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的生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样的生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样的生命范文1

关键词:绘本教学;学生本位;语文本色;生命滋养

一、绘本教学遵从了认知的特点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与认知心理,儿童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是图形认知的敏感期。小学低年段更适宜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绘本更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趣,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图文并茂的展现形式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心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助于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继而培养学生的多元发展和创新能力。

绘本阅读教学,文字和画面都传递信息,让学生愉悦地、轻松地投入到学习中,分享伙伴的感悟、欣赏绘本的精彩、感悟绘本的真谛。从绘本的选材、教学的预设,到教学的过程,都考虑到要契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及认知特点,以学生为本,以激发兴趣为重,尽可能少地限定、框定、束约;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合作、互动、交流。

二、绘本教学促进了教学的生成

绘本是图文完美的结合,用精美的图画和优美的文字,叙述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绘本教学中,无论页码和文字的多少,都不能粗枝大叶,都要精心地预设。在预设中铺垫生成,在巧妙设问中促进生成,在合作互动中帮助生成,在机智评价中引导生成。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以问题的提出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教学组织形式,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艺术。巧妙设疑能激发、引发学生的兴趣;把握难易促进,激活学生的思维;设问中巧妙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创造力。

教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阅读主体,在阅读之中与学生互动,在互动之中给学生引导。低年级的小学生,大脑处于发育阶段,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敏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绘本的学习中,使互动与合作有机地结合,促进教学的生成和目标的达成,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同步提升、发展。运用有效的教学形式,促进教学的生成,使师生共同享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共同提升彼此的生命价值。

三、绘本教学提升了学生的素养

绘本教学的开展,要把好绘本的选择关。学生阅读的绘本,应该选择那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富有积极情感和价值的,要选择富有正能量,具有正导向有积极意义的绘本,这样的绘本不仅具备语言的价值,更是美术的审美。绘本的图画部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享受文学,也感染到美学,对学生起到美的熏陶。教学的预设,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对画面的认知,更关注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呼应,激发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教学设问与评价,不仅能让学生凭借其对绘本的独特理解,对事物的认识以及生活体验和想象,做出种种猜想和推测,还可以让学生在同一绘本中,根据自身的体验解读出不同的内涵和感悟,使他们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创造力。

四、绘本教学拓展了资源的开发

一本绘本,包含着文字、图画、图文结合而给学生带来的故事,无论哪一个方面呈现出来的故事,都可以给学生留下想象和拓展的空间。结合文字,让学生改编续写创造故事,结合图画可以让学生自创图画代替原图,为自己创编的故事配画,可以自编绘本,图文结合地来表达感受,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绘本教学的开展,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优秀绘本推荐,让学生推荐喜欢的作品,根据学生的推荐,引导学生进行分类,确立主题,制订学习计划,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这样的课程资源开发以后,深受学生的喜欢,学生的兴趣、情感也会得到激发和提升。

像学完《快活的狮子》这本书,就引导学生再去了解路易丝・法蒂奥和罗杰・迪瓦森,以狮子为主角进行了续写、再创造,学生最后编出了很多本有趣的绘本,

绘本,凭借绚丽的色彩、优美的画面、神奇的想象、简洁的文字,给老师一个全新的视野,给学生巨大的精神享受。

绘本阅读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促进教学的生成,提升学生的素养,有利资源的开发,彰显语文的本色,让老师受益匪浅,让学生乐趣无穷。绘本教学把快乐带给学生的同时,也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让学生接受文学世界最美好的精神洗礼,得到成长中最需要的滋养,让学生的生命更加灿烂精彩!

参考文献:

[1]倪文锦.阅读经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2]梅子涵.阅读儿童文学[M].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12.

多样的生命范文2

人类是自然之子,人们本能地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向往大自然。旅游是人类生活的美好追求,也是当今世界的第一大产业,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命形态是旅游业发展所依靠的最大资产之一。但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物种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这不仅仅是让人类失去了一种生物朋友,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

在旅游活动中,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是每位游客以及旅游从业者的责任。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倡导生态旅游,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可持续的发展。一次真正的生态旅游,能够使观光和环保相容,达到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四重作用。人们对自然万物心存着敬畏,自然就降低了对环境的冲击,从而令生物资源得到有序的利用。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联合国为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而设立的,日期为每年的5月22日。为此本月我们特别策划了生物多样性专题:《万物生长,生命如此多娇》,带您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感知珍稀、濒危、鲜活动人的野生动物,生机勃勃的植物世界,以及丰富而又纯净的生态旅游活动――

巴西是世界上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能够深入亚马逊热带雨林探奇,体验原生态动植物奥妙,被旅行摄影师陈上雄称作是“人生中最冒险、最刺激,亦是收获最丰富的一次旅程”。在《巴西亚马逊:地球上最神奇的“生命王国”》一文中,他记述了深入亚马逊丛林和伊瓜苏百鸟天堂探秘的难忘经历。

五大连池的火山群地质奇观闻名天下,而《五大连池,一部恢宏的生态巨著》则讲述了五大连池的生物多样性。火山的喷发导致当地植物多次的毁灭与重生,大量组合奇特的动植物物种群落再现了地球生命由低等到高等的演替,特别是火山熔岩上生命演变的全部过程。

多样的生命范文3

2018年3月3日是第19次全国“爱耳日”,今年的宣传教育主题是“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为了将“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落实到实处,xx市残联积极创新、精心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服务活动。

一是市残联对全市各乡镇(街道)残联于2月11日发出了专门书面通知,强调 “爱耳日”活动具体工作要求;二是举行“听力残疾预防和听力康复知识讲座”。现场邀请专家普及听力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三是开展听力义诊。通过专家咨询、义诊,为持证的听力残疾人进行助听器适配、调试并指导使用;四是组织“爱耳日”科普知识巡展。制作听力残疾预防和听力康复展板、印发宣传册、巡展现场并发放科普资料。

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大力宣传听力残疾预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推进全人群和生命全周期的听力残疾预防;大力宣传耳科及听力保健科学知识,增强人民爱耳护耳意识;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全面营造关爱、帮助听力残疾人康复的社会氛围。

多样的生命范文4

地大物博,意味着我们拥有几近欧洲版图的辽阔土地。我们不但拥有自西部的珠穆朗玛峰和帕米尔高原到东南沿海平原,自东北寒带到南海热带,差异性极大的、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与能源资源;而且,国土主要处于温带,从而具有农业长足发展与自给自足的巨大潜力。由此,便决定了中国文化是一种建立在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基础上的“自养型”农耕文化。而农耕文化是一种有“根”的文化,即不得不被土地、水源、血缘、祖先、家园所束缚的文化,这就又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内敛性”。相形之下,无论是西亚还是西欧,皆由于缺乏农业长足发展的条件,而不得不通过对外贸易和殖民来发展商品经济,从而形成一种“异养型”和“外拓性”的文化。

正如一切生命都有其不变的遗传基因一样,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或任何一种——地域的、行业的、家族的或个人的文化,总有某些由特定的历史地理条件所决定的,属于特殊性范畴的,万变不离其宗的传统,如语言、文字、习俗或某些元始的、不变的或难以改变的心理定势,正是这些文化特质或文化基因构成了文化的本体,有如个性将人和人区别开来一样,将文化与文化区别开来。文化本体是无形的,而文化形态则是有形的。也正如无形的灵魂或个性决定和规范有形的行为与命运一样,无形的文化本体也决定和规范了有形的文化形态的内涵与演化。所以,文化本体的本质是保守的、不变的,不可能与其他文化本体“通约”的。然而,文化又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活体,只不过变化的并非本体而是形态,如语言的方言化、文言文的白话文化、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与文化制度的改革与变化、意识形态的演变、信息传播方式与手段的进化……等等。也就是说,文化形态的本质是进步的、变异的,可以与其他文化形态融会贯通的。也正如一切生命都是靠新陈代谢来维持和延续一样,文化也是靠了文化形态的变异来保证其本体的不变和“以致通久”的。正是这变与不变的矛盾运动,推动了文化的延续、传播、交融、整合和发展。对此,陈登原早就说过:“穷则为变,变则能通,通则能久者,是谓文化随环境而创,随困难而变,而变也者,所以致通久:即谓进步之说焉。”[1](第1册,P.11)其他一些学者,也在不同程度上说过类似的话。他们只是未能将文化本体与文化形态明确地加以区分和界定罢了。就连“文化本体”和“文化形态”这两个词也非我的发明或杜撰,不少学者早就用过,却界说不一,而且往往将本体当作形态或是相反。如,强调人类文化的共性而否认文化本体的差异,或将儒家文化等同于中国本体文化来加以批判或继承等等。那么,具体地说,中国文化本体究竟是什么呢?

与世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相比,中华民族的文化以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对此我们似乎耳熟能详,诸如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十二三亿人口,五千年文明史等等,但却往往不是将它作为一个沉重的包袱加以诅咒,便是将它作为一笔丰硕的遗产加以炫耀,由此便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激进”与“保守”之争,而很少进一步去思考其中的丰富内涵。因而,也就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三者正是决定中国文化本体的根本因素之所在。

人口众多,意味着我们拥有不亚于欧洲的众多的民族。他们长期生活在这个由高山、高原、沙漠、原始森林和海洋构成的,相对封闭的,益于农业长足发展的大环境中,自然是始终以农耕民族为主体。而且,中国的人炸只是明代后期以来近几百年的事,在此之前的数千年中,中国的人口长期在一二千万至五千万之间摆动,始终不存在人口增长与资源枯竭的矛盾,因而,也不存在必须向外扩张的压力和必须改造自然以缓解这一矛盾的压力。由此便决定了中国文化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生存态文化,而非西方的“人与自然对立”或“人与人对立”的发展态文化。加之“地大物博”为民族的迁徙提供了广阔的周旋余地,民族矛盾自然也就始终没有、也不可能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所以,中国既没有像欧洲那样形成许多国家,也没有像印度那样虽然形成一个国家,可是里头却有很多不同的宗教、语言和文字,而是形成了一个以汉族、汉语和农耕文化为主体,不同的民族及其丰富多样的民族语言和文化共存的,“和而不同”的大一统中华民族。

历史悠久,则意味着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和由此而形成的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磨合与交融,凝聚成浓重的“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民族大一统历史意识。正因如此,中华文化才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所以,中华民族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间,虽不断遭遇到“外族”入侵,整个或半壁江山由“外族”统治的时间将近二分之一,而中华文化却依然屹立至今。而且,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也只有中国文化体系是数千年延续发展而从未间断的。[2]正是这种历时数千年的磨合过程,使中国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力,以致任何武力的征服者皆不得不转化为文化的被征服者,并最终汇合到中华民族中来。

多样的生命范文5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是每个人对生命的理解却是多种多样的,有人为了金钱,有人为了长寿,有人为了能够过上奢侈的生活。但生命到底是什么呢?生命就是默默无私的奉献。

2 0 0 8年5月12日 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 8.0级大地震,就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沉浸在欢乐中的四川人民饱受灾难,他们死伤无数。四川其他地区也纷纷受难。就在这时,有一群“无名英雄”挺身而出:医生、护士、消防官兵、武警战士。他们不顾一切的救那些在死亡线上徘徊的人。在这些受难的人群中,有一些人是为了保护别人而受伤、残疾、甚至失去生命。他们为什么这么勇敢呢?因为有生命的力量为他们鼓劲、加油!

在这场生与死的较量中,救援人员让我们知道了生命的意义是“付出”,是“奉献”。

我们要团结起来,即使再大的灾难我们也能战胜它!

多样的生命范文6

构建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改变为继续的、开放的、发展性的过程,成为学生参与探索、思考,获取能力与发展的过程,也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时刻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创设开放的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美术活动兴趣

“生活既是美”,当学生感受到美来自生活,美来自身边,我们的课堂以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时,我们必须打破教材的限制,打破囿于教室的教学空间概念,使课堂变得博大、丰富、生动,使固定的教学空间变为弹性空间。[案例一]:以大自然为课堂。一节《春天的色彩》一课,我一步入课堂就说:“同学们,我们一起到外面找春天的颜色去!”孩子们就象春天的小鸟一样,跟着老师快乐地飞向校园的小树林。在小树林里,他们用小手指点着各种色彩,抚摸着还沾着露珠的树叶和粉嫩的花瓣,用鼻子嗅着泥土的清香,偶尔看见一两只小鸟,他们欢呼着,追逐着。这时我鼓励他们:“把你找到的春天的颜色藏到小脑袋里,别让她们跑了!”回到教室,孩子们赶快用画笔蘸着颜料恣意地表现小树林里的春天。

我们的校园就如一个园林的缩影:豆园中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的花木布局,梅园、桂园的鹅卵石小路蜿蜒曲折,生态园池水荡漾,竹园曲径通幽,一个个休憩的亭子和长凳都让人感受到了玲珑剔透的吴文化书香特色,我常常带领高年级学生拿好画板和画纸,分散于校园中,描绘《我心中的校园》,或《我为校园添绿》,中年级学生则通过剪《纸花窗》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移步换景”,来领略园林式校园的古典美。这些比起在教室里观看老师展示的各种色卡,或通过浏览多媒体课件,来得更朴实、更直观。

二、提供开放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美术课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使用材料的多样性。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材料,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给学生一双艺术的眼睛,启发了学生的多元思考、自由表现和个性张扬。[案例二]:在多次的课堂尝试中,我曾尝试用报纸制作服饰,用鹅卵石、灯泡、酒瓶上橡皮泥黏贴或颜料彩绘,用泡沫雕刻彩绘,用海螺、指纹、树叶、树皮等印肌理组画的。用各种树叶、绳子、毛皮、碎纸、丝网等不同的质感形成不同的点线面,从而组成丰富的版画画面的;用沙子在幻灯机上手指作画等等。

新课程倡导个性张扬,多元表现,自主创造。多样的材料给了学生更大的活动空间,让学生的学习内容具有了更大的弹性空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必须紧密融合课程标准的理念,不要只追求表面形式的漂亮,不进行深入的研究,要形成形式与实质内容的完美统一,使美术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三、创设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的课堂教育,能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能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激发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从而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在美术课堂中,任课教师更是应该改变自己的权威地位,鼓励学生提问,加强小组合作、师生交流等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学生的理解、认知、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案例三]一节区级示范课《狮子大王》

(1)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一开始感受舞狮的几个镜头引入狮子,律动舞狮动作,亲切探讨狮子的叫声给人的感觉,引导学生了解了狮子的生活区域和狮子与其他食肉动物的五官区别,还与学生们一起竞赛画画狮子的五官,制作狮子头饰,在儿歌中即兴表演。“我是狮子大王呀,威风凛凛真神气,我是狮子大王呀,从不欺负小兄弟!”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开放型教学中,老师的角色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往昔“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已没有了立足之地,师生在谈话、接触、询问、交流、师生表演、竞赛中,树立了一种新颖的师生关系。

(2)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同学提问。在引导学生欣赏了中外名画家画的狮子后,问学生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就提出了为什么有的狮子鬃毛又短又少,而有的又长又硬又密,显得非常漂亮?狮子的眼睛很大,很红,嘴巴很大,画家为什么要这么画?等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向老师提问,这也是对传统的一种挑战,事实上这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绝好办法。“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提出问题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