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外阅读感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外阅读感想范文1
关键词:兴趣;习惯;能力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源泉。指导小学生写好课外阅读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老师们平常说的“一支笔,一本薄”,那么他们将在阅读中得到更多的益处。
学生写课外阅读笔记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主要靠教师来培养。如,为学生上好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为学生设计一本阅读笔记本,为学生批阅、讲评读书笔记等。教师要把指导小学生写好课外阅读笔记列入语文课的教学计划。
怎样指导小学生写好阅读笔记呢?
一、给学生一定的模式,懂得写好阅读笔记最基本的方法
学生的阅读笔记水平,是随着认识和分析能力的发展,以及写作技能的提高而逐步提高的,学生学写课外阅读笔记,有一个从扶到半扶到放的过程。
开始,可以从课外阅读的最基本要求做起,一项一项地指导,从单项笔记开始,逐步发展成多项笔记,最后形成一定的模式。例如,我在学生刚开始学写课外阅读笔记时,只要求学生摘录在课外阅读中学会的生字和词语,名曰“采蜜薄”。然后逐项增加:摘录好句,概括主要内容,学学读后感,最后,形成一种比较适合小学生随读随记的表式课外阅读笔记:
这种读书笔记模式是根据识字、阅读、写作的要求来设计的,三至五年级的小学生都可以使用,只要持之以恒,会使小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指导学生对课外书进行逻辑分析
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懂得最基本的方法之后,可对程度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要求二年级学生着重整理词语和好句,写出简单的心得体会。四、五、六年级的学生,独立地从书本中获得知识的能力显著地提高了,教师可以指定某些方面的内容,让学生独立地去研究,如要求学生归纳各节主要内容,以及自己的感想。文章体裁不同,内容也可以各有侧重。如故事、小说、传记等要求学生分节写出人物、内容、感想。古诗能懂后,要求译成白话文,寓言要求他们能弄清寓意,写心得体会。例如,有一位老师指导学生读《》一书,要求学生就主要人物的思想发展列出阅读提纲,把英雄的主要事迹写下来,说说应该向他学习些什么。学生在准备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举行故事讨论会,每人都谈自己的感受,然后选代表在全班发言。
三、认真检查,定期批阅、讲评
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笔记的质量,教师还要经常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一学期做几次批阅、讲评。
为了督促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并认真写好阅读笔记,我设计了一种课外阅读登记卡:
这种课外阅读登记卡一人一张,一学期检查几次,学期结束总检查,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和学写阅读笔记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要定期全面批阅或不定期地抽阅,发现写得认真的,要结合讲评给予表扬,有问题的提出改进意见。
课外阅读感想范文2
[关键词] 广泛阅读;勤于摘录;大众点评;初中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4)08-0043-02
[作者简介]陈娟(1979―),女,江苏张家港人,本科,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湾学校教师,中学一级。
“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以外的世界。其中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经常、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那么如何让初中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呢?
一、广泛阅读
笔者在对116名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问卷调查中了解到,有80.2%的同学对课外阅读感兴趣,其中22.4%的同学爱读娱乐类书刊,10.3%的同学爱读名著,6.9%的同学喜欢电脑类书籍,25.9%的同学爱读《读者》类文学刊物,还有24.1%的同学喜欢其他读物。这个调查结果可能会让一些家长和老师们失望,因为家长和老师们极力推荐的名著遭冷落,即使像《读者》这样的文学刊物爱读的同学也不是很多。而这一现象在现代中学生当中普遍存在,于是家长和老师们出于担忧,开始对孩子们阅读的书籍进行严加管制。在调查中,有不少同学在回答“你最希望家长和老师在课外阅读方面为你做些什么?”这个问题时说道:“希望能支持我们读自己喜爱的书,不要勉强我们读某些书。”可见孩子们并没有理解大人的用心,相反大人们的管制只会给他们带来反感。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说:“每个人都应该在他感觉最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所以,不要过分鼓励和规劝孩子读某一种书,否则,会搞得他们终生厌恶那些最优美的著作,甚至会厌恶阅读本身,让每个人都凭自己的爱好去读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你有了这份“好”与“乐”,读书就真正成了一件快乐的事。
笔者认为书应该博读,所谓的“博”就是各种不同种类的书籍、报刊都可以凭个人的兴趣爱好去涉猎,其前提是健康的书。“经典名作和有兴趣的好书,或应读、可读之书等,都可以尽兴去读,越多越好。”著名作家贾平凹也建议:“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
但是这里又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作为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何在?在调查中有56%的同学认为是出于自身的需要,而这种需要最明显的就是提高语文考试成绩(阅读和作文),其次是扩充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就是放松心情。另有44%的同学认为课外阅读是因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同学的影响。可见课外阅读已经不仅是生活的需求,更是学习的需求。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在孩子们博读的基础上给予方法的指导。
二、勤于摘录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百读不如一写”。这都说明了动手的重要性。好比一张网,如果网眼过于稀疏,即使网遍江河大海恐怕也难网住一条鱼,“勤于动手”就好比密织了网眼,网眼越密,收获越丰。课外阅读中,由于书杂而多,阅读的时间和地点相对随意,这就必然增加了读者记忆和理解的难度。要克服这种不利因素,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动手抄录记写,以巩固记忆,确保重要信息不被漏忘。
课外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书籍之间有着各种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角;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是这种思维常常只是混乱、粗疏、零碎而飘忽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过──那种知识、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览、思考和感想都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写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
简单点说,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做好摘抄和点评,摘抄的往往是阅读过程中与文本产生共鸣的文字,而点评则是对这些文字的进一步思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虽然学生同处一个年龄段,有着诸多共同之处,但是,对于阅读这一复杂的心理活动来说,学生个体主观色彩极其浓重。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阅读水平、习惯爱好、思考角度等方面的差异,这就决定了阅读就不能是某一种框架内的统一行动,而应该是一个学生个体自主阅读、自由感知、自由思维的过程。
三、大众点评
学生的发展具有未定性,教师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须给予足够的外部强化和指导,对其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
首先,语文教师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课外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要将个人阅读与集体阅读结合起来。不管个人的课外阅读活动多么努力,其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时间总是有限的,因而其获取知识信息的量也是有限的。但是,学生有一个天然的环境优势,那就是集体学习。这样就可以利用个体之间有无相通、优势互补、时间互用、精力互借的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的条件下,获取最大限度的阅读效益,将不同的人读的不同的书和个人点评,安排同一个课时进行信息互换、感想互通,这样就会使课外阅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实施多元、动态的评价标准。课外阅读本身就具有个性化,因此同学的点评就会以纯个人的观点呈现,所以在集体评论时一定要采取多元化、动态的标准,允许多种观点的存在,老师也只能是表达个人的观点。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使认真参加阅读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要让少数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注重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并通过阅读情况的纵向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总之,学生只要能把自己的阅读所得充分地表达出来,敢说、愿说、能说,相互启发,互有交流,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其表达、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也就达到目的了。学生在实践中产生学习的愉和自豪感,并享受探求知识的快乐,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越学越要学。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感想范文3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想读书
由于孩子的年龄特征,课外阅读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一旦离开教师或家长的监督,很容易被终止。要想使阅读活动顺利进行,就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入手,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观察、描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推荐给他们爱好的读物,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可灵活运用“故事激趣法”“课文引趣法”“榜样激励法”“交流展示法”“评比促进法”等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尝到知识的乐趣。
如,学完《第一次抱母亲》一文后,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儿子对母亲的爱戴和崇敬,此时,教师可让学生搜集有关母爱的诗歌、歌曲、小说、散文等,举行歌颂母爱朗诵会,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营造氛围,引导学生乐读书
学生只有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才会激发读书热情,从而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学校的宣传栏、教室外的走廊里张贴着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古诗文配画等。高尔基说:“书籍使我和世界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更加光明和有意义。”我们要让学生可以随时感受到名人名言的激励。学校将阅览室、图书室装饰得富于儿童色彩,使学生乐于前往;班级也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书可读,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的好书捐给或借给图书角与同学交流传看;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我读书 我快乐”的读书节活动,以吸引学生快乐阅读。
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因此,课外阅读必须赢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们可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大力宣传课外阅读的益处;或印发《告家长的一封信》,提倡亲子读书活动,使课外阅读活动向家庭延伸、向社会延伸。
三、培养习惯,引导学生爱读书
1.计划的习惯
我们要合理安排读书时间,统一制定读书计划,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并长期坚持下去。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成立学习小组。一到时间,就有专人组织、专人监督,有规律地开展阅读,从不间断。长此以往,学生就逐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2.多读的习惯
叶圣陶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能驾驭语言文字。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鲁迅也有“读书如蜜蜂酿蜜一样,采过许多花粉才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努力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要持之以恒,避免一曝十寒;要博览群书,读好书,并从中汲取精神食粮。
四、教给方法,引导学生读好书
1.精心挑选读物
叶圣陶指出:“一要‘及时’,二要‘精选’。”要选择那些“内容比课本丰富些,写法比课本生动些”,能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感到触类旁通的乐趣”和“再读同类的其他读物的强烈愿望”的课外读物。
2.掌握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1)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一些名著,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教材中节选了中外名著的一些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教师可将要求放宽,只作走马观花式的浏览即可。
(2)吸收性阅读。针对知识性读物,既不能追求快速,又不能观其大略,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3)细品型阅读。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通过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3.学会做读书笔记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提纲型――把读物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体会型――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五、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
1.构建书香校园
学校阅览室要全天开放;各班配备图书柜,布置“图书香角”;校宣传栏的展板要定期出刊;班上每月出一期“书林漫步”墙报,走廊悬挂“名人名言”;校广播台每周定时广播美文欣赏……这样,整个校园就能形成浓郁的书香氛围。
2.每天诵一首诗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阶段必须背诵70首古诗词。教师可以在班内开展“每天一诗”活动。每天的早自习、课前预备时间,将古诗写在教室黑板的一角,请小干部带领大家读诗。
3.展评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感想范文4
关键词:职高语文 课外阅读 评价策略
一、课外阅读评价原则的多元化
1.模糊性原则
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又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2.导向与激励性原则
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外阅读评价是建立在导向性与激励性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评价内容的灵活化
1.多读书──内容与范围
(1)在《学期课外阅读计划》中,选择适合自己读的健康有益的书。鲁迅先生曾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专看文学书也不好。”要博览群书,要涉及名家名篇,现代、当代文学作品,涉及科普读物、报刊、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书籍。对新发现的好书进行阅读,可以申请更改《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将其列入《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当中去。
(2)《周课外阅读计划》,可以按照教师推荐的书目进行阅读,也可自行寻找与本周学习课文有关的文章、书籍、报刊等。
(3)上课时间每周阅读量不少于1.5万字,寒假或暑假每周不少于2万字,总体阅读量每学期不少于25万字。
2.会读书──技巧与方式
(1)“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学生要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并能运用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多种方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2)积极参加读后叙述课、评价课等语文活动课。
(3)上好读书笔记交流课,并运用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多种方法,写好读书笔记。
三、评价措施的层次化
1.资料查阅法
查阅内容:《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周课外阅读计划》、《读书卡》、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查阅时间:《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学期初审核、期末验对,其他内容每周查阅一次。
2.成绩显现法
课外阅读感想范文5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 大语文思想
1 加强新课程意识下的阅读内容引导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也是人性的角斗场,开卷有益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我们要说开卷并非都有益。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课外阅读内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当然,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学生读世界名著。但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凸显出来,知识与思想的萌芽才会越加粗壮。为此,笔者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于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三是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根据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我们可以设计“套餐”方案。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组成相容、互补的阅读小组
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因此,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认输可在4~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这样,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等良好小群体的心理原则可落实:学生个体内在的“群体感”、“亲和感”、“友谊感”等能在社会交往中得到较好体现;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群体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应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是组成阅读小组的这些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体现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吸收,达到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
3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这可以说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我们知道,课外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界;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是这种思维常常只是混乱、粗疏、零碎而飘忽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过――那种知识、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览、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写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课外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感想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152-02
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源泉,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以上。"杜甫曾倡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者余秋雨也指出:"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无不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每一个有时代感、有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然而知识的海洋何其辽阔,单凭一个学期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它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他们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下面是我几年来对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几点体会。
1.养兴趣,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1.1 兴趣之源。对学生适时地表扬、肯定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阅读产生好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肯定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参与的乐趣。如我在教《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就鼓励同学们饱含深情的朗读课文,并组织成表演小组,表现其中的故事情节,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教师真诚的鼓励给予他们极大的肯定。
1.2 兴趣之土。对学生鼓励肯定,让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是阅读的第一步,但有书读、有大量的文学文本能够阅读才是兴趣的土壤。由于小学生接触文学故事的范围较狭窄,自己的甄别鉴赏能力较弱,教师就要适时地加以引导,给兴趣添材加薪,让学生保持对阅读的持续热情。如建立班级读书讨论小组、"今天我来推荐一本书"活动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2.设小学课外阅读环境
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尽可能多拥有可阅读的书籍。充分利用好以时文和文学作品为主而又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的"自读课本";尽可能地改善校图书馆、阅览室的条件;组办班"图书室、期刊角",发动学生每人拿出二、三本书在班里和同学们定期汇总交流;随着家庭收入逐年提高,鼓励家长尽可能增加家庭藏书等办法…总之,我们要充分发挥家庭藏书、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馆、社会的图书行等多种渠道的作用,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充足的书源。
3.给方法,引导学生读好书
3.1 精心挑选读物。叶圣陶指出:"一要'及时',二要'精选'。"要选择那些"内容比课本丰富些,写法比课本生动些",能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感到触类旁通的乐趣"和"再读同类的其他读物的强烈愿望"的课外读物。
3.2 掌握最基本的读书方法。(1)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一些名著,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教材中节选了中外名著的一些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教师可将要求放宽,只作走马观花式的浏览即可;(2)吸收性阅读。针对知识性读物,既不能追求快速,又不能观其大略,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3)细品型阅读。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通过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3.3 学会做读书笔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提纲型――把读物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体会型――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4.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如在阅读《安徒生童话》后,我们开展了讲童话故事比赛,那一个个安徒生童话就被孩子们绘声绘色地搬上了讲台。看着这一场别开生面的故事比赛,心中感慨万千:当孩子们内心阅读的渴望被点亮的时候,阅读就会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再如,针对低年级的孩子表演欲强,让学生根据课外阅读讲故事、排练小剧本、诵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边读边演,用声音、表情、动作来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5.构建课外阅读评价体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对小学生的阅读项目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小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读书笔记,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要充分利用墙报、展示栏、校园网等有效平台,为小学生搭建作品的展示平台,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能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与他人分享的喜悦,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自主性和有效性。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终级目标。优秀的课外读物,不仅可以开拓小学生视野,丰富小学生知识,还能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把课外阅读纳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轨道,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小学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在提倡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带领学生展工具之羽翼,沐人文之芬芳,实实在在地让学生爱上阅读,引领他们走向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 陈立兴.浅谈新课程条件下的语文课外阅读[J].学周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