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形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外阅读的形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外阅读的形式

课外阅读的形式范文1

论文摘要:建构课外阅读平台,提高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我们农村学校可从四个方面进行落实:完善书籍管理,提供书籍来源;保证阅读时间,创设书香班级;选择适当读物,提高阅读效率;创设展示平台,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贯穿人的一生,它对提高人们的语文素养乃至文化素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第四学段的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见,深入扎实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为学生建构一个良好的阅读平台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下面就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心得体会。 

 

首先,完善书籍管理,提供书籍来源 

 

有米才可炊,有书才可读,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提供书籍来源。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班级图书柜,举全班之力,集小流成大渠。建成班级图书角。采取的方法可以是:1,订。就是班级开源节流,学生运用出售班级收集起来的废纸和废品挣得的钱以及学校给予班级的奖金订阅书籍期刊,如一些经典的学生必读书籍、学习报、优秀作文选等。2,凑,就是发动每个学生一个学期将自己的课外书籍2-3本集中登记存入班级书库。3,借,即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相关图书并定期更换。4,换,就是和别的班级交换书籍,大家合作,扩大书籍的使用面。为了保证妥善管理,一定要选出认真细心的同学负责管理,制定图书管理制度,登记好同学借阅情况。尽量避免图书的流失和损坏。 

有了图书柜,开展读书活动就有了基础,大家在班上借书,省时、省力、快捷、方便。有了它,大家也就有了一个资源共享、自由阅读、讨论交流的平台,课外阅读也就有了保障。 

 

其次,保证阅读时间。创设书香班级 

 

1 安排读书时间,时间是课外阅读的保证,我们每周安排一节课定为自由读书课,学生从班级书角中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不出班级自由阅读,看不完也可以带回家读;有时阅读课也可以到学校阅览室去畅游学校“书库”。为了不让读书课流于形式,一定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老师必须先培训小组长,让组长去组织、管理、督促,做到人人参与,个个读书。此外,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每周检查,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形成组内合作、组外竞争,全班合作、个人竞争的读书氛围。 

2 减少课外作业,新课标指出“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多读整部书”的要求,据此,我们的作业应该做到精而少,尽量在课内完成作业,甚至可以“堂堂清”。以确保学生的阅读时间。当然,教师切不可盲目放任阅读,一定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习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相应的读物,让学生的阅读循序渐进,以确保阅读的质量。 

3 教会学生巧用时间,学校生活是比较有规律的,一天当中,有些时段,看起来短,如果忽略了,就是浪费,但如果懂得利用,用在课外阅读中,阅读量就大大增加了。农村中学生大多数都是住宿的。每天的午餐后和晚饭后以及睡前半小时都是在闲聊、散步中度过的,保守地算一算,假设每天用上半个小时,就能保证“每星期不少于2万字”的阅读量,这个时间完全可以看几个历史故事、几篇优秀作文、寓言、报纸亦或几十页名著等,这样日积月累,不仅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大大增加了阅读量,更是丰富了个人的内涵。 

 

第三,选择适当读物。提高阅读效率 

 

大文豪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修养的人,特别是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学识和会做学问的“大家”,仅凭学会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读好书、多读书,广泛涉猎,日积月累。中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当前浩如烟海、“良莠”并存的课外读物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选择一些思想内容健康,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的书,既要读一些谈理想、人生、思想品德修养、介绍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的著作,也要读一些具有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风貌的文章。教师要适时、适地地进行直观宣传,使各种题材的优秀作品,走进学生的生活,使他们认识到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书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读书欲望和兴趣,让他们主动接近图书柜,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借阅各种书籍,加深阅读兴趣。 

同时,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我们要把读书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阅读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强化基本读法的训练,“授人以渔”,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所谓拓展性阅读,就是在阅读教学中。以语文材料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学习与本文有关的课外读物,把原著推荐给学生,学生可以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地进行阅读。这样不仅能立体地理解课文。而且能激发起读名篇、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如:学了《蚊子和狮子》一课向学生推荐《伊索寓言》;学习《社戏》一课,引导学生看鲁迅的小说《朝花夕拾》;由《出师表》到《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由《范进中举》到《儒林外史》;由《荒岛余生》到《鲁滨逊漂流记》等。在这一系列的介绍与推荐中,使课内的阅读教学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和依托,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与补充。 

 

第四,创设展示平台,激发阅读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实现的。即强调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不仅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且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知识构建的指导者。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平台,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因此。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人生。在展示中感受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1 展示读书笔记 

 

定期把优秀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挑选出来。粘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 

 

2 开展课前小演讲 

让学生把近期读的文章、新闻或阅读感悟等用演讲的形式展示出来。 

 

3 开展征文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比赛活动,在本校也定期开展征文活动。 

 

4 举办“我读书,我快乐”的手抄报比赛 

展现学生阅读个性的手抄报比赛在我校几度掀起,学生参加非常踊跃。 

实践证明,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促进了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课外阅读不单是学生求取知识、开发智慧的便捷手段,还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人格精神的有效途径,农村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虽然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程,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千方百计拓宽渠道,设法为他们搭建阅读平台,充分利用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氛围,引导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长此以往,就一定能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升思想品德。让阅读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1版 

[2]《教育科研专题研究与指导》,华龄出版社,高长梅 

[3]史建国,《教育科学研究》第二期,2007 

课外阅读的形式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

一、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心理

语文作为所有学科的基础,对学生全阶段的学习非常重要,而

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核心和关键,关系着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掌握,所以,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了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动机和心理,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苏教版《叶圣陶童话故事》为例,这本课外阅读书是学生所熟知的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其与课堂内容息息相关,教师可在讲解叶圣陶文章的同时给学生推荐这本书,教师可充分抓住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有期待心理,激起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好奇心。

二、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一门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才能真正地付诸行动。课外阅读是一种自主行为,没有教师的监督和引导,学生需要自己去实践。因此,教师在拓展学生课外阅读时,需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兴趣。以苏教版《叶圣陶童话故事》为例,书中讲述了很多童话故事,诸如《一粒种子》《玫瑰和金鱼》《快乐的人》等,这些都是生动的、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教师在课堂上可适当引入一些故事,描述故事中一两个场景,比如,可告诉学生:“你们想知道一粒种子的神奇故事吗?它的一生经历很多很精彩的事情。”通过一定的铺垫陈述,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总之,教师应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三、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兴趣可能是一种短期的行为,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和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降低,从而减弱课外阅读的行为。因此,教师除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进一步认识到其对于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思维都至关重要。以《叶圣陶童话故事》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这本书的阅读后,可实时跟踪学生的阅读情况,并以课外活动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比如,可以进行师生交流,谈谈从阅读中的收获,也可以作文竞赛,让学生抒发读完《叶圣陶通话故事》的感想。通过进一步的深化和提升,使学生在课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领悟和体会,从而使他们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好处,并从内心深处寻求课外阅读的需要。

四、优化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形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好的习惯能够使学生受益匪浅。因此,语文教师在拓展学生课外阅读时,应该注重优化学生阅读的习惯。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时,应适当引入一些课外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拓展其知识面,让学生深化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以《叶圣陶童话故事》为例,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叶圣陶的文章外,还可以进一步感受到其另一方面的文学作品,加深学生对叶圣陶文学思想的体会。另一方面,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行为,使其在获得乐趣的同时收获认知。比如,在《叶圣陶童话故事》课外阅读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分享心得、阅读的收获、对自己成长的影响等。学生在树立一定的认知后,会进一步深化课外阅读的行为,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做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应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总的来说,教师可通过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需要和优化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等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

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玉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11).

[2]万国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06(08).

[3]王天锡.浅谈如何指导小学语文课外阅读[J].科教文汇,2007(09).

课外阅读的形式范文3

一、把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

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培养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思考·领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2.阅读教学的评价要求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能否概括和提炼文本的思想观点、发现观点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作出初步的评价。对言之有据的独特见解,应予以鼓励。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实用文体的语言风格、格式等特征,学生只需作基本的了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是阅读与鉴赏评价的重点。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不同文体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以及借助有关资料评价作品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查阅读不太艰深的文言文的能力,还要注意考查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发挥语文教师的引领作用

要想真正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取得实效性,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主要做法:

1.制定个人课外阅读规划,大力提升语文学科专业素养。

2.坚持下水阅读,在行为态度、精神毅力等方面引领学生。

3.积累丰富的课外阅读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实用高效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一名好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善于规划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并始终将课外阅读作为强大的动力源泉。语文教师坚持下水阅读,不仅可以提升语文学科素养,不断丰富自我、发展自我,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阅读品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利于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切实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外阅读哪些内容呢?现建议如下:

1.凡是要求学生阅读的《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我们要全部规划在自己的课外阅读范围之内。

2.语文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引领作用的报刊。

3.具有一定时代气息的美文书刊。

4.教育教学理论书籍。

三、建立学生课外阅读长效机制

1.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课外阅读领导小组,并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成立读书指导小组,形成课外阅读管理网络。

2.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对“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如何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等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寻找有效途径和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3.各学校要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统筹规划,引导学生科学读书,有效提高读书质量。

4.各学校要加强学校图书馆(室)、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努力改进学生的课外阅读环境,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课外阅读的形式范文4

关键词: 英语阅读 英语学习 READ模式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国内许多专家学者都针对英语阅读模式进行过研究(Anderson & Pearson,1984; Carrell & Eisterhold, 1983; Rumelhart, 1977; 刘雪岚,1998;麻柏林,2004;韩刚, 2006; 黄源深, 2002; 王初明, 2009; 文秋芳, 周燕,2006;徐黎娟,崔文琦,祝平,薛春瑜,2012;黄远振,兰春寿,黄睿,2013)。其中,刘雪岚(1998)针对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和阅读策略进行了探讨;麻柏林(2004)提出了五步式课外阅读模式,建议教师应帮助学生由“放羊式”阅读模式逐渐向“展评式”阅读过渡;徐黎娟等(2012)针对四级后课程中听说读写进行了论述。在阅读教学模式方面,3到4人小组学习模式被提倡使用,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黄远振,兰春寿和黄睿(2013)提出了文学体验阅读READ教学模式。笔者通过文献分析,结合上述学者的研究,并主要借鉴文学体验阅读READ教学模式的框架,将该模式不只局限应用于文学体验阅读的教学,而是将应用范围扩展到大学英语四级后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文学体验阅读READ教学模式中READ由Reading(阅读)、Exploring(探索)、Assessing(评价)和Developing(发展)四个单词的首字母构成,分别对应阅读学习中的四个要素,本研究所使用的课外阅读READ体验阅读模式同样包含这四个要素。

二、实验研究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首先随机抽取国内某普通本科院校2011级通过英语四级的25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有效问卷229份,问卷中有一个问题是关于学生是否经常在课外找一些英文报刊、杂志提高阅读能力,其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在课外找一些英文报纸杂志提高自己阅读能力的学生只有13人,占很小的比例。请看表1:

表1 经常在课外找一些英文报纸杂志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通常不在课外读英文报纸杂志的学生竟然高达48.9%,有时会读英文报纸和杂志的占30.6%,这两者加起来就是79.5%。或许这个比例能够反映很多普通本科院校的大二学生在通过英语四级后的英语课外阅读状况,也或多或少说明了为什么这类院校学生的六级通过率一直不高。由于此类院校的英语教师往往将精力投入到大学英语四级阶段的教学中,四级后的这个学习群体是很容易被忽视的,这正是本研究选取他们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2.研究假设

本研究的假设是,课外阅读READ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已通过英语四级的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研究设计

首先,由于本研究所选院校的部分学生在大二下学期之前已经通过英语四级,因此在该学期进行了四六级分班教学,即已经通过四级的学生被随机分到52个六级班学习,这就给本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验机会。本研究在抽取的两个班级中首先进行了前测,了解了两个班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情况,通过独立样本的T检验,发现了两个班级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水平相当。其次,本研究对两班学生分配了相同的课外阅读材料,即2012年全年9月份至2013年4月份的经济学人(economist)中精选的80篇文章。所不同的是,针对实验班学生,我们应用了阅读READ模式,让学生自己分组,并将学生的阅读、探索和评估阶段的表现情况打分,该分数计入学生的期末平时成绩;针对控制班学生,我们依然给他们使用同样的阅读材料,并定期抽查完成的情况,但不会将教师的评价分数计入平时成绩。经过三个月的实验,我们使用了同前测难度相当的阅读理解题重新测试。

4.数据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工具是spss19.0,利用该工具,我们可以获得新的阅读模式所产生的效果。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利用spss19.0对两班学生前后测成绩进行P值、T值的分析。实验班前测、后测实际参与人数分别为23、26,去除无效数据后,前测、后测的样本数为23,且两次测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实验班前测、后测成绩对比结果见表2、表3。

表2 配对样本统计量

表2是实验班前测、后测配对样本的基本描述统计量,包括每一组样本的均值、样本容量、标准差和标准误差。

表3 配对样本检验

表3是实验班配对样本T检验的最终结果。前测、后测的平均差值为5.65217,差值的标准差为1.43364,差值的均值标准误差为0.29894,置信度为95%时差值的置信下限和置信上限共同构成了该差值的置信区间(-6.27213,-5.0322),统计量的观测值t为-18.908,自由度df为22。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由于概率P值为0.000,小于0.05,因此认为前测、后测的均值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实验班阅读成绩提高显著。

控制班前测、后测实际参与人数分别为29、30,去除无效数据后,前测、后测的样本数为28,且两次测试成绩呈正态分布。控制班前测、后测成绩对比结果见表4、表5。

表4 配对样本统计量

表4是控制班前测、后测配对样本的基本描述统计量,包括每一组样本的均值、样本容量、标准差和标准误差。

表5 配对样本检验

表5是控制班配对样本T检验的最终结果。前测、后测的平均差值为0.6132,差值的标准差为2.35339,差值的均值标准误差为0.48438,置信度为95%时差值的置信下限和置信上限共同构成了该差值的置信区间(-1.86663,0.56432),统计量的观测值t为-1.434,自由度df为15。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由于概率P值为0.349,大于0.05,因此认为前测、后测的均值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控制班学生阅读成绩的提高不明显。

三、结果与讨论

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大学英语四级后课外阅读READ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成绩。实验班与控制班成绩差异显著是由于在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我们推断,该教学模式优于传统的任务型课外阅读教学模式。在本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访谈和后期调查问卷,发现课外阅读READ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青睐,学生在该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并且使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积累更加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Anderson, R.C. and Pearson, P.D. (1984) “A Schema-Theoretic View of Basic Process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Carrell, P.L., Devine, J. and Eskey, D.E. (eds) 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Cambridge: CUP, 1988.

[2]Carrell, P.L. and Eisterhold, J.C. 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J]. TESOL Quarterly, 1983, 17(4):553-573.

[3]Rumelhart,D.E.Toward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A].I Dornics.(eds.).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 IV[C].Academic Press,1977:56-82.

[4]陈光伟.英语词汇习得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1):58-61.

[5]韩刚.流利英语阅读之路[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6]黄源深.多读多写――英语学习谈[J].外国语,2002(6):13-17.

[7]黄远振,兰春寿,黄睿.英语文学体验阅读READ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外语界,2013(1):11-19.

[8]刘雪岚.阅读的策略――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模式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1):32-33.

[9]麻柏林.“五步式课外阅读模式”浅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69-102.

[10]王初明.学相伴用相随――外语学习的学伴用随原则[J].中国外语,2009(5):53-59.

[11]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76-80.

[12]徐黎娟,崔文琦,祝平,薛春瑜.大学英语四级后课程设置的探索――以北京化工大学2008级非英语专业学生为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68-71.

课外阅读的形式范文5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兴趣 阅读指导 阅读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94-01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形式,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积累知识,开拓视野的重要途径。林语堂先生说:读书能“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灵性”。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些理念揭示了阅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更是如此。

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看书……”新课改明确的指出阅读能力培养旨在使学生终身受益。

依据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途径获得,70%以上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完成新课准要求的阅读量。课外阅读时间太少,阅读量不够,导致知识面过窄,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那么如何落实课外阅读,提升阅读教学的成效?

一、将课外阅读列入教学计划中

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都没有将课外阅读列入其中。每学年开始语文教师要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向学生推荐规定性阅读的书目,提出阅读要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教材编排的意图、任务:针对学生的现状,确定课外阅读的数量、内容、时间安排,以及措施的落实;统筹学校或教研组的各类语文课外活动。学生也要制定个人的阅读计划,要包括规定性阅读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的自主性阅读,以便有计划的执行。

每篇课文学完后,可安排与课文相关或相似的文章,让学生积累知识、开拓视野。如,学了冰心的《忆读书》,可让学生读读其他作者的读书经历和体会,让他们受到感染,激发读书的兴趣。如,学完《空城计》,让学生看看诸葛亮其它足智多谋的故事,如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等。

每个星期可安排一二节课外阅读课,形成制度。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不可分割的部分。

二、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第一动力。唤醒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升阅读成效的关键。

首先,可利用班会、校橱窗、墙报等多种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的氛围,使学生和学生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再次,还可以组织读书经验交流活动“读书笔记交流”、“读书经验座谈会”、“读书座谈会”等。交流活动同时评选出优秀作品。这些交流展示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交流了读书方法,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读书的大氛围,让环境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保持课外阅读的兴趣。

另外,还可以再班级树立阅读榜样,评选“阅读之星”、“故事大王”、“推荐能手”、“朗读之星”等一大批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个人,加以物质或精神的奖励,利用榜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当前,在课堂教学中,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缺失是普遍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认识上误区造成的。实质,每学期的阅读指导课并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指导课类型有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结合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讲授几种常见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比如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圈化法、批注法、摘录法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习惯进行阅读。

四、加强课外阅读的评价

学校要把课外阅读列入综合素质考核中。尝试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档案,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

阅读评价要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提倡多主体参与评价,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建立以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下,多角度、客观的评价其课外阅读情况。评价时既要指出其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又要充分维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保持阅读兴趣。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好读书成果,对照学生个人制定的阅读计划,检查目前阅读学习的状况与目标的差距,在参照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调整改进课外阅读的方法。还可让学生互评,同学间既可以互相交流读书方法、读书心得和读书窍门,又可以学会如何欣赏及如何接受别人的意见,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帮助。

五、提升教师阅读指导能力

部分教师自身阅读课外书籍不多,不了解当代优秀的文学作品,没有关注优秀青少年读物,甚至对当今著名期刊不闻不问。这样使部分语文教师教学视野封闭、狭隘,课外阅读指导能力不强,自然不能适时给学生推荐和补充课外阅读材料,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不得要领,勉为其难。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更应该在文化底蕴、文学修养和知识积累上狠下工夫,千方百计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够给学生更多的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阅读教学的成效。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通过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辨别鉴赏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谷伟锋,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课外阅读,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年01期

[2]黄亮生,坐实课外阅读于语文教学常规中。现代语文,2011年20期

课外阅读的形式范文6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形式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不仅要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进行学习,在课余时间也要加强课外阅读活动,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的语文知识含量,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身心修养,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那么,如何让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就是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大量的课外阅读活动,如果没有适当的评价机制,那么很容易导致时间上的浪费,学生也很难通过课外阅读达到增加知识量的目的。下面本文就围绕课外阅读的评价机制进行分析,主要在评价形式、评价主体等方面为提高阅读效果提出建议。

一、改革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形式

1.书面形式的评价

在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形式中,书面形式的评价是最常见的一种评价形式,也是最直接的一种形式。这种评价形式主要是对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进行的书面总结成果的一种检查,多以定期评价的方式为主,让学生按照规定的主题进行书面形式的总结和归纳。例如,教师可以把“海洋文化”定为主题,让学生在一周的时间内记录有关的优美词语10个、句子5个,并且将自己的读后感以文字的方式写下来,教师定期对学生的积累情况进行检查。

2.展示激励评价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胜心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通过评价结果展示的方法激励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具体的方法可以是让学生在平时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将自己认为比较有意义的语句或者是读后的感想记在笔记本上,作为评价结果展示的素材。并且在班级内部定期开展读书评价展示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教师可以对阅读成果展示较好的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以此激励没有获奖的学生更加认真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一文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中其他的故事,在一段时间之后,在班级内部举行“三国演义读书会”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活动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可以是讲述“三国茅庐”等一些有意思的故事,也可以对刘备、曹操等一些主要的人物进行评价。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感想,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并采用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胜负欲,以此促进学生更认真地对待课外阅读活动。

二、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学生自我评价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对其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学习上,学生的自主能力是学校和教师培养的重点,因此,在课外阅读评价方面也应该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程度还不是很成熟,并且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进行自我评价的时候难免会受到主观情感的影响,从而导致评价的结果不是很准确。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进行定期的检查,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

2.学生互相评价

在前文的分析中,已经提到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是一种很有效的评价方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作为评价的主体,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对评价活动的抗拒心理,更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他人的优点以及自己的不足,这对于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是十分有利的。

3.家长评价

小学生除了在学校的时间外,其他的时间几乎都是待在家里与家长一起度过的,因此,家长是学生学习道路上重要的参与者。有些家长认为将孩子托付给教师就万事大吉了,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观念,家长应该与学校积极配合,适当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在课外阅读评价方面,家长可以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由于课外阅读活动基本上是在家里进行的,所以,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就是很好的家长评价的方法。在孩子进行阅读的时候,家长可以对其阅读成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孩子抒发了阅读感想之后,适当地对其进行鼓励。

总之,课外阅读评价对于小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在拓展知识面和提高综合素养方面都会起到帮助的作用。因此,小学教师应该认识到阅读评价的重要性,从改革阅读评价方式和促进评价主体多元化两个方面完善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