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市场经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市场经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市场经营

文化市场经营范文1

高职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

基于国内外现有高职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教学资源现状调研与高职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相关的四大类学员的自主学习需求调研,设计以实用、便捷、科学有效的自主学习的高职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结构与功能概念模型,指导教学资源库的内涵开发与建设,实现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系统开发、建设、使用、管理、评价、更新与升级等。

1.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结构、功能系统模型的设计

邀请文化艺术品经营与管理行业协会、高职文化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典型企业的专家,根据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布点情况分区域邀请相关院校组建资源库模型研发小组,通过文化市场经营企业相关岗位任职要求,制定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综合实践项目指南和考评标准,开发专业综合实践项目库,分解制定课程专项实践项目选择、教学组织与考评标准,形成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基于人力与网络的两类考核平台。实现四类学习者可差异化自主学习的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资源库模型。

2.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与建设

以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概念模型的整体设计为指导,联合不同地区开设本专业具有区域代表性的高职院校、典型企业共同组成资源库建设团队。通过与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行业协会、雅昌艺术网等搭建集虚拟、实战于一体,具有研发、建设与考评功能的专业资源库平台;依据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综合实践项目指南要求,以教学活动设计为主线,通过《书画品鉴与装裱技术》国家级精品课程带动《陶瓷品鉴与陶艺技术》、《文化市场营销与策划》等10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建成集课程音频库、视频库、案例库、动画库、图片库为配套内容的网络化课程,服务教师教学及满足师生、企业员工、社会不同学习者网络自主学习与创新创业需求等功能的高职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3. 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有效运行的管理与维护

聘请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行业协会、高职文化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典型企业及相关院校专家组建资源库运用管理小组。依托上述三个小组及学院网络平台,在资源库建设、使用过程中,整合技术资源、人力资源、智力资源、教学资源,促使资源库每年进行必要的更新,通过不断完善资源库网络协同平台的上传、审核、使用、激励等成套管理机制保障体系,逐步将资源库向全社会开放,形成一个共享共建与边建边用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开放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的实用型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4. 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成效评价

聘请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行业协会、高职文化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典型企业、相关院校专家组成资源库成效评价小组。通过评价小组依据系统、科学的对资源库建设目标、内容、使用、成效等方面进行评价考核,提出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改进的意见,以便资源库的优化工作。

高职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依据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高职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项目体系,建设服务不同学习者自主学习、引领高职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教学资源库。

1. 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职业岗位标准库

收集整理国家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职业标准、文化市场经营典型企业岗位标准、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行业标准等,形成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职业岗位标准库。供学习者认清未来职业岗位的要求,以便有的放矢的学习。

2. 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库

以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为引领,逐步将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建成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梯队。以课程的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要求,将课程的各种资源集成,并通过课程网站,精品课程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及特色等方面展示出课程建设成果,为同行提供教学帮助,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对于精品课程的建设,目前己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建设机制、建设思路、建设模式,包括学校、省市、国家级各个层面的精品课程,这里不再赘述。

3. 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素材库

(1) 媒体素材库。一般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

(2) 练习试题库。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练习试题的集合。练习试题库不仅涵盖必须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而且要有参考的解题思路或答案。

(3) 试卷素材库。针对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各课程具有典型意义的试卷集合。

(4) 项目或案例库。校企合作开发、收集、整理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中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或案例,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事件(任务)或情境。

(5) 文献资料。文献资料主要包括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有关的政策、法规、条例和规章制,以及对文化市场中发生的重大经营项目、管理事件记录,重要文章和书籍等。

(6) 常见问题解答。主要建设文化市场经营或管理过程中常见问题,解答是针对文化市场中经营或管理最常出现的问题解答。

(7) 实训基地建设资源库。包括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信息库。

(8) 校企合作的师资团队信息库。主要是指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基本信息和研究的方向和成果。

(9) 资源目录索引。列出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领域中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的索引。以便学习者使用专用教学资源库进行查找学习。

上述的案例库、视频库、动画库、图形库等资源与专业课程密切相关的可以灵活链接到专业课程库中,以便专业教学的开展。

4. 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综合实践项目库

(1) 专业综合实践项目的设计。在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综合实践项目建设部分,项目参与的学校根据专业自身的建设优势编制专业综合实践项目选择指南、教学指南、考评标准。每所学校搜集开发专业综合实践项目若干个(视具体情况而定。

(2) 课程专项综合实践项目的设计。在课程专项综合实践项目建设部分,在参与建设院校主持的核心课程中设计完成。项目参与学校制定课程专项实践项目选择指南、教学指南、考评标准。

5. 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资源库门户网站

建设一个具有集成信息资源的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门户网站。主要功能有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网站的资源管理、行业信息、交流等功能,为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搭建全国性的教学信息平台。

高职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建设步骤

高职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包括:架构组织体系、调研论证、建设与运作管理方案设计、方案实施与优化等。

1. 架构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组织体系

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作为国家骨干院校建设辐射专业、省级特色建设专业,不仅有责任而且有财力开展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资源库的建设工作。通过组建行业、企业、高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教中心专家组成的项目建设指导小组,进行科学的项目宏观设计与指导;聘请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行业协会的顶级专家、高职文化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典型企业、相关院校组成项目开发团队;按资源库建设分工,组建由资源库模型研发小组、资源库建设小组、资源库运用管理小组、资源库维护更新小组、资源库功用评价小组等组成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系统运作组织体系。

2. 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调研论证

项目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调研。选取具有代表性、能体现区域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特点的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行业、艺术品经营企业样本进行人才培养调研。调研对象包括华东、华中、华南、华北等不同区域的高职院校、文化市场经营企业、管理部门、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项目调研采用纸面、网络问卷,个别访谈、人才岗位信息收集分析方式进行。通过上述的调研活动正确认识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为高职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及专业资源库建设提供依据。

3. 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运作管理方案设计

在充分进行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托组建的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研发小组、建设小组、功用评价小组,依据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概念模型、功能定位、建设内容、建设步骤等研发制作资源库建设与运作管理方案,并进行方案的科学论证。

4. 建设与运作管理方案实施与优化

依据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整体设计及建设要点,进行资源库概念模型、人才培养方案、综合实践项目指南、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活动设计、建设与运作管理方案等研发,指导资源库具体内容建设。通过职业岗位标准库、综合实践项目库、课程库、素材库、专业教学资源库门户网站平台等具体建设,使顶层设计理念与资源库建设相互融合并落到实处并试运营。在专业教学资源库试运营一段时间后,通过资源库评价小组的教学资源库功能与成效评价,进行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动态优化,促使其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市场经营范文2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电力企业也在发生不断地转变,已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需求”的营销管理理念,“以营销服务为中心”的营销机制,并逐渐建立了营销组织和营销服务技术系统,使我国有了一支较为训练有素、能吃苦耐劳的营销队伍。但纵使如此,其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没有树立较为完善的竞争和服务意识;(2)电力企业所提供的电力服务以及管理体制过于单一、粗糙,从而造成不能完全满足市场以及客户的需求;(3)由于我国大部分的电网都是按区域划分,由小电网多次联网而形成的,从而造成电力的运营模式极小;(4)由于企业一直过于强调专业管理而忽视了整体协调,造成电力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真正管理电力营销和服务的人员及部门甚少;(5)营销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技能。因此,面对我国现阶段电力企业的发展,虽然在诸多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精细化管理的发展策略

2.1树立企业形象

目前,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力度,企业的形象对于其在能源市场上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只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新型供用电关系,以“优质、规范、方便、真诚”的服务为指导思想,才能捍卫企业在能源市场的地位。提高企业形象,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2.1.1建立优质服务系统。服务系统主要包括面对客户的营业窗口、电网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以及故障抢修等环节,必须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进程,以确保工作质量达到服务标准。

2.1.2提高电能质量。电能质量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基础,电能质量的好坏是前提条件,所以必须提高电能质量,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1.3转变企业发展观念。培养电力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市场意识;此外,电力工作人员还应多渠道的提高客户对电力市场的了解以及对电能知识的掌握,例如举办电力知识竞赛,加大宣传力度等,从而,提高企业服务形象。

2.2强化依法经营意识

通过不断加强供用电合同的签约及执行管理,以有效的法律手段来维护供用电的秩序,使经营风险得到不断的防范,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强化职工的法律意识,加强电网企业中所存在的不必要的风险,使风险防范机制不断健全,保证其能够逐渐顺应市场的发展需求。

2.3积极开拓用电市场

在不同时期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也会不同,因此,电力企业应联合政府等相关部门根据用电的实际情况,来细分用电市场,实施重点突破的方式;其次,要根据市场需求,采取有效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从而达到最大化的增加电能的用电量;最后,电力企业需制定合理的营销目标,通过控制大型的能源消费市场,来改善农村的电网质量。

2.4坚持以营销管理创新为手段

为实现企业的营销效益最大化,首先企业要以利润为中心,不断推进企业的管理进程,解决电网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抗御风险和持续盈利的能力;其次要加强职员的绩效考核,以完善并推广考核机制,从而达到管理创新的目标,并要求每个管理部门精细化管理各层;最后为规避电力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风险,应做到大力研究市场,建立出一套资金落实、内容具体、节电效益量化的适合电力发展并顺应市场发展的方式。

2.5加强电网建设

电力营销的基础便是电能质量,想要有效的满足客户对供电质量的要求,电力企业要抓住市政建设和电网建设的契机,不断加快电网建设的步伐,从而实现超前发展电网。

2.6构建优质的服务体系,引进高新技术

为有效地提升电力企业的售后管理水平,应努力构建优质的服务体系,依据现代化高科技引进更多适合电力发展的高新技术,如可充分利用当前较为成熟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建立电力的管理和营销管理系统,同时企业要坚持“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不断细化售后服务,真正做到决策科学化、缴费公开化和管理集中化,使电力市场营销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2.7利用价格政策

在不断实现电量最大化时,加强对用电业务的管理也同样重要,因此正确划分用电性质通过价格政策来优化管理显得也是极为重要的,应严格按照电量制定收费政策,正确无误地做好用电业务间的衔接工作;其次,为促进更多的用户用电,除了有力的宣传外,还要给予大工业用户分时电价的优惠政策;最后要通过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协调来回收电费。

3结束语

文化市场经营范文3

关键词:文艺导演 市场化 优势 经营思路

电视文艺导演要有着灵敏的嗅觉,才能在市场化的大潮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资源,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拓宽制作和经营思路,才能在保证自身的份额优势。电视文艺导演变被动为主动,出去寻找更多的商业合作机会,策划商业价值更高的活动。因此导演的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导演的角色定位、分工都将发生改变。团队的建立、制作成本的控制、策划执行的细节也都将为市场化而服务。

一、改变传统思路,合理定位角色

当前很多电视台对文艺晚会导演体制进行了改革,这是向市场化转变的一个信号。使得整个电视节目的制作模式发了变化。以前文艺晚会的导演是总指挥、执行者,改革以后,在市场化的竞争中,导演的身份地位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最基本的策划、领导能力以外,更需要导演有敏锐的市场观察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市场化的导演要担当更多的社会身份,不仅要策划、制作以市场需求为主的活动晚会,还要能够为晚会所涉及到的产业链负责。所以,市场化的导演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产品负责人,要懂得创意、还要会管理团队、还要懂得市场需求、了解大众喜好。要不断的学习,角色定位准确了,才可以对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式规划出更合理的安排。

二、明确工作重点

现在的电视台已不像从前一样高高在上,为了追求更好的制作,主动向市场伸出双手。在市场化经济中,商业性的活动越来越多,各种形式的文艺晚会也层出不穷。美食类、时尚类、选秀类等节目充斥着人们的视觉,这些节目的广告收入占到了很大的比例。这让传统的电视台看到了曙光,也让电视文艺导演的工作方式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在商业性活动的操作中,导演所关注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客户对方案的满意度,节目的收视率会达到几个点,可以拿出多少制作费用,网络反应如何,广告的收益有多少,节目的潜力有多大,这些可以用具体数字所呈现的数据成为市场化电视导演更在意的内容。而为了体现这种变化,制作团队的成立、成本的核算控制、策划执行的能力等环节就必须跟上。

三、团队建立

导演身份角色的转变、工作重点的转移明确后,下面就应该是制作团队的建立了。体制内的导演组建的团队没有很强的自主性,组团的标准是为了更好的进行艺术创作,而什么都要最好的,最好的编导,最好的美术,最好的摄像,最好的灯光,最好的制作等,其实也就是所说的电视岗位。而商业性的活动,在组建团队时,导演更注重的是要怎样去确保一个项目的正常动作,为此导演可以自主地面向市场选择更专业、更合适,性价比更高的工作人员。另外,导演还要对活动的创意方案、形式内容、活动时间,录制地点、市场定位、参与人员、宣传、营销等内容做全方位、立体化的管理。传统团队中最注重的艺术创作在市场化团队中只是整个项目的一个环节。

四、控制好制作成本

在传统的体制内,指令性的晚会或者是公益性的晚会,因为有专门的经费来源,所以制作起来会很富裕。在创作活动时,不去考虑成本的投入,甚至还会出现重复、浪费。很多时候,为了填补活动内容的空虚,会动用较大的排场;为了掩盖活动的空洞而加大资金的投入;为了掩饰活动的枯燥乏味而去请很多大牌的明星助阵,完全不去想市场的反应。但是,在市场化的环境下,这种操作模式明显将失去其可操作性。市场化的导演,首先就要对活动的成本做出预算,拿出合理的方案,每一分钱都用在什么地方,都会有所标注。市场化电视文艺导演可以用优秀的创意和具体的宣传方案去吸引投资方的注意,然后愿意出资赞助。用好的活动去取得好的收视率和更高的广告收益。比如湖南卫视的晚会团队,擅长抓住观众的需求,他们没有豪华的明星阵容,但是却把每年的跨年晚会做出极好的反响,获得大众的认可,也让各赞助商得到较高的广告收入,这就是市场化下导演能力的最好体现。

五、策划执行的重要性

商业性晚会追求的是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而在新媒体时代下,晚会活动的互动和传播直接决定了晚会的收益多少。因此,电视文艺导演在商业性晚会的策划和执行上,就须要考虑到各个人群的特点和传播平台的特殊性。既要兼顾传统电视观众又要迎合新媒体的年轻观众。所以,如何利用多屏幕分发的特点为晚会增加新的亮点和较高的盈利点,是策划执行时必须考虑进去的。

总之,电视文艺导演要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其独有的优势,从体制内蜕变到向市场化。导演商业策划意识是其应具备的基础素质,对于自身能力及工作重心的转变,对于团队、成本、策划的要求,都将因为投入市场而发生新的变化。市场化给电视文艺导演提出了更多的难题,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文化市场经营范文4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艺术品市场;北京影廊;

一、影廊概况

影廊(Photo Gallery),全称摄影画廊,是伴随着摄影艺术产生的摄影展览馆.主要通过举办展览和销售摄影作品为主要经营方式.影廊与画廊不同,画廊是收藏、陈列或销售美术作品的场所,而影廊是收藏、或销售摄影作品的场所,指观众鉴赏摄影作品的公开陈列场所,在展览的属性上与美术馆性质基本相同,可能比美术馆规模小,但更有作品或艺术流派的针对性。

二、北京影廊市场现状

北京在内地艺术品市场中占有重要份额,具有一定典型性。北京影廊市场由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组成。一级市场是指博物馆以及画廊或经纪人等,二级市场主要是拍卖公司等,二级市场对于艺术品的价值定位及升值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目前国内的艺术品市场现状是一、二级市场混乱,有些艺术家自己直接进入市场,这在国外是很少见的。而二级市场有时干着一级市场的事情,直接从艺术家那里拿到作品来拍卖,这种做法都有背于现代成型的运作模式。

北京影廊市场普遍呈现小规模持续发展。收藏照片在国外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国内才刚刚开始,很多人还不明白照片收藏的意义和价值。目前中国摄影作品的收藏还处于起步阶段,价格普遍偏低,因此现阶段进入中国影像作品的收藏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随着照片销售的增加,有些照片限量售完就会进入二级市场,价格就会大幅度提高。

三、北京影廊案例分析

这次调研选择了北京市三家采取三种不同运营方式的影廊进行调研,三家影廊基本代表了北京市目前影廊发展的现状,将其归纳为,商业型、复合型、艺术型三种类型。下面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1.商业型代表――百年印象

百年印象坐落在大山子艺术区内,是包豪斯艺术风格旧工业厂房改造而成。摄影画廊作为当代艺术的重要媒介,不仅要有形式,还要有内容。百年印象摄影画廊以自己的专业理念展示销售经典历史照片和当代影象艺术作品,举办各类专业摄影活动和国际影象艺术交流;并以专业黑白经典暗房,为艺术家、专业摄影工作者及摄影爱好者了解当代影象艺术尖端潮流,开拓眼界,提升艺术素养提供一流服务;同时以尊重历史文脉的现实主义态度,把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被忽略的、有价值的,代表学术、历史地位的珍贵摄影图片挖掘整理出来,并给与重新认定,以实现其应有价值。随着影象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摄影图象已成为当代艺术一种重要媒介,百年印象摄影画廊承担着自己必然的责任和义务。

其他基本信息:影廊面积280平米,三层。国内包括国外约80位摄影师作品,是一种松散的签约形式,不要求艺术家每年提供固定数量的作品。

作品售价:基本在5000元人民币以上,最高成交价为100000美元。

除了销售摄影作品以外,他们也尝试进行摄影教育和摄影活动等有关摄影的活动,但并不是主营方向。特色是传统摄影暗房制作,在业内也比较有名气,但并不是其日常的经营项目。

未来发展方向:国际化的摄影作品机构。通过网络提高影响力和品牌效应,开展有关摄影师发掘,项目交流等工作。

2.复合型代表――映画廊

映画廊艺术中心创建于2006年,是一个以展示、交流经典摄影作品为主的专业机构,同时进行架上绘画、装置、行为艺术等当代艺术作品的展览。创建者为金平和那日松。映艺术中心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下设:映画廊、《像素》杂志社、出版编辑部、像素书店、咖啡吧、打印工作室等。

映画廊是映艺术中心的展示空间,主要推广和经营影像及绘画等艺术作品,一批重要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像素书店经营当代艺术书籍和画册,举办艺术出版物的签售、讲座、研讨,提供各类影片的展映、观摩等交流活动。书吧提供高品质的茶点饮品,特色饮品是原产自云南的各类普洱茶、滇红茶和小粒咖啡。

打印工作室拥有专业的艺术微喷打印设备和收藏级纸张,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和国际化水平的服务。

映艺术中心与吕楠、张大力、邢丹文、郑连杰、苍鑫、舒勇、王文澜、黄成江、任曙林、王彤、冯建国、田太权、林然、王福春、黑明、李楠、区志航、朱岩、EMI、王征、罗浩等等中国众多优秀的摄影家和艺术家合作,并销售他们的作品。

映艺术中心还拥有自己的出版机构,已成功策划出版的画册有吕楠三部曲《四季》、《在路上》、《被人遗忘的人》;金平《印象德格》、《天启》;区志航《那一刻》、郑《历史的现场》等。

3.艺术型代表――龙影廊

龙影廊创办于2012年,创办人解海龙。龙影廊是目前较为活跃的一家综合性影廊。目前还在创办初期,主营业务虽说是照片,其最大的优势在于龙影廊创始人解海龙的号召力。主要的作品交易方向还是以纪实和风光为主。由于作为一个卓越的摄影家和社会活动家,其对摄影行业的宏观把握是相当准确的,龙影廊在一开始就进行了“接地气”的摄影作品展卖活动,龙影廊举办的具有人文气息的各种展览也无一不是其有深厚摄影底蕴的体现,只是限制于初期发展的阶段,不能直接去与成熟的影廊相比。

龙影廊的商业运营模式目前主要是以摄影相关的社会活动为主,由于之前提到的其浓重的公益成分,其盈利能力基本是没有的,而更多的是在对其品牌推广与品牌文化建设上。另外,其摄影教育的部分也是值得称赞的部分,尤其是青年摄影师培养计划更是走在了各个影廊之前,这与影廊或者国际摄影机构的运作如出一辙,着实走在了中国摄影机构的前列。

目前继续发展的瓶颈在于社会影响力和商业运营模式结合寻求平衡的方式上,除了资金是个极大的问题外,专业的运营人员与团队建上仍然是长期存在的问题,目前影廊的工作人员共有8人。场地面积约200平米,每月的固定活动有摄影培训,作品展卖,理论研讨,摄影师发掘与作品展示,以及摄影联谊活动。作品的交易价格较低,大都在10000元人民币以内,这是由于其初期运营商业模式不完善所导致的。龙影廊的场地起初在朝阳区的高碑店文化园,一年之后迁至南二环永定门龙顺成文化园,由于龙影廊的活力,多少都带动了所在地的文化活动的活跃度。未来发展方向是摄影人才发掘与推广,摄影文化传播机构,摄影文化提升相关,以及社会公益及慈善活动。

四、影廊市场发展的启示

文化市场经营范文5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公共场所;影像传播;城市文化

中图分类号 G209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陈娟,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讲师,江苏徐州221000

从人类传播史来看,传播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会带来文化上的巨变。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它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速度,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信息结构,创造出新型的人际沟通模式。虽然业界关于新媒体的讨论众多,然而这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开放式概念,大多数情况下,新媒体指的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形态的媒体。不仅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新媒体,城市文化的构建也越来越离不开新媒体,发展新媒体其目的不单单是发展传媒产业,更重要的是要为人类创造出更丰富多彩的社会空间。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公共领域原先的时空构成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如何看待和评价这种传播环境给城市文化带来的影响显得迫在眉睫。

一、城市发展与公共场所影像传播的功能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与繁荣刺激了城市的扩张,几乎每个城市都在匆忙间竖起一座座高楼广场,城市公共场所的建设也空前繁荣。公共场所是人类城市生活的一个由城市居民共同创造、可供分享的兼具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的特殊时空,一方面公共场所直接表现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具体而细微变化,另一方面人们能够通过公共场所了解城市的历史传统与时代特色。从城市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公共空间的产生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时空的形成将人类精神文明的创造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城市公共场所往往是城市中心,它浓缩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展现城市的物质财富与精神面貌,一般由中心广场、市政大厅、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剧院、展览馆等地标建筑为传统阵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购物中心越来越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人们一出门便要乘坐公共交通车辆或出租车,便要途径广场、街道、过道、楼宇中庭、电梯入口等公共空间,影像无所不在。户外广告率先改变公共场所的面貌,而今的城市建设使得这类新媒体技术支撑的户外广告装置的发展变本加厉,各种尺寸的LED影像装置仿佛一夜之间遍布城市的街头、楼宇等公共空间,它们占据了公共场所的重要位置,亮闪闪地宣告这座城市的关注热点或近期活动,成为城市居民的日程表和提示标签。

这些影像装置首先是作为户外广告的新形式出现,所播放的内容也兼具商业广告影像和公益广告影像。然则,一旦构成大众传播环节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出现在公共场所的、门类繁复的影像装置不只是彼此孤立地存在,也不只是简单地传输广告。众所周知,商业广告往往蕴含着浓厚的文化价值,因这类影像传播往往为某类意识形态的意图做出说明,和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念建立直接的联系。一些国外的研究者论证了这类影像所具有“公共数字美学”性质,认为这种多媒体影像装置成为联结当下公众的关键性因素,是大众文化与科学技术相遇的结果,它们正推进一种新型数字文化(digital culture)的形成,共同创造一种“媒体文明”。

值得注意的是,公共空间的影像注重功能性。例如地铁站的公告牌,往往是四类影像交替出现,最大限度发挥影像装置的功能和价值,巩固了影像在公共场所的地位,融入公共日常生活。城市的这张影像面孔传递着思想、情感和交流。“交流理性是一种手段,主体互通性可藉此挡回‘系统’的要求并扩展生活世界的空间……然而,在大多数社群中,交流通常并不包含权力游戏,而是要成功地取得共同的集体实践。”影像是城市的一部分,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们是不知疲倦的说服者,是目的明确的广播者,是城市时尚的装扮者,是尽心尽意的服务者,是公共精神的建构者,也是公共文化的缔造者。

二、新媒体技术强化城市文化辐射力

机械装置对文化的改造是深刻的,公共场所的影像装置将在多大程度上承担了沟通文化的功能呢?城市越大,可能性越大。新媒体技术支撑下的各类影像装置的通用转变为通约,具备了与电视这种媒体艺术相仿的特征和功能。

地标性建筑往往携带着这个城市的历史、信念和共同记忆,根据这些标记寻找所需的另一时空的坐标,因而人们出行总是习惯性地寻找地标性建筑。尤其是新兴的经济消费区域、文化活动区域时空节奏快,变化大,城中交通枢纽和大型购物消费中心日渐成为最具活力的公共场所。公共场所的影像装置为人们提供及时的信息传播,从物理形态上来说,它们能够保障信息量和传播的有效性;从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身份而言,新媒体影像装置是商家与公共宣传部门共用的一处平台;从功能上来说,这些影像装置拓展、延伸了传统媒体的介质传播范围,对社群和公共场所的时空变化产生影响,成为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重要构成元素,对公共空间具有独特的辐射力。

首先,公共场所的新媒体影像装置能够与人群实现互动,与人群互动是户外广告特性的延续,这是影像装置出现在公共场所的目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其次,创造了独特的场地互动效果,以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会为例,城市各个角落的影像重复播放以奥运和世博会为主题的宣传短片,成功地将城市的不同空间联结在一起,起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再次,公共场所的功能性设施对于材料的利用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和生产力标准,作为高科技代表的影像装置的使用具有象征意义。这类公共空间的户外广告往往一并被摄影机纳入视野,意外地取得了广告之外的符号学意蕴,即公共空间的影像广告=经济活力=城市活力=人们的活力。

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可以将公共场所的影像按照传播目的进行分类,大致说来有四种类型:第一类是视频广告,这类影像以视频广告播放为主,辅以天气预报、路况报告等服务性信息,是最为普遍的公共场所影像。第二类是转播的电视节目,包括体育赛事、时事新闻、生活常识等内容,其间会穿插广告。例如,中央电视台和上海东方明珠台都曾制作了专门的移动电视节目。第三类是那些反复播放的服务性信息,说明性的资料性质的影像,发挥以往公共场所的宣传画的作用和功能,及时传递城市大型活动的重要信息。第四类影像是通过活动的多媒体装置在大型活动场所出现,活动结束后这类装置就不保留在原来的场地。这类影像最先运用在演出、晚会、演唱会性质的演出上,是颇为炫目的舞美背景,在一些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中也频繁使用,例如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卷纸状投影设备成了高科技的舞台,为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即属于此类影像。

三、新媒体技术构建城市文化新内容

法兰克福学派高度关注科技对人的日常生活的“入侵”,影像更是被鲍德里亚视为消费社会广告对日常生活“入侵”的标志,传播学和社会学的学者也呼吁人们提高对媒体信息的甄别能力,视觉说服的力量引起越来越多领域的关注,种种担忧似乎都可以追溯到大众传播业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这一相同的现实根源。“现在我们目睹的是形成以新型服务、新型传送系统、新型支付方式为特征的媒介新市场。”新传播技术的发展更新了人们的地域观念,也超越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概念,以“软实力”缔造者的身份,随经济一政治一体化而迈向更为广阔的文化融合。公共场所的影像传播特殊的传播效应,主要体现在:

(一)新媒体时代的主流传播平台

“新媒体”这个概念我们并不陌生,“早在19世纪,视觉和听觉技术的大量产品产出是流行文化的关键因素。日常生活中涌现的大量媒体意味着这些媒体的生产和消费是由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确立界限的。我们从立体图像到电视选取检验‘多媒体’装置的特征的主要依据在于此,而不是只关注什么才是‘新的’新媒体。新媒体的‘新’维系不了多长时间:它们很快就遁入背景,成为持续变化的多媒体整体的一部分。”影像技术总体上朝数字化方向发展,影像艺术的美学特性受制于技术特性就越来越明显,它们天生就是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事件。这就推动了城市问的文化交流,以公共场所的影像为背景的街头文化活动、促销活动、公益活动频频推出,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活动将影像作为舞美的一部分。来自官方和大众媒体的支持为影像传播提供了很好的环境。企业家强有力的介入更是为公共场所的影像提供了普及化的可能。

这些影像的依存之本是经济原则还是公共精神,抑或二者兼而有之?对于公共场所的影像。要把影像的动机和效果分开来看。现在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大多沿着法兰克福学派的思路,关注影像幕后的推手如何将意识形态的价值观推向公众,提醒公众警惕这种单向的交流变成某种价值观的宣传。

(二)一种说服性的平台

公共场所的影像是一种说服性的平台,总是调整人们的各种观念:消费观念、时尚观念、强调公共精神,普及安全知识,宣传大型群体活动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城市生活的调节器。然而,公共场所的影像具有因循守旧的总体趋势,新媒体装置的介入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上的守旧,这种高科技的产物仍旧是一种粗糙的文化形态。

高耸的楼群悬挂起巨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颇具冲击力的画面和突兀的环境对比使得影像轻而易举就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它直观、易懂,在人群中容易形成关注的焦点,提供群体传播的议题,能够形成聚焦效果,或者转移注意力。它可以协助重新建立或强化某种公众秩序,例如上海徐家汇的港汇广场和人民广场,不分昼夜地滚动着城市的焦点,从楼盘广告到公益广告,从明星到市民,从现实到想象,从商品促销到文化活动,兼具广告牌和宣传画的多重功能。公共场所的影像是传声筒,是说明书,是指示图,是宣传廊。通过挑选某一生活场景,营造某一情境,将跨越时空而来的信息经过影像语言的加工,保证主题和观念的完整传播,与每一个观望的行人建立一种隐性的参与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一种交流,体现公共性的精髓所在。

(三)影像中的影像

“以影像的形式拥有世界恰恰是重新体验非现实和重新体验现实的遥远性。”影像文本价值整体观念要建立起来,个别文本的价值是散乱的,即使能概括出特征,也是暂时性质的。公共场所的影像让我们看到了城市景观,也让我们看到其背后公共文化建构的不足。影像装置和高速公路,立交桥,霓虹灯,楼群一起构成表达时尚的语句。同样也是其他艺术戏仿的对象,在MV中频繁出现,久而久之成为都市主题的后现代视觉效果不可或缺的元素,于是我们看到另一种公共场所的影像:影像中的影像。人们很容易就从中得到中国影像的某些符号学特征,这些公共影像被其他艺术纳入视野,以纪录风格定格于一些民间、个人或官方的影像记录之中,出现在影像艺术展上,极有可能建立起“公共数字文化”。四、新型城市文化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影像传播管理

(一)总体评价

时至今日,支撑公共场所影像装置留存至今的首要原因仍然是商业性的,城市消费的刺激促使影像装置走向街头,而影像装置一旦在公共场所固定下来,就不再只具有商业价值,只体现经济学意义。影像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从创作、传播、维护角度来讲,又具有群体性,理应肩负起这个城市的社会景观的捕捉和文化生态的有效表达,显示人们环境改造的能力,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不仅仅是审美的问题,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人们对于环境和空间的总体评价。

公共场所的影像旨在建立起场地互动,重新定义空间,或是建立起与人群的互动,将商品广告、时事焦点、公共精神和城市发展形象地结合在一起,是展现一个城市总体风貌的颇为有效的平台,理应对公共文化起到引导和建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境况来说,这些影像也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无法处理好自身在这张文化关系网中的位置。这使得公共场所的影像发展的下一步仍旧笼罩在浓雾中。形式僵化,影像语言的把握过于简单化,色彩凌乱,影像质量参差不齐。根本谈不上视觉风格也没有自觉地与城市定位建立起必然的联系,这种落后的观念是应该得到及时纠正的。

(二)与城市的生活节奏形成共时叙事的关系

公共空间的影像传播能够建立起公共文化与个体生活的关系,扩大文化的大众形式,具有特定的意识形态功能,能够将私人生活重新纳入公共范围之内。它是—个巨大文化系统中的一个纽带,将隐身的文化结构,社会文化揭起一角,通俗易懂地呈现在公众面前,与城市的生活节奏形成共时叙事的关系。

无论是艺术性的还是商业性的影像,公共场所的影像都属于这个城市,理应肩负起这个城市的社会景观的捕捉和文化生态的有效表达。公共艺术显示的是人们环境改造的能力,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不仅仅是审美的问题,是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是人们对于环境和空间的总体评价。公共文化要体现公共空间的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精神和态度,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价值取向和观念。不应拘泥于写实,应关注普遍性,它本身即可构成一个社会事件。

(三)挖掘影像的中介意蕴

公共场所的影像是多个空间的入口,内部和外部的界限不够分明,内容与形式处于并不协调的状态,影像装置以商业推销为起点,沿袭自身新陈代谢的规律建立起的循环系统,具有超强的适应性,这也提醒我们要注意挖掘影像的中介意蕴。关注对影像批评的形成过程和运作方式,关注批评如何形成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它有助于提高大众对影像的辨别能力。城市的环境品质的建设市民生活理想及文化品格的追求。公共场所的影像表达尽管在管理层面上来说,已经被纳入公共管理之下,但其内涵的表达却缺乏自觉与自发性。公共性、艺术性的批评体系并未对公共场所的影像产生明显的作用和影响,统一管理不能等同于单一管理,应将一定的管理权限交由艺术管理部门,主动促使公共艺术批评介入公共场所影像的传播的环节。

参考文献

[1](德)乌尔里希·贝克,(英)安东尼·吉登斯,(英)斯科特·拉什,赵文书译.自反性现代化:现代社会秩序中的政治、传统与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86-187.

[2](英)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司艳译.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7.

文化市场经营范文6

第一条为了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维护文化市场的正常秩序,根据国务院关于文化部归口管理全国文化市场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文化市场稽查是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文化商场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文化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具体行政行为。

第三条文化市场稽查的范围是:

(一)营业性文艺演出(含时装、健美、气功表演和民间艺人的演出活动);

(二)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台球、电子游戏及其他各类游乐场所的经营活动;

(三)美术品收售、展销、招卖等经营活动,有赞助的美术品比赛;

(四)音像制品的批发、零售、出租和放映;

(五)文物经营活动;

(六)电影发行、放映;

(七)书刊经营活动;

(八)经营性文化艺术培训;

(九)其他文化经营活动。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前款第(四)、(六)、(七)项规定范围内的稽查职责分工,按省级国家权力机关或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文化市场稽查的依据是:

(一)法律;

(二)行法政规;

(三)行政规章;

(四)地方性法规;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六)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第五条文化部归口管理全国文化市场稽查工作;地方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省级国家权力机关或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分工管理本辖区的文化市场稽查工作。

第二章稽查机构和稽查人员

第六条文化市场稽查机构是在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领导下的监督检查文化经营活动的组织。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区文化市场的发展实际组建文化市场稽查机构。

第七条文化市场稽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依法对文化经营单位和文化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

(三)保护合法经营,制止和查处文化经营中的违法行为;

(四)总结、交流文化市场稽查工作的经验,井向有关立法机关和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建议。

第八条文化市场稽查人员须掌握国家有关法律和文化市场管理的法规、规章,熟悉文化市场管理的业务知识,经过岗位培训,取得岗使资格。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由文化部统一确定。

第九条文比市场稽查机构和稽查人员在履行职责对的权力是:

(一)对文化经营单饺进行例行检查;

(二)根据检查情况和群众的举报与揭发对有关文化经营单位和文化经营活动进行调查;

(三)经文化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对非法经营活动涉及的工具、物品等证据依法先行登记保存;

(四)对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经营单位和个人提请有关部门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十条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和稽查人员履行职责才应承担的义务是:

(一)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购程序执行公务;

(二)为检举、揭发违法活动的人和被查阅复制的文件材料保密;

(三)秉公执法、廉洁奉公;

(四)对执行公务时的失职行为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十一条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在工作中须遵守以下纪律:

(一)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文化经营活动;

(二)不得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向经营单位索取或变相索取财物;

(三)不得在工作中采取违反国家法律的手段;

(四)不得袒护、包庇被查处的经营者;

(五)不得伪造、篡改、隐匿、销毁和扩散证据;

(六)不得泄漏案情和稽查活动安排。

第三章工作制度

第十二条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文化市场稽查机构负责本部门管理的文化经营单位和文化经营活动的稽查工作。上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稽查机构有权对下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管

理的文化经营单位和文化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上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授权下级文化行

政管理部门代行稽查职责。

第十三条文化市场稽查人员执行公务时,必须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市场稽查证》。

第十四条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在对文化经营单位和活动的现场检查中,发现违章行为或非法活动,应填写《文化市场稽查现场检查记录》。《文化市场稽查现场检查记录》要与事实相符,并由当事人签字,当事人拒不签字的,由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做出必要的说明。

第十五条由文化行政部门负责保存的证据,应当按照规定登记,由专人保管,不准私自占有或者外传。

第十六条经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授权,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对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当场予以警告、罚款的处罚。执行当场处罚时,必须有两名以上文化市场稽查人

员在场。

第十七条须立案调查的案件,应由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填写《立案呈批表》,并经县级(含)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大案要案应抄报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

第十八条案件调查中应收集的证据主要有:

(一)文化市场稽查现场检查记录;

(二)当事人的书面陈述材料;

(三)检查笔录(含证人笔录);

(四)对扣押物品的技术鉴定结论;

(五)录音、录像、摄影材料;

(六)案件涉及的信件、帐目、票据及其他物品。

第十九条案件调查结束后,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应根据事实和法律、法规及规章,提出《案件调查报告》,报所隶属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审议。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分别情况予以处理:

(一)认定举报不实或证据不足,立案予以撤销。重大案件的撤销应报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二)认定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三)认定当事人有违反治安、工商、税收等管理法规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四)认定当事人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条案件处理完毕后,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应填写《结案报告》,报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结案。《结案报告》连同案件文书、证据等应立卷存档。重大案件的《结案报告》,应连同案

卷副本报上一级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