采用的管理模式普遍比较陈旧,管理的有效性也比较低,为了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适应新时期的水利工程管理要求,有必要加强对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重视。结合实际情况而言,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从更新理念、健全机制、引入新技术、采取新手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协同推进。
作者:罗文飞
参考文献:
[1]方国华,高玉琴,谈为雄,郑在洲,郭宁.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3,(3):39-44.
工程管理的内涵范文4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 现代化 指标体系 实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091-01
1 引言
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保障我国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搞好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尤为重要,这也是客观的自然环境以及水资源环境造成的,是提高人们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涉及到管理的机制体制,人才以及综合效益等多方面的因素,十分复杂需要利用系统工程的概念来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涉及到的方面众多,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程度较低, 实现水利工程的现代化提高管理的水平与效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2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根据上述原则来构建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指标评价体系,指标评价体系目前由定性与定量评价两个基本部分组成, 每个类别都会向下细分。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如下表所示:
表 1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指标体系
1.3定量评价指标的内涵
工程设施完好率,指的是水利工程技术与功能完好的设施所占总设施的比率。也就是工程设备完好率等于技术与功能完好设施与总设施数量的比值。观测设施的完好率。指的是在水利工程当中观测设施的完好率与总的观测设施数量二者的比值。工程功能设计的达标率。指的是目前所建设的水利工程的实际防御洪水的能力的量化值与目标中水利工程防御洪水的能力二者的比值。保洁率指的是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洁净水面与土地面积与总的管辖的水面与土地面积的比值。绿化覆盖率指的是水利工程所辖面积中的绿化后的面积与总的所辖面积的比值。水土流失的治理率指的是在水利工程所辖的范围内水土流失已经治理的面积与总的土地面积的比值。水利工程中的水质达标率指的是水质达标的水域面积与总的水域面积的比值。生态与环境用水的保证率在满足最为基本的生活与生产用水的要求,要积极重要积极重视生态与环境的保护, 在这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水。
1.4评价方法与步骤
可以将定性的指标分为5个等级来进行量化:等级1、等级2、等级3、等级4、等级5分别对应较好、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其对应的分值分别设置为1、0.8、0.7、0.6、0。对于定量指标的计算可以按照实际的水利工程完成实施情况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数值。评价的步骤如下:①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由于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其管理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侧重会有所不同,且有些指标可能可有可无因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指标。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来对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② 定量指标目标水平的确定。定量指标评价的基础就是目标的水平,这种目标水平和目前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价值取向有着很大的关系, 并且要考虑阶段和地域因素。因而确定目标水平值要结合评价过程中的每个具体的环节。③ 二级指标的分析与评价。在整个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 二级指标是具体的评价对象,对于定性分析的指标可以确定其二级指标相应的等级,对于定量指标中的二级指标可以根据相应的计算公式来对其进行计算,来得到各二级指标的完成程度。④ 一级指标的完成评价。一级指标的完成评价是在二级指标完成基础上的评价通过所得到的各二级指标的数值通过加权求和来确定一级指标的完成情况。⑤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总体评价。总体评价是在各一及指标指标评价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得到各一级指标的数值通过加权求和来确定工程的总的得分,通过得分来对工程进行总体的评价。
2 XXX水利工程管理评价实例
根据XXX水利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各项定性与定量个指标的权重值与打分值进行确定,打分经过归一化的处理。通过计算得到最终定性评价中指标C1、C2、C3的得分分别为0.86、0.82、0.89。进而通过加权求和与归一化得到最终的总评分为0.85。通过定量分析最终得到的总评分为0.83从总的得分情况来看该水利工程现代化程度已相对较高但是还存在改进的空间。
3 结语
通过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指标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且借助该指标体系来对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评价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对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具有标尺作用。
参考文献
工程管理的内涵范文5
【关键词】绿色工程管理;价值观;指标体系
传统工程管理只注重项目的质量、成本和工期等,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但是在和谐社会发展的今天,政府提出了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就需要研究融入环境、社会因素的工程项目管理,这就是绿色工程管理。
1、绿色工程管理的内涵
建筑工程中的绿色工程管理主要是指运用绿色理念来指导建筑施工以及规划。绿色工程管理不仅包括绿色管理理论,还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将绿色管理渗透到建筑施工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当中,使得建筑施工更加的生态、环保、绿色。
把握绿色工程管理的涵义应从以下四方面进行:
(1)以生态目标为导向。要推行绿色工程管理,就是要在传统工程管理的基础上加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绿色价值观,以生态目标为导向。坚持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规律,减少环境破坏与资源浪费,最大限度地保证环境生态化。
(2)全面协调发展。要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多重目标的并重。长久以来,很多企业在开展工程管理时,为获取更多的经济和社会利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因此,应打破这一弊端,切实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多重目标的并重。
(3)重视全寿命周期管理。绿色工程管理的周期很长,包括目标设计、目标规划、建筑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管理和工程运营管理等。要重视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都要合理利用资源。
(4)质量、成本、工期、安全的有效控制。重视对工程质量、工程成本和工程期限的控制,尽可能节约资源,合理保护生态环境。
2、绿色工程管理的价值观
2.1 绿色工程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虑:
(1)价值观的改变。由于人们对生态、健康的关注,科学发展观的树立,使得绿色工程管理成为可能。从社会全员来说,全民都具有了与以往传统片面发展观念不同的科学的价值观,才能使得绿色工程管理应用于实践。
(2)国家政策的鼓励。我国在财政拨款、税收优惠、法律保障等方面,从政策上支持绿色工程管理的实施,为它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3)技术的支持。如今,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使得各种“绿色技术”层出不穷,有如此强大的技术支撑,普及绿色工程管理指日可待。
2.2 绿色工程管理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一切事物的发展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只有严格遵守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最重要的灵魂所在。对于工程而言,要全面把握每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灵活对待,以不变应万变。
(2)系统相关性原则。绿色工程管理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面对纷繁复杂的领域,要全面分析,统筹结合。摒弃片面、孤立的视角,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系统的绿色工程管理流程。
(3)以人为本。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其实,工程是为人民服务的,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工程需求。另一方面,人是工程管理的主观能动者,需要人本身开展主观能动性,发动智慧,诚实劳动,才能使得工程顺利开展。因此,要促进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4)先进性、实用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科技的先进性是工程实施的基础,绿色工程的技术层面全要仰仗技术的先进性。工程的实施是要以实用性为前提。没有实用性,就没有工程实施的必要性。经济性是最终目的。不讲究经济性,就会浪费资源,就失去了绿色工程管理的意义。
3、绿色工程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以绿色工程管理价值观为基础,建立完善的绿色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提高绿色工程管理水平。
3.1 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
科学性。只有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原则才是真实可信的。在充分认识、研究了具体指标的各个层面,才能够反应评价系统各方面的信息。在指标的选择上,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可操作性。要考虑指标的量化和取得的难易程度,只有切实可行,才能真正把绿色工程管理落到实处。要做到指标的易于获得,方法的简便性,能够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综合性。要从不同的侧面分别进行分析,才能使得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全面整体的体系。还要让各个评判标准之间相互协调,不矛盾、不重复,使得最终结果简洁、准确。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要系统、合理,是一种从宏观抽象到具体可衡量指标的层次划分。笔者从质量、成本、工期、成果、环境安全等具体目标进行考虑,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绿色工程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质量方面,要安全稳固,耐久宜人。施工要科学合理,还要使用节能材料,将可回收的废物进行再利用。在成本方面,控制工程造价,预见可以防范的风险造价,还要留出环保专项资金。在工期方面,不可盲目追求过早完工,也不能拖延工期。要实行进度控制,同时进行绿色管理计划。在成果方面,要质量、成本、工期合格,还要客户满意。在环境影响方面,要包含废水、废气、固废的处理,还有噪声、扬尘污染的处理,以及环境恢复处理。
图1: 绿色工程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4、推进绿色工程管理的对策建议
(1)公众参与。工程建设是人的工程,关乎大众利益,因此,工程活动不仅要得到大众的理解,还要有大众的参与。在绿色工程管理中,可以向公众公开工程建设的相关信息,既可以普及绿色价值观,增强大众环保意识,又可以宣传建筑工程。
(2)提升绿色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在我国社会工程领域,拥有高学历的专门人才比例还很小,尤其是绿色工程管理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然而,绿色工程管理的需要更高素质的人才,既精通工程管理,又得熟悉经济、社会学,还得有哲学的思想,除了知识之外,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绿色价值观。因此,要通过各种相关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3)消除制度障碍。传统工程管理存在诸多弊端,规划、建设、环保隶属不同的部门,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推诿给绿色工程管理实施造成了很大的阻力。因此,要从制度层面,打通部门保护主义,顺利推进绿色管理。
(4)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由于环境恢复和效益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因此政府和企业没有利润追逐的动力。这就要求从政策层面,采取税收减免,“生态补偿”等措施来激励企业开发商,提升企业实施绿色工程管理的积极主动性。
5、结语
绿色工程管理是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而提出来的,这是一个亟待完善的新概念,需要大胆的展望和创新。本文从生态、社会的层面对工程管理进行了剖析,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是相信,绿色工程管理会克服困难,用其强大的生命力来推进中国的工程建设,真正推进经济、社会、工程管理协调可持续。
参考文献:
工程管理的内涵范文6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引言: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们对现代化标准的认识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的。笔者认为,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当前之所以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其原因在于以下两点:其一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素质的提高相适应的,很难用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其二在于水利工程管理所需的建设资金与维护费用使得地方水利行政部门望而却步。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在文中对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定位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广大业内人士有所帮助。
一、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内涵
(一)、水利工程的设计要达到安全可靠、经济耐久且有文化品位。不管是区域性还是省管、部管工程,都应达到设计标准,具有一定的经济寿命,在保持较好的环境面貌的基础上有良好的文化品位,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先进技术设备的使用,则与投资、环境等因素有关,和管理目标并无必然联系,不少新设备、新工程的耐久与安全并非就比以往项目的好。在使用新设备、新技术时,一定要避免贪图技术先进给后期工程管理带来持续的麻烦。
(二)、各类设备都能高效安全运转,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保证各类工程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转是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这与工程团队的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在进行规范化检查和维护的基础上保证设备安全性的良好,并进行安全管理和规范运行,才能保证水利工程发挥灌溉、防洪、发电等功能。
(三)、坚持效率与公平的原则,稳定管理思想,使管理团队能各司其职。管理团队是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
二、推行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目标管理的措施
(一)、实施目标管理、充分发挥出树立工程的效益
从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在社会和国家进步以及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这个角度来看,水利工程实施管理现代化这一发展目标是社会及国家对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现代化只不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技术手段,其发展目标是保持不变的,实现该目标应为现代化的手段,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很有必要建立起发展的目标,按照管理的效果实施目标管理。
(二)、水行政管理部门要围绕管理目标来落实管理任务
在明确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目标后,水行政管理部门要将其落实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发展目标中。通过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和奖惩考核来推动地区水利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从实用、经济的角度对水利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提出意见,尽可能的使用性价比高的技术,将水利工程管理需要的管理和维护费用充实到位,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创造基础。
(三)、水利工程管理团队要围绕发展目标推动现代化建设
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单位要建立科学的内部机制,采取合理的管理手段,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将水利工程管理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个人,并建立完善的考核与奖惩措施,建立以应急预案为中心的安全管理体系,保证工程的顺利运转,提高管理水平,保持管理的和谐与稳定。
三、推动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目标管理的重要性
(一)、符合现代化水利工程治水思路的相关要求
现代化水利工程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即安全水利工程、资源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以及民生水利工程,同样这也是从社会及国家对水利行业的具体要求的角度来提出的,即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这一发展目标。相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单位来看,实现管理现代化这一发展目标可以满足服务民生、改善生态、保障防洪的安全以及保护水资源的目标。所以,在实施水利工程的管理现代化这一目标时,应积极落实及贯彻新时期的治水思路的相关要求。
(二)、顺应现代治水思路的内在要求
现代治水思路有四个基本内涵:资源水利、安全水利、民生水利和生态水利,这既是社会、国家对水利行业的要求,也是水利工程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目标,对水利工程管理部门来说,只有达到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发展目标,才能满足保护水资源、服务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因此,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现代管目标管理是新时期治水思路的内在要求。
(三)、符合水利工程管理考核的要求
当前,水利行业推行的管理考核是评价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管理和控制水平的重要标准。该考核主要包括水库、水闸、河道和泵站等工程,采用千分制,从安全管理、组织管理、运行管理方面进行定量评价。只有得分在920分以上,各个类别的得分率均高于85%的管理单位方可被认为是实现了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或认为该单位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建立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和水利工程管理考核目标相一致,都是对水利工程管理考核标准的实践检验,因此,推行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目标管理,与水利工程管理考核的要求相一致。
(四)、符合我国水利工程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数量众多,如果统一规定以信息管理和自动监控作为现代化管理标准,很容易导致众多单位过分追求监控手段与工程设施的先进性,忽视管理机制与人员素质的现代化,国家更不可能投人为追求达标而需要的巨大资金。建立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目标管理标准,是实事求是的推动水利工程发展的合理措施,既有利于发挥水利工程的最大效益,又能促进行业循序渐进的稳步发展。建立水利工程的管理现代化这一发展目标就可以有效回避其中的技术手段的现代化这一问题,同时实施实事求是目标管理的方法,这样水利工程相关管理单位就会把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内部的科学化、规范化以及制度化管理上来,这不仅对保障我国水利工程的最大效益有很大帮助,同时对上级主管单位实施水利工程的管理现代化工作考核也是极其有利的。
四、结束语
总之,水利工程实现管理现代化和我国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进步、全面素质的提高以及技术的提升是相适应的,而不能用固定化的标准进行衡量。另外,我国的水利工程要实现管理现代化的相关建设还需要维修经费以及建设资金等各种高投入,从各个单位达标的经验来看,要实现水利工程的管理现代化这一发展目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水利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这一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赵颜明,姚昊摘.水资源分布的区域差异与农业经济发展[J].经济视角(上):2009.02.
[2] 沈林杰,陈卫辉.温州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探索[J].水利发展研究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