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学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商管理学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商管理学知识

工商管理学知识范文1

一、中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知识和能力,并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或者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管理咨询和本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中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三方面基本素质:

1、理论知识水平。中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社会知识,既能够掌握本专业知识,又能够了解其他专业必备知识,并拥有运用工商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工商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业务能力水平。中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要具备工商管理事务的技能,掌握现代工商管理业务操作技能,熟练进行各类业务、使用各种业务工具,具体包括英语、计算机、车辆驾驶技能等。

3、自身道德修养。中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遵守法律法规,并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然而目前来看,中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以上三方面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并不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与目前中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等存在弊端有关。

二、中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及其问题

中职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其要求教学过程中既要教授学生该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对工商管理学科人才的需求会不断增长,迫切需要大量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

中等学校主要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学生主要学的是以技术为导向的专业,钻研的是实际操作能力,但像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则更多偏向理论性,教师将知识硬性地传输给学生,附带讲解一些实际案例,这种“嵌入”性的教学模式对于中职学生的长期发展、社会生存存在许多弊端问题。下面分析一下中职工商管理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陈旧。我国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中职工商管理课程目前主要是以教师讲解式教育为主,许多课程的教育方式主要采取“填鸭式”教学,教师将知识硬性地灌输给学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差,教学方法落后,学生的潜能与创新能力无法激发,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专业定位模糊。中职学校课程内容定位大都较为模糊,课程讲解大多涉及公共课、专业课与选修课。这些课程讲述的内容很好,能学到一些市场经济、运作规律、项目决策、市场定位、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然而涉及知识过多对专业定位模糊。这种灌输式教育容易导致学生厌学问题。

3、考核制度落后。中职学校考核制度大都建立在学生考试流程基础上,主要针对学生试卷分数决定能力高低。这种考核制度并不能评估学生们的真实水平,缺乏系统性、多元性的考核标准,某种程度上还会降低实践能力较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无法完全了解自己的实际潜力,不利于中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中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策略

1、开展实践创新活动。为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教师应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增强学生课外实践能力,同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中职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定期组织各种实践创新活动等。例如开展商务电子竞赛,通过组织电子商务竞赛提高中职学生的电子商务软硬件设计开发和使用水平、电子商务管理与市场应用研究的能力、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电子商务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2、组织财务会计信息化比赛。财务会计信息化教学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举办财务会计信息化比赛能够提高中职学生财务会计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能力,充分发挥了财务会计专业的优势,增强学生课外实践能力和系统化知识的学习能力。

3、加强实践环节监控。中职学校要加强教务部门和实习单位的协作与配合,建立健全一套实习管理方案体系,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教务部门要制定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每期的实习规程,并与校外实习基地签订明?_的合同,确保实习质量。经过学习过程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质量。

4、校企联合共同办学。中职学校要积极地促进实习基地部门和企业与学校共同探讨学生的培养模式。我国民营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已融合家族制管理模式和现代企业科层制管理模式之所长,非常重视人才的开发和使用,许多民营企业从中职生入学开始就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安排他们每个学期到企业锻炼实践,如此既能让学生毕业后就对企业文化有认同感和感恩情怀,又能够迅速适应企业工作,奠定就业基础。

工商管理学知识范文2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应用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3012702

1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虽然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成了中国民生的主要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一方面,企业为其岗位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头疼,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的大量学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而忧心忡忡,结果造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目前,我们国家的企业对技能型与应用型“双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工商企业管理人才总共需求约为一千万到一千三百万人,并且企业人才需求市场每年会以十万人左右的速度在增加。以此可以预测到,在未来几年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需求仍旧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期。而要解决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供求失衡的关键就是必须加强应用型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提高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以适应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发展的需要。

2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实践教学在整体教学体系中被忽视

由于我国传统高校教学体制建设模式的限制,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往往被忽略,可有可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表现为各个高职院校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往往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放在一起,没有专门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只是辅的制定在理论教学计划的后面;其次是在已经制定的教学计划中,由于各种实际情况的影响,比如学校经费投入不足,缺少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等相关原因,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基本上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最后是高职院校仍旧沿用老的学科教学方式,课程教学大纲中根本就没有实践教学大纲的部分,仅仅有理论教学的大纲要求,当然,教师讲课也只讲授理论知识部分。

2.2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单一,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虽然开展了到企业考察、参观、实习以及实验室模拟实训教学,但往往由于各种各样条件的限制,如经费不足,学生人数过多外出实习不易管理,企业不愿接收、实验室软件操作过于简单等等原因造成企业实训与实习等方面的实践大多都流于形式,大部分都是在封闭的教室里完成,教学形式也大多只有案例教学、PPT教学等传统教学的方式,这些教学方式随着3G时代的成熟以及未来4G时代的到来,对学生的吸引也在逐渐下降,教学效果自然收不到好的效果。

2.3资金短缺造成实践教学投入不足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实践教学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必要性,但是由于高校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因此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费用投入明显不足。以民办高职院校为例,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高校所需要的实践教学的相关设备设施不能购买,也不能让相关老师去企业或相关机构去培训,自然也就造成了双师型教师的缺失。虽然一些实践教学软件已经购买回来,但由于资金短缺,既不能维护,也不能更新换代相关的设施,自然也就不能满足高校实践教学的需求。

2.4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无法兑现,成为空头支票

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把课堂教育所得的专业知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激发创新精神,已是一股时代潮流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民办院校是教学型普通高校,培养的是面向区域经济需要的并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加外语才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与企业界携手合作,共建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更是当务之急。因此学校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同相关企业的联系,积极筹划建设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由于一些用人单位存在各种各样的实际情况,校外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基本尚无法兑现,成为空头支票。如实践设备利用效率低,企业和学校之间很少联系,学生的实践主要以分散的方式进行。

2.5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不足

经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应用型高等院校的教师以高学历的年轻人为主力军,以民办高职院校为例,教师队伍中的老师80%以上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虽然他们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也进行过相关实践教学的培训,但由于各高校实际情况的异同,同样也没有得到系统化的实践培训。再者,随着民办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民办学生的急速增长,造成民办院校教师人才缺乏。因此,新聘任的年轻教师,就直接走上教学岗位了。因此,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在高校是普遍现象。从相关数据来看,民办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足10%,另一方面,即便具备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而真正从事过企业实际管理工作的教师又会少一些。例如,一些老师获得了相关学科的中高级职称,但却从未进行过相关实践工作,仅仅还是理论知识。

3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商企业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开展以就业为核心导向的教学体系建设

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专业课程的建设密切相连,其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其教学的重点是接近企业实际生产的专业培训。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含相关人才需要的市场调研预测报告、相关的教学目标、专业相关知识的培训、实践教学相关程序的设置、组织、实施、方案的最终评价与控制等各种要素。所以,高校必须加强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对自己的专业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形成自己实践教学体系的竞争优势。

3.2开展实践与理论课堂结合的方式提高实践教学的能力

应用型高校应积极把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有机结合起来。理论课堂确保理论知识技能培养,实践课堂重在专业实践与个性特长的发挥,确保把社会实践活动落到实处。首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撰写论文与社会调查报告。一些民办院校已经开始,把假期社会实践作为学生的重点工作在推进,通过评优奖励等等工作提高老师与学生实践的积极性,效果反应良好。其次,学校把各种课外实践活动纳入教学管理,如将营销技能模拟大赛、企业模拟大赛、创业大赛等等活动纳入教学管理,提高学生实践的能力。最后,学校和企业进行积极的沟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分批去企业参观、实习,便于企业管理和学校管理。

3.3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当前高校已经认识到了实践教学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重要性,积极加大资金的投入,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如高校积极借助本省本市相关财政资金投入政策,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确保本校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高校可以积极引导企业与个人捐资(本校毕业取得一定成就的企业家或个人),出资帮助高职发展实践教育。最后,积极促进应用型高等院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进行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

3.4高职院校积极开展产学结合

高职产学结合是学院小课堂与社会大环境直接结合的形式,是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学生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它的主体由办学方、教学方、用人方、接受教育方共同组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把课堂教育所得的专业知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生产与学习相结合是企业与高职院校双赢的共同需要。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随着全球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相关的人才确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优势;而对高职院校来说,要实现学校办学的目的,也必须有相关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支持。

3.5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强调技能型和应用型的双师型人才,这就对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企业实战经验。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本着“文化够用,技能过硬”的原则,特别强调加强青年教师操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工作思路。第一,通过企业生产与高校结合的方式,让高校教师有机会到企业参与实际的生产经营管理,累积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高校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第二,高校积极引进具有企业实践方面的专业带头人。这些人才既拥有学历,又拥有实践经历,可以积极发挥他们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优势,也可以带动高校青年教师更新知识结构,改变教学方法,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4结论

本文对应用型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相关的剖析,以“实践为导向,就业为目的”的教学方针,充分调动实践教学的各种影响因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性工商企业管理人才而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海峰,刘显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改革思路与建设重点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141142.

[2]林宏.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713.

[3]张英奎,张超.能力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9,(02).

[4]于淑娟,万坤扬.综合职业能力视角下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J].经济研究导刊,2009,(21):239240.

[5]罗嘉军,于云波.强化科学素养打造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特色[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79.

工商管理学知识范文3

1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及实施

本科生导师制最初起源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在牛津大学的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学者们研究发现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内涵的精髓在于: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关注学生个体优长,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能力。在我国,21世纪初本科生导师制首先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试点,随后各高校开始逐渐引进与实施。我校在2010年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刚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时,主要是在第三学期根据学生的专业,将本科生分配到相应专业的指导老师名下,2012年开始调整在第二学期对大一的学生就分配指导老师,无特殊情况,指导老师大学期间不会变动,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本科生导师制下,我校师生双方在课余时间就学业学习、专业选择、论文撰写、各级各类专业竞赛、职业生涯发展等内容进行沟通交流,还可参与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设计、实地调研,进入实验室尝试开放式研究型实验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团队学习、竞争合作、钻研创新的氛围,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可知,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侧重应用性和实践性。近几年,通过对本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师生进行调研和访谈,结果表明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论文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毕业论文教学的时间和精力缺乏保证。毕业论文通常安排在大四,这个时间正好也是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公务员考试、考证等,精力分散,很多学生往往是在未经充分收集资料和调查基础上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写作。我校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分为选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开题报告、正文的写作、修改等几个部分,学生必须正确地分配时间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写作任务。另外,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师生比持续攀升,1个专业教师往往指导7-8个本科毕业生,大多数教师还带研究生或函授学生毕业论文,再加上其他较多的教学科研任务,使得以往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无法保证论文指导质量。

其次,对毕业论文工作不够重视。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学生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找工作上,且招聘单位对学生毕业论文也无较多要求,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有些老师对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往往也是能放则放,纪律不严明,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过于宽松,缺乏量化标准,学生也易敷衍了事,毕业论文教学不能提升到一个应有的高度。

再者,学生缺乏论文写作基础知识和前期科研能力的训练。从课程体系上看,本科教学中几乎没有毕业论文相关的基础课程训练,致使学生到撰写毕业论文时基本功欠缺,甚至不知如何查阅、引用、归纳、梳理、运用相关文献资料。毕业论文写作时,出现书写格式不规范,选题大而空、缺乏实用性和创新性,甚至出现抄袭和引用不当等学术不端行为。

最后,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烦琐,论文答辩流于形式。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指导老师都需要填写大量表格,评审环节多而烦琐。然而答辩和考核环节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过于宽松,缺乏量化标准,对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严重滑坡趋势。

3本科生导师制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优势

(1)师生互动相对频繁,毕业论文教学时间充足。当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指导关系确立以后,通过多次、方式多样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导师熟悉学生,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有组织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个性优势。同时指导活动与毕业论文进行结合,可以将毕业论文工作前移,学生在第三学年甚至更早,就可开始有意识关注论文写作、论文选题等。因此,实行导师制后,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由第四学年集中指导变为分段指导,在平时进行文献资料查阅、实践调研、写作等训练,毕业论文撰写就轻车熟路了。

(2)激发学生科研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是具有科研性质的论文,体现了学生的科研潜能、创新实践能力的高低。在本科生导师制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导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具有学术权威的科研专著和论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讲座,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技能大赛,申报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引导学生去思考、质疑、探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为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思维训练。

(3)培养写作与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写作和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成绩,也会直接影响未来就业、职位晋升与日常生活。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后,师生之间有了更多沟通的机会。导师可以合理安排学生参加论文写作相关的活动,进行适度的写作训练。进入高年级后,可结合所学专业课程,增加有关文献综述、调研报告和期刊论文的写作练习,掌握论文写作规范。同时,学生可以在小组了进行口头汇报,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毕业论文写作和表达的演练和基础,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4本科生导师制下实施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措施

4.1本科生导师制下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制度及政策保障

学校及教学单位对本科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提供本科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的相关政策及制度保障。例如,2012年10月本校工商管理学院试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其中提出“结合我院学科及专业特点,我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成果形式为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商业策划、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取得的成绩、在报刊杂志发表的优秀文章。”这一新的尝试,可发挥学生的特长,选择合适毕业论文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实践创新的热情和动力。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的可行性,同期还试行了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毕业论文成果形式、基本规范和要求、考核认定办法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除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写作形式以外,并提出符合相应要求的“调研报告、商业策划、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取得的成果、在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可申请免于开题。

4.2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运行管理措施

在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要想顺利进行,需要师生的共同协作。首先,导师的管理涉及学校人事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以及导师所在院系。学校应明确指导教师的毕业论文教学任务,根据专业要求,确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以及如何考核评价等基本要求。各教学单位根据专业情况,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加强过程管理。其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及配合。对学生管理主要涉及教务处、学生处和所在院系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需要必要时间、地点以及方式的规范,如可以规定每月面谈几次,或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通过短信、QQ群、电子邮件、微信和飞信等多种方式和学生交流补充,尽量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得到应有的指导。对于学生在享受被指导权利的同时也需要按时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并积极参加导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与导师交流,可要求学生填写指导记录进行约束。

4.3完善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

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需要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管理机构需不断完善考核机制,根据毕业论文教学过程,把考核指标具体化、定量化,考核结果应当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考核业绩与年度绩效、岗位聘任、晋职晋级挂钩。如指导学生完成一个挑战杯项目,并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就可以给予导师奖励;如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或者第一申请人身份申请一项专利,导师都应当获得指导奖励。对学生参与毕业论文教学的评价也应要有一套严格的办法,围绕培养目标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考核。对毕业论文教学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学分折算、评优、免开题、毕业论文替代、推荐就业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激励。

5结语

经过近5年的运行,我校本科生导师制逐渐完善,在毕业论文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科生导师制下,对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改革,可在不影响整体教学计划的前提下,让学生早日进行毕业论文方面的准备,鼓励参加一定形式的科研,参与实验实践训练,既能达到毕业论文教学要求顺利毕业,又有利于学生专业意识、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声望,是一项值得探索、尝试、推广,促进本科生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1-09-30.

[2]常睿.本科生导师制内涵解读及运行模式探索[J].高校辅导员,2015,2(1):45-48.

[3]钱丽,肖仁桥.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10):180-181.

[责任编辑:杨玉洁]

工商管理学知识范文4

一、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

1.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体现。我国经济当前正处在由高速发展向稳定发展的转型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转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新经济形势下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该结合市场的需求,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

2.是追求院校差异化发展的优势体现。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一直存在的问题,就是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教学。虽然考虑市场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很多院校已经做出改革,但大多都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到本质。如何对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这就需要准确把握实践教学的规律,有效推动实践教学的实施,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的活动,从而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满足市场对工商管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就是追求差异化的发展。只有差异化发展,各高职院校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占得先机,获得优势。

3.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理论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都需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得到历练。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运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投身于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丰富对专业的认知,从而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1.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思想出现偏差。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院校尤其是民办院校受制于教育科研经费较少,多安排理论教学少安排实践教学,即使在为数不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的质量也很有问题。而且,实践教学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只停留在表面环节,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是理论素养还是实践技能都达不到市场要求。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思想出现的问题是所有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

2.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要求注重实践性与导向性,然而传统的教育现状是教材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也不能紧跟潮流,不具有实际操作性。此外,专业课程的设计也缺乏科学性,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教学,实践课程少且起不到很好的作用。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差,创新思维少,解决问题难,难以满足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

3.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导致教学质星难以保证。专业投入不足、实训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是实践教学资源匮乏最主要的三个表现。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院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投入由于受资金所限,实训室、实训设备、实训软件等都比较匮乏,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训资源包括校内实训资源和校外实训资源:有的院校处于发展初期,侧重校内实训资源的开发,有的院校发展较为成熟,转向校外实训资源的合作,不论哪种方式,实训资源都是实践教学的根源所在,是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必须是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既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技能,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师资引进时重学历轻技能,导致符合实践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较少,企业兼职教师受时间限制无法持续教学,这些师资方面的问题都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室。

4.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方法与创新能力培养缺失。与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相反,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知识的灌输与程序的教化,不能体现出学生的特点,也不利于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学习方法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缺失,导致工商管理毕业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无法满足市场对工商管理毕业生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一系列综合能力的要求。学习方法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缺失,是缺乏有效实践教学的直接后果。

三、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1.建立高效的实践性教学机制。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明确教学目标,按照市场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合理安排理论教学的同时,增加相应的实践教学比例,不断完善教学与科研等考核制度;同时在专业建设中,务必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来设计,建立健全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管理、教学实施等考核机制;此外在专业建设中还需注意,应事先进行市场调研,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准确把握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从而使工商管理在专业建设中体现出前瞻性与目的性。

2.加大专业软件硬件建设投入。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需要软件与硬件的双重投入,相比于工科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对硬件的建设投入要求较少,然而对软件的建设投入要求较高。当前高职院校大都侧重于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与实训室等硬件建设,而忽视政策引导扶持与师资队伍等软件建设,这也正是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瓶颈所在。所以,要想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加大专业软件硬件建设投入,两种建设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提升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水平。双师素质教师指的是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在注重实践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中,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水平是决定高职教育是否具有特色的重要因素。如何建立双师素质教师用人机制,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积极寻找社会资源,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合作,引进一批双师型教师,同时聘用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作为学院的兼职老师;其次,让学校的专职老师走进企业,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到校企合作的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培养深造等一系列再培训的工作,使教师不仅能增强实践技能,同时也可以了解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最新需求,以便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改进实践教学方式。

4.努力拓展校内校外实训资源。目前高职院校大都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竞争曰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应转化工作思维,以创新的视角来挖掘校内实训资源,积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应因地制宜,可以是超市、书报亭、物流站、淘宝屋,甚至是网上店铺。学校每学期还可举办一次校园的模拟展销会,让学生作为展销会的主体,将所学工商管理知识运用到实训活动中,锻炼提升实践操作技能。此外,学校的政策扶持也很重要,校内实训基地中的实习场所(如商业街、实体店等)需要学校的投入、建设与维护。校企合作作为校外实训资源开发的主要形式,可以实行企业办学校,学校办企业这种联合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训中边定岗边培训,学习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提升综合职业素质。

开展实践大赛促进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应用性是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主要特点,如何通过学生活动平台,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比赛,将实践成果应用于企业、服务于社会,是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实践比赛的项目可以形式多样,如EPR大赛、营销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计算机应用大赛、广告创意大赛等,如何有效地开展这些实践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以赛促教,通过比赛强化实践技能,提升操作水平,将是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需要思考的课题。

工商管理学知识范文5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肇庆,526020)

[摘要] 中小企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广东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类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就业,通过对广东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类毕业生调查发现,中小企业要求工商管理类人才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知识与素质,虽然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重视校企合作、强化实训教学,但由于缺少政府的引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双师型教师短缺等原因导致了学校在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瓶颈,要突破这种瓶颈就必须改革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工学交替、政校企融合、强化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

关键词] 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4?0074?04

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中指出,2010 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1100 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3400 万个。中小企业提供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约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生力军。全国以中小企业集聚为特征的产业集群达2000多个,50%的工业中小企业在各类集聚区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推动力量。高职院校如何为中小企业培养合格人才,值得深入研究。下面笔者以广东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探析基于中小企业需求的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小企业对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需求情况调查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广东理工学院每年对毕业生进行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主要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物流管理。11 级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发出问卷152 分,收回有效问卷140 份,11 级物流管理专业发出问卷69 份,收回有效问卷59 份。调查分析如下。

(一)学生的就业岗位分布情况

2007 年至2013 年,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粤东5%、粤西4%、粤北2%、省外1%。珠三角中,广佛肇51%、深莞惠24%、江中珠25%。根据11 级顶岗实习调查情况,在顶岗实习企业中,从企业类型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专业主要集中在物流企业、快递公司、生产企业、商贸企业及其他,科技型企业较少。顶岗实习岗位主要是基层岗位,如仓管员、营销员、文员、客服、储备干部、报关员等。工商政管理专业择业范围比较广,顶岗实习岗位主要集中在行政文员、客服、销售员、教师等,但从事一线生产管理工作的较少。

(二)中小企业对高职学生的知识要求

根据工商行政管理专业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在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方面,用人单位重视的是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等。根据物流管理专业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用人单位重视的是物流采购管理、仓储与配送、运输与包装、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信息系统等。

(三)中小企业对高职学生的素质要求

根据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小企业都看重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综合素质。

(四)中小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能力要求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企业看重物流专业人才的运输、仓储、配送的基本操作、管理能力、信息系统操作能力、物流营销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以及日常工作基本能力,包括办公软件的操作以及使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的能力。根据工商行政管理专业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企业看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生产运作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信息系统操作等专业核心能力以及日常工作基本能力,包括办公软件的操作以及使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的能力。

二、广东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学院已与200 多家企业签订了互为基地协议,学校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为学校的实习、实训与就业基地,学院还成立了校企合作订单班,与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在我院开设“力帆出国班”,与珠海市珠光汽车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企共建汽车专业合作协议,共同开设“珠光汽车维修、营销班”“汽车整形技术珠光班”,与广州多迪公司和拓胜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开设了多迪订单班、拓胜订单班及拓胜校内工厂等。

同时,学院采用了“2.5+0.5”的工学交替模式,即在3 年的人才培养中,前两个半学期在校学习,最后一个学期去企业顶岗实习,学院与260 多个单位确定了长期的人才输送关系。目前,适合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就业的校企合作单位有佛山浪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东莞市世通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有限公司、广州诚伯信息有限公司、深圳市利仓行物流有限公司、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TCL 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等60 多家公司。

(二)强化实训、实践教学

学院建有种类完备的实验实训中心,校内实验实训基地5 个,校内实习工厂2 个,各类实验实训室106 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89 多个,教学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总值达6600 多万元。可供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使用的实训室有8 个,包括erp 实验室、物流综合业务实训室、物流模拟实训室、人力资源模拟实训室、情景模拟实训室、商务谈判室、天猫工作室、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等。这些实训室可以承担课程实训及综合实训。物流管理的综合实践课程有ERP 沙盘模拟实训、物流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总学分为20 个学分,总学时为360 个学时。工商行政管理的综合实践包括ERP 沙盘模拟实训、工商管理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总学分为20 个学分,总学时为360 个学时。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瓶颈

(一)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动力不足

目前,学校订单班只针对部分专业开展,订单班的运行机制是:学院根据企业要求定向培养人才,共同设置相关的课程及共建实验室等,企业参与该学科专业建设,并向学院捐赠用于教学科研的设备,学院组织教师和定向培养学生组建教学单位,根据企业需求开设课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形成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

但在实际运行中,企业很少真正参与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同时,工商管理类专业实验室还是以学校投入为主,企业投入很少,政府虽然支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并没有资金投入,因为缺乏企业的积极性以及政府政策与资金,导致校企合作无法深入开展,大部分的校企合作单位是以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主,学院主要为企业输送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大多数企业缺乏校企合作的主动意识,他们只是希望学校培养优秀人才供其选择,尚未形成配合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共同育人的合作意识,企业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

(二)实训方式单一,工学结合不理想

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训方式主要是课程实训、综合实训。课程实训包括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及仿真实训等。仿真实训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这些实训方式对提高学生的技能有一定的作用,但和真实的工作情景仍然存在差距,职业氛围不强。

综合实训侧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如ERP 沙盘模拟实训是通过沙盘模拟企业经营过程,让学生在企业战略制定、市场分析、营销策略选择和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学习管理知识,体会企业经营全过程,提高分析决策能力。但仍然与真实工作情景存在差距。顶岗实习是在校大三学生最后一个学期真正进入企业工作学习,顶岗实习最能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和熟练专业技能”人才的最好方式。但这种方式并没有贯穿于三年整个学习的过程,不能充分体现工学交替思路。工商管理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岗位与专业对口性不强,导致很多专业知识在实际中无法应用。顶岗实习的整个过程缺乏专业的指导与监控。

(三)课程体系未能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

传统课程知识是按照学科体系排序的,这样排序的课程,本质上是基于知识储备的课程,形象地说,这是在盖一个知识的仓库,所追求的是仓库的每一层、每一格、每一个抽屉里放什么知识,所搭建的是一个堆栈式的结构。但是,存储知识是为了应用,国际上把应用知识的教育称之为行动导向的教育,把与之相应的应用知识的教学体系称之为行动体系,也就是做事的体系,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工作的体系。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筛选典型工作,第二步,整合典型工作,第三步,构建课程体系,第四步,设计学习单元。我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体系没有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主要问题在于第一步,第一步应该是基于对企业的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获得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例如对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之前应该对学生在工作岗位中涉及到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筛选、整合,但在实际中并非如此,因此,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教学设计中,学习情境也无法体现出工作过程,只是对章节的简单罗列,换汤不换药。

(四)师资队伍薄弱,“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双师素质”,二是“双师结构”,即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对专职教师任职资格的要求是:拥有大学学历;有5 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其中至少在相应的专业岗位上工作3年;有2年以上的教学或培训经历,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等。除此之外,还拥有庞大的兼职教师队伍,他们都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我院工商管理类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但大多数是中青年教师,职称以讲师为主,中青年教师的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上不能与时俱进,教改科研能力不强,难以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

四、构建“工学交替、政校企融合、强化实训”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

(一)完善工学结合模式,实现工学交替

目前, 广东理工学院的工学结合模式是2.5+0.5。就学生的专业素质而言,理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但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为因材施教,建议采取全日制交替模式来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要积极探索构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也提出了“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结合当前教学实际,建议开展两个方面的尝试。一是引导企业在学校建厂,打造一批符合校企合作要求、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二是鼓励学校成立“教学公司”,如物流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等,开展真实经营,让学生在最后一个工作学期进入“教学公司”进行顶岗实习。

(二)结合中小企业对工商管理类的人才需求,明确专业方向与培养目标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学生毕业前应明确就业方向,我校工商管理类专业都没有细化方向,导致课程设置过于宽泛,学生毕业后普遍反映工作中用到的专业知识太少。因此,专业方向首先要明确,如工商行政管理可以分为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方向、服务型企业管理方向等。物流管理可分为国际物流方向、航空物流、快递方向等。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中小企业的需求,培养具备基本职业道德、掌握职业核心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技能型与创新型专门人才。工商管理类专业明确方向后应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如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工商企业各专项管理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生产、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基层管理实践能力,能在各类型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以及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等实际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物流管理是培养掌握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物流经营管理实践能力,在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部门或第三方物流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实现政校企融合,发挥政府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的沟通联系,积极打造政校企合作平台,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植根企业需求,充分整合政校企的优势资源,不断丰富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优化教学专业设置,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等,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养应用性人才。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广东理工学院界定的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能够承担专业实验、实训教学和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专任教师。“双师型”教师认定分为3 种类别,第一类要求具有高等学校讲师职称同时具有本专业或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领域非教师系列中级技术职称。第二类要求教师近三年内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或获得县区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或者具有教育部认可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学习的经历,并取得相应证书,或者近三年内累计有三个月以上的在企业或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第三类是来自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或高技能人才,从事教学工作两年以上,在行业、企业工作5 年以上,担任过中层管理职务或具有中级职业技术资格的专任教师。而工商管理类的双师都属于第一类,但这类教师缺乏企业一线的实际工作经验。

为了更好地培养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学校应鼓励教师到企业去锻炼,如新进老师必须要到企业顶岗1 年才可以授课。专任老师近五年内必须有2 年企业顶岗实习经历,且岗位必须与专业相关等。并且,学院应该为老师提供政策支持,如为教师提供企业实习岗位,制定实习期间的工资制度,加强实习期间的检查、监督,并将是否去企业顶岗实习作为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

工商管理学知识范文6

转眼间,三年的大学生活过去了,这三年来我在学校系统地学了不少管理方面的知识,但实践经验几乎没有,对于这个重理论更重实践的专业来说是个致命的缺陷。而作为一名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单会纸上谈兵是不行的,如何于社会各方面的人交往,如何应付各种事情是迫切需要学习的,因此,假期的实习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为了把自己锻炼成一个能适应社会的有用的人才,我在暑期到**市第二纺织机械厂实习了十天,应该说这十天的收获还是丰厚的。

**市第二纺织机械厂是我国纺织测试仪器的主要科研基地,具有二十多年开发,设计,制造各类纺织测试仪器的历史,是国内纺织仪器的主要生产厂家,是我国生产纺织测试仪器的国家二级企业,是国内纺织测试仪器高水平的代表。企业加工设备精良,技术力量雄厚。不求最好,只求更好,是企业不断追求的永恒目标。

作为一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了企业,虽然时间不长,了解地不深,可能也不太全面,但总体结构上还是有一些认识地。该企业刚刚完成了股份化改造,由原先的国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企业通过选举产生了一名董事长和五名董事以及二十名股东,董事,股东按比例出资构建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的管理体制比较合理,能各司其职,权责明确。因为该企业有着几十年的制造各类纺织测试仪器的经验,所以企业的产品还是有市场的,但在决策上也不短视,没有死抓住一棵树,而是利用自己的长项生产了一些延伸性产品,还与国外几家企业联合生产,加工一些仪器,应该说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还是可以的。此外,企业正在准备通过iso9002的认证,在产品质量也在逐步提升,财务方面也越来越规范。

但企业和一些实力强的企业相比,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的。我想,人的因素是居首位的,企业职工的文化素质不高是不争的事实。企业绝大部分员工的文化水平在大专以下,本科生很少,没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在仪器智能化,产品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企业严重缺乏计算机人才和外贸英语人才,也正是这两点,限制了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的规模。没有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使得企业的研发能力大受限制,近年来除了吃老本产品外,只能按外商的图纸,用外商的技术来生产一些出口产品,而这些出口产品只能以略高于成本价的价格给外商,外商赚取了其中的巨大差额,而企业生产任务重,获利少,工人因此也有较多的抱怨,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这一点上,我加深了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