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运营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医疗运营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医疗运营方式

互联网医疗运营方式范文1

全球最大NB-IoT试商用网络

众所周知,NB-IoT作为实现万物互联的契机,具有4个核心能力。首先,低功耗。能够满足众多终端的续航要求。其次,覆盖好,即使在手机信号极差、无法拨通电话的区域,依靠NB-IoT手机物联网设备可以照常工作。再次,稳定性强。最后,能够增大小区连接数单小区并发承载量大,可以同时支撑大量设备接入。

中国联通早已瞄好物联网优势,把其作为六大创新战略之一,并率先在多个城市启动NB-IoT规模试点。去年6月,中国联通在上海建成全球首个基于pre NB-IoT的智能停车、智能抄表外场试点,促进了标准的发展,直接影响了3GPP组织加快NB-IoT标准讨论。

在本次工博会上,上海联通为了更好的地让公众了解联通物联网部署和成果,通过多种平台,以丰富多样的互动方式展示包括“工业物联网”、“农业物联网”、“消防物联网”、“车联网”、“物联网智慧生活”等众多依托联通物联网平台的应用范例,让包括政府机构、企业、行业和个人在内的方方面面的群体体会到物联网时代的魅力。上海联通通过构建各类真实的应用场景,将其物联网行业应用成果向广大参观者进行了展示,其中包括基于NB-IoT技术的智能停车系统、燃气表、水表等。

上海联通以软件化智能通信网络和云技术为基础,以功能强大的大数据为重要手段,重新定义“互联网+”时代的“云、管、端”商业架构。在本次工博会上展示了“沃云”各类平台的能力和大数据各类应用展示。在智慧园区展区展示智慧沃商、沃创空间等平台,为合作伙伴持续注入商业活力,在创业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上海联通相关负责人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表示,业界期盼已久的新一代窄带物联网技术NB-IoT已创纪录的速度完成了标准化过程,进入了商用阶段。联通将于2016年年底在上海建设一张全球最大规模的NB-IoT试商用网络,覆盖外环线以内大部分中心城区,2017年中实现全市覆盖,承载更多物联网应用连接。今年8月,在“2016中国智能终端技术大会暨中国智能硬件开发者大会”上,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物联网研发中心总监胡云也曾表示,今年是联通NB-IoT试点年,明年是商用元年。

此外,上海联通还非常重视产业链的合作,积极培育NB-IoT产业生态圈,通过与设备商、模组商、终端商、平台商的深入合作,推动NB-IoT技术在智慧停车、智能抄表、消防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推广,有力支撑上海打造万物互联的智慧城市、培育基于物联网的“四新”经济。

随着国内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领域的快速发展,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物联网市场,分析表明蜂窝物联网市场将在2017年逐步成熟和走向爆发,上海联通在窄带物联网NB-IoT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联通的物联网创新战略必将稳步有效落地,在传统通信市场之外再建一个更加广阔的新市场。

大数据应用创新

大数据是当前最为炙手可热的话题,是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战略资产。上海联通很早就开展了大数据领域的探索工作。在上海联通看来,目前业界存在的许多困惑可以通过大数据解答,运营商通过大数据平台的搭建、经营和大数据业务模式的创新,重新拥有了整合、主导价值链的能力。在转型方面,运营商以往所售卖的业务和产品都是围绕自身网络能力,而大数据提供了用户需求的准确洞悉和感知,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网络能力开展营销转向以用户感知开展营销。同时与大多数大企业一样,运营商内部部门众多、流程复杂,通过大数据可以将不同的部门与工作整合为一体,譬如在业务经营和网络建设的贯通上提供流程优化的依据。

上海联通积极推进大数据产品的商业化,主要体现在针对行业客户提供大数据服务。据上海联通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数据每个产品对接不同的行业。比如数字轨迹产品主要应用方向就是智慧城市建设、户外广告屏评估以及店铺选址,所以它的目标客户就是政府机关、咨询公司以及商贸行业类客户。大数据征信产品可以为得到用户授权的金融机构提供数据验真、信用评估、金融欺诈防范的服务,其目标客户主要是银行、贷款公司、保险公司以及支付公司等金融机构。上海联通的大数据产品能够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为多个行业提供高效、便捷的大数据解决方案。

除了推出大数据产品之外,今年上海联通在大数据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运营商作为网络服务的接入者和网络内容的承载者,通过对用户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存储,能熟悉和了解用户的网络应用行为和用户关注的内容。结合第三方的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能力,能够真正将运营商海量数据淘沙成金。

今年3月至7月,上海联通在国内运营商中率先进行开放数据应用大赛的尝试,邀请社会大众进行应用创新。上海联通也是首家与创投机构合作为初创企业提供联合孵化服务的公司。上海联通更是在运营商中第一批建立开放数据实验室,邀请有数据分析、挖掘能力的软件服务提供商、高校以及创业公司通过大数据实验室进行对联通的数据资源进行产品以及应用方面的创新。

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上海联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据上海联通相关负责人介绍,运营商做数字化转型面临网络、运营、业务多个重构,无论是思维还是现网,都有非常大的挑战,确实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比如现网资产,包括网络架构和IT架构都是重资产,没有经过数字化改造的,原来几十年沉淀下来的网络架构、组织架构、人员的知识结构都是非数字化。这些非数字化天生的基因使得运营商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非常痛苦。

所以上海联通提出的解决方案,核心围绕的就是解构,把能力与业务、产品脱钩。原来运营商所有的业务和产品都是从上到下垂直拉到某一个网络能力,这个产品一定是跟具体的某一个网络能力挂钩或者某一个业务挂钩,每一个产品都是定制化,为特定的产品用特定的网络资源和能力,所以这个产品链条就非常长。现在上海联通把业务产品和能力,包括IT能力和网络能力脱钩,让底层的东西全部屏蔽掉,上层的人员不需要关心这些能力,只需要关注在平台上有哪些模块,利用这些模块搭产品。解构的前提是把能力具像化,上海联通现在采取的方法是双向对标,从底层人员与业务人员两条路径进行对标,最后达成共识的能力优先建设。

推动医疗

云计算加快了医疗信息资源的建设,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整个医疗机构服务水平。通过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机构之间的标准建设,数据共享,信息整合,有效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和整合,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运营管理效率,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信息化系统建设。云计算推动医疗卫生行业在战略与发展、运营和流程、信息技术应用不同层面的发展。

上海联通凭借强大的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核心能力的“互联网+”领先优势,积极参与“健康中国”的信息化服务建设,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让医院、医生、患者、影像设备等之间无缝连接,让医技科室完成影像的诊断、影像协同(分诊/定向协作/远程会诊);并通过影像引导下微创介入手术与临床开放和植入手术的深度参与,为临床的重大疾病诊治提供精准、定量的、个性化的影像服务,构建医疗最核心的互联网化应用。

本次工博会上海联通展区医疗云业务展区,通过网络,显示在终端的网络全新影像应用方式,具有可大并发、3D高级全新处理模式、窄带及瘦型客户端的特点,对客户的硬件和带宽的要求很低,可以使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观看到清晰的影像图像。通过亲自动手的这种可操作的新鲜的演示形式,引起了热烈的反馈。

医疗机构通过部署在上海联通机房的医疗云专区集群,接入云端影像流程应用,提供影像云存储、云计算、云共享、云协作服务,实现影像全流程、全协作化的互联网应用服务,通过互联网+影像方式,形成统一的“医技工作平台、临床诊治平台、医生协作平台、远程医疗平台”。联通医疗云平台可以直接接入各类普放设备、CT、MR、胃肠造影、乳腺钼靶、心血管及神经造影机(DSA)、超声、核医学、眼科、内镜(腔镜)、眼科、口腔X光机及口腔CT,甚至放疗计划系统(TPS)等,让任何一台设备不孤岛、任何一位医生不孤岛、任何一间手术室不孤岛,任何一次治疗不孤岛,任何一家医院不孤岛;让每一次诊治可协同,让每一次诊治更精准。

互联网医疗运营方式范文2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经济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与医疗健康事业的融合越来月紧密,移动医疗得到了蓬勃发展并体现出深远的发展前景。本文从移动医疗的发展现状入手,介绍了移动医疗在国内的几种应用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对移动医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究,旨在促进移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移动医疗 移动互联网 发展前景

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在医疗事业中的应用不断扩大,移动医疗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移动医疗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移动医疗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发展迅速,随着移动医疗用户的医疗健康服务业务的快速扩展,移动医疗的业务模式也在不断变化,从起初的简单的信息展示逐渐向复杂的成熟型业务转型,升级。“‘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更是进一步促进了现代医疗事业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跨界融合,移动医疗的发展前景更是深远。

一、移动医疗发展现状分析

移动医疗的应用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的速度是非常迅速的。当前,移动医疗的应用模式主要有医院医生(B2B)和面向用户与患者(B2C)两种。B2B模式是一种医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应用模式,它除了包括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还能为医务人员提供的医学知识库及医学工具等。而B2C模式主要在求医问诊、远程会诊等方面应用较多,也可应用于病情的咨询和病后随访等。近年来,移动医疗在国外的发展非常兴旺,且发展也日趋成熟,渗透的领域不断拓展,在急性中风、皮肤病治疗方面表现出很强的优势。随着移动医疗应用的不断深入,移动商业在其带动下也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包括求医问诊、预约挂号、健康指导等方面。总的来说,移动医疗在国内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各种应用也在越来越多群体的关注中不断拓展及深入。

二、移动医疗在国内的主要应用形式

(一)综合服务类

综合服务应用形式主要是指基于各种交流平台发展起来的便捷式就医平台及就医服务。其主要是通过手机应用终端,实现医院及病患之间就医指导与健康咨询平台的搭建,为客户提供预约挂号、预约支付、就诊提醒等在线智能医疗服务项目,便捷及“一站式”服务是其主要特点。综合服务类型应用一般是由医院机构合作开发,由于能够为客气提供“一站式”的移动综合医疗服务,因此在移动医院、医事通方面的应用比较突出。

(二)医患交互类

该应用是相应医疗数据库以及医生资源的整合应用,主要为客户提供远程的医疗咨询,在家庭医生方面的应用也比较广,可是实现实时的医疗咨询与随访服务,春雷医生、“好大夫”等都是这方面比较突出的应用例子。春雷医生基于互联网技术,通过邀请三甲医院的主任医生进行网上实名坐诊,实现数据库和优秀医疗资源的整合,为客户提供移动医疗服务并收取一定的费用。而“好大夫在线平台”,经过7年的运行和发展,患者和医生数量都在不在增加,已经成为了国内最大的一个为患者提供在线咨询、转诊、预约加号等服务的医患沟通平台。

(三)信息化服务类

信息化服务类应用主要是指各种为医务人员提供用药查询、医学文献查询等帮助的信息数据库及网站。比如丁香园用药助手,就非常便于人员进行药品说明书、用药指南等查询;而杏树林网站推出的“医学文献”“医口袋”“病历夹”等APP也主要是为医务人员服务,倡导通过手机应用,进行查房方式的变革,实现移动查房方式的转型。

三、移动医疗发展前景探究

(一)移动医疗用领域的拓宽

随着移动医疗在医疗事业中优势的不断凸显,移动医疗的应用也在不断的扩展和深入,其应用不仅包括常见的病情监控、医学咨询、远程问诊等,还涉及电子病例查询、用药指导、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等领域,并且应用的领域还在迅速的扩展中。而随着社会经济及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日益重视,移动医疗的服务重心也在不断变化,逐渐从之前的患者疾病治疗向大众健康保健知识的普及与预防转变,因此,根据不同类型的用户定制医疗服务,将是移动医疗发展的一个潮流。

(二)运营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由于移动医疗是基于互联网、信息等技术进行的一场医疗模式的变革,因此,运营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对移动医疗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说随着移动医疗应用的不断深入,其应用技术及模式也逐渐成熟,但是毕竟是一门新兴的产业,在技术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对医疗传感器、采集仪等设备的改进等,以及对原始数据的处理技术的提高,对移动医疗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撑,因此,应该不断加强移动医疗相关支撑技术的突破与创新,促进移动医疗向更深入发展。

总而言之,移动医疗在医疗事业中的领域正在不断拓展,其优势也在不断的得到凸显,发展情景非常广阔。因此,应该对移动医疗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推广应用,让其在医疗事业中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促进医疗服务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斌冠,龙玲.“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医疗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广西医学,2015(9).

互联网医疗运营方式范文3

关键词 保险 互联网 融合方式

一、引言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商业健康保险迎来发展契机。与此同时,处于蓬勃发展浪潮中的“互联网+”与医疗相结合的模式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互联网医疗通过互联网,实现疾病评估、电子处方、远程会诊等线上服务;通过收集消费者的个人数据,对每个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跟踪记录。这种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医疗为主体的新型模式受到各大商业保险公司的青睐。

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与保险的结合秉承的是HMO模式的健康管理的核心思想。HMO是一个垂直的高度整合系统,为会员提供从预防、诊疗到康复的全方位一体化健康服务,大大提高了医疗效率和保险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2014年,爱康国宾作为中国HMO模式领军者,为个人及团体提供从健康体检、慢病管理到健康保险等全方位的服务,为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和客户关系管理方案。自此之后,借助于HMO模式的中国“互联网医疗+保险”正式开始,并形成了三种成型的结合模式,即自营自建模式,融资控股模式和紧密合作模式。

二、理论研究

(一)不同结合模式简介

为了更好地实现核心竞争力转型,国内保险公司根据自身状况不断调整与医疗医药融合的方式,实现对长期资本运营风险的控制。当前市场上,秉承健康管理的核心思想,保险公司主要采取了自营自建、控股决策、紧密合作这三种结合形式。首先,自营自建式。当保险公司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人文背景,又有相应的互联网技术予以支撑时,可以利用自身医疗保险的优势地位,开办线上线下的医疗问诊的诊所。其次,控股决策式。控股权分为对互联网医疗的控股和对医疗部门的控股两种形式。两种控股方式在效用方面存在差异。最后,紧密合作式。这种模式包含合资合作、认证加盟等形式,主要表现为保险公司与互联网医疗之间通过制定的规则进行相互制约,服务的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投保人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享受健康管理服务。

(二)不同结合模式的发展现状

目前,自营自建模式在我国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平安。与凯撒医疗体制类似,平安推出自己的线上医疗APP,同时组建了线下万家医生医疗团队。其凭借旗下商业健康险股份有限公司的8000万客户资源以及3000家医院定点的优势,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便积累了大量用户。数月前,其全资收购的快易捷药品网已经持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且已和2500多家医院签约合作,其高端医疗保险业务占据了40%左右。然而,“平安好医生”的NPV是极大的负值,这种“烧钱的土豪”模式,并没有与自身的保险业务产生协同效应,甚至还没达到资产配置的需求。自营自建模式虽然有诸多优点,但是它需要满足较长的投资周期,明确的政策指导,健康管理的思维模式,公立医院体制的转型冲击,移动医疗设备的普及投入等诸多条件。目前,这种模式只发展到体验式经营程度,互联网公司也难以获得网上药品交易平台资格。在“互联网+医疗”发展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保险端的进入十分困难。

相比之下,融资控股医疗机构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更为简单。类比于滴滴医生的大家医联的商业模式,借助“挂号网”的独特形式,微医集团破解了分诊治疗的坚冰。在当期“互联网+医疗”尚未成熟的时候,让医院当移动端的领头羊,凭借其固有资本,解决最重要的移动医疗设备的问题,实现“终端+云平台”模式。融资控股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投资要求少,短期获得的收益显著,具有可行性,资本拥有杠杆效应。此外,保险公司对医疗资源的控股,使其可以当即共享医疗诊治获得数据,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在政府政策放开民营资本收购医院的政策背景下,当前开展收购控股医疗机构尝试的保险公司并不在少数。近期,山东潍坊一家大型医院51%的股权以近12亿元的价格挂牌转让,而保监会此前曾批复阳光保险投资该医院,成为融资控股的里程碑事件。毫无疑问,融资是未来形成利益体的一大模式。

最后,与互联网医疗进行紧密合作,是现行保险公司采取的主要进军方法。类比于美国的UnitedHealth Group,国际医疗保险公司CIGNA,纽约Oscar等公司,保险公司借助第三方平台给予健康管理服务实现保险计划。随着2013年泰康在线与咕咚互动式保险服务“活力计划”开启了合作新篇章,大都会人寿、中英人寿阳光财险等公司迅速与相关部门合作推出互联网医疗保险产品。据统计,入驻互联网医疗的企业共有50多家,保险公司就占了其中的1/5,其市场发展不容小视。虽然这是一种浅层次、低投入的合作,但是具有一定的约束机制和较低的风险。虽然市场的同质性突出,但随着后期合作进一步加深,即使没有自己的医院,保险公司也可以做到在基础医疗、专科治疗和复杂治疗之间顺利转换,同时共享数据。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这是一种最稳妥的发展计划。

三、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发现HMO模式下“保险+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受到了消费者、保险公司、互联网医疗、线下医疗四方博弈行为的影响。整体而言,三种模式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培养居民健康管理意识。只有充分抓住了消费者对移动端医疗的潜在需求,合理培养居民的健康管理意识,打造互联网医疗消费习惯,才能让其主动参与到模式的构建中,而保险公司投资线上医疗未来收入的现金流大小,也是以居民健康管理意识为基础。

第二,打造符合资质的线下医疗机构。线下医疗机构作为一个没有完全被约束的机构很容易使得整体的帕累托最优消失,线上医疗与线下医疗之间存在的委托成本明显制约了彼此的发展,再加上卫计委强硬表示的互联网只能做健康方面的咨询而不能开展诊治方面的工作,互联网医疗打造符合资质的线下医疗机构是可行的解决方案。

第三,保险公司分阶段进入互联网医疗市场。经过对上述三种模式的分析,我们发现每一种模式都只适合在某一阶段投资,并且是在该阶段具有相应资本和营运能力的保险公司才能进入。现阶段互联网医疗发展踯躅,社会医疗保险依存度过高,如果不是像平安一样拥有各种资本及最大市场份额的商业健康保险业务,更加建议保险公司采取第二和第三种模式,进行初期的互联网医疗市场的投资。

第四,加大医改力度,允许医生自由执业。保险与互联网医疗的结合过程中,涉及保险、线上医疗、医生、消费者、线下医疗五个端口,在现阶段我们能获得的医疗资源就是医生。HMO模式在美国施行得如此顺利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美国个体医生的自由执业制度。医生参与市场竞争,不但可以帮助医生提高医术竞争力,还可以让医生更加注重自己的品牌服务,而不敢乱开大药方、搞过度医疗。让医生自由执业,是医改至关重要的一环。

(作者单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敖雪.借鉴管理式医疗发展商业健康保险[N].中国保险报,2005-09-07.

[2] 陈粤凤.“互联网医疗+保险”为保险公司开辟蓝海[N].中国保险报,2015-07-08(006).

[3] 陈书涵.以“互联网+”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思考[J].福建金融,2015.

互联网医疗运营方式范文4

《物联网与云计算》一书,尝试从物联网和云计算融合发展角度,去介绍相关的云计算技术以及云计算的服务模式。本书阐述了云计算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石,物联网融合云计算发展,将深刻改变我们的未来的观点,并以多个经典案例分析,阐述了云计算将成为物联网发展所必须的IT基础设施,云计算是物联网进行海量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大脑,云计算平台将成为物联网业务的管理和运营平台,造就物联网海量应用的长尾效应并形成物联网应用良性发展的健康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

目录

第1章云计算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石

1.1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1.2云计算是物联网的基石

1.3物联网的国内外发展趋势

1.3.1物联网应用的整体发展情况

1.3.2全球的物联网应用处于起步阶段

1.3.3发达国家处于领先地位

1.3.4我国物联网应用初创待发

1.3.5物联网应用的发展趋势

1.4物联网的发展深刻影响未来

第2章云计算的起源

2.1 Animoto的创业故事

2.2云计算是当今的热门名词

2.3云计算在中国

2.4云计算的前世今生

2.4.1高高在上的大型计算机时代

2.4.2合久必分:PC时代的到来

2.4.3分久必合:互联网让PC合在了一起

2.4.4合中有分,分中有合:云计算时代来临

第3章云计算的概念和特点

3.1云计算概念

3.2云计算的分类

3.2.1公有云和私有云

3.2.2 XaaS

3.3云计算的特点和优势

3.3.1快速满足业务需求

3.3.2低成本、绿色节能

3.3.3提高资源管理效率

3.4云计算与网格计算

3.5云计算中心和超算中心

3.6 Google云计算成功的秘诀之一

3.6.1 Google的蜕变

3.6.2一个简单的想法

3.6.3顺利启程

3.6.4 MapReduce

3.6.5初见成效

3.6.6幸运女神的降临

第4章云计算的服务形式和商业模式

4.1云平台和云服务

4.1.1云平台

4.1.2 Google App Engine

4.1.3云服务

4.2云计算的典型商业模式

4.2.1 Google在互联网领域的神话依赖于PaaS

4.2.2 Amazon的商业模式创新全面启动了IaaS服务

4.2.3 SalesForce.com的成功源于SaaS

4.3典型的云计算应用

4.4云计算的商业模式的成功秘密

4.4.1海量用户支持、良好用户体验促成互联网后向收费模式的成功

4.4.2“人人是服务的使用者”,“人人是服务的提供者”

4.4.3对大规模用户的海量数据计算成为可能

4.4.4 IT服务设施从硬件依赖转向软件依赖

4.5云计算的优势

4.6云计算的社会价值及其影响

4.6.1云计算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

4.6.2云计算的价值

第5章云计算关键技术和开源社区

5.1云计算技术框架概述

5.2虚拟化技术

5.2.1什么是虚拟化

5.2.2虚拟化技术的分类

5.2.3云计算机时代下的虚拟化技术

5.2.4虚拟化打开了云计算的大门

5.3海量分布式存储技术

5.4并行编程模式

5.5数据管理技术

5.6分布式资源管理技术

5.7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

5.8云计算是一种多粒度和变粒度的计算

5.9绿色节能技术

5.10云计算和开源社区

5.10.1虚拟化平台软件Xen与KVM

5.10.2云基础设施管理平台Eucalyptus与OpenNebula

5.10.3分布式计算框架Hadoop

5.10.4云平台访问接口适配层libcloud与Dasein Cloud API

5.10.5开源精神

第6章云计算的产业现状和发展

6.1云计算的产业现状

6.2云计算产业市场分析

6.2.1美国市场走向成熟

6.2.2国内市场政府推动,喜中有忧

6.2.3现状原因:供给匮乏,需求乏力

6.3云计算的未来发展

第7章云计算数据中心及其度量维度

7.1云计算发展迅猛,市场初具规模

7.2云计算对数据中心建设带来挑战和机遇

7.3国外先进云计算数据中心

7.3.1 Google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最佳实践

7.3.2 Facebook的绿色数据中心

7.4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构建

7.4.1电子邮箱服务中心的构建

7.4.2搜索服务中心的构建

7.4.3视频服务中心的构建

7.4.4云存储服务平台的构建

7.5粗略评价数据中心健康性的5个指标

第8章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关系

8.1云计算是物联网最具成本优势的IT基础设施

8.2云计算是物联网最具计算力和存储力的平台

8.3云计算是物联网数据挖掘的大脑

8.4云计算是构筑物联网长尾效应的开放平台

8.5云计算和物联网融合发展

8.5.1物联网和云计算融合发展第一阶段

8.5.2物联网和云计算融合发展的第二阶段

8.5.3物联网和云计算融合发展的第三阶段

第9章云计算和物联网融合应用案例

9.1云计算与无线城市

9.2云计算与交通物流

9.2.1智能交通

9.2.2智慧物流

9.3云计算与健康医疗

9.3.1医疗保健应用

9.3.2家庭社区远程医疗监护系统

9.3.3医院临床无线医疗监护系统

第10章物联网和云计算相融合的未来服务形式

10.1物联网业务模式分析

10.1.1物联网的商业机会

10.1.2物联网的商业应用类型及其应用系统组网方式

10.1.3物联网业务的商业运营模式和商业合作模式

10.1.4物联网的商业模型

10.1.5国内外运营商分析

10.2当前物联网应用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0.2.1当前物联网应用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10.2.2以云计算技术融合物联网技术的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的分析

互联网医疗运营方式范文5

医疗行业信息化

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深圳宁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历经 7年的高速发展,现已成为医疗健康互联网运营、医疗行业软件开发领域的领跑者。

“看病难”、“挂号难”、“医患关系”等一类词汇开始在我们的生活中流行了起来。想远离“看病难”的困扰吗?现在,宁远科技可以帮您实现愿望。

深圳宁远科技成立于2005年,历经 7年的高速发展,现已成为医疗健康互联网运营、医疗行业软件开发领域的领跑者。公司主要服务及涉及的产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宁远科技旗下就医160网()已成为国内知名医疗健康服务门户,是国内领先的网上预约挂号平台,为大众提供优质的导医、医患互动、点评、医疗健康档案管理全流程服务,已接入医院300多家,平均每天有可预约号源20多万人次,拥有实名制注册用户500多万人,已实现深圳、东莞等城市全部医院的覆盖,并正在全国主要城市快速拓展。

就医160网建站至今,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认可和称赞:“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电话、现场预约及自动终端机自助挂号等多种方式进行预约,这实在是一项利民之举。”

以“让天下没有难看的病”为使命,就医160网立志成为中国最好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以先进的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致力于平衡医疗资源,调和医患关系,再造先进医疗服务流程。就医160网致力于颠覆传统医疗健康产业格局,构建免费、公益、公平、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宁远科技和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培训基地合作开发了蓝蜻蜓医院感染管理软件,其医院用户高达4000多家,在二级以上医院覆盖率高达40%,在三级以上医院覆盖率达30%,多年来一直保持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

宁远科技是专业医疗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服务商,其SaaS服务平台院感网()已经为国内2500多家大中型医院提供网上办公、现患率调查等专业软件服务,院感论坛服务会员高达12万多人。

公司客户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湘雅医院、南方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深圳北大医院、武汉同济医院、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等。

宁远科技在国内率先研发出就医通病人服务系统(Clinic 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CSMS),拥有该产品相关的多项软件著作权。该系统包括预约挂号、门诊排班及资源调度、医院呼叫中心(Call Center)、客户关系管理(CRM)、满意度调查、短消息回访等多个业务子系统。就医通系统目前已经在全广东省范围内推广,覆盖了省内100多家医疗机构。

只有在强调统一价值观的基础上允许个性化和多元化,注重包容性,才能铸就更完美的企业文化。宁远的企业文化核心包括:

互联网医疗运营方式范文6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通信

首先,要在销售模式、收费模式上转变,深入实施规模经营和流量经营两大策略。销售策略上要通过渗透方式逐步推进,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客户边界不明显的特征,应先采用免费使用的模式扩大目标客户群体,通过对使用客户的分析研究后,可以将一部分客户转为收费用户。探索、倡导流量计费的新模式,我们要发挥价格杠杆调剂法,根据业务对网络资源的占用量,结合不同业务、不同时段客户的使用情况,并对这些业务实施区别定价机制;同时要关注信息收集及用户识别工作,为实现流量计费的智能管道建设做好铺垫;其次要在经营分析、运营策略乃至运营模式上做调整已接应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兴起,电信通信运营商不仅要从业务角度理解客户,还要从电信与客户、客户与客户、客户与信息内容、客户与其它商业资源实体等多角度出发,去完整的理解客户行为,从中激发流量并诱发进一步的商机。这就要求我们电信通信运营商对于客户行为轨迹刻画更完整,分析维度更丰富、数据挖掘更深刻。最后,我们要在运营维护模式上寻求突破,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机制。一方面分众化、定制化的特征要求通信运营商将服务范围拓宽,服务差异化程度放大,服务管控范围延伸。服务支持以差异化SLA的形式,为客户提供端到端服务品质保障。另一方面通信资源的有限性要求通信运营商针对不同业务提供差异化服务,对自有业务、合作业务设置较高的服务优先级,进行高质量的网络保障。

应对移动互联网“over-the-top”服务带来的冲击,通信运营商被日益管道化,因此首要任务是搭建开放平台。平台是通信运营商拓展移动互联网的核心,通过搭建聚合的内容型平台和开放的能力型平台,创新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为创新应用服务提供生成环境,引导产业链为客户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业务和服务。通信运营商开展价值链合作,一定要围绕开放平台的战略定位、客户定位、产品定位而进行有效刷选,为自身提供更多补充性产品,只有通过合作强化平台的差异化定位,从而才能在客户心中树立独有的品牌形象。

移动互联网的无线接入必定会成为一个主要的接入方式,因为接入智能手机的终端已超过计算机PC的数量,原有传统接入方式会伴随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在数量上逐步减少,这样移动互联网下的数据中心如何进行连接,都可能会对整个技术构架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变化。下一代数据中心会是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模式的数据中心,而且它会是以一个大型模块化数据中心加光纤的基础设施为核心,它所对应的服务终端应该是以IPv6包括像智能视频终端服务为核心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通信运营商还应实现与之相配套的“智能管道”,即实现用户可识别、业务可区分、流量可调控、网络可管理,满足不同接入需求的新型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