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范文1
【关键词】 上证综合指数 GDP 股市 经济
引言
股票市场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一国经济的发展决定着股市的发展,股市的兴衰也直接反映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坏与快慢。一般来说,宏观经济运行良好,股市绝不可能长期低迷;宏观经济不佳,股市也绝不可能持续上涨。反过来,一个有效的股票市场可以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股指会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并在预期指引下提前做出反应。此外,上市公司是宏观经济的微观主体,其经营状况和国家的宏观经济密不可分。我国股票市场刚刚起步,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探寻股市与经济的内在联系,科学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显得意义重大。
1. 理论思考
宏观经济环境对股市的影响是系统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的。它通过这样一种途径作用于股市。宏观经济情况影响产业发展前景,产业的景气程度又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通常情况下,公司经营业绩又作用于投资回报率,进而影响股价的波动,并最终导致股指的涨跌。因此,可以说宏观经济是证券市场最为基本的决定因素,而最能反映经济增长的因素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因为它不但体现了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
此外,上市公司是宏观经济的微观主体,其经营状况和国家的宏观经济密不可分。根据Chen and Ross 1989年提出的理论:股票价格指数与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率和投资预期收益率等因素有关。就中国目前的现状来看,GDP能较好的体现经济对股市的作用,上证综合指标的变动率则可以探索股市对经济的影响。为将重点集中于中国股市及宏观经济的关系,本文只选取GDP增长率和上证综合指标两个变量,运用协整分析的方法,构造VAR模型后,再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来探讨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的相互关系。
2. 实证检验
2.1 协整检验
本文选用2000年第一季度至2011年第四季度的GDP及上证综指(记为INDEX)的季度数据,共48组观察值,对中国经济与股市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数据皆来自国家统计局及新浪财经数据库。
将两组时间序列进行季节性调整,并取对数后,分别记为LINDEX和LGDPSA。两组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序列,说明LINDEX与LGDPSA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本文使用Janhansen(1995)协整检验方法。
通过Janhansen检验结果可以得知,变量之间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有且仅有一个协整关系,即二者有着某种长期均衡。具体长期均衡方程如式(1)所示。
2.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为了解上证综指和GDP之间的领先一滞后关系,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来确认二者的具体因果关系,结果见表2。
表2表明上证综合指数不是GDP增长率的Granger原因,我国股市的发展没有发挥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而GDP增长率则是股票收益增长率的Granger原因,说明经济增长推动我国股市的发展。但是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股市却未能同步发展。这说明我国股票市场不够成熟,且投资者具有“非理性”投资行为。
2.3 脉冲响应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上证综指和GDP增长率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脉冲响应分析随即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对上证综合指数和GDP增长率的影响作用。
从图1可以看出,LINDEX对来自自身的冲击,有强烈的正向反应,达到10%以上,而对LGDPSA的反应较小,且较为平稳。 LINDEX对于自身信息的响应在前二期迅速增大,然后迅速减小;同时,LINDEX对于LGDPSA的一个标准冲击的响应在前三期表现为缓慢减小,后又缓慢趋于0。LINDEX对来自自身的冲击要大于来自LGDPSA的冲击,这表明股票市场的运行趋势受到自身因素影响要大于宏观因素的影响,股市发展不能反映经济的运行趋势。同时,股票市场波动也没有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
从图2可以看出,LGDPSA对其自身的一个标准差信息立即有一个正向响应,这种相应较弱,并且较为稳定,基本保持在1.6%左右;LGDPSA对于LINDEX的一个标准差信息反应较小,在前三期快速上升,然后逐渐减小。当LGDPSA受到冲击后,短期LINDEX到影响,但这一冲击在长期内作用甚微,这表明经济的持续增长并不能推动股市持续发展。
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较弱。经济增长的确对股票市场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股票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
3. 结构与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我国股市和宏观经济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宏观经济和股市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股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及大致趋势,但由于GDP与股指联系较弱,所以它们仍不能充分反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实力和水平。这意味着我国股市的发展还不够成熟,股市受投机行为、政策导向、及上市公司业绩非持续性增长等因素干扰较大。
结合以上分析,为实现股市和经济的良好互动,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快股市的制度建设,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二是完善股票市场,规范股市的发展。三是完善资本市场,促进股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岳朝龙,储灿春.股市波动、金融政策和宏观经济关系研究--基于因子VAR模型[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6):3-16.
[2]孟庆斌,周爱民,张雁茹. 基于理性预期的中国股市价格泡沫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2010,43(4):79-83.
[3]孙霄翀,高峰,马菁蕴,崔文迁. 上证综指脱离中国经济吗?--兼论如何改进上证综指[J].金融研究,2007(9):173-183.
[4]周晖.货币政策、股票资产价格与经济增长[J].金融研究,2010(2):91-101.
[5]王国志,齐 枫. 宏观经济因素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及对策[J]. 河北学刊,2008,28(6):186-190.
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范文2
关键词:经济景气分析方法 物价周期波动 季节调整 合成指数 扩散指数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061-02
一、经济景气分析方法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经济景气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的监测、预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等有影响力的机构都开展了对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的监测、预测,并取得了较好效果。除了对宏观经济整体面的监测和预测,经济景气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的重要领域、产业层面和区域层面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如:国家信息中心对物价、投资、进出口等宏观经济的重要领域进行了监测、预测;经济日报联合国家统计局开展了对煤炭、家电、机械等国内主要行业运行情况的监测、预测并定期中经产业景气指数;内蒙古、湖南等省份的地方机构也分别开展了对本区域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预测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在借鉴有关机构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国宏观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这一软件,对山西物价的周期波动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山西制定物价的有关政策提供支持。
二、经济指标的处理和数据库的建立
经济景气分析方法首先需要建立数据库,将有关的经济指标以适当形式保存在数据库中。由于我国经济一般呈现出绝对水平上升而增长率存在波动的情况,国内研究机构普遍采用增长率循环来研究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本文也采用增长率循环,将有关经济指标的增长率序列作为研究山西物价周期波动的依据。本文的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山西省统计局对外的《山西月度统计》,其中大多数指标直接采用《山西月度统计》中的月度同比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类指标采用累计同比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类指标、房地产开发类指标、消费品零售额类指标、工业增加值类和工业产量类指标由于一月份的数值缺少,故采用直线内插法等数据处理方法将上述指标的一月份的数值补齐,以保持经济时间序列的连续性,便于软件处理。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数据库中的经济指标是2006年1月至2016年8月的连续十年多的月度经济时间序列。
三、季节调整、选取基准指标和建立先行、一致、滞后指标组
由于数据库中的经济指标是月度数据,受到节假日、天气情况等季节因素的影响,为了消除这种影响,需要对上述经济指标进行季节调整。目前比较成熟的季节调整方法是美国商务部开发的X-11季节调整法。本文采用X-11季节调整法对数据库中的经济指标进行季节调整,去掉原有经济时间序列Y中的季节要素S和不规则要素I,保留趋势循环要素TC(本文中的季节调整采用乘法模型Y=T*C*S*I,其中Y为经济时间序列、T为趋势要素、C为循环要素、S为季节要素、I为不规则要素){1}。
物价的基准指标是一个重要的能够敏感反映当前物价变动状态的经济指标。在由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等指标构成的反映不同方面价格的体系中,本文选取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作为山西物价的基准指标。因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是最终端的价格,其他不同方面价格的变化最终将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中有所体现;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也是当前各种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
先行指标和一致指标的选取应该采用统计检验和经济意义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基准指标,采用时差相关系数检验,从山西的宏观经济月度指标中筛选出物价的先行指标和一致指标。其中,先行指标组中的各个指标的时差相关系数均在0.70左右或者以上;一致指标组中的各个指标的时差相关系数均在0.80以上,表明先行指标和一致指标的选取较好(见表1,其中的指标均为经过季节调整并去掉不规则要素后的增长率指标)。再结合K-L信息量、峰谷对应法、评分系统等多种方法进一步检验,可以初步确定表1中先行指标和一致指标选取的合理性。
从经济意义来看,工业是山西经济的主要产业,工I经济的变化反映了宏观经济的变化。钢材产量、粗钢产量、原铝产量作为工业领域的主要指标因此是宏观经济的一致指标,而物价一般是宏观经济的滞后指标。因此,钢材产量、粗钢产量、原铝产量在经济意义上领先于物价,是物价的先行指标。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分别反映了商品零售领域和工业生产领域相关的价格变化,与反映最终端消费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一起构成了全面的价格体系,因此上述四种价格指数是物价的一致指标。
四、构建物价的合成指数和扩散指数
景气指数方法认为: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是各个方面相互波及、相互渗透、共同影响的过程,单一经济指标难以全面反映这一过程;需要全面选取相关的经济指标并通过指数化的方法来对宏观经济进行监测预测{3}。本文根据表1中筛选出的物价的先行指标和一致指标,分别采用合成指数和扩散指数的指数构成方法来构建反映山西物价运行现状的一致指数和预测物价未来走势的先行指数。
图1是合成指数法构建的山西物价的先行合成指数和一致合成指数。从图中可看出:如果以谷到谷为一个周期,先行合成指数经历了2个周期,一致合成指数经历了3个周期。先行合成指数于2011年10月达到峰以来长期处于波动下行态势,2015年7月达到谷底后逐步回升,进入新一轮上升期。一致合成指数于2013年10月达到峰后波动下行,长期呈现逐步趋缓态势,并于2015年10月跌至谷底,此后缓步回升。
先行合成指数2009年2月、2010年11月、2015年7月的谷分别对应着一致合成指数2009年8月、2012年10月、2015年10月的谷,先行合成指数的谷分别超前于对应的一致合成指数的谷6个月、23个月、3个月,平均超前11个月;先行合成指数2007年1月、2010年2月、2011年10月的峰分别对应着一致合成指数2008年6月、2011年8月、2013年10月的峰,先行合成指数的峰分别超前于对应的一致合成指数的峰17个月、18个月、24个月,平均超前19个月。
根据先行合成指数谷和峰的超前期可以预测一致合成指数未来的谷和峰。根据合成指数的指数构成方法,合成指数不仅可以反映物价周期波动的谷和峰,而且其大小也可以反映物价变动幅度的大小。{4}因此,根据图1所示的山西物价的先行合成指数和一致合成指数的先后关系并结合影响物价的各种因素初步判断,2016年8月之后山西物价仍然将处于上升期,物价涨幅仍将保持低位运行态势。
图2是扩散指数法{5}构建的山西物价的先行扩散指数和一致扩散指数。表3是图2中的扩散指数的转折点。根据扩散指数的峰和谷的判断规则,扩散指数由上向下穿越50时,穿越50线的前一个月为景气波动的峰;由下向上穿越50时,穿越50线的前一个月为景气波动的谷。可看出:如果以谷到谷为一个周期,先行扩散指数经历了4个周期,一致扩散指数经历了4个周期。山西物价的先行扩散指数于2013年6月达到峰,此后进入下行周期;2015年7月跌至谷底,此后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物价的一致扩散指数于2014年7月达到峰,此后进入下行周期;2015年10月跌至谷底,此后进入上行周期。
先行扩散指数2006年4月、2009年2月、2011年2月、2013年1月、2015年7月的谷分别对应着一致扩散指数2006年7月、2009年7月、2012年11月、2014年4月、2015年10月的谷,先行扩散指数的谷分别超前于对应的一致扩散指数的谷3个月、5个月、21个月,15个月、3个月,平均超前9个月;先行扩散指数2007年2月、2010年3月、2011年11月、2013年6月的峰分别对应着一致扩散指数2008年7月、2011年8月、2013年11月、2014年7月的峰,先行扩散指数的峰分别超前于对应的一致扩散指数的峰17个月、17个月、24个月、13个月,平均超前17个月。
需要指出的是,与合成指数的大小可以反映物价变动幅度的大小不同,扩散指数的大小并不反映物价变动幅度的大小,如图2中的一致扩散指数从2016年起逐步下降,但这并不表明物价走势趋弱。由于2016年起的一致扩散指数仍然大于50,所以2016年以来的物价走势仍然处于上升期。
根据先行扩散指数谷和峰的超前期可以预测一致扩散指数未来的谷和峰。根据图2所示的山西物价的先行扩散指数和一致扩散指数的先后关系并结合影响物价的各种因素初步判断,2016年8月之后山西物价仍然将处于上升期。
注释:
{1}季节调整的理论可参考董文泉,高铁梅,姜诗章,陈磊.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三章第3.6节X-11季节调整方法
{2}延迟数中,“―”表示先行,“0”表示一致,“+”表示滞后
{3}景气指数方法的理论可参考董文泉,高铁梅,姜诗章,陈磊.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五章景气指数方法
{4}扩散指数峰和谷的确定方法可参考董文泉,高铁梅,姜诗章,陈磊.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74页
{5}合成指数和扩散指数的区别可参考董文泉,高铁梅,姜诗章,陈磊.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74页和第182页
参考文献:
[1] 董文泉,高铁梅,姜诗章,磊.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
[2] 高铁梅,王金明,陈飞,梁云芳.中国转轨时期的经济周期波动――理论、方法及实证分析.科学出版社,2009年。
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范文3
【关键词】原油价格;宏观经济; E-views模型
一、引言
当今社会虽然各种新兴能源逐渐发展起来,但是原油还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也是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战略物资。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目前我国的原油消费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大国。原油的价格波动也越来越成为影响各国宏观经济不可忽视的因素。它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深入研究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以下将以图表的形式来说明国际原油价格在2000年至2015年之间的波动情况,由于数据过于庞大,因此采取分阶段分图的形式予以呈现,竖轴一率以美元作为单位。
从图3的国际油价走势我们可以看到近年以来,2014 年上半年油价高位运行后,从7月开始,国际油价开始大幅下跌,目前仍无企稳迹象,从图4可看出2015年下半年油价略有回升,但仍有下降趋势。
本文选取2000年-2015年中国月度宏观经济指标,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中的E-views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
二、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
有关国际油价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是从第一次石油价格冲击开始的。国外普遍认为最早对此进行研究的是豪特林。豪特林(1931)认为如果不考虑不可再生资源的生产成本,资源价格的增长率和市场利率的增长率相同。二战的爆发是由于经济危机引发的,但是细究下来我们就可以发现二战的爆发多多少少都会与石油有关,例如:二战中著名苏德大战与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及其他一些战役等等都可以看出这些战役同石油有关系。Shore(2005)依据供需平衡原理,使用原石油供求模型,建立了经济增长等一系列宏观经济变量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的供需模型。Rogoff通过对1996―2005年部分的数据研究表明,认为能源效率的提升,原油消耗量集中度的上升,促使了更加稳定的货币政策发行,使得更加紧密的金融市场、更加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削弱了原油价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国内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刘健、蒋殿春(2010)通过对2003年1月至2009年2月期间38个子行业的月度数据,建立了有关结构自向量的回归模型,从回归模型上认为影响了我国的产品的价格指数是国际原油的价格所引起的。为了分析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对我国宏观经济中的长短期动态有所影响,李卓等(2011)建立VEC 模型并做出了相关的分析与大量的实验。而娄峰、薛敏则认为国际油价的变化会对我国的宏观经济、投资及消费等宏观经济变量产生重要影响。原油价格冲击会导致部分行业生产成本增加,通货膨胀加剧。
我国的许多经济学者在对于国际油价的高低对我国宏观经济方面的影响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学者在此类研究中过多的强调国际的石油价格对我国的经济有直接的冲击作用,但是至于为什么有直接的冲击作为或者说冲击的传导机制是什么都不是很清楚所以直接导致了结论的探析过于偏执而出现错误所以本文就石油价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冲击和影响进行了重新研究和审视。
三、实证研究
1.模型设定
E-views 是Econometrics Views的缩写,由美国QMS公司研制的在Windows下专门从事数据分析、回归分析和预测的工具,同时也被广泛运用于计量经济学中社会经济关系与经济活动的规律。并且E-views的分析数据通常为时间序列数据,本文选取2000年至2015年中国月度宏观经济指标数据作为研究之用。
2.变量选择
工业生产总值:首先从消费角度看,原油价格波动会影响原油相关的产品生产成本变动,影响国内产出。从投资方面看,若原油价格的升高,行业利润下降,就直接导致了企业对于产品的产量控制,对于产品价格的提升,导致产品由于价格的问题产生了买不出去的情况,因此企业为了降低损失,从而减少对产品的生产,这样恶性循环。从进出口方面来看我们都清楚的知道无论进口、出口都不可能做到人力去拉运,需要用到飞机、轮船、大巴等等需要石油作为燃料的运输工具,石油的价格提升会导致运输工具价格的提升,会造成产品成本的提高。出口自然下降,最终导致产出下降。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国际原油价格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传导至CPI:具体就是对国外和国内这两方面所使用石油作燃料的有关产业的传导。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会因此导致国内消费品价格的波动,从而进一步的促进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品价格的提高,导致产品的成本上升,人们生活成本提升进而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货币供应量:包括正在流通的现金、银行中储存的现金、人们手里的现金等等。由于国际油价的波动对宏观经济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进而反馈在货币的供应量上,因此将流通中的货币、储存起的货币或者是与货币等价位的物品的供应量作为变量之一。
本文选取厂商的生产成本、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情况、以及货币的使用情况M2来分析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产生的通货膨胀。
3.实证分析
使用将E-views选取的变量与同时段国际原油价格进行曲线走势对比时,笔者发现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通过将2000年至2015年季度数据的对比及线性回归,国内生产总值与国际原油价格存在着如下图图2所示的关系。其中系列1代指国际原油价格,系列2代指国内生产总值,系列3代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4.线性回归检验
进一步运用E-views对所选取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检验分析。初步运用软件E-views的‘View’功能进行检测,发现图5所示三条折线具有线性关系。为进一步验证线性,根据凯恩斯理论,列理论方程如下。
C=a+b(inc)
其中C代表国际原油价格,a代表国内生产总值,b代表居民消费价格,inc则指代a与b间的自相关性。
根据自相关性及频率数据预测得数值如下:
a=43.32, b=0.876
即C=43.32+0.876inc
根据凯恩斯方程,三者间自相关性为(0.32,1.25)在区间(0.35,3.87)的允许范围之内,因此,本文所选取的变量数值与研究的数值之间不存在自相关性。
四、结论分析
从图2的结果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对于国际油价的变动影响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原理和内容与其他文献和经济学者所研究的基本上是相同的。具体的就是如果国际石油价格长时间的下跌会使我国物价水平的飞快的上升从而导致了人们的消费水平的下降,并直接导致了中央银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最终的结果显示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显示,直接对我国工业总产值产生了正向效应。我们由图3可以清楚的知道,由于我国的实际GDP的波动,直接导致了工业项目产生的负向效应,但是由于石油价格的慢慢回升,就直接对工业总产值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水平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这表明了消费需求的增加直接加速致物价水平的明显上升。货币供应量的波动情况是先正后负,之后在向平稳的发展。而图4直接反应了,由于人们的日常消费水平,直接导致了对工业总产值、社会总消费水平以及货币供应量的负向效应。由此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理解到由于物价水平上升,直接导致了对社会总消费水平的负面影响,从而在一定的情况下阻碍了工业总产值的增加,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导致了中央银行会出台紧缩的货币政策。从图5清楚的知道,由于货币供应量的不稳定,将直接对工业总产值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货币供应量的不稳定,会对工业总产值产生增加。由于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它对社会的总消费水平的影响非常大,对居民消费价格有促进作用,但是随后会下降直至平稳。
自2015年开始,受国际经济形势持续萎靡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各类内需减少,制造行业的生产也逐步减缓,这直接导致了国内对原油需求的减少,而对原油需求的减少也进一步反应了国内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应该可以这样说,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是因需求而决定的,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趋势也进一步反应了我国宏观经济的走势,正如本文第二节对数据的分析,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与中国宏观经济之间有着一定的线性相关。
由于当前石油价格不是非常的稳定,并且一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我国应该利用当前有利形势,进一步完善能源安全保障机制。同时考虑到石油价格波动频繁,很难实现准确的预测和控制。所以我国应尽量控制对货币政策的依赖,因此要不断的稳定并完善石油所带来的价格影响与风险防范,从而加强对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管理,直接降低由于石油的影响导致我国出现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争取从本质上降低由于国际石油的价格的不稳定,直接导致了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娄 峰,薛 敏. 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5,(12):111-113
[2] 华炜.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D]. 复旦大学, 2013.3.
[3] 徐华林.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4.6.
[4] 李治国,郭景刚.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传导与影响[J]. 经济经纬, 2013,(4):54-59
[5] 刘向耘. 近期国际油价下跌的观察与分析[J]. 金融发展评论, 2015,(1):25-31
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范文4
国内主流的经济学研究沿袭的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从范式到假设、数学模型都基本没有变化。而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可以说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针对他们所遇到的经济现象进行研究而建立和起来的,已经相当成熟,侧重于对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强调实证研究;对比起来,学者对于宏观经济的研究更倾向于引出政策性对策,更重视规范性研究。而且,因为中国经济制度和发展的特殊性,西方宏观经济学在建立模型时的很多假设与中国现实不相符,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直接使用造成的“水土不服”。不加区别地将这类研究结论作为制订政策的依据,在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市场调节力度低的情况下,可能带来的不仅是混乱而更可能是对经济的严重扭曲,这方面的主要体现在政府某些宏观经济政策,存在“一刀切”的简单化作法。比如去年第三季度对于中国经济中局部存在的由投资拉动的“热”的趋势,就采取了提高准备金率的措施。作为一剂猛药,立即导致贷款额下降,而实际上,很多行业仍然迫切需要贷款资金启动。如果仔细去看,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经济学界对于宏观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更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结论似乎有简单化之嫌。要么言之凿凿地认为已经过热或有过热的明显趋势,要么铁板钉钉地咬定不过热。实际上,中国经济的复杂程度,是很难一以概之地以是否过热来做结论的。而主流宏观经济学理论似乎也只是提供了这样一种认识的途径。作为一种理论范式是无可厚非的,但用来指导中国经济管理的实践就失于简单了。
国内理论界曾经讨论过中观经济学,如何界定中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本文不打算探讨的问题。然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过于宏观,对于中观问题的研究不够,可能是我们无法有效地利用宏观经济学论解决实际宏观经济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当我们站在很高的高度,研究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时,我们需要搞清楚这些传统的宏观经济指标在中国的形成和传导机制,而现有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成果似乎没有给我们提供这样的工具和帮助。
如果局限于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方法论,就很难让我们把视角转移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现象的构架过程中去。其实,即使是西方经济学,也是在某种经济构架之上进行讨论的,也就是开放和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所有假设都源于此。而中国的情况却很不同,忽略这样的本质区别,不讲宏观经济学理论适用的条件,就套用其研究范式甚至结论,是无益于事的。尽管关于是否存在中国经济学还有很多争议,无庸讳言,中国经济的特殊性提示我们,在研究宏观经济现象时,不可不顾其是建立在与中国目前不尽相同的社会制度基础上这样一个前提。至于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的经济形态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的不同,以及现有的研究方法的适用性,还需要大量的深入的研究。
中国宏观经济的特点是以投资驱动为主,主导型,而且投资中政府的投资所占比重较大,政府主导投资和行政干预的作用显著。这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有非常明显的区别,以美国为例,其宏观经济体现为消费驱动,服务业主导,投资基本由私人进行。另外,中国的制度演进的步伐较快,而西方国家的制度体系基本定型了。相比之下,在投资,,法制,人力资源,技术,制度变迁等对宏观经济有重大的各方面,中国的情况都与西方差异很大,而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西方在统一的制度框架下,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环境,而在中国存在着南北、东西、城乡等地理区域上的巨大差异。这种经济环境有较大的动态性和发生畸变的不确定性。而我们在进行宏观经济时,往往存在着不比较模型的使用条件,较多采用静态的宏观经济分析模型的缺陷,局限性是很难避免的。方法论方面的尴尬,使我们既不能直接引用宏观经济数据,套用现成的静态模型,又不能只是依赖以前几次经济过热的经验,对目前的宏观经济做出客观的判断。所以,各家各派的观点也就无法统一,甚至无法建立共同的研究出发点。
但是有些专家还是通过数据和直觉预感到了事情的本质。比如在去年部分行业表现出投资过快,价格上涨幅度和速度较高,汽车,钢铁,建材,房地产,原油,粮棉等都很热,甚至出现了水和电力的短缺。另一方面,大部分消费品的价格仍然在下降,总的价格指数上升幅度不大。一些先行指标特别是生产资料价格在上升,引起学者担心消费价格指数会在一段时间后上升加快,引起通货膨胀。这些看法都来自现有宏观学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模型。信奉者认为现在的特征数据已足够,用现有模型分析,通货膨胀必将到来,只是有滞后性,所以不会马上显现,但要防微杜渐。反对者也使用同样的分析工具,但要乐观很多。正是由于他们观点虽然不同,但却大同小异,因此,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对于宏观经济的判断成为了数字的估计,不同处只是在程度上,有量的区别而无质的不同。这样很容易使宏观经济研究变成数字游戏,结果只能是看谁估计的更接近实际数字一些,而每年都有很多预测家为此大跌眼镜。
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范文5
[关键词]纳税评估;指导;宏观经济发展
税收评估不仅是对税收结构及变化进行科学分析,指导税收工作,更好地发挥税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能够科学反映经济社会各部门发展状况,对于指导宏观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税收评估相对复杂,在指导经济发展方面还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缺乏科学的评估方法、应用指导机制不健全、对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缺乏专业化人才团队等,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更好地应用税收评估指导宏观经济发展,提升税收与宏观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
一、应用税收评估指导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确保宏观经济增长目标顺利实现
税收总量、结构等都与宏观经济增长目标具有重要关系,而宏观经济增长目标是国家在充分考虑各项因素基础上提出的,能否顺利实现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及财政税收等各方面发展。因此,应用有效的税收评估指导宏观经济发展可以明确我国各产业、各部门内的经济增长点,对于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预测,可以明确具体的经济增长目标,并将其进行细化,针对具体目标指标采取相应的支持和发展政策,进而可以顺利实现宏观经济增长目标。
(二)促进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已经是由高速发展迈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而优化税收结构、提升税收收入质量成为实现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通过应用税收评估,明确税收的具体结构,以此确定宏观经济中各部门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进而制定和实施必要的支持政策提供依据,使得那些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以及战略新兴产业能够得以快速发展,进而优化了宏观经济发展结构,为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我国经济在经历高速发展之后,逐渐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的稳步推进为我国经济的稳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全面激发市场活力成为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税收评估可以通过对市场主体的纳税申报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实施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扶持市场主体的发展,进而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充分释放税费改革红利,提升其发展活力。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应用税收评估指导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更加有效的激发市场活力,为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二、应用税收评估指导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税收评估方法
在财政收入中,税收占据绝对比重且该比重不断上升,成为国家主要的财政来源,直接影响着国计民生,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在税收评估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各地区税务机关通过组建专门的税收评估部门,借助系统软件对税收结构、风险、增长变化情况等进行分析。但从税收评估指导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的税收评估方法还相对落后,缺乏对税收及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各项因素的充分考量,其内容相对单一,没有充分考虑到宏观经济发展对税收评估工作带来的影响,也没有根据经济发展对税收评估工作进行改进,因此导致税收评估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宏观经济发展实际,所以其对宏观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受到限制。
(二)缺乏完善的应用指导机制
税收与宏观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紧密关系,宏观经济是税收的基础,税收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结果,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通过税收评估指导宏观经济发展涉及到诸多层面的内容,但由于缺乏必要指导机制,因此其指导作用相对有限。首先,在进行完税收评估之后,如何将其结果顺利应用到宏观经济发展指导过程中,如何实施这些指导性的政策,如何确保指导政策的有效性等成为摆在当前的重要问题。同时,在税收评估标准制定和选择方面是否可以满足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也是值得商榷的。目前,制定和实施完善的应用指导机制成为借助税收评估指导宏观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对大数据的应用能力不足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各行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直接推动了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税收评估工作,为其带来了新的评估手段。但当前在进行税收评估过程中,还缺乏对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现有的评估方法、模式和系统等都显得相对传统,且很多时候需要进行人工操作,不仅降低了税收评估的效率,也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在具体的税收评估过程中,其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较低,难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宏观经济发展和税收变化中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因此导致税收评估的可靠性受到影响,进而降低了税收评估对宏观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
(四)缺乏专业化人才团队
税收评估工作是税收经济分析的重要工作内容,涉及到税收组织收入构成中的诸多内容,其复杂性较高,因此需要专业化的人才团队。而税收评估在指导宏观经济发展方面的应用也具有较强的专业化,同样需要专业人才的推动。当前,人才不足成为摆在应用税收评估指导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相关部门对现有税收评估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力度不足,没有针对税收评估指导宏观经济发展方面进行核专业化的培训教育。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不到持续提升,难以有效应对宏观经济发展对税收评估提出的各项要求,因此其在税收评估方面的专业性不足,评估结果的应用性存在欠缺。另外,相关部门对税收评估专业人才的引进不足,大部分人员都是从其他部门或岗位调整而来,非科班出身,因此其专业能力存在先天不足,在税收评估及其应用方面难以发挥专业人才作用。
三、应用税收评估指导宏观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税收评估方式方法
近年来,为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减轻企业负担,助推新兴产业的发展,国家不断出台一系列的减税降费政策,各类政策及税收征管还处于改革过程中,对宏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从而对税收评估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所以,需要创新税收评估方式方法提升税收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首先,相关部门要转变传统税收评估理念和方法,提升对税收评估的重视度,将其视为反映宏观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次,要全面更新税收评估的软硬件设备,在原有系统基础上,将宏观经济发展和税收评估相关影响因素纳入其中,确保税收评估分析数据的全面性,以此改进税收评估结果,更好地指导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完善应用指导机制
税收评估在指导宏观经济发展方面需要完善的应用指导机制作为保障,以此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完善应用指导机制方面,要首先明确税收评估的目标,就是要通过税收评估结果来评价宏观经济发展质量,并找出宏观经济新的增长点,比如新兴产业和企业,以发挥其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所以在要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支持和应用政策,将那些具有战略指导价值的税收评估结果应用到宏观经济相关产业行业中。同时要对这些支持政策的应用结果进行科学考核与评估,比如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的成果等,以此作为改进和完善税收评估对宏观经济发展指导机制及支持政策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更好地发挥税收评估在指导宏观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强化对大数据的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其对各项税收工作及宏观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因此强化对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提升税收评估对宏观经济发展指导能力的关键。首先,在进行税收评估过程中,要树立大数据思维,摒弃传统的数据评估理念和方法,充分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对税收征管及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影响因素数据进行广泛的收集、分析、整理、储存,形成税收评估信息数据库,在开展各项税收评估过程中强化对数据库的共享,以便于提升税收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借助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各行业发展情况与税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便于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税收评估提供实时性的数据支持,也更好地发挥其在指导宏观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四)构建专业化人才团队
当前,人才已经成为各行业发展的关键性资源,税收评估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更是需要专业人才的推动。因此,构建专业化人才团队显得十分必要。首先,要根据税收评估工作的实际需要和现有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差异性,对其税收评估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税收评估方法,在税收评估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另外,要根据税收评估在指导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吸引外部专业人才的加入,实现对现有人员团队的有效补充,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打造一支专业化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团队,为更加有效地应用税收评估指导宏观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在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税收评估工作显得十分必要,不仅可以实现对税收本身的评估,还能够为宏观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税收与宏观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必然联系,通过科学税收评估能够确保宏观经济增长目标顺利实现,同时能够激发市场活力,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研究来看,可以从创新税收评估方式方法、完善应用指导机制、强化对大数据的应用能力和组建专业化人才团队等方面出发,强化税收评估对宏观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齐波.论财税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2021(3):101-102.
[2]李娜.浅析财政税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2021(3):109-110.
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范文6
关键词:宏观经济;财务管理;高校教育;服务
我们知道,现代财务管理是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重点内容,现代财务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并受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分析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结合市场环境,采用适当的现代财务管理手段加强高校教育的财务管理,能够促进高校教育的顺利开展,从而使高校教育取得更大成效。因此,在宏观经济的影响下,做好现代财务管理工作,对高校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1.宏观经济政策和现代财务管理的概念
1.1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严格地说,宏观经济政策是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收入分配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而跟高校教育密切相关的就是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目前我国将继续实行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1]。
1.2现代财务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财务理念及财务管理体系也都在不断更新。
我们知道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延伸到现代财务管理则是指运用时代经济和信息技术等高技术手段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2]。
2.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下现代财务管理对提高高校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2.1现代财务管理能够保证高校教育的顺利进行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是高校发展的基础,高校教育资源的配置是通过资金的持续投入来实现的。在现阶段,我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表现在高校教育上一方面,财政对高校教育资金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近年来,我国中央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科研经费拨款在科研收入占比也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高校由于扩招导致高校规模迅速扩大,为了缓解资金压力,高校的贷款规模也迅速扩大,稳健的货币政策无疑也缓解了高校发展的贷款成本。一个高校,其经费使用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开支,不利于高校教育的开拓与发展,会对高校日常的经济活动造成不利的影响,削减高校资金的有效性。因此高校在取得上述财政资金和贷款资金的同时,能否加强现代现代财务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保障高校教育资金的有效运行,保证高校教育的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3]。
2.2能够提升高校教育的质量,为高校教育提供优质服务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新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校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高校要发展,必须优化资源配置。高校作为一种非盈利性组织,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人才,高校如果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提高教育质量,改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持,而且要高效配置资源,面对这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发挥高校财务管理的杠杆作用,可以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高校的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为高校教育提供优质服务[4]。
2.3现代财务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财务管理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市场经济下,高校逐步趋向于独立自主办学,多方面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在这种情况下,确立了高校的法人实体地位,因此,高校的财务管理由过去的被动核算变为主动核算。由于我国高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因而,高校的财务管理任务也就变为多方面筹集资金并有效使用资源配置,优化教育资源,从而完成高校培养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总目标。
由此可见,高校现代财务管理也是高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其总体目标是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资金优势。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的大影响下加强现代财务管理对高校教育服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有效利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优势下,加强现代财务管理不仅能够保证高校教育的顺利进行,还能够提升高校教育的质量,此外加强现代财务管理也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方法手段。因此,宏观经济的大影响下一定要加强现代财务管理以期更好的为高校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董月鲜.2016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取向――专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J].领导文萃,2016,11:7-22.
[2]戚蓓.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建议[J].东方企业文化,2012,18:95.
[3]邓文豪,牟涛.财政货币政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工会财会,2002,0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