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前景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前景分析范文1
近年来,多数不合理的建设项目占地有向林地转移的趋势,违法采伐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林地造成了致命的破坏。我国森林植被恢复征收费用,标准明显低于耕地等其他土地类型。在不久前的国家林业局对全国占用征收林地情况进行了检查的结果表明,共查出违法占用林地面积1015公顷;毁林开垦百起之多,面积185公顷。数量十分惊人。
2加快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2.1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宣传
要发展现代林业,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就要帮助农民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认识林业在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性,确立尊重多样性和以生态为中心的价值观。(1)与时俱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新时代的新型农民是努力学习农林专业技术知识,会经营懂管理、能服务新人才。普通栽培抚育知识、生态系统功能科普知识和专业化扩展的相关知识,要普及到广大农民中。林业的生物技术,生态系统功能知识部分农民专业户了解才能使农民肩担当起发展现代林业的重任,使知识从书本走向新农村建设实践。(2)向农民进行专业技能和成果的推广,是媒体、农林院校和各级政府所设种子站、林业站、果树站等技术推广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2.2优化产业结构
由于过去的资源依赖型、资金依赖型及管理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导致忽视资源环境与长远利益。只有向资源节约型、管理集约型的循环经济转变,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带动经营管理和制度安排等理念创新。
2.3加强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
我们必须加强基层林业站机构建设,引导林农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森林经济效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进林业农民增收节支、逐步致富,加快广大农民奔小康的步伐。
2.4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力开发林下经济
(1)抓好示范样板模式。抓好“林药”“、林菌”、“林禽”等系列林业复合经营模式。培育一批森林经济示范基地,树立典型样板。(2)积极鼓励、扶持职工开展林下种植、养殖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是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有效手段。要通过互相帮助,帮助林下经济经营者与林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扩大产品销售渠道,全面带动林下经济发展壮大。(3)发展家庭经济,给予优惠政策,确保产品回收,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提高产品附加值。(4)把以伐木卖钱为主的财源转型为碳汇经济新财源。发展碳汇林业,通过碳汇交易来实现创收,为林业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2.5发展观光林业、建设国家林业经济示范基地
(1)观光型林业具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在交通便利、有一定基础设施条件、有辐射带动能力的地方,建立国家林业经济示范基地。其开发经营不仅可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与商业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当地劳动力就业解决了社会问题。这样做不但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进而带动了农村的多项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通过基地建设,加快实施优势林业经济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高优势林业经济产品生产加工水平,提高林业经济产品质量。(2)农村修复传统文化基础雄厚,这样不但促进了城乡居民交流,创造了和谐的文化氛围。与人们沟通了思想,弘扬且传承了先进传统文化。只有将众多和谐元素合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形成具有民族特点或地方特色的和谐社会气氛,促进城乡水融、有序和谐的发展。
2.6提高林地保护管理和林业生态保护意识(1)加大林地监测投入力度和管理执法力度。强化森林覆盖率、林地保有量、森林蓄积量等约束性指标考核评价,合理有计划采伐森林,及时抚育,促进森林自然更新;保护原生性森林,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启动实施全国工矿废弃地等重点区域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完善林地保护利用的投入机制。(2)提高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根据项目性质、林地区位和用途制定不同的森林植被恢复征收标准,促进建设项目科学、节约用地。
3结语
经济前景分析范文2
关键词:农业经济;现状;未来;发展
中国主要以无产阶级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自从建国以来中国的主力就主要放在经济建设上,经济建设的进步需要优秀的政府管理能力,而管理能力最终归结于管理指导。曾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时间也是经验的来源,在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下,时间所产生的经济管理经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进步能源。三个代表思想引领着中国经济的管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当代科学技术管理体制中是比较先进的,只是中国经济还不像世界发达国家那样先进,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科学,是管理学科中的一个细小分支,经济管理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不容小觑,它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进行细微或者较大方面的调整和改革,它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以科技化和现代微型农业为主,国家也会更加重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会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支持力度。
一、中国农业经济的现状分析
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与国家行政管理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影响着人民生活水平,管理意识也深深的关联着经济发展,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近年以来我国的经济有着稳定的增长,这种稳定充分的反映出我国经济管理的适宜性,例如,老少皆知的富士康科技集团,出现的连环跳事件,就可以反映出这个集团的营业管理制度出现了问题,富士康对职工薪酬一向用发红包的制度预付工资,也就是说富士康的职工在工资上不存在工人工资对比现象,就是因为这种管理制度使得工人对个人劳动薪酬发生了质疑。富士康还有一种管理制度为传说中的军事化管理制度,虽然所谓的军事化管理在工厂工作效率上起到了历史性的左营,但是作为现在信息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都与社会存在着相当大的链接,所以说富士康的这种做法是不被人们提倡的冷性管理是没有人情味的管理。有传闻称富士康一个宿舍的人一个季度下来竟然有很多人不知道对方的名字,这种冰冷的管理使得人们容易精神崩溃,出现抑郁症失落,无助,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于是由于这种企业管理纰漏出现了连环跳的现象。
二、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影响人均财富
中国虽然经济较改革开放一来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只是大家都知道的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增长有很大一部分是靠人口拉动的,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也靠经济投资和出口经济带动的,中国的经济消费一直处于沉睡状态,并且中国农业经济在城乡经济发张上有着较明显的差距,中国的农村劳动人口基数大,但是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仅只有百分之十,然而随着经济国际化发展,服务业经济创造的经济产值高达百分之四十多,例如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出境人口将近二百多万,国内旅游人口达到几个亿。根据报道称,未来人口的变化劲引起未来中国人民就业率的下降,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务农人口大多移居城市出现农村务农的人口大大减少,生产速率下降,粮食是保证国家稳定的根本,但是由于城市发展工厂的创修,大多数适龄务农劳动力都外出打工,造成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制造业比重过大,粮食产量下降,进口率上升国民生产总值可能在未来将会下降影响中国的国际排行。
三、近年以来中国农业经济幅度变化以及未来改变计划
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管理是社会主义文明管理制度的产物,是国家劳动者劳动的成果,并且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按照国家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的,是对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种经济要求我们国家经济是计划性的,有组织的、可以完全控制的管理型经济综合,其中我国的经济要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较高的收益,尽量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近年以来中国出境人口大幅度增加,国外创造经济价值同比上升,知识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国家贫富差距增大,人均平均收入不乐观,中国人均财富远距世界人均财富排行榜,据此推算中国仍然属于贫穷国。从国家国土资源看我国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较高,但是农业工商业的破坏污染程度仍然是国家管理机构必须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国家你农业上讲,我国大部分地方仍然使用柴火供暖,仍然靠开发新的土地维持生活需要,所以造成大量的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国家资源管理部门虽然一直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但是由于贫穷仍然不能乐观的改变现状。
四、中国农业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是农业大国,早在建国初期就开始模仿斯大林模式政治农业经济,随着近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管理体系逐渐深入人心,农林业绿化也随着国家对务农人员的补贴出现绿化回升明显想象,中国农业粮食收成也随着技术业的成熟呈现出粮食稳定收成,人民安居乐业,国际经济国际化明显,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农业产品出口率增加,经济全球化地位有所增长,推动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以资源节约型和生态环境保护型为主要持续路线,中国农业经济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力度将会持续增强,由于在农业上推广了节能管理策略,农业经济将会以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发展,城镇也会发展一体化,城镇由于经济的快速推动也将会在农业发展上再创新高。
参考文献:
[1]梁青青,朱厚岩.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1(04)
经济前景分析范文3
关键词:林业经济;合作;前景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2-0059-02
近年来,随着世界性森林资源的减少,世界范围内的木材采伐量日趋接近于可维持供应的极限,木材供需矛盾日益加大,我国也不得不每年拿出大量外汇进口木材和其他林产品。随着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加大,跨国间的林业经济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中俄林业经济合作,特别是如何合作开发俄罗斯森林资源是我国林业经济合作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目前林业经济合作现状
与我国东北、内蒙古接壤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有着十分丰富的森林资源。据资料显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森林面积为5.6 亿公顷,林木蓄积量589亿立方米,就林龄结构来看,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成过熟林比重大,约占50 %,其中阿穆尔州、伯力和滨海边区森林资源可达3.2亿公顷,蓄积量达223亿立方米,每年约有4 000万立方米进入过熟期,这片森林资源是急待开发的资源宝库。但由于俄罗斯经济尚未全面复苏,受到林区采伐设备老化、资金短缺、劳动力有限等因素的制约,每年生产能力仅为600万立方米,其余的大面积成过熟林因采伐困难,或采伐后无法运出,而造成了资源浪费。因此,俄罗斯目前也正积极谋求利用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实现森林资源的开发。俄罗斯为了鼓励外国投资,在1992年成立了俄罗斯国际合作与开发促进会;1993年2月又成立了俄罗斯联邦外国投资非商业风险保安国际协会,其任务是建立外国投资者服务的基础设施,协调本国与国外企业的活动,制订国际合作和区域发展规划。而我国与俄罗斯相比,虽然东北地区森林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多年来过度采伐,原始林已面临枯竭,可用林木资源远不及远东地区的储备。但我国在人力资源方面、机械设备性能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所以,中俄两国间的林业经济合作是非常必要的。首先,相邻的地理位置为两国开展林业经济合作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便利的交通条件是木材运输的根本保证。其次,在我国东北、内蒙古林区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而且气候和地理条件极为相似,木材采运生产工艺方式也基本相同,这是中俄联合开发利用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森林资源有力保障。并且中俄间的林业经济合作符合两国政治经济关系协调发展的要求。这表明,开展中俄两国林业经济合作不仅能使两国在林木贸易领域受益,还可以提高两国总体经济贸易合作水平。当前,对于森林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重要性和生态意识正在日益增强。中俄林业经济合作可以避免俄罗斯出现大面积的森林资源损失,中国也可以获得紧缺的林木资源,可以说中俄林业经济合作符合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于是在近几年来,我国森工企业凭借技术力量雄厚、人力资源充足优势,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了多次项目访问考察、交流洽谈。国际间的合作从无到有,逐渐开展起来,并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最近两年,黑龙江省已有10多家公司在俄罗斯境内买下青山树木;吉林省森工集团所属的大石头林业局,与俄罗斯有关方面签订的在俄赤塔州年生产30万立方米的木材合作项目也已启动。从总体来看,中俄间的林业经济合作发展前景看好,潜力巨大。根据两国在林产品方面的供求状况,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林业领域开展长期合作,最终使双方均能从林业经济合作中受益。
二、对于我国林业经济合作前景的展望
对中国来说,加强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林业经济合作是解决中国木材短缺、缓解林区“两危”的重要措施。林业发展的事实表明,中国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封闭条件下来发展林业经济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求中国需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加强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特别是与俄罗斯搞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
在未来的两国林业经济合作中,应着眼于长远,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境外森林资源开发的形势,制定开发战略,制定合作发展的纲领,做到统一指挥、形成合力、联合对外。应该建议由森工总局牵头,组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林业经济合作发展有限公司,制定发展规划,统一对外联系,洽谈签订合同,组织各个项目实施。并且积极向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等有关部门呼吁,争取得到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时,建议简化审批程序,便于参与国际竞争。搞好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谨慎行事,考虑周全,确保合作项目稳步推进。
在未来的林业经济合作中,合作将由双边合作向多边合作发展,并形成双边合作和多边合作共存的局面,由单纯取得木材的合作向全面深入合作的方向发展,即向林业产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而且区域内外的林业经济紧密合作合。总之,区域林业经济合作发展的目标是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广泛合作。应以林为主,拓宽合作的领域。俄罗斯远东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还拥有钨、金、锡、铝、锌、荧石等多重矿产资源。根据资料显示,其已探明的煤炭资源也十分丰富。并且该地区还有40 余种有经济价值的动物,其中包括黑貂、北极狐、察鼠、狐狸、松鼠等。还有近千余种药用植物和140 种食用植物。这一地区合作经济的发展,将为我国提供良好的合作前景。森工企业竞争可以凭借多年来林区多种经营开发的经验与实力,拓宽合作领域,全方位展开技术合作,增强国内林业企业的经济实力,形成新的支柱性产业。
总体来说,我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林业经济合作,是利用他们的丰富林木资源,满足我国对林产品及其他产品的市场需求,安置我国人力资源,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繁荣国内经济,利国利民。因此,应大力促进林业经济合作项目的实施,为全面实现我国林业行业的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经济前景分析范文4
关键词:翻译产业;前景;上海世博会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6-0244-02
一、翻译产业概念
对于“翻译产业”的概念及范畴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朱宪超(2005)认为,广义的翻译产业指“与翻译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狭义的翻译产业指“以翻译的语言、文字或手势为载体的服务或产品”,即“翻译服务产业”[1]。
从经济学角度上说,翻译产业(Translation Industry)是“翻译+产业”的结合体,它既具有“产业”概念,又具有翻译行业的特点。参照中国对产业的划分(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翻译属于服务产业,属第三产业范畴。尽管国家统计局印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未将翻译列入其中,但已将文化及相关产业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对照这一定义,“翻译产业”可以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语言或文字翻译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2]。
二、翻译产业范畴及结构
“翻译产业”不仅包括翻译公司提供的翻译服务(含同声传译、翻译培训及翻译技术等),还包括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中以纸质、网络或影音等为媒介的对外文化交流或对外信息内容传播等。广义上翻译产业的范畴是开放的,其内涵或外延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新技术革命的到来而不断地延伸。狭义的“翻译产业”指翻译公司所提供的翻译服务产业,以翻译活动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得到了体现为标准,以译出的服务或产品为载体,主要包括口译(同声传译和交传)、笔译、手语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和机器翻译等。
翻译产业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层、边缘层及相关层。核心层指的是传统的人工翻译服务,它包括笔译、口译和手语翻译;边缘层即指以翻译服务为主体或目的,需要借助于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的产业,也称人机结合,包括软件和网页的本地化、计算机辅助翻译和机器翻译等。翻译产业的相关层指其他与翻译相关的活动,如翻译培训,图书翻译,影视作品翻译,翻译软件或翻译机器的研发、生产或销售,多语言语音技术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或销售等以研发、生产或销售其他产品为主导的一系列活动。
翻译是在人类互动过程中,将口语或文字在不变更原文意思之前提下,将自然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的活动及过程,由此衍生出四种翻译活动形态,即口语翻译(包括同声传译),文字翻译,手语翻译和机器翻译。这四种翻译活动的最终产出为以语言或文字形态呈现的翻译服务,参与翻译的最终产品及其相关产品的生产者,翻译公司和同声传译构成了翻译产业的主体。
三、中国翻译产业发展现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尤其是随着国际国内市场交流与融合步伐的加快,中国翻译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根据ABI(Allied Business Intelligence Inc.)的统计报告,2003年全球年翻译产值超过130亿美元,亚太地区占30%,中国大陆市场约为127亿元人民币。2005年世界翻译市场的规模达到227亿美元,中国大陆翻译市场规模为210亿元人民币,中国翻译市场需求正面临着急剧膨胀的趋势,翻译产业正作为一支新兴的生力军登上中国的经济舞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正变得日趋频繁,同时,国内基础建设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大批外国投资商将目光转向中国,使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特别是中国加入WTO,成为国际经济大家庭中的一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为翻译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昭示着中国翻译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有各种经济成分组成的翻译公司近3 000家。以咨询公司、打印社等名义注册而实际承揽翻译业务的公司更有数万家之多。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工商局企业登记注册处资料显示,全市1998年以前以翻译公司、翻译中心或翻译社的名义注册的企业有109家,1998年以后注册的公司79家。而实际上北京现有400多家公司从事翻译业务,同时涉及旅游、公证等咨询服务领域。目前国内(除台湾、香港、澳门)有注册翻译公司263家,其中在北京的约占37%,在深圳的约占14%,广州、上海各占6.4%左右,南京的约占4.6%[3]。
翻译公司的服务种类和方式日益繁多,包括人工翻译、机器翻译、翻译软件以及网站点的地方化等。如今,翻译行业得到了许多知名企业的关注,形成了规模化的发展优势。翻译服务市场年产值迅速攀升,2003年为110亿元,2005年为200亿元,2007年则达到300亿元,2009年则达到400亿元。
近年来,翻译已经从原来的政府和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工作发展成为专门职业。翻译服务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产业,正成为文化经济中仅次于教育行业的第三大文化产业。
四、上海世博会给翻译产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经济前景分析范文5
今年以来,随着扩大内需政策效应的逐步释放,我国经济快速下滑的势头得到了抑制,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第一,投资快速增长。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9%,比2001-2007年平均增速高出近10个百分点。
第二,消费增长平稳。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比去年同期回落了6个百分点。考虑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0个百分点。因此,剔除价格的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实际增长率仍高于2008年各月的实际增长水平。在国家“家电下乡”等扩大农村消费政策有力推动下,农村消费增速已连续4个月快于城市消费增长。
第三,工业运行呈现低位趋稳态势。1-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其中3、4两个月增速分别为8.3%和7.3%,均高于去年后两个月和今年1-2月增长水平。
此外,作为经济先行指标的PMI指数连续3个月超过了经济扩张和收缩分界线,汽车消费和资本市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暖迹象。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基本遏制了快速下滑的态势。但能否就此判断我国经济开始企稳回升、进入持续上升通道呢?在对这个问题的判断上,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要注意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征。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总是出现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更迭,如此循环往复,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征是一种客观存在。奥地利经济研究所近期对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1977年“西班牙经济危机”、1992年“日本经济危机”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这四次对全球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和有较大影响的经济事件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危机造成工业生产力下滑的时间平均持续2年,工业产值跌幅为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先后经历了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金融危机三次冲击。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我国经济增长出现较大幅度回落(GDP增长下降1.5个百分点),1999年经济增长延续下滑态势(GDP增长下降0.2个百分点),2000年、2001年经济开始稳步复苏,到2002年回复到9.1%的较高增长水平。尽管对我国经济复苏时间存在诸多争论,但一个共同的判断是,此次金融危机的破坏程度远远超过亚洲金融危机,因此,我国经济实质性复苏还面临很大困难。
另一方面,要注意支撑经济进入合理增长区间的动力是否可持续。从当前的经济运行看,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并不稳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内需增长强劲,外需持续走低。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最近几年,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左右(按照支出法测算的外需贡献率存在方法论上的缺陷。例如,无法衡量大进大出和小进小出对经济活动的不同影响)。根据我们的测算,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0%。因此,在我国经济的回暖历程中,进出口的走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贸出口持续下滑。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同比下降24.7%。其中,出口同比下降21.8%,进口同比下降28%。5月份当月,我国出口下降26.4%,与4月份相比,同比降幅加深3.8个百分点。
从对外贸易的区域结构看。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贸易额下降更为明显。1-4月,我国与欧盟贸易额下降21%;与美国贸易额下降16.2%;与日本贸易额下降23.8%。但我国与东盟、韩国、台湾地区、印度、俄罗斯、巴西贸易额分别下降了27.1%、28.1%、40%、30.4%、41.6%和25.4%。可以看出,全球经济衰退已严重影响到国际贸易,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仍很严峻。
新出口订单指数通常可以用做反应出口形势变化的一个先行指标,4月份的数据显示,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1%,继续保持了上升态势,并接近扩张的临界点。根据2006-2009年数据,计算得到的出口增长率与新出口表定单指数的相关系数表明,二者时间变化的时滞效应约为3个月。按照这样的判断,下半年我国出口进一步下滑的空间不大。
二是中央投资强劲,地方配套困难。扩大内需措施和产业振兴的规划实施能否有效地实现短期保增长、长期扩内需和调结构的预期政策目标,关键在于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投资激励措施。目前我国的投融资体制决定了中央政府的投资规划基本可以迅速贯彻和实施。这样,扩大内需措施和产业振兴规划实施能否有效地实现预期政策目标的关键就在于落实地方和社会投资配套机制。
审计署提供的数据表明,4万亿投资计划在具体落实中,中央投资资金到位率94.01%,而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只有47.98%。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可能导致有些项目不能按计划及时开工,或者已开工的项目进展缓慢,使新增投资项目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地方配套资金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财政”遇到了困难。随着经济下滑,房地产市场萎靡导致的土地转让收入下降,使得地方财政难以足额落实配套资金。
目前我国的地方和社会缺乏有效的市场化配套投融资机制。现行《预算法》等法律限制地方政府实行赤字融资、发行债券、市场借贷,因此地方政府只能依靠规费、土地批租收入、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收入和税收返还等预算外资金以及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基金等方式配套投资。如果没有配套政策和措施来引导和确保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到位,那么,中央投资一方面可能不足以引导实现保增长、扩内需等预期政策目标,另一方面可能还会威胁中央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和可持续性,以及在长期内抑制居民消费能力。
三是国有投资快速增长,民间投资尚未有效激活。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拉动,2009年1-5月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0.6%,比同期固定资产投资高7.7个百分点。国有投资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进一步扩大。在经济恢复过程中,政府投资起着先导作用,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关键在于民间投资能否有效激活。没有民间投资的配合,国家促内需、调结构的目标也不容易达到。民间投资多集中在批零贸易餐饮、建筑、房地产等一般竞争性行业。近期的数据显示,民间投资意愿不足的局面没有得到进一步改善。以房地产投资为例,2009年1-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只有6.8%。民间投资不足一方面是由于资金不足,大量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仍很突出,而另一方面,一些行业门槛仍然太高,民间投资很难涉足。
二、宏观调控的方向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
连续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并取得积极成效。但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当前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政府投资拉动和政策刺激效应的格局越来越明显,由此形成的产能过剩、投资和消费比例不平衡以及产业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保增长仍然是下一阶段宏观调控的最重要内容,但要避免急于求成,正确认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在保增长、扩内需的同时,宏观调控更要突出强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在积极推进和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同时,做好政策储备,从容应对国际和国内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第一,调整投资结构,要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实现投资适度地快速增长。一方面,要引导、鼓励增加民间投资,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信贷的金融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财政性的公共投资,并充分利用好财政的公共投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财政在民生方面的支出比例,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合理调整。政府积极加强民生工程建设,才能改变居民收入与支出预期,释放居民消费潜能,扩大居民消费能力,从而改变拉动内需单纯依靠增加投资的方式,实现投资消费双拉动,并从根本上解决投资偏高消费偏低这一结构失衡的深层次矛盾。
经济前景分析范文6
证券经纪人是投资者进入证券市场的桥梁,是市场联系投资者的纽带。在正常的证券委托业务――非全权委托业务中,证券经纪人与投资者的关系是咨询专家与决策者的关系,与军事决策中的参谋长与司令员的关系十分类似。证券经纪人作为客户的参谋,有义务为客户的交易提供尽职尽责的交易建议,但一般不对客户的交易后果承担直接责任。证券经纪人作为一名专业人士,接受投资者的委托证券交易,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服务,提供适宜的交易建议,客观上可以起到活跃市场的积极作用。由于经纪人的参谋,投资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减少投资失误,从而为下次证券投资提供保障。
一、证券经纪人在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证券经纪人制度是国外成熟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我国由南到北曾效仿、引进国外的证券经纪人制度予以宣传推广应用,但从实践运行效果和市场反应看,大多数成效不大,或销声匿迹。因此,有人提出证券经纪人制度不适合我国证券市场,不适合我国的券商。果真如此吗?从证券经纪人的实质定义和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现状来看,并不尽然。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之初,由于其起点较高,交易撮合系统较为先进完善,投资者进行证券买卖的途径极其方便、简单,不需要通过证券经纪人的人工撮合就能自行完成。人们在电视画面中所看到的国外交易所内热闹非凡的交易场面在我国没有出现,这一点便成为人们认为不需要证券经纪人的理由。但是,这仅仅是看到了证券经纪人的一个方面,即提供买卖撮合操作服务这一功能。在我国,这一功能其实是由证券公司完成的。《证券法》第137条明确指出,“在证券交易中,客户买卖证券,从事中介业务的证券公司,为具有法人资格的证券经纪人”。因此,证券经纪人在我国是存在的,不过其存在的形式是证券公司,提供的服务目前也仅局限于通道式服务。
二、证券经纪人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虽然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证券经纪人的发展面临我国证券市场不成熟、经纪人制度不完善、社会信用度不高、证券营销部取而代之其工作业务等诸多不利因素,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证券经纪人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和机遇。
(一)世界外部经济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引起我国证券经纪人发展环境的好转。全世界都看好我国的经济,中国证券市场逐步走向世界,对我国的证券经纪人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巨大前景,尤其是即将推出的创业板市场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创业板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证券市场,而且在许多方面要与国际惯例接轨,而在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中,信用交易是十分必要的,而经纪人制度是构成信用交易的基础,而且经纪人制度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体系中可以起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等作用。因此,经纪人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应会随着创业板的推出而好转起来。
创业板的设立更在技术上为经纪人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首先,创业板放宽了交易涨跌幅的限制,投资者在增加盈利机会的同时也加大了投资风险。如果引进经纪人则可在现行的市价委托和限价委托基础上,进入海外市场中常见的止损、阻止性止损指令和无时间限制指令,这样投资者虽不在营业部现场,也可按自己的判断预先设计好指令交给经纪人,由后者在适当的时机执行。这将有助于吸引那些无暇光顾营业部却又有投资意愿的投资者,也可帮助投资者把握住已预期到却又稍纵即逝的机会;其次,就创业板而言,上市公司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且在创业板强化信息披露后,市场的信息量会明显增加,而大部分投资者目前尚不具备处理信息、控制风险能力。因此,引入经纪人制度可以针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偏好,为其选择适合的投资组合,成为投资者的投资顾问和参谋。
(二)中国潜在的广大客户市场,对中国经纪人来说是块未开垦的处女地。经验数据表明,200个客户是一个优秀经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现有5,000万证券投资者即使打一个对折是2,500万,从理论上来讲“提供一对一服务”需要有10多万证券经纪人,平均一个营业部可以摊到30余人。而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尚处于非常初级的状态,老百姓兜里的闲置资金不知道投向何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老百姓对证券市场的逐步认识和接受,越来越多的“闲钱”将流入证券市场。可以这么说,证券经纪人是一个真正的朝阳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