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高毕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高毕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网络 论文写作 评估体系
1 引言
毕业论文写作是检验毕业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重要方式。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是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发挥英语专业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保障毕业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是高职高专外语系课程改革与建设中一项重要的任务。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和高校校园网宽带的不断升级,使基于网络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教学成为可能。
毕业论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学生必须通过参与研究和写作的整个过程才能建构自己的学术研究理念和实践技能。结合网络教学的特点,发挥建构主义理论对网络论文写作教学的指导作用,整合网络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基于网络技术、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2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评价体系
基于网络的论文写作教学新模式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指导和促进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他们认为学习者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促进自身认知结构发展的。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而应是主动的、探索式的、协作式的学习。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像建构理论下的情境创设、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人与人的协作关系都是随时空转换而不断变化的。wWw.133229.COM而以往论文写作教学中的终结性评价,关注的是整个阶段的教学结果,不能对教学过程起到跟踪、监控、检测和指导的作用。为了弥补终结性评价的缺陷和不足,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发展,科学地、理性地、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从知识、能力、品质、态度等多项指标去衡量每一名学生。运用更具个性发展的评价策略,激发学习者潜意识中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众多更具特色的学习个体融于网络学习这个大环境中。
3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维评价体系的评价方式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维评价体系其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评价资料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收集而完成。评价体系:
(1)以自我评价为主,结合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建构主义主张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研究,发挥首创精神,实现自我反馈学习者每一次实现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改造与重组,也就是完成了一次自我的肯定、否定、再否定的辩证评价过程。这种自我评价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使学生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增强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同时,我们也不应忽略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的作用。教师评价为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了一种引导,科学、更合理、更客观。
(2)通过对评价对象的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提高评价的说服力。建构主义重视个性发展,提倡多情境解决问题,主张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毕业论文的写作一般分五个步骤:
1)选题;
2)搜集材料;
3)论文提纲的撰写;
4)撰写初稿;
5)修改初稿、完成论文。
根据willis的任务教学模式,我们可以把选题分为前期写作任务,搜集材料,论文提纲的撰写以及撰写初稿分为写作期,而修改初稿、完成论文分为任务后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把论文质量监控和管理分成3个方面:论文写作的准备阶段监控;论文写作过程质量监控;论文写作中期检查和学生意见反馈。论文写作的准备阶段监控主要任务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的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写作态度。同时在论文写作各个阶段进行论文写作课堂教学,内容涉及毕业论文选题、写作方法、规范格式、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等。论文写作过程质量监控的主要任务是:教师就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如定期抽取某个小组,了解其组员毕业论文撰写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论文写作中期检查和学生意见反馈表。在论文写作进展到中期时,教师自己填写其中检查表,对自己的进度、组织安排、质量监控等各个方面进行自查。学生意见反馈表主要涉及教师的态度、科研水平、教师对毕业论文指导、组织安排等方面的问题。
4 实施毕业设计管理系统
首先是通过网络监控毕业设计的选题。学生根据选题的基本原则填写毕业设计选题表,并通过e-mail发给指导教师。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要充分体现其职业性和岗位性,毕业设计选题应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基本原则是结合英语专业特点,符合本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不应该只是单一的语言技能,更应该是英语语言技能与文秘、商务、旅游等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此外,题目难度应适宜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同时题目还要求有科学性、实践性、针对性、创新性。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对选题进行审批。
其次是对设计过程的管理。毕业设计前期,管理部门落实管理选题工作并监督进展情况,提供标准来确定各种表格填写是否规范。根据毕业设计进度要求,学生网上提交选题报告。教师在网上进行评阅,通过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毕业设计中期,学生网上提交设计稿并汇报设计情况。教师通过检查工作进度,了解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网上指导便于教师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可考察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工作态度,对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出现的原则性错误能及时指出,并帮助其改正。对部分态度不认真或违反纪律的学生要及时帮助和教育。通过网络,教师可全面审阅学生的书面材料,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达思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关键环节如设计方法、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结论等环节进行指导时,指导教师通过存储的学生的初稿进行评阅并做批注,最终论文定稿。毕业设计后期,指导教师可检查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对进度缓慢的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意见,督促学生按进度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同时决定毕业设计答辩的具体安排等。
5 建立评估体系,导向规范评价
建立质量评估体系应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评估指标体系应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能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依据毕业设计的质量要素,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导向性和可比性的原则,我系建立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估体系包括6个评估要素,细分为18个评估项目(见表1)。
6 毕业设计教学管理、评估体系的实施效果
我系学生毕业设计始于2006年,几年以来,我系实施毕业设计教学管理与评估体系,取得了如下成效:
(1)进一步完善了毕业设计工作的有关文件。我系制定了有关毕业设计工作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为毕业设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使毕业设计工作有章可循。
(2)充分发挥了系、教研室在毕业设计工作中的作用。毕业设计有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而系、教研室两部门在过程管理中起重要的作用。系是宏观监控组织,教研室则针对高职英语专业特点,加强了对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和检查,制订了毕业设计工作的相关细则。
(3)加强了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保障与评估。在贯彻实施毕业设计教学管理与评估体系过程中,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不断提高。1)提前选题时间,选题从第五学期开始,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准备阶段,并充分利用寒假开展社会调研工作,增强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并结合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环节、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及时选择或更换题目。实践结果表明,提前选题时间,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才能;同时,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查阅、调研文献资料,提前进入角色,为第六学期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奠定较扎实的基础。2)加强了对毕业设计工作的中期检查。教学督导组成员、主管教学系主任、教务处有关人员深入到各专业查阅有关毕业设计的教学文件,了解设计的选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编写了毕业设计指导用书,规范了毕业设计的撰写形式。4)在毕业设计工作结束后,教务处对当年的毕业设计进行抽查、审阅,了解当前毕业设计质量以及存在的不足,评出系、校级优秀毕业设计。5)在毕业设计工作结束时,组织专家组按照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对当年的毕业设计工作进行评分,明确现状,找出差距,及时改进,不断提高。
毕业设计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我系毕业设计质量的稳步提高,毕业设计的成绩分布合理,设计优秀率保持在10%左右,良好率稳定在60%以内,中等率在20%及格与不及格率控制在10%左右。理论性题目保持在40%以内,而实践性题目稳定在60%以上。
参考文献
[1] airasian peter w. classroom assessment[m].new york: megraw---hill,1991.
[2] cohen andrew d. assessing language ability in classroom[m].boston: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1994.
[3] 丁光惠,唐正连,杨伟等.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4).
[4] 丁光惠,唐正连,杨伟等.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j].科技促进发展,2007(29).
职高毕业论文范文2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以毕业设计为平台,任选一家单位为依据,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运用学过的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并结合毕业设计单位实际情况,对毕业设计单位的费用、成本、税务及市场营销决策等进行分析与核算;通过与岗位要求相结合进一步掌握会计实操技能,懂得会计工作中应具备的实际操作方法,以期在毕业时就能实现从实践教学到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胜任相关会计工作的岗位要求。具体目的包括:一是以毕业设计单位为依据,结合实际工作岗位要求,掌握全套会计处理方法;二是以毕业设计为综合实践平台,融汇专业主干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素质;三是通过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及沟通交际的综合素质;四是通过毕业设计中涉及的财务分析、营销决策、税务筹划等知识为学生将来的晋升奠定初步的基础,同时提升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毕业设计的总体思路
首先,学生以自己所熟悉的某单位作为毕业设计的对象,该单位可以是工业企业,也可以是商业企业;可以是小作坊,也可以是大企业。即对毕业设计的对象没有特别的要求。其次,依据所设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先阐述企业基本情况、营销策略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再通过虚拟经济业务数据对单位财务进行核算(核算内容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记账、编制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及财务预算,最后对企业的财务制度建设及生产经营管理改善提出建议。
(三)毕业设计的内容
毕业设计内容包括七大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企业基本情况介绍。在这一部分要介绍企业的经营范围、机构设置及周边地理环境。这些内容与后面的营销决策及会计制度设计有关联,所以置于毕业设计的第一部分。在这一部分我们设置了一个控制点——粘贴企业外景图片来防止学生抄袭毕业设计,因为我们要求每个学生独自做一家单位的设计。第二部分——企业营销。在这部分阐述企业市场定位、营销方式和定价策略等企业营销策略。第三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从企业的产品品种、生产流程、产品销售等方面阐述,这部分内容与后面财务核算中的成本计算相关联。在这一部分我们同样也设置了一个监控点——粘贴企业主要产品图片。第四部分——企业财务核算。这部分要求把设计单位日常经济业务分录填在毕业设计表格中。日常经济业务分录包括各项费用、材料采购、成本核算、产品销售、结转成本费用及计提缴纳税费的分录,并模拟各项业务的发生额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报表及纳税申报表(记账凭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增值税或营业税纳税申报表及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另外装订成册,作为毕业设计的附件)。这部分毕业设计内容主要以实际工作岗位内容为导向来设计,比如按费用会计、成本会计及税务会计等岗位内容来安排设计毕业设计内容,毕业设计的内容即为将来工作岗位的主要任务,以此实现毕业设计与工作岗位的对接。第五部分——企业财务制度建设。这部分要求从企业应收、应付、存货管理、货币资金管理等方面阐述。毕业设计对象已经有完善制度的,要求把设计单位原有制度作为毕业设计的附件,在毕业设计中提出自己的意见,没有制定财务制度的,设计该单位的财务制度。这部分内容实质上要求学生从应收、应付、存货管理及出纳等岗位角度对公司的应收、应付、存货管理、货币资金管理等制度提出改进的建议或设计出相应的管理制度。第六部分——财务预算。要求以一个月期限预算设计对象的收入与费用支出,并对预算进行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情况,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财务分析岗所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第七部分——经营改善措施。这部分要求学生从经营管理者的角度来考虑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第八部分——内容相互衔接成一体。囊括了企业财务核算、营销策略、税务实务、财务管理及会计制度设计等内容,融汇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制度设计、财务报表分析及税收实务等课程知识,突出实训了费用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及出纳等岗位技能。认真完成毕业设计对学生将是一次综合素质的提高及知识的升华。
二、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桂林师范高职高专学校会计电算专业从2007年起实施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方案,将毕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的提高,也更符合教育部提出的在高职高专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宗旨。多年来,绝大部分学生都独立按时按计划完成了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效果良好。但在实施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一,有些学生在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未做解释说明前,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做毕业设计。其二,有些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忘记了毕业设计所要运用的基本理论知识。其三,毕业设计中的监控点还是太少,仍然不能杜绝抄袭的现象。其四,指导老师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核心和关键。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高度的责任心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而实际上有些老师并不清楚开展毕业设计的思路,特别对要完成的任务及要提交哪些成果不是很清楚。另外,有些老师对毕业设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了解,有些老师对成本核算不清楚,有些老师对报表分析不熟练,有些老师则对市场营销知识有所忽视。
三、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
职高毕业论文范文3
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全面检验其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的程度。目前,社会对人才写作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但高职涉农专业很多毕业生的科技写作能力与社会实际需要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从我们走访过的几家园林公司、高山蔬菜公司和农业合作社来看,大多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写作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对写作能力的要求甚至超过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但我们一些学生连写作基本技能都不具备。有的学生理论课考试成绩优秀,动手操作能力也很强,但写作上的缺陷影响了用人单位对其的满意度。因此,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加强对其科技写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更好地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涉农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大都安排到三年大学生涯的最后一学期,而这个时间又往往是学生找工作应聘的时间,因此学生很难静下心来查资料、做实验和撰写论文。有些学生不是通过艰苦细致的试验完成毕业论文,而总希望能走捷径,没有实验数据就虚造几个,或者在网上或杂志上大段抄袭文献,东拼西凑成论文。毕业论文的质量下降也就难免了。有的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十分繁重,精力和时间投入不足;还有的指导教师对自己所带的学生要求不严,写好写坏都让毕业,成绩好的同学就觉得很不公平。这样不利于学生毕业论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提高高职涉农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把好选题质量关
目前,我校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基本上是由本专业教师提供一些毕业论文的选题,然后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这样不会使学生的毕业论文出现大的偏差,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选题的兴趣和偏好,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挥。从前几年我们专业学生选题的情况来看,理论性选题偏多,而结合学生所处实习岗位的实际,生产实践需要的选题偏少。教研室要组织老师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实习目标以及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分析每一个题目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还有选题的新颖性。要坚持选题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既要有一定的学科背景,又要有较强的生产实践意义。
2、实行师生互选制度
实行师生互选制度,就是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教师也可以选择与自己研究方向一致的学生。老师在平时上课过程中与本专业的学生比较熟悉,因此师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进行沟通和互选。学校可公示每位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擅长的领域和长期研究的课题方向等,方便学生选择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教师。
3、充分发挥指导教师作用
指导教师的自身科研能力特别是论文撰写能力的高低,以及教师的责任心,直接关系着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高职涉农专业的大多数指导老师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有的指导老师在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上精力分散,投入不足。由于毕业班的学生大多在校外基地实习,而教师在校内兼课,因此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阶段只能通过网络和电话接受教师的指导,师生之间沟通不充分。因此造成的后果很可能是指导老师定的题目不符合学生所处的实际环境,而学生的自选题目也可能与导师的长期研究方向不吻合。因此,校内指导教师要切实负起责任,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要严格要求,精心指导。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撰写开题报告、论文初稿的修改等多个方面都要层层把关。这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会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另外,学校要适当减少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使指导教师有充分的精力和时间来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同时,也可聘任与专业对口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
四、结语
职高毕业论文范文4
几乎每位大学生都渴望度过充实的大学四年生活,希望在大学四年学习专业知识并了解人生、了解社会。在目前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式下,大学生对自己能够成为社会认可的人才渴望愈加强烈。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前两年几乎都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大三以后,就进入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大多数大学生经过两年的积累和蜕变,慢慢沉淀,开始为自己的“将来”考虑,发奋学习专业技能,他们也更乐意参加各类教学实践活动,以期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技能。进入大四以后,大学生更加珍惜毕业实习的机会,他们将之视作自己的职业实习。在此期间,他们广泛了解当今就业形势、行业发展以及用人需求,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大学生迫切需要职业素质的提升,是他们成人、成才强烈愿望的映射,也是他们内在的需求。
二、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现状
由于高校大量扩招,原来的“精英”教育变成了当下的“大众”教育,大学生的质量也参差不齐。而且我国高校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还处于初级阶段,教育过程流于形式,教育模式较单一,重理论轻实践,成效并不是太明显。大多数企业又希望来应聘的学生能够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能够遵守本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认真、踏实地工作,具有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等等[2]。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很难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并且多数学生很难在应聘单位长期坚持下去,这造成了求职与招聘的供需矛盾。综观学生自身与社会需求,分析目前大学生职业素质状况如下:
(一)职业观念不强一份《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现状》调研问卷结果显示:有半数以上的学生没有研究过要找的行业是什么样子,有近三成学生不清楚目标公司的用人标准,有五成学生没有考虑过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这些问题都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念不强,还是停留在分数最重的“学生时代”,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差较远,很难在毕业时与社会无缝对接。
(二)职业定位不明确很多大学生在对自己未来职业进行定位时,最大的问题就是“眼高手低”。他们给自己定的目标通常较高,国家企事业单位、学校、科研单位等都受到他们的青睐;就业地点也都乐于选择沿海城市和大中型城市,而边疆地区却很少有人关注;就业条件也要求高工资、高效益、高福利[3];就业环境要求独立的办公室等等。他们似乎给自己画了一幅美好的宏伟蓝图,将自己的职业设计地完美无瑕。但是当他们真正走上求职道路时,往往屡屡受挫,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相差太大,导致对自己的将来渐渐丧失信心。
(三)职业心理素质不高相关调查表明,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并不高。现在不少高校和家长都建议学生“先就业后择业”,这导致很多学生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是无奈之举,在工作不久后就会另谋他就或者频频跳槽,这往往给用人单位一种缺乏信誉的感觉;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素质很强,到了用人单位以后,觉得自己是“科班出身”,并不把单位的老员工看在眼里,狂妄自大,觉得自己能够在单位里有所作为,但是在经受过一些挫折以后往往萎靡不振,对自己的能力又过度怀疑;还有些学生“先己后人”的观念较深,缺乏集体荣誉感和敬业精神,只是将单位作为自己积累经验和资本的平台等,这些都凸显了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不够成熟。
(四)社会实践活动较少虽然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还是以传统的“教———授”教育模式为主,开放性的实践教育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和完善,学生们也习惯了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学校在衡量学生学习的时候也多取决于他们的考试成绩,并没有考虑让学生多去参加社会实践,只要考试通过,或者考得高分获取奖学金是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的短期目标。但是考试成绩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他们的专业技能、责任心、团队意识等职业素质,通过普通的考试是无法体现的,这些都需要从社会实践中慢慢地磨练,但是往往这种机会少之又少。
三、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策略
(一)加强规划指导,提升职业理念以前的观念认为,就业找工作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大四时该做的事情,包括学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指导也都是到学生四年级的时候才开始,这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大学生和高等学校教育的要求。因此,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发展教育应该从学生一入学的时候开始,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职业规划指导,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二年级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准确职业定位;三年级就要针对二年级的职业定位,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四年级也是步入职场较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入职前的培训。这四个阶段都有其必要性,缺一不可,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二)加强思想教育,提升职业品质职业的种类虽然很多,但是就从事职业最基本的素质而言,一个人的“品质”是进入职场的前提。古语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放在第一位的是做人,其次才是做事,最后才是做学问。可以将学生的思想教育渗透进职业素质教育中去,重点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能等到学生入职以后再去摸索所谓的职业道德,而是应在在校期间提前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着重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群体协作意识、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求知欲、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精神等等。
职高毕业论文范文5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院机械类专业含机电、机械、数控、模具、汽车等相关专业。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1.关注点不一样,学校和学生意见分歧由于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要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抽检评优,所以学校很紧张,万一结果不好,影响学校的声誉。但现状是,机械类专业绝大多数学生从第5学期中后期开始进行顶岗实习,而且大部分从事的是机床操作和产品检验、包装等工种,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与“设计”无缘。少部分学生在产品销售岗位实习,还有部分在售后服务岗位实习,与“设计”关系都不大,学生看不到毕业设计对他们将来的工作有多大作用,他们更关注的是就业。因此,没有太大的动力去认真地搞毕业设计。由于学校对老师有要求,老师本意当然想认真地指导学生,可是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不能与老师经常见面,有的根本见不了面,只能通过电话、网络沟通,学生上网不便,邮件也说不清楚,老师只能过一段时间督促一下,指导效果大打折扣。
2.毕业设计所需信息和资料难以搜集,影响进度毕业设计阶段,学生都在企业顶岗实习,企业没有专门的提供给学生的图书馆、机房、网络、实验室等毕业设计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学生对相关专业资料的搜集、分析、利用等能力相对较弱,这些资源的缺乏令学生在选题、开题和具体实施阶段显得无从下手,只能胡乱参照往年或网上资料相关题目。例如,机械类专业学生中期检查交上来的题目大多是轴类、箱体类、圆盘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数控编程、各种零件的模具设计、各种普通机床经济型数控化改造、电梯和机械手、水位、各种生产线等的PLC控制、机床夹具设计、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等等,题目有的大而空,有的是课程设计内容,有的是教材上的实例。学生撰写论文时参考教材或网络公开资料过多,没有什么数据支撑,也没有什么自己的观点和实际作品,谈不上论文的质量及学生水平的提高。
3.学生方面的原因江苏省这几年的高职招生,有提前单招,有注册入学,还有中职对口单招,最后,通过真正参加高考录取的考生,所占比例已经较少了。即使是这些学生,录取的分数也很低。而且,江苏省录取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报考学生总数,基本上只要想上学,都能上。所以招进来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水平和能力又参差不齐。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时间重叠,绝大部分学生是自己通过人才市场选择的实习企业,岗位要求学生和正式用工一样的工作时间和强度,学生每天上8小时甚至12小时的班,有的企业两班倒,有的三班倒,没有精力再去搞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在学校的前两年,也没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造成很多学生不知道毕业设计要做什么,怎么做。老师给学生的课题,学生做不了,学生自己定的题目,又很不恰当。勉强写出的论文不规范,文字欠通顺,表述设计意图和设计方案逻辑性不强,质量很低,有的直接抄袭论文或干脆购买,没有起到培养综合能力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4.指导老师方面的原因由于学生多而专业教师少,教师的指导工作量过大,一般平均每位专业教师要承担十多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学生远在四处各地,老师无法对学生进行细致、系统和及时的指导和检查。而且本身又有繁重的教学工作,老师的精力跟不上。另外,各个学校重点关注的是招生就业,使得老师可能不太重视毕业设计工作,不愿多花时间与精力。从教师本身来看,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很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没有实践环节,只能照本宣科;年长教师,没有知识更新的再教育环节,对新技术不太了解。老师自己实践水平不高,给学生的选题,为回避实践环节,很多选择了与工程实际相脱离的综述类题目或计算机仿真题目。这些都使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难度增大,难以保证质量。
二、对策分析
1.提前启动毕业设计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各主要专业课程向前两学年转移,减少第三学年的计划课程。第五学期初开始毕业设计,包括落实任务、查阅资料,掌握毕业设计的基本程序、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总体框架设计。学生在校完成毕业论文总体框架后,到企业、实习基地边实习边做毕业设计,更有针对性,学生不再感到茫然。
2.充分利用毕业顶岗实习到用人单位进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这几年,我院机械类学生的顶岗实习已提前至第5学期的下半学期,由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较旺,所以,绝大部分学生自己都能较容易找到相关实习岗位。学生带着各自初拟的毕业设计课题,分散到不同地方、不同部门进行毕业实习,这种分散实习的方式不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秩序,比较容易被企业接受;还有部分学生,在第3或者第4学期已经选择了进入与学校签有合作培养协议的“订单班”学习,我系有“上海鸿得利”、“富士康”、“亿滋”、“无锡松下”等众多订单班,学生完成基本专业知识学习后直接进入这些单位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实际所从事的岗位联系,如果与初拟的框架有冲突,可再作研究内容和方法的调整,甚至重新开展课题研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校企共同指导学校自己聘请公司的技术人员做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实现校企共同指导毕业设计。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规范化指导,负责过程管理,制定毕业设计流程,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对后期的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指导和审核。保持与企业指导教师、毕业生的联系与沟通。企业的指导教师负责具体的技术、内容指导,提供企业相关资料以及学生与实习企业合作环境的协调。学校应支付企业导师一定报酬,同时,企业导师参与答辩要占到一定比例。我院建立了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要求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至少每周写一次周记,每个周记提出一个工作问题,解决一个工作问题,学习一个工作中需要的新知识点,详细记录,并报告指导教师,指导老师进行点评、指导,随时关注学生动态,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学生还要完成手写的实习报告,也按周填写,学生的企业指导老师,对学生一周的工作进行评价、总结.
4.丰富毕业设计课题来源
(1)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此类型题目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原因主要是近几年学校科研环境的改善及本系教师队伍的完善,科研项目逐渐增多,项目层次包括院级、市级、省级、国家级。
(2)依托技能竞赛及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开展毕业设计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级申报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参加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汽车维修、汽车营销、数控操作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毕业设计开始时间可以依据竞赛时间进行调整,毕业设计可以以综合性竞赛项目实物作为成果,由竞赛辅导教师兼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对学生在前期创新过程中的作品进行完善和理论升华。通过技能竞赛学生熟练了技能,树立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更尝到了学习技能、精通技能的甜头。
(3)学生自己确立的课题。题目主要来自毕业顶岗实习或者将要就业的单位,收集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资料,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这说明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为毕业设计的选题提供了大量的专业实践机会。对于部分搞不了设计的学生,要求他们将实习体会写下来,形成实习报告。
(4)模具、数控、机械、机电专业跨专业整合,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毕业设计课题探索,使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5)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教学课件的制作,如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夹具设计、数控编程、模具设计等课程中的动画、视频的制作。既巩固了所学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常用软件的操作,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不断完善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开设毕业设计指导课程。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总结,我们大体上把机械类高职毕业设计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类,同时,我院已开设指导毕业设计的相关课程或讲座。1)工艺夹具类。此类主要完成各种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及加工零件所需夹具的设计。2)数控编程类。主要完成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及数控编程,可以和机械设计类结合,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机构的设计、机构零件的数控编程、加工。3)注塑、冲压模具类。主要完成各种注塑、冲压模具设计。4)机械设计类。减速器、机器人、机械手、各种泵、控制装备、农业机械、汽车、液压系统及各种设备的设计。5)机床类。机床主传动系统及进给系统设计、钻床、铣床、组合机床设计,也可以利用学校的金工实习车间进行各类机床的拆装、测绘训练。6)机械类课程图形库、动画库、试题库建设。7)机电一体化类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及各种设备的PLC控制系统设计。8)机电设备或生产线故障分析与诊断。
(7)答辩形式多样化。答辩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答辩地点可以选择校内的多媒体教室、实训室,也可以搬到校外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现场,邀请企业指导老师、技术人员、学生的同事一起参加答辩;答辩形式可以是陈述性答辩,也可以是作品展示性答辩;团队项目,可指定一人进行答辩。要保证各类形式如实习报告类、调查报告类、市场调研类、创业计划类、售后报告分析类、设计类都可以参加答辩。
三、总结
根据上面分析,现在的毕业设计质量较难保证,而现有国情下高职毕业设计暂时无法替代。但是,毕业设计也应随着形势的发展进行较大程度的改革,否则,不能发挥起应有的过渡桥梁作用,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是否能强化课程综合实训和课程设计,淡化毕业设计。例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合CAD/CAM课程进行综合实训;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制造基础、PLC等进行课程设计;数控编程与操作理论课程结合实训进行典型零件的数控编程与加工训练。这样的训练更扎实,更有实效。
(2)毕业设计过程要增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让学生明确其目的和意义。
(3)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训练的环节。完整的毕业设计过程应该包括专业实习、文献检索、题目选择、资料收集整理、大纲拟定、试验数据获取、理论计算、论文写作与论文答辩等环节。这些环节能使学生受到完成一个实际项目所必需的综合基本训练,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可能情况下的深造意义非凡。
职高毕业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扩招与就业制度改革,使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的矛盾凸显,学生多把实习时间用于寻找工作。对此,各高校应进一步提高对毕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主动深入基层与用人单位了解信息。使实习与择业有机结合起来;政府主管部门要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调整各类招聘会的时间,并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以减少毕业生的求职成本与求职时间,保证学生毕业实习质量。
毕业实习是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毕业前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训练、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问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
一、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的矛盾表现
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高等学校的毕业实习、就业分配带有计划性和指令性,接收单位把学生的毕业实习与学生就业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来安排,实习单位与实习内容吻合,就业单位如期安排落实。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则是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以追求盈利为目标的企业,接受学生毕业实习不再是指令性计划,而是互利互惠性质的。其结果是,部分企业囚经济利益的驱动,拒绝接受学生实习,或者是在收取费用的前提下接受;有的企业缘于企业之间的竞争,对企业技术进行保密,不愿意让学生接触先进的技术。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只能自寻实习场所。在自寻实习场所中,有的实习场所与学生所学专业内容完全没有关系,加上近年来高等教育就业形势严峻,有的学生就把毕业实习变成了寻找就业岗位,为满足有录用意向单位的要求,在实习单位从事与专业要求完全无关的工作。在目前“就业率指挥棒”的控制下,学校对此大多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
2005年5月,笔者对广州地区6所职业学院2002级4977名学生的毕业实习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安排的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占44%,学生自找实习单位达到56%(见表1)。
对实习单位与专业对口情况的调查发现,完全对口的占55%,基本对口的占36%,不对口的占9%(见表2)。
另据周大现等学者调查发现,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参加供需见面的时间和参加次数比较多,不少学生毕业实习后期的主要精力、时间都花在择业上,严重影响了毕业实习质量。
二、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的矛盾成因
自1994年以来,我国逐步实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由过去“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调整为由学校和有关部门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在目前人才市场不太规范的情况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在每年的上半年比较频繁,而每年上半年的前几个月,正是毕业生的实习时间。在某种程度上,毕业生的择业与实习相冲突的情况比较多,学生无心实习,全心应付各种招聘会、面试及用人单位的测试。
此外,从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步加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据统计,截至2004年9月1日,2004年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61%,与普通本科院校84%的就业率相比有较大差距。哟推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教育部2OO3年专门下发了文件,文件指出:年度招生计划安排与毕业生就业率适度挂钩;从2003年开始,对连续3年7月份毕业生就业率低于本地区平均就业率的高校,控制专业总数。哒一文件的出台,引起了高校领导对就业率问题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民办高校,更把就业率看成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将“以就业为导向”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对就业率的过分追求,使得教学工作与就业工作发生矛盾时,教学工作包括毕业实习主动为就业工作让步。
三、解决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矛盾的措施
(一)充分认识毕业实习对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社会生产手段高技术化,导致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培养出大量以智力为主的技能操作型人才,以满足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需求,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毕业实习是学生了解、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及流程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另外,笔者从一项调查报告中了解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不满意的素质与品质排在前5位的是:吃苦耐劳精神(62.6%)、责任感与使命感(55.6%)、爱岗敬业精神(52%)、动手能力(42.4%)、社交能力(37.4%)。而这些素质和品质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可在毕业实习时得到锻炼。因此,高职教育的管理者和教学人员应正确认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以便采取措施,把毕业实习环节真正落到实处,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毕业实习安排形式,使毕业实习与择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目前,有部分学校采取在校企结合、产学合作单位安排学生毕业实习,这种形式下的实习效果比较理想。近几年,高职院校和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多层面、多形式的实践探索,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较好地解决了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围高职教育办学的楷模。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的“2+1”人才培养模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合作教育模式,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双定生”人才培养模式,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的“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模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的“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模式。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校企结合、产学合作的模式只限于少数学校或少数专业。多数学校或者多数专业的毕业实习还是采取其他形式进行。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安排毕业实习,要考虑的不但有专业对口、操作机会、企业接受意向等问题,还要考虑用人单位与学生就业的结合问题。在人才市场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方缺乏了解,在选择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性、偶然性。如果学校在确定毕业实习单位前,能深入社会基层、用人单位多做些调研工作,了解相应专业用人单位的生产、岗位设置、人才需求以及企业发展规划等状况,不但能为毕业生找到专业对口实习单位,而且有利于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选择毕业生,真正做到毕业实习与择业的有机结合。
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与高等教育扩招,使得学校统一安排毕业实习变得不太现实。学生的毕业实习不但要发挥学校的作用,而且要发挥学生个人的主动性,实行学校安排与学生白找相结合的模式。不但要集中安排,还要采取分散的方式进行。其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情况灵活选择,包括委托实习、顶岗实习、用工实习等形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的,首先要考虑实习单位是否与实习内容一致,不能为择业而实习。对这类学生,学校要严格审批,要求学生按实习要求来做,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审批;不按要求交实习手册、实习日记、实习鉴定表及实结的,不给实习成绩。绝不能让学生以自找实习单位为由,把整个实习阶段用于寻找就业单位。
(三)规范招聘时间、形式,提高择业效果
根据我们的调查,多数学生从毕业前一年的11月份一直到毕业时的6月份,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参加各种类型的供需见面会。学生迫于就业压力,不得不奔走于各个招聘会,不但毕业实习受到影响,而且参加招聘会的各类费用也不少。建议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根据高校的教学特点,明确规定各类招聘会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每年5月份以后进行,各用人单位不得提前面试。在此时问前只接受书面材料,根据书面材料进行初步挑选,若需进一步面试,要求应试者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参加丽试。
(四)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及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