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毕业设计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模具设计毕业设计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模具设计毕业设计总结

模具设计毕业设计总结范文1

关键词 CAE技术 毕业设计 教学改革 材料成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5.019 

The Study on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A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the Undergraduates of Material Forming Specialty 

QIN Shengxue, LIU Jie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266590) 

Abstract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CAE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status and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and graduation project for undergraduates of material forming specialty, the reform measures of teaching and testing of CAE course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ability of solve engineering problem of the graduates could be also improved by improving the application propor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check system in the graduation project. 

Key words CAE; graduation project; teaching reformation; material forming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涉及材料科学、成型工艺与自动控制技术的综合与交叉,要求毕业生具有材料成型加工基础理论与应用能力,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有限元理论的发展,CAE技术对与材料成型行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材料成型从业高等技术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目前,山东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设模具方向,包括金属塑性成形及模具设计和塑料成型及模具设计,该方向更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对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从CAE在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入手,对金属塑性成形 CAE和注塑成形CAE 教学与毕业设计改革进行了探索。 

1 CAE技术在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习中的应用现状 

模具优化设计与CAD/CAM/CAE一体化技术是模具数字化制造设计核心技术之一,①尤其是三维设计和计算机仿真模拟分析技术,这项技术虽在国内已有不同程度应用,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在模具领域应用较多的世界著名CAE软件有MOLDFLOW、DYNAFORM、AUTOFORM、POLYFLOW和DEFORM等,同时也是山东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习中可以接触到商业软件。② 

金属塑性成形加工过程中加载条件与变形过程异常复杂,传统分析方法已经证明不能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有限元理论的发展,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可以解决经验设计无法解决的问题。了解金属塑性变形的各种常量的变化历程,如金属成形过程中各阶段材料填充模具的情况、材料变形趋势、材料内部的应力、应变等,对塑性成形工艺设计、模具设计、压力机的选择以及成形质量的控制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校在金属板料冲压技术和体积成形中主要选用DYNAFORM和DEFORM软件进行教学。在板料成形数值模拟分析 CAE 技术教学过程中,以DYNAFORM为主重点介绍汽车覆盖件的拉深成形数值模拟,在 Deform数值模拟 CAE 成形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模锻成形和挤压成形。 

塑料模CAE技术主要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学、流变学、传热学、计算力学和计算机图形学等基本理论,建立塑料成型过程的数学和物理模型,构造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实现成型过程的动态仿真分析,使对塑料成型过程的认识从宏观进入微观,从定性进入定量,从静态进入动态,为优化模具设计和控制产品成型过程以获得理想的最终产品提供科学依据和设计分析手段。本专业塑料模具课程以注塑和挤出工艺与模具设计为主,其中注射成型部分以MOLDFLOW软件为主,挤出工艺部分以Ployflow软件为主。 

目前,本专业在本科教学阶段CAE教学中突出有限元求解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基本步骤、基本方法的学习,让学生在理解有限元求解问题的本质的基础上学习相关的有限元软件,通过实训掌握简单的工程问题求解过程和方法,为独立应用软件分析问题打下基础。③但从最终在毕业设计中CAE分析应用的情况来看,可以熟练应用以及解决问题的同学还占少数,如何加强本科阶段对CAE技术的学习,尤其是通过毕业设计这个实践性更强的过程更好地掌握CAE技术的应用,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2 加强学生毕业设计中CAE应用能力的措施 

2.1 改进授课方式加强学生CAE分析技术的学习

采用分散课时授课方法。对于本科生,通过毕业设计锻炼CAE技术应用能力并发挥其优势离不开前期的课程学习。目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CAE技术教学安排方面除了有限元理论基础知识外,还开设有专业CAE软件课程,但课程内容通常由授课教师自己掌握,造成出现只偏向一种软件的现象,如侧重研究注塑成型方向的教师一般只讲授polyflow或modflow软件,而侧重金属塑性加工方向的教师则可能只讲授金属板料成形和体积成形CAE分析软件。由于专业CAE软件只安排一个学期的课程,就造成一届学生只能学习运用一种软件,无法实现在专业领域通才教育的目的,毕业生在职场中的竞争力下降。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作者提出了专业CAE分析技术分散教学的方法,将CAE课程课时分配到各个专业课程中,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及课程设计中穿插讲授CAE软件,从应用方法到案例分析与应用,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体验先进CAE方法,又为毕业设计中CAE技术的应用打下基础。 

在CAE技术授课过程采用有限元理论与软件操作并重的讲解方式。由于本科阶段教育,CAE技术的掌握要求相对不高,课时安排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在比较少的时间内讲解尽可能多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把重点仅仅放在软件操作上而忽略有限元理论讲解,使得学生操作时只能靠机械记忆,无法与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不利于学生对软件的更深一步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采用有限元理论与软件操作并重方式教学,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去看一些书籍、论文,争取学生在毕业设计结束后,能够独立地完成类似的题目以及难度更高的题目,同时具备一定的理论自学能力与较强的软件操作能力。 

2.2 从课程设计开始注重CAE分析软件的应用 

软件的学习往往在应用中会更容易掌握,尤其对固有的流程、方法与技巧而言,必须经过实际操作才能得心应手。目前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中,往往只注重利用手册与公式计算来设计模具,并不强调CAE技术的应用,只是把CAE技术的应用放到毕业设计环节来实现,那么大部分同学会因为基本功能操作的生疏,而对软件的应用失去兴趣与耐心,很难达到CAE分析所验证设计方案可行性并指导优化设计的效果。因此在培养方案中可注明将CAE分析加入到课程设计中,从专业课程学习伊始就注重CAE分析的应用。如在课程设计中提出CAE分析应用的建议并给出应用方法与流程,但不作为必须考核内容,而作为额外加分的评估条件,以引导学生提高对CAE技术应用的积极性。 

2.3 增加CAE分析在毕业设计中指导与考核比重 

CAE技术在以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为课题的毕业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设计过程中设计—修正—再设计的循环次数,使初始设计达到或者逼近合用的结果,这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毕业设计中严格控制毕业生设计进度,在完成初步模具设计三维造型后,统一进入CAE分析阶段,模具结构实现设计—分析—优化—再设计修改的循环的设计过程。采用集中时段进行CAE分析模式的好处还在于便于集中指导。另外在本专业毕业设计改革阶段,尝试实行了小组制,将同一分析类型的学生分为若干组,如注塑模具组与冲压模具组,每一组中分配至少一名能够熟练运用CAE分析技术的学生,实现互助促进的模式。④ 

在毕业设计考核过程中,既重视设计说明书中CAE分析内容与结果的正确性与对模具设计的指导性,又注重学生在答辩过程中对CAE技术的理解与应用方法掌握情况,防止发生抄袭或他人代工的现象。 

3 总结 

CAE分析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采用分散课时以及改进授课方法和考核方式,可有效提高本科生CAE技术应用能力,充分利用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实践机会,为毕业后工作中熟练应用CAE技术打下基础。 

基金项目或者课题项目:山东科技大学群星计划资助项目(qx2013221),山东科技大学特色名校建设资助项目 

注释 

① 李萌崛,焦钰,张万明.CAD/CAE技术在模具设计中的运用[J].科技传播,2012(12):134-135. 

② 申长雨,陈静波,刘春太,李倩.塑料模CAE技术发展概况[J].模具工业,2001.239(1):51-56. 

模具设计毕业设计总结范文2

【关键词】综合素质 专业与职业 创业与创新 工科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2-0001-02

大学生综合素质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学习了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后能够满足社会整体或用人单位需要的能力。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科学而复杂的工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和不同培养目标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和评价方法与标准也应有所不同。

本文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设计)专业的实践为例,结合各类专业综合周与创业创新周、专业竞赛、专业与职业培训等环节的实践,从专业与职业、创业与创新的角度谈谈如何提高综合素质中的专业核心能力。

一 立足“模”字,提高模具核心专业能力素质,为职业做好充分准备

模具是机械、汽车、电子、通信、家电等工业产品的基础工艺装备,我国模具行业从业人员已有600多万,长江三角洲及江苏是我国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模具需求的集中地区,仅江苏苏州目前就有各类模具厂1000多家。

结合行业需求及地区经济发展,继承学校办学传统和优势,确定模具方向作为专业的主要特色之一,并且是塑料模具、冲模、锻模同时并重,模具的设计、分析、制造能力并重。选定冲压、锻造、塑料、模具制造、模具CAD/CAM等五门课程为重点建设课程,强化三类模具的三种能力培养,使得学生在就业时选择面宽,适应性强。

经过多年的软硬件建设,学校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专业实验室,配备了行业最先进的软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模具学习、设计、分析、动手操作的平台。通过学校的“长三角模具专业水平岗位能力”培训考试项目的学员将获得长三角市政府人事部门联合颁发的长江三角洲紧缺人才岗位模具专业能力证书。

二 紧扣“实”字,加强专业实践环节,强化校企联合,凸显专业综合实践周特色

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目前最广泛宣传的各应用型专业水平比较的实践试金石。

第一,为了确保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锻炼,近几年,学校通过中央地方共建和自筹资金投入近1500万元建设了材料加工实验中心、材料基础实验中心、模具工程中心等,与省内著名企业联合建设了15个校外实习基地和3个省级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第二,实践教学环节与工程结合紧密,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训练。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实践教学比例(学分比例超过45%),优化了实践教学过程,以加强实践教学。课程设计,通过实践项目从产品数字采集到产品造型、模具设计、制造工艺、模拟分析、模具制造等一条龙项目的训练将其整个串起。毕业设计选题绝大多数来源于企业的实际项目,培养了学生工程能力的同时将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理念带进学校。

第三,模具专业开设了模具综合周、材料回收综合实验周、模具工程师实践周、材料资源信息检索周等特色综合周。学生从选题与概念设计到资料搜索、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结果与成果评价,进行自主的探索与研究性学习与锻炼。通过综合实践周的锻炼,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主动探索研究精神,强化了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 围绕“创”字,围绕创新与创业元素,多渠道多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

创新能力就是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感知能力、创新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以独创性、整合性、发展性等为特征,其核心是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就是人力、物力和财力;软件就是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创业素质。

鉴于以上概念,学校将“创新”与“创业”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自主学习、创业意识等理念。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结合工程,鼓励学术自由、学术创新;容忍失败和标新立异。具体安排上结合软件培训、模具设计师的研讨与实践、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创新基金)、模具设计创新大赛、创业大赛活动、创业与创新实践综合周等进行。

创新与创业教育实践周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通过对各种创业知识的系统讲述,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并且通过一定的案例分析和模拟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创业经验,为今后其创业活动提供借鉴。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与专业相关的创业计划书,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理论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

四 突出“数”字,突显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专业能力,强化职业能力培训

CAX技术近年来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创新、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许多成型加工及模具企业已经实现计算机辅助的产品设计、成型工艺分析、模具设计到数控代码的直接生成。

学校构建了数字化设计制造教学的软硬件基础。完善了教学体系,优化了课程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加强数字化设计制造系列课程建设。材料成型CAX应用技术系列课程包括CAD/CAM技术、材料成型CAE技术及应用、CAPP概论、CAD/CAE/CAM课程设计(2周)、数控实习(2周)等课程内容,并配备了课外8种CAD/CAM/CAE软件证书培训(AutoCAD、Pro/E、UG、CATIA、Moldflow、Deform、 Dynaform、AnyCasting)。为加强数字化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同时开设了以下选修课程:快速成型、逆向工程、工业产品设计、检测技术与数据处理、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法。同时通过邀请专家讲座、举办比赛造氛围,引导学生学习以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积极性和兴趣。

材料成型CAX系列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课堂精讲、上机多练、课程设计的项目训练、数控实习操作和课外技能培训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很好,就业竞争力大大提升。该专业学生毕业时95%以上的拥有三个相应的软件培训证书。

五 结束语

通过几年地培养模式的实践,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该专业学生就业基础好、综合能力强,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仅从专业核心能力的角度进行了探讨,还有许多工作需要研究。

参考文献

[1]查光成、郝洪艳、贾俐俐.材料成型专业新技术应用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7(1)

模具设计毕业设计总结范文3

关键词:模具专业方向;综合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Exploring and practice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course for mould specialized direction

Sun Lingyan1, Luo Duyu2

1.Jiangsu teacher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 China

2.Guangdong polytechnic college, Guangzhou, 510520,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course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alent development status in mould specialized direction. Aiming to improve engineering literacy of student, the idea of course, range of cours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urse and grade evaluation were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Key words: mould specialized direction;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course; engineer talent development

作为一种特殊的工艺装备,模具已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许多新产品的开发都依赖于模具。没有高水平的模具,也就没有高水平的工业产品,因此欧美发达国家将模具誉为“工业之母”[1],而国务院出台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其加工技术和设备列入了重点支持项目[2]。随着国际资本向国内的转移,我国的模具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模具的生产从传统的技艺型手工生产方式时代进入采用数字化、信息化设计的现代化工业时代。但国内的模具产品以中低端为主,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还非常低[2]。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模具产业在设备和材料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模具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需求。以技术密集为特征的模具行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具备系统观念,还要具备综合能力。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如何能既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又适应多元化生源的求学需求,这是工程教育急需解决的课题。

1 模具专业(方向)的教学现状

模具设计及制造是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下的一个专业方向,主要为模具行业培养能从事模具设计、加工及模具企业管理的专业人才。为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各大院校以占模具生产总量85%以上的冲压、塑料及压铸模具设计与制造作为专业能力培养的核心。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自2004年开始设置模具专业(方向),经过若干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必修课平台上设置通识教育、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模块中设置公共选修课和专业拓展课程。这样既能保证课程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又能跳出课程的束缚,较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自招生以来,学生的就业情况良好。

从企业的反馈信息来看,我校毕业生尽管动手能力较强,但从学校到企业仍需要较长时间的过渡期。高新技术广泛、深入的应用,使专业能力的范围得到拓宽或提升,但不可否认,学生在工程素养和综合能力方面确实存在着欠缺。现代制造业分工精细,环环相扣,要求从业人员除了精通专业技术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工程素养不仅意味着实践能力,还意味着广阔的专业视野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而这恰恰是目前学生所欠缺的,这从目前缺乏高水平的毕业设计方面也可见一斑。国内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加剧了生源素质的差异性,保障制度和政策支持的缺乏导致企业实习流于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来缩短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间的差距?

2 综合性课程的建设

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尽管培养学生核心专业能力的课程被组合成课程群,但每门课程由不同的教师在不同时间分别讲授,课程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更多地隐含在教学内容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问题,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各门课程的知识点上,而忽视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很难形成对专业的整体认知。此外,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相关的课程设计和专项技能训练以单项为主,难度不高且综合性差,单项训练很难在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取得满意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要想高水平地完成毕业设计尚且不易,适应企业的快节奏工作就更难了。鉴于此,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对2009级模具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一门综合课程,旨在通过课程的交叉提高学生知识整合能力,使学生学会综合性地解决问题[3]。

2.1 课程建设的思路

设置综合课程时,要注意3个问题:(1)在避免关联知识简单、机械拼盘与混合的同时,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2)在照顾知识间横向联系的同时,避免学生浅尝辄止式的学习;(3)在校外实习基地无法满足学生实践能力训练需要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提供结合点,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受面向工程的实际训练。据此,我们将课程设定为基于产品开发过程的综合性实践环节,通过在其中内嵌模具产业的具体生产流程,为学生提供接近全真的职业化情景。通过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work integrated learning),学生能够打破课程间的界限,将关联课程的知识拼接起来,形成对专业的系统认识,进而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考虑到这一环节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储备,该课程被安排在专业核心课程结束后进行,并要求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结束。

2.2 课程内容的选择

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职业能力的拓展,并非模具设计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因此并不需要高难度的任务,1个小型模具项目即可。通过经历典型模具生产的全过程,学生很容易就能将知识点关联起来,并在知识与自身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完成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考虑到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差异,项目由易到难分为3个层次:(1)原有课程设计任务的凝练,要求在现有设备、加工能力以及给定成本的条件下完成,真题真做,大大激发学生求新的欲望和兴趣;(2)毕业设计任务的节选和简化,以此加强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衔接力度。(3)科研项目的子课题,将教师科研项目进行分解,从中选取适合学生 完成的任务的,可进一步展示学生的才华。

2.3 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模具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产品工艺分析到模具结构设计,再到模具制造、装配、试模和修模等,既要考虑模具性能,也要考虑成本控制、生产周期,离开团队合作很难完成。为了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互助精神,学生以组为单位参与课程,若干组学生又组成一个团队。在合作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同一团队的工作组将实行轮岗制,以便学生能对产品研发过程及企业运作方式有清晰的认识。通过这种换位思考,也能帮助学生跨越独生子女的“自我”障碍,学会理解他人以及正确评价自己。为便于管理和指导,每组以3~5人为宜,以协商方式组合,学生将在不同的项目中轮流担任组长。在担任组长期间,除管理组内工作、协调组间关系外,学生组长还要协助指导教师掌握项目的执行状况。这对学生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都是很好的锻炼。

在内嵌模具企业实际生产流程中,课程保留了企业内部运作的全部流程,仅取消与客户的外部交互(包括订单确认、交货服务和售后服务),如图1所示。1个项目将由同一团队的3组学生共同完成:第一组为工程组,承担产品确认、模具结构设计和3D分模及制作零件散件图的工作,同时还要填写采购单;第二组为工模组,主要完成模具的制造、装配和调试等任务,所涉及的工序大致有车、铣、热处理、磨、CNC、电火花(EDM)、线切割(WEDM)、坐标磨、抛光等;第三组学生为品质组,承担着保证模具质量和生产周期的任务,除了完成成形部件、模具以及试制产品的检测工作外,还负责项目进行过程中协调设计、生产、试模和修模等任务。通过学以致用,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积累了一定的模具经验,这对提高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非常有益。

为了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推进,教师需要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不断转换角色。在项目下达之前,作为任务下达者,要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通盘考虑,使学生能在现有条件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项目进行之初,作为引导者,要帮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和岗位,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作为技术支持者,要对学生适时进行指导,同时推广数字化技术,让高效率、高速度、高精度、高性能、低成本、节省资源的工程理念扎根于学生内心。在项目节点上,作为技术主管者,教师要在保证工作进度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在项目结束时,作为评价者,教师要在不失公平的前提下对项目进行得失分析和评估总结,并对学生工作进行评判。

2.4 课程评价与考核

对综合实践环节进行评价,不仅是学生广泛、公平参与教学的保障,更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课程评价采用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考核着眼于个体评价,主要考量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综合评价则着眼于团队评价,主要考量协作状况以及团队合作成效。过程考核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完成,包括学生自评、组员他评和教师评价,分别按15%,10%和15%计入总分。评价依据是师生讨论完成的考核标准,包括项目实现目标、能力目标、任务目标、时间节点目标以及成绩评定原则等内容。综合评价则在项目全部完成后进行,包括团队内部评价和成果评价,分别按20%,40%计入总分。在课程结束后的集中展示上,学生除了展示项目成果(模具、试产产品、项目涉及的技术文件)外,还要用PPT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汇报,并接受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提问。在对教学过程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团队内部对各小组在项目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成果评价则由师生共同完成。

3 结束语

综合实践教学的出现是模具专业(方向)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缩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而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从课程的实施情况来看,仍然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1)在教学资源增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教学效果?(2)在生源素质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3)如何设定课程考核指标,使之能全面、直观地检验出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执行情况?

参考文献

[1] 探析:“工业之母”模具业迅速崛起的契机[EB/OL].[2012-06-10].http://im2m.com.cn/Item/39376.aspx.

模具设计毕业设计总结范文4

关键词:科研项目;模具专业;创新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2-0038-02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模具方向是一个对理论性、创新性及实践性要求都较高的工科专业方向,其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求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因此,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创新实践类课程,并且其学时比例不断加大[1]。然而由于受到教学设备、教材及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这类课程往往存在教学案例少、针对性不强、新颖性差、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造成了创新实践名不副实,流于形式,有些甚至仅仅停留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操作的阶段,严重影响了创新实践的教学效果[2]。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科研项目驱动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模具方向创新实践教学的新思路。所谓创新实践,贵在一个“新”字,因此其教学内容必须建立在知识创新的基础上,而知识创新往往依赖于科学研究。高等工科院校,特别是教学研究型大学,除了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还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因此高校教师往往掌握着大量的科研资源,如果能将科研资源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实现协同育人,克服“灌输式教学”的先验式弊端,培养学生解决“开放式”问题的创新能力,使创新实践教学更有广度和深度。同时还可极大地缓解教师“教学―科研”的双趋冲突,使科研更有活力和张力[3]。最终使得学生在“真刀真枪”的训练中,其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一、模具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的策略

在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方向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都应突出体现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其中最直接、最能体现创新与实践的教学环节主要有课程设计、科技创新竞赛、毕业设计等。

(一)课程设计环节

哈尔滨理工大学模具方向的各个实验室目前已实现全部开放,学生在通过基本操作训练及实验室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可完全自主地在实验室从事实验工作。在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环节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技能,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在课程设计的内容上,可适当地引入创新性、实践性更强的探索性实验与设计。这类探索性题目的来源一般都出自教师的科研课题,特别是科研项目中的实验研究、装置开发等非理论性部分。将科研项目中的实验研究部分细分为小的分支,以这些小的分支作为学生的课程设计内容,由3―4名学生组成课题小组,共同完成课题研究及设计任务。例如,在本专业的主干课程“金属塑性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中,传统的课程设计内容大多局限在一般的冲压模具、锻造模具、挤压模具设计上,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只要按图索骥、按部就班就可获得相对满意的设计结果,所受到的创新训练有限,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大的提升。而在引入科研项目的模式下,该课程的设计选题范围可扩展为更具挑战性的教师科研项目领域,如:新材料新工艺的设计、特种模具设计、模具结构改进与工艺优化等,由于是教师所擅长的科研领域,因此教师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这类探索性题目较以往的验证性、重复性设计具有更高的难度, 但同时更具有科学性、前沿性与新颖性,因此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具有极高的吸引力,其参与热情极高。学生在进行这类探索性课程设计时,没有现成的教材与讲义, 设计方案靠学生自己去探索,设计结果靠学生自己去分析总结。因而,独立地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将会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与提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科研项目训练是非常有效的实践教学手段之一,该方法对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头脑中不断闪现的灵感与智慧也为教师的科研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创新源泉。

(二)科技创新竞赛环节

经过课程设计环节的科研训练,绝大多数学生会对创新与实践产生极大的兴趣,科研热情十分高涨。此时教师应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积极申报不同类型的创新实践项目。这些科技项目的思路及灵感大多数都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甚至有一部分就是教师科研项目的一部分或一个小的分支。参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项目的前期预研、申请立项、项目研究、项目验收等多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大量的资料整理归纳、科学问题的提出与凝练、解决方案的制定、可行性分析、项目研究与实施、结果评估、科技论文撰写等自主性、创造性、创新性的工作。参与这一过程,不但提高了学生科研水平、实践与创新能力, 而且培养了参与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科研项目为模式的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实现了科研项目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无缝对接,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在科研方面的充分融合与互动。

(三)毕业设计环节

与课程设计、科技创新竞赛相比,毕业设计的进行时间最长,学生的精力最为集中,参与范围最广。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可直接吸收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成型专业模具方向的毕业设计论文绝大多数都是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真题真做。在毕业设计的开题阶段,以科研项目的立项申请为例,教授学生选题的一般程序、原则与技巧,突出毕业设计选题的创新性、新颖性与可行性。文献检索、开题报告撰写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如何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收集整理文献资料的方法,掌握如何提出并凝练科学问题的方法,掌握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研究方案的方法。在毕业设计的实施阶段,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科研项目的实施模式,按进度分步完成实验准备、实验实施、实验结果的整理与理论分析、研究报告及学术论文的撰写等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受到了基本的科研训练,其创新思维意识得到了培养,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具备了科学与工程技术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

(四)评价与考核环节

在上述环节的创新教学实践中,应该特别注意本科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在学识、能力上的局限,有相当部分的学生还不能很好地胜任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以研究结果、研究成果等传统的评价指标来衡量一个学生的成绩显然有失公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合理的做法是采用基于创新工作过程的评价体系,即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及成绩时应当是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评价,注重工作过程的连续性、创新性与发展性,即重过程而非结果。其评价的标准应该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重点考查学生在此过程中知识的运用、经验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情况。具体的评价与考核中应该以学生完成的任务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对实验过程、装置及结构有所改进等为指标。同时,应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进行激励,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调动学生参与科研参与创新的热情。

二、模具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的效果分析

(一)科研与教学结合,提升教学层次与师资质量

科研是“源”,而教学是“流”,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可实现协同育人,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科研项目及其所产出的成果反映的是学科专业最前沿的知识,若能以此作为创新教育的教学案例,将其移入人才培养的课堂,则不仅可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拓展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层次与教学平台得到极大的提升[4],而且还可以改善传统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师由“主宰者”变为“主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促进者,使得科研实践成为师生共同进步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教师自身的素质也将在科研与教学的结合中得到提升。大学教师具有教师与科研工作者的双重身份,也就是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既要教书育人,又要进行科学研究,当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后,将不仅会使教学更有广度和深度,同时会使得科研更有活力和张力。有研究表明大学教师的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总体来看,科研成果丰厚的教师的教学质量特别是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质量要远远高于不从事科研的教师。同样,教学质量高,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科研工作也往往要好于教学质量差的教师。由此可见,科研与创新实践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还有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与科研业务水平,实现教学与科研相长,既培养了学生,又提升了教师自己。

(二)科研与教学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真刀真枪”做科研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经验,广大教师和学生成为科技创新的共同体,他们不仅是高水平科技论文的主要作者,也

是专利发明群体的重要成员。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成型专业的学生依托本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经过多层次的创新能力训练,科研素质得到了锻炼、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先后在国家及省级新材料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类竞赛中获奖20 余项, 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校级创新创业项目10

余项。学生发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模具方向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超.基于“认证工程师”的模具专业技能型课程改革与实践[J].黑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3).

[2]赵晓莉.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以科研项目驱动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2).

模具设计毕业设计总结范文5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干课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精品课程的内涵建设以及教学改革的效果。

近年来,模具市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产品被日益重视的今天,“绿色模具”概念已逐渐被提到议事E}程。模具从结构设计、原材料选用、制造工艺及模具修复和报废,以及模具的回收利用将越来越考虑节约资源、重复使用、利于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这一趋向。这对未来模具的设计与加工提出了挑战。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干课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在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阶段应在挖掘潜力、开拓思路、引领创新等方面下功夫。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秉承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交替的教育方式、产教结合的学习过程等鲜明特色,按课程服务专业、专业服从市场的原则,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根据职业岗位对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实际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在2009年,《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被评为湖南省精品课程。

一、重视内涵建设,铸造精品课程

1.教材、项目、视频库的建设是创建精品课程的前提条件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涉及的知识包括塑料、成型L艺、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工艺学等方面,是一门综合多学科的课程。针对原《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相关教材或多或少都存在“三重三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习题、轻案例)现象,以及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缺乏实践性,我们组织教研组老师编写了《塑料模具设计与案例分析》、《塑料模具毕业设计指导》、《塑料模具成型与拆装实训》等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重新编排.将整个教学知识分拆到侮个项目里讲解,删减了一些概念性强的知识,融人了一些企业标准和职业素养。理论教材在结构编排上突出三点一线式(注塑、保温冷却、脱模)、结构引导式(普通结构到优化结构)、案例分析式(工程项目设计)三大模块;实训教材的编排围绕参观学习、动手实训、总结经验、优化设计四个方面。在教材中充分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内容,为培养适用性人才创造了条件。

学院成立了精品课程网站,相关教学项目、CAI课件、动画视频等教学内容可供学生进行浏览,拓宽了学生学习渠道。

2.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创建精品课程的可靠保证

现代化模具实训基地建设必需遵循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以产养教、以研促教。这几年,学院通过与企业合作,广泛吸纳社会各方资金、物质与人力资源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建设了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身的校内实习基地。如模具成型中心、模具拆装室、模具陈列室、模具CAD/CAM设计室、模型展示厅等。同时,与力源模具公司签订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协议,融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实践锻炼与技术研发为一体,为学生提高技能创造了条件。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创建精品课程的必要支援

在精品课程团队建设中,最需要注重的是师资的最优配制和全员参与。担任本课程教学任务的队伍是支年富力强,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多年教学、实践工作经验以及较高学历和学术研究水平,素质优良、特色鲜明,教学效果好的中青年教师团队。大家团结协作、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努力以先进的教育观念、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实践。课程组成员共8人,硕士4人,本科4人。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力源模具公司技术总监)1人,讲师(工程 师)3人,高级技师1人,助教(技师) 1人。45-50岁 2人,40-45岁2人,25-35岁4人。课程组教学人员 均来自机械制造加工工艺专业,轮换进行理论和实 践教学,并承担毕业设计任务。

采用内外互培相结合的方一式壮大教学团队。一 方面,利用假期让老师带着教学项目下车间去寻求好的解决途径,与企业一线工人一起结合生产实际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形成“实践一教学一再实践一再教学”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为教师角色(车间主任、老师、技术主管)的变换打好基础;另一方面,鼓励团队成员参加说课比赛、多媒体制作比赛等,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组织教师团队外出学习交流,汲取好的教学经验;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学位,提高整体学历结构。通过多方努力,整个教学团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也显著提高。

二、推行教学改革,培育特色人才

1.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1)将素质教育融人到整个教学当中。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结合相关问题的制造背景、发展概况、塑料模具质量和经济性要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勇于进取、不怕吃苦的精神以及责任感和使命感)

(2)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穿行。对于课程中某些复杂结构,利用CAD三维软件模具设计模块进行演示,使其通俗化、可视化、形象化;重点内容采用“教学练”三结合,即边教、边学、边练;当涉及到产品设计问题时,则采用“讲看做交叉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安排教学不仅直观易懂,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研究塑料模具结构的兴趣。

(3)善于引导,补充和归纳。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归纳方法。如图示法、列表法、分析法、比较法等。教学中注重教材前后知识的连贯、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到“温故而知新”和“知新而温故”的有机结合。

(4)改革传统的作业安排。在教学中,我们将知识点转化为案例的形式,按3至5人为一组,通过分组讨论、汇报展示、推导结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路创新,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在整个环节中,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个人意见,注重互动式学习方式。

2.考核方法改革

考核是对学生知识能力掌握情况的一种评价手段。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系统评价,我们按照学习态度、讨论发言、创新思路、项目汇报、团结协作、口头表述等情况制定课程评分标准。实行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汇报情况和思路创新情况,将单纯的期末考试变为平时和期末的多层次考核。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主动接受知识。

三、教学改革后效果良好,获行内专家好评

1.课程知识与技能

通过课程教学环节的训练,学生能在课程知识应用方面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能单独设计中等复杂的模具,并能操作简单加工机床进行试模和修模。2007年,我院选手参加湖南省模具设计师大赛获第六名。2008年,学生参加由湖南省主办的“注塑模成型零件的设计与加工”技能大赛,获团体第三的好成绩。

2.学习目的与兴趣

在引进先进教学方法以后,学生设计模具的兴趣有了很大提高,学习目的也更加明确。我们在校内组织学生进行技能大赛,选出一批专业基础知识过硬,技术娴熟的优秀学生,作为下一年度参加省级大赛的选拔对象。通过将竟赛机制引人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职业素养得到提升。从学生踊跃报名的场面可以看出我们培养的方式是可取的。

3.职业素质与创新

在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我们更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与力源模具公司建立接纳式定单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教师与师傅的共同指导下进行探索与创新式研究,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模具设计毕业设计总结范文6

关键词:教学改革;模具;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塑料模具在塑料成型加工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模具数量达到国内模具总量的40%。塑料制品在汽车、机电、仪表、航天航空等国家支柱产业及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发展模具工业及适应工业需求,我校的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在大四的上学期开设了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大四的学生因面临着就业、考研、专业课学习、毕业设计等多重任务,学生平日事情多、时间紧、压力大,上课经常迟到或缺课,且上课积极性不高、对专业内容的学习往往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较差。针对以上情况,如果还是采用围绕大纲系统地满堂灌式授课,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对于一些复杂的模具结构,如果学生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很难读懂结构、理解动作原理的。塑料模具设计作为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该课程模具图例多、结构和运动关系复杂,对图形结构的空间想象力要求高;课程内容枯燥,授课难度大,学生理解较吃力,对教师的能力和经验要求高。近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模具结构、原理不甚了解。

1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教学方法多是采用多媒体幻灯片(PPT)配合部分模具结构的动画演示授课,这种授课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幻灯片上的模具图例是静态的,学生很难将静态的模具结构转换成模具各零部件之间的动态关系。如对模具分型面内容的学习是理解模具结构及动作顺序的基础,但仅依据静态的模具结构很难准确地判断出分型面的位置,特别是一些具有双分型面和多分型面的复杂模具,更是无从着手。(2)Flas演示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对复杂的塑料模具结构,学生是在瞬间内被动地接受模具结构件的运动信息,在思维转换上会存在一定时间段的思维盲区,随着动画动作过程的往复进行,似乎恍然了解了模具结构运动原理,实问则似是而非;尤其是对于具有两个以上分型面或具有侧抽芯的复杂模具结构,分型面每一次分型完成的工序内容、分型和侧抽芯的运动关系、顶出和复位的实现等工序内容,学生看过动画后大多是懵懵懂懂,回答问题不知所以然。综合以上情况,这种通过被动方式接受的图像、文字信息存在以下不足:接受快,理解不够具体深入;动画本身就简化了模具结构,因而对模具总体结构、工作过程的理解和认识不够全面。

2课程教学改革实施

2.1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基于以上情况,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决定将授课方式由学生单一、被动接受方式向手脑并用的主动接受方式转变、将教学手段由“口授、PPT幻灯片”向“实物建模、多媒体、网络化”转变。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模具的三维建模,以获得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热情,提升专业技能。配合上述教学改革方式,在教学中综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启发、互动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2.2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

(1)学生分组将学生按学习成绩和专业能力不同进行分组,将不同级别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这样有利于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发挥各自优势,便于学生间相互学习、交流和合作[1]。(2)项目、任务分配及实施项目分类及每项任务的内容见表1。各小组围绕着项目任务展开工作,在产品成型工艺分析、模具关键参数的校核计算、浇注系统的设计、成型零部件的结构及工艺性设计、脱模机构设计、侧抽芯机构设计、导向系统与模架的选择、排气及冷却系统设计、应用CAD/CAM软件进行三维及二维工程图的绘制等任务环节中,围绕工作任务和时间要求展开讨论,制定出详细的工作步骤和成员分工,小组成员围绕任务进行设计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灌输理论知识,而是参与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探索,使学生通过实践积累增长知识[1,2]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的任务后,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肯定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找出缺点和不足。

2.3启发互动式问题讨论与总结

启发、互动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激发创新式思维,变消极、被动的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阶段性互动讨论根据表1中的“问题讨论与总结”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大讨论,让组内成员根据自己的设计任务,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形成组内答案。集体讨论时,各小组推出组内代表,表达组内答案,最后由教师协助梳理知识点,概括各项目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总结设计方法和经验。(2)课终启发式知识升华塑料成型模具中,双分型面注射模具和侧向抽芯注射模具是结构比较复杂的两种模具,如图1和图2所示。弄清楚这两种类型的模具结构和工作原理是学好模具设计课程的基础。在完成表1中的各项目任务后,学生对常见塑料注射成型模具已经建立起比较系统的结构框架,对其工作过程也有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每组学生布置如下任务。(1)比较图1、图2(另:提供动画演示)中两种模具结构的相同点。(2)根据图1,说明图2所示的模具在结构上如何实现侧抽芯功能。对于题目1,学生经组内比较分析后很快即能汇总出答案,而题目2将模具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学生会感到困惑、茫然,此时,教师可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图1和图2中不同的模具结构部分分析其能实现的功能,通过比较模具结构,寻求、发现问题的答案。以上通过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清两种模具结构的本质区别、联系,深入、透彻地理解两种模具结构的工作原理、动作顺序和模具功能,使学生对注射模具结构的理解和实现方法的途径达到了更高的认知层次。

3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效果

3.1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教学效果

以往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客观上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而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动者,教师由原来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协作者,指引学生掌握完成项目所需知识,协调项目训练。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求知探索的欲望和兴趣,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环境中,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1]。由此,通过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能力、自信心及团队协作能力,显著地提高了教师讲授、学生接收的教、学效果。

3.2应用

CAD/CAM软件于模具设计中拓宽知识面、增强专业技能塑料模具结构复杂,仅借助教材上的图例,很难准确把握模具装配图的结构,即便是从教多年的教师一时也很难讲清楚模具的结构及原理。在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借助于Pro/E,UG,SolidWorks,Cimatron等三维软件,要求学生按任务要求,自行绘制模具中每个零件的三维结构图,确定运动关系和安装位置,再进行模具装配图的总装设计和干涉检查,经过对零件图的三维设计和总装图的装配设计,学生对模具结构不再陌生,对模具中各零件的装配关系、运动关系及模具的工作原理逐渐明了[3]。

3.3模具方面就业率显著提高

据我校大学生就业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教改前学生选择、从事塑料模具方面工作不足2%,教改后达到12%左右。教改实践表明,学生对塑料模具的工艺分析、模具设计及计算、工程图的绘制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使学生敢于接受和挑战具有高端技术的模具研发工作。

4结束语

教学实践表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启发、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同时借助CAD/CAE三维绘图软件,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巍,魏蓉.基于塑料模具设计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华章,2012(9):206.

[2]黄晓峰.案例教学在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5):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