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坑工程课程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范文1
关键词:土木造价深基坑
Abstract: "civil engineering" is a general te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refer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bject, that is built on the various engineering facilities, underground, ground water; also refers to material, equipment and carried out the survey, design, 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repair and other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 Build engineering facilities is the material basis of land, building materials, construction equipment and construction machinery. With these physical conditions, economic and convenient built can satisfy people requirements and aesthetic requirements, and can withstand a variety of loads of engineering facilities,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end-result of civil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Keywords: civil construction of deep foundation pit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建筑设计中注意事项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一方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设计、施工中去,正确使用国家的规范、条例和规程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有一定的知识面、与他人协调和配合的能力。这是因为建筑的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并需要多专业交叉配合才能完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课程设计的内容也要不断地完善和充实。 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又艰苦的系统工程,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并由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按照科学、有序的设计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在施工过程中协调处理总承包单位与分承包单位之间、工序与工种之间、时间与空间之间的作业关系。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工程项目全过程采取一系列的组织、协调、控制、管理、监察、反馈等活动。施工组织设计策划的周密,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成本、施工安全、贯标认证就会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就会使各种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为项目部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否则就会影响施工质量、推迟施工进度、增加施工成本、酿成施工安全事故、妨碍贯标认证,所以项目部全体专业工程师与全体管理人员在施工准备阶段,集项目部全体人员的智慧与力量做出高质量的施工组织设计。
因此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考虑到,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统筹安排,措施有力,重点突出,不断优化方案;建立健全项目部管理制度,减少和杜绝管理漏洞;项目部管理机构分工明确,人员精干:合理选择适宜本项目的"四新技术",提高项目部的技术与管理水平。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准备的一项重要技术活动,需要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依据各自的工作范围,全面策划,精心部署,共同编纂集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术经济文件。
二、土木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就是指为满足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需求,分别采用价值工程、多方案比选、设计方案招标、限额设计、设计优化、施工招标等方法,对建设工程在实施的各个阶段发生的费用进行控制。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立足于事前控制,强调在决策和设计等项目前期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大部分人认为控制工程造价就是编制预算、审查决算、制止施工单位的高估冒算。其实,工程造价是指进行一项工程建设所需的全部费用。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就是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一定方法和措施,防止“三超”现象的发生,以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较好投资效益。工程造价控制,是在满足工程质量标准前提下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发包阶段和工程实施阶段,把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工程管理目标的实现,力求工程建设中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在工程造价中存在许多可变因素,这给工程造价带来诸多的问题。因此,工程监理一般从设计阶段开始至实施阶段结束。工程造价控制也就是对工程从设计阶段开始至实施阶段结束过程中各阶段进行有效控制。其中工程的承发包已主要通过招投标来实现。建筑企业通过投标竞争取得施工任务,有效防止了建筑市场的腐败行为,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三、深基坑监测
对于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往往难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这就必定要依赖于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首先,靠现场监测据来了解基坑的设计强度,为今后降低工程成本指标提供设计依据。第二,可及时了解施工环境――地下土层、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第三,可及时发现和预报险情的发生及险情的发展程度,为及时采取安全补救措施充当耳目。监测在取得大量测试数据同时对工程总结经验、完善基坑的支撑、提高设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深基坑施工,必须要有一定的围护结构用以挡土、挡水。围护设施必须安全有效。浅基坑的围护结构以前常用的是钢板桩或放坡表面喷锚;深基坑则大多采用现场浇灌的地下连续墙结构或配有一定数量的锚杆、锚索及腰梁进行围护。基坑外侧打混凝土搅拌桩止水。开挖时,坑内必须抽去地下水,按基坑深度及设计的不同,有的中间必须配二到三道水平支撑,水平支撑采用钢管式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有的直接采用打锚索加上混凝土腰梁加预应力进行加固。围护结构必须安全可靠,并能确保施工环境稳定。从经济角度来讲,好的围护设计应把安全指标取在临界点附近,再靠现场监测提供的动态信息反馈来调整施工方案。
测点布设合理方能经济有效,监测项目的选择必须根据工程的需要和基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在确定测点的布设前,必须知道基地的地质情况和基坑的围护设计方案,再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理论的预测来考虑测点的布设范围和密度。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范文2
关键词:注册工程师;工科教育;培养方案;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082-02
一、引言
注册工程师制度是国家执业资格制度,是对工程技术人员实行的一种门槛准入控制。该制度有助于提高工程师的技术水平,便于国际上的交流和互认,在发达国家已经实施了许多年。我国建设部信息中心于1992年印发《建筑师、工程师注册制度研讨会纪要》通知,开始探索注册工程师制度。我国人事部和建设部于2001年公布了《勘察设计行业注册工程师制度总体框架及实施规划》,对各部门职责做了总体规定,为后续的工作开展制定了纲领。
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参加注册工程师考试的及格率,可以部分地反映出该专业的办学水平。现在大学教育与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仍有脱节,毕业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才能成为合格的注册工程师。目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充分满足注册工程师能力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工程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本文以我校勘察专业为例,介绍了基于注册岩土工程师能力要求的专业课程改革。
二、课程改革的措施
1.修订培养大纲。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大纲代表了工程界对岩土工程师知识结构的总体要求,也为我国高校制定培养大纲提供了重要参考。本课题组根据考试大纲,提炼出注册岩土工程师所需的岗位能力,调整我校勘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所要求的大岩土概念。
为了方便学生毕业后尽快获得行业“准入证”,我们将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大纲中绝大部分的知识点都分配到大学课程中去,以求教学内容涵盖注册考试内容。同时进一步明确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减少课程的总学时,尤其删除课程之间不必要的重复部分。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大纲不仅包括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普通化学等公共基础课的内容;还包括理论力学、工程力学、工程地质等专业基础课的内容;还包括边坡加固、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与组织、桩基工程、地基处理等专业课的内容。要掌握这些内容庞杂的、相互联系的知识,需要对现有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描绘出能力要求与课程之间的对应图。
2.优化课程体系。我国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包括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要让学生扎实掌握这些知识与能力,必须有相应的教学改革与之相配套,注意课程之间的整体联系。在课时分配上注意参照注册资格考试大纲,科学分配课程学时,调整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比例关系。充分研究课程内容以及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减小不同课程中内容的重复,构建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使课程的整体结构更加合理。比如在土力学中适当增加渗流固结、斜坡土压力理论,为今后从事地基处理、边坡加固、基坑支护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基础工程课程中,适当增加桩基设计方面的知识,并引入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规范的一些内容,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在技术课程中,增加岩土规范与建筑法律法规的内容,这也是注册岩土师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
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也会影响到学习效果,专业课程开课的前后顺序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岩土工程勘察这门课重点在于介绍勘察技术,同时又是工程地质、土力学等课程知识的综合实践与应用,所以应该把岩土工程勘察安排在土力学之后讲授,因为土的工程性质和土的分类这些内容要依赖工程地质、土力学课程的内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对基础类型的建议,也需要有基础工程作为先修课程。
3.改变授课方式。改进教学环节,尝试采用案例教学、互动讨论、观看录像、论文报告、室内试验、野外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以案例教学法为例,课堂上的工程案例是为学生进入实际工程所作的准备,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既有机会提出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可以及时从教师及同学那里获得反馈意见。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们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法都可以提出来并加以比较讨论,这为他们将来以后的工作提供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在授课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满足注册岩土工程师能力的要求。在岩土工程实践过程中,不少工程问题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如果培养了较好的设计、施工、管理和沟通等综合能力,毕业时即可以胜任工程师岗位的工作任务。例如根据一栋高层建筑上部荷载和地质勘察报告,如何确定基础方案就是一个综合问题,要采用桩基、筏基、箱基中的哪一种基础类型,除了考虑建筑功能、结构强度问题外,还涉及到各工种互相配合协调、深基坑开挖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如果学生没有培养出综合应用能力,就无法胜任这样的工作。
三、课程改革的成效
1.专业培养方案更加完善。本课题组采用实地走访、分发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岩土公司企业、本专业校友进行调研,听取他们对专业改革的意见,了解福建省的人才需求趋势,结合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大纲的要求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使本专业培养计划能够与时俱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本课题组还跟踪本专业在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能力培养的进程,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还增加注册工程师考试内容,并根据每年注册工程师考试大纲和试题进行调整,使其具有时效性和真实性。优化后的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更加明确,各教学环节之间衔接更加紧密,课程体系突出主干课程的核心作用。
2.教材建设体现了注册工程师的能力要求。以前的教材编写是以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为依据,对行业的注册考试关注不够。现在我国土建行业已基本建立起完善的注册考试制度,作为行业准入门槛。但现有的大部分教材,还是没有体现出注册考试的影响,这样使学生毕业后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准备注册考试。本课题组以其中的专业基础课《基础工程》为切入口,编写了较有特色的教材,体现了注册工程师的能力要求。
3.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把工程实践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地质实习、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测试实习、边坡基坑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岩性辨别、现场试验、岩土设计等方面获得实践训练,以达到人才培养对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实践性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的性质不同,分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依照课程的安排顺序,遵循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单一到综合、由模仿到创新的过程,循序渐进,组成了较为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凸显行业特色。相关的成果获得我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后续需要解决的问题
1.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机会有待增加。在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岩土工程师的培训任务很大程度上由企业承担,而我国的岩土工程毕业生在职业培训方面还未形成体系,施工企业和设计院大都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相应的工作技能和实践经历。人才市场的需求和毕业生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迫使学校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与注册师执业制度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尤其要增加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机会。
2.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我国青年工科教师这几年数量大增,普遍缺少工程经验,这样在指导学生实践教学方面就难免捉襟见肘。在兼职教师方面,我国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教学造成工作时间和教学时间冲突,得不到企业的支持和鼓励,所以到大学兼职教学的工程技术人员不是很多。
参考文献:
[1]曹霞,金凌志,蓝丽江,付强.注册师制度下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5).
[2]李飞,霍宁.我国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制度与高校教学改革探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1).
[3]孙超,常虹.与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相适应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28(2).
[4]张云峰,詹界东,李文.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与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接轨[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1).
[5]周德泉.岩土执业资格制度下的高校专业人才培养[J].交通高教研究,2003,(2).
[6]黄真萍.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与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04,(4).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范文3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改基金“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gjg121012);毕节学院教改基金“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g201110)
作者简介:罗爱忠(1980-),男,毕节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研究, (e-mail)aizhongluo@126.com。
摘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多数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人才培养目的是服务地方及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满足城镇化对人才的需要,很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文章以毕节学院为例,探讨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提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以工程为主线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保证体系,阐述了该保证体系的具体实施步骤。通过毕节学院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12904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是服务地方及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因此,其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在生产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课程设计环节是本科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1-6]。毕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包含了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概预算课程设计、地基基础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等。传统的课程设计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相应课程给定的设计题目,按照课程设计任务书所提出的要求,通过查阅文献及相关资料,确定相应的方案,最后进行计算、绘图等一系列工作。通过毕节学院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后续毕业设计的重要前奏。综合这些年与生产单位的接触,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当前课程设计还存在如下不足:首先,课程设计一般是在某一门专业课讲授完成后安排该课程的课程设计,每一门课程孤立进行,与其他专业课的衔接较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设计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脱节;其次,课程设计题目往往是一个单一的给定题目,人人一样,无法调动学生进行设计的激情和主动性,设计内容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及生产实践的需求;再次,现阶段课程设计优劣的评价标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文章以土木工程专业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为例,分析现行课程设计的不足,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以此满足行业生产实践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新模式。
一、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管理模式的建立
地方本科院校在升本前人才培养的定位主要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培养,为中小学培养教师。随着学校的发展及学校定位的不同,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满足城镇化及工业化对人才的需求,像土木工程这一类的应用型专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工程类专业办学经验不足及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导致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课程设计管理及质量也相应地大打折扣。为明确课程设计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有必要探索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结合毕节学院教学实践的体会,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确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总体规划和框架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关键。应用型人才培养包括工程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等[7]。工程型人才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把学术性人才所发现的科学原理通过一定的手段及技术转化为服务于社会实践的设计以及各种计划等。对土建类专业而言,毕业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偏向于设计和规划等方面。技能型人才处于土木工程建设的第一线,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将工程型人才所设计的图纸、规划等转变成土木工程的相关产品。技术性人才同样也处于土木工程建设的第一线,但是与技能型人才所不同的是该类人才主要从事组织管理、生产服务等工作。基于上述分析,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土木工程为主线,确立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总体规划和框架。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设置指导思想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工程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土木工
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教学要求和建筑工程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完整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初步设计能力,综合运用土木工程基础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及以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而技能型人才主要是职业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罗爱忠, 等新建本科院校土建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索——以毕节学院为例
基于以上指导思想,综合考虑毕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特点及区域城镇化、工业化带动战略,制定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总体框架和目标。
(1)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及建筑详图的绘制。通过该课程设计,让学生了解一般民用建筑的设计原理,并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着力培养学生建筑方案及施工图绘制能力。
(2)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进度计划的制订和施工平面图的设计。通过该课程设计,让学生熟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程序和内容,掌握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及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的绘制。
(3)概预算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根据施工图及施工现场情况,计算相应的工程量、直接费、间接费、成本及利润、税金等。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掌握概预算设计的过程、土木工程投资的构成,从而训练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独立基础设计和桩基础设计。通过该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建筑结构的整体认识,结合上部结构特征及工程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基础形式,并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和计算,绘制相应的施工图。 (5)钢结构屋架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屋架形式的选择及尺寸确定、支撑体系的布置、屋架内力的计算、杆件和节点的设计,以及屋架施工图的绘制和材料用量计算。通过该课程设计的学习,掌握无盖结构布置的要求及构件编号的方法,培养学生计算和绘图能力及综合运用相关力学分析的能力。
(6)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结构布置、构件尺寸确定、荷载和内力计算、配筋计算、施工图绘制等。通过该课程设计,促使学生独立完成整个结构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力学知识、混凝土构件计算原理和结构设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建立有效的制度管理体系
课程设计是整个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之一,因此,必须把课程设计置于专业课程整体的教学组织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整个系统中统筹考虑,切实加大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实施力度,强调课程设计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结合土木工程建设一线及用人单位的反馈,制定合理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制定了土木工程专业各课程的理论课教学大纲及实验课教学大纲、实习教学大纲及管理办法等,并依据这些规定,相应地制定了各门课程设计的教学大纲及评价考核办法。
3. 精心选择课程设计题目,构建合理的指导实施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设计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专业课教师不仅能担任相应专业课的理论教学,还必须胜任土木工程专业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中,除了应具备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的精湛技能外,还必须对影响学生成长的诸多环境、心理等因素有深刻的洞察力,这样才能合理制定课程设计题目。同时,在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中,要正确处理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关系,把基本综合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各个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中,缓解毕业设计的压力,调节学生毕业设计的节奏。在毕节学院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指导教师以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该专业课程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课程设计实施方案,经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后即可应用于教学实践。在指导过程中,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及学生的差异,采取灵活的组织形式,通过集中指导、单个辅导、电话及网络指导等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圆满完成任务。
二、提高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是课程设计的主体,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整个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质
量息息相关。而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针对专业课程中某一特定课程内容的专项训练,进行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程设计能力,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内容和方法,了解主要的技术法规和政策,并具有相应的文献查阅、技术文件写作和工程制图能力。因此,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十分重要。根据毕节学院多年来的实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提前针对课程特点给出相应的设计题目,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设计状态
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末,而且通常是几门课程设计集中安排。这种安排虽然有利于课程设计过程的集中管理,但是,由于课程考试也集中安排在期末,两者之间出现一定的冲突。为了缓解冲突所带来的影响,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可以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提前针对该门课程的特点,给出相应的设计题目,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设计状态。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以房屋建筑学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这两门课程为例,毕节学院主要做法是:针对房屋建筑学课程,可以在讲完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后,下达相应的课程设计任务;针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可以在讲完土压力及边坡稳定性分析后,下达相应的课程设计任务。如此,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论及学习方法已经了解,初步掌握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提前进入设计角色。
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设计题目,提高设计的主动性
教学实践发现,部分学生已经接触土木工程行业,在日常接触到教学楼、多层单元式住宅、幼儿园、别墅、边坡、基坑等土木工程项目,部分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依据课程设计特点及要求自主选题,这样可以提高其参与课程设计的主动性。
3.强化学生对土木工程相关规范的运用,明确土木工程设计的方法和思路
土木工程相关规范是土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及安全性的重要保证,相关的专业教材由于时间差,涉及的规范陈旧或者只是讲授一些理论性知识,根本没有提及规范。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时更新规范并补充相应的内容,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强调相关规范的运用,包括图纸绘制的相关规范等。
4.实行量化的时间安排及考核程序
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常常将设计集中于某个时段突击完成,造成了课程设计质量达不到相关要求,最后由于时间关系不得不重修。为了保证课程设计质量,在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对每一个过程需要定量化的时间安排,反复检查、讨论、修改直至最后定稿。对每一个考核程序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平、合理地进行课程设计最终结果的考核。
三、结语
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性、独立性。毕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对课程设计的相关管理和教学方法保证了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达到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主要目的。通过土木工程相关管理、设计和施工等单位的反馈,课程设计的质量将影响毕业生在后续的工作及设计中融入其工作环境的速度,因此,应不断加强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提高其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唐岱新,孙伟民.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 沈蒲生,等.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肖琦,贾玉琢,刘洋,等.土木工程专业“一实两创”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 2003, 23(5): 69-71.
[4] 冯硕.课程设计环节提高学生能力的探索[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14(4): 77-80.
[5] 郭业才,姚善化.加强课程设计环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j].科学教育论坛, 2005, (19): 165-167.
[6] 黄仕伟,王默识,崔山.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学改革与实践,2002 (3):21-23.
[7] 周惠.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10.
curriculum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s for civil enginee
ering in newly
established universities: taking biji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uo aizhong, fang juan, chen changlu, lei yong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college, bijie univesity, bijie 551700, p. r. china)
abstract: the goal of most newly established local universities is to train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o serve loc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urbanization, many newly established local universities established the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we took biji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course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civil engineering in newly established local universities, presented an assurance system based on the main lin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for graduate design quality, and described specific steps of implementing the guarantee system. practice in bijie university achieved good results.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范文4
关键词:土力学;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145-02
仅仅依靠课堂授课教学模式是难以满足现代工程技术飞速发展对综合素质人才的要求。所以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在传统课堂授课模式的基础上,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实践教学对学生实际动手和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所不能及的,特别是对与实际工程联系较为紧密的相关专业课,实践教学尤为重要[1]。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中,土力学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之一,也是一门非常感性的课程,学生要不断的接触土。通过在实际工程中,观察土在各种施工过程中的性状,了解土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状态的变化,利用试验设备对土进行各种条件下的不同种类土性能进行测试,研究其力学特性,最后才能对土的概念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土的压缩、剪胀、破坏、塑性都是从实践性教学中获得的[2]。在土力学的发展过程中,所有重要理论的建立,无一不是通过千百遍实践后摸索得来的。如库伦强度理论、太沙基固结理论、达西定律、有效应力原理等,均是通过试验归纳验证得到的。因此,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土力学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更能自如的在实际工程中运用土力学知识,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一、土力学实践教学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课时少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问题。近年来,随着土木工程新理论、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学科门类和知识量也迅速增加,各高校开设的课程数量明显增加,这也导致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单门课程课时大幅压缩,对于土力学这样的密切联系实际工程学科的实践学时更是减之又减。这就使得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广泛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
2.实践教学环节问题。由于实践教学条件限制,国内高校大多没有对实践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土力学实践教学基本以实验教学为主,且课时较少,这就导致学生对土力学的理解往往只能停留在书本层面,对实际的工程活动非常陌生,往往会感到课堂讲授的知识非常抽象,特别对于一些经典的土力学理论,这种现象若长期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会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和理论教学严重脱节,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此外,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也较为突出,特别是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评分标准存在很大的主观性。目前,仅有少数高校采取了较为科学的实践教学方式,如清华大学的土力学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案例分析、学生研究训练(SRT,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和毕业论文综合训练[2],华南理工大学则包括土工实验、参加科研、毕业设计和工程实例分析[3]。
3.当前部分教师虽然拥有很高的学历,但没有多少实际工程经验,造成了理论功底很深,但实践经验却明显不足的现象[4]。此外,由于高校在考核职称时,过于强调科研成果,导致部分教师忙于学术研究,很少有精力参与工程实践活动,也缺乏相应的实际工程经验,这必然导致课堂上不能做到结合实际工程去理解和讲授,课堂教学往往成了照本宣科。
二、土力学实践教学方法探讨
(一)实验课程考核方法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未建立独立的土力学实践考核体系,只是根据实验报告进行考评,成绩占土力学课程总成绩一定的比例,这从客观上降低了学生对土力学试验课程的重视程度,也必将影响学生试验课程的学习和试验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建议将土力学实验设置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并单独计算学分,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去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从定量角度考核,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试验设计和试验后提交的作业或书面报告等内容,对学生做出考核;定性考核则是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试验过程中表现出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定性地给予考核成绩。
(二)实验内容
常规的土力学试验主要有:土的液塑限试验、渗透试验、压缩试验、直剪试验和三轴试验等,教师在组织实验过程中,要保证每位同学必须亲自动手操作实验,针对每位同学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要结合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给予解答,让学生在做实验中能感知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上述常规的土力学实验,主要是土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土体的一些力学特性进行实验验证,学生通过这样的锻炼,可以培养其基本的试验操作能力,但对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却捉襟见肘。为此,可以挑选一些相互间关联性较强的基础试验,将其组合成一个综合性的试验,既可以加强学生对各知识点内在联系的理解,也能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现有实验设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现有设备进行创新性改进,以完成更复杂的土力学实验。如对常规三轴压缩仪进行适当加工,使之可以完成图的压缩流变试验;对直剪试验中的剪切盒进行适当地改进,使之可以完成土的剪切流变试验等。此外,可以结合科研项目或者实际工程,选定适当的试验课题,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得出研究结果。如采用锚杆对开挖基坑进行支护时,如何设置锚杆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教师可以结合主应力作用下土体破裂面与最大主应力面之间的夹角关系,来引导学生做出切合实际的锚杆设计方案,并要求对设计方案的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提交书面报告。
(三)实习与课程设计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很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土力学实习主要包括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前者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土的形成、分布与存在状态及其主要结构特征。该阶段可以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去了解地质构造、土层分布以及不良土层的处理措施等。在生产实习阶段,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土力学的生产实践活动,主要是参与地基基础或土质边坡的施工方案选择、施工组织设计等。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对土体截止的物理力学特性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土力学课程设计主要是结合实际工程地质条件,针对具体工程项目,给出最优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方法,是学生学会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中一系列专业实践训练,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方面课程设计使学生对土力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理解更加透彻;另一方面,在如何运用这些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方面,也得到了一定锻炼。因此,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也是对学生提高设计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
(四)实习基地的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优选实习基地对学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5]。学校可以自筹经费建立学生工程实习中心或者广泛利用校外资源,选择几家典型的、在业界具有较强专业实力的勘察设计和施工单位作为实习基地。
自建实习中心,要鼓励学生利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大胆创新,通过让学生建造一些小型的工程模型来实现学生在设计产品中的新理念和新想法。这种最为直接的将理论用于实际的做法,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此外,在设计或施工单位的实习基地,学生甚至有机会参与一些大型的基础建设项目,更能切身体会到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是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的,其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五)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随着工程技术水平的飞越式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不断涌现,新的工程规范也陆续颁布,这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掌握最新的专业技术、理论以及行业规范,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教师要多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把反映现场实际工程的最新成果及时充实到土力学课堂讲授中,只有自己力学功底厚、知识水平高,才能达到对土力学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才有可能非常清楚地给学生讲解书中的内容,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6]。通过长期、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并不时追踪土力学的学科发展动态,了解国内外土力学领域的最新热点研究问题,在实践教学中结合一些施工现场典型的工程案例,适当引用一下这些热点理论和热点知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从另一个侧面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土力学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专业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各个方面[7]。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相关教务部门要研究出具体实施方案,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积极协调学校各相关部门整合实践资源,优化实践教学环境,加强与校外相关施工或设计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并通过组织土力学教师集中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推进土力学实践教学方法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周莉,董连成,许珊珊,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力学实践教学探索[J].山西建筑,2014,40(10).
[2]李广信,吕禾,张建红.土力学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2).
[3]潘健.土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实验和实践环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S1).
[4]刘勇健,李友群,刘广静.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J].高等建筑教育,2008,(5).
[5]田悦,赵中华.实践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4,11(1).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范文5
关键词: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企业工程师;课程教学
作者简介:梅岭(1982-),男,江台人,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讲师;姜朋明(1970-),男,江苏阜宁人,江苏科技大学科技处,教授。(江苏镇江212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GX20111002)、江苏科技大学2009年高教课题(课题编号:GJKTZ200901)、2010年江苏科技大学建设精品课程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6-0082-02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必修的主干课程。其中,土力学是以建筑物的地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变形规律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工程地质、建筑力学、水力学、建筑结构和施工技术等有密切关联,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基础工程是土力学的后续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所必修的专业课,在土木专业知识体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1]基础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建筑工程中的基础部分,与地基的关系极为密切,仍然强调基承载力和变形相适应的概念,实用性和技术性非常强,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
总的来说,本课程内容广泛,综合性强,知识点零碎,公式较多,涉及到的相关学科领域多、跨度大,是一门比较难掌握的课程。要想学好这门课程还必需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物理、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等方面的知识。[2]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学生今后在工作中正确、熟练地运用土力学基本原理解释、处理相关的工程问题及经济合理地解决工程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专职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高校里的专职教师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后就直接任教的年轻教师,缺少行业企业的实践经验,[3]而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对于一些章节,年轻教师不能很好地通过工程实例讲授知识点,从而使课堂枯燥无味,出现教师没激情、学生没兴趣的现象,直接影响授课的效果,很难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的需要。
2.尚未形成课程实习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有认识实习这一环节,一般安排在大二学年。大多数学校的认识实习就是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带着学生到工地上去参观学习,以达到对本专业研究对象有初步感性认识的目的。但此时学生没有专业基础、没有相关基本概念,认识实习缺乏针对性,这种实习对于老师是完成任务,对于学生是走马观花,效果往往不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对本课程基础工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都安排在认识实习中,学生反映实习效果不佳,从而对本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章节理解困难。
所以,本课程的教学太过注重理论学习,尚无课程实习环节,尚未形成良好的理论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教学环境,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点没有形象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3.作业及课程设计内容过时
目前大多教材课后习题内容脱离实际,而课程设计基本与当前工程热点脱钩。
当前,有不少已建或在建的建筑物因地基基础问题导致房屋倾斜、沉降过大以及不均匀沉降引起上部结构的裂缝。时有发生的各种原因的建筑事故很大部分也是由于地基处理不当引起的。学生由于在课程学习时没有接触过此类问题,工作中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但往往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而束手无策。同时,随着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各种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所以,本课程的教材越来越不能满足建筑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将来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不强。
二、采取的措施
1.聘请企业工程师进行授课
针对现有授课教师大多为年轻教师、工程经验缺乏的不足,聘请相关企业的一线专家进入课堂进行有关内容的教学;本课程既有土力学的基础理论部分,又有基础工程的实践应用部分,理论性较强的章节由校内老师讲授,实践性较强的章节聘请企业工程师讲授。企业兼职教师是经过精心选聘的,基本上都是在某一领域有造诣的专家或企业管理人员,具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他们能够带来该领域的前沿成果、最新信息,把工程实践搬进课堂,理论知识与典型案例结合,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2.实行课程实习
针对本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实践性环节缺失的不足,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穿行课程实习,到工地上去上课,并请企业工程师进行现场讲解;如各种基础工程、挡土墙工程、地基处理工程、基坑工程等章节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后及时联系有关工地进行课程实习,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走到实际工程中去,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克服认识实习的不足。
3.更新作业内容
针对现有作业及课程设计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学生适应性不强的现状,通过布置各类针对真实案例的大作业及课程设计,如各种基础形式的设计、地基处理等,并由企业和学校老师联合指导学生完成大作业,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使学生在运用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得到及时的实践补充,在完成课程大作业的同时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使得学生对今后的工作对象以及对其处理的方式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实际工程打下基础,减少了学生将来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期。
三、企业工程师参与课程教学的意义
1.对学生的影响
(1)企业工程师参与本课程的教学,其以渊博的学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学生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2)培养学生具有清晰的思路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解决各种各样的工程问题,能够独立承担有关工程设计及施工任务,具有一定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以及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学生与企业的联系,学生可以了解企业文化,感受企业氛围,为今后在工作中尽快地融入团队、减少适应期打下基础。
2.对教师的影响
(1)聘请行业企业一线专家进校教学,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4]这些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是经过精心选聘的,基本上都是在某一领域有造诣的专家或企业管理人员,具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聘请相关企业的一线专家进入课堂进行本课程有关内容的教学,把他们丰富的工程经验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对于增强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的活力、促进专兼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专职教师通过与企业兼职教师合作,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企业的实际应用紧密地结合起来,与企业进行课题研究、项目开发、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合作,争取获得企业的横向科研成果,回校后利用学校已有科研力量和技术设备,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方面的问题,全面提升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5]
3.对学校的影响
(1)把行业专家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加入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使其参与到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来,合作企业或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来编写专业教材及习题集,在编写过程中要反映专业技术发展的现状,体现专业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同时还要考虑职业资格标准的具体要求,从而使得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规格和特点相符合,这样就能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使其更加贴近行业实际和岗位要求,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
(2)有利于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双方现有的实践、实训、生产和科研条件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突出就业岗位的操作技术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使学生达到就业上岗的技能要求。企业岗位所需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要提前让学生掌握,使之适应企业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的需要。[6]这样的教学就更贴近企业需要和生产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从而有利于学校整体实力的提升。
4.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工程师参与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更有利于企业发现需要的合适人才,减少培养周期,节省人才培养成本。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企业,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为企业有效地宣传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四、结论
企业工程师参与“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专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企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实现校企双赢。
通过企业工程师参与课程教学的实施推广,探索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寻求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下的新方法,对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以及其他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月香,顾欢达.建筑工程方向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5):91-93.
[2]赵明华.土力学与基础工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何屹,孙倩.论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J].重庆与世界,2010,27(12):105-106.
[4]王安明,小根,等.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25(4):100-101.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范文6
关键词:工程计量与计价 工学结合 课程改革
《工程计量与计价》是我校土木系高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土木系学生专业课程中的核心课程,还是学生今后毕业设计中必须用到的一门课程。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繁多,覆盖面广,加之我国计价模式的改革,要让土木系学生全面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存在较大的难度。如何突出工学结合特色进行课程改革,让学生较好的掌握《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是一个摆在相关教育工作者面前新的重大课题。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五年制高职《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特点
五年制《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主要讲授工程价格的计算方法。首先计算各项工程的工程量,然后套用工程计价表得出各个工程的价格,然后再加上相应的费用得出总的价格。而在2003年开始,《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颁布以来,工程造价的计算方式就从传统的定额计价过渡到清单计价模式,在工程清单计价模式下,业主按照规范附录中规定的清单项目设置和根据工程量计算规则编制完整的工程量清单进行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工程清单计价活动。工程计价表和工程量清单都有各自不同的计算工程量的方式,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详细系统的介绍两套规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传统模式下的学习方式
目前建筑市场上工程量清单计价和传统的定额计价两种计价方法并存的现实情况,我系在讲授《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时通常是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及相关知识内容简单的添加进去,而并没有进行课程的优化和整合,这带来了以下弊端:
1、教学内容多,计划学时少
对于《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只注重于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工程计价表的套用,由于工程量计算规则的教学内容很多,教学课时相对少。
为了保证完成教学任务,任课老师在课堂上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忙于做笔记,很被动地接受课堂教学内容,课后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复习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课程教学结束后,任课老师感到教得非常辛苦,学生反映没有学到知识,或是只记住了大量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却不知道如何进行运用,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由此可见采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很难在《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运用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加之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内容加入《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后,在原有教学课时不变的情况下使得课时更加紧张。
2、课程教材相对滞后
由于定额计价模式由来已久,因此大部分教材都是依据定额(全国或地区定额)编写的,其内容无法满足清单计价的需要。即使是新编教材,其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简单复制,无法直接应用于教学。《工程计量与计价》作为建筑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在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全国注册建造师、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等一系列资格考试中,大部分的内容涉及到工程估价知识。《工程计量与计价》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如果没有一套有效满足工学结合需要,密切联系工程造价实践的教学方案,教师的教学无疑是空洞与乏味的,学生对工程造价的认识也是肤浅与不切实际的。
3、学生对工程实践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工程技术知识相对薄弱
对于我系学生来说,学习理工科性质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时,感觉比较吃力,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学习《工程计量与计价》之前对一些建筑专业基础知识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钢筋放样、建筑工程识图等课程知识需要有一定的掌握,如果有一门掌握不好,那么对《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学习都是有影响的。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都发现讲完理论课程进行课程设计时,学生普遍反映出无从下手的问题,拿到图纸后,不知道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一方面是学生对图纸没有总体的认识,识图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是学生不能将理论课程所学的内容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仅仅拿出一张简单的图纸,明确告诉学生要计算什么,他们会很快计算出结果,但是给他们拿一套完整的图纸,让他们计算出里面包含的各项项目的工程量,他们就无从下手了。这个反映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所以工学结合对课程进行教学是我系教学的重点。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用
1、项目导向
《工程计量与计价》是让学生根据建筑工程图纸、定额及其他技术资料,通过计算工程量,进行工程清单及计价得以实现的。因此,以真实的工程建设项目为导向,从课程开始就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教学,选用实际工程图纸,边讲授边计算图纸,是解决教学内容多,学生学习没有针对性等问题的有效办法。比如讲完土方工程,即要求学生将图纸上的平整场地、挖沟槽、挖基坑等工程量算出,然后由授课教师对学生的工程量计算结果和过程进行讲评,通过增加课堂内实践时间,让学生明白如何利用抽象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具体的工程量,这部分时间应不少于课堂教学时间的25%。通过讲授具体工程建设项目在进行估价时所需的知识,使得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学习都更具有针对性,而从一开始就使用同一套图纸,将工程估价基础知识、工程建设定额原理、决策阶段的工程估价、设计阶段的工程估价、施工图预算以及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工程量清单计价等知识融为一体,使得教学更具有连贯性。以实际工程图纸展开教学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工程造价专业实务工作的理解,缩短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增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自信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时,遇到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不能以课时少或相关课程已讲述为由回避,应抽出适当课时加以讲述。这样使学生既加深了对工程技术知识的记忆与掌握,又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内容。
2、任务驱动
《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确定工程造价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成为造价人员。因此在对《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教学时应该以取得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职业任职资格为目标,使传授知识与训练思维有机结合,学习理论与训练技能同步进行。在围绕具体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教学时,必须结合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设计足量深化职业知识与训练职业技能的实习实践项目,每章教学内容还应设计适量的职业知识测试与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以有效实现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真正做到所学与所用的无缝对接与零距离就业。在每章开始教授时,应该设计学习目标与任务驱动两个栏目:学习目标用于指导学生了解本章重点内容与学习要求;任务驱动通过联系“工程造价管理职位”工作实践,精心设计体现本章教学内容的职业工作任务,使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有效地融“教、学、做”为一体。
总之,通过对《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和探索,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要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改进措施。通过我们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更快的掌握和领会《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