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文素养知识竞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文素养知识竞赛范文1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从感性意识来看,人文精神指对人性的理解、宽容及尊重等;第二个方面是从理性意识来看,人文精神倡导的是科学理性,强调人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的坚持。第三个方面是从形而上的辩证意识来看,人文精神强调的是对人类最高价值的追求,这种追求可超越时间和空间。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的学习离不开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找到学习榜样,通过学习榜样人物的宝贵精神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由于课外阅读覆盖的知识面相当广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能够丰富知识量,还能提高人文素养,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手段,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适时为学生推荐优秀的、经典的书籍,定期开展课外知识竞赛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如学完《张衡传》后,学生了解到候风地动仪比欧洲的地动仪早了1700多年,教师可以顺势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阅读和收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并开展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二)将人文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基础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知识的灌输,在解决问题方面一味寻求标准答案,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得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语文课堂的精髓所在,思维上缺乏思考问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无法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入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本质出发,形成新的语文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三)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良好教学环境的建立直接关系课程教学质量,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语文课堂作为文学教育的载体,同样肩负建设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人文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创新精神和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及工具性相结合,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人格。如教学屈原的《离骚》时,教师不仅要进行诗歌字面理解方面的教学,还要将诗歌体现出的人文精神传递给学生,屈原把“香草”比做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把“美人”比做楚王,既表现对楚王的悲愤之情,又抒发了对祖国的忠贞之情。教师要在课堂中融入更多人文情怀,用屈原坚韧不屈的人格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四)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还是进行深层思想教育的过程。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关注社会上或生活中的人和事,并进行反思,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教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让学生关注人生,思考人活着的意义。学生阅读完课文之后,不仅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还可以体会到平凡而伟大的母爱的力量,感受到人世间无私的亲情,进而树立爱社会、爱他人、爱自己的人生观。
三、结语
人文素养知识竞赛范文2
一、遵循音乐学习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人文素养
1.在歌曲演唱中领悟文化美感
歌唱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把这种审美情感真切地表达出来,必须“进入角色”,设身处地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才能体会到歌曲的艺术表现与富有艺术感染力,因此,只有充分重视情感的体验,才能反映人类真实而深刻的精神世界,来感悟艺术美的真谛。特别是在文化领域,带领学生从歌唱中体会出真情实感,领悟出文化美感。如:唱《彩云追月》,体会到夜景美;唱《春游》,体会到生活美……
2.在音乐表演中增强文化意识
音乐是一种文化,音乐表演从本质上讲同样也是一种文化。教师应在音乐表演中少些限制,多给自由,让音乐表演者插上想象的翅膀,通过表演窥视音乐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激发创新意识,激活课堂生命力,从而更好地增强文化意识,就增强了学生在音乐表演中的文化素养。
3.在音乐欣赏中培养文化内涵
大家都知道电影是个讲故事的方法,从人物设计、场景设计等一系列编剧手段分析作品,以及对影像本体的摄影、音乐等元素的运用方法分析,启发了导演用不同于文字语言的影像语言表达思想。而我们的音乐欣赏也是学生用不同于文字语言的视听觉感受来表达思想,在欣赏中为了帮助指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教师往往需要对作品各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学生获得了思想情感上的教育,大大提高了音乐修养,如能欣赏大量的曲目,更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这样在音乐欣赏中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
二、创设音乐文化氛围,在活动熏陶中提高人文素养
1.歌咏竞赛式
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可采用“竞赛”“评奖”的方法,结合重要的节日、艺术节,定期定时在校内、班内开展如歌咏比赛、器乐比赛、舞蹈比赛、音乐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接受音乐文化的熏陶。2007年8月份,在横山桥高中举行了郑陆片小学生合唱比赛,比赛规定曲目为校歌、表演唱、轮唱曲,要求非常的严格。为此,我们音乐老师采用了一种群众性教歌学歌的音乐文化活动,定期在暑假组织合唱队的学生完成大众的教歌学歌活动,在比赛中得了三等奖,奖项虽然不高但是在训练中看着孩子们为争得学校荣誉的积极性,我觉得我们作为音乐老师值了。不过通过这次的比赛让我认识到:平时在校内可以定期组织歌咏比赛,如每月(季)一歌、音乐周(月)等群众性歌咏活动。
2.灌输欣赏式
灌输欣赏式是一种让学生通过欣赏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熏陶的方式,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进行:A.课余时间举办音乐欣赏兴趣班,选择一些合适的音乐作品在兴趣班播放,向学生介绍音乐家轶事、乐理知识、中外乐器简介,同样也可选择一些合适的音乐作品在课间播放,让学生在兴趣中接受音乐文化的熏陶;B..编写音乐小报、板报,组织学生搜集、编写有关音乐作品的创作小故事、创作音乐小品剧等,让学生在搜集、编写、创作中扩大音乐文化视野,接受音乐文化熏陶。C.如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定期或分专题推荐学生欣赏优秀的音乐电视、广播中播放的优秀音乐节目,指导学生欣赏,在欣赏中接受音乐文化的熏陶。
3.训练式
训练式是一种在训练中接受音乐熏陶的方式,如:我主要担任少先队中小号的训练,我会每天按照计划进行训练。俗话说的好,十个手指也有长短,不同的学生他们的进度也各不相同,有快的、慢的,好的、差的, 现代社会就要求人在竞争的同时要学会合作,而集体是人与人合作的基本平台,我留给他们自己的空间,居然发现以前进度慢的进步了,从而让学生明白在集体中人与人的互帮互助。
人文素养知识竞赛范文3
【关键词】科技竞赛;体系;高职院校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科技竞赛是大学生科技活动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重要环节,是展示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成果的窗口。近年来,工商管理学院着力构建起了具有工商特色的“一二三三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暨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为中心,树立“大学生科技竞赛是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有效延伸的典范、是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典范”两个理念,搭建“技能竞赛平台,科技创新平台,人文素质平台”,建设“专业社团孵化,专项费用保障,推荐就业激励”三个支撑,打造“学生竞赛人才储备库、优秀指导教师储备库,优秀竞赛平台储备库”。大学生科技文化节每年举办一次,融科技、文化、专业于一体,为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广大同学拥有了更多的展示才华、提高素质的平台。
一、高职院校科技竞赛体系的构建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程向纵深方向发展,营造活跃、浓郁的科学和人文精神氛围,提高在校学生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学为所用的职业素质,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就业服务。进一步凸显活动内容的高雅性,活动范围的普及性,以更为先进、入时、新颖的面貌展现在全院师生面前。
(二)总体目标
引领校园文化,弘扬科学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强化技能培养。
(三)总体设计
1.明确一个中心:“培养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以科技大赛技能竞赛为途径,下大气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作风严谨、吃苦耐劳、善于与人协作与沟通、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等优势,推动大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核心力的全面提升。
2.树立两个理念
(1)大学生科技竞赛是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有效延伸的典范
通过竞赛活动将学生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物化,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验动手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学院的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真正达到了“以赛促学”目的,使教学、团学一体化机制取得实效。
(2)大学生科技竞赛是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典范
各个专业结合各自己的专业特点,有目的、有重点地培育竞赛项目,选拔指导教师负责培训;分团委通过资源的合理分配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负责宣传、协调、指挥各项科技创新活动,落实各项科技创新活动任务。
3.搭建三个平台 开展十项主题活动
以技能竞赛、科技创新、人文素质三大主题为平台,以技能大赛、创新创意大赛、主题辩论赛等十项经典赛事为载体,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专业素质、良好职业素养和较强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大学生。
三个平台 十项主题活动 备注
科技创新 创新创意讲座
创意设计大赛
“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院内选拔
技能竞赛 ERP沙盘模拟大赛
会计技能大赛
投资理财模拟大赛
专业知识大赛
人文素质 “阳光杯”主题辩论赛
“文明礼仪”短剧小品大赛
读书知识竞赛
4.培植三个支撑
(1)专业社团孵化;引导学生成立专业性社团组织,学生自己聘请指导教师,团委学生会统筹组织学生参加不同级别的科技竞赛和技能大赛,使学生快速实现由课本知识到实践技能的转化。
(2)专项费用保障:学院在院内奖学金评选管理办法当中专门设立了职业技能先进个人、科技竞赛先进个人以及优秀竞赛团队等奖项,凡是在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中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的团体和个人都将获得学院专项资金奖励并授予荣誉称号。
(3)推荐就业激励;大学生科级竞赛活动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绝佳平台。学院以此为途径,下大气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院学生以作风严谨、吃苦耐劳、善于与人协作与沟通、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等优势而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5.建立三个储备库
(1)学生竞赛人才储备库:通过大学生科技竞赛从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和其他主动要求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中进行选拔,选派指导教师,成立科技竞赛社团,定期组织校内交流、学习、竞赛活动,分级进行培育和指导,建立“学生竞赛人才储备库”。
(2)优秀指导教师储备库:通过竞赛活动选拔和培养一批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很强实践技能、耐心和责任心兼顾的高素质教师,建立“优秀指导教师储备库”。
(3)优秀竞赛平台储备库:通过竞赛活动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寻找、挖掘优秀竞赛平台,通过实践进行筛选、择优,选择层次高、质量好、针对性强、专业结合率高、竞争性大的优秀赛事,建立“优秀竞赛平台储备库”,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大赛并争取荣誉。
二、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现实意义
(一)紧扣素质教育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营造浓厚校园科技氛围,树立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良好风尚。引导和激励我系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激发同学创新精神,挖掘同学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创业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我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科技创新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挖掘一批充满朝气、活力和创造力的科技社团。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活动,倡导科技之风、创新之风,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培养广大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突出人文精神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着力开展以培养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学生中强化以“求实创新”为重点的校园精神,以“弘扬主旋律,倡导高品位校园文化”为指导思想,以“培养人文精神,提升职业素质“为着力点,推出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体现高雅、健康的内容与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统一;专业特色与职业定位相统一;活动形式自娱性、欣赏性与示范性、竞技性相统一;活动内容思想性、科技性与艺术性、娱乐性相统一,寓教于乐,在文化艺术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中推动校园文化品位全面提升,推动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推动就业核心力的全面提升。
(三)深化内涵机制建设,提升学院的科技氛围、人文环境和教学水平
进一步把大学生的科技文化工作纳入学院人才培养的整体格局,从方案制定、计划安排、政策实施上充分体现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的重要性。结合专业、职业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统筹安排,寓教与活动之中。通过开展有一定知识含量,密切联系职业的专业竞赛类活动和科技含量高的创新活动,加强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育。以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科技成果申报,创新大赛等活动为先导,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以创新和知识技能为主的活动,引导同学们从成为未来合格职业人的自身要求出发,自觉、主动参与活动,积极(下转第158页)(上接第153页)动手,为形成质量高、创意新的科技精品奠定基础。
三、学生竞赛活动实际效果
两年来,学院已经储存了包括全国投资理财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网上零售创新、创意大赛、辽宁省高职高专沙盘模拟大赛、辽宁省挑战杯沙盘模拟大赛、辽宁省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大连市会计技能大赛等多个优秀竞赛平台。举办科技文化节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文素养和培育科学精神很有裨益。近年来我院共开展院内竞赛类活动20余项,承担市级以上竞赛4项,参与10余项,参加人数近百人,获得荣誉30余项。2013年在学院“夯基础、抓特色、出精品”的建设理念引领下,工商管理学院将“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作为提升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人文素质乃至职业素养的有利平台,继续深化内涵,挖掘载体,提升品质,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培养广大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人文素养知识竞赛范文4
一、 加强学生会内部素质建设
为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处事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我系团总支学生会在本学期结合本系学生干部的实际情况,特开设了相关的培训活动。
团干培训大会
为加强基层团支部建设,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团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我系团总支学生会举行了“团干培训大会”,通过培训大会让相应的学生干部不仅学到了团的相关知识,而且懂得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怎样才能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在这次团干培训大会里面,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加强了内部的团结,凝聚了内部的力量。
主持人培训
为了提高学生干部的主持能力,能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特此面向全系学生干部进行主持人培训。在培训中,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仔细的听着老师的讲解,并做好笔记,同时很好的与老师配合,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通过这次培训,同学们表示收获很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更加努力去加强自己的普通话练习,进一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学生会干部例会
随着学生会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工作范围涉及面越来越广,为了统一工作方向,凝聚力量干好每一项活动,每一项工作。我系学生会在每周星期二由团总支书记亲自主持会议,听取各部门的工作总结与计划,并商议工作的安排与实施,统一学生会的整体进度,力求又好,又快,又稳的发展。这让学生会的各项工作有了个统一的部署,并能加强了学生会各部门的交流与学习。
二、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信息工程系男篮联赛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精神,增强学生体质,进一步提高我系篮球运动水平,我系在9月底举行男篮比赛,各班级的同学积极的参与到本次比赛,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同时体育部认真务实的工作,合理的安排工作任务,为参赛的各队伍提供了可靠有序的比赛流程,让本次男篮联赛增进了各班学生间的友谊与交流,构造了一个新老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
新生演讲比赛
为了纪念建国60年周年,增强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激情,我系举行了以“五星红旗,我的骄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同学们信息十足,激情高昂的演讲吸引在场所有的观众,将比赛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通过本次比赛让大一各班级的同学积极的参与到了展现自我风采、相信自我能力的活动中来,锻炼了自我的演讲能力,促进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
人文素养知识竞赛范文5
关键词:人文素养;高职语文课程;人文教育
语文课程是在培养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及创新能力。作为一种基础文化教育课程,语文课程在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为主的高职院校中受到了很大排挤,这对于学生的人文教育是十分不利的[1]。因此,加强高职语文课程的构建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一项十分紧迫的课题。
一基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高职语文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人文素养是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高职院校主要为国家及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它集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培养专业实践能力于一身,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人文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是通过人文知识的积累以及思想境界的升华逐渐形成的。高等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学生思想的成熟,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进而帮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锻炼自己的意志,树立良好的信念,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并逐渐形成坚强稳定的性格特点,促使自己不断努力,全方面发展,成为一名具备高素质才能的优秀人才[2]。
(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各行业、各层次的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综合素质已成为当今社会对人才的主要衡量标准。这就要求专业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专业的操作技能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外,还要拥有坚强乐观的心理素质及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社会人才,构建语文课程时,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方面加强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国家发展建设的主体是人,人的发展才能促进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高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压力都很小,没有正确的生活及学习态度,这就致使人文教育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此,高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除了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外,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将人文教育与高职语文课程进行有机融合,相互渗透。
二高职院校人文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高职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针对社会上各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开展教学,尽管对我国的发展建设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大多高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以学生的未来就业为导向,仅专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逐渐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设置教学课程中也忽视了基础课程的建设。由于技能型及应用实践型的课程能够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直接对接,大多学生也只关注这些适应型课程,而具有人文教育意义的语文基础课程几乎没有学生关注,甚至一些理科类课程中的理性原则使部分学生直接放弃了思想道德修养的建设,致使他们人文意识缺乏,道德素质低下,且心理素质低,承受能力差,一旦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就会失去对未来的信心,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这些现象都充分说明了现今大多高校严重忽视了语文课程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二)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比较落后
目前,相较于其他类别的高等院校,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比较落后,一些优秀教师都选择调换岗位或转到其他高校教学。由于高职院校在评定职称及编制方面局限性较大,也有部分教师为了进入更好的教学环境或寻求更好的发展,只要有合适的机会都纷纷调往其他高等院校。致使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综合素质较低。其中大部分是从中学或技校调转而来,其专业知识水平及人文素养都十分欠缺。除此之外,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高职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但教师队伍的建设速度远远无法赶上高职学生增长的速度,致使很多高校优秀教师严重缺乏,专业能力不足,教学手段落后,人文思想缺失。这也就致使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也不会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忽视了语文基本课程对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
(三)课程设计不合理
大多高校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在设计教学课程时主要以专业课程为主,忽视了人文课程的内容。尤其是随着各社会岗位对技能型人才要求不断提高,高校相关的人文教育课程受到了严重的排挤。尽管思修、毛邓等相关人文类课程的课时所占比例不小,并且选修课程中也没有设置人文类的课程,尤其是五年一贯制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十分落后,教学设施设备也十分欠缺,有时会直接忽略了选修课程的设置。也有一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发展性,学生仅能学到基础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起不到任何作用,这就致使学生很多时候无法理解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久而久之,对教学课程产生了厌倦。最终致使学生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进入社会的信心,同时无法将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与自身能力联系起来,缺乏社会责任感,综合素质低下。
三通过语文高职课程的建设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
(一)语文课程应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职学生升学压力小,致使在实际教学中过于追求专业课程的发展,忽略了基础课程的建设,甚至直接取消了部分基础课程。语文课程能够通过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和知识含量,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十分有必要完善语文课程的教学体系,在学校的正常教学基础上保证语文课程的课时数量,加强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教育意义,进而顺利开展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新课标要求学校教育应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人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尤其是学生思想道德及文化素养的培养,应与语文课程进行有效渗透,通过创建良好的语文课程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最终目的。例如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比如诗歌朗诵、文学知识竞赛等,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下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促进人文素质的提高。
(二)课程建设应强调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引导者,教师的人文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上,首先要提高教师人文知识的含量以及思想道德的建设。高职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多给予其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帮助,使其感到学校的人文关怀[3]。知识内涵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主要部分,是进行人文教育的基础,而思想道德素质是教师做好人文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只有通过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结合丰富的知识内涵,才能保证人文教育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建设语文教学课程时,更应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陪养,通过自身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影响。例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师生之间也可就某方面内容的重点、难点展开讨论,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三)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
在高职教育当中,应将语文基础教学与专业课程进行合理分配,使语文基础课程能够更好的为专业课服务。语文课程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对专业名词和生僻术语的理解,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专业课程中所讲的知识点。同时,语文课程的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其专业素质。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的将自身人文素养与未来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做出正确的判断,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更好的适应社会和未来的工作岗位。然而,自身素质的提升又会要求人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使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进行不断的良性循环,以达到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养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彭露.高职语文课程目标取向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82-84.
[2]邵晶.浅谈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知音励志.2016(01):61-63.
人文素养知识竞赛范文6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00份,调查对象覆盖学校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代表性与普遍性,一年级160名,二年级120名,三年级120名,分别占问卷的40%、30%和30%,有12份未按要求作答,实际有效问卷388份,有效率为97%,对回收的问卷运用EXCEL等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对人文素养基本内涵的认知上,学生中55%一般了解,35%比较了解,10%不大了解;对人文素养重要性的认识上,72%有想法有行动,15%有想法没行动,13%没想法没行动。在提高人文素养的途径中,学生对读书的认可较高,有67.3%的学生认为“应该博览群书,提高人文素养”,有32.7%的学生认为“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读部分经典图书”;有55.4%的学生选择提高人文课程质量,优化校选课设置,增加人文课程数量,有30.2%的学生选择提高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人文培养的重视程度,作为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有25%的学生选择着力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有29%的学生选择加大投入打造校园人文景观、优化人文教育硬件环境。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丰富的信息资源充斥大脑,在面对如何选择有效提高人文素养的途径上产生困惑,人文素养塑造的目的性不明确;学生虽总体上认识到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但更倾向于技能的培养,把专业知识学习放在第一位,特别是高职院校尤为突出。
二、高职院校中人文素养教育的路径选择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养教育的决定》提出:“实施素养教育应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院校要“加强素养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养的技能性人才”。这就为高校如何实施人文素养教育指明了方向。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以闽西红土地精神文化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和素养教育通用平台为基础,通过课程途径、活动途径、学生素养训练项目途径,实施“立德”、“立身”、“立行”、“立业”教育,促进学生德才、身心和谐发展,实现学生“第三本证书”———“素养证书”的目标。
三、加强素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素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院建设了一支责任心强、思想素养高、管理能力强、业务水平精的素养教育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有计划地组织素养教育教师外出参加进修和专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专业教学各环节中去,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优势;开展素养教育教师队伍内部、素养教育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加强专职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加大专职辅导员队伍中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的培养力度。为拓展校外兼职素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还聘请和组建了一支由老、老干部、企业高管、劳动模范、优秀校友、朋辈辅导员组成的,相对稳定的高素养校外兼职教师队伍,为实现素养教育目标奠定队伍基础。
2.开设素养教育课程学院通过“四个纳入”,即把红土地精神作为职业精神,纳入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德育体系、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中,加强课程改革,创新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的方法,提高《闽西革命史》、《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等公共课的教学质量,有力推进红土地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加强对素养教育课程的研究,对现有素养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模式进行探索和改革;开发出具有闽西红土地精神特质的公共课程。学院副院长吴新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全体教师对省教育厅委托的“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编写了校本教材《精神与当代大学生》。将闽西红色资源顺利转化为大学生教育教学资源,形成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在全校学生中有效开展红土地精神育人工作。《精神与当代大学生》得到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委党校领导专家的高度肯定。
四、把红土地精神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
1.建设红色阵地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突出红色氛围,在图书馆特设“红土地”专区和“红土名人书架”;在校园主建筑周围设立“红色记忆长廊”;信息技术中心开辟“红色影视鉴赏”、“精神视点”等专栏;学院团委组建“秋白话剧社”、“红色艺术团”;社团联合会自办《走四方》、《大风歌》、《凝神》、《希望》等多种弘扬红土地精神的刊物;建立了一批具有红土地特质的学生社团,如“红古田学生合唱团”、“红古田理论学习社”、“红土地学生艺术团”等。通过建设一批红色教育阵地,以文化人、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