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范文1
一、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性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逐渐演变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在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下, 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 能为企业提供及时、会计毕业论文准确、有效和完整的财务信息, 从而增强决策有效性, 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进而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 会计信息系统也是一柄双刃剑, 其不当使用的负面作用不可小觑。企业到底要不要设立会计信息系统,使用何种会计信息系统, 如何使用会计信息系统, 如何控制会计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等等, 这一系列问题都涉及“人”的作用,“人”是影响会计信息系统实施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二、会计信息系统中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目前在我国, 既掌握扎实全面的会计专业知识, 又具备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素质以及与其他技术人员有效沟通和合作的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还非常缺乏。信息时代对新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不仅仅是会计专业知识本身,更是对会计人才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创新意识、管理才能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综合能力。会计专业人员不但要具备过硬的会计知识和全新的财务理念、开放性思维和宏观把握的相关领域观念, 领悟先进的管理思想, 还必须具备熟练的网络技术和对信息的迅速反应能力和控制能力。
2、合作能力。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 更加重视人际合作与信息交流。有效借助组织的团结和他人的帮助, 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 从而实现共赢。
3、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会计人才必需具备的重要的能力素质, 创新型会计人才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索勇气, 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本科会计信息系统教与学的启示会计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基本定位是: 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熟知国内外会计财务、审计、金融、证券、税务等业务惯例, 完成会计师基本训练, 能在中外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相关教学、科研工作, 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中具体业务能力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具体地说就是一种掌握经济、管理、法律、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能应用计算机技术熟练解决财务、会计和审计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本科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和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方面的知识。与此相适应, 提出几点启示:
1、建设校内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会计模拟实验, 就是将模拟对象模型化, 通过模拟其生产经营过程让学生在其中进行会计活动。实验的范围一般是从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开始, 然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这样能使学生独立完成整个会计循环, 从而掌握会计理论和熟悉会计操作技能。会计模拟实验主要是培养财会学生综合应用会计理论知识去分析、处理、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
2、建立校外会计实训基地。实验室毕竟代替不了真正的会计信息统的工作环境, 要深入切实地了解体会会计信息系统, 实践是检验功夫的唯一标准。学生直接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操作, 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 实践实验室的模拟, 而且能够在具体的业务与环境中触类旁通, 发现问题,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手工模拟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综合比较。学生在熟习会计学原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相关会计知识的基础上, 先根据资料进行手工模拟, 建账、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每月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账表、编制年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然后再根据同样的经济业务, 以及手工编制的记账凭证进行上机操作, 将凭证输入计算机, 并自动生成报表, 可将自动生成的报表与手工报表相核对。既可检验手工操作的正确性,又可以形象地认识计会计信息系统的实质, 比较手工环境下与计算机环境下处理的异同。
4、正确处理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目前会计信息系统技能训练只通过一门课程来完成,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 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而会计信息系统涉及到的经济、管理、法律、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又绝非一门课程所能够容纳。所以, 如何树立正确的意识, 合理安排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中融会贯通, 在实践中举一反三, 是留给学生的最大的思考。
5、具有较强表达沟通协作能力。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互相合作,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停留在书本, 而且要平衡自己多方面的发挥, 锻炼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知识再生、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从而成为一个学习性、适应性强的人才, 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总之, 会计信息系统光有精湛的计算机技术人员或者光有经验丰富的会计业务人员或者管理人员都是远远不够的, 而应该是这三者的完美结合。因此,企业要真正做到充分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系统, 就要造就一大批既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 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 能够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 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需求的“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 促进会计信息系统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信息社会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徐跃华,《中国农业会计》, 2007 年11 月。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范文2
【关键词】人本管理;学院管理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进一步深入,政府提出建设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教育管理应首先体现人本管理。现有的多种管理方式之中,人本主义的管理方式因其重视人的存在与发展,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与运用。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一、人本主义管理的内涵
每个理论的产生,都有其必然性。理论历史沿革。按照一般管理学论述,当代西方管理理论与管理学派的发展,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形成于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泰罗等人。泰罗提倡的科学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在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比如操作规程、职能分工、工作定额、管理原则等,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新时代。但他对人的认知是有不足的,一是把人看成经济人,拿钱做事,钱是万能的;二是把人看成是生产流水线的一部分,即和机器一样的生产工具。第二,行为科学理论阶段,开始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行为科学侧重研究人的需求、行为的动机、人际关系、激励理论等,倡导通过多种方式激励人的积极性。但仍把对人的激励当做是管理手段,而不是目的。第三,管理科学学派阶段,是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后出现的。这一阶段,以广泛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为特征,涌现出许多新的管理技术,提高了管理工作精确化、科学化的水平。但实践表明,尽管现代管理技术是有效的,却不能代替管理思想现代化和人员的现代化。第四,管理思想发展新阶段,是人类管理理念从物本管理向前推进发展为“以人为中心”的一个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主张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并提出了个性需求和精神健康的理论,提出了更多依靠人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以及顺应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等,并在实践中积极推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本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有人曾预想,大量应用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那么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有可能下降。但竞争的现实使人逐渐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以及使用产品和享用服务的人。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把员工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根据员工的兴趣、能力、身心素质等综合性情况来合理地安排最适当的工作,且充分地考虑员工的成长和价值,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在工作中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为达成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简而言之,其实质就是尊重人———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把人的智慧和才能全部发挥出来,从而使管理效益趋于最大化。
二、我院实施“人本主义管理”的必然性
(1)学院的人本管理是对科学管理的继承和发展。因为有科学管理对劳动生产率的高效追求,所以才有组织行为学更深入的研究;因为有组织管理对组织机构、岗位职责的科层设置,所以才有人本管理所主张的扁平化组织。可以说,人本管理的蓬勃发展是建立在科学管理奠定的坚实基础之上。学院管理是以学院作为管理对象的活动,其指导思想应具备时代的前瞻性,组织机构设置具有科层性,其活动内容、方式都要要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以及学院本身所具有的功能相匹配。因此学院管理者必须意识到提倡人本管理不是简单的否定科学管理,而是对科学管理的继承和发展。(2)人本管理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是必由之路。人本管理倡导根据组织的发展需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需要,依据组织和组织的发展而谈人的发展,激励员工在实现个人发展的同时实现组织目标,其最终目的就是按照人性的发展规律进行管理。学院是教师的平台,教师是学院最重要的资源;只有在学院的平台上合理的利用资源,才能构建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平台。因此学院提倡人本管理必须坚持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的发展。(3)学院发展历程与管理自身特点呼唤人本管理。纵观国外著名高校,其人本管理广泛运用且产生积极的效果。而我院目前仍处于发展的中期,正处在走向逐步完善各级管理制度的重要时期,当前发展中的众多问题,都要求我院管理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走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之路,这也是学院管理特点的内在需求。学院管理的自身特点有:首先教师具有双重性,既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因为作为学院管理的核心要素的教师,他既是学院管理的对象,同时又是引导、管理学生的主体。其次培养对象是人。学院管理的目的是塑造人、发展人,提高人的思想,提升人的素质。可以说人是学院管理的第一要素,因此学院发展历程与管理自身特点呼唤人本管理。
三、我院实施人本主义管理的措施
(1)尊重。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因为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素质的学生;没有高素质的教师也就没有高层次的学院,所以要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在学院中的地位,尊重教师的创造精神,尊重教师自我完善的要求。(2)宽容。首先是“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在人际关系中,特别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要有一颗宽容之心。海纳百川,其容乃大。只有宽才能容,才能够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才能形成民主的气氛,学院才有生气、有活力。其次对人不能求全责备,孔子曾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总是会有缺点和错误的,所以要允许人家有缺点和错误,要鼓励老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不怕犯错误。只要能够及时改正错误,就能在错误中取得经验和教训,取得更大的进步。所以能包容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人,队伍才能兴旺、事业才能发达。(3)激励。人需要激励。人的需要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因此激励也有物质的激励与精神的激励区别。对于学院教师来说,只要物质待遇得到了基本保障,精神激励就是最重要的。一是树立教师的地位。通过榜样,指明老师努力的方向,如通过表扬、荣誉、职称等方式使做出成绩的教职工得到受人尊敬应有的地位。二是用好人。按照学院工作岗位的需要,尽量做到“任人唯贤、唯才”,一要放手;二要支持;三要关心。如对年轻老师不仅要关注其业务水平的提高,还应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解决教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问题。三是充分肯定大家的工作。要善于挖掘每个人的潜力,尤其是要通过多种的方式肯定大家的工作成绩。(4)参与和认同。学院发动教师参预学院的管理,使他们与集体目标取得认同,让教师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一是有助于建立教师的归属感。要让教师认同实现管理目标不仅是领导的事,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事,那么在制定学院管理目标必须有教师的参与。例如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绩效工资的改革方案让广大教师参与,广泛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与建议,有助于教师主人翁精神的形成,有助于学院管理者与群众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二是有助于建立教师的情感认同。参与学院的民主管理为教师实现自我需求、社会性需求提供了机会和环境。因此情感上的认同会使教师更加努力的工作,把学院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来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满足自己自我实现的需求。
总之,学院管理者一定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以人为本认真分析与研究,在学院管理中始终以人为本,注意挖掘人的潜能即是学院管理者的主要工作也是学院管理者成熟的标志。
参 考 文 献
[1]李益.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学校人本管理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2]刘龙海.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实现人本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范文3
关键词:教学管理;三本;现状;对策
高校三本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指的是以大幅度提升素质质量为重中之重的教管理念和方式。如何使教管素质和质量不断攀升,是高校三本学院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三本学院教学质量管理过往成就和当今存在问题
根据赵津津等报道[1],高校三本学院教管质量研究与实践,近几年来已经取得成就概括起来共有以下三个方面:
1.在思想认知的方面。我们对高校三本学院对增强教管质量监控的困难性,长期性具有一定的预见作用。当今社会对教管的普遍认识是: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不仅使教育的资源配置在高校三本学院内广泛优化,最主要的是他可以使教学资源利用率有着极大的提升。是提高高校三本学院内涵发展,把教学生产力潜移默化的转化成现实教学生产力的核心步骤。同时它也是高校三本学院持续发展以及飞速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高校三本学院目前正处于由外延发展为主转入内涵发展的这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因此加大教管质量监控力度,具有非常必要的实际意义。但是因为我国高校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内部关系纷繁复杂,起步晚,基础薄弱,并且教管质量监控的对象数量极其大。而且高校三本学院教管质量监控受到传统和现实、主观和客观等诸多因素的互相冲击,加强高校三本学院教管质量监控改革,势必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综合的复杂的大工程。
2.微观研究与探讨方面。我国高校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在确定培养方案、开课任务、理论环节效果、实践教学管理、学分管理、师资建设以及学风教风考风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仔细的探讨[1]。因此,具体的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内容,被笔者的科研团队进一步研究讨论。之后进而充实和丰富了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内涵。
3.宏观研究与探讨方面。近年来,大多数高校三本学院汲取国外教育教学管理的理论和成果,多方广泛借鉴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初步构建了丰富多彩的适合三本学院教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与模式。比如下面所述,目前,我国高校三本学院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点以及教管质量监控体系的理论基础与现状,初步建立了:目标体系、组织体系、监控体系、保障体系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了教管质量监控体系雏形,并且把长效机制于教管质量监控初步建设起来。
综上所述:高校三本学院教育模式已经由原来的陈旧的精英教育模式转入到当前的新的大众教育以模式。在这个转折阶段,也因此衍生了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以及突出问题。例如:高校三本学院生源质量大幅度下滑;师资队伍整体力量越发显得薄弱,兼职教师精力投入不足,并且其结构十分不合理,教授水平不高;并且有基本设施设备等严重不足等教学条件欠缺的状况。这既加大了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建章立制的难度,同时也为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提出了迫在眼眉的问题。赵津津等分析当前的高校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量管理的现状,报道主要问题,如下所述;①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的服务意识不强;②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思路尚未清晰;③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管理体制不十分完善;④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管理人员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⑤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管理建章立制不足;⑥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管理的各项措施应该及早到位;⑦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⑧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管理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宽度,三个维度应该纵深发展,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应该提高。
二、加强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管理务必处理好如下关系
李华等科研团队[2]总结近年来高校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管理的基本经验和理论成果,结合上述一系列情况,加强高校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管理,务必处理好如下关系:
1.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创新性的高校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管理,必将提出一些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但是相应的这些理论和实践环节,往往涉及到全社会多层次,多方面的利益。所以笔者认为要实现高校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首先要有个民主科学的决策过程。高校管理者应该广泛征集和听取广大教职员工、在校生和教学管理服务人员的心声。在此项工作完成的基础之上,我们应该充分的论证、反复的协商探讨,最终达成统一的集体决议。因为我们只有这样进行工作,这些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才有可能经得住时间的检验,才能完整的体现高校三本院校广大师生的长远利益。广大师生才会支持与拥护这些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2.继承和创新关系。李华等科研团队认为,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尤其是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在他们办学过程当中,沉淀了丰富的教管质量监控管理经验,逐步形成了具有自我特色的教管质量监控管理思路与方法,广大师生对此持接纳和认同的态度,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是各个高等院校的宝贵财富,是各个高等院的核心要素,其他院校应该大力学习并且加以继承、发扬。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计划经济体制长期渐染下,所形成的一些固有思路和工作方法,于诸多方面都难以应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教管质量监控管理,使招生规模高速扩大后所呈现质量问题很难被有效解决。所以,赵津津等提出在继承发扬优秀的教管质量监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更要敢于创新,并且迅速落实到纷繁复杂的管理思路、管理手段、管理方式当中去,因为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这样教管质量监控管理才能不断开创新局面。
3.过程和目标的关系。目前,全国各地高校所创造的“产品第一位的是教育服务,在校生于实际学习过程中,究其实质就是 “产品”消耗的过程。最终,在所培养的在校生身上能体现出来就是“产品”的质量高低,但是这个需要在毕业生毕业相当长时间之后才能够充分体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不可重复性消耗。笔者认为我们完全没有可能学生毕业之后,还可以看到“产品”质量并没有我们语气的高。如果此时重新召回同学来我们院校学习,是不现实的。因为是这样一个特殊情况我们就应该于在校生中加大目标管理力度,就是针对各个学科专业和课程以及理论实践环节,针对各个受管理的对象,设定具有专业特色的管理目标,用以作为基本管理手段去监测评估目标的实现情况。与此同时,笔者认为我们亦亟待解决过程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对教学的理论时间全过程投入有效监控机制,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作者单位:1.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 2.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文为河北联合大学201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名称:“河北联合大学教学系统管理信息化的完善与实践”,项目编号:Y1276-54
参考文献: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范文4
对血压控制达标病人的管理
血压达标的标准 管理出院后血压控制达标的高血压病人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病人血压控制达标的标准,只有收缩压
继续目前治疗 对已经血压控制达标的高血压病人,可以在社区继续目前治疗。这时社区医师特别需要注意和监督病人规律服药、控制饮食、积极运动等(包括低盐饮食),千万要告诫病人不能由于血压控制好了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复查血压并做相应处理 在继续治疗和定期复查血压的基础上,约1年后可考虑在有条件的社区或专科门诊复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考察病人夜间杓型血压是否存在。正常人白天血压明显高于夜间血压,呈杓型,如果病人夜间杓型血压丧失则更容易发生高血压的并发症。如果病人夜间杓型血压未丧失,可继续目前治疗并定期复查血压即可。如果病人夜间杓型血压丧失,则首先需要寻找病人夜间杓型血压丧失的诱因,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精神紧张等,并祛除相应诱因。如果没有诱因或祛除诱因后仍无夜间杓型血压,可考虑在酌情睡前增加半片或1片降压药,并定期复查血压(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能恢复夜间杓型血压,对于晚期病人不能强求恢复)。
注意检查其他常见检查项目 高血压病人除了需要控制好血压外,还需要控制好血脂、体重,比如体重指数应控制
对血压控制不达标病人的管理
根据表1,对于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均可认为是血压控制不达标的高血压病人。对这类病人的处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非药物干预对于血压不达标的病人,不要马上调整降压药物,对病人先进行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考察病人每日食盐摄入是否已经6 g则应积极减低每日食盐摄入量。其次,考察病人是否存在心理应激、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升高血压诱因,若有则帮助病人祛除诱因。
调整药物干预对非药物干预后血压仍不达标的病人,一般可以考虑增加原有降压药的剂量或联合用药,目前专家推荐主要有以下的联合方案:①钙拮抗剂和ACEI或ARB;②小剂量利尿剂和ACEI或ARB;③钙拮抗剂(二氢吡啶类)和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④钙拮抗剂和小剂量利尿剂。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范文5
主要任务之一,如何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引导学生增强实践能力是改革的核心。本文从目前《会计学原理》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高校实际和自身所在院校的实践改革状况,针对问题提出了若干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 实践教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
1 概述
《会计学原理》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等相关专业的入门课程,其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地将理论见之于实践。《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整个会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渡期,应用型本科院校为适应这一环境变化的要求,从原来的理论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使得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已陆续对传统的《会计学原理》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商榷。笔者长期从事高校《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下面以自身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探讨如何形成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会计学原理》实践教学模式。
2 目前《会计学原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不合理 从目前教材的情况来看,通常一般的教材都把《会计学原理》的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划分为不同的章节,这样就人为的把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割裂成不同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一般由教师按照顺序讲解,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掌握到哪里,尤其在大部分学生的自我学习积极性较差的情况下,对已经讲过的内容很少再去回顾或练习,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学生不能将每个会计核算方式和步骤联系到一起,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对整个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理解。
2.2 实践过程缺乏仿真性 有些院校过分强调理论学习,忽视《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学生很难得到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的机会,有的学校的实践教学也只是安排学生练习一下记账凭证和账簿的填制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同时实践内容所涉及的会计凭证、账簿种类非常有限,尤其是原始凭证(例如支票、增值税发票)等的练习更少,从而使学生没有从根本上了解整个会计实践过程,不利于学生对企业实际工作的理解。
2.3 实践教学软硬件建设投入不足 经过我们调查,当前实践性教学还是以手工实训为主,而手工实训需要大量的纸质材料,例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在学生较多的情况下,会造成大量纸质资料的浪费,这也是很多院校不愿开展实践教学或者实践教学形同虚设的重要原因之一。相比较而言,从长期来看,通过购置会计学原理教学软件可以相对节省成本,但我们调查发现很多院校并未购置相应的教学软件,或者有了软件之后硬件条件达不到要求,另外一方面,社会面向《会计学原理》课程开发的财务软件也较少,使得各高校选择的余地不多,造成软件价格较高,这些都是实践教学软硬件建设不足的原因。
2.4 实践课时较少 由于受课时的限制,许多讲授会计学原理的教师片面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性。经过我们调查,目前各高校会计学原理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一般都是64课时,其中实践教学占10课时,实践课时较少,这样的课时结构长时间内没有得到纠正。由于受课时紧张的影响,教师为了保证授课进程与授课计划同步,只能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如果想穿插一些案例或课堂讨论内容,就会影响整个教学内容的进度。因此教师在授课期间比较重视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教学。
2.5 实训指导教师缺乏 教师在《会计学原理》课程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优秀的指导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能够将教材和工作实际相结合进行讲授,能够发现学生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习惯和职业道德。然而在实际中,许多院校都指定没有太多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承担会计学原理的教学任务,这些年轻教师大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课程授课经验也不足,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 对《会计学原理》课程改革的思考
3.1 教材编写方面侧重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 在教材的编写方面,应强调《会计学原理》的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不断回顾已经学过的内容和本章内容的联系,在讲完所有实践内容之后,应以案例的方式将所有讲授的内容串联起来,以增强学生对整体学习内容的掌握,深刻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例如复式记账和记账凭证的关系,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的关系,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关系等,使会计核算方式和步骤联系到一起,从整体上增强学生对整个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理解。
3.2 重视实践教学过程 从根本上改变过分强调理论学习的做法,重视《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营造仿真的实践教学环境,使学生真正接触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原始资料,增加实践内容所涉及的会计凭证、账簿的种类,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整个会计实践过程,另外,通过带领学生们参观学院的实训室和实习基地,了解企业会计工作流程,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初步的了解。
3.3 增加实践教学软硬件投入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和教学软件的发展,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实践教学软件进行,这种方式更优于手工方式的实践教学并且可以从长远的角度节省实践成本,笔者所在院校购置并安装了厦门网中网《会计学原理》教学软件,并配备了相应的硬件设施,在我院的实训室中进行一周的集体实训,节省了纸质的实训资料,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凭证和账簿的填写和登记方法,为学生创造了填制真实凭证的机会;同时利用该软件的视频演示,强化了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开设账簿、装订凭证、装订账簿等,最后可以通过软件的自我测试功能作为阶段性考核的成绩。另外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通过科研和教研经费等方式增加实践教学软硬件的投入,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
3.4 适当增加实践课时 与时俱进修订教学计划,在原有的教学计划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实训课时。例如在原来64课时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践课时的比例,笔者所在院校在施行教学改革之后将原来的实践课时由10增加到12,这12课时中有6课时是手工实践,另外6课时是软件的上级操作,通过期末学生调查问卷的效果来看,学生普遍认为提升了自己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实践积极性,达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
3.5 重视实训指导教师的配备 实训指导教师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培养质量,高校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取具备丰富课堂授课经验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讲授该门课程,另外应当鼓励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通过校外兼职和进修等方式提高实践经验和授课经验,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4 结论
总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是“应用性和创新性”,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主要是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自身不断学习的动力和能力,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所以在教学上应把握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力度,不断与时俱进,改进自身,才能够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达到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田丽娜.本科《会计学原理》精品课程建设初探[J].财会月刊,2011(33).
[2]赵淑芳,朱亚琴,郑军.《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思路探讨[J].财政监督,2009(06).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范文6
【关键词】能力本位 独立院校 物流管理 实践教学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不但是高等学校教学目标的应有之义,也是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在这一过程中,建设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从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角度构建了面向独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框架,阐述了该平台下各种资源的组合方式和使用方式。
1. 平台需求分析
1.1 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分析。
独立院校是近年来高等院校发展的全新模式,它一般是依托一定的母体院校,利用母体院校在教学资源、资金、政策上的优势兴办的高等人才培养机构。作为独立院校其办学必须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否则独立院校的长期生存将变得非常艰难。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在管理上独立院校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在办学特色上独立院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因此与普通公立本科院校相比独立院校在学生就业方面有一定的天然劣势,导致了它们在学生就业方面有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只有通过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实用技能的培养才能在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竞争中赢得一定的优势。但反过来这一所谓的优势在与高职高专等职业技术院校相比又变成了一种劣势,因此高职高专在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强度和力度上无疑都将超过独立院校。
综上所述,独立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特色应当定位于:“即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推动两者的有机结合,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职业发展之间的无缝连接,在此过程中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独立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在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竞争中便具有更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竞争中则具有更强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2 独立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需求。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这是因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紧迫。而物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对于独立本科院校而言基于上述人才培养的特色分析,独立院校必须整合相关的资源来打造自身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平台,这样才能更加系统有效地培养和输出合格的物流人才。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国家宏观物流政策的分析,总结出该平台具有如下的一些需求。
(1)本地相关企业的积极配合。
实践和实训课程最终的目标是要适应企业对于物流人才的具体需求,没有本地相关物流企业、制造企业的积极配合,仅依托学校本身的教学资源,其培养出的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有脱离现实的倾向。这种配合上的需求也是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所要求的,只有通过学校教师、企业物流专家对物流实践方案和实践过程的共同把握,才能保证能力本位的各项实训目标落到实处。
(2)当地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
校企合作是实践教学平台搭建过程中必须经过的一个环节,但不难发现对于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而言,很多企业都会持相对排斥的态度,原因是从短期来看企业对学生的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此外,过多学生被安排到企业后,这些“新手”们对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但不难发现从长期来看只有学校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物流人才,相关企业发展才能有更多优质人力资源的支持,这种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因此,当地政府应站在全局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出台各种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的政策细则,并将这些政策真正地落到实处。
(3)本地各个高校之间物流实验、实训硬件资源的有效整合。
现在很多高校都设立有物流管理的相关专业,就同城而言这些院校各自都有一部分物流实验和实训的软硬件资源。因此,同城的各个相关高校之间应该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其可以为不同院校的学生所共享和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4)本地高校之间物流师资队伍的交流与合作。
除了硬件资源之间的整合和共享之外,本地或同城高校之间物流师资队伍的交流与合作便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师资队伍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推动硬件资源之间有效的整合。因此,组织高校物流专业教师之间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5)独立院校内部物流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一体化规划。
无论承认与否,大多数高等院校目前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上仍采用“制”模式,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彼此之间的独立性很强,有的理论课程和对应的实训课程好像联系紧密,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根本看不出二者之间的联系。这是因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的整合思路,在实践教学具体方案的设计中又没有与理论课相联系的特定要求和评价标准。因此,物流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一体化规划是进行物流实践平台构建的当务之急。
(6)独立院校内部物流软硬件资源合理匹配。
作为独立院校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实验室资源及物流实训资源,但这些资源一方面显得很不够用;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大量资源浪费和闲置的现象。这是因为这些资源一般很难对于特定的实训方案实现即时的快速匹配。这就要求这些资源要从之前的对整个物流实践活动的“硬布局”和“硬匹配”方式,转变为对具体和特定物流实训方案的“软布局”和“软匹配”模式。
2. 基于能力本位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框架构建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产生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般通过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1]。基于能力本位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就是要根据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要求,针对独立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来整个各种可利用的软硬件资源,其平台框架如下所述。
2.1 建立同城相关高校之间物流资源的共享平台。
同城相关高校之间物流资源的共享对于提升各个高校物流实践水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实现这种高水平的共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建立可以互连各个高校物流信息和软件资源的校际网络系统,实现“足不出校”便可以在权限的允许下直接访问和使用其他高校的物流信息和软件资源;二、建立校际之间的物流资源协调组织,该组织负责对各个高校提出的物流资源需求进行整合、对物流硬件资源进行使用上的分配、对人员进行组织和协调,同时该组织也是各个高校师资队伍之间交流和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三、定期组织各个高校物流师生之间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与互动。
2.2 建立同城政府、高校之间的物流组织和协调平台。
同城各个高校应当联合起来组成与政府机构的跨组织协调委员会,该组织可以邀请各个院校的物流骨干教师、专业负责人参加,同时邀请政府机构中分管物流、教育的公务人员参加。通过这些政府公务人员充当中间人,实现政府与高校在办学政策,办学难点热点上的积极交流,一方面引导各个高校努力为本地区的物流战略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也促使政府机构响应各个高校之所需,出台一些支持物流教学发展的配套性政策。
2.3 建立独立院校自己的物流实践教学规划平台。
如前所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在高等院校的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对于独立院校而言可以充分利用其在管理上自主性强,灵活性大的特点来积极地解决这一问题。主要的措施就是建立独立院校自己的物流实践教学规划平台,这一平台应从一开始就着手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方式、结合的具体措施及考核结合程度的相关评价标准上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其目标是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建立逻辑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案。这类方案一旦建立一方面可以明确理论教学开展过程中应该突出的侧重点,另一方面也可以纠正实践教学过程中具体方案设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等现象。
2.4 建立独立院校自己的物流资源“软匹配”平台。
所谓“软匹配”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根据某项具体实训设计方案开展中的资源需求,快速地对相关的物流资源进行组织和匹配。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有制度上和组织上两方面的保障。对于制度上独立院校要建立相应的实训实践课程资源调度规则和操作流程,以及资源使用上的优先级;对于组织上要建立相应的实训协调小组来进行资源的调度和协调。与“硬匹配”相比“软匹配”更注重匹配过程的目标导向性,更注重对一些“虚拟资源”的快速利用。这些所谓的“虚拟资源”可能之前并不是属于本专业或本系部所有,而现在可以根据需要“为我所用”,为了避免在资源使用上的冲突,有必要提前对资源的使用情况提出计划,因此该部分又与上述“物流规划平台”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3.基于能力本位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资源组合方式和使用方式
要实现该实践教学平台的真正有效运行还必须具体落实到资源的组合方式和使用方式上。应该说上述物流实践平台的建立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资源共享,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使用好同城不同高校之间的物流资源便是一个需要进一步规划的问题。鉴于目前各个高校在实践实训课程中缺乏交流、缺乏资源共享、校际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等现象,在构建上述实践教学平台的基础上,笔者大胆地提出物流专业实践活动的校际协调模式。其核心的运作方式为:在学期之初各个高校将本学期的物流实践教学详细的计划安排,统一上传至同城校际网络的服务器上,由校际物流资源规划协调小组对各个高校计划需求的资源进行分析、分类、汇总,并进行统一的分配;在费用的计算上为每一种设备设置一种具体的计费方式,例如按照使用时间计费,各个学校学期末按照使用费用的多少补齐对方的差价即可;在人力资源和师资队伍的使用上,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需要指出的是很多职业技术学校在实习实训设施和设备上往往都有较大的投入,也有较长时间对设施设备的经营经验。而独立院校往往建立时间不久,很多硬件设备,尤其在实践实训设施设备上还不能和很多职业学校相比。这就要求独立院校要积极主动地与这些院校联系,并开放自己的物流实训设施和设备给这些学校,只有用“积极主动,以诚相待”的方式才能构建起同城物流实践教学这块大的平台。
4.结论
独立院校一方面需要将自身内部的物流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满足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需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外部的相关资源,携手其他同城兄弟院校建立物流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的大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弥补独立院校在办学经费上的不足,同时提升物流实践教学的质量。
本研究得到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能力本位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JGA252)”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陈庆合.能力本位教育的四大理论支柱[J].2004年第36期:8-13.
[2] 吴传荣,黎建新,付景涛.管理类课程“见习性”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2年6月第2期:136-137.
[3] 王国夫,杨春娣,郑余.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实验技术与管理[J].2010年12月第12期: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