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营销的传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营销的传播范文1
由于互联网的崛起,数字营销逐渐成为一个新课题,由此产生了很多互联网营销公司和数字营销公司,他们往往具有互联网背景,倾全力开垦网络营销这块新兴市场,并在网络营销领域占据了最主要的市场份额。
而早期国际4A广告公司和传统的广告公司并不重视数字营销业务,很少投入精力去研究互联网广告,往往只是把这块业务作为传统广告业务的延伸。天生的技术短板让传统的广告公司在转型过程中变得举步维艰,于是有着技术背景的新兴团队便在数字营销领域显示出强大的能量。
在中国,互联网营销解决方案服务商和传统广告公司的区别在于,前者会更多的运用数字技术来实现对广告的选择和投放,他们会通过大量的数据来研究和分析用户行为,甚至可以做到细分单个个体的行为,然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并通过强大的广告管理系统实现最终更精准的营销和传播,而依托于技术创新则是数字营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正是因为基于技术的支持,数字营销公司往往可以摆脱靠人员规模增长来覆盖市场的发展模式,公司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来提高媒体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网络营销的附加值,使得营销不再仅仅是一项完全依赖于人的劳动,必须依靠规模增长来实现盈利的增加,这也正是风险投资公司比较看重这些公司的原因。
传统广告公司的盈利模式相对单一,广告公司服务一家固定的广告客户,为其提供调研、策略、创意、制作到媒介购买等一系列的服务,每个月从客户那里收取一定的佣金服务费;也有一些不固定的客户则按照单个项目来收费。
营销的传播范文2
我在这里所说的“微传播平台”主要是指:微薄、电商博客(淘宝江湖)、电商BBS(论坛、帮派)等一类的社交网络。以一对一直接沟通为主要形式,强调充分沟通、广泛分享、即时互动(参与、制造分享)和自由交流的这类高度互动性新兴传播平台。正是由于这些独特的平台属性,与传统传播平台相比,“微传播平台”最根本的不同在于:传播内容是以参与者兴趣爱好的趋势分布特征为导向,而不是受某些记者、编导、策划、传播工作人员等相关工作人员的引导(或将这些人的影响大大弱化)。
从“微传播平台”的特定属性出发,理出她和企业营销目标体系的交集,就是这类平台对于一个特定企业在特定营销阶段的作用和价值了。
站在企业间营销目标普遍特征的角度,我们可以分析出作为拥有上述特定属性的微传播平台,对企业营销来讲,应该具备如下作用和价值:
一、市场调研的工具和平台。既然传播内容是以参与者兴趣爱好趋势分布为导向、强调沟通和交流,自然这里就是企业了解消费者真实兴趣的最佳平台之一。
二、提高消费体验水平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很方便的给予消费者商品(服务)本身所不能提供的认知、情感甚至是行为的体验,从而完善或提升消费者的整个消费体验过程。
三、和消费者保持沟通、维系情感的平台。当在这类平台进行的活动完全独立于日常销售而进行时,她所形成的就是和消费者交流以及为消费者之间创造交流机会的平台,因为交流使双方情感得以保持和巩固。
四、培育潜在顾客的温床。潜在顾客可能暂时因为某些原因还无法和企业实现交易,但企业却可以通过这类平台与潜在顾客建立一种跨越产品(服务)的联系(广泛分享效应),因为潜在顾客在这里找到了他们的兴趣,得到了情感或认知的满足。
五、提高受众对企业的认知,同时在认知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扩大企业知名度,提升企业美誉度和影响力;广泛分享、制造新闻点等。
基于以上“微传播平台”对企业营销工作的价值分析,在运用这些平台时有如下方法供参考:
市场调研:1、围绕一些社会、娱乐、体育、文艺等焦点或明感话题设计一些供受众讨论的栏目,让受众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分享、讨论,企业再以栏目主持的身份不时的将受众的观点总结、分析、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引导讨论的方向、保持讨论的热度,从受众讨论的全程提炼出他们的需求、性格、价值观、生活方式以及个体基本特征等信息。2、从正在进行的促销活动出发,纵向或横向的设计一些与其相关的话题,引导顾客展开讨论,获取围绕需求的各种顾客特征,同时监查促销活动的效果情况;例:参与讨论的人很少,就是对促销主题吸引力的预警。
传播形式的设计:因为“微传播平台”的宣传是一对一的,因此企业如果想利用这类平台进行活动传播时,一方面要考虑借助一些“名”资源和“咆哮”资源组成自己的口碑传播“催化剂”,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各种行为刺激,激励受众积极转发,释放口碑的力量将自身炒热。但需要强调两点,“微传播平台”毕竟是以受众兴趣为导向,因此,即便是一次为促销活动而作的宣传工作,也不能将在传统传播平台上的内容机械的复制到这个平台,一定要对其进行“兴趣化”和“互动化”的改造才行,因为,即便是有各种优势资源,如果传播形式的本身对受众的兴趣不足(利益引导)或互动性不够,也是不能获得成功的,相反的却能是让企业更尴尬;另外,就是对受众要尽量进行“无意识”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刺激,将商业目的融入体验活动之中,充分调动受众的主观能动性。如:大家一起赢取幸运的机会、帮助好友赢得幸运、有奖参与等,总之你的形式一定是让受众感觉到他们如果参与就会有吸让他们得到对他们有吸引力的东西或得到一个赢取这样东西的机会。切记“吸引力”是形式设计的关键,企业需要在这一点上进行充分的论证。
传播内容的设计:既然“微传播平台”具备这样一些不同于传统平台的属性,企业不妨考虑在这个平台让受众更多的感受到你的另一面,如人性化、亲切感、活力、幽默、关怀、尊重等一切符合企业品牌价值且超越产品本身,又能充分调动受众情感、认知、行为等体验模块的那些方面,以迎合受众兴趣为先。尽量避免总是将其作为承担宣传任务(总是围绕产品打转)的普通平台,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浪费企业的传播资源。
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在亚马逊的各种微传播平台中所呈现的内容与形式特了点。其实这是企业拥有完全控制权的软传播平台,同时,企业也可以将在这类平台进行的活动作为新闻事件在传统媒体平台进的行各种形式的传播,塑造企业更加丰富和生动的形象;而传统平台也可以很自然的承担引导工作,让微平台自动分享传统平台的受众资源。
对微平台的管理。因为“微传播平台”的五大营销价值,所以决定了这个平台是企业三大部门的共有营销工具,同时对三大部门负责,即市场调研部门、品牌传播部门和营销中心。其主要职责包括:信息(含设计)、平台内容日常维护和平台功能管理。
与市场调研部门的工作衔接:按照市场调研部门的要求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配合其完成信息采集的工作。
营销的传播范文3
在几年的艰辛发展中,电子杂志从一开始被市场所否定的内容付费走向以发行量来形成广告吸引的盈利模式转变,逐渐完善了其作为新兴广告媒介的独特营销优势。
电子杂志以音画互动方式的全新数字内容和表现形式,强调视觉冲击的慢餐阅读方式,图片、文字、视频、音频、动画互动游戏、调查等等各种元素做了一个完美组合,成为一种颠覆阅读习惯的新生力量。电子杂志的风靡形成的用户规模已经为其带来了极高的发行,如ZCOM有380万用户,网站独立IP网站200万,仅杂志PV能达到200万。ZCOM平台目前分九大类等900个杂志,单本单期发行量超过100万,累计发行超过两亿次。在电子杂志里无论是视频广告还是互动广告游戏地方、调查在电子杂志里都可以实现。电子杂志也由此形成独特的营销特征。下面简要从电子杂志的特点出发,分析电子杂志营销的几种策略,以期为企业的电子杂志营销广告的投放提供参考。
一、心境接受策略
由于人们阅读习惯的原因,读者在阅读报纸和阅读杂志之间的心态是有差别的,阅读报纸更多的是获取信息,阅读杂志更趋向于休闲性。人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阅读一份自己喜欢的杂志。
随着网络的不断深化,互联网突破了带宽的网速瓶颈,电子杂志也更具杂志特征。电子杂志采用的是下载的方式,这就方便了读者阅读的随意性,同时,各大电子杂志网站还设计出响应的下载软件解决网络传输的速度问题。如ZCOM网的ZCOM本身是有一款下载工具,具有强大的功能,登陆该网站可以实现多线速下载,根本上突破网速障碍。
这样,电子杂志丰富的展示空间和展示形式得以体现出来。无论是视频、音频、动画、游戏包括各种方式都可以在电子杂志中找到最好的位置。有的电子杂志最大的广告承载空间可以达到50兆。
这种网速瓶颈的突破和多种方式的融合体现充分迎合了网络人群的休闲阅读心境,使得读者得以在自由的时间内以一种主动阅读的心态接触电子杂志的广告,由此,企业采用电子杂志营销则可以更好地达成企业理念、产品属性与目标顾客认知态度的契合。
根据广告研究的详尽可能性模型,在电子杂志这一媒介所创设的受众接受广告的途径中,受众以主动接受为主,容易受广告影响。在广告内容的设计和制作上,需要注重广告风格、广告意境与杂志总体风格的吻合,这样才能使读者对广告的产品产生良好的印象。在风格比较高雅的电子杂志上投放企业的形象广告,对扩大企业认知度,提升品牌形象有很大的效用。
二、分众传播策略
ZCOM网的电子杂志制作之前,就通过对用户的下载行为、对页面的停留时间、关注内容等等多种行为进行分析,得出他的性别、年龄、地域包括爱好习惯。由此而形成了其分众策略。众所周知的是,杂志由于其自身的定位,往往针对的人群更为固定,广告投放也更为精准。根据接触点管理的原则,电子杂志营销需要利用杂志的分众化传播进行市场细分和有效投放。
2005年1月,定位于高端休闲白领,以女性、摄影、美食、影视、音乐五个部分构成的《POCO ZINE》杂志首次发行,当月的订阅量超过100万。由于杂志定位精准,加上发行量也能迅速跟进,在第二期杂志上,美宝莲就投放了10万元广告。
此后POCO进一步推出以专业摄影为主线的知识性杂志《Interphoto印象》,以及以美食为号召的《Taste味觉》。这些杂志的推出,使特定的广告能有效传播到特定的人群那里,读者对广告的认知率非常高,同时,杂志市场表现颇为不俗,广告投放也不断增多。目前《POCO ZINE》的单月发行量为610万,《印象》为320万,《味觉》的订阅量也超过了130万。
分众传播策略目前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营销届的关注。善用接触点管理原则,利用电子杂志的分众化传播特点,使用分众传播策略,是企业营销传播资源整合的效果。而电子杂志由于其风格定位上对特定人群已经做出细分,因此,企业利用电子杂志营销将更理性地保证广告投放的有效性。长期耕耘,对品牌偏好、品牌美誉的积累也非常有效。
三、互动沟通策略
电子杂志除了其以动态效果为主导的展示效果之外,可以实现网友和用户之间的互动,在阅读里可以直接插入游戏,并且可以让用户做一些娱乐,包括可以做一些交互性的广告。网络的互动性特征在电子杂志这一媒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是电子杂志营销的另一大亮点。
某国际日用品巨头一次性向阳光导航采购近千万张的阳光卡(阅读账号),在销售自身产品的同时,将这些阳光卡作为赠品送给销费者,由于这些阅读卡对消费者很实用,不少消费者为了获得阅读卡而购买了该日用品。
另外,消费者获得阳光卡后,上网下载了阳光导航为该企业定制的阅读器,这家日用品巨头通过网络直接接触到了上百万的最终消费者,这家日用品巨头不但获得了用户的数据,还多了一个直接在网上接触消费者的渠道。
企业运动电子杂志的互动性特征,在营销上使用互动沟通策略,还可以自行制作和传播企业电子杂志。企业电子杂志用多媒体的形式,融合视频,数码相片,卡通动画,音乐,制作成电子阅读物形式。在电脑中打开电子杂志,可通过上面的按钮控制翻页,音量大小,点击链接可进入相关网站。和传统的杂志及平面媒体比,企业电子杂志具有覆盖面广,读者细分准确,拥有庞大的读者数据库及精准的后台数据分析系统等优势。
营销的传播范文4
【摘要】由数字技术所驱动的数字时代的来临直接导致企业所面临的传播环境、营销环境发生变革,相对于现实生活空间而言,数字虚拟空间越来越成为企业营销制胜的主战场。本文探讨了由技术所构成的新环境对企业营销的冲击及企业如何采取措施来应对这场挑战。
关键词 数字营销 数字传播 广告营销
在传播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感叹麦克卢汉的天才预见,正如他的“媒介即讯息”理论所言,“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①。在由技术引领时代步伐的当代社会,媒介本身的变革所导致的社会变革也许才是最本质、最深刻的,一如我们正亲身体验着数字传播技术对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数字传播时代,虽然营销的本质并没有变,即满足消费者及市场的需求,并达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但对于面临传播环境与营销环境双重变革的企业而言,却不得不对传统营销方式进行再思考。
一、数字化传播及营销时代的来临
2015 年,中国网民渗透率将迈向50%,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种渗透率每年还将以更快的速度攀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时代的来临,标志着媒介开始全面渗透个人的社会生活。如今,“数字一族的行动已经超越了多媒体,正逐渐创造一种真正的生活方式。”② 特别是Web2.0 时代以来的互联网,本着“超媒体”的发展逻辑,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构建了一种相对于现实生活空间的数字生活空间。这种情境下,我们每个人都具备着两种身份,一种是现实身份,一种是虚拟身份,分别对应自然生存和技术生存,以往的营销更多的发生于自然生存的环境中,现在的营销则更加关注虚拟世界。虚拟世界概念的提出,也意味着企业所面临的营销与传播环境更加复杂,消费者在虚拟网络和现实世界之间的互动将会对传统的企业营销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数字化时代对传播环境的影响主要涉及到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传播过程,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及传播地域,具体表现在: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角色模糊,传统意义上的受众真正崛起,并成为传播的发起者及信息多次传播的载体。受众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消费者、接受者,而是“传播者”、“生活者”、“数字流浪者”等,他们可以随意发表、评论、分享,无限扩大信息传播的边界;传播过程由单向传输向双向互动转变,回归传播沟通与交流的本质,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干扰源增多,信息的流变具有不可控性;传播内容更加多样化,信息带有明显的主观化、个性化色彩,具有互动性的传播内容更能引发多次传播创造;传播渠道多远且精准。一方面信息与受众的接触点增多,这也意味着受众注意力更加分散和稀缺,传播的碎片化特性凸显。另一方面大数据的作用下,传播的精准性进一步提高;传播的地域扩展至全球,整个地球村进入一种“直播时代”,为企业带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这也意味着,随便一个事件可能在瞬间引爆一场品牌传播良机也可能会带来品牌管理的危机。
数字化时代对营销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营销过程中使用的媒体及受众媒体接触习惯。数字时代的媒体数量和媒体形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企业营销不仅可以运用传统的大众媒体,还可选择更加精准的分众、小众甚至是个人媒体,尽可能的运用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也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由网络所构成的数字虚拟空间中,也就意味着广告主最迫切的“上帝”——消费者,他们的数量和注意力发生了双重转移,这样一来,追逐消费者的企业也必然需将营销主战场转移至虚拟世界。
二、数字化时代对广告主营销的变革
数字时代所引发的营销传播革命对企业的影响方方面面,企业唯一能做的就是顺应这种改变,并熟悉掌握数字时代营销传播模式的特点,以消费者为中心,在互动与精准传播的原则下,重构营销方式与传播方式,正确发挥社会化营销的力量。
首先,企业需要认识到数字营销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所有偶然的营销事件背后都充满着细致的耕耘,精良的谋划,网上出现的事物不仅仅是一场时尚、一场潮流,它背后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意味和长期的积累。企业如果只利用社交网站去营销,而不做长期的受众培养、口碑积累,则很难达成最终目的。“数字营销是一个见效缓慢的营销方式”③,企业需要花时间去建立社区、进行对话,与消费者建立真正牢固的关系。
其次,企业应该认识到数字空间启发了营销本质的回归,即将营销回归至真诚的人性关怀和现实的人际关系。企业的营销在利用某些社交平台聚集目标受众后,应通过各种渠道将其转化为品牌的忠诚消费者,引导消费者以参与者的姿态进入到企业的产品设计、品牌传播、品牌管理、生产销售等环节,并贡献消费者创新性的想法,让消费者成为品牌本身的一部分。数字营销的关键在于口碑营销和关系营销,只有和目标受众建立长久稳定的情感关系,赢得他们的信任,才有可能进行后期商业价值的转化。
将消费者在数字虚拟世界所留下的各种信息、行为、关系转化为现实世界的真实联系和商业机会才是数字营销的价值所在。在数字虚拟世界,企业需放低姿态,以消费者的朋友与近邻的身份倾听消费者的心声,通过为社区客户、消费者增添价值,进而拉进消费者与企业的联系。
1、明确目标受众和潜在消费者,并试图建立稳固的关系
企业可以通过官网、官方微博、微信、社区及其他社会化媒体找到自己的目标对象,并且进行长期有价值的对话与分享,培养企业在社区当中的权威、信誉。这样一来,多个对话平台同时开放,利用集客式营销,全方位引爆,最后达成主动吸引消费者上门的目的。同时,企业在长期与消费者打交道的同时,利用消费者在互联网所留下的各种有效数据,深度挖掘消费者行为背后的特定动机,在细致洞察的基础上营销产品和品牌,并随时调整营销传播方式。
2、在传播过程中,将创意传播、创意营销一体化
“‘沟通元’是创意传播的核心要素”④,而创意的过程即是传播的过程也是营销的过程。数字时代下,创意已经深入整个营销传播活动的每个环节,并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鉴于网民的主动性、互动性越来越强,企业应该从实际出发,发挥天马行空的创意构想,并在技术的配合下,提炼出能激发网友广泛创造与传播的“沟通元”,和消费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依靠“沟通元”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协同创意,在参与的激励下,赋予消费者定义品牌的权利。
3、以消费者为中心,创新营销模式
营销模式的变革与重塑是摆在广告主面前最迫切的现实难题,企业所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来实现信息分享、推介和产品销售。如通过LBS 提供本地化的服务;基于场景提供服务,抢占移动终端入口,抓住移动终端的潜在客户;多样化运营微信、微博、社区进行口碑的积累与传播等。鉴于此,企业应该把握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主流,通过各种有效的社会化营销模式,围绕消费者,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合一,在数字营销的环境中赢得先机。
4、注重内容营销及跨媒体整合营销,抓取受众注意力
在数字时代,由于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与花费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其注意力也被眼花缭乱的内容分散,营销迎来了内容为大、跨媒体、线上线下融合及多屏互动时代。在一个注意力匮乏的当下社会,最大程度的串联多屏化触点、创造出能引起受众共鸣的内容,无疑能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接触率和认知度。譬如很多数字营销开始加大对移动终端的投入而开展的O2O 的活动,还有一些广为传播的广告文本,“凡客体”、“陈欧体”、“对不起体”等,这些都是进一步强化黏性受众继而进行商业化的手段。
5、创新管理方式,全程参与传播
数字时代企业面临的营销环境、传播环境更加复杂,危机随时可能发生,企业必须对过去的管理思路和方式进行调整。直播时代,企业不仅要全程参与到传播过程中去,还要对于传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监测和管理,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在组织机制上真正保证传播管理的到位。不仅随时监测企业传播的所有信息,而且“一旦发生危机事件,要及时、科学地进行‘信息的冷却’”⑤,弱化负面信息的社会关注和社会影响,减少对企业和品牌的伤害,在此基础上,重建消费者对企业和品牌的认同。
参考文献
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商务印书馆,2000:33
②尼葛洛·庞帝著,胡泳译:《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7
③米奇·乔尔著,杨洋译:《湿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6
④陈刚、沈虹、马澈、孙美玲:《创意传播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20
⑤陈培爱、闫琰,《数字时代的广告传播》[J]《. 编辑之友》,2012(9):10
营销的传播范文5
故事分享催生“海底捞体”
2011年7月某日,新浪微博上一条“海底捞居然搬了张婴儿床给儿子睡觉,大家注意了,是床!我彻底崩溃了!”的微博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转播,这是一条关于海底捞“婴儿床”的故事,其大意是一位网友在海底捞吃饭时,服务员特别搬来了一张婴儿床给网友的儿子睡觉,正是这样一个看上去不太像在饭馆中发生的事情,让人们开始见识到了海底捞在服务上的“强悍”。
之后海底捞一系列令人目瞪口呆的行动又接连被网友“爆料”了出来。从“劝架信”,到“对不起饼”,再到“打包西瓜”……海底捞的种种服务几乎已经超出了平日里受惯餐厅服务员白眼的网友们的想象力。不知何时开始,大家开始为海底捞在服务方面的“无法阻挡”加上了一个很贴切的定语:“整个人类”。
一时间“海底捞体”风行,这种文体以“某天我在某海底捞吃火锅,席间我无意说了一句……(愿望、抱怨等),在我结账时……(服务员使其愿望成真)”为格式,最后以“人类已经无法阻止海底捞”作为总结。接下来的发展有些超出海底捞的想象,当“人类已经无法阻止海底捞”的时候,海底捞也已经无法阻止网友们的热情。当越来越多不可思议的故事接踵而至时,大家在乎的已经不再是它的真实性,而是这段“海底捞体”杜撰得是否精彩了。
病毒传播聚合微博平台
海底捞,正在制造“人类已无法阻挡”的大众餐饮品牌神话。这家来自四川的知名度叱咤微博平台与搜索引擎,话题搜索近84万,词条逾400万。许多网友虽然没有接触过海底捞,但基于网络上各种神乎其神的关于海底捞的宣传,网友们都对海底捞充满期待。
营销的传播范文6
动画产品原创力吸引力不足
动画艺术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创造无限可能性的艺术。人类需要寻找失落的童年,动画就创造出童年的种种意象;人类需要欢乐和梦想,动画就创造出充满欢笑和梦想的梦幻天地。创意是动画作品的灵魂,一部好的动画作品能够常驻人们心间的原因就在它充满了幻想和想象力。我国的动画作品,却在创意水平上一直为国人诟病。动画创意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动画的选题、故事和艺术性上。
品牌延伸规划不足
一般来说,文化产业的品牌诞生需要经历“意义—品牌—产品”的过程。文化产业品牌的内在需求就是将文化产品的象征价值通过品牌延伸策略转移到有形产品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强势的文化产品品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文化产品的延伸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延伸后的品牌要反过来不断强化主品牌的核心价值。国产动画的品牌延伸就是要在维护主品牌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出反过来助力主品牌的衍生品,同时要注意规范品牌授权,通过品牌延伸来带动国产动漫产业的发展壮大。纵观国外比较成熟的动漫产业模式,我们可以发现,一般动画产业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动画制作—动画片播出—衍生产品开发—衍生产品销售—收益—再生产。
除了动漫产品本身的经济效益之外,它还可以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传媒、旅游、信息技术以及娱乐业。国内动画衍生品做得最好的案例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该动画在开发过程中就特别注意到衍生品的开发和推广。据有关数据统计,该动画片盈利仅有30%来自于版权播放收益,另外70%全部来自于衍生品形象授权。
其授权的产品包括传统的图书、音像、玩具、食品、服装等,更涉及了金融信用卡、快餐等新兴行业,为我国动漫衍生品的开发开辟了新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喜羊羊”的形象在衍生品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衍生品的功能做了多达33次的修改,以期取得更好的收益,在后期播出时,也给这些衍生品形象充分的配合,达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动画片本身与衍生品配合相得益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品牌传播要素残缺
品牌传播元素构成了品牌传播的主要内容,所以通常也称为品牌传播的“内容要素”。品牌传播元素既有视觉的和具象的,也有感官的和抽象的。在动画片的品牌传播中,品牌名称、颜色、LOGO等可以看见的元素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动画公司缺失的恰恰是那些无形的、抽象的元素。如果只限于一些视觉符号的组合,品牌也就成了一个肤浅干瘪的符号。品牌之所以具有丰富的内涵,根本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能够区别生产者的简单符号,而且拥有清晰明确的核心价值、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叙事方式等。
品牌传播方式与媒介单一
我国目前的动漫产品宣传方式比较单一,特别是忽略了一体化的发展。国产动画的主要投资都集中在动画产品的制作及播出环节即产品的上游环节,而对于产品的中下游环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投入的资金和精力过少。这就导致了品牌传播的力度不够,直接影响到了产品的收益。而没有收益又必然对下一轮投资产生影响,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此外,我国动画的主要播出平台是电视,虽然青少年接触的大众传媒以电视为主,但是单一的媒体传播方式必定会带来受众面狭窄的问题。这种情况也从侧面说明了国产动画对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开发滞后。文化大国和强国都拥有非常发达的动漫产业链条,以前只适合孩子观赏的动画片、美术片等已经从单一的受众向更加广泛的受众延伸。由此带来的动漫产业潮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也是一个国家文化实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