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议范文1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11-2
一、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办学环境实际状况的分析
(一)当前,学校改革和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1.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于特殊教育所应该履行的职责比较模糊。
特教学校校小学生少,一般情况一县一所,有的地区全省才几所。因此,特殊教育的行政管理与业务指导,目前应该说是这样的:行政管理权限归各个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业务指导由地级市特教研究会或省教相关学会。其效果有利有弊。利,有利于资源整合。弊,行政与业务明显划分,形成了县市级行政部门对于特殊教育管理规律的不了解,也就相应发生对于特殊教育管理的行政疏忽。最为明显的是教育主管部门都是依照基础教育管理需要而设置行政执行科室,而这些执行科室有相当的数量没有能完全依照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规律给予行政覆盖。例如,安监科――特殊教育学校特定的安全管理要求;基教科――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在行政过程中的特别要求;勤工办――特殊教育学生的特殊要求;教科研――必要特殊教育过程关照;装备室――特殊教育的一般需求的满足;其实际后果是形成基层县市教育主管部门行政过程对于特殊教育的严重疏忽,只求表面上的平稳不出事。更重要的后果是造成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自身对于特殊教育的不了解、不理解,甚至于不作为,从而波及到其他相关部门,如残联、民政、妇联、团委、文明办、慈善会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关注流于形式。其二,对于特殊教育这样一个特殊单位、特殊群体,我们的相关有权行政部门职责赋予的主动性要加强。残联――这里应该视作残疾人聚集的地方,工作的主导之一;民政与慈善――这里是一群特殊家庭提供的特殊教育对象,是必须关注的对象;财政――这里应该执行符合特殊教育需求的财政预决算;卫生――这里应该定期进行康复指导与监测。
2.教育主管部门对于特殊教育在普通基础教育中的整体融合指导工作不到位。
目前,是将特殊教育划归基教处给予行政管理,这跟地级市是完全相应的。这里也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教处本身将特殊教育跟普通教育整体思考推进不够,形成了特殊教育发展态势跟普教严重分离,不和谐,不合拍。二是除了基教处以外的其他功能科室,因为特殊教育的特殊也就完全放弃了特殊教育的最为基本的指导,这也就加剧了特殊教育在地方县市中跟普教的完全分离,也造成了特殊教育在地方基础教育中应有地位的下降。
3.特殊教育实践依照特殊教育办学规律进行,其切合度严重不够。
应该说,特殊教育规律已经为特殊教育内部管理部门所把握,但是特殊教育一整套内部管理制度大都沿袭普通学校管理制度进行。例如督导评估。尤为明显的是教师课堂教学要求、班主任管理要求、课程计划的执行、学生活动要求、学校一系列评价要求等等,没有能依照特殊教育对象的时代特殊性,给予适合这些特殊对象的教育教学。诸如:对于以智障为主要教育对象的办学实际的认定;康教合一办学理念的确立;个别化教育模式的实践环境的提供与实施;
(二)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促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建议之一:县级教育主管部门除了明确特殊教育的主管部门之外,还应该明确其他各级科室对于特殊教育的管理职责。
装备室――现代化基本设施设备的提供与指导,特定康复设备由残联给予提供;
基教科――对于普特融合活动的提供与指导,特教活动由特教专业委员会负责;
体育科――基本体育活动环境的优先提供与指导。
人事科――对于特教工作者的评价指导。
计财科――财务支持与指导。
建议之二:县级教科研主流方向应该覆盖特殊教育,形成横向与纵向上的融合。
县级教科研主管部门与市级教学研究会应该共同关注处在基层的特殊教育,因为特殊教育的行政行使权处在县市教育主管部门,不可能是行政与业务完全的机械的分离。学校内部虽然设置了相应的科室,但是还没有完全纳入地方县市教育主管部门衔接管理。
建议之三:在县城整体规划,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过程中,必须将特殊教育纳入其中。
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殊教育学校的规划不少地方总是独立地给予考虑,应该说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有的甚至体现了对于特殊教育的特别对待。我认为,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在规划中应该体现“教育融合”的思想,整体给予考虑。这样就能在比照中,确保对于特殊教育的特别关照,而不会将特殊教育视作特殊的负担来对待。
建议之四:在地级市以上层面上,迅速形成对于特殊教育学校评估与督导的综合细则,以便给予特殊教育学校办学以指导。
对于特殊学校办学效益的评估与督导,需要的是符合特殊教育办学规律的评估细则。大的方面,应该符合义务教育以及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要求,小的方面,应该符合特殊教育和谐发展的实际状况。我们需要的是由长期从事特殊教育的工作者或是专家,参照现有的普教评估细则,重点是将特殊教育“康教合一”理念下的可以激励特殊教育办学积极性的内容与办学行为纳入评估范围。
建议之五: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培训机制与职评体系,改变对于特教老师评价标准与特教工作岗位实际相脱离的现状。
目前,特教师资培训的内容应该说是符合特教实际的,其内容都是依照盲教育、聋教育、培教育展开的特定课程与教育技能的培训。可是,到了对教师进行实质性评价的时候,特教自身的评价没有能够形成科学的体系,也就简单利用普教的评价体系进行操作。所有的特教的特有教学基本功与岗位设置都没有能够覆盖,其评价也就偏离特教的本身,尤其是特教与普教的比照评比致使对特教的评价有失公允。所以,有必要建立可以跟面广量大的普教相比照的特教评价体系。
二、对于学校当前和谐环境构建的措施与成效
1.首先是我们特殊教育学校内部和谐环境的构建
学校内部和谐环境构建是学校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学校外部和谐环境的重要基础。
学校内部和谐环境构建可以充分挖掘学校内部资源在社区环境中的和谐构建资源。同时,它还是外部社区和谐环境构建的前提,涉及到我们的特校是以怎样的综合整体形象呈现在社区环境之中,涉及到对于外部社区和谐环境构建是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的问题。
2.我们作为基础教育组成部分,跟教育主管部门与兄弟单位和谐关系的巩固与发展
我们就特校谈特校固然可以更加深入到位,但是我们如果将特校放在整个基础教育的大的背景当中,就会更加全面地理解特校办学特色与需求。也能在基础教育内部引发对于特殊教育的理解与尊重。诸如特殊教育教师职称评定、特殊教育招生、特殊教育的“康教合一”、特殊教育的发展意义等等现实问题首先赢得教育自身的关注与理解,特殊教育也通过面广量大的普教系统得以在社会上形成积极的影响。
3.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跟相关行政部门和谐关系的构建
我们的教育对象在成长过程之中,需要走“康教合一”的道路,有的甚至需要终身康复。康复就必须得到专业部门的支持与指导。特教专业委员会、各类康复指导机构以及残联需要共同指向康复指导工作。
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议范文2
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程度不够
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因为自身存在障碍而不方面进行普通人所从事的体育活动,所以不喜欢或讨厌体育活动.具体来说,盲生虽有健全的听力,能与周围人群顺利的交流,却无法用眼睛去观察所听到的一切,故运动形式与场地极大的受限;聋哑学生由于听力与语言能力的缺失,在与人的交流上往往存在很大的障碍,对外界事物的判断与信息传递往往会出现误差,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很多心理障碍,从而不愿意参与各种体育活动;肢残学生心智健全,有着正常的听力、视力与语言能力,但肢体残缺,这使得他们更能真切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和歧视,直接导致他们对运动的不自信等.所以,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参与程度远远低于普通学校的学生.针对这种状况,如何制定适宜不同特殊人群的体育活动,增强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很值得体育工作者探讨.
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时间和频数不够理想
实际调查中笔者了解到,由于经费相对不足,学校很难保证建设完全符合规定的运动场所,故学生缺乏充足的运动场地;出于安全考虑,一些学校也很无奈的被迫限制残障的体育活动,尤其是盲生;且专业的体育教师与生活老师数量也难满足需求,无法花更多的时间去监护学生.因此,很多学生每天的实际体育活动时间远不足一小时,而且活动的频率与强度均达不到体育锻炼的要求.如何才能确保这些特殊教育学校残障学生的必要的体育运动时间、频率与强度,以达到健身的目的是摆在政府、学校与教师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提升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加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从国内一些研究报道中不难发现,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存在专业化不强、学历不高、专职率不高的现象.基于此,我们应该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笔者建议如下:1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培训与管理.严格限制一些非专业体育教师从事特殊教育的现象,淘汰在教学中不能胜任的教师,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并定期进行专业培训.2招聘专业教师.从全国范围内招聘毕业于特殊教育专业或特殊教育专业院校的体育教师来从事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目前,南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是江西省唯一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高校,其培养的教师数量与专业种类与江西省各市所开设的特殊教育学校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故招聘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面对全国,体育教师也是如此.3根据学生的人数和特殊教育学生的种类进行配备足够的体育师资,拒绝体育课的虚设现象与兼职现象.4提高教师的待遇.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面对的是各种残障儿童与青少年,与其交流存在各种障碍,因此这些教师(包括体育教师)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与教学难度远比普通的中小学教师大,所以提高他们的待遇合情合理.
加强学校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的建设
然而实际调查显示,很多学校的校园偏小,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且由于各种原因,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器材存在数量少、老化、大众化的特点,很难满足各种残障学生的需求.基于此,各级政府有必要协助学校按照标准模式进行体育场地与体育器材的建设与配置,真正做到以残障学生为中心.非常欣慰的是,《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目前该文件内容尚无法获取,故上文引述的内容依然是1994年试行版本——笔者注)已于2012年1月1日在全国正式实施,“具体规定了特殊教育学校校园建设用地面积与校舍建筑面积指标和建筑标准”,“是审查项目设计和监督检查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尺度”,且“2010、2011年,中央共安排41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新建、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1001所.”『从此以后,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将有一个硬性的指标,不会因为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而缩水.
增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丰富体育课及课外活动内容
前面已述,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残障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并不高,这也反映出他们实际上对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认知非常欠缺.基于此,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宣传体育运动的好处,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来鼓励与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增加他们的运动兴趣,促使其运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最终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另外,笔者建议,应该把体育成绩列为评优、评先进的条件.特殊教育学校跟普通学校一样,每学期都会进行学生成绩的评优、评先活动,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参差不齐,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体育课程的成绩评价存在一定困难,因此一般不会把体育成绩放在评优评先条件之中.随之而来的结果是,残障学生对体育成绩和运动的重视程度就会下降,不利于身心健康,所以,特殊教育学校应该把体育成绩列为评优、评先的参考.当然,这首先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用于评价残障学生体育成绩的体系,且要通过一定的权重系数在不同类型的残障学生之间进行平衡.
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
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现状调查;培训模式
一、前言
本文所指的“双师型”教师是既能承担各类康复,又能承担特殊教育集体教学任务人才。关于“双师型”师资的研究,纵观文献,只有孙韡郡和卢红云对特殊教育“双师型”进行论述[1],作者通过对“医教结合”项目学校教师培训的实践总结,明确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概念,着重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评价体系、后勤保障等方面对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模式进行探讨。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在江西省范围内的特殊学校50所,主要分布于全省11个地级市,分别为南昌、九江、赣州、吉安、萍乡、鹰潭、新余、宜春、上饶、景德镇、抚州,基本代表了江西省特殊学校教师的基本情况。对50所特殊教育学校的人事主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得到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为100%。2.研究工具。为全面了解江西省特殊教育学校“双师型”教师师资现状,本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法,设计了《江西省特殊教育学校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共21道题,主要包括学校师资情况,“双师型”师资情况、培训情况等。3.研究过程。本研究主要通过邮寄、培训等方式向各特殊学校人事部门发放和回收问卷,同时,研究者进入特殊学校进行问卷调查,以深入了解特殊学校“双师型”师资情况。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1.特殊教育学校“双师型”教师存在数量不足的现象。2.特殊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学历结构不合理,存在学历层次不高现象。3.特殊教育教师对特殊教育学方面知识掌握较多,康复知识掌握不足。
四、讨论
1.特殊教育学校“双师型”教师存在数量不足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特殊教育前几十年编制不多导致的,同时特殊教育尚未在高校普及,很多师范类毕业的学生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意愿不强烈。2.特殊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学历结构不合理,存在学历层次不高现象,这主要是由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导致的。历史原因是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都是从其他行业或者普小转业过来,他们本身存在学历不高,或者不是特教专业出身。现实原因特殊教育专业职后学历教育机构或者高校不多,老师们难于在学历层面得到提高。3.特殊教育教师对特殊教育学方面知识掌握较多,康复知识掌握不足。这主要是由于省培或者国培的主题以特殊教育知识为主,涉及的康复知识不多导致的。五、建议综合江西省“双师型”教师师资调查情况显示,要改善“双师型”的师资现状,主要在于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特别是康复技能。1.鼓励老师通过网络形式学习特教及康复知识,随着互联网普及,很多相关知识都可以在网络上面共享,特别是康复云平台的建立,更是为特殊教育学校老师提供了网络学习的好机会,2015年张玉红在《特殊教育专业康复实践教学的运行困境与突围路径》中提出了康复云康复云及其在特殊教育专业康复实践教学中的优势,探讨了康复云在课堂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虚拟实验教学和现场经验探究方面的应用前景[2]。2.积极参加学校和政府组织的培训,通过培训等再次学习,增加自身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作者所在单位为江西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连续3年承担江西省的特殊教育师资国培工作,在江西省教育厅部署下,由相关专家制定3年的系统培训计划,在这3年的培训计划中,作者参与制定了康复类培训计划并已经执行,取得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传统培训方式,由政府牵头,进行国培,在国培计划中,承担国培的学校设置康复类课程培训专题班,专题班的课程安排方式为一个系列的,递进,循序渐进的,包括基础班,提高班,强化班三部分,每部分的教学目标都不一样,整个专题班为三期,具体的见表1。(2)采用新型的互联网+模式进行。“互联网+”中的互联网是指一种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代表互联网对其他各样各业的催化作用[3]。“互联网+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方法的过程[4]。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师资的培训,老师可以不用出校门,通过互联网模式进行课程内容包括言语语言康复、听觉康复、情绪行为康复等综合康复精品课件及实训设备,虚拟实践基地。课程形式是在线基础课程,在线实践示范课程,线下特色培训课程。在线教育康复基础课程:通过在线平台提供言语、听觉、语言、认知、情绪行为、运动、学习板块概述的课件,帮助学员掌握综合康复技术的基础知识,在此板块,有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精品课程教学视频。在线教育康复实践示范课程:通过提供一系列以临床实践为主的录像,以“训练方法示范及模拟、课例模拟、真实课堂”为主线,结合专家远程指导,层层递进,帮助学员提升康复技能。线下教育康复特色培训课程:主要根绝不同障碍类型的特殊儿童进行康复,主要包括智障康复培训特色课程,听障康复培训特色课程,自闭症康复培训特色课程,脑瘫康复培训特色课程,经过基础板块学习,实践示范课堂的学习和特殊课程的培训之后,通过互联网+康复模式通过远程指导学员进行评估,制定评估方案并实施个别化训练,从而在实践操作上提高其康复技能。
参考文献:
[1]孙韡郡,卢红云.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之初探[J].学术探索,2012,(5):121-123.
[2]张玉红,黄昭鸣,刘巧云.特殊教育专业康复实践教学的运行困境与突围路径—基于智慧康复云服务的视角[J].中国特殊教育,2015,(11):49-55.
[3]刘芳,孙福万,王迎,等.MOOCs背景下的开放大学课程建设[J].教育科学文摘,2015,(2):98-99.
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新疆 特殊教育师资 现状与对策
分类号:G760
近年来,新疆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受历史、地域、经济等原因的影响,新疆特殊教育基础薄弱,特殊教育事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其中最严峻的问题之一就是特殊教育教师问题,它已经成为制约新疆特殊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基于大量的数据调查分析及广泛调研,旨在全面分析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问题,并就如何加强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建议与对策。
1 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与问题
1.1 特殊教育教师的总体数量严重不足
2008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实施《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项目方案》,规划投资1.58亿元为新疆新建和改扩建30所特殊教育学校。随着新建、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的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新疆特殊教育资源快速扩充,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入学人数稳中有升。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特殊教育教师数量的严重短缺。由表1可以看出:2006年至2009年,残疾儿童在校生由1329人增长到了1562人,六年共增长了233人,增长率为17%;与此同时,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职工数只增长了53人,增长率为14%,其中专任教师增长了30人,增长率为10%。教师人数的增长率低于学生人数增长率近7个百分点,这使原本就存在的特殊教育教师数量不足问题进一步加剧。教师数量不足衍生出的现象是代课教师数量的快速增长。2006年至2011年,新疆特殊教育学校代课教师数量占特殊教育教师数量的比例从3.15%提高到了12.66%,提高近10个百分点。代课教师的增多加重了特殊教育学校的负担,因为这部分聘用人员的工资主要从学校有限的学生公用经费、伙食费和社会捐款中支付。此外,代课教师与公办教师的同工不同酬,会使代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刚投入使用的新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工作逐步转入正轨,再加上即将建成的项目学校以及各类残疾人康复中心、儿童福利院等相关部门和行业所需从事教学、科研与管理的专业师资,新疆特殊教育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将变得更加严峻。
1.2 特殊教育教师的性别、民族、地区比例严重失衡
据王雁等人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2个省市32个城市145所特教学校3215名教师所做的调查显示,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现象非常明显,女性教师占有效样本的75.3%。新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性别比例失衡问题更为严重。由表1可以看出:从2006年到2011年,新疆女性专任特殊教育教师所占的比例始终高于75.79%。男女专任教师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这不仅不利于特殊儿童生理、心理的全面发展,而且对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等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新疆地域广阔,人口居住比较分散,特殊教育学校全部为寄宿制学校,学校管理、安全保育、维稳任务繁重,每天都需要教师值班。由于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在普通寄宿制学校通常由男教师值夜班,但在特殊教育学校,女教师也不得不值夜班,这一方面给女教师带来了各种压力,另一方面也使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产生了诸多隐患。
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新疆有106.9万残疾人,其中少数民族残疾人有71.3万,占全区残疾人总数的66.82%,这个比例比新疆少数民族占全区总人口的比例(59.9%)高出近7个百分点。与少数民族残疾人(包括少数民族残疾儿童)高比例相对应的却是少数民族特殊教育教师的低比例。由表1可以看出:从2006年到2011年,新疆少数民族特殊教育教师占专任教师总体数量的比例一直比较低,始终没超过22%。
新疆以天山为界,分为南疆、北疆和东疆,由于受历史、地域等原因的影响,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北疆和东疆发展水平比较高,而南疆发展水平比较低,这种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在特殊教育师资方面也体现得非常显著。从表2可以看出:新疆近40%的特教教师集中在首府乌鲁木齐市(126人),北疆、东疆地区拥有的特教教师(220人)约占全疆特教教师总数(316人)的70%。南疆地区人口有1016。87万,占全疆总人口(2181.33万)的46.63%t8J,但南疆地区拥有的特殊教育教师只有96人,仅占全疆特教教师总数量的20%。高级技术职称特殊教育教师的地区分布不均衡现象更为严重,71.74%(33人)的中学高级和42.74%(53人)的小学高级特殊教育教师分布在首府乌鲁木齐市,整个北疆和东疆地区拥有的中学高级特教教师(42人)和小学高级特教教师(88人)占全疆高级技术职称特教教师的比例分别为90.97%、70.96%。特殊教育教师数量上的严重短缺、质量上的先天不足,使得南疆特殊教育的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
1.3 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尚不完善,教师专业化步伐缓慢
2009年以前,新疆高等院校尚未开设特殊教育专业,全疆只有新疆幼儿师范学校暨新疆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开展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工作。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共开展了两届中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1996届、1999届,共计80人)和两期在职特殊教育教师短期培训(共计100人),1996年招收的特殊教育学生为公费生,1999年招收的特殊教育学生为自费生。全疆中小学实行教师学历达标后,该培训中心由于办学层次较低、学生学历无法满足特教学校需求以及不是公费生而面临招生困难,因此从2002年起该培训中心便停止了招生。直到2009和2010年,新疆教育学院、新疆师范大学才分别开始招收特殊教育专科、本科层次学生,填补了新疆多年以来特殊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空白。
从2002年至2009年,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新疆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与培训几乎全部依赖疆外的高校。由于新疆地处西部边陲,距离内地发达省市遥远,出疆培训成本高、路途花费时间比较长,特教学校又面临办公经费紧张、学校运转困难等问题,致使这段时间出疆受训的特殊教育教师数量和受训时间非常有限。2006年至2008年,新疆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教师只占新疆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总数的31.81-38.66%,而同期全国接受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教师占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为53-54%。此外,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提升途径狭窄,绝大部分老师的学历提升和职后培训只能依托疆内普通师范大学(学院)完成,培训的内容和课程呈现出明显的“普通教育化”现象,缺乏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和针对性。
1.4 群众性特殊教育学术团体尚不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比较缺乏
新疆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作为全疆特殊教育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曾为推动新疆特殊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该团体由于种种原因,在2009年时被注销。由于没有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这一纽带与桥梁,全疆特殊教育学校校际之间、与疆外兄弟学校之间缺乏交流、研讨、合作、分享的平台。2010年新疆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重新登记注册,重新建立了管理制度,该学术团体重新开始开展各项教师专业化发展活动。但从目前看,该学术团体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任务,才可能更好地为新疆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性平台。
2 加强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2.1 打造发展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平台
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加强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就应该把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融入到相应的教师发展制度之中。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全面部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即《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目前各省(市、自治区)正根据该《意见》精神,结合地方实际,抓紧制定本省(市、自治区)的配套政策。新疆应利用这一大好机遇,将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度建设作为规章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纳入到教师队伍建设建章立制工作的总体规划,通盘考虑,重点安排。除此之外,在宏观政策或其他相关政策中,也应纳入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内容,以便使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能与其他各类教师的队伍建设工作一道迈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进程。
2.2 坚持“特教特办”,创造专有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和普通教育教师相比,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性强,其专业发展有着一些特殊的需求。同时由于特殊教育在我国各类教育中起步最晚、基础最薄弱,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又是我国教师工作中最薄弱、最困难的环节。要切实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工作这一薄弱环节,必须要有特别的措施和机制。2012年12月,我国颁发了《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第一次对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全面部署。该《意见》明确指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特教特办”的原则。因此,在统筹实施教师队伍建设时,新疆还应努力创造专有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标准,缓解特殊教育教师编制紧缺、数量不足的问题。新疆在2009年专门颁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暂行办法》。该文件虽然提高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将特殊教育学校班额定为8-12人,盲生班班师比定为1:4,聋生班班师比定为1:3.5,智障班班师比定为1:4.5,普通中小学附设的特教班师比定为1:4。但该标准依然难以满足新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近两年,国家和新疆自治区举办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因为特殊教育教师数量短缺而面临日益严重的“工学矛盾”困扰,即学校如果外派教师参与培训,则面临学生无师可教的现象。这造成新疆各地、州、市在选派特殊教育教师参训时,存在着数量上不能完成培训分配指标、质量上无法保证按要求选派参训教师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培训质量和效益。如2012年新疆首届特教“国培计划”计划培训40人,实际参训教师人数仅为21人,培训的对象本应是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教师,但实际参训教师中具有特殊教育经验的只有13名,占62%,新上岗和即将上岗无特殊教育经验的学员有8名,占38%。
此外,新疆2009年的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标准既未涉及康复类专业人员的编制标准,也未涉及随班就读资源中心(指导中心、资源教室)教师的编制标准。特殊儿童有着自身特殊的需求,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他们既需要教育,也需要康复。2007年教育部印发的三类特殊教育学校(盲校、聋校、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提出了“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在原有康复类课程基础上,根据特殊学生不同类型障碍特点,增设更多具有针对性、综合性的康复类课程。另外,为加快普及特殊儿童义务教育,国家和新疆自治区目前都在大力推进随班就读工作。而要保证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质量,防止随班就坐、随班混读现象,就需要加强随班就读资源中心(指导中心、资源教室)等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因此,新疆今后应在落实好现有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标准、细化编制结构,以便为特殊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专业人员支撑。
第二,要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增强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吸引力。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特殊教育教师是所有教师中面临挑战和困难最大的、要求专业化程度最高的群体。他们的任务十分繁重,工作十分辛苦,必须付出比普通教育教师多得多的努力和心血来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尽管2010年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为《实施意见》)提高了特殊教育教师的津贴,在原有15%基础上又增加了15%,但因为只是在工资前三项(岗位工资+薪级工资+高定工资)的基础上增加,因此和当地平均收入相比,特殊教育教师的收入依然不高,只能算是中等或中下等,特殊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吸引力依然不高。因此,新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津贴,增强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以激发更多优秀人员(尤其是男性优秀人员)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改善特殊教育教师的来源和性别失衡。此外,2010年新疆虽然在《实施意见》中规定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内容,但因为教师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70%)和奖励性(30%)两部分,奖励性绩效工资又是在绩效工资总量上做人员之间的调整,而不是通过工资增量实现,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一措施的奖励性特征就难以实现,大部分随班就读教师的收入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在新疆这样一个具有独特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多元文化并存的少数民族地区,随班就读在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新疆今后还需进一步改革、完善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功能,切实提高随班就读教师的待遇,调动起广大教师承担随班就读工作任务的积极性。
第三,要探索建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制度,完善特殊教育教师补充和退出机制。近些年,新疆不断强化特殊教育教师的进出口管理,按照国家推进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根据“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原则,从严入口标准。但因为我国的《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所列的七类教师资格种类中,没有关注到特殊教育教师,因此现有的特殊教育教师补充机制只是从源头上保证了特殊教育教师的学历达标,却并未真正考虑到特殊教育教师极强的专业性,无法保证招聘的教师一定能够胜任特殊教育工作。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美国、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虽然各国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的类型、标准等不尽一致,但建立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已经成为世界特殊教育发展趋势。因此,新疆今后还需加强研究建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资格证书制度,制定特殊教育教师、康复服务人员、随班就读教师、资源教师等各类特殊教育专业人员的标准,作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这种以法规和制度的形式来明确特殊教育教师的资格、规范特殊教育教师的素质,才能促使特殊教育教师更快走向职业化、专业化。
第四,要改革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称晋升评聘制度。目前特教教师职称评聘没有单独的系列,都是与普通学校教师混在一起评聘,评审标准也只能参照普通中小学学科教师的评审标准。这种职称晋升评聘制度既无法体现出特殊教育的独特性,无形中损害了部分特殊教育教师的利益,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会误导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因此,新疆今后亟需改革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称晋升评聘评审制度,争取单列特殊教育教师职称评聘系列,研究制定特教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以及相关制度,引领特教教师走向专业化。
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议范文5
本课题研究方法采用以调查法为主的经验方法、以分析归纳为主的逻辑方法和数学统计法等,重在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二、结论分析
(一)主要优势
1.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多年来,我市始终坚持“特教特办”重点扶持政策,形成了“三个纳入”“两个同步”的工作思路,即把残疾人教育事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实施高水平、高质量基础教育发展规划,纳入残疾人事业系统工程;确保残疾人教育事业同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步发展,同全市基础教育事业同步发展。2.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一是高水平建设了市盲校和聋校,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一体化的办学格局。二是加强了区县特殊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各区县按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三是各区县陆续建立了特殊教育中心,为有计划地开展对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服务搭建了实施平台。3.特教学校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稳步提高。一是教师学历水平逐年提高,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已达到80%。这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教师专业技能比较扎实规范,教科研水平稳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在不断加强,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情在不断高涨,研究的水平也在稳步提高。4.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不断提高。一是积极探索适合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和特殊需求的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努力探索培养残疾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就业的教育形式,使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残疾学生都能够接受到合适的教育。二是注重基本素质与职业技能教育的结合,全市特教学校广泛开展了以职业教育和生活适应教育为重点的课程研究与教学实践,取得积极的效果。
(二)主要问题
课题组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指标内容,梳理、归纳出当前制约我市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指标体系达成的几个主要问题。1.大部分特教学校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匮乏。2.为重度适龄残疾儿童送教服务亟待规范,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亟待完善。3.特殊教育学校师资专业化培训亟待加强。4.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实施还不能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特教学校场地建设,加快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配送
区县应加快推进特教学校场地建设工程,满足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公共教学及康复用房的需求,满足无障碍设施需求,保证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的配送到位。在仪器设备的配送过程中,要同时组织仪器设备应用培训,特别是以往没有要求、没有标准的运动康复、言语康复、心理治疗、音乐治疗等设备,要组织系统的培训,尽快发挥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的效益,尽早为教学和康复服务。
(二)积极开展全纳教育视域下的特殊教育实践探索
我市随班就读工作自上世纪90年代起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进入新世纪,以红桥区培智学校在全国首创的“阳光课堂”教育模式为基础,逐步成熟发展起来的重度适龄残疾儿童送教服务,成为我市残疾儿童全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各区县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在全纳教育视域下的特殊教育探索与实践,要制定各区县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加强区县特殊教育中心建设,借鉴上海、江苏常熟等地经验,补充随班就读资源教师编制,建立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开展随班就读巡回指导工作。要想办法彻底解决随班就读学生底数不清的难题,借鉴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经验,开展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诊断评估,规避学生家长对进行单纯智力测量的抵触心理,建立随班就读学生档案管理制度,做到随班就读底数清楚、有的放矢开展工作。要进一步细化、规范为重度残疾儿童送教服务工作。做好送教服务实施计划,从对送教学生进行教育诊断评估入手,为每个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充分利用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配送工程的实施,筛选适合送教服务使用的教具和康复设备,将送教服务的重点落实在康复训练。同时,要开展对送教服务学生家长的培训,将家庭康复和教育康复有机结合,提高送教服务的实效性。
(三)切实加强特教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师资专业化水平
1.强调新招聘教师具有特殊教育及相关学历背景。要创造条件招聘特殊教育师范专科以上学历教师。目前国内开设特殊教育师范本科教育的大学数量不多,毕业生难以满足各地学校用人需要;一些办学质量优异的专科特殊教育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却难以逾越用人制度门槛,不能进入我市特教学校,即便录用了也很难解决户籍,随时有可能发生“人才流失”。本着特教特办的原则,有关部门应了解特殊教育的现实,从实际出发,制定特殊政策,允许特教学校招收特殊教育专科毕业生,试点发放特殊教育人才“蓝印”户口。同时,可以辅以条文,要求这些教师要在规定时限内获得本科以上学历。2.盘活本市的特殊教育师范培养资源。我市高校目前开设特殊教育师范专业的只有天津体育学院健康与运动科学系,该系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第二批次面向全国招生。这个专业规模较小,每年毕业生20多名,持有本市户口能进入本市特教学校的为数极少。由于宣传不够,我市很多特教学校尚不知道这个专业的存在。盘活本市的特殊教育师范培养资源,为特教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服务,可以有两条途径:一是加大对天津体院特教专业的宣传,提高其教育质量,采取在本市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定向委培生的做法,保证毕业后能充实到特教学校中去。二是在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开设特教专业或特殊教育公共课、选修课,学生修满规定学分,毕业后可到特教学校任教。3.适度招收医疗、康复专业毕业生到特教学校任教。随着特教学校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理念的深入贯彻,目前特教学校普遍迫切需要懂医疗、会康复的教师。言语治疗师、物理治疗师、音乐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将可能超过语文、数学等教师,成为特教学校里大受欢迎的师资。目前我市的医科大学和医学专科学校都建有非常出色的康复系科或专业,相当一批毕业生也愿意到学校工作。教育部门要掌握信息,提供机会,招聘部分优秀的医疗康复专业毕业生到特教学校任教。这将大大提高特教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同时也为其他教师提供了潜在的培训师资。4.组建我市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团队。调研中了解到,我市目前在高校和医疗单位中,拥有一批掌握特殊教育前沿技术和信息的专家学者,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都很有成就。比如南开大学医学院行为医学中心有从英国牛津大学引进的专门研究自闭症的博士,体育学院健康与运动科学系有从外省市引进的康复医学教育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有专门研究听力、语言康复的主任医师,医学专科学校有一批康复专业临床医生。要充分发挥市教研室的桥梁纽带作用,将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集合起来,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形成我市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团队,为提高特殊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发挥作用。我市还拥有为残疾人服务的康复设备生产企业,目前在为一些学校提供康复训练设备、设施。课题组成员2010年9月曾专门到企业调研,考察其产品的适应性和质量,认为这家企业应当有能力成为特教学校教师培训的基地之一,为师资专业培训提供器材、设备保障,提高培训的可操作性,避免纸上谈兵。5.特教学校教师要加强同行间交流学习。特殊教育学校的小规模、独特性,决定了特殊教育学校之间需要加强交流和学习,避免封闭。多年来,我市的特教学校在市教研室协调组织下,建立了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良好机制。业务培训、考核,定期的相互观摩、研讨,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参加的全国各项教育教学赛事活动中,“有人组织”已成为天津特教教师的特色。为进一步开阔视野,瞄准先进,我市的特教教师还要在“走出去”上多做文章。要多参加国内的特殊教育活动,多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其中,与国内先进的特殊教育学校建立“姐妹校”关系,是一条可行途径。课题组考察、分析了一些国内优秀特教学校成长的案例,发现多和同行学习、交流是其中一条重要经验。2009年以来,课题组成员在红桥区培智学校开展实验,介绍该校和北京市海淀培智中心学校建立姐妹校联系。近两年来,学校通过拜师结对、跟班见习、假期集中培训、邀请“师傅”来津听课指导等方式,学习海淀培智学校在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等方面的经验,收益很大。学人所长,克己所短,见贤思齐,奋起直追,“走出去”的效果往往是关起门来苦心孤诣多年也难以达到的。6.建立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首先,特教学校校长要重视教科研并带头开展教科研,校长要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或者挤出时间,亲自主持或参与一些教科研项目,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第二,特教学校要将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撰写论文、参加教学比赛等会同班主任工作、德育活动等表现和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挂钩,和评聘职称、推荐进修、表彰奖励等挂钩,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第三,要借鉴上海市的经验,将特教学校教师职称评聘单独设立系列,进行特教相关理论、技能考核,作为评聘职称依据,激励特教学校教师钻研业务,追求专业成长。
(四)加强特殊教育课程建设针对性,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
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议范文6
体育手段对发展智障学生自我表现力、记忆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在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知识的归纳能力和对指令执行能力的效果也较显著,有效弥补特殊学生广泛缺乏的学习主动性。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技能和社会技能的作用较明显,能有效促进智障学生基本劳动能力和社会技能的养成,为引导智障学生融入社会、平等享受社会权利和义务的提供基础和保障,也是特殊教育学校培养学生掌握最根本任务。对发展培养交际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提高有声语言、肢体语言、眼神和表情的实现,并能培养智障学生非言语表达能力的养成。
2影响当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手段的实施因素
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影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及训练中主管领导态度影响因素占13.85%。严重影响了特殊体育的开展及实施。教师对教学及训练态度影响体育运动开展的因素占36.92%,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师缺乏专业性和责任心不强,影响到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学生个体因素占50.77%,智障学生群体不同类型,智障程度心理缺陷影响体育教学的实施。学校场地器材因素占70.77%,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多数特殊教育学校缺乏专门的特殊儿童体育器材,大部分的体育场地和器材使用正常儿童的器材,并且达不到国家对学校体育器材配备的基本要求。课程设计与编排因素占47.69%,家庭条件因素占4.62%。学生家长对体育教学发展特殊儿童适应行为能力的作用了解不足、不够重视。综上所述,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影响体育教学与训练较为主要的因素是体育场地器材、学生个体因素、课程设计与编排和体育教师的因素,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引起重视,改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运动的环境,促进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可持续发展。
3改善体育实施环境的措施及建议
(1)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有序发展,积极承担国家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应有的责任。(2)结合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计划地逐步配齐。相关部门应当充分整合资源,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硬件设施和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优化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育人环境,积极推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3)主管体育教学的领导高度重视体育教学活动,积极发挥学校在社会上的特殊地位,争取上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通过各慈善机构及慈善个人的资金支持,努力改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足局面。(4)加大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海报及宣传栏在校内对学生、家长及相关教育人士开展体育活动宣传,牢固体育健康重要性的理念,树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意识,营造良好体育环境。(5)相关部门加大特殊体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引导更多特教专家和基层体育工作者加入特殊体育科研队伍,积极开展特殊体育手段对发展智障学生适应行为的的研究,培养教师创新的能力和钻研的精神,提高特殊体育科研队伍的理论水平。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