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运营策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产业运营策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产业运营策划

文化产业运营策划范文1

关键词:文化产业项目;策划;管理;开封古城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02

一、项目背景

第一,旧城改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开封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从而需要对旧城进行持续的改造,这也是程式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于旧城改造能够重新规划定位城市不同区域的功能。开封市的城市格局早已形成,有着浓厚的古城风貌,并且有着悠久历史以及多姿多彩的文化。不过古城区当中的居民住宅主要是五六十年的建筑,危房以及旧房数量众多,乱搭乱建的问题非常突出。当前在开封老城当中,仍然有数百万平方米棚户区等待改造。因此开封市决定彻底拆迁老城区当中的棚户区,同时改建老城区为休闲旅游城市,在一定程度上重现北宋的“汴京风采”。各大媒体相继报道开封市的老城区改造工作吗,并将其称之为“千亿豪赌”。

第二,文化资源丰富。开封有着悠久的立时,是有名的“六朝古都”,尤其是宋文化的内容多姿多彩,宋代历史遗存非常丰富,国家级保护单位包括铁塔、东京城遗址以及繁塔。省级的保护单位包括相国寺以及宗公祠等,市级的保护单位包括古州桥遗址以及午门石狮等。地下历史遗址包括古州桥遗址以及新郑门遗址,同时还有珍贵的馆藏宋代文物。除此之外,各个朝代的文化遗存还包括开封城墙、刘青霞故居、开封东大寺、延庆观以及龙亭等。开封城拥有的宋代的文化名人数量众多,例如赵匡胤以及包青天等。开封市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14类共80项。

二、项目目标

文化产业园区项目的开发目标主要分为土地以及文化两部分。第一,土地开发目标。开封市的文化产业资源集中分布在老城区,规模比较大的文化产业项目在开发的过程当中需要通过政府批准,从而实现统一规划并且审批获得土地,然后进行一级开发。因为土地所有者属于开封市政府,所以在建设园区的过程当中,政府通常会通过二级开发从同企业进行合作。开封市的文化产业园区在二级开发的过程当中主要目标是商业地产以及旅游地产。

第二,文化资源开发目标。开发文化资源的目的在于实现文化资源再生产,也就是将文化资源当作原料,借助于一系列的建设开发操作,让文化产品面向市场,通过这样途径获取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开封市在文化产业园区的开发过程当中,将宋文化当作出发点,在已有历史遗迹的前提下,塑造有着鲜明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从而拓展文化产业的内涵,并且具体文化产品的重要也比较多元化,例如宋宫廷文化、宗教文化以及民俗文化。在开发文化资源的过程当中转换文化资源成为资本,从而实现文化资源的增值。在各个文化产业园区当中,从总体上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开发从总体上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文化旅游业。将宋文化当作园区旅游的支撑产业,已经形成完整的文化旅游景点。第二,文艺演出业。这也是园区当中比较优势较为明显的文化产业,并且品牌产品以及演艺资源比较丰富,优则会广阔的市场前景。第三,书画工艺业。这也是园区重点开发的文化产业,比较典型的包括书画、宋绣以及朱仙镇年画等,这部分工艺美术品逐渐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文化艺术品牌。第四,饮食文化。开封的小吃全国文明,尤其是夜市受到游客的普遍赞扬。除此之外还包括会展、收藏以及休闲娱乐等,都是在宋文化为基础上开发的文化产业。

三、基本流程

第一,管理运营流程。园区管委会在管理组织的过程当中,转变过去政府办文化以及政府管文化的模式,实现了“管办分离”。具体而言就是在园区管理的过程当中,政府抓哟负责出台政策、做好规划以及后期的监督监管,其中的实务则由企业来具体负责。鉴于此,古城文化园区成立开封市旅游投资公司以及宋都古城投资公司,由两个公司来当作管理运营的机构,具体负责园区文化产业的运营管理以及建设管理。园区当中的管理组织借鉴一套人马以及两块牌子的模式,形成园区管委会以及城投、文投工作人员根据一体化发展的目标,通过独立干礼的机制,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园区项目建设之间的密切联系。

第二,融资流程。资金可以说是策划管理文化产业园项目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开封市的文化产业园区属于战略性的园区,因此在开发的早期阶段,最为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政府。不过因为整个园区需要的投资金额规模庞大,仅仅依靠政府资金无法满足要求。为了确保园区能够正常完成开发建设,开封市政府借助于各种不同的途径来融资社会资本。在此过程当中,开封市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投资融资扶植政策,并同时借助于市场机制实现项目策划以及融资渠道之间的衔接对接,从而力求能够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园区项目的建设当中。这些优惠政策包括满足文化产I的信贷需求、丰富融资渠道、降低信贷门槛、完善金融支持的奖励机制。在具体运营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园区的重点项目同社会资本进行深度的合作。例如清明上河园同海南置地公司联合成立股份公司,御河水系则由宋都水系公司同建业集团联合开发。这些项目在开发以及管理的过程当中都搭理吸收民营资本。

四、商业模式

开封市的文化产业园区在商业模式放,首先由政府进行规划,然后进行开发建设,有着典型的行政特色。文化产业园总体规划的范围是古城墙当中的所有区域以及古城外部清明上河城基地、生态度假区、大宋博物馆、朱仙镇文化旅游区。园区将宋文化当作买点,将全城一景作为特色,以两环以及八区当作布局,建立起一城两环八区的商业模式。第一,一城。将古城区建成成为宋文化公园,将宋代的建筑当作主题,修缮保护当前的各种文物古迹,根据内在时尚以及外在古典的要求,来兴建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成为全城一景的主题公园。第二,两环。将城墙当作主体开发环城风光带,同时将六河五湖当作文化景观带。城墙为主的环城风光带通过整治附近的环境,改造护城河并且复建四个角楼以及豁口,来实现墙体的贯通。通过治理疏浚护城河,达到城外河以及城内水系的疏通,这样一拉就实现了健全的城墙规划格局。

第三,八区。开封古城文化产业园共包括宫廷文化区、府衙文化区、开封府、大相国寺、铁塔文化区、延庆观、鼓楼商业文化区以及清明上河城影视基地区等。依托种类丰富的文化资源,古城文化在产业园区当中将不同的文化资源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塑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区,一方面明显丰富宋文化,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文化产品的类型。根据这一布局理念,并且借鉴其他文化产业园区的经验,开封市的文化产业园区选取了“园中园”的商业开发模式。宋都古城产业园区在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的文化产业园区,积极引进企业来参与运营或者是投资建设,从而推进了大批的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同时取得非常理想的收益。2016年春节黄金周当中,开封市一共接待接待游客将近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高达3.6亿元。

五、风险及对策

第一,旧城改造方面的风险及对策。开封市的宋都古城产业园区在开发的过程当中同旧城改造实现了合二为一,因此同普通意层面的城市建设规划存在这一定的区别,最为关键的是思路是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来实现产业化的运作。从开发的主体而言,是由政府来从整体上负责项目的规划以及管理,并且分步实施。在此过程当中根据不同项目的条件实施不同的政策,提供相应的优惠措施来招商。重要的园区文化产业项目则由文司进行策划,在必要情况下需要控股管理。从开发对象而言,文化资源在开发过程当中将宋文化当作核心,从而打造文艺演出、文化旅游、饮食文化以及书画工艺美术等产业,实现土地开发过程当中旅游地产以及商业地产之间的结合。从开发的机制而言,管理运营以企业作为主题,融资的机制是通过出台投资融资的优惠措施,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宏观层面的文化产业园区能够概括为政府规划、项目包装以及企业运营。这一模式在开封文化产业园区策划管理过程当中的效果令人满意。

第二,开发模式方面的风险及对策。清明上河园属于国家级的主题公园,是由开封市政府以及海南置地公司联合开发的一个项目,在此过程当中存在着一地你给的风险。从开发的主体而言,海南置地公司在参与之前,清明上河园是由开封市政府负责开发。在海南置地公司参与之后,开发的主体就是企业以及政府联合成立的股份公司。政府仅仅是指导性提供政策支持以及管理支持。从开发对象而言,开发文化资源是对宋文化中当中的各种民俗文化实现深层次多角度的挖掘,土地开发则主要是开发旅游地产。从开发机制而言,管理机制是将市场作为导向,由企业来管理运营,其中融资机制是政府使用土地入股同海南置地公司展开合作。在后期运营当中,融资模式是滚动开发。

第三,古城保护方面的风险及对策。为了充分保护古城风貌,并且有效改善古城区的景观,在此基础上发展旅游经济,开封市政府先后组织水系工程开发。其中大宋御河属于二期工程,开发过程是政府主导的资本运作以及资源整合。水系工程开发以及旧城区改造是同步进行的,因为涉及棚户区的拆迁,所以只能通过政府主导将展开。除此之外,作为市政工程的一部分,规划设计同城市发展战略需要相互融合,有政府审批通过。从开发主体的角度而言,御河开发是由政府成立的公司当作主体,社会企业t能够参与协助。从开发对象的而言,文化资源开发主要是营造北方地区的水城特色。从开发机制而言,运营管理是将宋都水系公司当作主体,融资途径是政府鼓励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从而政企合资进行开发。水系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宋文化内涵,连通城区的主要景点,带来理想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不过开发过程当中也出现了水质差以及水系边商品化过度的问题。

开封市借助于大手笔的资源整合以及旧城改造实现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同时借此提升了城市品位。文化产业项目开发模式的选择,应当结合地区的社会发展背景以及经济水平,同时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项目的目标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模式以及开发理念也不断变化。

参考文献:

[1]赵汐.风险控制视域下的文化产业项目策划及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3(1):451-452.

[2]侯方园.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风险控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14):163-164.

[3]陈璐.从项目策划看湘潭红色资源如何多元开发[J].中国商论,2015,5(30):106-108.

[4]王华.“文成公主”大型实景演出项目策划的运营分析[J].当代青年月刊,2015,3(9):150.

[5]杨吉华.县域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研究--以蓬莱市八仙过海旅游公司为例[J].枣庄学院学报,2016,33(4):125-129.

[5]曹蔚,卞波.智慧旅游的“南京模式”――“智慧夫子庙”文化产业项目研究报告[J].江苏商论,2015,3(6):40-43.

文化产业运营策划范文2

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河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河北是一个经济大省,但是在当前,“河北省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化过程滞后于京津两市……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第一产业比重偏高。”这种产业结构制约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对于河北省来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不能仅从产业结构方面的10+1去认识,而要从河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认识。第一,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尽快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现整体产业结构优化。第二,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是绿色、节能型产业,设计、广告业还能够大力提升产品附加值、产业知名度,对企业文化建设与品牌的成长起着巨大推动作用。第三,河北是文化资源大省,通过环境设计、影视艺术等文化创意,可以使文化资源不断提升其自身的文化价值,并在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获得更好的保护。

二 发展河北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研究

1.发展核心文化创意产业是提高河北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重点发展核心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2006年,中国国家统计局把不同类型的企业划分为核心层、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其中新闻、影视、出版、动漫等行业是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中的重点行业。所谓核心文化创意产业,指具有广阔国内外市场的产业,这些产业有以下三个特征:①以广大的文化消费市场为支撑。②以具有创意才能的人才和知识产权为核心,并且依托数字化高新技术的发展。③通过新型商业策划与规模化运营方式推向市场。电视、电影、新闻、出版、动漫等核心文化创意产业,以知识产权和新技术为依托,并且对竞争力的基本要素要求高,需要人力资源、文化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的综合优势构成。因此,上述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当代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发展核心层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在于政府的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向文化企业转制、向市场化运作过渡的特殊时期,政府的重视与相关鼓励政策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目前,河北省的电视、电影、新闻、出版行业,从传统的、分散的国有事业单位已经通过重组,形成几个大型产业集团,这些行业迈出了较大的步伐,但仍处在规模扩张阶段,发展仍旧滞后。政府要从经济全球化的视野、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制约河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京津对河北人才吸空的问题,都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政府方面协调才能够解决。

2.鼓励民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鼓励民营文化发展公司,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成功的创意与商业运营。目前,我国新兴的民营文化(娱乐)发展公司和影视公司,对影视娱乐业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是文化产业真正的运营商。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众多完全依靠商业运作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的时候,成功的商界人士创办的民营文化发展公司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可以通过与民营文化发展公司合作,通过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实现资金、技术、人才的引进,创造国内外文化产品的品牌。

鼓励民营设计公司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的共同发展。设计创意领先是经济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同样作为后起国家,韩国于1998年提出“设计韩国”的战略,此后,韩国政府大力推进设计创意,经过近十年的努力,韩国成功地从制造大国成为设计大国,拥有了全球知名的三星、LG等著名品牌。

河北是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大省,要提高河北工业产品的竞争力,亟待大力推动设计产业的发展。以服装业为例,一直是河北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是,河北服装企业一直以贴牌生产和来料加工为主,处在服装业的低端。根本原因是河北服装企业一直不肯为设计付出代价。一个重要原因是支持鼓励发展民营服装企业的政策力度不够。因而,要抓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契机,鼓励各类设计公司的发展,推动相关企业建立设计机构,并鼓励设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河北省科技厅课题)

参考文献:

①祁述裕主编:《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8,

②窦宗军、宋辉、李彦彪:《京津冀区域及环京津地带产业现状及发展》,《中国统计》2006.9。

文化产业运营策划范文3

(一)以市场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决定了专业建设的思路。我们经过几年的专业建设探索和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得出了此结论:培养目标必须和市场结合,市场需求就是培养目标的导向。偏离了市场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就难以找到工作。专业的名称虽然是“文化产业管理”,但从学生的就业情况看,大多数学生从事的都是基础性的具体工作,一毕业就从事管理岗位工作的很少。刚毕业的学生缺乏管理经验,因此也就难以从事管理工作。相反,很多学生从事的是房地产、影院、电脑、电视机等的营销工作。学生就业不只限于文化管理部门,而应有多种选择。根据这些信息,改革课程设置,就应该不局限于管理范畴,应该管理与经营并重。加强市场营销课的建设,特别是老师在讲课时,不能只讲授与文化市场有关的营销,而应扩大到整个市场营销,包括案例、市场调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学懂普通营销,就业时扩大就业范围。

(二)教学模式创新1.采用“2+2”创新教学模式。“2+2”创新教学模式是我们专业试验园区的实验项目,本模式指的是学生在入学的前两年学习基础课程,后两年根据其爱好和特长分小班、分方向授课,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细分,学习专业课程。所设的专业方向有:影视经营与销售方向、编辑出版方向、广告策划与文案方向等。分方向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更细致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个专业方向的理论知识,具备相关的专业实践能力,就业时就可以找到对口的工作单位。2.主辅修制、双学位制培养模式。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属于“管理学”学科。为了让学生具备更多的能力,我们正在尝试采用主修辅制、双学位制培养模式。学生可以选修学校其他的专业课程,通过系统学习,取得其他专业文凭,学生取得双学位,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没有实行双学位制的学校,可以采用辅修课程的办法,让学生辅修有关专业,通过系统学习,拿到结业证书,这样也有利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3.采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充分运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思路,建立数量充足的优质实习基地,聘请实习基地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学生的实习分为见习与毕业实习两种类型。每个学期学生到实习基地见习一段时间,熟悉企业环境,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锻炼自己的能力。毕业实习时间相对长些,半年或一年。毕业实习,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实现专业教学和产业建设互动,实现教学与就业的有效链接。4.教学方法与考试模式的改革。打破教师一言堂式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自主学习法等方式授课,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考试形式不局限于试卷考试,如写作课能考查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让学生发表文章作为考核成绩;策划课可让学生写出具体的策划方案等;摄影课让学生交自己的摄影作品;影视制作课让学生拍摄短片;市场营销课的考试可采用教师出题目,学生进行市场调查,撰写研究报告的形式。总之,就是通过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体现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构建较完善的课程体系[2]为了使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我们对课程设置运用了课程包的形式。根据文化产业专业培养目标,具体的课程设置可以分为4个课程包:1.文化基础课程包。这一课程包的课程主要是文化基础课,通过基础课的学习,让学生形成宽广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素养。如:中国文化史、外国文化史、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民俗文化、文化资源学等。2.经济、管理类课程包。这包括管理类课程及文化产业管理类课程。这一课程包的主要课程是让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尤其是文化产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学生将来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品牌运营、广告营销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如:管理学、文化产业管理概论、文化经济学、文化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教程、会展产业概论等。3.传播、策划类课程包。这一课程包的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宣传、写作;掌握策划原理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实用的工具与技巧,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制定市场策划方案的能力。如:传播学概论、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广告策划与文案、创意思维、应用写作等。4.技术类课程包。这一课程包的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技能,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还有专业技能,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的要求。如摄影摄像、网页设计与制作、影视后期制作等。学校课程的设置是有限的,对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知识,可以用讲座、学术报告等形式介绍给学生,以拓宽学生知识面,不断吸收新东西。

二、建立健全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立实习基地是加强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主要加强了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一)建立完善校内实验室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我们建立了校内实验教学基地传播学院苹果机房,购置了数十台苹果电脑,配有播音、录像设备。学生利用实验室进行网页制作等课程的学习。不断完善了实验实训的管理工作,实验、实习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有专人负责管理。

(二)建立完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建成的校外实习基地有:世界之花文化传播公司、济南新世纪电影院线、鲁信影城、百丽宫影城、中国美术馆、山东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北京铁路博物馆、长城国际广告公司山东分公司、山东教育台等。每一届专业学生都要进行为期半年的毕业实习。学生在实习中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工作扎实,以良好的表现赢得了实习单位的好评。实习成绩好的学生直接与实习单位签订了就业合同。

文化产业运营策划范文4

文化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但目前三地文化产业协同程度还比较低,协同效应还不明显,为此,应树立“一盘棋”发展理念,加强京津冀文化协同顶层设计;确立差异化发展思路,推动京津冀文化产业融合对接;构建统一文化市场,释放京津冀文化消费活力;促进文化要素流动,优化京津冀文化产业人才配置。当前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应着力布局文化旅游业、体育健身业、印刷复制业、工艺美术业、动漫设计业和会展业等六大领域。

关键词: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基本思路;重点业态

文化协同不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也为京津冀其他领域的协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文化支撑。作为京津冀文化协同的一项重要内容,三地文化产业如何实现协同协作和联动发展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分析三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现状并梳理出相应的对策思路,对于加快推进京津冀文化协同步伐,提升区域文化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现状

京津冀地区历来都是我国文化发展最富活力的区域之一。改革开放后,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三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与优势。近年来,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三省市文化协同脚步也明显加快。《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2012年12月)、《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2014年8月)、《京津冀文创园区协同发展备忘录》(2015年4月)等协议的签署,表明京津冀三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京津冀整体利益出发,对推动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合作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目前来看,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程度还比较低,具体体现在:一是三地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如2014年,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各自GDP比重分别是13.2%、9%和3.8%,差距较为明显。二是三地文化产业协同效应不高。文化部的《中国新型城镇化文化建设指数》显示,我国新型城镇化文化建设指数得分的标准差分别为京津冀(5.33)、珠三角(4.54)、长三角(3.10),即长三角地区文化建设的差异性最小,协同度最高,而京津冀地区文化建设的差异性最大,协同度最差。

造成这种现状原因,一是长期“两市一省”的行政管理格局及各种体制机制障碍造成京津冀三地地区本位意识较重,未能形成“我们是一体的”观念,对外部借力和区域协作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协同发展步调不一,行动滞缓。二是目前京津冀多数地方仍习惯于依托自身的某种特色文化自主发展,对文化产业的交融性、关联性认识不充分,往往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能自觉寻求产业的价值链延伸,发展状态自然松散。三是受传统行政体制及京津虹吸效应影响,文化产品与服务及人才、资本、创意、技术等文化生产要素难以在京津冀三地间自由流通,地区、行业、企业间的优势难以实现互补对接,统一的文化市场难以形成,区域文化消费活力不强。

二、加快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思路

1.树立“一盘棋”发展理念,加强京津冀文化协同顶层设计。京津冀三地均要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着眼于文化产业发展“一盘棋”的战略视角,自觉将协同合作理念与文化政策制定、经济利益考量融为一体,在京津冀文化协同的棋局上落好每一粒棋子。要强化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领导机构,并逐步构建完善的利益协调长效机制。要共同出台促进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规划和相关政策,规划应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统筹梳理三地文化资源,着眼于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本着合作、共赢、互补、开放的原则,对三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路径、战略重点、协调机制及保障措施等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地精心谋划,形成脉络清晰的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线路。

2.确立差异化发展思路,推动京津冀文化产业融合对接。京津冀三省市应根据各自的文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及功能定位,统筹规划、有序推进,谋求京津冀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和高效对接。要鼓励、支持区域文化园区、企业、项目间的协作交流,推动区域文化产业转移和对接,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和模式。依据文化产业链中策划、设计、创意、加工、营销及衍生品开发等诸环节的市场特性,按照差异发展、科学分工、互补互惠的原则,通过园区共建、资源共享、项目对接等途径,不断提升区域文化产业链的关联度和互补性。依托区域特色文化资源,规划和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打造京津冀文化品牌形象;培育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引导区域关联文化企业贯通产业链,共同构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京津冀特色文化产业带。

3.构建统一文化市场,释放京津冀文化消费活力。要着力构建京津冀现代文化市场环境,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共同评估体系、文化市场综合管理和执法联防协作机制,净化区域文化市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三地文化产品市场、文化要素市场联网,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的区域文化市场。京津冀区域内人口总量达1.11亿(2014年),在文化消费领域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三省市既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放大本地文化特色,又要对接三地文化市场和消费人群。三地文化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和设计文化产品时,应将眼光拓展到京津冀这个大市场,熟悉、了解三地文化内涵、特色与优势,将三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产品和服务中,不断激发区域文化消费活力。

4.促进文化要素流动,优化京津冀文化产业人才配置。要大力发展京津冀文化要素市场,激发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财税统筹、金融扶持、技术推广、信息共享及人才配置等途径推动文化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人才是文化产业的灵魂,京津冀文化产业人才一体化是区域文化产业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支撑,必须加快京津冀文化产业人才的共建共享和合理配置。三省市应对区域内文化产业人才的开发与建设、合作与配置进行战略性、总体性规划;梳理统计当前京津翼文化产业人才的构成情况,依据三地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和各自定位,建立健全区域内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培养选拔、流动引进、管理测评、激励保障等的相关机制和政策法规,实现京津冀文化产业人才错位发展和交流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京津翼文化产业人才资源的整体效能。

三、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应着力布局的重点业态

综合考量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的业态分布、特色优势及协同现状,课题组认为,加快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协作,当前应将文化旅游业、体育健身业、印刷复制业、工艺美术业、动漫设计业、会展业等六大业态作为优先推进的重点领域。

1.文化旅游业。研究梳理京津冀不同区域的文化内涵与特色,如古城文化、运河文化、山水文化、海洋文化、避暑文化、三祖文化、坝上文化等,在差异化发展、错位发展的思路基础上将其巧妙地整合配置,实现不同文化特色的互补性、谐和性,逐步延伸、放大文化旅游产业链。要着力发展体验式文化旅游模式,加快由观光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变,积极开拓人文历史型、自然景观型、农副产品型及餐饮娱乐型等休闲旅游体验,并加快其集聚发展、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其品牌效应和知名度,逐步形成关联度高、成系列的京津冀特色旅游服务产业。

2.体育健身业。推进京津冀地区体育运动、休闲健身和竞技类赛事的产业化、市场化运营及集群发展、规模发展,建立特色鲜明的体育健身服务产业集聚区和体育健身用品特色街区,着力打造如崇礼“冰雪运动”那样知名度高、品牌效应强的体育运动健身基地。以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拓展产业链,以体育健身服务业带动和促进体育用品制造、销售及旅游业、商业、交通运输、餐饮业等相关服务产业发展。

3.印刷复制业。作为京津冀传统产业,印刷复制业的协同发展要遵循差异化发展思路,避免重蹈同质化竞争和产能过剩的覆辙,开辟一条高端引领、绿色发展的道路。要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推动传统印刷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与现代先进制造业、服务业相配套的高端印刷复制产业;依托京津冀在印刷复制和物流方面的基础和优势,整合现有资源要素,提高区域内印刷企业的集中度,着力打造现代印刷产业集群;协同推进印刷产业的绿色发展,共同探索相关环保治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积极推进绿色印刷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加快实现京津冀印刷复制业的绿色转型。

4.工艺美术业。将京津冀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设计开发与京津冀文化元素有机结合,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强化品牌意识。在尊重多样性和独特性基础上,鼓励工艺美术产品的开发性创作和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工艺美术产品与现代科技和时代元素融合,提升其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布局一批京津冀工艺美术产业聚集区,并鼓励各类艺术品策划、经纪、机构进入发展,扩大与艺术品收藏、鉴定、拍卖、传播、研究机构等的合作,提升京津冀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品的质量和能级。

5.动漫设计业。依托京津冀三地动漫设计产业既有的基础和平台,整合区域内优质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动漫行业的特点和要求加快形成策划设计、内容创意、经纪、制作、运营推广及衍生品开发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建立包括动漫创意设计室、中大型动漫公司、专业传播公司、专业营销公司、品牌公司、衍生品开发公司及公共服务平台在内的环节完整、要素齐备的动漫产业系统。逐步放大产业链,加速和其他文化业态的融合与对接,例如可以和当地的文化旅游业、休闲娱乐业等合作,联合开展动漫真人秀、动漫衍生产品博览等各种体验活动。

6.会展业。京津冀三地有着各自不同的主导产业与资源优势,应据此推动会展业的错位发展与融合发展,降低同质化竞争,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基础上实现互利共赢。北京应发挥科技、文化、国际交往方面的优势,走“高精尖”路线,着重承办大型、国际化会展活动,打造亚洲会展之都;天津、河北应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产业特色与办展能力,承接因受空间和环境限制而不适合在京举办的大型会展,同时结合各地优势产业,大力举办品牌会展与特色会展,不断提升会展的规模和档次。

参考文献:

[1]许立勇.京津冀协同不能承受文化之“轻”[N].光明日报,2015-9-17:14.

[2]刘杰.京津冀新文化产业的“三国策”[N].天津日报,2015-12-21:23.

[3]薛惠娟.石家庄市政协建议打造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新高地[N].河北日报,2015-8-3:12.

[4]王风晨.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5(6):108-112.

文化产业运营策划范文5

年 龄: 21岁 学 历: 本科

工作年限: 应届生 婚姻状况: 未婚

户 口: 广州市

居 住 地: 广东省广州市 近期任职: 金融管理实习生

待遇要求: 2000--3500/月 到岗时间: 随时到岗

希望地区: 广州市 佛山市 江门市

希望岗位: 储备干部 企业策划 区域销售经理自我评论

热爱运动,充满激情和活力;乐观进取,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动手能力强,喜欢搞些小发明小创造;乐于与人分享交流。

大学期间担任过班长,排球队队长,学生会外联部部长,成立新的校级社团——CIC职业精英分享会等,具有很强的责任心以及良好的沟通表达、组织领导能力。工作经验公司性质:

担任职位:金融管理实习生

离职原因: --

工作职责和业绩:

1.接受资本市场、财富管理、风险管理、退休管理、投资理财、销售循环、财务策划等入职培训;

2.协助公司拓展内地市场业务,通过对比香港与内地保险业关键性指标(包括可比财务指标、资产收益率等),提出合理性建议,完成35页分析报告;

3.深入分析研究太平洋保险公司并撰写企业调查报告,运用SWOT和4P法分析其产品组合,竞争地位,完成17页英文版的分析报告;

4.协助部门经理进行市场调研,通过问卷进行40名客户的调研与分析,完成任务质量在团队排名前20% 。 公司性质:

担任职位:投资顾问

离职原因: --

工作职责和业绩:

1.完成黄金外汇基础知识、基本面分析、技术面分析、实盘操作等课程的培训,以优异成绩通过公司的入职考核;

2.协助经理撰写投资分析报告,在公司公司例行早会时作投资分析;

3.对黄金、外汇进行实盘操作,连续盈利高达22.3%。 教育经历

广东商学院 2008-09 - 2012-06

最高学历:本科

专业名称:文化产业管理

专业描述:本专业是在全国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的背景下设立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经济学、文化学、管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能在各类文化企业及政府文化管理机关、文化事业单位和其他相关企业从事文化经营管理、文化营销与市场拓展、文化项目设计与策划以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学科基础课有: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高等数学、公共财政学、文化市场调查方法、经济法学、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基础课有:专业导学、文化项目管理、现代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文化营销学、文化项目策划实务、文化企业融资与资本运作、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选修课主要有:受众心理学、传播学基础、会计学、税收概论、财务管理、广告学、货币银行学、行政管理学、媒体运营与管理、知识产权法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英语、管理沟通等。培训经历培训课程:团队管理、职业形象、职场礼仪、职业规划、行业调研、素质拓展等

专业描述:参加过来人求职商学院的求职培训,主要课程包括团队管理、职业形象、职场礼仪、职业规划、行业调研、素质拓展等技能专长:

机动车驾驶证(C牌);

全国计算机二级资格证,熟练掌握Word,Excel,PPT,photoshop,iebook等软件。

语言水平:

英语:良好

it技能专长

技 能:Adobe Photoshop

使用时间:一年

掌握程度:良好

技 能:MS Office

使用时间:五年

掌握程度:熟练

技 能:Flash

使用时间:一年

掌握程度:良好

技 能:PowerPoint

文化产业运营策划范文6

如异彩纷呈的宗教舞蹈、抑扬顿挫的宗教音乐,天马行空的宗教神话传说、精致美观宗教服饰、深藏不露的宗教法器等等,都是有待研究开发的宝贵的宗教文化资源。云南文化资源丰富,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及宗教旅游在云南地区发展迅速,成绩斐然。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些许问题值得注意,具体而言,云南宗教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源、市场和管理三个方面。

(一)资源方面第一,宗教文化资源零散分布。由于经济、地理、交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云南地区很多地方宗教文化资源未能面向公众,走向市场。如滇西北的怒江州等部分地区宗教资源大多处于原始孤立的零散状态;第二,宗教文化资源开发不够深入。宗教宫观场所除旅游而外,相关说话传说、宗教塑像更可以策划出版图书、制作系列纪念品,部分宗教音乐也可录制音像光盘进行销售等,但是调查发现,此类产品的数量较少,研发有待深入;第三,资源保护有待加强。宗教资源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意蕴和纪念价值,不可复制,一旦失传将是无可挽回的损失。但是由于对相关宗教文化资源的保护不够,我们看到很多不该发生的事情,如2010年巍宝山火灾造成300多年前清代古刹斗姥阁建筑受损坏等。

(二)市场方面第一,文化宣传不够。酒香也怕巷子深,云南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纵然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宣传积极抢占文化市场,提高地区宗教文化产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宗教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必要受到影响。较之其它地区,云南文化宣传不够,特别是多种多样、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宣传远远不够;第二,宗教文化产业链尚未建立。宗教文化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完善的文化体系、传承方式以及深远的社会影响,因此,建立文化产业链极为必要。但是目前来看,云南地区宗教文化产品主要为旅游纪念品、民族服饰等,种类相对较少,且结构相对单一,宗教文化产业链尚未建立;第三,文化市场融资困难。云南是我国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文化资源丰富,但是总体经济实力较弱。文化产业,尤其是相关投资较大的如影视制作、主题公园建设等文化项目融资困难,难以启动,严重阻碍云南宗教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管理方面第一,管理混乱,多头共管。宗教文化开发较之其他文化开发有其特殊性,其管理除了一般文化管理部门的旅游局、文化局外还涉及宗教局、林业局、环保局、工商局等多个行政部门。多个部分管理容易出现两种不利情况,即重复管理或是无人管理。这导致对于宗教文化市场的管理混乱,责权不清,就目前来看,鸡足山、巍宝山等重要景区景点管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此类管理问题;第二,服务意识淡薄。良好的服务意识直接关系到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但是前不久我们看到了游客在迪庆被辱骂的报道,此事一经媒体报道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给当地旅游带来了极大影响。宗教文化产业,其在一般性旅游服务方面需要提高而外,更应该在宗教人事安排、宗教文化建设、宗教文化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加强。得道高僧的教义解读、教理参悟、答疑释惑等服务对于宗教文化及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不管是僧人、旅行社、相关产品销售商及其他服务人员,必须树立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第三,体制不完善。云南宗教文化产业主要以宗教旅游为主,且宗教文化产业与其他一般性文化产业尚未明确区分,没有建立完善的宗教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第四,版权意识淡薄。文化产业在国外被称为内容产业、版权经济,由此可见版权和内容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云南地区拥有大量宗教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大多没有经过加工和产业化,更没有严格的版权保护和商标注册,因此在投入市场开发时极易遭到盗版侵权。

二、云南宗教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一)明确现状,系统整合现有宗教文化资源“目前,云南已经收集到的民歌民曲20000多首,舞蹈6718部,戏剧2000多个,器乐200多种,叙事长诗50多部。”[5]此中,不少曲目都与宗教有关,可以加以开发,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具体而言,通过调研明确三方面问题:一是宗教文化资源的数量;二是宗教文化资源的质量;三是根据不同文化资源的特点制定开发方案。如部分宗教场所可用于旅游而外,相关神话传说可根据情况进行记录、改编,从而出版图书,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更可以将产业链延伸至宗教影视或神话相关主题公园建设,所涉及法器、法衣等均可通过影视作品进行展示宣传,宗教音乐可制作音像制品等,从而带动后期产品销售。

(二)制定规划,大力深化宗教产业开发云南地区宗教文化产业近年来已有发展,但是主要集中在宗教旅游一个方面。云南宗教旅游究其本质而言是依靠云南丰富的宗教物质文化遗产,这种资源的开发是有限度的,而且游客的大量增加相应产生诸多环境问题、文物保护等问题。近年来云南新建如中国云南影视产业实验区、天龙八部等几处大型影视基地,笔者认为一方面可以通过影视基地的作用,取景拍摄相关民族宗教影视,进行系列影视产品开发;另一方面加大云南宗教演艺产业,策划和编导系列宗教舞台节目,如云南地区的《踩九州》,壮族的《师公舞》、《土地舞》,纳西族的《热美搓》,瑶族的《还盘王原》,怒族的《宇会嘎》,白族的《巫舞》,佤族的《木鼓舞》,藏传佛教中的寺庙舞蹈《羌姆》、《查玛》、《跳布扎》,南传佛教中傣族的《孔雀舞》、阿昌族的《白象舞》、布朗族的《腊条舞》等,这些宗教舞蹈或是表达对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或是表达对祖先鬼神等的祈祷,都可以通过编导进行舞台演出。形成云南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产业“3+X模式”,即以宗教旅游、宗教影视、宗教演艺为主导,系列宗教类节庆、图书、电子出版物、网络游戏、主题公园、会展、咨询等综合发展模式。“3+X模式”的实施在注重自身产业建构的同时必须通过主题性活动(如定期开展宗教艺术研讨会、教团交流大会等)、新闻媒体、广告等方式进行多渠道宣传,扩大影响,为产业深度开发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多措并举,提高宗教文化产业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云南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文化产业面临一大难题就是融资困难,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同时,必须加强同相关金融部门的合作,以使适当放款融资渠道,同时,鼓励社会和民间资本投资产业。可以说,促进云南宗教文化产业发展,解决好宗教文化产业的投融资问题是第一要务。充裕的运营资金将在客观上为宗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吸引专门人才,从而带动宗教产品的创新和升级,将简单的宗教用品通过科技手段进行深入开发,提升产品质量和文化价值。另一方面,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必须兼顾服务质量。高品质的宗教文化服务不仅可以满足游客等各类宗教文化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同时更加彰显了宗教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这是宗教文化产业的特点,更是其优势所在,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具体而言,可从两个方面完善和提高:一:加强宗教文化产业一般性从业者培训,建立相关从业人员行业准入和服务档案制度,明确奖惩机制,提高其宗教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二:鼓励宗教团体通过法会、释经、修行等多种方式提高自身宗教修为。

(四)部门联动,建立健全宗教文化产业运营体制机制多部门管理不利于宗教文化产业链的建立和宗教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可通过部门协调,在已有“云南省文化产业办公室”下设“宗教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以此完善云南宗教文化产业运营体制。“宗教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应当通过筹措“宗教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强地区宗教文化产业宣传、保护与开发、制定宗教文化发展规划、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吸引专业人才等方式提高云南宗教文化产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树立云南宗教文化产业文化品牌,提高云南宗教文化产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发展云南宗教文化产业,“3+X模式”必须重视。目前宗教旅游发展迅速,成绩斐然,宗教演艺可以借鉴《云南印象》模式经验先进行地区性演艺,待条件成熟再做战略调整。但是宗教影视影视发展与前两者有所不同,云南宗教影视的生产是基于地区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这种宗教影视的发行除了作为一般性商业电影可在电影行业获得相应的市场份额之外,更是云南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的宣传,由此吸引更多游客来前来参观旅游,带动旅游行业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旅游要素的发展,旅游各要素的发展又促进相关宗教文化艺术出版、宗教工艺产品开发、宗教文化咨询发展以及加快宗教文化行业完善和体制建设,宗教文化行业体制完善又促进宗教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形成一种“宗教文化产业循环链”(如图1)。建立科学、完善、高效的宗教文化产业运营机制。影视制作是高成本,高风险的文化产业,云南地区近年来虽然建立了几大影视基地,但是从投资、技术、人才等方面综合考虑,诸多方面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影视投资过大,给云南文化产业发展构成挑战。因此,云南宗教影视在参与竞争的同时也要注重“竞合”,通过与国际国内大型知名影视机构合作增加投资和实现技术提升。同时,云南地区宗教旅游、演艺市场稳定、利润较大,同样可以助宗教影视发展一臂之力,从而确保宗教文化产业循环链的高效运行。

(五)全面统筹,协调宗教文化保护与产业开发的关系张桥贵指出“宗教旅游过度商业化炒作,产业经营,会丧失宗教文化的本色,致使宗教在信徒心目中的神圣形象大打折扣,不利于宗教道德教化、心理调节、社会控制等功能的发挥”[6]27“宗教文化旅游不能仅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必须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宗教文化中不适宜开发的内容必须预留足够的空间。”[6]29张桥贵先生所言甚是,因此,可以在已有政策法规基础之上加强监管,明确责任,形成问责机制,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协调宗教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六)打击盗版,加强和完善宗教文化产业版权保护“知识产权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区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象征之一,是一个地区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质是对创新能力的培育,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的保障。对创新、知识不够尊重的现象在云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云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7]宗教文化产业是版权产业,必须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随着《云南印象》社会知名度的提高和市场效益的增加,各种直接或间接地借用品牌而谋利的行为不断出现,目前,国内有10余家单位和个人已抢注了不同类商品的“印象”商标,《云南印象》通过网址也捷足先登,表演形式也被其它舞剧竞相模仿。”[8]目前我国关于文化产业的法规有多部,但是没有一部是专门针对宗教文化产业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实施条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出版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音像制品出版管理办法》等都从不同方面对文化产业相关实施细则做了规定,需要具体解读,据此制定云南省宗教文化产业版权保护法规,打击盗版,加强和完善地区宗教文化产业版权保护。

(七)依法治教,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宗教文化产业环境民族宗教无小事。的确,宗教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必要考虑国际国内复杂的宗教形式,防止不法之徒利用宗教文化活动进行非法活动,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宗教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为此,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治教,加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