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课外阅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后服务课外阅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范文1

学生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2012年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保证学生在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的完成。

一、营造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好的环境氛围总是给人耳濡目染的熏陶,读书也一样。要让学生搜集名言警句、名人故事,在班级或学校的故事会上朗读和演讲。将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张贴于教室墙壁、写入班级墙报,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使学生时时处处都可以感受到阅读的重要,从心底爱上阅读。对学生每周的阅读摘抄进行检查,在班上让学生朗读阅读感言。每周评选“阅读之星”,在校园报上选登学生阅读感言,让学生体验成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推荐材料,拓展阅读范围

(1)整本书的推荐阅读。一是学段推荐。根据课标对各学段阅读的要求,集合社区、学校、班级和学生个人的图书资源,向学生推荐著名儿童文学家杨红樱、曹文轩、黑柳彻子等的作品。把推荐书目印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学生选择性阅读。二是学期推荐。根据每期教材中的名著单元向学生推荐经典。例如,由《武松打虎》推荐《水浒传》,由《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推荐《西游记》等。

(2)诗文段的推荐阅读。一是古诗词。将课标中规定必背的70首古诗词印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每周选一至二首督促背诵。二是单元阅读。按单元主题推荐阅读文章。如教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真诚的心”时,让学生阅读有关诚实的文章、名言及名家故事。三是课前课后阅读。课前鼓励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自主选择阅读作者介绍、文章历史背景、文中人物故事的相关文章材料。课后补充阅读课堂上学生认识不全或有疑问的地方。例如,学《凡卡》一文时,就让学生去读俄国同时代作品高尔基的《童年》。四是积少成多阅读。百花园中的 “积少成多”,除教材熟记外,鼓励学生积累类似内容。像以上这样将课内外阅读链接起来,使学生不仅有内容读,还做到了有目的地读,自觉自愿地读。

三、教给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1)传授阅读方法。“得法于课内,彰显于课外。”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方法,让其在课外阅读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写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品味,品析人物之美、感悟作品之美。例如,教学《孔明借箭》时,可以从教材中人物的对话、神态的描写去品析人物、去品味语言。从鲁肃的“惊”、孔明的“笑”品味作品语言之美,品析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对写事写活动的文章,抓住场面、细节描写,感受场面的激烈、细节的精彩。对散文、诗歌、儿歌的教学,要创设情境、想象意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感悟作品语言的经典之美。还要抓住文章的构思、布局读文章。如抓《永远的歌声》首尾照应、点明主题的写法,让学生感悟文章结构之美,品味作品的语言意境之美。学生将课内阅读中学到的方法,灵活地运用于课外阅读,同时,把课外阅读到的材料加以整合,不仅提高了课外阅读质量,还能很好地服务课堂,提高课堂阅读的质量。如:教学《十年后的礼物》,让学生在课前做链接阅读,在理解礼物的珍贵时,不仅从文段中理解到四个理由,还联系上下文找到了两个理由:这是达格妮苦等了十年的礼物;这也是她对生活失望时意外收到的礼物。有学生读了原文《一篮枞果》后说:这是格里格去世一个月后,达格妮收到的礼物。后三个理由一个比一个精彩,这都是学生课内外阅读链接的成果。

(2)教会做笔记。新课标提倡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做笔记的方法。其一,勾画、批注。教学生在语言精彩处、印象深刻处做出勾画,并批注自己的感触。其二,摘抄。课内教学时把文中用得好的词语补在词语花篮中,将写得好的句子摘抄下来。课外阅读时,把借阅的阅读材料中的佳词妙句也摘抄在笔记本上。其三,写感言。将自己对文章认识、有启发的内容和值得自己借鉴学习的地方写下来。“拓读于课外,得益于课内”。教给学生读书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后,既可以让学生时常玩味于精彩的语言之中,也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悟文章的主旨,有效地将课内外阅读链接起来,大大提高阅读的质量。

四、检查落实,增强阅读效果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半途而废。学生在家,请家长督促。学生在校,每周检查摘抄感言,要求学生读、抄、感一体。同时,安排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如周三经典阅读、周五自由阅读、周一展示、佳作欣赏等。另外组织一些演讲、故事会等,学生在活动中各显其能,充分展示自己阅读的收获与快乐,都能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范文2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其途径主要是听、说、读、写。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本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那么如何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1 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是开展课外阅读的前提。在内容安排、组织形式上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

1.1 营造优良的阅读环境。有部分教师和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不务正业,觉得是浪费学习时间,会影响成绩,学生一有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就要受到批评限制。有的学校也不重视,读书室、阅览室只是一种迎检的摆设。所以首先要打破这种思想观念,让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共同营造一个优良的阅读环境。同时在班级里可开设一个图书角,把学生喜欢的书放在图书角,保证“资源”充足并不断补充新“货源”,提倡资源“共享”,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 在班级里还可张贴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并且定期更换,如“不读书就像生活里缺乏阳光一样”“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等,营造阅读氛围。

1.2 在课内指导课外阅读,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可以引导课文的课外阅读延伸。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如上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向学生提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之后逃跑了,后面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从而很自然的激发学生课后去读《水浒传》了,下节课可安排学生讲有关故事情节,也连带锻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其次,安排一些课外阅读指导课,老师可简述书中的故事梗概,选出一些精彩篇章,引导学生品读,解释疑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1.3 师生共读,情感共鸣。师生共读好似春风化雨,能唤醒学生心中好学的天性,使学生读书的兴致悄悄萌芽。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为让学生能静下心来专心阅读,早读时间,我们可以手捧心爱的书,坚持陪读。而且率先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阅读磁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磁场”的吸引力,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师生共读之后,可以和学生交流读后体会,陈述各自的观点,谈论自己的感想,讨论书中的一些问题等。教师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引人入胜,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情趣,引发学生的读书爱好。

1.4 开展各项课外阅读活动。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和效果,可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可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读书笔记评比等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全校性的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等能力,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

2 创造良好条件,指导阅读范围

2.1 学校要重视阅览室、读书室的建设,加大投入。目前不少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由于教学经费不足,阅览室、读书室投入不足,成了迎检的摆设。因此,首先学校要重视阅览室、读书室的建设和投入,每学期都安排一定的资金购置、征订图书报刊,满足学生阅读需求。其次是加强图书室的管理,以优雅的环境吸引学生,以热情的服务吸引学生,让图书室架起读书的桥梁,宣传推荐读书,指导读书活动,组织阅读活动,巩固和提高读书效果。

2.2 阅读内容引导。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适当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这样不至于学生误入歧途。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根据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我们可以设计“套餐”方案。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拓展课外阅读的渠道。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应让学生明白要通过各种媒介接受大量信息,我们的课外阅读也不能限于书本。除了班级图书角里的书籍和学生订阅的杂志以外,还可以学会用各种途径进行广泛阅读。如上网阅读、观看电视节目等。

3 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3.1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做读书笔记等。这样学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范文3

一、激发兴趣,引起动机

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由此可见,兴趣和动机对于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地集中到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中,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轻松,心情就会变得愉悦,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大大提高。

例如,学习了“生命的壮歌”后,我们可以这样启发学生:“大家再找一些关于珍爱生命的故事来读一读,我们会召开一次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故事会。到时候,我们请大家来一起分享这些故事。”读故事书,学生当然会感兴趣;开故事会,学生有表现的机会,他们的阅读兴趣自然倍增了。

二、传授策略,学会学习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今具有时代特征的一个教育口号,发展学生的策略性学习能力也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紧迫任务,而小学阶段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拓展学习时,教师要加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的指导,尤其是认知策略的指导。那么,我们应如何做好这一工作呢?

1.引导课外阅读。我们应指导学生要开展选择性阅读。这里的“选择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外阅读方法的选择,要根据阅读的内容确定是精读、略读还是浏览。二是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一般要求学生联系语文教材来确定。例如,学习了《九寨沟》,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选择一些描写祖国自然风光的文章看一看;学习了《军神》后,可以引导学生课后再找一些介绍老一辈革命家故事的文章学一学……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课内知识的迁移,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2.指导写作练习。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这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观察、思考的结果就是我们写作的素材。其次,要引导学生进行书面表达,也就是写作。要指导学生学会构思文章的结构,确定写作顺序、写作重点。最后,要教会他们修改作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要让学生懂得,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

3.开展社会实践。新课改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而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拓展学习,正是这一理念的重要体现。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验证、理解课本知识,而且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性。我们应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手操作,用心思考,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其思维力,培养其想象力,例如,诗歌《走,我们去植树》,以明快清新的节奏、具有行动号召力的语言向少先队员发出倡议:“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学习这一课后,我们可以选择合适地点,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植树活动。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可使学生在学习、把握住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潜伏在诗里的激情之流―――在充分认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的同时,能积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乡、为祖国的绿化尽一份力。

三、呈现成果,促进迁移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范文4

一、当前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小学语文教师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都会给小学生安排一些阅读任务。从当前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阅读情况看,低年级小学生基本上都能够完成语文教师安排的阅读任务,但由于低年级小学生自主意识差等原因,对小学语文课外书籍、报刊、杂志的阅读很少,很多时候都看动画片和玩游戏,低年级小学生能够主动阅读语文课外书籍、报刊、杂志的不超过20%,只有50%左右的学生能够完成语文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有10%左右的低年级小学生根本不进行课外阅读。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文本阅读意识较弱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天玩,喜欢感观“刺激”,因而很多低年级小学生对动画片等影音作品具有广泛的爱好,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很多低年级小学生把课后很多时间都放在阅读网络动画和影视作品方面,对于文本作品阅读很少。尽管有一部分低年级小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阅读一些语文课外书籍、报刊和杂志,但很多都是进行简单阅读而“草草收兵”,根本达不到阅读效果。特别是很多家长对低年级小学生阅读不够重视,也直接导致低年级小学生文本阅读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低年级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深度阅读能力不强

由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理性思维”还不是很强,因而即使很多低年级小学生有阅读的习惯,但很多都是“快餐式”阅读,热衷于阅读那些配有插图的卡通、漫画等“休闲式”“娱乐式”的读物。而对于那些具有说明性、说理性、教育性、引导性的读物,尽管大部分低年级小学生都能够按照教师和家长的安排和要求进行阅读,但很多时候都是“一阅而过”,不仅缺乏持久性阅读,而且也缺乏深度阅读,很少进行一些思考。

(三)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极其缺乏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我国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动画、网络游戏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阅读习惯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动力在不断减弱。由于低年级小学生阅读兴趣极其缺乏,不仅在语文课堂上不喜欢阅读课文,而且也不愿意主动完成教师安排的阅读任务。由于阅读兴趣极其缺乏,低年级小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网络动画等能够连续阅读几个小时,而对教师和家长布置的阅读任务却“提不起”精神,因而形成了“无兴趣”和“不阅读”的恶性循环。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培养路径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古语讲:亲其师,信其道。培养小学低级年组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必须要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教师不仅有信任感而且还要有依赖感,这样小学低年级学生就会愿意阅读甚至迷上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把小学生当成朋友,特别是要强化“换位思考”,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最大限度的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要大力开展“赏识”教育,对于低年级小学生在阅读方面取得的点滴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和奖励,如夸奖小学生“你真棒”、给予小学生“小红花”等奖励措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乐”精神,尽量选择有阅读兴趣的读物,如在教《黄果树瀑布》时,可以选择一些有关旅游景点的读物布置给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由于小学生对旅游十分有兴趣,都会很的进行阅读,能够起到很好的阅读效果。

(二)发挥家长积极作用

由于小学生课外时间基本上都在家庭中度过,因而家长在培养低年级小学生阅读习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通过“家校联合”,共同培养低年级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点评”活动,加强与低年级小学生长的沟通、联系和合作,由家长负责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辅助工作,每周由家长负责对低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和效果在“课外阅读点评本”上进行记录,教师则每周进行点评,特别是要对阅读时间较多、效果较好的低年级小学生进行奖状,激发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要积极引导低年级小学生家长与小学生共同阅读,每天至少要保证20分钟的阅读时间,家长既要参与阅读,又要对阅读内容进行解释,对于可以转换成游戏的读物,家长和学生可以一边阅读一边作游戏,能够使小学生更加喜欢阅读。

(三)积极创新阅读平台

积极创新低年级小学生阅读平台,对于激发低年级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低年级小学生爱说、爱玩、爱动、爱做游戏的天性,积极打造互动阅读平台,引导学生在娱乐过程中开展阅读活动。要积极开展“游戏阅读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游戏引入阅读教学中来,让低年级小学生在游戏中获得阅读的快乐。比如在教学《春望》时,可以领着学生到操场上、树林里边作游戏边阅读。要将多媒体引进阅读教学中来,充分得用多媒体能够吸引学生的特点,将阅读内容通过多媒体反映出来,不仅能够发挥培养小学生的感性思维,而且能够通过良好的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要积极开展阅读知识竞争活动,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时都要把阅读竞赛作为重要环节,并积极设计具有较高趣味性的竞赛题,教师要对难题给予必要的辅导,通过“竞争”能够极大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总结

由于低年级小学生自主意识都不是很强,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当前低年级小学生文本阅读意识较弱、深度阅读能力不强、阅读兴趣极其缺乏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重点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发挥家长积极作用、积极创新阅读平台三个方面狠下功夫,着力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邓永宏.浅谈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J].河南科技,2013,(02).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范文5

一、课内外语文学习相辅相成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它的优点在于:按照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有统一的内容和评估标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较为扎实;教学的组织性、计划性强,还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主要缺点是:不能充分因材施教,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不利于拓展学习空间等。而课外学习就能够创造自由、生动、活泼的环境和气氛,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实践、乐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内容又可以打破课堂单调、内容固定的局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因而只有把语文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相互为用,相辅相成,才能使语文教学收到更大的成效。

二、用语文课堂教学指导语文课外学习

正确处理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的关系。语文学习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学生进行课外语文学习离不开教师的课内指导。课内给学生以严格的规范,奠定语文知识的坚实基础,授以科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课外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延伸补充课堂所学知识,予以扎实的训练。课内“举一”课外“反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课外学习的指导作用,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语文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协同运作,“课内开花,课外结果”;摄取于课外,营养于课内,忽视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都会成为一种孤立的封闭的存在状态。有人曾打过一个比方:语文学习就像一只鸟儿,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就像它的两个翅膀,一个翅膀折断了,飞不起来的将是整个鸟儿,而不仅仅是另一个翅膀,这就形象地告诉我们,如果孤立狭隘地只把语文教学局限于课内,只仅仅研究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而置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于不顾,语文教学质量无论如何也是不会提高的。课外活动的主要功能大致分以下几类:

1.以丰富知识为主

语文课外活动,大都可以不同程度地丰富学生的知识,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1)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道德情操、巩固课内教学效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又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配合课内教学的课外阅读。②配合社会教育的课外阅读。③拓展知识的课外阅读。④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的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开阔学生的视野,及时、大量的获取多方面信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与创造精神。但要注意一点,不应放任学生的课外阅读。(2)收听收视。听广播,看电视,电脑上网等也是丰富知识,扩大视野的一种重要手段。今年来,现代化的信息传递媒体迅速普及和发展,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及时、快捷、内容丰富、广泛,学生可从中获得最新的、最重要的知识。但是,这类媒体传播的信息良莠混杂,必须选择试听内容,特别是电脑上网,一定要排除那些不良内容的诱惑。(3)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开设各种专题讲座。如诗歌创作讲座、文艺欣赏讲座等等。讲座的知识比较集中,能在短时间内学到相对完整、系统的知识。专题讲座可以由教师讲,也可以请专家讲,还可以由在某些方面有专长的学生讲。

2.以训练技能为主

语文是一种特殊的技能,要靠反复历练才能形成。语文课外活动包括了与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有关的一切活动,为训练学生的语文技能开拓了广阔的天地。语文课外活动的语文技能训练,一是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应需性训练;同时,也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利于学生语文训练的活动。

3.以开展智力为主的

中学语文课外活动在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还应注意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联想和想象力,特别是发展他们的创造智力。

4.以综合实践为主

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关系密切,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也是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如进行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参观访问、游览观光,到社会上作宣传、搞演出、推广普通话、消灭错别字、举办夏令营等,都是社会实践内容。这类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活化书本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语文能力,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未来主人翁意识。

学生在课外语文活动中,不仅可以学习语文知识,而且可以学到更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知识,受到更多的文化精神的感染和陶冶;可以了解更多的民族英雄,重节气尚操守的贤士,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还可以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许多革命先烈和先进模范人物的美好心灵和感人事迹,感受时代气息。这些,对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都起着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重要作用。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3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对于阅读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占的比重比较大,在各类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也是也是必考项目,并且所占分值比较大。在日常对于阅读理解的训练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对于阅读理解的学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提升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考试出题者一般都会在阅读理解的题目上下功夫。对于初中语文老师来说,怎样通过有效的阅读理解教学的训练来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现代教学方法运用的误区

现在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会在教学中利用到信息资源、多媒体等一些先进的设备辅助于日常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响应了新课标对于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比传统的阅读教学要有效许多。从我们对初中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训练中不难看出,在文章中直接看出答案的出题模式早已经不阅读用了,现在语文阅读题,对学生的阅读水平的考察难度更加大,这就要求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在平时的练习中提升阅读能力。

1弱化语言教学

多媒体是个好东西,但是许多老师在课堂上频频将多媒体展示于教学,我们知道,凡事过犹不及,不能因为有效就一味的运用它,这样反而会在某些方面起到教学的反作用,弱化的语文教学的目的。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只有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才能理解文中的语言信息,读懂作品的真实意义。从语文的教学中我们看出,语文阅读教学是先导式语言。有必要运用“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开展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悟性。如果老师仅仅将文章变成多媒体里面的录像和幻灯片,或者多媒体的课件,那么语言教学的要求遭到弱化,与语文教学的初衷相违背。

2.单一多媒体画面,妨碍学生发挥想象力

一味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文字变成了一幅幅图画,阻碍学生对于文字阅读时的想象能力。语言媒介的效果也遭到消弱。要想切实提高语文技能,就必须要感悟语言文字的本身。然而,多媒体教学中的影视图形将文本阅读所取代,图片使得学生无法发展想象的空间,这也和语文教学的最初目的不符合。除了多媒体,中学生要进一步对文本进行品味,体验文本的情感。这种体验是无法用几张多媒体图片来替代的。

二、如何提升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

1借助多媒体创设阅读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自从新课改以来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引起重视并且不断的运用于日常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靠想象力来完成。多媒体能够给予中学生灵感,并且创造出活泼的语文教学环境。

运用多媒体教学虽然能够激励中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联想力,使学生有创新的理念,比如说,我们可以将古代一些很美的诗句,用多媒体展示于教学,诗词的主旨能够通过多媒体的播放很好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2.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大阅读量,拓宽知识面

初中新课标对于中学生语文阅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学生不仅要能够独立阅读,还要掌握阅读的技巧,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关注语文阅读时对情感的体验,培养出语言阅读的语感。以便于在浅层次上对文学作品来鉴赏和理解,丰富中学生的精神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在多媒体的技术中借助店子图书库,这样会有丰富的课文阅读材料。在阅读方式中,进行电子阅读不仅效率比较高,成本相对也低。其次也可以进行在线阅读,中学生对某个主题提出探讨,通过查阅大量的与主题有关的课外资料来得出自己的观点。学生的生活常识日渐积累,同时还能充实自己,丰富语文课外阅读的知识。

3.运用多媒体优势,拓宽阅读空间

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通过互联网使得学生能高效地进入世界各地多样的“语文课堂”,这也是一种接受语文教育的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远程教育。在这类课程当中,我们的学生面对的教师数量多,讲课方式不一样,学生能够体验多元化的语文教育。同时,学生可以将其在网络阅读过程中的文章和知识发送给身边的同学,达到资源共享。学生之间共同分享一些优秀的作品,很大程度的增加了学生的阅读资源,让学生在阅读的海洋里尽情吸取知识。

4.运用信息技术平台,拓展课后作业的空间

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使用网络资源来要求中学生做一定的阅读拓展练习,使得学生掌握语文课后作业的运用以及技巧。从语文课后练习来看,做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喜爱的文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锻炼学生在阅读中提高查阅资料的能力。这样,学生自觉的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阅读潜能,使得知识向能力进行有效的转化。

三、结束语

我们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阅读场景的创设,有效的增加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信息获取量,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并且开拓眼界,阅读能力也得以提升。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使其更好的服务于语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海霞;唐正美;夏德好.巧用多媒体,轻松“读”、“说”、“写”――浅析电教媒体在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师,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