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生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趣的生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趣的生命范文1

Oklahoma: Like The Play, Only No Singing!

俄克拉荷马州:和演出很相似,只是没有歌声!

Oregon: Spotted Owl...It’s What’s For Dinner.

俄勒冈州:斑点猫头鹰……它就是我们的晚饭。

Pennsylvania: Cook With Coal.

宾夕法尼亚州:烹饪要用煤做燃料。

South Dakota: Closer Than North Dakota.

南达科他州:比北达科他州要近一些。

Tennessee: The Education State!

田纳西州:“教育”之州!

Utah: Our Jesus Is Better Than Your Jesus!

犹他州:我们的耶稣比你们的耶稣更好!

Washington,D.C.: Wanna Be Mayor?

华盛顿特区:嗨,想当市长吗?

West Virginia: One Big Happy Family... Really!

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幸福的大家庭……真的,没骗你!

Wisconsin: Come Cut The Cheese!

威斯康星州:来切些奶酪了!

Maryland: If You Can Dream It, We Can Tax It.

马里兰州:只要是你能想到的事情,我们就能对其征税。

Mississippi: Come And Feel Better About Your Own State!

密西西比州:来吧,对你自己的州感觉好一点儿!

New Hampshire: Go Away And Leave Us Alone!

新罕布什尔州:走远点儿,让我们安静会儿!

New Mexico: Lizards Make Excellent Pets!

新墨西哥州:蜥蜴可是非常非常不错的宠物啊!

New York: You Have The Right To Remain Silent, You Have The Right To An Attorney...

纽约州:你有权保持沉默,你也有权成为一名律师……

North Dakota: We Really Are One Of The 50 States!

北达科他州:我们真的是美国的50个州之一!

Illinois: Please Don’t Pronounce the“S”!

伊利诺斯州:拜托,我们州名最后那个字母“S”不须要发音!

Iowa: We Do Amazing Things With Corn!

爱荷华州:我们能用玉米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儿!

Kansas: First Of The Rectangle States!

堪萨斯州:在所有长方形的州中,我们是第一个!

Kentucky: Five Million People; Fifteen Last Names !

肯塔基州:我们有500万人口,但所有这些人只有15个姓!

Delaware: We Really Do Like The Chemicals In Our Water.

特拉华州:我们真的很不喜欢我们的水源中携带的化学物质。

Colorado: If You Don’t Ski, Don’t Bother?

科索拉多州:如果你连滑雪都不会,那么请别来打扰我好吗?

Connecticut: Like Massachusetts, Only The Kennedy’s Don’t Own It Yet.

康涅狄格州:和马萨诸塞州几乎没什么区别,只是肯尼迪家族还没有拥有它。

Alabama: Yes, We Have Electricity!

阿拉巴马州:是的,我们有电!

Alaska: 11,623 Eskimos Can’t Be Wrong!

阿拉斯加州:11 623名爱斯基摩人是不会错的!

有趣的生命范文2

第一节 淡水捕捞生产

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及长江三角洲上不仅有水面广阔、烟波浩渺的大型湖泊,也有众多营养度较高的中小型浅水湖泊。这些湖泊鱼利丰厚,专门从事渔业的渔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较高,处处呈现出浆声欸乃、渔翁放歌、网罟夕阳的美丽渔村风光,前此各章均有叙述。明清时期,沿江及各大湖泊淡水水域的渔业生产均以天然捕捞为主。人们在长期的捕捞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准确掌握各种鱼类的鱼汛时期,制造出多种多样适宜于不同环境条件的渔船与网具,创造发明了各种各样捕获不同鱼类的渔法,根据不同条件,其生产组织及分配方式各异。

一 渔汛、渔船、渔具与渔法

1.渔汛

专业渔民一般经年都在各江河湖泊进行捕捞生产,不同的鱼类繁殖时期各异,一般值其繁殖期即为捕捞盛期,故形成各种各样的鱼汛。由于鱼类洄游有一段时间过程,故同种鱼类在各地的汛期也有所不同。前已述及安庆地区初夏时出鲥鱼,渔人听布谷鸟鸣以为侯;江西地区鲥鱼仲夏始出;湖北武昌县四五月多有鲥鱼;湖南常德地区鲥鱼夏间出。安徽安庆与江西九江地区均在三月始出刀鲚,故又名杨花鲚。河豚鱼常居外海沙砾底,春初自海中溯江流而上,苏常、江阴一带春初已盛产,二月至镇江,南京上下要到二三月之交时,而池阳以上则要到暮春始有。安庆地区有“麦鱼,夏至后蔽水而上,味颇佳。斑子鱼,八月始出,形似豚鱼,小而鲜美”[1]。方志有关记载对溯河性洄游鱼类出现的不同汛期有具体描述,如安庆府怀宁县“城中最著名者鲥鱼、杨花鮆、河豚。河豚既过则杨花鮆出,杨花鮆过则鲥鱼出,若相代然”。鲥鱼、杨花鮆、河豚皆产于江,其支流水系又各有特产,如“马嘴石河则产麦鱼,其大如麦,以麦秋出故名。瀼河则产社鱼,春社时出,长径寸,细鳞璀璨映成五色如螺鈿,味极美。高河则产桃花鳜,以桃花时出。麻塘湖则产鲫鱼,一尾之重盈斤,较他处鲫鱼独大,此皆感于地气之不同也”[2]。因捕捞作业方便与否,每年春夏秋冬也有随意生产与集中捕捞之别。如安庆府宿松县“每年取鱼之时以秋冬为盛,盖秋冬水涸则鱼聚、春夏水溢则鱼散故也。邑境渔户在春夏间则为随意之营业,在秋冬时则为专力之营业,故每值秋冬水涸之际即各安排取鱼器具悉力求取”[3]。银鱼“又名麵鱼,头扁色白,长三寸余,体透明鲜活者能见其腹中呼吸状”;自二月至五月间为产汛,宝山地区的渔民“以挑船赴石头沙、石洞口等处捞捕”[4]。

2.渔船

渔民以船为家,渔船既是他们的生产工具,也是他们的生活工具,四时放棹于五湖风浪、浩渺烟波之中。渔船有各种各样的形制和规模,有诗人多所吟咏的一叶扁舟或瓜皮小艇,也有形制巨大的六桅罛船。有的适宜于风平浪静时寒江垂钓,有的能在风浪大作时牵网作业。有的专放鱼鸭捕捉,有的专用声光诱捕。以下略举罛船、舴艋、哇船等几例说明。

罛船为内陆湖泊中形制最大的渔船,又名六桅船。《太湖备考》卷16《杂记》对其形制、制造、作业时间及地点等都有详细记载。其形制不知从何时始,太湖中的罛船形身长八丈四五尺,面梁阔一丈五六尺,落舱深丈许;中间立三幅大桅,一幅高五丈、另二幅高四丈五尺,船头一幅桅,高约三丈,船梢二幅桅,各高二丈许。同上书卷11《集诗二》有《罛船竹枝词》云:“村外村连滩外滩,舟居翻比陆居安。平江渔艇瓜皮小,谁信罛船万斛宽。”如欲制造罛船,必先择定时辰八字以祈吉利平安。太湖地区制造罛船的地点有胥口之下场湾、西山之东村、五龙桥之蠡墅、光福之铜坑四处,编织篛篷、打造颤缆的地点则在冲山。罛船既不能傍岸,也不能入港,篙橹无法撑摇,专门候湖上暴风之时行船。又有《罛船竹枝词》云:“具区万顷汇三州,点点青螺水上浮。到得石尤风四面,罛船打鼓击中流。”“当夫白浪涛天、奔涛如驶之时,商民船只不敢行而罛船则乘风牵网纵浪自如;若风恬浪静、行舟利涉,罛船则帖伏不能动”。太湖罛船常在西北水深之处作业,东南水域因水深太浅则不至。其住泊没有一定的处所,风浪止时则下锚于湖中,三幅大桅常竖而不眠。太湖罛船分属于苏州、常州二府各县,清同治年间辖属于苏州府者有四十八只,属常州府者有五十二只。罛船有前、中、后舱,后舱可种菜,前舱则可延师教读;船尾系有三板小船,出入鱼市鬻鱼可乘以往返,与普通渔船迥然相别[5]。

除形制巨大的罛船以外,还有各种各样大小不等、用途各异的渔船。同治《湖州府志》卷33《舆地略·物产下》转引《南浔志》云,有“渔舟曰舴艋,船尾系木,著水能当一人。船任棹不横,俗呼为神仙浆”。同上书转引《双林志》云,“畜鸬鹚以取鱼者曰水鸭船”。水鸭船一般“长一丈四五尺,狭小灵便”[6]。水鸭船又名哇船,“得鱼后不能吞咽,待其上船以手哇之;但所得之鱼恶臭,鱼味为最下”[7]。还有利用鱼类的趋光性诱捕的专用船,名跳白船,或称白划船。其法将小船“粉垩其板,月中行湖中以诱鱼”[8];或者“照夜火以引鱼自跃”[9]。除捕鱼船以外,还有捕捉其它水产之专用船,如“捉螺蚬者曰扒螺蛳船”[10]。由于资料来源的原因,以上主要介绍的是清代太湖流域的渔船规制,但估计同时期两湖地区及鄱阳湖地区的渔船发展水平也大体如此。

3.渔具

早在唐代,陆龟蒙、皮日休便作有《渔具》诗以序其事,据其诗可知其时已有多种多样的渔具和渔法,前人的研究多有论述。关于这一点,笔者在前言中已作说明。明清时期,内陆江河湖泊渔民所用渔具更是丰富多样,所谓“皆穷极巧妙,以与鱼遇”。 明代淡水渔具的种类和构造,生动地反映在王圻的《三才图会》中。该书绘图真切,充分显示了广大渔民的创造性。它将渔具分为网、罾、钓、竹器四大类,很多渔具沿用至今。民国《宿松县志》卷18《实业志·渔业》载,“取鱼之具不一,有以网取者、有以钩取者、有以罱取者(罱有竿罱、草罱之别)、有以罾取者、有以豪取者、有以钓取者、有以叉取者、有以卡取者、有以镣取者、有以罩取者、有以笼取者、有以张篮取者、有以摸索或照索揽索取者”,而以网具为主。网具按质地可以分成丝网、麻网等不同类型;按网目可分成密网、稀网各类;按构造可分成合网、旋网等类;按所取水产种类可分成银鱼网、虾网、蟹网等各类;按取鱼水层可分为铁脚网、大丝网、浮网三种。同上志载,“取鱼之网类亦不一,有挨网、密网、合网、旋网、网网、丝网、麻网、季网、风网、请网、跳网、星子网、铁脚网。取银鱼者有银网、取虾者有虾网,小者为虾拖,取蟹者有蟹网”。明正德年间太湖地区渔人即以三等网行湖中捕鱼,最下层为铁脚网,主要捕捞栖息于水体下层的鱼类,即与“鱼之善沉者遇之”;中层为大丝网,上层为浮网,欲以之“截鱼无遗”[11]。铁脚网可能即旋网,(清)焦循的嘉庆《扬州北湖小志》卷1《叙渔第五》载,旋网使用之法,渔人“立船头,两手撒网平铺水面,网周皆铁脚沈入水底,徐收其中绳,则铁脚敛而鱼包其中”。

次于网则为钩,亦为重要渔具。钩之种类不一,大者为划钩,次者为丝钩,又有拖钩、走钩、绷钩、小钩、钓钩、鸭钩等。用丝钩取鱼,系钩于绳垂置水中;其随船牵走者谓之拖钩,其拦系不动者谓之挂钩。垂钓者有钓钩,取野鸭者有鸭钩。宿松地区取渔之具以网类为最多、钩类次之,其他各类又次于网与钩[12]。前文述及湖广及江西等地以巨钩钓取鲟鳇鱼法,即为滚钩法,也就是今天的延绳钓。一些极为贫苦的渔人,连渔船小舟都置办不起,只能在水滨搭茅屋居住,编竹器为渔梁捕鱼,时人有诗为证,“野人无船住水浒,织竹为梁数如罟”[13]。在不同的水域所使用的主要渔具大不一样,如面积广阔的江湖水域主要使用大型网罟,而在浅窄的溪浦港渎则不宜使用。正德《姑苏志》卷13《风俗》载,用于溪浦港渎之域捕鱼之具,“其在溪浦者为箪,港渎为罾,芦苇之间者为叉”。贮藏所捕获之鱼的器具也多种多样,有笱、有筒、有筌等,不一而足。除湖泊外,沿海地区的内河水域大多较为狭窄,以下列表说明其渔业所用渔具、渔法:

4.渔法

渔法因渔具的不同而各异,上表中详细介绍了几种渔具的制造法与使用法。李士豪、屈若骞先生所著《中国渔业史》将渔法总结归纳为袭获渔法、驱集渔法、诱集渔法和陷阱渔法四种类型。焦氏《扬州北湖小志》卷1《叙渔第五》载多种“取鱼之法”及取虾、蟹之法,各自适应于不同的水域、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水产种类。以下结合其它方志记载分类叙述:

袭获渔法:① 风兜法,以大船只植蒲帆,后系大罟,风浪大作时驶于湖心,往来如奔马,得鱼最多。② 泥网法,船亚于风兜,亦用大罟,俟无风时围而猎焉,所得亦多。这两种渔法,不仅使用于扬州北湖,亦通用于高邮湖,估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面宽阔处所都可使用。③ 此外,还有一种用于宽阔水域的渔法曰围簖,为焦氏所未言及者。其法就湖品屈曲围之数里或十数里,然后逐日移樁及簖以缩小范围,一两个月后仅占水面一二亩,至此时“则其中水族充牣,所获数千百石不等,俗名出重”[14]。以上三种均为适宜施展于宽阔水域的渔法,在小河支流、溪渎港汊等小水域则不适应。④ 大索,以索布水面,鱼见索则不前,人立船上以罩沿索取之,所得每有大鱼。⑤ 叉,以短竹戴四刃矛于末,人左右手各持一,沿湖滨或溪涧取之,每得大鱼。⑥ 探蟹,春月蟹居穴,沿水滨以手探取之,必有得。⑦ 哇船,或称水鸭船,利用动物如鸬鹚、水獭等捕鱼。鸬鹚俗名摸鱼翁[15],渔者于船上“蓄水鸦七八头或数十头不等,喂以豆腐,扎其颈项,潮上时将水鸦驱入河流,令其捕捉鱼类,如有所获,以竿驱起,势颈以取出之,随取随放,所获颇多”;但一般难以得到较大的鱼类而且不甚新鲜,卖不了好价钱[16]。

驱集渔法:① 手操网,“网甚小,以三尺左右之细竹扎成三角形,系网于上,网口之中央系以长竿即已竣事。凡在狭小之池沼中都用之”[17]。② 笼罩,一人以罟系植木五置水中,一人以竹捣之,鱼惊上窜,升其罟以受鱼”。③ 打避风,系网于两船间,用木击船作声以迫鱼入,一名响罾。④ 抹滩,两人在船,用竿驱鱼上滩,另两人持网两端裸行水中,沿滩抹取,一名箍网。⑤ 推板,水浅时,人左手持长竿,竿端著板推水,鱼随板跃,右手持罩罩之。⑥ 虾拖,系罟于竹,牵之行名曰虾拖。凡拖曳性一类网具均属此法。

诱集渔法:① 跳白船,或称白划船,其法粉垩其板,月中行湖中以诱鱼。民国《宝山县再续志》卷6《实业志·渔业》记载更为详细:“鱼性喜白色,是船全部漆白,月晦时放乎中流,鱼见白色则喜而跳跃自入船中,晨兴渔者可不劳而获也”。② 拾,秋末蟹肥,夜吹沫飞空中,性喜火,见光则就,渔者以火照之,诱其坠而拾焉。同治《湖州府志》卷33《舆地略·物产下》也有类似记载云“照夜火以引鱼自跃”。

陷阱渔法:① 张羉,结绳为之,锐其末,沈水中,张口当急流,每获亦百余斤。② 张卡,以线排紧竹签布水中,签两端皆锐,屈曲之,键以茭梗,梗上敷麦麩为饵,鱼吞饵则口为签困,所获多鲫。③ 张瓦,用两瓦合之,置柳根或茭草中,虎鲨以为巢,清晨举之,每瓦中可得,只按虎鲨、土步鱼也。④ 张了,剖竹编为圆筒,中列齿,入顺出逆,置浅水中,唯黄鳝泥鳅入,无他鱼。⑤ 花篮,编竹为之,梅雨时置圩田中,诸鱼逆流而上,每旅,入不能出。⑥ 鱼罩,“状如鸡罩,三四月或七八月间蕰草茂盛之时刈割而置于隐静之河沼中,下散以饵,加罩于上,如遇和暖天气,鲫鱼等类群栖而唧呷于下,渔者可乘机将罩压下以捕捉也”,主要捕捉鲫鱼等[18]。⑦ 蟹簖,编竹为栈,截水中达两岸间,三四步曲其势作门,门内多歧,覆以筁,空一隅置竹匣,形圆而锐,上谓之老人头,高出簖,上天光透入,蟹阻于簖,入门渐狭且黑,见天光上就之,遂困于匣。⑧ 薰索,用大索薰以秽草,斜绕于湖,蟹恶秽不肯过索,乃沿索行至端,有网陷入不能出。⑨ 钓,以长竹曲屈其首垂向水,置饵于末,所得蟹必肥。以上三种均为捕蟹之法。⑩ 张篦,编竹为之,长尺许,形如贝立水中,标以竿,虾自其缝入。由此可见,陷阱渔法多种多样,大多为专捕某些鱼类或虾蟹者。张网、流网等类网具亦属使用此法者。

还有“竭泽而渔”性质的有害渔法如药鱼法,“方春,鱼游食则药之,令尽浮”[19]。关于古代用植物药鱼之法,有学者写过专门文章予以探讨[20],此不赘述。前述星子网、铁脚网等类网具捕鱼,实际上也属于有害渔法。

二 生产方式与生产规模

在各种不同的水域,不仅其渔具渔法各异,渔民采取的生产方式也很不一样,按捕捞主体可分为集体捕捞和个体捕捞两种。集体捕捞的生产规模大,是渔民在广阔水域上采取的主要生产方式,重在统一号令、集体操作、分工协作以提高渔获产量,往往有专人指挥。集体捕捞的渔获量大多十分可观,渔民按一定的规则分配所获之鱼。由于渔获数量很多,一般于本地难以售完,而多由商人转贩他方。秋冬水涸则鱼聚、春夏水溢则鱼散,故每年捕鱼多以秋冬为盛。渔民进行生产的方式也因季节而异,春夏间渔民大多随意经营,多为单独捕捞;秋冬季节鱼肥时则专力经营,大多采取集体捕捞的方式。明代时尤如此,其时之文人诗咏对此有详细记载:

楚天空阔重云幕,孤馆风寒倍萧索。著鞭江上观打鱼……渔官独坐万斛舟。船尾载鼓旗船头,扬旗击鼓一何勇,渔子舟人皆耸动。鼓声初发众舟集,鼓声再发提网急,鼓声三发争进取,万幅飞纶向空举,奔腾澎湃声震惊,浪花激作秋霜凝……千鳞万尾无所之,一网牢笼莫知数。纵横巨细相倚叠,山积沙头如雪白。渔人抖擞气颇舒,屈指团栾计千百。均分各收受,荡舟便回首。晾网荻芦边,烩鱼荐新酒。酒酣更唱潇湘歌,儿竟蚁聚声相和。且言今岁尽余裕,输官给役从如何。[21]

这段史料描述的是秋冬时节两湖平原上的渔民于长江之上打鱼的景象,引文生动、形象、具体而全面的描绘了一幅集体捕捞作业的图画。打鱼时,有主持渔政的官员坐镇巨舟之上进行指挥;船头插着旗杆,船尾载有大鼓,以扬旗击鼓统一号令,负责操舟和打鱼的各自做好准备;击第一声鼓时,众舟汇集,再鼓时一齐迅速起网,三鼓时竞相收网取鱼,此时涛声雷动、浪花飞溅,场面十分浩大壮观;一网所得、不计其数,大小巨细、堆积如山,渔获数量特别丰富;渔民精神抖擞、气色舒畅,计算并平均分配所得之鱼,然后荡桨返舟、各自分散。

时至清代,集体捕捞仍是获取大量鱼产品的主要生产方式,其生产规模更为可观。如前文述及之高邮州长湖渔业之特色渔法“围簖”,“每届大水之年,秋末水落则众渔集股”[22];在广阔的湖面上围数里或十数里水域,然后逐日缩小包围圈,到一两个月后仅占一二亩水面;“获利最丰”,所谓“水族充牣,所获数千百石不等,俗名出重”。但是,与明代相比较而言,其生产方式的性质已发生很大变化。前述明代的集体捕捞生产很明显由官方组织管理,如由渔官坐镇巨舟之上主持渔政如指挥生产及分配等。清代时渔民所采取的此围簖之法,则为渔民自行集股组资,且“非资本雄厚不克举办”,已不再由官方直接干预渔业生产。其产品分配方式则肯定主要是按所集股资多少来进行的,这种自行集资合股的集体捕捞方式的生产效率无疑要大大高于明代由渔官主持渔政的集体捕捞方式,这也是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一大表现。

不仅长江北岸的通扬地区采取集资合股的集体捕捞生产方式,江南的太湖流域也存在相似的生产形态。罛船形制已如前述,可知非有雄厚资产的大户渔人不能制办,一般贫穷渔家肯定不敢奎望。有《罛船竹枝词》云,“櫂郎野饭饱青菰,自唱吴歈入太湖。但得罛船为赘婿,千金不羡陆家姑”[23];意谓如能入赘于罛船渔家做女婿,也不羡慕有千金赔嫁之陆家女儿;可见太湖罛船渔家大户家底之丰裕。即便如此,罛船在捕鱼作业时仍要联接四船为一带,两船在前牵大绳驱石引导,两船在后面牵网相随[24]。由此可见,就其生产方式而言,也是采取集体合作捕捞的形式,生产规模十分浩大。其产品分配应亦同于前述之“围簖”渔法,按投资多少而定。时至清代后期,内陆淡水水域的渔业生产关系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形态。民国《宿松县志》卷18《实业志·渔业》记载:

(该县东南两乡)人民对于产鱼之湖池等亦视为不动产之一种,可以将所有权移转亦如房屋田地之典质买卖。每值取鱼之时或自行经营或佃于他人经管。经管者谓之湖主,取鱼者谓之业户,其禁例甚严、其规约甚密。每年秋季水涸即安排管理,取缔他人之自由捕取,谓之禁湖,至来年春末水涨则全行放任谓之散湖。凡禁湖以后、散湖以前如有擅行入湖自由捕取者则视为违反禁例。规约之行为保障极为严密。

根据以上一段材料可知,该地湖池水域成为一定渔民的不动产,其使用权与所有权已经发生分离。所有权即如田地中的“田底”,使用权即如田地中的“田面”。所有权可以象房屋田地一样转移、买卖、出让等,使用权则可以出租承佃;而承佃经管之人又招有业户即最下层的贫苦渔民进行捕捞生产,有“湖主”、“业户”之别。如将湖池水域佃于他人经管,其间则存在着多层承佃关系,“湖主”与“业户”之间又有一层“佃主”。水域的产业组织管理极为严密,在一定时期内即秋冬适捕季节禁止非“业户”类的渔民进入该水域打鱼,称为“禁湖”。“禁湖”期自秋季水涸直至来年春末水涨结束,禁湖结束后至下一年禁湖前这一段时间称为散湖,听任渔民捕鱼,不管是业户还是非业户都可以在湖中捕捞生产。如有渔民在“禁湖”期间擅自入湖捕捞者,一律按规约进行处置。其规约所制定的行为保障措施极为严密细致,具体条例如何因未及记载则不得而知。

有趣的生命范文3

铜:一种过渡元素,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组成众多种合金。

再生铜:再生铜,是一种回收的废铜再一次冶炼的产品。我国冶炼企业与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原料需求增加,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内冶炼企业产能迅速扩张,而,冶炼厂对于原料的需求将越来越依赖于废铜。

(来源:文章屋网 )

有趣的生命范文4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 DEA 室内分布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6)18-0058-04

1 引言

随着4G网络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引起用户业务结构和需求的变化,用户对业务体验速率和业务感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3]。而未来数据业务的主要产生区域在室内[1,4],为了确保用户感知,对室内的覆盖成为当前电信企业的重中之重。由于以前建设方式简单单一或者同一场景采用同一建设方式,使得建设方式不一定能满足其规模效益,针对当前不同场景的技术建设方式以及同一场景不同面积的建设方式如何选取成为当前的难点。

2 传统建设面临问题及解决方案

2.1 传统建设面临问题

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以及基层工程管理人员的变动,基层工程管理人员对4G产业链上不断创新以及出现新技术、新产品的选择和应用不足。以往解决深度覆盖问题普遍采用单一的传统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方式,但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多形态、综合性、大体量的区域和楼宇不断出现,工程实施难度越来越大,实施周期越来越长、投资不断增加等问题日显突出。采用传统建设方式基本可以解决深度覆盖的问题,但电信企业仍面临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建设方式单一、如何选取具有规模效益的建设方式的选择困难等问题。

2.2 基于DEA算法形成建设方案的选择判决

对于传统建设方式出现的问题,可结合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数据包络分析法)[5-6],即通过保持DMU(Decision Making Units,决策单元)的输入将各个决策单元投影到DEA的生产前沿面上,并通过比较决策单元偏离DEA前沿面的程度来评价它们的相对有效性。DEA方法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以凸分析和线形规划为工具的一种方法,应用数学规划模型计算比较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7-8],对评价对象做出评价,它能充分考虑对于决策单元本身最优的投入产出方案。DEA示意图如图1所示:

若有决策单元DMU个数为n个,每个决策单元有m项输入xi=[x1i, … , xci, … , xmi]和s项输出yi=[y1i, … , yki, …, ysi],则DEA输入、输出矩阵如表1所示。

对于每个决策单元DMUj列出相应的效率评价指数,如式(1)所示,得到DEA的C2R模型[5,9]。

将式(1)变成线性规划模型如下:

根据式(3)从而引入规划模型的对偶规划,如下所示:

为了解决计算和应用的便利,引入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ε,则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ε的C2R模型如下[9-10]:

其中,s+为松弛变量,s-为剩余变量。对每种场景、每种覆盖方式列方程组求解有效值,解方程得出参数值后,所有λ值的和与规模效益如下:

室内分布覆盖技术包括传统室分、皮基站、飞基站、POI和DAS等。其中,传统室分信号质量好、建设周期长;皮基站建设周期短、方式灵活,但对于高层安装困难,难以提供建筑物内的无缝覆盖;飞基站建设周期短,每户需入户安装,对于容纳住户多的高层楼房施工安装比较困难,不适合多业主楼房;POI适合多网多系统融合,需协调三家电信运营商共建共享,因此会带来协调困难;DAS远端可控、RRU需求数量少,可多系统融合,网络质量好,建设周期长,但物业协调难度大。各种覆盖技术对应投入、产出参数如表2所示,结合建设造价、后期维护运营成本和收入综合进行分析。

以传统室内分布为例,构造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ε的C2R方程组如下:

对所有场景从造价、成本、收入等方面进行计算求解方程,选取出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建设方式。以某商场室内覆盖为例,需要解决覆盖面积为3万平方米,各种覆盖建设方式造价以及后期的折旧年限内(其中折旧年限这里取为6年)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成本如表3所示:

以传统室内分布为例,将表3中的传统室内分布投入、产出数据代入式(7)可得:

分别对各种建设方式投入、产出数据代入式(6),并取ε=0.000001,迭代次取10 000次,收敛度取0.000 1,经过迭代计算得到各参数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传统室分、皮基站、POI和DAS的θ值为1,为技术有效;传统室分、POI和DAS的s-1、s-2和s+都为0,为规模有效,其中传统室分为规模效益递增,对于面积更大的楼宇更可取,因此对于大面积的楼宇首选传统室分。

3 结束语

当前业务量主要来源于室内,因此室内覆盖成为重点。在有限的资本开支下,如何有效选取覆盖方式成为难点。本文通过对各场景类型、建筑结构的建设方式对应的造价以及后期相应的运营维护成本的计算,采用DEA分析方法得到最佳的建设方式,解决了产业链不断发展带来的覆盖建设方式选择困难的难题;同时,根据DEA规模效益指标情况,对于同一场景不同面积的室内覆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全生命周期的分析,基于DEA分析可得到各类场景深度覆盖建设模型,实现了多种覆盖建设方式优先比选的最佳建设方式,使得4G新技术和新的产品形态得到有效应用,从而保证了4G网络规划质量和投资的收益。由于各建设方式对应的覆盖质量有所不同,后续需对覆盖质量和业务速率的相关指标进行进一步地分析。

参考文献:

[1] 肖清华,汪丁鼎,许光斌,等. TD-LTE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2] 许光斌,毛卓华,汤利洪. TD-LTE试验网络规划[A]. 2012 TD-LTE网络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 2012.

[3] 王洪,许光斌. TD-LTE与FDD-LTE异同点分析[J]. 移动通信, 2013,37(10): 57-60.

[4] 许光斌,黄涛,夏伟翰. TD-LTE规划仿真[J]. 移动通信, 2013,37(6): 21-24.

[5] 魏权龄. 评价相对有效性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和网络DEA[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6] 盛昭瀚,朱乔,吴广谋. DEA理论、方法与应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6.

[7] Appa G, Yue M. On setting scale efficient targets in DEA[J].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1999,50(1): 60-69.

[8] Asmild M, Paradi JC, Reese DN, et al. Measuring overall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using DEA[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7,178(1): 305-321.

有趣的生命范文5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规划 旅游规划 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内容:

一、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区别

首先, 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国家风景名胜区规划,是根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进行编制,国务院指定由国家建设部主管,并报国务院审批,代表国家最高层次的规划。“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而现代的旅游规划是以特定的经济区域作为对象而编制的,有关旅游吸引物、旅游线路、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这一特定区域内的细化和落实,是旅游业战略性、空间性和有约束力的规划。从旅游规划的概念可以看出,旅游规划的实质是产业发展规划。两种规划的性质、质量不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自然文化遗产是保护性、展示性、传世性的胜地,主要是满足人与大自然精神文化和科教活动需求的地域空间综合体。而旅游规划的基本任务则是:通过确定发展目标,提高吸引力,综合平衡游历体系、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关系,拓展旅游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优化旅游产品的结构,保护旅游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保证旅游地获得良好的效益并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风景名胜区与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

2.1风景旅游区存在的问题

首先,风景区环境脏乱差,违章建筑屡禁不止――我国风景区环境保护的不够,有些景区垃圾遍地,小商小贩随处可见,严重破坏了景区原本的风貌。有一些景区的水中漂浮着许多垃圾,严重影响了环境和游人的心情。游人感受不到原有的自然风光,体会不了名胜古迹的内涵。除此之外,有些景区过度开发,一些人将风景名胜资源视为摇钱树,只想着发展经济,全然不顾资源的保护工作。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建造违建建筑,破坏景区原有的风貌。他们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全然不顾环境资源长远的发展。

其次,风景名胜区保护力度不够,大量珍贵景源遭到破坏――有些风景区的古迹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时间的存在中有些地方年久失修,然而政府或相关人员并没有给予相关的重视及关注,以至于一些古建筑面临消失的状况。

最后,风景保护与城市建设存在冲突,景点收费不合理,许多景源被舍弃――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现代社会,人口越来越多,土地的使用状况也越来越紧张。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开发土地,而一些风景区占用了很多的土地,到底是该保护还是该开发呢?很多风景区被开发了,不复存在,一些景源被白白舍弃,还有一些景点收费不合理。

2.2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

其一, 缺乏特色――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 旅游产品的个性与特色就是它的生命; 个性是与地方性联系在一起的, 个性主要来自于当地的地脉和文脉, 因而应该从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文化传统、地方民族等交融、积淀形成的地方特色风景和风情出发, 避免邻近空间的恶性竞争。许多地区的旅游规划没有触及到规划的实质性问题, 规划过程中只是将一些成功规划案例简单照搬照套, 忽视了对旅游客源市场的仔细调研, 缺乏对旅游产品本身特色的定位研究; 缺乏本土意识, 忽略了旅游产品自身的独特之处。

其二, 重规划编制、轻规划实施――在当前的旅游规划工作中, 严重地存在着重视规划过程, 轻视规划实施管理的问题。不少旅游规划在编制上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一旦评审过关便万事大吉, 无人再过问后期的实施和监管。然而旅游规划的水平高低和应用效果的好坏, 既取决于前期的规划编制过程, 也取决于后期的规划实施与管理, 只有二者的良好结合, 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其三, 监督不足――近年来, 国内不少地方相继开始试行旅游规划公开招标、委托招标等运作方式, 使得我国旅游规划市场的透明度和开放程度均有所提高.然而暗箱操作现象依然突出, 尤其在一些人情项目、政企合作项目中, 规划的不透明、不公开、不公正, 为某些政府官员、利益集团从中寻租、谋取非法收入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 公众对多数寻租行为难以察觉。

三、问题的解决办法

首先,准确认识风景资源性质,提高风景资源保护和管理意识――我们需要更新观念,从风景资源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充分尊重风景资源科学,充分尊重风景资源管理的规律。目前,我国风景名胜资源的开发形式,仍然习惯使用或侧重“硬开发”模式。作为风景名胜区行业,应该准确把握风景资源的开发尺度,严格遵照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倡导并尊重自然科学规律的“软开发”,高度重视对风景区生态、历史、文化、科学、教育以及综合社会价值的开发,高度重视风景资源“软开发”的实践与研究工作。

其次,加快法制建设进程,使风景名胜区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风景名胜区的法律和法规是政府主管部门管理指导风景区工作的基本手段,是保护我国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武器。我们应加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风景名胜区法制建设问题的解决力度,尽快健全并完善风景区的法律法规,使我国风景名胜区在良好的法制化条件下稳定、健康的发展。

最后,强化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管理,提高对规划的宏观指导水平,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风景名胜区管理干部队――做好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是搞好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管理的依据和手段,是一切开发利用建设的基础,是处理好保护与利用关系的重要途径。目前,由于部分在风景区核心保护范围的违法违规建设的泛滥,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规划的技术和规范的指导,严把总体规划的质量关。同时,我们要加大对现有一线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多种专业进行培训。我们要从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注重风景名胜区事业的后备人才的培养,有必要加强与教育部门和重点院校的联系,根据需要建立风景名胜的学科专业,进而促进科研、教学更好地服务于风景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工作。

结束语

风景名胜区之所以具有这些功能是因为风景名胜区是人类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资产,保护是首要的,开发要服从于保护,赢利不应成为目的。这也就决定了国家风景名胜区的社会公益性质。 人类社会对已确认的遗产资源唯一可做的事“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遗产资源的不可逆性和非再造性表明,对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只能是采取事前预防行动,即保护;资源一旦遭到破坏,事后补救和惩罚行动于事无补。景观的不可复制性表明风景资源是一种保护性资源,而不是开发性资源。 我们要正视当前风景名胜区及旅游存在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运用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来逐步的解决现金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有趣的生命范文6

关键词:贫困地区 生态文明村 旅游扶贫 对策

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以旅游扶贫为手段,将优美的自然环境、绿色生态经济、生态旅游、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导入广大乡村区域,使美化环境与发展生态经济、旅游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让农民过上高质量的物质生活和享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我国生态文明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向。尤其在旅游资源丰富或比较丰富的贫困地区,在进行生态文明村建设过程中,加大对旅游资源保护性的开发利用,发展乡村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并以此带动和促进乡村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强贫困乡村自我发展能力,以此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实现贫困乡村“输血”功能与“造血”功能的有机结合,促进乡村居民思想观念的变化,最终促进乡村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的全面发展,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农”问题是事关国家稳定与繁荣的重大问题,在具备开办乡村旅游的贫困地区,加强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扶贫联动开发意义重大。

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扶贫联动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一)乡村特色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

乡村旅游资源是人与自然长期作用而形成的乡村景观,它由自然环境、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性、广泛性、多样性、地域性、系统性、季节性、民族性、时代性、保护性等多种特点。乡村旅游资源一般具有农业景观、聚落景观和民俗文化景观等类型,是长期以来人们与自然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形成的一种独特乡村文化景观。此外,由于乡村居民世代不断的努力,创造了许多各具特色乡村景观,其中不少可以作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地域差异性,乡村旅游资源具有明显地域性特点,其组合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和类型多样,农村、牧村、渔村、林区村落等形成不同特点的聚落景观。独特的乡村民俗文化也是重要的乡村旅游吸引物,不同区域乡村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情。由于政治、宗教、民族、文化、人口、经济、历史等要素组成的社会环境差异性又形成了如民族服饰、信仰、礼仪、节日庆典等不同的乡村民俗文化。在广大乡村,由于地理区位、交通和信息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民族文化较少发生变异,能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加大,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吸引物在城市几乎消失殆尽,对城里人有很强的吸引力,加大和加强乡村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二)乡村旅游市场现实需求的推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问题的出现,回归自然、追求绿色、休闲度假已成为人们的向往。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使人们有了更多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节庆长假和带薪休假的兴起,为乡村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受城市工作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到城市就近和生态环境良好的乡村旅游和度假就成了城里人缓解压力的一种有效手段,由于对生活环境差异性追求,城市人们自然对乡村生活向往与憧憬,对乡村旅游产生了较大的市场需求,现实的市场需求将有力地推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中,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动两者的联动发展,是实施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生态文明村建设为旅游扶贫提供了开发基础

生态文明村是实现农村可持续新农村的生活方式,生态文明村建设以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提出以“改路、改水、改厕、改灶、改房和文明进村、科技进村、法律进村、卫生进村、文明风尚进村”的“五改五进”为突破口。它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上,以生态农业为主导,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并做到保护自然、保护居住地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共处,这为乡村旅游开发创造了条件或提供了可能。

我国许多乡村区域,尤其是贫困地区具有较好的旅游资源和较优良的生态环境,尤其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旅游扶贫具有其他产业所不具备的优势。在生态文明村开发与建设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做到生态文明村建设与道路建设、村庄绿化美化、文体活动场所建设、生态家园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有机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文明村和旅游扶贫联动发展之路。实际上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为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提供了基本条件,基本满足了旅游需求的“六要素”。与农林牧等传统产业相比,旅游业本身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利用有资源条件的乡村发展旅游业,尤其是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乡村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提高乡村的经济收入,而且对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进一步地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条件提供了可能,为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扶贫实施良性互动提供了条件。

(四)联动开发是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开发乡村旅游业不仅可以改变现有的农林牧业生产方式,而且能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前提下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是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生态文明村建设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文明村使绝大部分农户走上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道路,随着生态意识的提高及沼气综合利用的推进,农业系统的生态逐渐步入良性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得到加强。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保护了森林资源,保护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塑造了农村新形象,又为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载体。例如建沼气池的农户每年可节省薪柴或作物秸杆2.5-3 吨,相当于5-6亩薪柴林的年产薪柴量。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扶贫联动互为依托,相互支撑,生态文明村建设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又为生态文明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撑,又会反过来促进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因此将资源与市场条件较好的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扶贫开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借助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生态文明村的东风,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为有条件的地区迅速消除贫困,促进农村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扶贫联动开发对策

(一)完善生态文明村规划,建设增加其旅游休闲功能

在生态文明村的规划与建设中,不仅要完成和完善村级道路、供水、通电的规划与建设,实现乡村园林绿化、环境美化和卫生达标建设等公共资源。在具备发展乡村旅游条件的地方,还要科学规划,精心布置,循序渐进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扶贫的联动建设,在规划与建设中增加乡村旅游休闲功能,配套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和增加旅游项目建设。但是,农村情况错综复杂,基础条件差异大,在制定乡村发展规划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与旅游扶贫开发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

(二)创新机制,将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经济建设有效结合

生态文明村建设过程就是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过程,把农村潜在资源转化成实用资源的过程,因而也可将资源转化成为旅游资源,促进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因此在建设生态文明村时要更新观念,引入市场机制,在引导农民发展庭院经济、建设生态家园的同时,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尤其是乡村旅游资源,要广开思路,克服“等、靠、要”思想,依靠市场运作筹措资金,把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农民是直接受益者,也是建设的主体,只有他们充分认识了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经济联动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政府部门除积极引导和宣传外,还要通过文艺演出、墙报、标语、培训、组织参观、印发资料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引导,使广大农民真正了解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联动开发好处,激发农村居民参与“两个建设”的热情。

(三)利用乡村资源优势,增加旅游吸引力

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扶贫开发要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重点要突出地方特色。对落后乡村进行生态文明村与旅游扶贫联动开发时,一定要强调创新,走自己的路,开发突出乡村个性与特色的旅游产品,改变狭隘旅游资源观,旅游资源不能仅限定在风景优美、有古迹历史的区域,有特色和独特的景观和特有的民俗都是旅游资源。要充分认识到特色就是旅游资源,它体现在食、住、行、游、购、娱方方面面,吃的方面,当地农家的家常饭;住的方面,整洁又有本地乡村风格;行的方面,传统的交通工具,如马车、木筏、溜索、藤桥、索桥;游的方面,各种乡村景观;购的方面,土特产、民族服饰、民间工艺品;娱的方面,农事活动、农事参与、民族歌舞、婚丧、宗教等活动,均是乡村特色旅游资源。文明村建设和旅游扶贫开发要做到有活力、有魅力和吸引力,要讲究风格、气质、品位和特长,要让参观学习,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人们感到特别、特殊和一见钟情,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人新我变,以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四)突破单一致富观念,与其它开发实施联动

在有条件的地方,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扶贫联动开发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但旅游扶贫不应仅仅只依靠旅游业来扶贫,更不能仅因扶贫需要而盲目发展旅游业,或就旅游而论旅游,而忽视旅游业与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及其他第三产业的协作。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扶贫联动建设中,如果仅让旅游业单兵作战,孤军伸入,旅游业不可能长远发展,也会阻碍乡村发展其它优势产业,也无法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乡村实施旅游扶贫战略时,在突出旅游业地位的同时,要注意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做到“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旅则旅”,通过联运开发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实现乡村经济再上新台阶,不仅要突破传统致富观念的局限,还要突破单一的致富观念,要树立依靠多种手段致富的观念。贫困乡村要根据各村实际,审时度势,有效地发挥本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即使具备旅游开发条件的乡村,在实施生态文明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联动的同时,也要注重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其它第三产业协同发展。此外,在良好的乡村人居环境下还要形成先进的生态文化氛围,提升贫困农村整体文明程度,要在经济和精神上使农民变得富有,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五)加大环境保护,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近十年来,我国旅游扶贫战略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贫困地区的人们脱贫心切,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目光短浅,不考虑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如在规划中数量指标、利润最大化等经营性设计思想充斥其中,在开发中“竭泽而渔,毁林而猎”的现象屡见不鲜,对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将环保置于可有可无的位置,使许多原本环境优美的乡村环境恶化,污染加重。因此,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扶贫联动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贫困的治理并不是一项随意的短期行为,否则就会使一些贫困地区在暂时脱离贫困之后又出现“返贫”现象,扶贫不会持久,文明村不会持久,旅游扶贫达不到目的。在实施旅游扶贫和生态文明村建设中,不仅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更应从整体出发,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旅游开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旅游扶贫开发必须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在开发中强化保护,做到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强化管理,不能以牺牲资源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繁荣”,为实施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六)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参与

政府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扶贫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积极引导、政策与资金支持,政府主要是做好规划、服务工作,投资公益性的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部门在财政补贴、建设资金、银行信贷、税收、企业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与优惠,引导和吸引投资资金与社会资金投向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扶贫开发,建立起多渠道的投资机制。政府职能部门要在生态文明村建设过程中对旅游扶贫开发给予引导和支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有意识地发展乡村旅游业,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更要对贫困乡村发展旅游业给予专业指导与管理,如乡村旅游环境监测与评价,监督旅游业发展对环境与文化的影响,组织公共教育活动,提高当地居民与旅游者对实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支持,在旅游开发和经营中,加强对土地、森林、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减少废气、废水、废物对环境的污染破坏,杜绝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倡导与环境和谐的旅游活动。并积极引导农民参与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扶贫开发,采取动员、启发、开导和典型带动等方式,鼓励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

(七)加大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

将生态文明村建设和旅游扶贫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乡村社区居民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到项目中,如以资源入股、劳动力入股、集资入股等方式参与其中,此外,与乡村旅游配套各种服务性项目建设也是加大社区参与的一种有效方式,如开发农家旅馆、农家餐馆、农家观光果园、农家采摘菜园、农家鱼塘、农家作坊、农家茶馆等。加大对乡村的资金扶持力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确保广大农村的利益能落到实处,为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与旅游扶贫开发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提高广大农村的积极性。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尤其是对于缺乏劳力、资金,缺乏参与能力的弱势群体,要做好相应的保障,建立建全帮扶体系和受益资金的分配体系,

(八)加大科技投入,注重高校参与

针对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扶贫联动开发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科学研究与增加科研投入,系统研究前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中“贫血”和“返贫”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重点解决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中出现的缺乏规划、盲目开发、知识贫乏、缺乏主见或创业动机模糊,指导不足,资金筹措困难、跟风模仿,恶性无序竞争,居民参与意识淡泊与民主保障机制缺失、乡村特色文化受到威胁、以及缺乏良好的可实施的旅游参与项目等现实问题,增强乡村旅游“造血”功能。目前,对我国许多学校关于校-企“结对子”的科技扶贫多停留在形式上,对于科技文化比较落后的广大乡村,“校-村”科技帮扶显得意义非常重大,通过高校与乡村之间对口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与实践研究,探索出一种“校-村”对口旅游扶贫帮扶的模式,不仅可以开创一条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路子,提高的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维护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乡村的科技帮扶又反哺高校大学生,形成高校-乡村良好的“哺育”、“互哺”与“反哺”机制,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增强大学生与农民的感情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科技能更好地服务“三农”奠定基础。

(九)立足乡情,创新加大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扶贫联动的模式

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扶贫联动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模式、市场化运作模式、对口帮扶和联合开发等模式。政府主导型联动模式运用于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扶贫开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对于经济落后,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多石山,生态环境脆弱,联动开发应以“政府主导型”的模式和乡村旅游综合开发模式并举。对于具备较好的资源条件和市场条件的乡村,可以进行市场化操作,对外进行招商引资,将旅游扶贫开发与生态文明村建设同步进行,共同发展。政府对应各部门的对口扶贫工作与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联合行动,共同开发,协同帮扶,共同探索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扶贫联动的新模式。达到政府规划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社会资金参与、村民参与、企业建设与银行贷款的协同扶贫的模式体系,达到政府增税,企业获利,村民致富和社会发展的目的。总之,要立足乡情,敢于创新,探索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扶贫的多种模式。

参考文献:

1.高曾伟,高晖.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分类及开发利用[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2,17(3)

2.严慧荣.村庄环境趋美, 经济发展加快, 景宁创建生态文明村带来新变化[n].浙江日报,200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