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处理应急预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事故处理应急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医疗事故处理应急预案范文1

【关键词】 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

护理安全是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治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影响护理安全因素

1.1人力资源不足,超负荷工作状态

为满足社会对医护服务的需求,而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造成护理人员、设备、空间相对不足。护士身心疲惫,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再有过度工作和劳累同样会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导致错误的增加。

1.2法律意识不强

一是在接待病人时说话不谨慎,或在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不规范,应用仪器时不熟练,引发病人和家属对治疗效果不信任,从而引发医疗纠纷。二是对临床护理资料书写不正规、不及时。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用法律约束自身的行为,避免和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

1.3护理人员缺乏敬业精神

新护士、新设备的进入有一个培训、适应、磨合的过程。从统计分析来看,低年资护士容易发生不安全隐范,发生护理差错。

1.4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的不完善

很多差错事故发生的根源,是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5管理层的因素

安全护理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会导致不安全护理的后果。

1.6其他因素

差错、事故的鉴定处理仍没有一个使医患双方都信赖满意的机制。社会、媒体等对医疗机构、人员尚缺乏公正的评价,医院生存的环境还不令人满意。对护理安全有直接影响的主要因素还包括院内感染、烫伤、跌倒与坠床、输液渗出及坏死、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等。

2 护理安全管理策略

2.1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确保护理安全。护理部按照《护理质量考评标准》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召开会议,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并将检查结果反馈到各病区,各病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2.2健全护理安全制度及处理应急预案

2.2.1 完善和制订各项管理制度

要建立护理安全的有效体系,就必须实现对差错的严格预防和控制。制定相应的护理制度和流程,使之人人知晓并在实践中参照执行,对可能发生护理不安全的高危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和整治。定期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重点讲评分析。对已经出现的医疗不安全事件,应有危机处理方案,尽快找出导致不安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

2.2.2对各类紧急情况有应急预案

为确保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病人入院后护士即根据病人的病情,结合病区环境做出初步评估。科室必须健全住院患者紧急状态时的应急预案,确保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2.2.3重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教育

护理部要求护士对病人权利和护士义务有正确认识,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及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开展护理核心制度学习,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让护士充分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护理规范是对自己的保护。

2.2.4加强护理管理职能,转变观念,努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在全体护理人员中树立护理安全的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时刻把病人安危放在心上,建立安全第一的观点。护理管理者应着眼于系统分析,经常检查和督促护士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要加强护士业务素质培训,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对病人的护理安全质量。

2.2.5安全管理纳入病房的目标管理

护士长采取科学管理病房的方法,进行恰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既要保证护理人员充足又要避免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而发生差错事故。当使用新的医疗仪器或开展新治疗、新检查时,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科室建立交接班前的自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3 小结

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护理安全措施的更新和改革应当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追求完善的过程。我们要借鉴外院的经验,认真更新安全观念,通过持续的、预防性的管理和改进,以患者需求为动力,紧跟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服务进展,分析相关因素,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才能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适应广大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高标准的需求。

医疗事故处理应急预案范文2

1做法

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监控组织落实护理风险管理责任。将护理风险管理这一重要内容纳入各级护理质量监控组织的职责中来,即护理风险管理亦实行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监控体系,逐层明确和分解任务、目标及责任。

1.1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规范护理行为

护理风险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即使是看似极为简单或微不足道的一般临床护理操作和处置等活动,也处处隐含着风险。特别是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应用,加之病人疾病的复杂性、特殊性、多变性,需要护理管理者不断地规范和完善各项护理工作程序和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相关护理法律法规,护理部制定了如:《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特殊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护理操作前后的告知制度与程序》、《压疮上报制度》、《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处理制度》、《专科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各岗位人员工作职责与工作程序》等。通过学习,对贯穿于护理各环节和全过程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筛查和确认,并编写了《护理风险应急预案》、《意外事件紧急状态下时护理应急预案与程序》、《护理人力资源紧急调配方案》等。

1.2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并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历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护理部根据法律法规中的有关项目和内容,逐条逐项地结合护理工作中的实际,认真查找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和隐患,形成了《护理工作中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与法律责任》一文,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加以防范。结合实际并进行相关规章制度和风险防范、紧急应对预案与程序,在工作中自觉约束和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

1.3加强护理风险监控,有效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①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坚持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②护理工作中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和隐患,认真查找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③进行常用急诊急救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如心肺复苏术、过敏性休克的处理方法与程序、输液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与程序等。④ 注重护理记录的检查与管理:护理记录中常存在很多缺陷,包括关键内容记录不全或无记载、记录不规范、涂改。为提高护理记录重要性的认识,对记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整改。

2效果

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将各种护理风险纳入到日常质量管理中,成为常态运行机制,使护理风险监控工作处在持续监控、动态改进和不断提高中。

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在工作中加强护理质量做到有规范、有标准、有要求。

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法律法规、工作制度、工作标准、工作程序、操作规范、应急能力等方方面面的学习。做到了知法、懂法和自觉守法,熟练掌握了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并能在工作中熟练运用;提高了法律意识,自觉按标操作,主动防范护理风险。

加强督促和检查,及时发现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及时整改,有效防范,提高了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

把护理教育融入韧性心理的培养途径。应注重发掘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和保护性因素,减少危险性因素的负面影响,逐步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和不被逆境打败。就学生个体而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恢复和培育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逐步强化保护性。总之在护理中,将成为促使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问题、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校园和社会环境、顺利完成在校期间繁重的学业、成为心理素质健康的人才。

加强专业知识,法律知识的学习。随着社会的进步,致使护理人员必须重视知识更新和新技术的训练,不断地学习新业务、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之成为一个合格的护理工作者,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巩固法律意识,举证倒置责任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执行护理制度,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医疗事故处理应急预案范文3

(一)方法

1.认真查找护理潜在风险排查发现,新招录护士或护龄较短的护士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以及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应对潜在风险能力,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在药品使用管理上,需警惕药物配伍禁忌、特殊药物使用管理不规范等风险隐患。护理管理上,相关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管理是否到位是防范重点。在患者个性化服务上,对患者个人隐私是否保护到位,是否与患者有效沟通,操作过程是否知情同意均是引发风险的重要环节。

2.建立全面的风险防范措施

(1)全面加强风险管理。一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每周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护士法》、《临床护理应急预案与程序》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法规知晓率。二是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针对易出现护理风险的疾病,认真总结既往护理不良事件规律和应对措施,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模拟处置妇科突发不良事件等方式加强护理人员风险识别能力。三是健全妇科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制定完善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定岗定责。同时,建立护士长、各小组组长、责任护士三级质量监控体系,指导护理人员发现护理风险高危险人群、高危环节时段及时发现护理风险隐患,加强风险管理。四是加强队伍建设。通过不定期开展护理基础知识培训、规范化护理操作示范、进修学习等方式并采取老护士带新护士的排班策略,不断提高护理操作熟练程度。五是加强护理资料痕迹管理。要按照科室护理制度规定,加强对每一名患者护理的规范记录,及时归档。

(2)积极开展优质护理。优质护理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通过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保持患者躯体舒适,协助其平衡心理,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有效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因此,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护理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的同时,用爱心、责任心开展热情周到的护理服务。

(3)加强药物使用的风险管理。护理人员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的同时,详细记录用药处理过程以及实行双护士核对患者用药。同时,密切留意患者用药后的反馈,出现异常及时报告主管医师处理。

(4)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对于实施流产、处女膜修补术等疾病诊疗操作时,在尊重患者知情权的同时,要充分保护患者隐私。在开展疾病诊治、实施会阴、胸腹部检查过程中,注重私密性,在隐蔽空间开展检查治疗。

(二)评价方式

通过问卷调查,由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及出院时对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态度、防范风险意识、护理管理工作、健康教育5个方面打分,每项满分20分。由观察组及对照组对护士专业知识、沟通能力、服务态度及护理质量4个方面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评价。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评价

观察组在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对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态度、防范风险意识、护理管理工作、健康教育评分较实施前显著性提高(p<0.05),

(二)两组风险事故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仅发生10起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发生率为6.67%,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三)两组护理满意度评价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远高于对照组58.66%(p<0.05),

三、讨论

医疗事故处理应急预案范文4

【摘 要】 目的 通过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并组织实施,为病人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护理。方法 分析新时期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关护理安全问题,明确护理安全管理职责,重新修订护理规章制度,提高护士防范护理缺陷的意识和能力。结果 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使护理事故零发生,护理投诉纠纷明显减少,住院病人满意度上升到98%以上,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到0.5%。结论 护理安全是一项长期的持续工作,需要有效的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真正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的颁布实施,依法管理应引起管理者的关注。护理工作面对“人”这一特殊的服务对象,一旦出现事故,造成的损失将无法挽回和弥补[2]。本文找出了护理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帮助护理人员提高护理安全的应对能力。

1 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差,法律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传统的护理习惯自我保护意识缺乏[3],护士为病人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护理问题,但由于工作繁忙,忽略了记录或进行回忆式记录,发生纠纷时提不出真实的有利证据。有时甚至是护理管理者为了应付考核,要求护士重新抄写护理记录,以至于破坏了记录的原始性真实性。护理记录与医师记录不符。在目前的新形式下,病案与法律、法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在医疗纠纷或医疗诉讼中常成为敏感而重要的证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原始文字记载,它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无论在临床医疗、护理科研、教学、护理行政管理上均具有特殊价值。书写必须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并妥善保管。

1.2 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护理人员整体专业理论技术水平不足,缺乏人文知识和社会学等知识,交流沟通能力差,整体素质与社会对护理专业的期望值差距较大。年轻护理人员缺乏临床经验,缺乏与护理相关知识的积累,缺乏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缺乏应对病人紧急复杂病情变化的能力。

1.3 护理队伍缺编,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大,无法完全满足病人的权利 护理人员的配置1978年由卫生部定编为病床与护士比为1.0∶0.4,医护比为1∶2。设编与国际标准相对偏低。即使按1978年卫生部的要求,目前抽查的医院均未达到[4],与患者的医疗护理需求不成正比,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护理人力资源缺乏,加上工作负荷增大工作任务繁重,无法顾及患者情绪和心理反应,服务不到位,病人不满意。护士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综合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行为变慢、工作质量下降,最终导致产生差错的概率增加,导致护理纠纷增加,一旦发生纠纷,护士很难举证自己无过错[5]。因此,合理配备护理人力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

1.4 管理机制不完善 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设备物资管理不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管不得力等影响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这不仅是发生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还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6]。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思想教育薄弱,安全意识不强,未把安全教育纳入护理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②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对职责制度,常规的监督检查不到位。③业务技术训练抓的不紧,对新护士、进修及实习的护士业务培训及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等方面的训练未能及时跟上。④管理不到位,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好管理者的职责,对护理工作各个不安全的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主动采取措施或采取的措施不利。

2 培养护士护理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2.1 加强“三基”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培养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能力是护理工作依法管理的基础。只有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熟练使用抢救仪器,才能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镇定自若,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我院护理部采取了以下效果显著的措施:①严格见习护士的岗前培训及管理。凡参加护理工作护校毕业生,须完成护理部有关职业道德、法律知识的课程培训,并通过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的考核之后,方可上岗。②加强对见习护士的培养。要求各科室严格执行护理部制定的对见习护士的培训计划,并进行考核,合格者方可转正。③强化在职护士的专业水平的训练。为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护理部除根据需要每年举办相关的继续护理学教育课程外,还加强了对临床护士的考核。护理部每年对全院护士进行护理专业理论考试,每月进行护理操作技能的抽样考核,同时将考核的结果作为护士长护理管理的评价指标。

2.2 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 举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习班,组织学习法律法规。请熟悉医疗法规的律师进行专题讲座,及时通报其他医院有关护理安全的信息,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等。护理部严把新护士岗前培训关,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等作为必学必考必通过内容,还扩展学习了护理专业以外的安全管理知识,如紧急情况下安全通道的使用,消防设施监控等。在尊重和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懂得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开展学习并征集“护理安全警示”的活动,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护理教育,重点培训、考核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和诚信度,提高护士防范护理缺陷的意识和能力。

3 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3.1 明确护理安全管理职责 在护理部的领导下,由专人负责具体护理安全管理,及时了解掌握各种相关信息,定期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议,分析护理现状及问题,不断找出安全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实施护理质量监控,护士长负责及时收集本科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识别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采取措施。

3.2 制定安全管理规定 我院护理部在原有“护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相继补充和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范、护士各班工作程序、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涉及安全管理的制度主要包括:①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制度。②护理缺陷及不良事件登记及上报制度。③重要护理操作前后的告知程序。④各种护理质量关键过程流程(如患者交接流程等)。⑤临床各种不良事件的应急预案等。

3.3 不断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 将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易发生的安全问题及防范的措施组织讲课、考试和临床提问。制定了《护理安全用药规定》,如用药须严格二人备药核对制,制定了《护理记录书写规定》,规范护士观察的重点范围和记录的频次。提出专科护理观察的重点项目,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护理记录是住院病人医疗文件记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了病人临床护理全过程,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演变,对确保病人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法律证据。贺彩芳记录因具有以下优点[7],希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推行:①记录实用性,能及时动态的反映病情变化。②简化护理病历书写。③符合法律要求,保护护士的合法权利。④健全法律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3.4 我们采取的措施 ①本着“遵循法规,客观反映,便于记录”的原则,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护理病历书写标准样板。简化书写表格,节省记录时间,突出病历内涵又涵盖法规要求的目的。②成立护理病历指导小组,一是了解护士在临床实际书写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二是分层次举办病历书写方法学习班。三是随时解答、指导护士在书写病历方面的具体问题。四是参与护理病历书写的质量控制工作。③完善书写质量的考评标准,记录完整、真实、客观、及时和书写规范,体现专科特点等内容。④实施书写质量全程监控。一级护士自查。二级护士长检查。三级护理部抽查。

3.5 规范护理物品、仪器的应用与管理 一是制定各专科仪器操作程序卡并挂于仪器旁。定期检查仪器性能。二是实行科室护理物品质量问题报告制度。如对医院采购的一次性输液器或注射器等物品在使用前注意质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对病人及操作人员构成潜在危险,检查物品有无商标、厂址、合格证书等,发现问题,立即报告。

3.6 科学管理 我院护理部于2006年成立了由护理部质控组和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各类临床不良事件(包括差错、投诉、意外伤害、突发事件、药物不良反应等)。本着“重原因、轻结果;重系统、轻个人”的原则,找出事件发生原因,并制定策略,目标是通过改善系统管理来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

4 讨论

通过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不断完善各种工作制度,以及技术质量的改进,使护理投诉、纠纷显著减少,住院病人满意率达到98%,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到0.5%。

护理安全是一项长期的持续工作,需不断培训护士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健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有效的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真正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 王华芬,沈晓知.护生法律知识调查与培养对象.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74-75

3 占建华.从举证倒置谈护士的自律行为.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0-351

4 许苹,谭晓杰.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其研究现状.中国卫生经济,2001,20(7):55-56

5 张优琴,章亚娟,黄琼英,等.“举证责任倒置”对护理工作的潜在影响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13-114

6 左月然.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知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医疗事故处理应急预案范文5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自2002年9月颁布实施以来,医患关系已日益成为和谐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医患纠纷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急剧上升,发生在临床工作中的医疗纠纷不断涌现,破坏了社会的和谐[1]。归因:就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判断或解释的过程。为了确保医疗秩序稳定和谐,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的风险,让护理人员在照护患者过程中,真正地理解病人,同情病人,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并进行工作投入,该研究使用归因分析探讨2010年7月―2013年6月间骨科患者押床因素及风险,并采取突破常规、剑走偏锋的思维方式制定护理管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生通过病情评估确定患者可以出院,但患者该人或家属拒绝出院的押床患者为调查对象。实施护理管理对策前,2010年7月―2011年12月该科有押床患者124例,男66例,女58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6.87±14.53)岁;实施护理管理对策后,2012年1月―2013年6月该科有押床患者113例,男62例,女51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61.5±9.24)岁。

1.2 方法

通过积极的自我内部分析,该科自2012年1月开始采取实施护理管理原则:①指导护士站在押床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避免通过盲目催促费用等意图致使患者出院而引发护患不和甚至矛盾转加。②有效利用床位等医疗资源,及时收住急诊病人并提高抢救成功率。③做到急诊加床情况下,争取被调床患者与紧急收治患者双方均满意。具体对策如下:①预见性合理控制加床:以往由于科室无空床而有急诊患者来诊时,为了避免加床隐患,保障急诊患者安全,该科常临时协调短期押床的患者,请其配合搬至阳台加床,虽然患者表面上同意,但后期的满意度调查显示,患者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做法有一定意见。之后,我科改变这种临时加床并临时调整床位的做法,一旦在该科出现无空床且无出院病人的情况,便提前加床并动员短期押床患者请其配合搬至加床,以随时预留正床给急诊患者,确保紧急收治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三级医院要求床位使用率≤93%,该科现有床位50张,日常科室预留3~5张空床收治急诊病人,因此我科加床数量一般也控制为3~5张。②降低加床风险及影响:在我科常用的加床位置如:病房阳台安装呼叫铃,便于患者使用;床头卡信息是护士每次治疗操作前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的重要标识,因此,在科室加床粘贴醒目的床头卡,不使用如+4床等易混淆的床号,并避免每次加床时同一位置出现不同的床号设置,以免护理人员因惯性思维发生查对错误。③计划性人力资源管理:护士长按照优质护理服务工程要求的病房实际床位数与护士数的比例≥1∶0.4,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同时考虑科室加床因素合理配置护士;如遇特殊紧急情况,该科室护理人力不足时及时向护理部申请支援调配,保障护理质量及优质护理服务。骨科是急诊较多的科室,因此,我科有紧急调配人力资源护理应急预案,设置白、夜班二线护士并要求其24 h手机处于畅通状态,科室每月不定期组织护理演练1次。④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照顾:责任护士每天为患者进行日常健康宣教,且科室每月组织康复课堂1次,邀请住院及出院患者参与,由科主任、医生及专门的康复护士讲解康复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治愈回家后的自我照护能力,讲课结束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根据患者对课堂内容、题目的要求等意见做持续改进;对不愿出院的押床患者加强日常生活指导,鼓励家属参与,协助其建立自我促进疾病健康的信心,责任护士利用下午相对空闲时段加强出院患者的电话随访管理及宣教,帮助其预约复诊时间等。

1.3 观察指标

①押床患者满意度变化;②护理投诉例数。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010年7月―2013年6月该科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前后,押床患者满意度及护理投诉例数变化比较见表1。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后,该科押床患者满意度从85.48%提高到9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2010年7月―2013年6月,该科237例住院患者押床根本的外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因交通事故、工伤意外等原因致伤的患者,其住院费用由肇事方或所属单位承担,患者希望彻底康复才回家,共186例,占78.5%。②部分医保或离退休老人虽然病情已经平稳,完全可以出院回家调理养病,但由于住院报销比例高,在医院随时有医护人员看护而拒绝出院,共37例,占15.6%。③车祸伤中一旦遇有阿尔莫茨海默病老年患者,即便老人恢复后,因为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及照顾技巧;照顾工作繁琐,使照顾者身心俱疲;缺乏社会相关支持;自我价值感低下[2],家属不愿将其带回家中照顾,因为住院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家庭的看护负担,共12例,占5.1%。④特殊情况:在车祸伤治疗骨科疾病期间意外发现合并癌症,但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却拒绝转科进一步治疗,共2例,占0.8%。有调查显示[3]:90%照顾者表示需要护理患者的相关知识,照顾能力越强其照顾负担越轻。英国的研究认为,患者在改变治疗环境时,常感到沮丧,患者希望与一个或几个医护人员保持长期的良好关系[4]。护士应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给予家属帮助支持并对患者实施关爱护理。而且,护理人员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知识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要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处理应激事件的能力,避免或减少职业伤害,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培养良好的应对能力,树立积极的职业观和价值观[5]。

医疗事故处理应急预案范文6

Oliver等[1]将跌倒定义为:跌倒是患者突然或非故意地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跌倒可导致严重的生理、心理或社会功能障碍,而且是致使老年人伤残、死亡和经济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在神经内科,老年人、眩晕病人、肢体活动不灵、视力下降及使用镇静、降压、降糖、脱水药等病人居多,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对这些病人,防止患者跌倒比治疗跌倒更重要,于是我们于2009年开展了预防患者跌倒的细节化护理管理,使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方法与措施

1.1 增强护士防范跌倒的意识。为了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士对患者防跌倒的安全意识,组织护士学习《护理风险预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分表等;利用护理查房、业务学习、早交班等时间,分析回顾护理工作在防止患者跌倒的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使大家充分注重细节;如节假日、低年资护士当班及有较多的重危患者时,每位护士高度重视,并注重人员安排,保障患者安全;科室经常组织开展预防跌倒的护理应急预案演练,不断强化护士预防患者跌倒的意识,防患于未然。

1.2 评估跌倒危险性。对每位入院患者都由责任护士根据跌倒危险因素评分表进行仔细评估,,认真筛选高危跌倒患者,并将安全护理纳入护理计划中。跌倒评估是一个连续性的工作,把它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始终,随时评估跌倒的危险因素并严格交接班。

2 细节化的护理管理措施

2.1设立跌倒的警示标志:对评估出易跌倒的患者,在办公室一览表上作一标记,随时提醒医护人员,且严格交班;在病人床尾挂一醒目的防跌倒标识,病区的各级人员都知道这一标识的含义,护士做治疗、巡房时、医生开镇静药、卫生员拖地时都会特别关注病人。

2.2创建安全的医疗环境:病房、厕所地面清洁干燥,在清洁地面时或地面潮湿时有警示标志;走廊通道无障碍物;照明充足;坐轮椅、平车的患者用安全带予以适当的固定;固定好床腿刹车[2];病床高低随患者身高调好,以方便患者上下床;定期检查床单位及床档等器具的功能。

2.3在病房醒目位置张贴:“防跌倒、防坠床,我们与您携手”温馨书面指导,其内容包括:

2.3.1最易发生的人群:高龄体虚能活动,既往有跌倒病史,肢体活动不灵定向障碍,服用镇静剂、安眠药、降压药、降糖药、脱水药者,视力下降,眩晕,排尿、排便频繁者。

2.3.2 最常发生跌倒的地点:床边,桌椅旁,卫生间,楼梯,地面有水时。

2.3.3 温馨“十指导”:留有陪护。肢体活动不灵的患者翻身或活动时要有家属或护士协助,请在家属或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至相关科室行检查。

提倡夜间用便壶排便。重危患者大小便均应在床上进行,变换要慢,生活起居要做到3个30秒,即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立后30秒再行走[3]。出现头晕等不适时,需尽快取平卧位,如果发生在走廊,可立即扶墙坐下,防止跌倒。

当患者烦燥、意识不清、翻身、夜间睡眠等时,请将床栏拉起,勿留下患者独处。

服装大小要合适,特别是裤子不应过长,防绊倒,鞋子要合脚,不宜穿拖鞋,以粘扣布鞋为宜。

床栏拉起时,若需下床,请先将床栏放下,切勿翻越。

物品尽量收纳,保持病房宽敞,便于行走。

入厕时,应缓慢蹲下,缓慢起身,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用药指导:使用镇静、安眠药时,未清醒时不要急于下床活动,清醒后缓慢起身再扶下床;使用降压、降糖、脱水药时,要遵医嘱服药,使用降糖药时要严格掌握饮食,防低血糖反应导致跌倒[4]。

当您需要任何协助,而无家属在旁时,请通知护士。

2.3.4 病房、洗手间的所有开关贴上红色标志。科室老年人,眼睛晶状体衰老且老人反应能力也会随大脑衰老而变差,将颜色混淆,分辨颜色能力下降,但实践证明对红色较敏感,所以将开关贴上红色标志,方便老人尽快找到,减少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2.3.5 患者及家属的教育。从患者一入院开始,细致宣传预防跌倒的重要性,并不断强化,使病人及家属本身对预防跌倒有充分的认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有的患者过高估计自已的体能或自尊心太强,不愿意麻烦家人和医护人员,要进行耐心的沟通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

对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患者细致做好宣教,注意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及预防。

对有精神症状或烦躁的患者告知家属加强看护,护士加强巡视和观察。

2.3.6 追踪患者跌倒的因素。建立患者跌倒后上报流程及后续处理流程,分析记录跌倒发生的主客观原因,对因客观因素引起的应及时补充或修正原有的措施,提出更有效合理的预防措施,对因主观因素引起的,视患者伤害程度报护理部按规定进行处置。

3 结果

细节化护理管理实施前后住院患者跌倒情况统计:

由上表可见,通过实施预防患者跌倒的细节化管理措施,2009年比2008年跌倒发生率降低(P

4 结论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工作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不注意,都有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安全和医疗纠纷的风险。预防跌倒的细节化护理管理,是防止患者跌倒、减少医疗纠纷、确保护理安全的有效保证。而且预防跌倒是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及其照顾者共同的责任,只有细节化管理,从细节入手,把小事做好,才能使三者一起参与,共同完成,才能减少跌倒的发生,患者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 Oliver D,Britton M,Martin F,et al.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evidence-based risk assess-ment tool(stratify)to predict which elderly inpatients will fall:case-control and cohort studies.Br Mcd J.1997,315(7115):1049~1053

[2] 朱月妹,袁浩斌,陈雷.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的调查,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10(4):5~7

[3] 季淑凤,朱慧.老年跌倒问题原因分析与预防。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1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