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软件开发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软件开发论文

软件开发论文范文1

1嵌入式软件开发的特点

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需要交叉开发工具和环境。由于嵌入式软件本身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即使设计完成以后用户通常也不能对其中的程序功能进行修改,因此必须有一套开发工具和环境才能进行开发。这些工具和环境一般基于通用计算机上的软硬件设备以及各种逻辑分析仪、混合信号示波器等。开发时往往有主机和目标机交叉开发的概念,主机用于程序的开发、调试,目标机作为最后的执行机构。开发时主机和目标机需要交替结合进行。

2)软硬件协同设计。软硬件协同设计涉及以下方面:嵌入式软件设计、实时系统设计、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软硬件协同设计强调硬件与软件的协同性与整合性、软件与硬件的可裁减,以满足系统对功能、成本、体积和功耗等要求。

3)嵌入式软件开发人员以应用专家为主。通用计算机的开发人员一般是计算机科学或计算机工程方面的专业人士,而嵌入式软件则是要和各个不同行业的应用相结合的,要求更多的计算机以外的专业知识,其开发人员往往是各个应用领域的专家。

4)软件要求固态化存储。为了提高执行速度和系统可靠性,嵌入系统中的软件一般都固化在存储器芯片或单片机本身中,而不是存储于磁盘等载体中。

5)软件代码高质量、高可靠性。尽管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使处理器速度不断提高,片上存储器容量不断增加,但在大多数应用中,存储空间仍然是宝贵的,还存在实时性的要求。为此要求程序编写和编译工具的质量要高,以减少程序二进制代码长度,提高执行速度。嵌入式软件的核心是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由于存储空间有限,因而要求软件代码紧凑、可靠,大多对实时性有严格要求。

6)系统软件的高实时性。在多任务嵌入式软件中,对重要性各不相同的任务进行统筹兼顾和合理调度是保证每个任务及时执行的关键,单纯通过提高处理器速度是无法完成和没有效率的,这种任务调度只能由优化编写的系统软件来完成,因此系统软件的高实时性是基本要求。嵌入式软件应用程序虽然可以没有操作系统直接在芯片上运行,但是为了合理地调度多任务,利用系统资源,系统一般以成熟的实时操作系统作为开发平台,这样才能保证程序执行的实时性、可靠性,并减少开发时间,保障软件质量。

2软硬件协同设计概念

嵌入式软件设计是使用一组物理硬件和软件来完成所需功能的过程。系统是指任何由硬件、软件或者两者的结合来构成的功能设备。由于嵌入式软件是一个专用系统,所以在嵌入式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是紧密结合、相互协调的。这就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发展中的设计理论——软硬件协同设计。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设计时从系统功能的实现角度考虑,把实现时的软硬件同时考虑进去,硬件设计包括芯片级“功能定制”设计。既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资源,缩短开发周期,又能取得更好的设计效果。

系统协同设计的整个流程从确定系统要求开始,包含系统要求的功能、性能、功耗、成本、可靠性和开发时间等。这些要求形成了由项目开发小组和市场专家共同制定的初步说明文档。系统设计首先确定所需的功能。复杂系统设计最常用的方法是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较简单的子系统及这些子系统的模块组合,然后以一种选定的语言对各个对象子系统加以描述,产生设计说明文档。其次,是把系统功能转换成组织结构,将抽象的功能描述模型转换成组织结构模型。由于针对一个系统可建立多种模型,因此应根据系统的仿真和先前的经验米选择模型。

3嵌入式软件开发的方法论

在建立一个完整的嵌入式软件或是产品时,大部分系统都很复杂,不但功能规格很多,还必须考虑例如价格、性能等其他因素,否则很容易做出一个失败的系统或是产品。因此,在进行系统开发之前,必须先了解一些系统设计技术,使得在开发过程中更为顺利。一般来说,产品设计的过程会经历几个步骤,为了确保这些步骤的合理性,我们需要一个设计方法论来面对整个设计过程。采用方法论有以下三个重要理由。

确认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必须要做的,不做无谓的工作,也不漏掉关键性的重要工作,其中包含性能最佳化或是功能测试。

根据设计方法论可以发展出计算机辅助工具或是设计经验累积,汲取每一次产品开发的经验。再经过量化之后,可以发展出一套工具或是方法,让往后的产品设计步入自动化。

开发团队遵循同一套方法论,可以让团队成员更容易彼此沟通。每个人都能在短时间内了解整体过程中将经历哪些过程,需要何种支持与接收到何种结果。此外,也容易通过一套已经定义好的方法论,彼此相互合作协调。设计过程的目标是做出有一定用途且具有创新点的产品。产品的典型规格包含功能性、制造成本、性能表现、省电考虑和其他特性。

4结束语

软件开发论文范文2

在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中,软件开发者往往是将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数据,然后将数据收录到程序中,再通过程序的设计,来设定一种算法,从而开发出解决问题的软件。利用这种方法所开发出来的软件,只能解决一些规定范围内的问题,并且处理问题的结果也往往是以数据的形式展示出来,用户要能够理解问题的解决结果,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才能够将结果中的数据自行转化为通俗的理解方式,这就为用户对于软件的作用、处理问题解决的理解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运用面向对象方法所开发出的软件,所采用的不再只是数据的收录与输出以及算法的设计,它更为强调的是,以人类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要依据大多数人通常的思考方式来设计软件,并且使软件能够分析人类的语言,并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同时,结果的输出也不再是生硬的数据,而是较为自然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用户能够直观地、清楚明白地看懂处理结果,从而增强了软件的可理解性。

2软件工程中面向对象方法具有较强的可重用性

运用传统的方法开发出的软件,受到其开发方法、功能等因素的影响,软件只能接受、识别一些特定的数据,对于一些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问题难以进行灵活的应对,这就使得软件的应用领域及作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用户想要让软件能够解决更多的问题,就必须依靠软件开发者来对于软件进行升级更新。软件的可重用性差,不但用户要花费时间来对软件进行更新,甚至是更换其他软件,软件开发者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保证软件的可用性,不利于更多创造性工作的持续进行。而运用面向对象方法所开发出的软件,则具有更强的可重用性,用户能够将这一类的问题都交给该软件来处理,而不必担心软件的功能受到限制,只要找到正确的软件使用方法,就能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而软件开发者也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对于软件进行更新升级,这就为自己节约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能够致力于开发更多具有创新性的软件。从而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增强软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可见,面向对象方法是我国开发出更多可复用软件的一种重要手段。

3软件工程中面向对象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稳定性

运用传统方法开发出来的软件,由于其主要是通过数据的处理和特定的算法来解决问题,对于计算机系统的要求较高,当软件的某些功能改变或是系统大环境发生变化时,软件难以与系统兼容,就导致了软件无法使用。而软件要进行更新或优化时,由于要改变某些结构,就需要软件所运行的系统也随之变化,为软件的升级优化造成了困难。有时甚至会为了使系统能够运行软件,而进行系统的改变,导致了其他软件无法再正常运行。而运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出的软件,其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依据实际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展开,并且是通过对象来模拟实体,而实体相对于数据与算法来说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其软件结构主要是依赖于自身的功能,对于系统的依赖性相对较弱。这就使得软件在运行时,不容易受到系统的影响,及时用户对于软件的需求发生改变,也不会影响到系统整体结构的变化,也就是说不必为了软件的升级优化而对系统进行改变。系统的稳定性强,也保证了软件能够正常运行,解决问题更为顺利,不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差错而为用户输出错误的结果。

4软件工程中面向对象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可维护性

运用传统方法开发的软件,由于受到各个方面的限制,其系统可维护性较差,当软件与系统功能不相符的时候,只是修改软件难以解决问题,而要同时对软件和系统进行修改不但费时费力,成本费用也很高,软件对于用户的实用性不高,且难以维护,为用户长久的使用带来了更大的困难。而运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出的软件,则很好地解决了系统维护的问题。一是面向对象方法开发出的软件稳定性好。即使用户对于软件解决问题的功能发生改变,也只需要对于软件的某一部分设计进行修改就可以,而不需要对软件或系统进行大幅度的改动。二是面向对象发开发出的软件,具有较强独立性的类。这也就意味着,在软件内部对于其功能等方面进行改动,只要不涉及到与对外接口相关的改变,就不会影响其使用。三是具有极强的多态性及继承性。方便于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对软件进行简单的修改和扩展。四是软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输出结果容易被理解,用户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软件很容易进行测试,方便于用户对于软件进行调整。这些特点就决定了软件具有极强的系统稳定性。

5软件工程中面向对象方法具有更高的总体效益

软件开发论文范文3

关键词:软件公司;成本控制;探索

1经营决策阶段的成本及其控制

经营决策阶段成本是指公司经营方向的选择,这是成本管理的第一个也是最为核心的环节。不过对于大多数IT软件业公司而言,这个阶段往往是最大的问题之所在,有时经常凭一个觉得是灵感的想法或者对市场初步的直观层面的调研就进行的决策。而这样的结果是往往没有摸透市场的真实情况,轻率上马项目,造成方向性错误,以至于导致企业的危机。

该阶段的成本控制,关键在于经营决策前科学而深入的市场调研及准确分析,目前很多中小型IT软件企业,其经营部的职员大多都并不是社会调查专业的,因而他们做市场调查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不太科学,如在样本选取及抽样过程不合理,没有按照严格的社会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甚至问卷设计都存在倾向性导致调查数据信度偏低。此外,大量的公司自我宣传的各种形式的软文和竞争对手有意的攻击性文章夹杂在其中,并不是很容易的进行分辨,更何况数据的随意性,来源的不可追溯性各种情况,所以只能作为参考。

2需求整理及分析确认阶段的成本及其控制

需求整理指市场经营人员根据高管对于市场方向的决策,而提出的具体的产品或者项目的原始需求,需求分析是指技术员对市场部门的需求进行分析,评估其可实现性以及实现难度,大致工时等,提交相关需求分析报告,最后市场经营部门进行确认这个阶段。

该阶段的成本控制,首先需要搞清这种沟通过程中产生偏差的原因,最为主要的往往并不是技术语言和市场语言的差异,或者市场人员和技术人员之间的思维定势的差异,而在于两者缺乏确定的科学的流程和在交流之前的准备以及相关概念约定俗成的定义造成的问题,同时还由于沟通和确认环节由于其特殊性,经常难以被有效的纳入进度管理程序流程当中。而提高该阶段的成本控制效率,必须逐一针对性的解决以上问题,首先要清晰的确定并严格执行市场和技术沟通的流程,尤其是要明确每个环节的控制点,也就是双方交付给对方的关键交付物,一定要有清晰的共同确认的模板,同时每次沟通前必须对于一些概念有着清晰的界定,然后公布这些信息,并在沟通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明确每次沟通前要沟通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沟通结束后要交付哪些文档让双方进行确认等,同时一定要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的管理模式,讲所有沟通环节全盘把握,并纳入进度管理。

3规划阶段成本及其控制

规划阶段成本是指在需求已经得到确认后,进入技术规划阶段的相关成本控制,该阶段有些软件开发公司常常出现的问题是对于规划予以过度的期望和过于沉重的内涵,在实际项目操作过程中,这个规划实际上包含着技术规划和非技术规划两个部分,因为对这两个部分的混淆,导致一些技术层面和市场层面的东西不必要的纠缠在一起,并且直接导致项目进度的拖欠,而且会导致由于非技术规划的不清晰,直接影响技术规划层面的实施。

该阶段的成本控制,必须清晰的区分非技术规划和技术规划,尤其在公司内部技术部门和市场经营部门之间的职责,需要设立一个在提出需求到技术规划之间过渡的位置,即对于需求具体细节的整理,要对于交付物有着清晰的确定,尤其是在不同时期交付不同的关键文档,如除了上面说的那六个文档外,技术部项目组长在需求分析的时候,还应该明确提交功能模块分析,开发代价,功能流程图,功能关联性图,可维护性及可拓展性分析等六个文档,此外在项目开发规划阶段,还要对于控制点的一些要素进行详细的规划用来提交给市场部门,如详细页面元素,页面元素价值度分析,表现形式,页面结构,页面效果等。

4开发阶段的成本及其控制

开发阶段的成本指需求确定并且规划清晰后的具体开发过程的成本管理问题,该阶段相对其他阶段来说比较清晰,但这里笔者认为需要关注的是,如何使得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它是指公司第一线技术人员的能力最大程度发挥的状态,包含几个层次,(1)全部时间利用,(2)最大效率利用,(3)最大潜力激励利用,这三步需要逐步递进实现。这个需要一种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以及公平公正的价值认定模式和绩效制度,从而一方面促进员工本身的发展,一方面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

该阶段的成本控制,可以引入最大可控制成本的概念,这里是指人力资源最大程度发挥后所能控制的成本,是公司在一定投入前提下,最大的可能的减少因管理导致人力发挥不足够而造成的成本,该成本为人力资源的极致成本,无法再进一步降低,此成本状态下的仍然出现效益不佳情况,则可说明在经营定位和经营方向上的问题,而非内部问题。促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利用度和发挥度,在此基础上的成本,为最大可控制成本,以上可以通过内部的管理系统来很好的实现。5需求变更成本及其控制

需求变更成本指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市场部门的需求改变导致的成本增加而实施的控制,对于项目开发的过程中,需求的频繁变更就成本控制而言是致命的,很多项目由于需求的变更而导致破产。

该阶段的成本控制,最关键的是要对于需求变更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要从需求变更的开始,对于整个变更的每个具体的步骤进行跟踪,并且严格核算每次变更所需要的工作时,从而做好评估。同时,务必要明晰需求变更的必要性和风险性,以及所带来的实际成本的增加,所以需求要尽量经过详细的论证。

6测试成本及其控制

软件开发论文范文4

在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中,软件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管理系统的不可持续发展,基于CMMI的软件开发质量管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但是由于现阶段该体系还不够完善,开发项目不能够在独立的平台中得以有效实施,这给质量管理的有序执行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为此,需要对该体系中的CMMI过程域进行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四项内容:是需求管理过程域,需求分析的质量取决于进度和外界约束条件,需求描述过于粗略,就会使维护需求双向追朔环节出现问题;是验证过程域,主要包括验证准备、执行审查和验证产品三个环节,解决的是信度问题;是确认过程域,与验证过程域的环节相对应,解决的是效度问题;是项目定量管理过程域,即以量化的方式对已定义的项目流程进行管理,从而保证流程及流程绩效和项目质量[2]。

2基于CMMI的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2.1各过程域的完善

软件过程成熟度直接影响到软件开发质量,基于CMMI的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其首要环节就是要对各过程域进行改进和完善,针对需求管理过程域存在的需求分析难以实现双向追朔而引发的缺陷难以显露的问题,应对需求的记录方式做出改进,设定改进的幅度和目标,通过建立多层分级的需求体系,使所有的需求都使用一个编号,使用专门的需求管理工具来实现,提高需求满意度,使质量开发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针对过程域存在的评审质量不高、文档缺陷密度较低的问题,应保证缺陷密度能够在基线控制范围内正常波动,不应低于中值,可在正式评审前增设预审流程,再有就是通过邮件讨论或直接使用工具,在此推荐使用DOORS工具的CPS功能,有助于保证信息数据的完整性,提高文档评审质量;针对确认过程域存在的UT不充分的CR所占比例过高、缺陷排除率较低的问题,应通过可持续集成将零散的测试用例整合起来,改进用例编写,对产品代码实施持续测试,提高用例覆盖率和检查标准的可靠性;此外,还应将定量管理过程域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建立组织级度量模式,对所有过程建立相应的度量方式,明确度量指标,确保整个体系处于一个循环改进的过程中[3]。

2.2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CMMI的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体系,将活动及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能够有效实现预期效果,该体系主要包括三项内容,即以客户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管理系统方法、过程处理方法、决策方法、持续改进和供方互利。在实施过程中,软件开发能力成熟度集中体现在软件项目开发和执行人员的整体能力上,除了团队能力外,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控制能力和改进能力,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这些能力进行改善,任一阶段、任一环节的优化都是在既有目标基础上做出的改进,进而使绩效得以提高,因此应对目标进行有效管理,具体来讲,可通过领导的决策支持、确认质量改进目的、选择最佳执行方案和重视员工培训等四个方面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3结语

软件开发论文范文5

2009年以前,高校对SaaS技术不够了解,对SaaS软件没有需求,相关研究甚少[1].之后,伴随着云计算概念的传播,基于SaaS模式的软件开发与应用成为热点.很多学者、IT行业研究人员、项目管理者甚至客户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内容大体分为如下几类.首先,是概念介绍性的.这类研究已经洞察到SaaS的优点,引入概念并分析SaaS能在高校信息化中充当何种角色.这类研究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2-3].第二,多位学者从高校资源共享的角度,提出跨学校的基于SaaS的资源共享解决方案[4-5].各学校可以通过租赁软件服务的方式,使用其他高校的资源.这类方案的想法很好,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首先是观念问题,高校是否愿意共享这些信息;其次是管理问题,需要有上级部门进行组织,并建立共享和推广机制,甚至有时需要强制措施;最后是技术问题,跨学校的资源共享项目需要有实力的企业或软件供应商参与.目前,实现并已投入运行的项目包括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IS)在图书馆资料共享方面成功建成的跨图书馆的SaaS系统[6].CALIS是国务院重点扶持的三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它所获得的资源是其他项目不能比拟的,成功难以复制.第三,由高校客户提出的基于SaaS模式的软件设计方案,来支持日常管理业务[7-8].客户的目标是满足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成本,尤其是中小规模高校或职业学校(后文简称普通高校)对成本更加敏感,SaaS模式不需要进行硬件和软件授权的投资,是理想的解决方案.这种思路的核心仍然是跨学校的,需要由外部的企业或软件供应商来构建系统,再由多家学校租赁使用.目前已知成功案例是金蝶的在线会计软件———友商网[9],但高校中投入实际应用的不多.第四,有些研究不理解SaaS的实质.比如离开了云计算而谈SaaS,SaaS是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应用;有些观点是把传统的B/S架构部署程序看作SaaS,SaaS确实是B/S模式部署的,但与普通B/S程序的最大区别是多客户租用的方式和可配置性.

2、SaaS应用问题分析

从高校应用情况综述能够看出,对SaaS的讨论和研究虽然热烈,但在高校中真正将SaaS概念转化为实用软件的成功案例寥寥无几.主要有如下一些原因.第一,观念问题,高校不愿意采用SaaS模式.有需求是一方面,但真正选择技术方案时就会有所取舍.比如担心数据安全性,选择SaaS模式软件意味着业务数据要存放在软件服务提供商的数据库上,这一点是很多管理者难以接受的.还有些客户担心软件未来的成本,选定了一家SaaS供应商意味着被其绑架,在SaaS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未来的情况不可预知,不如直接购买软件踏实.对于重点大学,由于信息化实力强并且经费充足,往往选择自己开发、外包或购买软件.第二,SaaS应用的切入点不对.即选择了不适合SaaS模式的应用项目.比如对数据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项目,财务处不放心将全校教职工的工资数据与别的客户的工资数据放在一起,所以,工资系统当前不可能使用商业化的SaaS软件.而在校内,如果工资系统使用SaaS方式开发的,那客户只有一个财务处,也不能采用租赁模式,则没有应用SaaS的必要.前文提到的认为SaaS的部署方式能够促进信息共享的观点,本文则持保留态度.SaaS的实质是服务共享,而数据和资源严格隔离.SaaS模式并不是解决共享的关键,资源共享需要SOA架构等其他技术.因此这类项目成功率不高.什么软件适合SaaS模式.当前情况下,院系级或部门级的MIS软件,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是很高的,适合作为SaaS应用.比如用于院系内部的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容管理系统等.随着数据安全机制的改善和观念的转变,校级的软件也可逐渐纳入范围.第三,没有实现SaaS模式的技术实力.SaaS应用服务产业发展的经验证明,只有具备结构先进的基础设施平台,具备灵活定制、内容丰富的SaaS系统,具备强大的运维能力,才能够支持SaaS应用服务业务的平稳发展,才能够支撑数百以至上千的用户在同一个应用体系内实现业务操作,才能够保证每个客户自身应用功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由此可见,普通高校很难具备独立建立SaaS应用的条件,如需实现只能借助外部力量.重点大学则有这种能力.以北京大学为例,计算中心是学校的信息化支持部门,它同时承担校园网络基础设施、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电子校务应用软件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利用虚拟化技术建立校园云计算环境,能够对外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同时具备专业的运维能力;利用负载均衡、数据库集群等技术能够实现大吞吐量的数据访问;还具备专业的软件开发团队.最后,企业没有针对高校的成熟的SaaS服务产品.一方面,用于高校信息化的传统模式的软件已十分成熟,成本也在降低.企业没有将精力投入到SaaS服务的拓展和运营上面.另一方面,高校需求差别巨大,SaaS软件对可配置性要求很高,软件之外还有基础设施的建设,前期投入高,有实力和积累的企业才能涉足这一领域.

3、北京大学SaaS软件的开发实践

3.1北京大学应用思路

在关于SaaS的文献中,没有研究如何在高校内部设计并实现SaaS应用的内容.北京大学的切入点正基于此处,利用计算中心的平台和技术优势,在学校内部开发并部署SaaS应用.对于学校的主干业务系统,如学生工作系统、人事系统、财务系统、设备系统、办公系统等,早已经过多年的建设并形成成熟的应用.那SaaS软件的需求来自哪里呢?北京大学学校规模大,二级单位(院系、中心、研究所等)众多,计算中心的力量主要用于支撑校级主干业务系统的建设,对于各二级单位的强烈的信息化需求则心有余而力不足.SaaS模式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学校可以开发一些SaaS软件,供二级单位使用.如果将各院系及二级部门看作客户的话,那么在学校内部形成了一个SaaS产业链,如图2所示。

3.2网上支付接口服务系统设计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各类收费项目日益增多,每年要处理几百个缴费项目,包括各类学费、住宿费、报名费、会议费等.收费对象多,收费项目繁杂.面对这些特点,传统的收费方式面临困难和挑战,效率低以及对账困难是主要问题.由于电子商务开始普及,大家普遍接受了网上支付方式.校内很多单位开始应用校外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的支付产品提高收费效率.随着应用的深入,问题也暴露出来:商务方面,大家各自为政,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手续费居高不下;管理方面,收费点分散,学校财务部门无法监管;技术方面,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银行众多,接口不一,无法重用.基于上述需求,计算中心设计并开发了网上支付接口服务系统,系统下层对外封装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及银行的支付接口,上层对校内提供统一的支付服务接口.在管理界面,客户可以配置软件以满足需求,比如第三方支付公司或银行、支付币种、转账方式等都是可以配置的参数.客户可随时查询订单信息,执行退款等.当校内客户需要使用网上支付时,只需按照接口规范,将支付接口服务系统的URL加入自己的业务系统即可,然后用户可通过支付接口完成网上支付.系统的结构如图3所示.

3.3通用注册系统设计

网上支付接口服务系统的服务对象是已有业务系统想接入网上支付的校内客户.有些客户还没有业务系统或者只有静态内容的网站,需要在网上支付前采集一些用户的信息.这类需求在校内也很强烈,比如国际会议的注册系统或者夏令营或暑期学校的报名系统.在上述需求的推动下,北京大学设计并开发了基于SaaS模式的通用注册系统.系统设计完全遵循SaaS模式,强调的是可配置性,根据用户需求的不同,可以通过管理平台的配置,生成不同内容的信息采集表单;每个表单项的类型也是可以配置的,如文本框、单选框、复选框、下拉菜单或者文件框;表单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可以配置.比如若表单项A被选中,则必须填写表单项B等;信息采集的流程也可以配置,比如信息提交后是否需要确认,缴费成功后是否发送邮件等步骤;利用CSS技术,使得软件的界面风格也能够进行配置.配置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不同客户的用户登录系统后,根据配置信息的不同,系统将呈现风格迥异的用户界面.看起来像为用户定制的多套软件.系统的结构如图4所示.

3.4应用情况综述

2014年,共有18个校内客户申请SaaS软件服务,使用网上支付接口服务系统的11个,使用通用注册系统的7个.其中包括国际会议5个,暑期班和夏令营12个,自助缴费机项目1个.服务用户人数超过5000人.网上支付金额达到900万元.提高了财务部门的收费和各院系的教学教务组织工作的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

4、总结

软件开发论文范文6

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2.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3.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4.文献研究概况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关键是要减少漏项、减少差错,计算机也是如此的。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该标准是为了合理地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准则,这些规范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时,可参照此标准规定的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包括一般构筑物)的整个结构,以及组成结构的构件和基础;适用于结构的使用阶段,以及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等施工阶段。本标准引进了现代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即将各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都视为随机变量,使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统计数学的基础上,并以主要根据统计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属于“概率设计法”,这是设计思想上的重要演进。这也是当代国际上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而我国在设计规范(或标准)中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迄今为止采用最广泛的国家。

结构的作用效应常见的作用效应有:

1.内力。

轴向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压力;

剪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

弯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矩;

扭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构成的力偶矩。

2.应力。如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等。

3.位移。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某点位变(线位移)或某线段方向的改变(角位移)。

4.挠度。构件轴线或中面上某点在弯短作用平面内垂直于轴线或中面的线位移。

5.变形。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各点间的相对位移。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6.应变:如线应变、剪应变和主应变等。

极限状态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可分为两类: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极限状态:

(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等);

(2)结构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3)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

(4)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如压屈等)。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使用功能上允许的某一限值的极限状态。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裂缝);

(3)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4)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

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结构的可靠与经济之间选择一种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价,使所建造的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满足预定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为达到这个目的,人们采用过多种设计方法。以现代观点看,可划分为定值设计法和概率设计法两大类。

1.定值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如荷载、材料强度、几何参数、计算公式精度等)看作非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经验为主确定的安全系数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任何情况下结构的荷载效应s(内力、变形、裂缝宽度等)不应大于结构抗力r(强度、刚度、抗裂度等),即s≤r。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我国和国外主要都采用这种方法。

2.概率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看作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统计为主确定的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标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非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按概率观念来设计结构,也就是出现结构荷载效应3大于结构抗力r(s>r)的概率应小于某个可以接受的规定值。这种方法是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至7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已进入实用阶段。我国自80年代中期,结构设计方法开始由定值法向概率法过渡。

面向对象编程

使创建windows程序较为容易的关键技术是面向对象编程,或oop。这种技术可以创建可重用组建,

它是程序的组成模块。

几个定义

控件提供程序可见界面的可重用对象。控件的示例有文本框、标签和命令按钮。

事件由用户或操作系统引发的动作。事件的示例有击键、单击鼠标、一段时间的限制,或从端口接收数据。

方法嵌入在对象定义中的程序代码,它定义对象怎样处理信息并响应某事件。例如,数据库对象有打开纪录集并从一个记录移动到另一个记录的方法。

对象程序的基本元素,它含有定义其特征的属性,定义其任务和识别它可以响应的事件的方法。控件和窗体是visualbasic中所有对象的示例。

过程为完成任务而编写的代码段。过程通常用于响应特定的事件。

属性对象的特征,如尺寸、位置、颜色或文本。属性决定对象的外观,有时也决定对象的行为。属性也用于为对象提供数据和从对象取回信息。

5.设计主要内容

本软件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的框架的设计。毕业设计要完成的工作包括:

1.平面钢架分析程序的改造

对结构力学教研室版平面钢架分析程序进行修改和补充。要求:

(1)编写自动生成节点坐标和单元节点编号的程序,或以图形方式输入计算简图。

(2)修改程序,使之适合多工况内力计算;(3)根据输入、输出数据的特点,设计适当的人机界面。输出应可选的显示各构件端力和内力图。

2.编写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机构的构件设计程序

(1)根据有关的规范,应明确计算的各种荷载(恒载、楼屋面活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的计算方法,在次基础上编写自动生成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点荷载和单元荷载的程序。

地震作用按底部剪力法确定。自振周期用经验公式确定。

(2)计算各种荷载单独作用时框架各杆件的内力。计算结构存放在各自的杆端力(随机)文件中。

对竖向荷载下的梁端弯距进行塑性调幅。

(3)在(2)中产生的杆端力文件基础上,分别计算各种可能的荷载组合下,梁、柱控制截面的内力。计算结果存放在适当的文件中。

(4)从(3)生成的文件中选出最不利组合,同时给出截面配筋。

梁、柱截面配筋的确定应考虑抗震设计的要求。

(5)部分编程较熟练的同学可根据计算结果和构造规定,用auto-cadvba绘制梁、柱配筋图。

5.成果形式

本毕业设计的成果应包括:

1.可运行的、并能给出正确计算结果的源程序

在存放源程序的软盘中,应至少有一个算例的数据文件,可在基本不需另外键入数据的前提下,显示正确地运行结果。

2.软件使用手册

这是为用户准备的关于软件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和其他必要的文字材料。

3.软件说明书

这是软件作者的工作档案,是软件维护的基本资料。其中应包括:

(1)软件所依据的工作档案、力学和工程结构模型的较为详细的描述,主要的计算公式及其使用的符号的含义,重要算法的文字说明:

(2)程序的结构:模块的划分的情况、各模块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各模块的功能;

(3)带有较为详细的注释的源程序文本。其中应注明各标识符的含义(尽可能的采用通用公式中的符号)。各程序段的功能、相应的数学公式和特殊算法的说明;(4)为使他人根据软件说明书读懂你的程序所必需的其他资料。

(5)部分编程较熟练的同学可递交梁、柱配筋图纸一张。

4.对自己所编程序的评价

(1)对算例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必要的分析;

(2)总结软件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及教训,提出设计改进意见。

以上各项资料处源程序文本以软盘形式提交外,其余均用计算机打印。

6.进度计划

第一周毕业实习,参观工程,收集资料。

第二周需求分析:描述计算机模型,编些初步的软件说明书。

第三周软件设计:选择模块划分的方案

第四周模块设计: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梁柱截面数据)

或数据输入界面设计(可视化图形输入)

第五周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框架数据、附加荷载)

第六周模块设计:荷载计算(恒载、活载),相应的内力计算

第七周荷载计算(风荷载、地震作用),相应的内力计算

第八周模块设计:梁配筋计算

第九周梁荷载组合,确定梁配筋

第十周梁荷载组合,确定梁配筋

第十一周模块设计:柱配筋计算

第十二周柱荷载组合,确定柱配筋

第十三周柱荷载组合,确定柱配筋

第十四周软件测试或用autocadvba绘制梁、柱配筋图;

第十五周软件测试

第十六周整理源程序,编写软件说明数和用户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