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经济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经济报告范文1
关键词:现代企业 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报表 会计信息
一、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现存问题
1,财务报表项目不确定
估计和判断的客观存在使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质量很大程度上由会计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所决定。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便造成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充斥于整个财务会计处理过程,诸如对坏账准备的计提、无形资产经济寿命的认定、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和残值的确定、递延所得税等项目的主观性判断。同时,财务报表项目内容本身含有的估计判断成分,以及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粉饰成分,均明显降低了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使之参考价值大打折扣。
2,财务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关注过多。使财务会计报告成为一种非实时性的记录。其时效性必然受到影响。特别是有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周期过长、时限过宽。披露的会计信息十分滞后。在企业生产周期日渐缩短、经济活动风险日益加剧的今天。现行的年度审计报告、季度会计报表等体系早已无法满足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加上会计处理程序和传递渠道的限制,凭借先进技术提高财务报告信息及时性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问题。
3,财务会计信息内容不完整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所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由以往的直接投资者、债权人等延伸到政府、顾客、经营伙伴、社会公众等群体,这使得传统财务会计报告模式中信息的披露往往呈现内容不完整的倾向。比如过于关注企业间的交易,而对关联企业间的经济活动(事项)却缺乏必要的规范,再如对企业长足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项目(人力资源状况、各种软资产等)缺少相应的反应。某方面会计信息的缺乏、财务报表的不完整势必影响企业日后经营决策,尤其是一些特殊信息,此类信息使用者更会因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消极想法。
4,会计信息缺乏预见性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过于重视历史数据的总结,报告中往往只出现各种报表和数字的罗列,即使对相关信息理性处理和分析,也不能有效预见企业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特别是对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工具,此种财务会计报告模式根本无法做到及时预警。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向会计信息使用者传递有用信息至关重要,预测信息必将成为财务报表所揭示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否则很可能导致企业决策失误,以及监督管理部门监管失效。
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变革的可行性
1,财务会计信息拥有新载体
人力资源、数字资产等信息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产品销售渠道、能源来源等则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影响。但这些因素却无法以货币形式加以描述。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也往往缺失。在网络技术支持下。财务会计数据的载体由传统的纸张形式转变为磁介质、光电介质载体形式,载体的改变不仅消除了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繁杂的分类和再分类的技术环节,同时凭借同一基础数据可实现信息的多维重组技术,会计数据得以能够分类、重组、再分类。并使无形资产、产品销售渠道等非货币信息也体现于财务会计报表中。
2,会计数据处理打破时空限制
在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随着计算机对使用数据的处理、加工速度千万倍提高。企业不同部门、人员间处理和加工会计数据时相互合作、有效沟通,会计信息共事打破了以往时空范围的局限。网络技术的革新和远程计算的推广将财会人员从传统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使之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财务会计信息深度加工、理性分析,以此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信息支持。
3,会计倍息运转速度明显提升
以传统利润表为例,它以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和收入费用观为基础,在市场活动单一、物价基本稳定、外部风险较低时,利润表可以对企业经营活动收益状况做出基本准确的反映。在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的经济环境中,物价波动较大。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明显显露出缺乏前瞻性、预测性等不足。财务会计报表在进行大量调整和转账处理问题上较为弱势。互联网的出现及飞速发展。使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输入输出模式由慢速、单向转变为高速、双向。这一转变满足了网上交易的客观需求,实现了会计实时数据的直接输入输出,其结果便是将各种会计数据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储于网络和计算机中。并在实时处理和反映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同时。向企业外部相关信息使用者财务会计信息。
三、构建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1,转变财务报告目标
就会计目标而言,目前会计理论界主要存在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观点。前者主张以反映经营者受托经济责任为会计的基本目标,后者则强调向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才是会计的主要目标。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市场逐渐发展和完善,企业股东结构趋于多元化、复杂化,企业便需要同时考虑现有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的信息需求。财务会计报告目标也应循着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而由受托责任观转变为决策有用观。这要求财务会计报告充分披露关于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等信息,并借助于网络优势随时对外信息。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
2,变革财务会计报告方式
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提高促使网络化经济生活逐步展开。早在2000年1月1日,我国证监会就曾发通告要求,除了在证监会指定的报刊杂志上刊登年报摘要外,上市公司还须上网公告,且对网上的所有年报信息均承担同样责任。与传统的纸质财务会计报告相比。网上会计信息既能节省资源,又让信息使用者不必等待寄送或亲自去获取财务报告,会计信息自身的表达方式也突破了文字和表格的限制,更多地以图形、音像方式表达信息内涵。图文并茂的表达形式更加利于信息为使用者接受和理解。此外。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还应通过网络传输、阅览、搜索等方法加快财务会计报告查询速度,成为一种简明易懂的、网络上传输的、表式信息与音像化信息相结合的实时报告。
3,革新财务会计报告模式
(1)产生第四财务报表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财务会计报告必须披露全面、有效的财务成果信息,欲达到此目标,传统的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为组合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已显得无能为力,保留传统报告形式,增加“第四表”,即第四财务报表――全面收益报表,则能突破传统会计理论框架束缚,扩大财务业绩报告内容。
(2)建立交互式报告系统
交互式报告系统实则是一种实时报告系统,其目的在于通过缩短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时间和周期,解决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和可靠性问题。其中,“实时”有相对实时与绝对实时之分,它要求企业从自身实情出发,据成本效益原则,或者每天、每半个月、每月进行一次相对的实时报告,或者每发生一笔交易即实施一次绝对的实时报告。
(3)关注多元化的非财务信息
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模式的转变必然包括信息披露内容的改变,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应注重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非财务信息,此类信息披露时可由财务部门和相关信息部门共同完成。如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可让人力资源部门参与其中,由此部门协助披露人事政策及其变动等信息,并由会计信息系统予以确认和计量。为更好地编制和生成企业财务信息,财务会计报告的披露部门理应从会计部门拓展到人事、销售、公关等多个部门。
新经济报告范文2
一、1—8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特色农业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今年全市早稻种植面积18万亩,比上年增长7.8%;油菜实收面积12.05万亩,同比增长19.86%。1-8月全市食用菌栽培量1.6亿袋,产值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41%。生猪饲养量147.61万头,同比增长45.13%;家禽饲养量1027万只,同比增长98.25%。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全面启动,完成了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编制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规划。市级下山脱贫小区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1-8月共落实宅基地570户,动工建房260户,安置农民1996人。深入实施农民素质工程,1-8月共培训农民15527人。村庄环境整治工程整线连片推进,上余至江郎、城区至廿八都两线沿线累计粉刷赤膊墙面积16余万平方米;新启动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村60个,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81%。
(二)工业经济增势强劲,企业效益稳步提高
1-8月,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51.6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03.5亿元,同比增长38.1%。规模以上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实现产值45.6亿元,增长57.6%,机电、电光源、木业加工、消防器材等产业增幅分别达到34.4%、48.3%、103.9%、133.5%。经济效益较快增长。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实现利润总额5亿元,同比增长35%。
(三)消费需求稳中有升,外贸出口继续走高
1-8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4%,增幅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业同比增17.9%,零售业同比增19.2%,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增26.8%。
对外出口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良好势头,1-8月,全市海关口径出口额9330万美元,同比增76.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0.7个百分点。
(四)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居民收入稳定提高
1-8月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7.37亿元,同比增15.5%,地方财政收入4.40亿元,同比增19.8%;财政总支出7.96亿元,同比增32.2%。1-8月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3.58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64.68亿元,同比增1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5.54亿元,同比增18.8%。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势头良好。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05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894元,增长14.3%。
(五)投资保持稳定增长,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1-8月,全市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12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限额以上工业投资完成26亿元,同比增长25.6%。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年我市实施“310工程”及备选项目和衢州市重点、衢州市“六大百亿”工程、省重点项目74项,20*年计划投资32.8亿元。至8月底开建61项,开建率82.4%,比去年同期增1.9个百分点;完成投资19.3亿元,完成当年计划投资59%,同比增5.4个百分点。其中市“310工程”及备选项目共60项,20*年计划投资28.4亿元,至8月底开建47项,开建率78.3%,同比增5.9个百分点;完成投资16亿元,完成年计划投资56.3%,同比增10.7个百分点。新增黄衢南高速公路衢州互通至*北接线、贺村农业综合物流中心两个20*年省重点建设项目,*至广丰公路被列为20*年省重点预备项目。
招商引资态势良好。1-8月新引进项目328个,实际到位市外投资额11.25亿元,增长3.6%,完成年度目标的72.5%,其中实到市外工业投资额8.76亿元,同比增长101.5%。
(六)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不断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协调推进
科教事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效显著,1-8月全市共申报专利150余件,同比增长60%,授权72件,同比增长32%。科技合作不断深入,5家企业与同济大学等高校签订高新技术项目合作协议。全面启动省教育强市复查验收工作,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加快推进,峡口片区教育布局顺利完成,实验小学、*二中、滨江中学扩建以及城南、城北初中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作业本费,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从2007年的230元/人、330元/人提高到300元/人、450元/人。
文化卫生旅游事业持续发展。扎实推进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试点工作;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乡镇标准文化站、省级文化示范村和衢州市级特色文化村建设全面启动。群众文艺活动蓬勃开展,组织了十七大精神文艺宣传演出和四川特大地震赈灾义演活动。扎实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全市20家建制乡镇卫生院成功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使用,市公共卫生中心和第四专科医院建设进展顺利。手足口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旅游业发展迅速。清漾毛氏历史文化村、和睦彩陶文化村一期工程建成试营业;廿八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一期工程开建。
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加强。积极开辟就业渠道,1-8月共新增就业人数2578人,帮助1117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稳妥推进“五费合征”工作,扎实抓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及灾害救助制度,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从每月248元/人、150元/人提高到280元/人、168元/人。及时组织抗击严重雨雪冰冻灾害,全力抓好受灾群众的救助帮扶和灾后恢复生产工作;积极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共募集赈灾款物1382万元。
城市功能品位不断提升。绿化、文化融入和城市功能优化“三化提升工程”顺利推进,城北入城口精品景观带、双塔电站以北段等8个绿化项目加快推进,完成绿化面积约16万平方米;文化艺术中心一期工程启动建设,景星塔、凝秀塔、百祜塔三塔修缮亮化,西塘古民居维修等工程顺利实施,须江沿线古道十景浮雕墙、西山健身公园雕塑全面完成;城北大型超市、时代广场等建设进展顺利,西市街等菜市场加快改造提升,须江游览桥、文教路、西山路、凝秀南路等工程有序推进。
节能减排有力推进。启动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方案”,启动了*经济开发区江东区印花浆企业污染专项整治,江贺公路沿线木材加工企业锅炉黑烟专项整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危险废物专项整治。
从总体上看,今年以来我市经济仍保持了相对较快增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但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主要是:一是国际国内环境趋紧,影响我市经济稳定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二是因部分项目推进不到位,影响了投资进一步增长;三是由于原材料、用工、运输、融资等成本持续攀升,部分企业利润下降,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四是受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农林生产损失惨重,加上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农民持续增收乏力;五是物价上涨较快,1-8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7.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9.5%,物价上涨过快,增加了低收入家庭负担。
二、全年经济展望和下一阶段工作建议
综合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和政策取向,结合我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态势和各方面的支撑条件,下半年我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3.5%的目标可以实现。下半年要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主动有为,针对我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时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并为明年乃至下一轮经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保持投资稳定增长
1、加快推进重大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要继续加大重点项目建设的督查力度,加快项目报批、施工设计、政策处理、征地拆迁等工作进度;健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协调办公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丽人集团中高密度板生产线、双氧水公司钯触煤双氧水生产线、英博国光啤酒集团啤酒生产线、源光照明公司节能灯生产线、46省道*至贺村公路外移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
2、努力做好项目前期。要健全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体系,创新“调研-规划-项目”三大前期联动机制。加大对部分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推进力度,促进项目及早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当前要着重抓好*江航道开发、48省道延伸至黄衢南高速公路江郎山互通、坞里山生活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尤其要做好黄衢南高速公路衢州互通至*北接线、贺村农业综合物流中心两个20*年新增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在年内开工建设;同时要做好*至广丰公路等省重点预备项目土地预审、工可审批等前期工作;继续开展“三个百亿”工程谋划活动,注重项目质量,努力储备一批关系“民生”、维系“发展”、带动“全局”的重大项目。
3、全力抓实招商引资。要注重招商项目质量,强化产业招商,围绕“4+X”重点培育产业及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引进龙头型、带动型、基地型项目,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抓住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会,努力引进与我市产业配套的企业。强化招商服务,各部门单位要及时对本单位的意向项目、在谈项目、签约项目、在建项目、动工项目及续建项目进行全面排查,特别是对已签约未动工项目,要分析原因,落实措施,做好全方位、全过程服务,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以及开工率,切实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二)着力化解要素瓶颈制约,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1、做好土地的开源节流工作。一是拓展建设用地空间。要抓住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列入全国试点的有利时机,做好我市用地指标的向上争取工作;加强项目包装,全力争取“国家和省重点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和“防灾救灾建设、社会公益项目建设、城镇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污染企业搬迁”项目等国家和省计划指标。二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安排建设用地指标,确保重点项目和优势项目的需求,做到项目用地优先报批、跟踪报批。三是切实强化土地节约利用。加大闲置用地处罚和流转力度,提高工业用地利用率。在程序合理的前提下,简化工业用地出让“招拍挂”程序,缩短项目落地时间。
2、做好资金的优化配置工作。从政府角度,要进一步扩大政银企信息交流,引导银行新增贷款投向我市重点产业和重点建设项目;要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中心和中小企业担保服务中心的作用,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融资平台功能,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的政策性贷款,尽力解决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缺口。从银行角度,要积极鼓励市内各金融机构改善信贷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新金融服务,改进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增加信贷支持;要建立完善的担保、抵押机制,扩大以应收账款、存货、专利权等形式的抵押担保范围。从企业角度,要增强自身积累能力及从外部获得融资支持的能力。要合理利用民间资本或争取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
3、做好煤电油运、原材料的保障工作。加大电网投资力度,加快220千伏清漾变、110千伏凤林变、35千伏四都变、新月变和石门变等电网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度,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强化煤、成品油供应保障,对重大原材料和重点物资供应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加大运输协调力度,做好应急预案。
(三)深化重点产业培育,推动工业经济提升发展。
当前,我市已确立“4+X”重点产业培育方向,即一方面要把机电、电光源、消防器材、木业加工四个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加以培育,另一方面,要继续培育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努力促进重点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化发展。
1、制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一是抓紧编制完善“4+X”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建立责任明确、分类实施的规划实施机制,强化规划执行的刚性。各部门要围绕产业规划,分解落实相关工作任务,确保各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二是拓展提升园区平台建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抓紧完善“省级开发区+重点乡镇功能区”二级工业平台体系,探索实行“一区多园”开发管理模式,开展*经济开发区扩容前期工作,以*市中部工业区开发办挂牌成立为契机,进一步加快中部特色工业经济发展区的开发建设,提升建设标准。
2、整合产业扶持政策,做大龙头企业。一是整合产业扶持政策。有效整合我市各种资源要素,加强对“4+X”重点培育产业的培植扶持,确保市政府工业发展扶持资金的70%以上用于重点产业,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不断放大。二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对现有亿元企业和科技含量高、能耗低、附加值高的成长型企业进行重点扶植。积极鼓励企业实施强强联合的发展战略,对接借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积极培育企业上市,确立一批重点上市培育对象,做好企业上市的有关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三是严把产业准入。进一步健全规范市工业投资项目审议制度,着力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确保充分利用土地等要素资源,将环境容量向重点产业倾斜。各开发主体和项目引资单位,要严格执行项目准入要求,严把项目引进关,确保项目投资按约足额到位,项目各项管理指标按约履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3、强化科技人才战略实施,打造区域品牌。一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推进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区域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加强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突破的组织与协调。二是推动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在质量、标准、技术和管理上下功夫,加快产品优化升级。积极培育省级、国家级产业基地,提高区域产业知名度。三是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以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为主体的技工人才的引进,引导鼓励职校毕业生留在我市企业就业,确保解决好社保、户籍等后顾之忧。稳步推进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帮助企业做好新法实施后劳资纠纷的化解工作。
(四)积极引导服务业健康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营造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完善全市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修改完善旅游、商贸、物流等专项规划。加快制定鼓励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扶持政策,切实调动各级各部门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完善服务业政策体系,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着力推进旅游业、商贸流通业、物流业、交通运输业等重点服务业发展,不断提高三次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
(五)加强价格监测监管,稳定生产生活秩序
新经济报告范文3
一、内部审计报告的经济权威性
判断单位内部审计报告的经济信息权威,关键在于内部审计的经济权威。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高校经济活动由单一性向多样性方面,经济实力有了较快增长。但是经济发展需不需要内部审计,答案是肯定的。经济管理告诉我们,内部审计是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内控制度需要而设置的,也是规避经济活动风险的重要监督环节。因此,如果按照上述认识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机构,其在单位内部的经济权威是毫无疑问的。从另一个角度讲,内审人员看重的正是内部审计的权威性,而被审对象惧怕的也是审计的权威性。所以,如果要让内部审计报告的经济信息具有价值,首先要规范我们的审计机构,提高审计权威。否则人微言轻,审计报告中的经济信息价值就难以得到体现。
二、内部审计报告的信息质量
内部审计报告和单位财务报告一样都存在一个信息质量。我们知道一个单位的财务报告的信息真实与否直接影响到单位的重大经济决策问题,如果是对外的财务报告信息有误还会导致投资者的损失。与其一样,审计报告中所提供的经济信息真实与否,不仅仅是针对被审计对象的,也不仅仅是是否影响审计权威的问题,关键是这个审计报告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具有多大的价值,信息质量如何。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审计报告所提供的经济信息真实可靠,含金量较高,那么对经济管理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不仅领导会认可采纳,也使审计报告具有严肃性和威慑力。
当然,审计报告的信息质量高低,除了关系到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外,信息质量的评判标准也相当重要。在现实工作中,同一份审计报告,被审对象和委托者对于报告中的经济信息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地位不同决定的。但是,对于任何一方来讲,审计报告所反映的经济业务信息应该是清晰、简明、易懂,应该客观、公正、真实,这是最基本的判断标准,也容易被大家认可和接受。
对于审计报告中的经济信息评判,审计报告的编制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审计业务中,象财务收支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大项目专项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等审计报告中都包含了众多的有用的经济信息。在审计实务操作过程中,被审对象所提供的财务资料,审计人员是难以认定其真伪的,这就象上市公司中的造假行为一样,一时是难以发现的。所以,我们希望审计报告真实,首要前提是假设被审对象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被审资料真实,否则审计披露的经济信息就没有价值。因此,审计人员应该以自己的专业判断能力,认真加以识别被审对象所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这是写好审计报告的前提。
另外,当收集了大量的财务数据后,还有一个确认和分析过程,审计人员出于职业习惯,总希望把所审计内容,以文字加以说明,或以经济数据加以清晰列示,但是这些文字说明和分析确认的数据,一定是要体现《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或《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行业分类会计、财务制度或其他相关财经制度原则和要求。只要依据充分,分析严谨,正确,那么所构思撰写的审计报告必然会充分反映审计内容,从而就会大大提高审计报告中经济信息的质量,为被审计对象和委托者接受和利用。
三、单位管理者对审计报告的认识有待提高
微观学的告诉我们,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有一个成本与效益的关联,审计活动也不例外。对于每个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几乎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出具的内部审计报告体现的是审计价值和审计成果,精明的管理者是会充分意识到审计报告中的经济信息价值的,他们会听取和采纳审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去改进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但是,确实也有不少单位的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审计报告中的经济信息价值,没有去认真审计报告,更谈不上维护审计工作的权威了,如此这样的局面维持下去,审计成了摆设。这些单位的主要管理者所以会在认识上有偏差,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具体原因有:
1.所有者主体缺位。我们知道高校的校长或院长,并不是单位资产的所有者,公有经济下的高校和医院的资产都是国有资产,他们只不过是受托经营者,这样的运行体制导致了管理者没有内在的追求效益的动力。就象包装上市的股份公司一样,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机制没有改变,上市只不过是一种圈钱行为罢了。上市公司暴露出来的众多问题已经说明这种体制下的经营就是缺乏追求长期盈利的内在动力。
2.专家、学者治理。高校和医院都是知识密集型事业单位,这些具有高学历、专家型的业务专家,对于、医疗、科研的重视和全身心投入远远大于经济管理。这种“差别服务”导致了他们对于经济管理缺乏了解,也缺少资产运作能力,他们整天忙于业务,哪有时间坐下来看你写的审计报告,更不会静下心来审计报告中的经济信息了。这种采取行政任命的主要领导当然只能对上级负责了。
新经济报告范文4
通信技术,3班,学号210419321,郑逍
(一)前言: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对缤纷多彩的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里,我希望能与以往有所不同。我要自己找工作,自己上班,自己实践,一切都靠自己,我不想总当温室中的花朵,被别人保护着,我要独立。
这是一种磨练,对我来讲,实践的机会真的是很难得。在中国的教育里,我们学的都是理论知识,真正用到的却不多。理论加实践才是最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在社会上实践所学,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高考完后的暑假里我去饭店做了一名服务员,只有我一人,实践的时间是从2021年07月13日到08月12日为期一个月,主要内容有刷盘子、点菜、上菜、收拾餐具、摘菜、洗菜、拖地等等。现将本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二)基本情况以及工作体会:
我能找到这份工作完全是凭运气撞的。正在我准备打包回家时,意外的碰到了我们的老板——一位可亲的阿姨,是她给了我这次实践的机会,而且对我照顾有加,我真的很感谢她。
刚开始工作时,那真叫一个乱啊。自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做不好,每次手忙脚乱的忙半天,却总是做不对。和我一起工作的有个比我小四岁的小姑娘,她做的是那样井井有条,我都怀疑自己这二十多年白活了,竟然连简单的刷碗拖地都做不好。好在,这里的人都很好,慢慢教,我也算虚心求教,经过几天的学习,我慢慢适应了。
工作确实很累,每天九点开始上班直到晚上十点,擦桌子、拖地、摘菜、洗菜、等客人来、点菜、上菜,还要查看菜的样子,刷碗,中午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是我最舒服的时候,只有那时,脚是离地的,它们才可以放假,可是起床时,它们都要小心的下地,因为它们好疼。在时间快要结束时,我还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腿都摔青了,但还要坚持上班……
不过在这里还是很开心的。首先,这里有一帮和我同龄的年轻人,我们在一起工作,没事时还可以聊会天,大家相处的很好。其次,在这里我也算接触过一些人,形形,上至唐山市教育局局长、唐海市税务局局长,下至普通食客以及民工等,和他们打交道也很锻炼人啊。还有,我们这里有一位好老板,她待我们真是没的挑,有时感觉她像我妈妈似的,好喜欢她。
(三)实践感悟与心得体会
这次实践,我只是想接触一下人们口中总提到的社会,总说大学生接触不到社会,我想自己体验一下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一个月下来,还是有所收获。
1、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这一个月的实践工作让我认识很多的人,也让我了解到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的。以前,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随机应变,总是想说什么就说,谈话时从不注意别人的想法,这是很让别人讨厌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2、在社会上工作要有自信。我刚工作时,总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就养成了不耻下问的习惯,干什么都问好,一开始大家还有耐心。然而当我慢慢熟悉后,还是改不了这个习惯,大家边有点烦了。后来,同事说“你能不能有点自信,自己做主啊”,我才意识到,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尽量自己做主,让自己有点自信。不论你以后做什么工作,肯定会又要自己做主的时候,所以,自信一点,自己做主。
3、工作中也充满学习的机会。像我在饭店工作,那的厨师很好,我站在旁边,他还教我炒菜呢。虽然学生不是太好,但也还是受了点熏陶,回家后妈妈还夸我做菜好吃呢。还有,我也经常和同事说我们学的东西,讨论我们都看过的书,很有意思。其实,生活中,工作中,到处都是学习的机会,只要肯抓住,不一定要在学校学习。
(四)本人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本人的人际交往的能力还欠佳,这还应在日后的日常生活、交际中有待加强和学习。
第二,缺乏社会经验,在为人处事方面尚还不太成熟,处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往往有时不得当。
第三,会因为长期做一件事而感到枯燥进而对工作产生抵抗心理,没有耐久性,容易放弃和自我否定
第四,劳动时会分心导致出现很多错误,进而影响别人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我认识到,在生活中吸取周围人的经验和阅历,掌握一些社会礼仪的技巧是极为必要的。充分发扬本人自身的优点,取长补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对将来充满信心,也为以后真正融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本次社会实践的问题和建议:
1、在待人接物上应以真诚为主,只要你真诚对待周围的一切,他们会以同样的行动回报的。只有你对人家好,人家才会对你好。
新经济报告范文5
一、基本情况
2014年以来,我分行按照“管理提升年”的要求,加强信贷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促进授信业务稳定增长。截止2014年6月30日,我分行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99997万元,比年初增长44042万元,其中公司类贷款余额277091万元,比年初增长36445万元,个人贷款余额22906万元,比年初增长1139万元;外币贷款10058.72万美元;累计发放人民币贷款14.53亿元,累计回收人民币贷款10.98亿元;新增公司类授信客户数44个(其中展业通客户4户),存量公司类授信客户数达到240个(其中展业通客户34户)。
二、因地制宜,分行信贷资产的主要特点
1、资产质量总体优良,客户结构继续向好
近年来我分行面对复杂经济形势和众多的不确定因素,严把授信准入关,加大贷后管理力度,加强信贷资金用途监控。在监管当局与总分行的统一布置下开展了系列排查活动,如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调控政策落实情况、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楼市、节能减排、资金用途监控、集团客户风险、个人贷款落实抵押、公路项目贷款等专项排查。资产质量总体良好,人民币贷款五级分类正常类贷款占比达99.86%,无不良贷款、逾期贷款和承兑垫款。客户结构继续向好,6月末全行内部评级1-8级客户贷款余额318531万元(本外币),较年初增加26653万元,1-8级客户贷款余额占比92%;世行十级评级1-5级客户贷款余额344986万元(本外币),较年初增加了42067万元,1-5级客户贷款余额占比99.9%。
2、顺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信贷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2014年由于信贷业务发展面临规模和资本等强约束,投放节奏、投向选择及业务定价等将面临着更高要求。我分行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所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适时制定了2014年信贷结构调整实施意见,以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提高收益水平。上半年对一些综合回报不高的授信户进行了减持退出,如旭日道路;对因国家行业政策致使发展前景不明的授信客户进行了贷款提前回收,如雨山房地产;对普通授信客户进行了“以价补量”、“品种置换”的结构调整,以提高定价水平,提升综合回报,半年以来,执行基准利率以上的客户数及贷款金额显著提高。对公贷款抵制押占比有所提高,从年初的22.98%上升6月末的24.11%。
3、信贷投向与本地产业结构有着较高的吻合度
马鞍山是以钢铁产业为主导的新兴工业城市,近年来除钢铁产业以及相应的金属制品加工业发展较快以外,专用汽车、造纸、机械、食品等工业也快速发展,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我分行授信业务的主要投向正是上述地区经济增长中起龙头和引领作用的大中型企业、央企子公司等,如马钢、星马、山鹰、现代牧业、中橡化学、奥盛钢缆、鼎泰新材、金星化工、十七冶等,以及为这些企业服务的上下游企业和配套企业,如马钢钢材经销商、炉料供应商、星马汽车经销商及终端用户等。6月末,我分行公司类授信业务余额474348万元(本外币合计),行业主要分布是:工业(196667万元,占41.46%),批发业(99328万元,占20.93%),建筑业(42103万元,占8.88%),电力(34490万元,占7.27%),公共设施管理业(34000万元,占7.17%),交通运输(21741万元,占4.58%)等。在工业大类中,又以钢铁、食品、轻工、机械等子行业为主。
三、创新服务,实现银企双赢局面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创新金融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创新金融服务是支持服务安徽加速崛起的迫切需要。面对复杂的宏观环境,我们分行在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千方百计扩大有效信贷投放的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大金融服务创新力度,充分挖掘金融资源的潜力,拓展融资和服务空间,为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其次,创新金融服务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迫切需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认识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意义,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更加注重贯彻国家金融调控的政策内涵,更加注重优化调整信贷结构,更加注重提高金融资源利用效率,主动作为,开拓创新,努力在推动全省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更大作用。再次,创新金融服务是贯彻实施安徽重大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重点建设项目,需要信贷资金的强有力支持,也对现有的金融服务体系、产品与服务模式、监管方式与制度、政策与市场环境等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各金融机构要积极顺应发展大势,抢抓难得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全力支持事关安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实施,为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再建新功。
(二)强化功能,全面创新金融服务
1、把握重点,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坚持“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结构调整、风险防范”的原则,认真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千方百计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力争全年信贷增长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的资金需要。着力优化贷款结构,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使贷款真正用于支持实体经济,用到我市国民经济最重要、最关键的地方,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特别是对一些在建重大项目、小企业和农业的支持。切实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防止出现异常波动。合理摆布信贷资源布局,妥善解决存贷期限错配、区域不均衡、信贷集中度过高等问题。按照宏观审慎管理要求,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2、瞄准热点,紧紧围绕重大战略部署创新金融服务。全力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围绕示范区产业转移需求特点,研发设计并大力推广个性化金融产品与服务。全力支持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促进自主创新的技术集成、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支持培育新的增长点。紧贴市场需求,创新项目对接方式,开展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与服务。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加快中小城市、小城镇布局,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改进授权授信机制,切实增强金融服务皖北及沿淮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
3、攻克难点,切实提高现代化金融服务功能。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现代化支付体系应用,为社会资金周转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积极争取加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和服务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发挥银行卡在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严控风险,构筑风险管控机制
1、继续开展信贷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存量授信业务结构
密切关注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传导,持续监控过剩行业已发放贷款,授信投向应主动向产能过剩行业中变现能力强、子行业优质客户倾斜。对产能过剩行业中低端客户、经营不稳定、效益前景不乐观、环评不达标企业以及国家发改委已列入落后产能名单的企业或项目,要及时采取压缩贷款规模、择机退出授信等风险控制措施,确保授信业务结构优化、风险可控。对政府融资平台,立足结构调整,从严控制信贷,全年贷款余额占比确保较年初不增加。
2、对存量授信客户进行业务风险度与适宜度排查,提高对潜在风险的化解能力
在全面梳理排查存量授信客户的基础上,工作重点:一是加强内部评级低于8级客户的贷后管理,对新设立公司要密切关注其生产能力提升与否和经营变化情况,若与预期不符,要逐个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对报表真实性存疑的客户要去伪存真,还原本质,重新评判。二是提高对钢材贸易商存量授信客户查访频率,警惕钢材价格持续下跌危及我分行信贷资产安全,对以仓单质押为保证方式的存量授信业务质押率高于65%的要立即平仓归还贷款或补仓。三是对房地产开发贷款要与客户沟通,尽快确定还款计划,争取年内全部收回。
3、强化管理,以管理能力提升促进业务发展
一是持续加强风险管理,着重做好风险预判,认真落实总行操作风险项目推广要求,确保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推广的各项工作安排。二是提高政策执行力和授信管理水平,围绕重点客户实施重点营销,提高授信管理的主动性。三是加强队伍建设,为发展提供后劲。加强各条线队伍的职业素质培训,提高风险识别能力等工作技能,提高防范信贷风险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促进各条线员工队伍共同进步。
新经济报告范文6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东南部与*为邻,西接*、*,北为*、*。乡驻地*村,离县城37公里,总面积51.9平方公里,*年底,全乡辖8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865户,总人口2518人;完成国税680万元,完成地方财政237.6万元。农业总产值实现1.75亿元,其中全乡粮豆薯总产444吨,粮食单产300公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990亩,蔬菜种植面积1800亩,年产蔬菜2700吨以上;向县内外输出劳动力800余人(次),创收800余万元。农民收入也得到逐步增长,*年农民人均收入达2395元。
二、基础设施现状及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乡共有30个自然村,865户农户。近几年,在我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加快发展、富民强乡、建设新农村”为工作主题,全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得到明显加强。
道路:全乡8个行政村的通村公路已经全部硬化,其中5个行政村已经达到准四级标准。
供水:共有589户农户由村统一供水,占总户数的68%;276户农户是自行解决饮水,其中只有27户农户的饮用水来自水塘溪坑。水质检测过的312户,占总户数的36%,从未检测过的553户,占总户数的73%。
供电:在全乡30个自然村中通电自然村26个,838户,未通电4个自然村,27户。未通电的4个村是已经有下山移民或近期即将下山移民的村庄。其中有22个自*年以来已经进行过电网改造,并且目前已经基本符合生活需要;后甲村虽然自*年以来没有进行过电网改造,但近期已经有计划并准备实施。其余7个自然村39户农户*年以来未改造过,但农户认为已适合生产生活的需要。
交通:3个行政村通社会营运车辆,其余6个村既不通公交车,又不通社会营运车辆,这主要是指该行政村没有穿村而过的的营运车辆,村民外出不方便。目前8个行政村已全部通邮政,村民收寄信件可足不出村。
电话:共有23个自然村和808户农户能够通固定电话,5个自然村329户农户能够通达移动电话信号,分别占总数的93%和38%。目前共有7个自然村还不能通固定电话,涉及农户57户;有25个自然村未能通达移动电话信号,涉及农户361户。这些自然村和农户主要分布在较偏远的小村庄。
广播:共有12个自然村和586户农户可通有线广播,分别占总数的40%和68%。有将近一半以上自然村未通有线广播。
有线电视:共有5个自然村和329户农户能够通达有线电视,分别占总数的17%和38%;反映不能通达有线电视的自然村有8个,涉及农户60户。
调查结果表明,在我乡农村村庄总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主要反映在:
环境卫生治理不到位。调查结果显示,生活垃圾有4个自然村和310户农户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由县域统一处理,即运到小盘垃圾中转站。其余26个自然村和555户农户未作任何处理。全乡只有13.3%的自然村和35.8%的农户已经实施“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的模式。全乡公厕只有2所,集中在卢村,实行厕所改造3个自然村,基本实现的只有丁埠头1个村,其余27个自然村还是采用传统的粪坑、粪缸形式。大部分村庄垃圾成堆,臭气熏天,脏乱差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广大农户居住分散,治理成本大;二是大部分农户对生活垃圾处置的观念还停留在过去,不能做到袋装化和集中堆放;三是由于资金不能长期保障,基层干部对该项工作比较消极。
农民用水安全不能保证。全乡还有276户农户是自行解决饮水问题的,占总数的32%,其中有27户农户的饮用水来自水塘溪坑。水质从未检测过的553户,占总户数的73%。全乡8个村的生活污水全部没有进行有效处理。这严重影响到了全乡农民的用水安全,给全乡农民带来了身体上的危害。
农村信息化程度不高。我乡共有442户农户已经安装固定电话,有5户农户拥有电脑,丁埠头3户,溪下路2户,5户全是通过固定宽带上网的。还有18个自然村279户反映不能通有线广播。有线只有5个自然村和329户农户能够通达有线电视,分别只占总数的17%和38%。目前为止,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到还没有一个村开通,村文化活动室和健身点基本没有,农村文化娱乐生活极其缺乏,农村信息化建设缓慢,农网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交通和通讯不畅。全乡8个自然村虽然都通上了康庄大道,但6个村没有既不通公交车,又不通社会营运车辆,交通极不方便。另外除了8个行政村通上大路了,其余较偏远的自然村还是只通山路,自然村间道路通达率较差。村民进城甚至到乡政府所在地都很不方便。移动信号只有公路沿线的三个村有,手机使用率较低,群众沟通交流有所不便。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我乡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我乡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乡文明化和保障社会化。
农业产业化:当前,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是第一位。而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如加大对马加坑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引导和支持,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乡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