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范文1
(一)概念。宏观经济管理是指国家在遵循市场规律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前提下,从经济运行的全局、整体出发,通过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进行总体管理和调控。是对整个复杂国民经济有机系统从总量上和结构上进行全盘统筹安排和协调,其目标在于有效及时地处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实现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二)意义。宏观经济管理从宏观经济整体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弥补和纠正市场经济失灵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带来严重的影响,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宏观经济管理作用,克服经济危机,为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现状
(一)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研究不足,难以提供有效的基础支撑。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方面,不论从范式到假设、模型等几乎全部沿袭了西方经济学理论,局限于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拿来主义”盛行。借鉴过多,创新性不足,一个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经济学派还没形成。然而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是基于对其国内具体经济现象的解释研究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也是在基于开放和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假设构架之上进行讨论的。对比我国经济的运行情况,中国经济的特殊性、社会发展经历的重大变革及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都造成我国经济运行的复杂程度很难一言以概之。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建模时的许多假设与我国的具体情况都不相符合。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时,不比较宏观经济学理论所适用的条件,简单地套用研究范式,局限和不足难以避免。有些情况下,甚至于将研究结论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依据,在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和市场调节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的情况下,不仅不能有效地解决经济问题,反而加剧经济有序运行难度。
(二)管理灵活性不足,一刀切作法普遍。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统一的制度柜架和市场环境,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存在着东西中部、城乡等地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而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虽然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待加强,但相对于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和对比国外先进国家的宏观调控,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灵活性明显不足。对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各地的具体状况难以及时有效地把握并采取措施,宏观经济管理存在简单化的“一刀切”的作法。如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等,都是不分各地各行业的巨大差异,“统一口径”,一视同仁。结果不仅难以实现政策的最初目标,甚至于让相关的产业、企业发展受到负面影响。如全国准备金率的提高措施,导致贷款额下降,然而仍有许多行业迫切需要贷款资金启动。特别是政府相关部门的本位主义,加上政策出台缺乏部门间的协商机制,也导致了整体的非理性。
(三)宏观经济管理缺乏前
瞻性,政府越位、缺位现象严重,同时造成市场经济的活力得不到充分体现。金融危机至今,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力度和深度前所未有。然而政策的短期化倾向明显,缺乏前瞻性,过于专注于细枝末节的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能从经济的宏观全局出发,缺乏对长远利益的考虑。调控时机的准确把握和选择差,造成宏观经济管理严重的滞后性,难以适应宏观调控的要求。在政府职能转变和改变中,政府的职能还没有实现真正转换,全能政府、大政府的现象仍不时存在,出现政府主导经济的局面,政企还没有真正分开,还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政府失灵问题。政府对宏观调控手段的驾御还不娴熟,调控方式简单化,行政命令和红头文件多,通过税收、汇率、价格、财政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调节的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关系还未理顺,越位、缺位现象严重,造成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难以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宏观经济管理限入恶性循环的困境。
三、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对策
(一)加大理论研究力度,建立起适应中国具体国情的宏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管理理论。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的选择是基于对整个国家的市场经济、社会发展、政治、历史、文化等元素的具体分析上形成的,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循。中国地大物博,经济和社会处于深刻的变革中,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立足我国具体国情选择性地借鉴和吸收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的成功经验,摒弃“拿来主义”,鼓励自主创新,创立起具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
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范文2
【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 运行过程 功能 统计思想
受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经济俨然已出现负增长的态势,相较之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较快速度增长,这使得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质疑。事实上,国际社会对我国宏观统计数据的质疑并非第一次,世界银行就曾因中国官方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提出过质疑,并随后即在其公开出版物中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进行了调整。作为提供主要宏观经济数据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显然在统计理论和实践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框架
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和结果无一不表现为一定的数量和数量的联系,这就要求有一套生产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世界各国采用的生产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实证分析的工具。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全面且系统的核算,是整个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国民经济核算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国民经济循环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统计、数学等方法和具有内在联系的指标体系,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其经济活动及特定时点的活动结果的各种重要总量及其组成部分进行观察、测定,以描述国民经济的结构和内在联系。这些经济理论、方法体系、指标体系就构成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包括生产过程、收入分配过程、消费过程、投资过程和对外交易过程。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框架由流量核算和存量核算构成。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
1.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态势的有效工具。国民经济,由于其固有的复杂性,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要准确无误地把握这个系统,需借助国民经济核算这一有效的工具,其通过把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基本指标组合起来,从而将复杂的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可视化”,从而显著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2.作为宏观经济管理参考的可靠依据。宏观经济管理,是通过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来引导和协调国民经济持续、稳定且快速的发展。国民经济核算提供的与生产、收入分配、消费、投资、对外经济往来等方面有密切联系的基础数据。
3.制定和检查国民经济规划。
4.经济统计的基本框架。只有当不同方面的经济统计建立在一个统一的基本框架下时,彼此之间才能表现出相关性,从而发挥出整体功能的作用。国民经济核算,作为一种符合上述要求的框架,使得不同类型的经济统计彼此之间相互衔接,使整个经济统计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增强了其实用功能。
5.协调经济统计数据。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思想
国民经济核算包含的统计思想,可从“为什么统计”(Why)、“用来统计什么”(What) 及“怎样统计”(How)三个层面(3W)来加以概括:
1.“为什么统计”――Why。国民核算,其基本功能是通过研究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获得其数据,从而勾勒出国民经济面貌,以此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增长目标的确定、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划都必须围绕国民核算结果来实施,同时,其核算结果反过来也能够检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效果。
2.“用来统计什么”――What。国民经济核算能够描述国民经济总量与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同角度计算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反映国民经济总体态势。通过国民核算可以得到经济活动中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信息。由于统计的基本任务即是反映研究对象的总体特征,因此,不能只停留在部分数据上。
3.“如何统计”――How。国民经济核算以经济理论为导向,通过会计、统计、数学等方法来描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其运用的基本方法包括账户法、基本平衡法以及矩阵模型法等。账户法,利用会计账户特性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方法。基本平衡法,依据平衡原理,采用恒等公式将有关指标结合起来,从而反映国民经济协调情况的一种方法。矩阵模型法,则是将众多账户归纳于一个表中,从而反映出各部门各交易之间的联系,以及包括各种收支关系的来龙去脉,可在此基础上,对国民经济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四、结语
国民经济核算,通过描述国民经济总量与部门之间经济联系,可为宏观经济管理做出有效决策,其中沿袭了非概率统计方法显现出其深刻的统计思想。统计学旨在偶然性造成的无序中找出一些虽不确切却有规律性的东西。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依据统计方法所做出的判断并不一定是完全可靠的,必须具有一定的概率保证;同时,由于统计方法中固有的从事物表面数量关系着眼的特点,使其容易被过度使用、误用。综上,开展统计应用性分析的关键是将理论与客观事实相结合,在采用有关统计技巧前必须对相关理论做一定的分析与理解,从而对所采用方法中所蕴含的统计思想有明晰合理的认识,此时才能得出真实且可靠的结论,从而避免了“统计陷阱”。
参考文献
[1] 李金昌 . 关于统计思想若干问题的探讨[J]. 统计研究 2006.
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范文3
一、着眼全局.充分认识会计指数的重大意义会计信息对于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具有重要作用。经过提炼的企业会计信息可以帮助政府及时深人地了解微观经济基础,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做好宏观经济决策。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提升会计的决策支持作用,是企业与政府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会计工作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杨纪琬和阎达五教授就提出,会计制度既要为本单位服务,又要为国家综合部门服务,两者不可偏废。他们特别指出,我国会计制度的设计要特别考虑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杨纪琬和阎达五,1980、1982、1984;杨纪琬,1984;阎达五,1984)。此后,阎达五教授等许多会计学前辈也试图从社会会计、宏观会计等角度探索会计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的路径(阎达五,1988)。
囿于当时会计制度和会计信息质量的限制,这些学术思想未得到系统深入的研究。近年来,我国企业的会计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完善为企业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奠定了基础。上市公司的季报、半年报及年报为学术界和投资者提供了大量可利用的财务信息,财政部门也积累了包括国有企业快报在内的大量会计信息。这些会计工作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有序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已在企业微观决策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但其在宏观领域的决策支持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尚有广阔的提升空间。正是基于这种情况,财政部王军副部长提出①,应该利用企业会计信息,编制一个或者一套综合反映一家企业、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景气程度的会计指数,以提升会计工作在宏观经济决策中的地位与影响。可以说,会计指数研究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必然,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具体而言,会计指数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会计指数的研究,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经大大提高。而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资源连同其他生产要素,已经成为弥足珍贵的经济资源。没有一流的数据,就没有一流的决策。无论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还是企业加强微观管理,都离不开高质量的信息资源的支持。与其他信息源相比,会计信息有其特有的一套比较科学、严谨的方法,集中表现在从填制凭证到登记账簿再到编制会计报表这套“会计循环”上,这套科学的方法保证了会计资料的全面性、系统性、真实性和客观性。利用企业会计信息编制的会计指数,可以充分挖掘利用会计信息资源,提升会计信息的集成度,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二,会计指数的研究,是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政府不断调整职能,一方面尽可能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另一方面又需要政府及时掌握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适时推出适当的经济政策,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的主体,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宏观经济部门判断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参照。而具有反映和监督职能的会计工作,以其科学严谨的信息处理方法,系统、真实、客观地反映了企业的运行状况和财务成果。利用企业会计信息编制的会计指数,是企业财务信息重要和系统的反馈渠道,也是宏观决策的重要参考。通过对会计指数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的深入分析,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可以更好地掌握和监测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科学地分析判断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地引导资源配置的行业地区分布,有效地推进产业政策实施。这对于提高国民经济预测、预警与监测水平,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积极作用。
第三,会计指数的研究,是构建协调统一的中国会计体系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计行业始终坚持推进会计改革和发展,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为纽带,以构建充满活力的中国会计体系为目标,既融人国际,又独具特色。为了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财政部结合财政、会计工作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了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会计行业的发展战略,把全力加强法制建设、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内部控制、XBRL、会计鉴证、人才评价和会计指数等八个方面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并努力打通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对接通道,形成既各有特色,又相互促进,衔接有序、整体互动、相得益彰的中国会计体系,更好地发挥其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和服务效能(王军,。会计指数是中国会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子系统。会计指数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发挥中国会计体系的信息保障作用、决策支持作用、风险预警作用和管理提升作用,为会计的协调发展探索一套新机制、闯出一条新路子、开辟一片新天地。
第四,会计指数的研究,是提升我国会计在国际上影响力的需要。我国经济在国际舞台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会计作为反映经济活动、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理应走上国际舞台,扮演其应有的角色。近几年,我国推进的会计审计改革、领军人才培养、内控体系建设及可扩展商业语言(xBRL),得到了国际国内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中国会计行业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增强。而在会计指数的研究方面,我们更是走在了国际同行的前面。我们应当持续推进这项工程的研究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努力提供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
第五,会计指数的研究,是增强会计社会影响力的需要。目前,会计数据更多地被用于分析单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较少与行业综合评价乃至宏观经济分析相结合,而微观企业又是整个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因此,对微观企业会计数据加以提炼,使其能反映一类企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有助于拓宽会计数据的应用范畴,有助于提升会计的决策支持作用,提升会计工作的地位,增强会计的社会影响力。
二、集思广益。合理构建会计指数的研究框架立足于基本的会计理论与宏观经济理论,充分借鉴指数编制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利用公司会计信息与科学的统计方法,可以尝试构建基于企业会计信息的一套指数体系,这个指数体系包括综合反映企业经营对宏观经济综合贡献的价值创造会计指数,评价某一行业内企业整体运行情况的行业评价会计指数,以及分析单一企业股票投资价值的企业投资价值会计指数。指数的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
在图l中,价值创造会计指数是利用企业会计信息编制的反映企业经营对宏观经济综合贡献,进而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指数。该指数体现了宏观经济运行中微观企业的价值贡献,通过考察该指数的变化,可以直观地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的变化趋势。这一指数又可细分为价值创造额和价值创造效率两个指标,对价值创造额进行构成分析,可以反映股东、政府、员工及债权人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分配关系及其变化趋势,为国家制定分配及税收政策提供依据,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对价值创造额和价值创造效率分经济性质进行分析,能够对不同经济性质企业之间的价值创造能力和价值创造效率进行对比,从而为国家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非国有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对价值创造额和价值创造效率进行细分行业分析,可以反映不同细分行业受宏观经济变化的影响程度,揭示不同细分行业的经济运行特点,为国家有针对性地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对不同细分行业内部不同利益主体的分配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判断不同行业内的利益分配生态,有助于政府更具针对性地制定税收和收入分配政策。对价值创造额、构成及效率进行分地区分析,可以反映全国各地区的大制造业上市公司在经济增长、收人分配及资源使用效率方面的发展动态,为国家及地方政府制定相关行业的区域发展战略、资源分配政策、差异化的税收政策提供参考。
行业评价会计指数是利用企业会计信息编制的综合评价某一行业中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内整体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指数。该指数是对宏观层面价值创造会计指数在大行业和细分行业的深入分析,并形成一系列反映行业发展状况的基准数据,可以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某一行业的整体发展态势,进而揭示某一行业当前的运行状况,据此推断和预测未来前景。该指数可以为国家相关部门优化产业布局、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会计投资价值指数是利用企业会计信息及其市场表现构建的反映企业长期投资价值的指数。该指数可以反映综合考虑企业盈利能力、盈利质量、成长能力下的投资价值,目的在于引导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在资产定价中的基础性作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作为一个后发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够完善。最突出的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市场波动剧烈,二是市场结构不能体现优质优价。究其原因,有体制问题,有监管问题,还有社会文化、投资习惯、市场心理等多种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从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还是从提高投资者投资回报的角度,鼓励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都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投资价值指数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王化成等,2012)。
上述框架对会计信息的应用不只局限于对企业自身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而是扩展到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中观行业运行质量以及微观企业长期投资价值等多层次多角度,信息更加丰富,范围更加全面,层次更加清晰,指数之间功能互补,可以综合反映一家企业、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景气程度,从而能够发挥指导微观经济的“指南针”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晴雨表”的作用。
三、齐心协力。扎实推进会计指数的研究工作会计指数的研究工作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技术性强,影响范围广,实施难度大,国内外没有成熟经验可兹借鉴。开发出一套“立得住、叫得响”的会计指数,为反映经济运行趋势、进行经济预测和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服务,是中国会计界应承担的历史责任,广大会计从业人员责无旁贷。相关方面也应认识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特别是要认识到会计指数研究的历史性意义,切实处理好与各项工作的关系,确保会计指数研究工作取得突破。
第一,多管齐下,集思广益,营造会计指数研究的学术氛围。会计指数研究的扎实推进离不开学术界、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通力合作,共同参与。应该由财政部、会计学会牵头,采取多种举措推动会计指数的研究工作,营造全行业研究会计指数,全社会关注会计指数的良好氛围。这些举措包括:
专门课题起步,研究报告破题。会计指数研究是会计理论的拓展,会计体系的完善。对指数内涵、作用、理论基础等方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指数的质量和效用。因此,会计指数研究首先应从相关课题研究起步,形成具有理论深度、实践可行的研究报告,把会计指数有关的内容说透,把指数编制的难点理清,然后再探讨指数编制和的方法。目前,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课题组主持的财政部重点科研课题“价值创造效率会计指数研究”已经顺利完成结项。该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等领域内众多专家和学者的鼎力支持,课题组对会计指数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充分论证,对编制思路做出了反复修改,对样本数据不断扩展,从多个角度对编制结果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课题所形成的研究报告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论述透彻,为会计指数的破题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该在财政部和会计学会科研课题中专设会计指数的相关研究课题,鼓励广大会计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围绕相关问题展开研究,争取形成一批质量较高、论证透彻、理论与实务有机结合的研究成果。(2)学术研讨促进,成果发表推动。鼓励争鸣、集思广益、兼容并蓄是保障会计指数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中国会计学会可以围绕会计指数研究的主题组织专门的学术研讨会,鼓励广大会计学者和实务工作人员就会计指数研究出谋划策,提供方案。学会主办期刊可以就会计指数研究开设学术专栏,发表指数研究的优秀成果,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学术气氛。
设置专门研究机构,稳步推进指数研究。会计指数的研究和编制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设置专门的研究机构,持续推进指数的编制、分析和工作。研究机构的职能定位于定期编制并会计指数及指数研究报告,为政府部门、企业、投资者等各方面提供中国企业财务运行的数据及相关研究成果,同时围绕会计指数研究进行系列衍生研究,以不断扩大指数的社会影响力。
第二,多部门合作,精心设计,解决指数编制的数据源问题。指数编制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源质量的高低。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目前对指数的测算以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公开披露的季度报告、中期和年度报告为数据基础。但是这一思路存在时效性欠缺、样本量少等缺陷,从而会影响会计指数效用的发挥。鉴于此情况,我们应该加强与国资委、证监会等部门的合作,拓宽指数编制的数据来源。
如可以使用国有企业与金融企业每月快报数据编制指数,提高指数的时效性,加强对宏观经济决策的影响力。同时,可以增加快报内容,要求企业直接上报人工成本、企业税费以及利息支出的相关信息,从而克服数据取得的限制,大大简化指数的编制工作,提高指数质量。
另一方面,财政部目前大力推广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可以快速、准确、可靠地处理财务数据,大幅提高信息收集、分析的质量,提升会计指数编制的效率和准确性,对于会计指数的研究将具有重大推动和支持作用。XBRL采用的技术架构,具有良好的信息开放性与数据兼容性,能够在windows、等不同操作系统下直接使用,在不同软件、平台、技术间实现数据的可靠提取和顺畅交换,还可通过互联网远程自动获取会计信息,从而摆脱对其他数据库的依赖,可以降低会计信息的获取成本,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指数的独立性。
第三,缜密部署,实践检验,推动会计指数的广泛应用。会计指数的需求源自实践,指数的研究也离不开实践的土壤,否则就成了无本之木。会计指数有没有用?怎么用?用后效果如何?存在什么问题?都需要实践来检验和回答,实践检验通过了,我们才能心里有底。因此,财政部、中国会计学会应该统筹规划,缜密部署,适时将相关研究成果提供给有关部门进行参考,注意听取相关部门对会计指数的意见和建议,关注社会各界对会计指数的反应,及时掌握会计指数在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发现会计指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抓住重点,深入研究,积极应对。
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范文4
上周五,国家统计局公布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
经济总体好于市场预期
8月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总体上要好于市场预期:从宏观经济运行的三个主要数据投资、消费和工业生产上看,投资和工业生产的数据好于市场预期,但消费则仍没有大的提升,表现仍然不及市场预期。
我们对经济的预期和市场有不同之处,我们对投资和工业的预期要比市场乐观,我们一直认为消费变化比较平稳,因此我们对消费的预期比市场要温和一些。即使是我们对投资比较乐观,8月宏观经济的表现在投资上仍然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消费增长也比我们的保守预期要好。但工业生产要略逊于我们预期,显示产能过剩对工业生产压力仍然存在。
我们和市场预期差异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认为投资仍然是我国下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增长带动工业生产回升,而消费则具有平稳特征。
投资高增长延续趋势进一步确立
8月投资增长新获一强劲动力,房地产行业投资迅速上升到总投资水平,并领先增长。1-8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1147亿元,同比增长14.7%,增幅比1-7月提高3.1个百分点。虽然累计增速仍然比总投资高达33%增速有较大差距,但当月投资增速已赶上总体增速并反超。2009年2季度以来,膨胀的信贷泡沫迅速消化了市场存量资源,住房市场突现供不应求态势,开发商在资金压力消除后,加快了开发速度,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迅速上升。当前房地产投资占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20%以上,房地产投资的增加,必将为我国本已高速增长的投资再添新动力。上半年,我国投资的高增长态势显现了在信贷泡沫推动下,政府投资单兵突进的局面;下半年,我国投资高增长态势的增长结构将发生改变,将体现为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和民间资本主导的房地产投资“双马”齐奔的格局,增长动力将更加强劲,投资总体高增长延续的趋势将更加确立。
消费价格出现回升
工业生产的持续复苏,导致了,工业品价格水平的快速反弹,8月份我国工业品价格水平上涨0.8%,已经连续5月上升。4月份起工业品价格水平即出现了回升趋势,只是由于去年同期工业品价格上涨速度更快,才导致今年PPI同比数据的持续扩大。2008年9月,工业品价格水平开始进入快速下降通道,即PPI环比数据开始大幅度下降,因此我们预计9月开始,PPI同比数据变动也会进入一个降幅迅速收窄的阶段。与工业品价格水平的走势不同,我国消费品价格2008年时要先于工业品进入下降通道,2008年3月CPI环比即开始转为负值。由于消费相对工业生产具有更加平稳的特性,因此消费品的价格变化也要平稳得多。在工业生产复苏导致工业品价格水平于2009年4即开始正增长的同时,消费价格水平仍然延续了缓慢下跌趋势,直到8月份,消费价格水平才在季节性需求上升的带动下,开始上涨。
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范文5
在央行不断收紧宏观流动性的政策压制下,近来市场出现大幅震荡下挫行情,上证指数洞穿2700点,并于6月20日创出2011年调整以来的新低点2610.99点,深证成指在6月20日下挫到11288.62点。从两市的成交量来看,沪市成交额进一步萎缩,成交量不断创出新低,深市的成交额也是紧随市场开始萎缩。在市场成交额萎缩和悲观情绪的笼罩下,机构和普通投资者采取了观望策略。
分不同板块来看,大盘类股票在经过连续下挫以后,由于该类股票整体估值偏低,企稳迹象明显;中小盘类股票继续进一步下跌,市场成交额变化较大;创业板一方面由于估值偏高,另一方面由于业绩出现下滑和成长性受到投资者的怀疑,该板块指数跌破800点;中小板也是表现低迷,在市场继续下跌的同时,成交额不断萎缩。
市场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样的走势?在这种情势之下,如何投资基金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后市将维持区间震荡格局
市场震荡下挫击破投资者心理点位,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CPI创新高,在央行连续紧缩政策压制下,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加大;其二,外汇占款过多,紧缩政策将继续;其三,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不可预测潜在风险增多。具体来看,对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从国内来看,CPI屡创出新高,物价调控压力增大。面对通胀压力,央行采取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等措施,收紧市场流动性,现阶段,大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已达到21.5%的高位。在央行连续政策紧缩压制下,银行间资金出现紧张局面,从资金价格全线飙升便可以印证。资金价格的飙升,再加上房地产市场调控进一步收紧,短期对实体经济造成一定冲击,同时更对市场产生一种压制。
从央行近期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1975亿美元。巨额外汇占款一方面增加了市场的整体流动性,同时推升了基础货币存量,从而给调控物价造成压力。为对冲新增外汇占款,收紧市场流动性,央行将会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的紧缩性。
从国际来看,国外经济乱象丛生,各种不可预测风险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市场更不可能独善其身。从美联储推出QE1、QE2后的实际效果来看,美国经济并没有实现预期的复苏愿景,失业率依然很高,通胀并开始抬头。同时,在美国债务不断创出新高的情况下,评级机构对美债发出了警告,未来全球经济面临很大的不可预测风险。从欧盟来看,成员国的债务信用危机更是困扰欧元区经济,在欧盟经济面临困境的同时,欧元前景更是不明。此外,中东地区动荡,战争持续,也在增加全球经济运行的风险。因此,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全球经济的不可预测风险增多,进而影响到全球经济复苏和长期发展。
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国内市场走出了一波大幅下挫的行情,上证指数更是创2011年以来调整新低,成交量进一步萎缩,虽然政策将保持紧缩,但是市场进一步下挫的概率较小。
客观来看,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就是物极必反,当市场下跌到很低点位,同时做空动能不足、成交量大幅萎缩的情况下,市场便会往相反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加大,政策紧缩压制市场,短期市场出现大幅反弹的动能不足,在这样的市场环境情况下,市场将维持一种区间震荡的格局,同时存在一定的结构性机会。
基金投资时机显现
市场在经过连续下挫以后,投资者信心倍受打击,悲观、观望情绪浓厚,短期来看市场情绪难有较大改观。在市场区间震荡的行情中,随着各种市场情绪的叠加和逐步释放,市场将会慢慢筑底,这样的市场环境对基金投资来说是很好的机会。
投资者可以抓住这样的行情,采取分步建仓策略,逢低买入优质潜力基金,分摊投资成本,这样在市场反弹的时候便能够获取良好的投资回报。
结合当前的市场行情,针对基金投资,我们向投资者给出以下投资建议:
(1)分步认购优秀基金公司正在发行的,且优秀基金经理掌管的新发基金,因为在市场低位区间震荡的行情中,新发基金具有很大的建仓优势,在个股估值修复明朗的情况下,新基金配置到优质股的概率较大。
(2)关注指数基金,在市场低位震荡的格局中,投资者分步认购指数基金,这样便可以避开选时的难题,从而分摊投资成本,在市场反弹的行情中,指数基金带来的收益往往跑赢大盘。
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范文6
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看,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公司生存、发展的最基本因素。企业的经济效益会随着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利率水平和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动而变动。如果宏观经济运行良好,企业总体盈利水平提高,财务状况趋好,财务风险降低;如果宏观经济运行不容乐观,企业投资和经营会受到影响,盈利下降,可能面临财务风险。目前,我国科技不断发展,国民对电力的依赖越来越强烈,发电企业覆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市场化经济日益成熟的今天,这给发电企业带来无数机遇的同时也倍感压力重大。当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如电价调整、贷款利率调整等政策变化时,企业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将会随之变化,哪怕一个小小的变动都会给企业财务状况带来不确定性,而由此产生程度不同的财务风险。电价政策一直是社会敏感话题,也是影响发电企业经营情况的重要指标。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环节中的财务风险
1.1标煤价升高燃料成本加大形成的财务风险。
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而发电企业燃料成本占总成本的45%左右,因此对燃料成本的控制成为每一个发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2贷款本金大财务费用高形成的财务风险。
发电企业属于高投入的技术密集型企业,设备更新较快,历来自有资金匮乏,偿债能力不足,资产负债率过高,还本付息的压力相当大。自有资金的不足,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面对银行利率上调的趋势,势必增加还贷压力。这虽然与国家宏观政策密切相关,但最终偿还债务是要落实在企业本身,为此电力企业要在争取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加强经营管理,堵塞漏洞,力争将因偿还债务导致的不容乐观的财务状况可能产生的风险降至最低程度。
1.3电费回收率低形成的财务风险。
发电企业主要收入是电费收入,电费回收是否及时关系到企业自有资金效能的充分发挥。但电费回收难已成为电力市场销售中普遍存在的热点,电费的长期拖欠成为发电企业发展的障碍。
2、发电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几点措施
2.1加强对燃料成本的控制,降低高成本造成的财务风险
通过控制原煤采购价格、热值,加强煤场管理等手段,降低入场入炉煤的热值差,并能够科学合理计算掺烧比例,从而有效控制入炉煤标煤价。并且通过提前预测煤炭市场行情,科学合理地进行库存煤的管理,既保证生产,又降低原煤储存成本。
2.2财务结构优化管理,降低筹资成本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为自身的发展就必须融资,融资有利于加速企业的发展,但举债经营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负债越多,财务风险越大。每个企业都应当结合自身生产经营能力,保证企业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适当,优化企业的筹资形式,即企业短期债务、长期债务和所有者权益的合理结构,将财务风险控制在自身能承受的范围内。
2.3加强电费回收力度,积极控制电费回收风险
及时回收电费,保证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畅通,是发电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厂网分开后,电厂的主要交易对象是电网公司,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必须与对方签订购电协议,在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的同时,对电费的支付方式、付款期限也要明确约定。同时还要加强双方的沟通,建立互信、互助的融洽关系,确保电费100%的回收。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