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文化的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文化的内涵范文1
一、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企业经营哲学,即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外化的企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有机统一。它可以分为企业精神文化、企业制度行为文化和企业形象物质文化三大层次。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文化即它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
(一)物质文化
这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形成企业文化精神层和制度层的条件,能折射出企业的经营思想、管理哲学、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具有物质特性,构成所谓“企业硬文化”或外显文化,是企业精神文化的物质体现或外在表现。它主要包括企业名称、标志、外貌、产品的特色、外观、文化体育生活设施、企业造型和纪念性建筑等,通过展现,都能使人对企业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制度文化
这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次,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人际关系及其为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企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这是指对企业组织和企业员工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和精神层对员工和企业组织行为的要求。制度层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人际关系以及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所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综观国内大型企业,其获得成功的一个共同的重要特点,就是有一个高效运转的组织机构和一套被全体员工自觉遵守的规章制度。有效的管理方法会使企业每一个职工都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主、自觉地把工作干得更好。它的目标就是要求全员自觉自主地融入管理体系,都把自己视为企业的一个细胞,大家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工作,共建和谐。
(三)精神文化
主要包括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群体意识等,是构成企业的“软文化”或内隐文化,但它是企业总体文化的内核,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根本性和长效性。其中,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企业哲学反映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独特的精神境界和理想追求,企业精神是得到员工认同并为社会公众所理解的一种群体意识。企业的精神,一方面体现在企业的价值观里,就是在市场经济中追求长期利益的最大化,但这不是最终目的,尤为重要的是通过打造精神,激发斗志,锐意开拓,创造效益,练就超越,最终实现企业与社会的紧密交融,并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正是这种强大的企业精神推动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地做大做强,使企业员工有勇气面对和接受更加严峻的挑战,有勇气战胜困难,成就并超越自我。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衷心认同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它表现为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或者说是习以为常的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表现出来的东西,而且,这些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还应该在新老员工的交替过程中具有延续性和保持性。一个优秀的企业,就是要创造一种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使命感、一个能够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一个能够确保企业经营业绩不断提高、一个能够积极地推动组织变革和发展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和辐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塑造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内外对企业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是企业状况的综合反映,是企业在与社会公众通过传播媒介或其他接触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包括公众形象、公众态度和公众舆论三个层次。企业文化塑造着企业形象。优良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成功的标志之一。内部形象可以激发全体员工对本企业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崇尚心理。外部形象则能够更深刻地反映企业文化的特点和内涵。企业形象通过企业活动必然对本地区、乃至国内外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良好的企业形象促使其他企业效仿,不良的企业形象促使其他企业改善。企业形象所反映的企业文化观念、规范等内容也同时会对公众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先进的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规范企业行为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物、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予以引导。企业文化实质上是对人的一种设计,不仅设计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且还规范人们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进而规范企业行为,从而促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与对手的合作,不会发生“过火的”、“越轨的”行为,即企业文化能够协调内部、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对整个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增强企业活力
企业文化通过影响员工的理想、信念、目标、追求和价值观念,使员工同心同德,共谋企业的发展,对企业产生很强的凝聚力,从而使企业发挥出巨大的整体优势,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从职工的切身利益来看也是一样。只有每一个员工真正理解了“企业兴,我才荣,企业衰,我就辱”的道理,大家才能上下拧成一股绳,以一个团队的力量面对竞争和挑战,以一个团队的优势克服并战胜一切困难。
企业文化的力量渗透于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不同的企业因其工作性质、社会环境以及发展地位不同,具有各自特点和相应的企业文化,其形成的企业文化,对于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增强凝聚力,提高整体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着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着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文化的内涵范文2
关键词: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对接 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21
高职院校创建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是要努力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和融合[1]。事实上,二者的对接并非新鲜话题,早在2006年马昀等进行了高职毕业生企业文化适应性的调查与分析[2];晏培玉等(2010)指出,高职院校应该研究性地学习和引进企业文化[3];雷久相(2010)等对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理论意义与实践要求形成了系统全面的观点[1]。从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仍存在一些理论和实务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突破,其中首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就是“what”,即高职校园文化究竟要与怎样的企业文化相对接。
1 高职校园文化对接的企业文化特征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企业成员所普遍认可与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远景、使命、核心价值观及行为规范的总和[4]。健康的文化对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事业成功的保证。高职校园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对接不是盲目的,而是要以“源于企业文化,高于企业文化”为原则,以育人为目标,与“优秀”企业文化相对接。
所谓“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具有“普适性”和“先进性”特征。一方面,企业文化具有异质性,不同企业由于其面临的经营环境、所处行业、发展历史等因素的差异,其文化必然不同,一种企业文化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企业。然而大学教育是普适性的教育,学生毕业之后会进入不同的企业,面对不同的组织文化,如果仅仅针对企业的个性文化进行对接,将会出现“点”与“面”的矛盾,只能在局部范围内培养用人单位所需人才,难以实现大多数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对大多数优秀企业所共同推崇的“普适性”的企业文化内涵进行定义并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对接内容。另一方面,不同企业的文化良莠不齐,其中既有体现时展要求的精华,如以人为本、团队协作、社会责任与服务、创新精神等先进文化;也存在不符合公众利益和时展要求的糟粕,例如注重短期利益、违背商业道德、漠视企业公民义务等落后文化。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组织,关于文化建设,相对其他社会组织理应有着更为深远的历史责任和时代超前性,因此必须从优秀的企业文化中汲取营养,与具有“先进性”特征的内容相对接;对于非优良甚至不健康的因素,应加以辨析、排斥和抵制,正确地引导教育学生[3],使之在认识企业文化、适应企业文化的基础上还能够引领未来,建设和创新企业文化。
2 高职校园文化对接的企业文化内容
高职校园文化和具有普适性及先进性特征的优秀企业文化相对接,主要在于引进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企业价值观通过明确企业的基本信念、价值取向和奉行目标来引导每位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凝聚人心,协调企业内部各种关系,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成功。
不同企业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现代优秀企业所具备的文化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李强(2008)指出,现代优秀企业所具备的文化价值观基本上具有如下特征:以人为本理念;团队协作精神;社会责任与服务;创新精神[5]。高庆(2008)指出,“团队协作精神、以客户为中心、平等对待员工、激励与创新”是现阶段高职校园文化应当主要吸纳的优秀企业文化理念[6]。王宏德(2009)认为,“职业文化对接;技能文化对接;质量文化对接;竞争文化对接”[7]是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核心内容。席琦(2009)提出,在教学活动中要重点培养以下几种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团队意识、产品质量意识、创新意识[8]。刘红月(2011)提出,企业对高职生企业文化素养方面的要求表现为:较强的适应性,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进取意识和发展意识[9]。王长斌(2012)提出,中西企业共有的文化维度包括9个方面:顾客导向、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追求卓越、员工发展、组织学习、结果导向、规范化――实用化、开放――封闭[10]。综合相关研究成果,本文选取10项优秀企业价值观作为高职校园文化的对接内容,前6项属于外部适应维度,后4项属于内部整合维度。
第一,顾客导向。顾客导向是现代企业奉行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树立优秀品牌的重要手段。顾客导向要求企业提供良好服务,创造社会价值。兰德公司多年跟踪研究500家世界大公司后,总结出这些企业的共同原则是“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可见优秀的企业不再以追求利润为惟一的目标,而是有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
第二,创新精神。熊彼得在“创新理论”中提出企业创新行为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和实现企业的新组织等五种情况。无论哪种创新形式,都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因此,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
第三,社会责任。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必然要与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企业不仅要获得利益,保证生存,而且要对社会负起责任。
第四,学习精神。是指具有学习的热情和干劲,愿意主动探索未知领域,不断丰富自我的心理追求。学习能力已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能力之一,营造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组织是现代企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第五,正直诚信。正直诚信是企业和员工的立身之本。基于诚信,员工之间才能够彼此理解、相互信任,形成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基于诚信,企业与个人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才能降低沟通成本,弥补制度的漏洞和不足;基于诚信,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企业与相关者进行交易时,方可减少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降低交易费用。
第六,追求卓越。是指对工作精益求精,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的工作责任心和上进心。追求卓越是敬业精神的提升,敬业精神体现为对工作的恪尽职守,追求卓越则是在敬业的基础上力求完美,让工作做到最出色。
第七,团队协作。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团队协作是任何一个团队不可或缺的精髓,通过建立团队协作的机制和氛围,团队成员得以互补互助,从而达到团队的最大工作效率。
第八,遵守制度。是指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组织纪律、劳动要求的意识。遵守制度体现出对社会规则的尊重,有利于维护秩序,减少差错,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第九,内部和谐。是指组织和员工之间、人和人之间融洽相处,保持较和睦的关系。人际关系是管理中的保健因素,内部和谐有利于保持人员的稳定,提高员工满意度。
第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要求将人视为最宝贵的资源,满足人的需要、实施激励,满足优化教育培训,以人为中心构建组织形态和机构,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最终实现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实现员工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指引企业为员工搭建职业发展的舞台,同时也为企业的兴盛发展带来源源不绝的动力。
高职院校应注重宣传和吸纳上述优秀企业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建设与专业教育中,并最终体现为学校的办学宗旨、理念、办学方式、学风、教风等。
3 高职学生优秀企业文化价值观具备情况调查
高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高职学生只有将优秀企业文化价值观念转化为内在素质,才能满足企业管理需要,甚至能够参与企业文化创新工作。为了解当前高职学生优秀企业文化价值观具备情况,我们展开了相应调查。
本次调查的方式为问卷、访谈。调查对象包括三类:第一类调查对象是企业人士,要求其所在单位有招聘高职生的需求,他们能对高职毕业生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第二类调查对象是毕业实习生,是指正在进行毕业实习或就业的三年级下学期学生,他们刚刚离开学校进入职场,身上还带有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企业文化带给他们的冲击还比较大,能够感知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差异所在;第三类调查对象是在校生,以三年级上学期学生为主,他们尚未充分接受企业文化的洗礼,对他们的调查可以了解接受学校教育所形成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三类对象分别收回有效问卷139份,75份,50份。调查问卷采用通行的Likert五级量表形式,从1至5代表程度从最低到最高,分别对应“很欠缺”、“比较欠缺”、“一般”、“比较不错”、“很不错”,由调查对象根据判断做出选择。各调查项目的得分采用均值法进行统计。
本次调查的问题是:“关于以下现代企业价值观,您认为高职学生具备的程度如何?”调查结果为:
企业人士的评价结果是(降序排列):正直诚信,学习精神,内部和谐,遵守制度,团队协作,追求卓越,创新精神,以人为本,顾客导向,社会责任。
毕业实习生的评价结果是(降序排列):正直诚信,内部和谐,遵守制度,学习精神,追求卓越,团队协作,以人为本、社会责任,创新精神,顾客导向。
在校生的评价结果是(降序排列):正直诚信,团队协作,遵守制度,追求卓越,社会责任,学习精神,以人为本,内部和谐,创新精神,顾客导向。
具体数据形成柱状图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生优秀企业文化价值观具备情况示意图
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整体而言,高职学生的优秀企业文化价值观养成情况并不理想。
无论是企业人士还是毕业实习生本人,对于高职生10项价值观的具备情况评价均未高于4分,可见高职生优秀企业文化素养的养成情况并不理想,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并不充分。
第二,正直诚信、内部和谐、学习精神三方面的价值观具备情况相对较好。
调查表明,企业对高职生正直诚信、内部和谐、学习精神三方面的评价较高,说明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文化素养相对理想。事实上,这三项要求既是企业组织所推崇的价值观,也是一直以来校园人文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第三,顾客导向、社会责任、以人为本、创新精神四方面的培养亟待加强。
我们将得分不高于3.5分的项目视为需要加强的方面,调查表明顾客导向、社会责任、以人为本、创新精神这四项是薄弱环节。显然,这四项带有浓郁的企业特色。顾客导向和创新精神体现了来自市场的要求,缺少顾客导向意识和创新精神将使得企业产品和服务缺少竞争力,最终将被市场淘汰;社会责任是更高层面的市场观念,它体现了组织和个体作为“社会公民”的义务所在:不允许为谋求私利伤害他人或公众利益,否则也将被市场和公众所唾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样是为市场服务的:现代企业将员工视为“内部顾客”,内部顾客服务好了,员工才能产生动力服务好外部顾客。
上述四项价值观的缺失表明高校教育和企业文化的对接尚存在许多不足。正是因为缺少真实企业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学生对于顾客导向、社会责任等这样一些企业色彩浓郁的理念很陌生,难以感受到市场和职场优胜劣汰产生的压力,因而未能形成企业人的思维模式。
另外,对于“创新精神”的评价需要特别分析,本项目企业人士评价排倒数第四,而高职毕业生的评价排倒数第二,可以认为企业对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学生的自我评价高,也就是说企业认为学生的创新精神虽然不是太理想,但不是最糟的,而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精神很一般。本调查结果可能反映出这样一种状况:一方面,学校越来越重视创新教育,也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也逐渐意识到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基础较弱,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兴趣,求知欲不强,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在创新实践活动中,缺乏投身创新实践的勇气和冒险意识,很多学生甚至主观上没有参与的欲望,这些都使得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缺乏内在的动力和基础。基于这种“重要”但“欠缺”的认知,学生对自身的创新素养缺少信心,评价偏低。
第四,社会责任感和追求卓越的评价差异较大。
相对而言,价值观方面企业人士和毕业实习生之间的评价差异较大的项目(得分差为0.3分)为社会责任和追求卓越,且企业评价低于毕业生的自我评价。这一调查结果一方面反映了企业人士和90后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的差异。据了解,在用人单位眼里,高职毕业生对于工作热情不足,甚至部分学生在工作中怨声载道,稍有不顺就跳槽,缺乏责任感;而对于当前的90后学生而言,可能受“先就业,后择业”思想的影响,总是寄希望于下一份工作,认为跳槽是件很正常的事,因此对当前的工作不够认真。另一方面,这反映出高职校园学习环境和企业工作环境相脱离,导致学生缺少接触企业、接触工作的渠道和机会。由于缺少职场工作体验,得不到用人单位对于自身能力、素质的反馈信息,因此学生自我感觉良好,但事实上和企业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第五,在校生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团队协作意识存在高估倾向。
调查数据表明,在校生和毕业实习生“社会责任”和“团队协作”两个项目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异,就业后的评价显著低于就业前评价。由此可见,学生就业之前对于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评价比较理想化,进入职场面对真实工作的考验才发现自己此方面的不足。
4 结语
高职教育只有和企业教育紧密融合才能焕发出生命力。在新一轮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高职院校应当吸纳优秀企业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突破价值观培养的瓶颈,通过完善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和机制、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日常学习及生活融入文化教育等途径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并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就业品质。
参考文献:
[1]雷久相.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理论意义与实践要求[J].职教论坛,2010,(12):57-59.
[2]马昀,杨林.高职毕业生对企业文化适应性的调查与分析[J].职教通讯,2006,(1):55-56.
[3]晏培玉,王瑾娟.高职院校应该研究性地学习和引进企业文化[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31-34.
[4]张春生.高职教育中融入企业文化素质培养的思考[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33-34.
[5]李强.企业文化价值观在高职教育中的培育[J].现代企业文化,2008,(33):146-147.
[6]高庆.高职学校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53-556.
[7]王宏德.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95-96.
[8]席琦.引入企业文化 培养职业人才[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0-12.
[9]刘红月.多管齐下推进高职院校学生企业文化素养[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8):106-108.
企业文化的内涵范文3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国企党建工作中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了出来,这对国企党建的工作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在如今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竞争的基础,优秀的企业文化在竞争中占据着很大的优势。
一、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
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的目标就是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提高。国企党建在开展工作时,要加强对政治理论的宣传,运用不同的方式给员工树立一个高尚的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通过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来提高企业整体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国企党建工作作为企业文化的基础存在着,服务于整个企业的各个层面。
(二)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方向
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方向就是将企业的工作效率提高,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在社会主义道德合理规范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科学指导下,国有企业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开展的十分顺利。
(三)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对象
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对象就是企业内部的员工,员工要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态度。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都是从员工本身出发,在为员工进行服务的同时还要结合理论进行实践。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中员工在工作和学习中体现出来的积极性非常重视,积极性的体现为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优良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四)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方法
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方法没有太大的差异性,通过对企业内部的员工进行教育,让员工对本企业的发展和本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在对员工的热情调动和信心激发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促进企业凝聚力和竞争了的提高。
二、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共同促进的策略
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就是企业领导。企业领导的思想文化素养决定企业的发展,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将企业领导的思想素养进行提高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对文化思想素养的提高,建立一套完善科学的领导和管理体系对企业进行管理,提高企业在竞争中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企业的员工作为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要时刻为企业的利益着想。企业对员工要进行自由、民主的管理,让员工在为企业服务时心无旁骛,让员工进行自觉自行工作的同时注重对新知识的学习,这样员工就能从根本上认可企业的规章制度,发扬企业的文化精神,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工作人员要齐心协力共同为企业服务,但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理念也要实时更新,紧跟时展的脚步,在原有的制度和理念上进行大胆创新,以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纸上谈兵,需要通过一些活动进行展示和传播,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员工需要组织出一个丰富多彩,有意义的活动对文化进行展示和传播。
三、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既可以互相作用也可以互相监督,在监督过程中获得进步。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更像是同一个物体的前后面,国企党建是后面的那个,负责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上的指导,企业文化建设负责将国企党建的工作呈现出来,二者互相配合,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虽然不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但分开就不能让企业在发展中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将二者放在一起,在能让企业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企业文化的内涵范文4
摘 要 在全国市场经济持续萧条的大环境下,企业文化凸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成为促进企业向前发展的巨大推手,煤炭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保证企业发展命脉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陕煤化集团黄陵矿业公司企业文化为例,分析了其中激励成长、公平自主、规范提升、和谐发展等特点,描述了企业文化凝聚精神力量、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煤炭 企业 文化
2012年开始,全国煤炭产业经济形势骤变,煤炭市场延续下行态势,煤炭下游产业普遍不景气,企业经济效益不断下滑,煤炭黄金十年正式宣告结束,各大煤炭企业都树立起“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度过一个无法预测时间的寒冬。
而在这种大环境下,陕煤化集团黄陵矿业公司结合自身实际,凭借自身独有的企业文化,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形成了班子同心、干群齐心、人心思进的良好局面,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使黄陵矿区成为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乐园、幸福生活的家园、学习进步的校园,成为了煤炭企业文化管理的典型和示范,也充分显示了企业文化中深层次的励志内涵。
黄陵矿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演进,简单的说就是引领企业经营管理的三个文化体系,以“十一”要素为重点的人本精细管理体系,以岗位价值精细管理为核心的岗位管理体系和以“5+5”为重点的岗位管理文化品牌体系,通过基础文化、人本精细化、岗位价值精细管理、“5+5”岗位管理文化品牌建设、打造五精岗位,实施岗位自主这六个阶段,真正达到管理的深处是文化,素质的高处是自律,最终形成企业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人格和灵魂,实现“岗位自主,学习自觉,生活自信,人生自豪”的目标愿景。
一、规范提升篇
黄陵矿业公司以提升全员素质为目的,以激发员工“立足岗位、自主学习”为主线,大力开展涵盖知识功底、作业功夫、专业功力、职业素养、身心素质的“三功两素”修炼,不断提升职工的业务水平以及技能水平,通过评选岗位作业标杆,形成了“人人争当行家里手”的良好局面。同时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四德”教育,形成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导向和“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育人导向,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推动实施“6S”管理,即整理、清洁、准时、标准化、素养、安全。规范职工作业行为、提高全员执行力,塑造清爽、亮丽、健康的安全作业环境。一批有知识、有能力的管理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引领矿区发展的核心力量;一批业务精、作风强的技术人员走上了专业管理岗位,成为推动矿区发展的骨干力量;一大批有技术、有经验的首席员工和五星级员工脱颖而出,成为支撑矿区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公平自主篇
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管理理念、管理文化,也是一种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六”要素,是黄陵矿业公司近年来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创新,探索实践文化与管理有机融合的一项重要成果,具体讲就是,实施一项现场精细管控机制,即干部走动式管理;开展“双述”活动;实行“三工转换”和岗位“三功两素”修炼;应用“四项技术”;落实“5E”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和“6S”职工行为规范,简称“123456”。实施岗位精细化管理,其优势和核心在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员工的潜能,把每个岗位打造成为职工发展的舞台,让职工在这个舞台上成就事业、实现价值。
三、激励成长篇
黄陵矿业公司把立足岗位、全员创新作为科技兴企战略的重要途径,采取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激励方法,激发全员创新热情,营造“鼓励创新、宽容挫折、容忍失败”的创新氛围。以岗位自主创新管理体系作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引擎,以岗位价值精细管理体系为核心,实施岗位对标管理,形成了独具黄陵矿区特色的“5+5”岗位管理文化品牌。第一个“5”是“五精”,即精细、精准、精确、精益和精美;第二个“5”是“五星岗位”,即本质安全诚信岗、质量标准规范岗、创新创效增值岗、学习成长成才岗和快乐和美文明岗。在岗位五星中,以本质安全诚信岗为门槛,质量标准规范岗为基础,递升到创新创效增值岗,拓展到全面自觉提升素质的学习成才成长岗,修炼到与时俱进的高品位高境界的快乐和美文明岗。
“5+5”岗位管理文化品牌的建设,通过“企业创五精、员工创五星”,把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岗位员工通过从“一星”向“五星”进阶,不断攀登人才素质金字塔塔尖,促进了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企业通过岗位管理文化品牌建设,推动安全效益双丰收,培育了企业无形资产,确保矿区基业常青和永续发展。
四、和谐发展篇
企业文化的内涵范文5
关键词:中餐企业标准化CIS
问题提出
多年来,我国餐饮业一直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但数据显示中国餐饮百强企业中,外资企业占了很大比例,百胜集团则以绝对的优势高居榜首(丁玉勇等,2009)。究其原因是经营管理方面的差距,特别是在标准化方面,中餐企业存在明显不足。
第一,总体管理制度缺乏标准化,效率和效益低下。中餐企业多以手工操作、单店作坊式经营和经验管理为主要特征(李晓黎,2001),经营成本高,产业化程度低。而标准化能够将最优的实践经验加以固定并推而广之,利于优化企业经营各环节和流程,控制生产经营成本,提高效益。
第二,餐饮产品制作方法缺乏标准化,品质难以持久(李健等,2006)。在中餐企业中,技术的传授以师傅带徒弟方式为主,产品质量完全依靠厨师经验把握。而餐饮产品制作和质量控制方法的标准化使良好的操作方法能够被推广,并大大降低厨师个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有效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第三,企业难以“复制”,扩张之路困难重重。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标准体系,许多中餐企业难以保证各分店的一致,严重影响企业的扩张。可见,标准的缺失已成为制约中式餐饮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式餐饮标准化发展是中餐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基于CIS理论,对中餐企业标准化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基于CIS的餐饮企业标准化系统模式
餐饮企业标准化是一个概念体系,涉及餐饮企业经营的多方面活动。而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CorporateIdentitySystem)理论中理念、行为和视觉的分类思路比符合餐饮企业标准化的内容特点,可借以用于对这一标准化系统进行分类。
CIS意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指将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通过统一的视觉设计加以整合和传达,使社会公众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从而营造最佳的企业运作环境。它由企业理念识别系统(MIS)、行为识别系统(BIS)及视觉识别系统(VIS)三个有机整合运作的子系统构成。所谓理念识别系统,主要指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企业经营哲学、价值取向、企业精神的结合体,包括战略目标、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三个方面。行为识别系统指企业在其经营理念的指导下,所形成的一系列经营活动。视觉识别系统是基于MIS,根据和一切经营活动有关的媒体要求,设计出交流的识别符号,以塑造企业形象,使企业内外群体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陈荣荣等,2001)。
借鉴该理论,本文将餐饮企业标准化系统分为理念标准化、行为标准化和视觉标准化。
(一)理念标准化
理念标准化通过行为和视觉的标准化体现,是最深层的标准化,是餐饮企业标准化的灵魂。它包括企业战略目标、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标准化。首先,为了实现长远经营与竞争力提升,餐饮企业必须确立明确、统一的战略目标。其次,餐饮企业要使全体成员拥有一致的价值追求。在其指导下,餐饮企业要制定详细明确的行为准则,以规范全体成员的市场行为和社会行为,保证企业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价值追求。
(二)行为标准化
企业行为包括企业员工对内和对外的各种行为,及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行为。行为标准化是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对顾客的满意度有重要影响,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它具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内部管理制度标准化,即餐饮企业的人、财、物管理有一致的标准可依。在其规范下,应实现原料及采购、产品制作、产品质量及服务的标准化(于千千等,2008)。原料及采购标准化主要指为保证原料质量和及时、准确、充足的供应,对供应商选择标准、原料采购渠道和程序、原料质量控制等方面做出统一、明确规定。比如规定蔬菜必须从无公害种植基地采购。餐饮产品制作标准化指餐饮产品制作的程序和方法遵循统一、量化的标准。比如制定标准菜谱,对产品用料种类、数量及产成品规格等进行详细规定。原料及采购和产品制作标准化最终是为了实现餐饮产品质量标准化,即保证企业的每家店面每次提供的同一种餐饮产品都具有相同味道、外观、卫生状况及营养成分。为此,质量标准化中还需包含餐饮产品制作过程中的卫生条件及半成品、制成品的保存和处理要求的标准化规定。服务标准化指对企业的服务种类、内容、程序和标准做出明确、详细的规定,以向顾客提供持续一致、高质量的服务。
第二,营销标准化,即餐饮企业制定统一的营销目标和营销策略,采用统一的营销手段,努力塑造和维护企业整体营销形象。它一般体现在产品、定价、渠道和促销四个方面。产品标准化要求餐饮企业拥有统一的基本产品目录,在各家店面都提供相同种类的基本产品。定价标准化则表现为同一区域(比如同一国家)各店面的产品实行统一价格。渠道标准化是餐饮企业针对不同产品分别选择最优渠道并固定成企业标准,形成统一的渠道策略。比如,即食产品在餐饮店面中销售;而速冻产品则在超市中销售。促销标准化主要指餐饮企业对促销活动在促销方式、促销费用、促销时间等方面进行标准化规定,以保证其在适当的费用投入下获得既定的良好效果。比如,规定新店开张时要在当地媒体进行一定程度宣传。
第三,扩张方式标准化。此处的扩张方式包括开发新产品、开设新店。新产品开发标准化指新产品的提出、研制、审批、试销及成为正式产品的程序、期限及物质、人力投入等都具有明确详细的规定。新店设立的标准化则要求企业设立新店时,设立方式(如特许经营、直营等)、店面规模、选址、加盟者资格(如果采用特许经营方式)、原店与新店间关系等都遵循明确的标准。
(三)视觉标准化
本文的企业视觉指通过企业标识、商标、产品包装、企业内部环境布局和员工着装等媒介塑造和展现企业形象。视觉标准化是标准化的外显层,直接影响顾客对餐饮企业形象的感知。它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经营环境标准化,指餐饮企业在店面装修布置(包括厨房、卫生间的布置)上遵循统一的标准。它执行情况是企业标准化程度的最直接反映。第二,设施设备和工具标准化,指餐饮企业所具备的餐饮产品制作器具、餐具、菜单和饮品单、卫生及安全保障设备和工具等物品的质量、性能、样式、数量等要符合统一的标准。第三,员工着装标准化,即根据企业内不同职位的特征与需要,为各岗位员工(尤其是直接为顾客提供服务的员工)分别设计不同的工作服,使员工的着装整齐划一并体现企业形象。
中餐企业经营管理的标准化策略
(一)通过培养企业文化加强理念标准化
企业文化又称组织文化(Organiza-tionalCulture),是一个由组织成员持有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行为的共享的意义和信念的系统。标准化是形成、强化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统一、强势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积极性,利于促进标准化的顺利执行与实现。因此,在经营管理中,中餐企业首先应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培养,促进整个企业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准则和文化观念的形成,以实现理念标准化,并为行为和视觉标准化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通过注重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形成行为标准化
消费者到饭店就餐的目的首先是品尝餐饮产品,满足果腹与享受美味的需求。因此,中餐企业行为标准化的第一步,就是要实现其餐饮产品质量的标准化,以持续吸引顾客。这要求企业针对原料采购到产品制作完成的每个环节制定严格、详细的标准。此外,餐饮产品的设计必须在基本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目标消费者的需求特点,并及时开发新产品,以保证产品适销对路。服务质量的好坏对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对餐饮企业的声誉也有重要影响。因此,中餐企业要关注服务标准化,设计一整套具体、可操作、书面化的服务标准。为保证实施效果,企业要加强员工培训,并注重标准的量化。
(三)通过规范经营环境和员工着装实现视觉标准化
鲜明亲切的企业标识,统一、舒适的就餐环境,干净、整洁的制作设备和空间以及着装一致的员工都是企业的良好品质和优越档次的代表,对顾客尤其是潜在顾客有很大吸引力。因此,餐饮企业应针对店面设计、设备工具和员工着装等各个方面制定严格的标准,体现和提升企业的规范化水平与档次,使顾客获得统一的视觉感受,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的认知。
综上所述,标准化需要大量投入,基于CIS的中餐企业标准化系统的推行是一个渐进有序的过程。对于资金较少的中小企业,要全面实行标准化比较困难。因此,餐饮企业在推行标准化时应结合自身实力,运用“二八定律”抓住重点,逐渐实现标准化(贺玲玲,2008)。
参考文献:
1.丁玉勇,程大进.以烹饪标准化促进中式餐饮标准化现化化发展.中国经贸,2009(10)
2.李晓黎.ISO9000与餐饮标准化[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1(12)
3.李健,李祝舜.现代中餐企业的标准化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4.陈荣荣,刘英骥.现代企业形象塑造.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5.于千千,张雪占.论餐饮产品标准化管理.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企业文化的内涵范文6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管理理念 思考与探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群体意识和经营理念的一种综合体。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企业管理的精神和灵魂。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成功的关键。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者非常注重和关心的问题。
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内涵非常广泛,即包括企业内部大家共同认可的企业观念,也包括企业外在的,看得见的行为表现。一切有形的物品、设施、办公环境、企业产品、品牌形象等都是企业文化所拥有的内涵。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随着企业的创立和不断积累,每一家企业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产品形象,品牌形象,这就是特定企业独特的企业内涵。另一方面,任何企业都有企业文化,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强弱不一样。这种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就非常强,精神内涵也非常强。所以说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体现和象征。
企业文化通过“文化优势”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和推动力,它反映和代表了企业员工的整体精神,凝心聚力。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沉淀、提炼形成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软约束,是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
2.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迫切需要文化的渗透力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分成两个层次的职能,一个是基础层次的职能,一个是深层次的职能。基础层次的职能也叫员工优化,包括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员工的信息系统等,它的中心目的就是围绕整个职能的目标让企业拥有最优秀的员工,让员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层次职能叫组织优化,包括组织的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变革与发展、管理层领导风格与技能等。这就要求人力资源工作必须向深层次职能展开,做到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的和谐的融合和共同发展。
3.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念
企业文化是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念。是由核心层、中间层和层构成的多层次的生态系统,根据内容也可以分为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是和谐统一、相互渗透的。
层的企业文化,也称物质层企业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外显部分,指的是那些能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文化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先决条件,往往能折射出企业的经营思想、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
中间层的企业文化,或称制度层企业文化,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的工作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规章制度、文化习惯、组织机构及内外人际交往等方面。,从而进一步发展和繁荣了企业文化。
核心层的企业文化,或称精神层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理念的最深层,是渗透于企业职工心灵之中的企业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意识形态,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中逐渐积淀而成的,具有牢固的基础,是很难改变的。包括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标准、经营思想及精神风貌等,是形成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决定着企业员工的行为,因而也就决定着企业的行为和业绩。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管理的途径
企业文化管理的建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实步骤,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让企业文化真正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企业文化管理的构建,让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企业管理风气、管理气氛、管理行为和管理绩效的变化,使员工产生深刻的认同感,成为这种文化的自觉执行者和推动者,才能实现现代化的高效管理。
第一,以人为本,不断激发企业文化管理的新活力。
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当今世界的企业竞争,不再仅仅是产品和市场的竞争,更是人力资源的竞争,高质量的人才才是企业最大的资源。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管理的成败。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议题,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满足员工的各种要求,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而物的价值则次之。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自我价值,引导员工的自我管理,便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从而体现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量。
第二,完善制度,不断健全企业文化管理的保障度。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企业制度文化。企业内部法规和企业的经营制度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状况,同时也催生不同的企业文化朝向不同个性的方向发展。真正影响和制约企业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就是不同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按照企业文化的精神,建立健全企业有关管理制度,真正实现制度和文化的协调统一,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协调统一,从而使员工既有价值化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