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职业素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高职业素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高职业素质

提高职业素质范文1

一、让职业素质的培养进入高职的课程、课本与课堂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开发职业素质培养提升课程,明确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求与教育内容是高职眼下职业素质培养进课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从理念的层面上讲,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已为高职界普遍认同,但落实到具体的培养计划、开设的具体课程、实施的课堂教学环节之中,则目标与现实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所以要使得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首先是明确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之中。而且职业素质培养课程的目标一定要具体化,要有一定的指向性、可操作性与可评价性。关注当前高职教改的一个热点,是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路径,开发项目课程结构式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改变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学科体系模式,从而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能力培养的主体性,教学模式的项目特色性。这种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与项目化教学模式,比较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职业成长规律,较好地解决了“学的东西有用”“让学生学起来的”的问题,成为当今高职教改的主流方向。但整体来看高职项目化教改,仍然突出能力培养主线,开发的是能力训练课程,在推动由学科结构向项目结构“脱胎换骨”的项目序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职业素质的培养内容依然游离于能力训练项目之外,没有进入体系的项目规划之中。这样的项目化课改势必不能解决好素质提升的问题。所以,要切实落实人才培养质量,在关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训练有效性的同时,职业素质的培养训练也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的开发项目,从顶层设计项目化课程体系开始,梳理职业素质的学习内容,寻找合适的学习项目载体,以工作实践为起点,围绕服务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设计专门的职业素质培养提升项目,并纳入项目结构式专业能力人才培养体系。比如学院化工大类的专业,可以开发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环境保护等学习训练项目,有意识的通过素质训练学习项目,营造职业素质的培养环境,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纳入到专业能力训练为主的人才培养计划,将职业素质的培养纳入项目载体的项目化教学过程,有零落不自觉的素质培养状态变为自主的有计划的素质提升过程,有效地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意识与能力,实现专业能力提升与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

二、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模式改革,为职业素质培养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加大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知识水平、职业素质培养水平的考核与评估,不断完善高职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评估机制,逐步建立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机制、素质评价机制、个性特长评价机制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建立符合高职学职业素质基本要求的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保障职业素质的培养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程中,课程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教材模式的改革推进很快,这些改革不仅提高了高职课程、课本、课堂的生动性与有效性,而且全方位地开发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与之配套的评价模式的变革方面,却很少涉及。目前项目化课程改革中涉及的考核模式,依然强调理论认知,重视能力评价,轻视综合素质。因为在各种形式的评价体系中,对素质的评价一直比较难。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标准、评价的过程、评价的方式等等,因为评价指向是个软性指标,内涵丰富,涉及面广,不好定量客观描述、评判,所以实施起来非常复杂且不好操作,多数学校大都采用班主任、辅导员、学工部门为主体评价的德育全面衡量原则,给出一个很“宽泛”的评价等第,作为各种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这种评价不仅起不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反而成为考而优则优评价机制的陪衬。因此,要真正建立有效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条改革之路还必须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推行。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素质评估制度,建立由学生、企业、用人单位、社会需求方(第三方评价)为主体,学生能力评价、职业素质评价、个性特长发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以让学生能更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及兴趣、特长、潜力等设置多层次、开放性、具有选择性的考核形式为主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机制,通过机制与制度来明确职业素质在高职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地位与作用,以考核和评估来促进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重视,营造良好的职业素质教育环境。

作者:陈向平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提高职业素质范文2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训性基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201-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进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我们学校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又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单位,全校正在努力创建国家示范学校,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校企合作建设实训性基地。

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形式、目的与意义

1.校企合作的形式。所谓校企结合,是以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具体表现形式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工作实践的结合。校企结合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将培养人才的教学活动与专业岗位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将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对社会与生产的适应能力,培养适合用人单位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2.校企合作的目的与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在校企合作中,职业学校和企业实现了共赢和科学发展。实践证明,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符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对接要求,即对接生产岗位,构建课程体系;对接职业标准,优化专业课程内容;对接生产过程,搞好行动导向教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搞好学生的学历教育,并把学生的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结合起来。要实现这些对接的要求,非常重要的物质条件就是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实现培养双师队伍;共享科研机构,实现产学研一体;共享就业信息,实现订单和定向培养;创新校园环境,交融校企文化,从而达到校企合作、校企共赢之目的。

二、我校校企合作模式及其运行情况

1.校企合作模式。本人于2012年度讲授《电子装配工艺》这门课程,讲授对象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技术要求规范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现状,在学校配合下,将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与大连爱丁数码产品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学校的SMT生产线设备进行充电器电路板元器件贴片,然后在教师和工厂技术人员指导下,由学生组装、调试充电器,作为该公司产品的配套充电器。合作模式是学校提供电子产品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车间、管理办公室、设备、工具、仓库等必要的设备设施;企业提供电子产品制造的原材料、消耗品、生产工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部分关键岗位工人。现已经完成了大量充电器的生产,且产品质量达到了出厂标准,既为企业赢得了效益,也切合实际地培养了学生,完成了既定教学目标。

通过电子产品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师培训、企业实践和学生实习指导,并协助学校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

2.电子产品制造教学工厂。我校现有表面安装的生产性设备,主要有丝印机、上料机、贴片机和8温区回流焊机,利用学校的SMT生产线设备进行充电器电路板元器件贴片,作为该公司产品的配套充电器电路板。然后在教师和工厂技术人员指导下,由学生组织、调试充电器,作为该公司产品的配套充电器。

SMT表面安装实训车间采用全天实训。从电子类专业中选派学生,每期8人,实训4周。先期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实训期间学校和企业按学生出勤、实训表现及技能水平做出评价,作为学生成绩评判的依据。

电子产品制造教学工厂采用全天生产性实训方式,参与生产性实训的是我校通信、电子类专业班级,每个班在教学工厂内生产性实训4周。教学工厂由任课教师担任车间主任,参与生产性实训的学生按工位分为物料员、检验员、线长、维修员和操作员。在生产性实训过程中各司其职,并按时轮岗。工艺管理、质量管理和生产进度控制由合作公司技术人员负责。

在生产性实训过程中,完全按照生产企业模式进行管理,并实施6S管理,使学生在生产性实训中除了得到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外,还可以亲身体验电子产品企业生产过程和全部工艺。

三、校企合作的创新意义与推广价值

1.校企合作的创新意义。学校与企业共同创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开发实训设备,为学校和企业双方带来了双赢。①优化办学理念,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资源,既坚持了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教育,又有机结合了社会化、企业化培训的内容,更加有利于培养出既有扎实的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与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的专业技能人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成才、素质提升为目标,更加有利于培养贴近于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意味着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从而为招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②校企合作,助推企业发展。企业的目的是追求高效率以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生产性实训基地承接企业“订单”,以学生校内顶岗实习的方式实现部分产品的生产,帮助企业在只承担一部分材料成本和少量学生报酬的基础上完成了部分生产任务,还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可以直接上岗的技能人才。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节省了营销开支,方便了招聘人才,缩短了企业培训期,并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得到政府政策及资金上的支持,更加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2.校企合作的推广价值。①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人才服务。为企业提供符合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为企业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专项技能培训、转岗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培养适应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不同岗位的专门人才。②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保障。通过校企共建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学校办学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等方面将得到企业方面的大力支持。

提高职业素质范文3

关键词:体育教学;职业学院学生;职业素质;素质教育

大部分职业学院学生的年龄处于15-18岁之间,正是一个生理及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时期,且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动机及人生目标模糊,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心理特点有缺陷,与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素质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提高职业学院学生职业素质刻不容缓,加之体育课教学的特有环境与方式,决定在这方面可大有作为。同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给我们体育教学搭建了一个更好的施展平台!

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B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1.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

在诸多项目中都能体现这一作用,如拉绳跑比赛中,为了能取得好的成绩体质好、能力强的同学必然要帮助体质差的同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2.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踏实的态度。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一批尊师敬长,责任心强,做事公平公正,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的体育骨干,协助教学以保证教学质量。借此教育其他学生做事公正,为人正直,言行一致,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做一个受他人尊敬的人。

3.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尤其是中长跑项目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二、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1.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拥有众多的学科作为基础,形成一个较为庞大的学科群,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制作体育器材,设计场地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3.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

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健美操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手脑协调配合能力,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

1.增强体质,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

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及身体素质的训练,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2.培养学生健身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体育教学中,有很多运动都能伴随人的一生,如: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球类运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气功等。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业余爱好。

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2.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

提高职业素质范文4

论文关键词:职业素养;职业困惑;职业竞争力

作为服务行业的酒店企业有着行业的特殊性,充满着挑战和机遇。它不仅要求从业人员不仅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更要求个人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一种内涵,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可以说,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面前,高职大学生要想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理想,除了做好科学职业规划,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职业素养,使自己在职业发展的竞争环境中获取主动。

一、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特点: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优势

(一)我国旅游酒店业发展迅速,高级酒店管理人才成为紧缺人才。旅游与酒店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中国酒店业发展速度更是全球居首。据行业初步预测,到2015年,全国将新增各类住宿设施约20万家,五星级饭店将超过500家,未来的3-5年,中国经济型酒店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季节,市场规模在1500亿元左右,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

随着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及酒店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国际人才市场上,酒店管理人才供不应求,高级酒店管理人才为全球性紧缺人才。随着2010上海世博会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在中国举行,给酒店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力,中国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高级酒店管理人才跃居高薪阶层。目前,整个酒店行业中对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由于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而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十分抢手。

但在社会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日趋增长的形势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与旅游企业却出现了供需错位的情况。由于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的特殊性,要求高职院校已经不能按照既有模式来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因此,针对造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错位现象以及就业后发展竞争力不高的根本原因,提出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竞争力与职业素养关系的研究成为高职院校酒店专业和专业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教育是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渠道。就我国现行的酒店人才培养模式而言,除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外,院校的酒店专业仍然是行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主要渠道。

传统的大学生培养目标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的理论体系上,但相对应的是酒店需要的人才对理论水平的要求并不十分高,企业需求的是动手能力较强,服务意识好的服务和管理人员。当本科的专业学生进入服务一线时,他们当中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的心态:“当管理人员缺乏经验,当服务员觉得没面子,读了大学跟没读大学的一样端盘子”的心态会直接影响他们在企业的职业生涯发展。而中专酒店专业的学生由于年龄相对偏小,在适应能力方面普遍会明显低于高职专业的学生。记得近几年我送学生去酒店顶岗实习并对酒店人才需求调研的时候,酒店一线服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就重点提到这个问题:有些中专毕业的女孩子,如在前台服务的看到外宾来了的时候就有直往老员工身后躲、不敢开口等情况出现。

以高职院校为代表的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本着“理论够用,技能必需,动手操作”的原则,要求学生在具备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础能力和基本技能,他们心态较为成熟理性,接受能力较强,而深受酒店企业的欢迎,因而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教育成为了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渠道。

二、个人职业期待与现实的职业困惑: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发展和职业素养培养的瓶颈

(一)自我角色认知与评价的失衡,是高职大学生在职场现实与职业期待中困惑的主重要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生涯的发展与规划成为每个大学生进入职场的重要课题,据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Mucos Institute)在6月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六成2010届大学毕业生认为目前工作不符合职业期待,而频繁离职不利于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10届大学毕业生中有34%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为24%,高职高专为44%,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是造成离职的主要原因。

而从2009年年底开始,2009届大学毕业生“职场新人”月度跟踪调查以2009届就业大学毕业生(包括本科与高职高专)为调查对象,从2009年12月开始,对2009届就业大学毕业生的职场适应过程进行月度跟踪调查,实时了解其各时段的收支、从业压力、所遭遇的职场问题等及其变化,网上的随机调查中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离职比例最高的职业为“餐饮/娱乐”。

人一辈子要扮演无数个角色,自我认知是对自己内心的认知,是对自我本质的认知,同时也是对自己承担角色的认知。作为我们每一个在职场中经营自己职业生涯的人来说,通过对职场中的自我角色认知的探索,认识到自己是怎样的人,了解自己可以干什么,适合干什么,然后去表现自己和管理自己,这对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十分重要的。

但对高职酒店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这种理性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非常欠缺!很多人眼高手低,不屑于所谓“端盘子、服侍人”的基层服务员工作,职业期待过高,认为自己在较短的时间里应该要做到管理者的职位,否则就有点怀才不遇或认为这工作不适合自己了!在频繁跳槽中怨声载道,结果总是在自己与现实的较劲中纠结!

(二)职业素养缺失已成为高职大学生在职场发展受挫的主要原因。我国酒店业的发展迅猛,但高职酒店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却滞后于行业要求。没有好的心态、不能吃苦,不能坚持等职业素养缺失。好高骛远以致流动性大的状况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非常不利,同时也对酒店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从酒店企业反馈的对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信息来看,不受企业欢迎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坚持从底层做起的心态不好,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感不强,沟通能力差,团队协作意识等职业素质的欠缺等。这些也是造成酒店企业员工流动性大、缺口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因此职业素养缺失已成为高职大学生在职场发展受挫的主要原因。

三、提高职业素养,提升职业竞争力,促进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一)职业化包含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而职业素养是职业化最根本的内容,主要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个人的职业道德、角色意识,敬业精神,沟通技巧、团队精神等诸多方面,它渗透在个体的日常行为中,影响着个体对事物的判断和行动,是学生走入社会和职场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一生成就看职商》的作者吴甘霖回首自己从个人职场惨败到进一步分析所看到的众多职场人士的成功与失败,他得到了一个宝贵的理念:一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在职场要成功,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他的能力与专业知识,而在于他所具有的职业素养,即职商。

在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这个特定的群体中,职业素养的培养更多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心态调整与职业意识。心态调整是职业素养培养的中首要要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人在职场环境中自信、态度以及为人处式等一系列行为的表现。一个有好的心态的学生一定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融入企业的,毕竟无论企业的环境怎样,待遇怎样,也不管你是是不是真的喜欢这家企业,除非你选择离开它,否则就要接受它。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比较好,家里也看的很重,在家里基本上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随着服务理念和职业技能的深入学习,很多学生会认为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或职业是低级的服侍人的工作,加上酒店行业本身也存在随意加班、劳累低薪等现状,一些家长还对酒店服务员的工作存在一些偏见,很多学生面子上心理上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过不去,接下来这些不好的心态就引起他们随意跳槽、抱怨、应付工作,没积极性等,总以为下一个工作会比这一个更好,下一个酒店会比这个酒店更人性化,以致多年都一事无成,在工作中毫无建树,在碌碌无为中虚度了青春。

如果一个职业连自己都不能理解和接受,那么可想而知对这份职业既不会有工作积极性也不会有好的职业发展,更谈不上有职业的竞争力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接受自己的职业接受自己选择的企业这种好的心态其实就是接受自己。

2.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的培养。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方面。职业道德一方面涉及到每个从业者如何对待职业,如何对待工作,同时也是一个从业人员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表现,有助于维护和提高个人及整个行业的信誉与竞争力。

而团队协作包括能与他人协商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配合默契,共同决策。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竞争也日趋激烈,个人在工作中学习中所遇到的环境、情况越来越复杂,很多工作单靠个人已难以完全处理,这就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精诚合作来创造奇迹,学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石作用。

高职酒店专业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特点,日益重视专业学生与企业、职业的无缝对接,实行在专业课程实习与“校企合作”的顶岗实习中“将学生带出去、将专家请进来”的职业实践模式,能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体会到职业素质的重要性,也对培养学生与之相适应的职业素质、敬业精神、团队协作意识大有裨益。

3.沟通表达能力等人文素养的提升。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首位应是育人,其次才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但高职课程设置的日益专业化、职业化,相对忽略了对人的全面素质的要求。酒店专业的学生将从事的是一个主要与人打交道的的职业,沟通表达等能力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陈新开.所以高职酒店专业应以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和前提,立足人才职业生活的需要,加强体现人文教育与专业课程的互通性,让学生把握基本的人文知识,并能将其内化为人文素养,建立健全的人格,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对职业领域的审美性、伦理性等情感与价值的理解和基本职业能力的掌握,为提升个人的职业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营造职业素养教育环境氛围,构建多方参与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

1.高职院校要形成工学结合的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体系。如开发职业素质教育教材,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师资队伍;建立聘请“学生走进企业,名师请进课堂”的职业素质教育体验制度;完善学生职业素质的评价体系,是学院成为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重要基地。

提高职业素质范文5

关键词:财会人员;职业素质;自我修炼;职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02

一、企业财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1.系统的职业理论知识素质。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工具,财会人员的职业工作是使用财会工具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反映、监督、控制和管理,是按照会计准则、财务通则和相关法规制度,对企业经济业务(工作对象)进行职业判断,按着会计的或财务管理的方法创造出财会信息产品,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因此,财会人员必须要具有系统的财会专业、相关其他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的财经法规制度知识,以此为工具,进而掌握和了解企业经济活动的实质,并按经济活动的特点及内在管理要求,开展相关的职业工作,这是财会人员履行工作职责,实现工作目标的基础。

2.较强的职业技能素质。财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将职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业务工作成果,依靠的就是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具体体现在认知工作对象,进行职业判断,选择会计方法或财务管理方法,进行财会业务处理,最后实现工作目标(会计目标、财务管理目标)过程中。财会人员的职业技能具有个性特点,又有统一性的客观要求,衡量的标准就是职业工作能力水平和职业工作的最终成果。财会人员的职业技能主要依靠个体在职业实践中自我修炼,要在认知工作对象,进行职业判断等各个职业工作环节方面探索、总结和持续提高。这是财会人员履行工作职责,实现工作目标的关键。

3.客观公正、依法守规、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素质。客观公正、依法守规、廉洁自律是财会人员职业行为的基本准则。客观公正要求财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要实事求是,依据企业经济业务客观事实,按专业方法予以客观反映并公正处理各类业务事项。依法守规是财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廉洁自律是财会人员在行使工作职权,履行工作职责过程中的内在的自我约束的职业道德准则。财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要恪守职业操守,抵制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这是财会人员履行工作职责,实现工作目标的保障。

4.一定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在企业组织中,财会人员的职业活动与企业内外相关部门的关系十分密切,财会大量的业务工作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同时很多业务活动需要有效的组织才会取得成效。在财会人员的职业工作中,有效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是财会业务工作得到企业内外各部门理解、支持的重要因素,是财会人员履行工作职责,实现工作目标的方法。

5.管理意识、理财意识和创新意识。现代企业面临的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要求日益提高,这就要求财会人员职业工作应从传统的业务型向管理型转变,从报账式工作向理财式工作转变,从保守型向创新型转变。三转变是财会人员由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的标志,这不仅是企业对财会人员的客观要求,而且应当成为财会人员的职业理念。财会人员应在职业工作中牢固树立管理意识、理财意识和创新意识,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以此更好的履行工作职责,实现更高的工作目标。

二、企业财会人员提高职业素质的途径分析

1.持续学习职业理论知识是财会人员不断提高职业素质的基础。职业理论知识是财会人员职业工作的方法和工具,财会人员掌握的职业理论知识越多,职业工作的方法和工具就越多,职业素质也就越高。

财会人员职业知识是由财会专业知识、企业经营和管理知识、宏微观经济知识、财税、金融、国际经济等知识和国家财经法规制度知识构成的。面对如此庞杂的知识体系,财会人员在职业学习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方面。

一是在学习的时间上,持续学习是前提。现在已迈入知识经济时代,财会职业知识更新周期加快,财会人员旧有的知识结构已经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职业工作需要,只有持续学习新的职业理论知识,才会促进财会人员职业素质持续提高。

二是在学习范围上,以与本岗位密切相关的职业理论知识为重点。财会职业分工非常细致,每个财会人员都有具体的职业工作岗位。在学习过程中,财会人员应以与本岗位相关的职业理论知识为重点,并努力运用到本岗位的工作实践中,使自己成为本岗位工作的专家。在此基础上逐渐延伸至其他岗位的职业理论知识学习,可以达到较佳的学习效果。

三是在学习的方法上,以解决实际工作难题为突破口,带着问题学,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财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会受到各种各样工作难题的困扰,这些工作难题就应成为财会人员职业理论知识学习的突破口,认真从理论知识上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学以致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会使财会人员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的精髓,这一过程的循环往复,就会促进财会人员职业素质的不断提高。

四是在职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形式上,以自学为主,参加专业培训为辅。职业理论知识学习对财会人员而言,应涵盖整个职业生涯,财会人员应自觉的自学相关职业理论知识,自学是主要的形式。同时,主动争取专业培训,使两种学习形式有机结合。

五是要注重本岗位所对应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是突破职业技能瓶颈的重要方法。财会工作岗位对应的企业相关经济业务(工作对象)是企业其他部门运作和管理的具体专业活动。财会人员对这些经济业务往往是以财会专业的视角对待,而未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经济业务相应的专业知识及专业特点。由此造成很多财会人员仅满足于按会计方法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记录、报账、算账等核算式反映和监督,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财型管理和控制。由此形成困扰财会人员职业技能长期停滞的瓶颈问题。

财会人员若要突破职业技能的瓶颈,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工作岗位所对应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经济业务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将财会方法与相关经济业务专业管理方法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判断,选择最优方法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使职业工作由核算型向理财型转变,就会使企业大量经济业务活动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在此过程中,也将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技能。

2.职业实践中自觉加强自我修炼,持续增强职业技能是财会人员不断提高职业素质的关键。财会人员的职业工作,实质就是一门实务的再创造性工作。财会人员的职业技能,就是在职业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水平。

一是要在职业实践中注重掌握和了解本岗位相对应的相关业务运作和管理规律,通晓核算及财务管理对象的业务流程及关键节点,以此达到正确认知工作对象的目的。剔除不符合会计核算要求的具体业务事项,按财务管理原则引导各项业务活动,使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与相应业务活动有机结合,促进企业业务运作和管理更有效用和效益,这是财会人员持续提高职业技能的先决条件。

二是要在职业实践中注重强化职业判断的修炼。财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要处理大量的业务事项,不同的经济业务,需要运用不同的会计和财务管理准则、规则进行分析判断,要按会计或财务准则、规则对具体经济业务的处理做出主观判断,这是财会工作实务性的具体标志。财会人员通过对不同类别和性质的经济业务活动循环往复的职业判断,日积月累,就会发现并掌握其内在联系和内在规律,这是财会人员持续提高职业技能的基础。

三是要在职业实践中注重选择业务处理方法能力的修炼。财会人员对具体经济业务进行职业判断后,对不同的经济业务,会有相应的会计或财务管理处理方法。财会人员需要的是找出符合经济业务最佳的会计或财务处理方法,最大限度缩短业务处理流程,使业务处理方便快捷高效,这是财会人员持续提高职业技能的关键。

四是要在职业实践中,有意识的探索提高职业技能的方式和方法。要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强化认知工作对象,进行职业判断,选择业务处理方法,实施业务处理各环节的职业修炼,在职业实践中能动的持续提高职业素质。

五是要在职业实践中有意识的强化工作协调、沟通能力的修炼。要克服狭隘的部门利益,要树立整体的企业经营和管理意识,要有大局观。要注重业务活动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公关能力的修炼。要自觉提高管理、理财和创新这三种意识,使财会人员职业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持续的提高。

3.持续提高财会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注重思想品德的修炼。在企业组织中,财会人员经手大量钱财,对各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再创造的财会信息被广泛使用,是非常重要的经济管理部门。因此,财会人员恪守职业操守,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自律,奉公守法的职业道德素质就尤显重要。

一是财会人员要注重思想品德的修炼,自觉学习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公民观和职业观。自觉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增强抵御各项歪风邪气的免疫力,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二是在职业活动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职业准则。要按照具体经济业务的实际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不弄虚作假。

三是在职业活动中要客观公正,按着经济业务本来面目进行业务处理,不掺杂自我和部门利益,确保财会信息真实可靠。

四是在职业活动中要廉洁自律,不贪不占非分之财,不拿不要非分之物,这是财会人员提高职业素质,履行工作职责的基本底线。

五是在职业活动中要奉公守法,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制度,这是财会人员提高职业素质,履行工作职责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提高职业素质范文6

关键词:职业素质;拓展;体系;研究

作者简介:梁正席(1962-),男,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学生管理;岳文喜(1962-),男,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和管理;杨文清(1963-),男,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6-0064-03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是指高职学生今后能够胜任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各种素质的总称,它不仅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它还包括人际沟通、自我管理、团队协作、创新创业等素质。根据我们对用人单位的调研和我们对部分毕业生的跟踪了解,各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能够较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绝大多数毕业生的专业素质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一部分毕业生还成为了行业或系统的技术骨干和精英。但同时我们也调查发现,一些高职毕业生在职业素质方面还存在一些缺失,一些毕业生的素质还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团队和合作精神不够,敬业和吃苦精神不强,感恩和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创新和创业的意识较差,心理健康有待加强。[1]而弥补这些缺失和补强学生的这些素质,仅通过专业教育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们必须探索拓展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方法和途径,研究构建拓展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完整体系。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研究,我们正在构建“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化、职业素质拓展训练专业化、职业业素质拓展活动品牌化、创新创业实战化”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拓展体系。

一、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化

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化是根据学生职业素质的缺失和社会对高职学生素质的要求,将课程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助于补强或者拓展学生的某方面的素质。由于不同的学生的职业素质缺失和职业方向不一样,课程模块化后,不同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素质的缺失和职业方向选择不同的模块来学习,从而达到拓展职业素质的目的。

实行模块化教学的特点在于重视不同模块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淡化学科界限,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课程内容切实反映学生生活经验,努力体现时代和当代大学生特点;实现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

本门课程将由9个模块组成,分别是职业规划、感恩教育、心理健康、自信自立、人际沟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团队精神和创新创业。对这些模块教学的师资是多元化的, 9个模块会由不同的教师来完成,同一个模块也可由几个教师来完成,教师的组成可以是本校教师,也可是企业家,也可是校友,也可是名人,也可是其他成功人士,教师可以是专家教授、也可是心理咨询师、素质拓展训练师、职业规划师、创业培训师等。对这些模块的教学方法又是多样化的,一些模块是教师在课堂单独完成,一些模块是学生和企业家对谈讨论完成,一些模块是通过活动完成,一些模块是通过体验完成,如团队精神、自信自立就是通过专业化的素质拓展训练的亲身体验来完成。

二、职业素质拓展训练专业化

开展素质拓展专业化训练是指通过模拟自然界的一些险境绝地,通过专业器械、器材设置一些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让训练的学生集思广议充分发挥想象和激发潜能,共同制定战胜困难完成任务的方案并组织实施。训练项目基本上都是集体项目,一个人是根本无法完成“任务”或脱离“险境”,必须要靠团队集体的力量和有效地配合才能最终完成任务,是一种学生发挥主动性的体验式的教学形式。[2]

我院于2005年8月正式建立“素质拓展训练馆”,从2005年9月开始将素质拓展专业化训练正式纳入了教学计划,进行了素质拓展课程化和训练专业化的探索与实践,收到了极佳的效果。现开设的主要项目有过独木桥、高空抓杠、电网、协同攀登、攀岩、信任背摔、逃生墙等40多个。

实践证明,素质拓展专业化训练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吃苦精神,锤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强化了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养成,是学生职业能力拓展最有效的方法,它对训练学生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它得到了每个训练学生的一致肯定。根据参训学生信息反馈表的统计显示,认为强化了“团队合作”意识的为100%,认为提高了“自信负责”精神的为89%,认为训练了身体动作的为64%,认为挑战自我的为95%,认为训练了“思维能力”的为90%,认为提高了“意志耐力”的为94%。

三、职业素质拓展活动品牌化

为了锻炼和拓展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学院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活动中提高,在活动中升华,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探讨和建设学生职业素质拓展品牌活动,我们认为要成为品牌活动必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对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有帮助,二是参与面要广,三是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竞争性,四是具有规范性。[3]根据以上特征结合学院“积健为雄、厚德载物、知行合一、艺无止境”的文化精神,我们已经建设了四大品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