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经济形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行业经济形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行业经济形势

行业经济形势范文1

由于煤炭供求紧张、价格看涨,火电企业出现亏损,企业生产意愿受挫,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增速逐月回落。去年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完成2540.2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9.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3.4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5.6个百分点。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31292.70亿千瓦时,增长6.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9.0个百分点。截至去年11月底,全国电力、热力生产与供应业累计完成投资7857.81亿元,同比增长15.7%,比增速较快的2004年同期(48.9%)下降33.2个百分点。2008年1~11月,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行业共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839.33亿元,同比增长13.38%。其中,电力生产业、电力供应业和热力生产供应分别实现销售收入9573.89亿元、15799.91亿元和465.54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05%、12.83%和19.00%。

一、行业总体运行情况

(一)总体生产情况

2008年以来宏观经济加速持续回落,第四季度回落更加明显。当月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已经连续两个月低于10%,去年11月份仅为5.4%,且环比又回落2.8个百分点。去年11月份,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0.1%和3.4%。去年1~11月份,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13.7%,比1~6月份增速回落2.6个百分点。由于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企业开工不足及库存增加等因素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明显回落,同比上涨2.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环比下降1.6个百分点。

2008年1~11月,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工业总产值达到了24819.53亿元,同比增长13.04%。其中,电力生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356.08亿元,电力供应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013.31亿元,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0.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1%、13.67%和15.98%。 火力发电业在我国电力生产业中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2008年1~11月,火力发电业工业总产值达到了7871.77亿元,同比增长10.04%,占同期电力生产业工业总产值的84.14%。

(二)产品销售情况

2008年1~11月,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行业共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839.33亿元,同比增长13.38%。其中,电力生产业、电力供应业和热力生产供,应分别实现销售收入9573.89亿元、15799.91亿元和465.54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05%、12.83%和19.00%。在电力生产业内部,去年1~11月,火力发电业、水力发电业、核力发电业和其他能源发电业销售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实现了12.18%、24.80%、12.15%和62.47%的增长。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火电和其他能源发电业的增长速度同比下降,水电和核电增速有所上升。从环比来看,火力发电业、水力发电业、核力发电业和其他能源发电业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都出现下降。

(三)企业总体经营情况

企业效益指标。2008年1~11月,电力和热力生产供应业实现利润251.4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31.33亿元。其中电力生产业亏损4.36亿元;电力供应业实现利润284.57亿元;热力生产供应业亏损28.73亿元。在电力生产业内部,火力发电业亏损392.0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996.31亿元;水力发电业实现利润268.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86亿元;核力发电业实现利润105.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51亿元;其他能源发电业13.53亿元。去年1~11月,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销售收入增长13.38%的情况下,销售成本却增长了20.06%。其中,电力生产业的成本增长29.01%。

偿债能力分析。截至2008年11月末,电力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3.92%,同比提高了6.02个百分点。电力生产业的资产负债率为70.17%,同比提高了3.42个百分点,其中, 除了核力发电环比有所下降外,其他发电行业均有所提高。电力供应业的资产负债率为55.54%,同比提高了8.45个百分点。

二、电力供需及投资情况

(一)发电量情况

由于煤炭供求紧张、价格看涨,火电企业出现亏损,企业生产意愿受挫,2008年二季度以来,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增速逐月回落,去年6月以来发电量增速回落更加明显,发电量增速已经连续5个月低于10%,特别是去年10月份以来连续两个月当月发电量同比下降。去年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完成2540.2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9.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3.4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5.6个百分点。去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31292.70亿千瓦时,增长6.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9.0个百分点。

从电力供给结构来看,由于水情况较好,水电增发明显,去年1~11月份,全国水电发电量4904.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8%,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火电发电量25582.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10.8个百分点;核电发电量627.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年降低3.6个百分点。由于需求下降过快,加上水电、核电发电量高速增长,导致火电发电量增速快速下降。但由于火电发电量增速持续低于全部发电量增速,电力供给结构有所改善。2008年1~11月,火电发电量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83.82%下降为81.75%,下降2.07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下降2.41个百分点;而水电发电量占比则由上年同期的13.88%提高到15.67%,提高1.79个百分点;核电发电量占比较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均提高了0.06个百分点。火电发电量增速的放慢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电力生产对煤炭的强劲需求。

由于发电量增速放缓,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继续下降,下半年更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去年1~11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4317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269小时。其中,水电3415小时,比上年同期增长81小时;火电4508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326小时。去年11月份当月设备利用小时下降到336小时,比上年同月低65小时;而11月份水电设备利用小时305小时,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更是加剧了火电设备利用小时的加速下降。

(二)电力消费情况

去年以来,电力消费虽然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但表现出增速逐月放缓的总趋势,并且在10月以来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月度用电量负增长。去年1~11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1530.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7%,比上年同期回落8.27个百分点,比1~10月回落1.60个百分点。去年11月份仅完成2573.3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14%。

从分产业用电情况来看,去年1~11月份,第一产业用电836.97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62%),同比增长3.14%,增幅回落2.78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同比下降4.02%,增幅比上月回落1.8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用电23754.74亿千瓦(占75.34%),同比增长5.35%,增幅回落10.86个百分点,其中,去年11月份同比下降12.95%,增幅比上月回落6.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电3225.39亿千瓦时(占10.23%),同比增长10.86%,增幅回落1.70个百分点,其中,去年11月份同比增长8.04%,增幅比上月回落3.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723.79亿千瓦时(占11.81%),同比增长12.75%,增幅上升1.79个百分点,其中,去年11月份同比增长13.10%,增幅比上月回落1.36个百分点。去年以来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一直低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去年11月份下降幅度首次超过-10%。与此不同的是,去年以来,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一直高于全社会用电增速,保持了高速增长。

去年1~11月份,轻、重工业用电增速分别为3.02%和5.77%,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6.66和12.03个百分点;去年11月份,轻、重工业用电增速分别为-7.92%和-14.33%。去年以来,重点行业用电波动较大。去年1~3月份,化工、建材、冶金、有色四大行业用电增长放缓比较明显,增速远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的情况已经明显改善。去年8月份以后由于重点行业企业停、限产导致其用电增速开始放缓。去年1~11月份,四大行业合计用电量10297.87 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2.66%;合计用电量同比增长6.30%;四个重点行业用电增长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为30.97%,比2007年底的贡献率(44.84%)降低了13.87个百分点,比1~8月份贡献率均降低7.19个百分点。可以说,以重点行业为主的工业用电快速回落是导致全社会用电加速回落的主要原因。去年下半年特别是最近两个月,重点行业停产限产较多,用电量更是加速下降。受宏观经济增长等因素影响,从去年5月份开始当月分省用电基本都呈现放缓的趋势,且放缓省份明显增加。据统计,在各省中(除外),5、6、7、8、9月当月用电量增速低于10%的省份分别有11个、15 个、18、22和20个。但是,10、11月份分省用电形势更加严峻,全国只有新疆用电量增速高于10%,已经分别有15个和26个省份用电量出现负增长,华北供电区域各省用电量均为负增长。

三、电力行业发展预测及政策取向分析

(一)2009年电力需求量及特点预测

我国电力需求增速与GDP的相关度较高,尤其是重工业的相关度非常高。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2009年我国经济也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2009年,我国经济的目标是保证8%的增长,社科院预测2009年我国GDP的增速为9.3%,IMF的预测为8.5%,世界银行的预测为7.5%。按照这几个预测,我国GDP增速的范围在7.5%至9.3%之间。

如果给定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就可以知道2009年电力需求增速。从历史上来看,在GDP增速处于下行周期时,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值一般小于1,从1993至1999年的经济周期来看,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值在0.36至0.80之间,大部分都在0.75左右。

2008年10月单月发电量增速出现同比大幅下降,降幅达4%;继8、9月连续出现大幅下降后,发电量增速出现加速下滑迹象。考察1995年至今的单月发电量同比增速数据,最小值出现在2002年2月(2001、2002年春节分别在1、2月),但扣除了春节因素后的单月发电量增速最小值出现在亚洲金融危机肆虐的1998年5、6月,分别为-0.8%、 -0.4%,此外该数据基本都为正值,尤其是2002年至2007年,单月发电量增速基本都在6%以上,在本轮中国经济的长上升周期中,电力需求弹性系数始终在0.9以上;1997年8月至1998年6月发电量曾出现连续的单月同比增速下滑,由1997年8月的5.8%一路下滑至1998年6月的-0.2%,到达阶段底部区域。2008年8月至10月的大幅下滑数据与1997年下半年走势类似(只是幅度更大),处于下滑初期的加速阶段,出现奇异值的概率较大。一个比较容易观察到的规律是,发电量出现连续数月增速下滑后,滞后1至2个季度的GDP增速往往呈现同样的增速连续下滑趋势;我国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近两三个月出现连续大幅下跌走势,工业企业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下降,多个行业消化库存原料,减限产动力增加,也是电力需求增速骤降的一个重要原因。2008年底,电煤供应紧张形势较5月至8月已有根本性好转。目前的电力需求下降基本由经济体的真实需求决定,因此,目前的数据对实际经济状况的反映虽有可能过度,但趋势已很明显。

2008年,我国的电力需求弹性系数在0.9以上,2009年的电力弹性系数大约在0.5至0.6上下,GDP位于7%至9%之间的概率较大。我们认为,2009 年的电力需求增速在4.2%至5.4%之间。从时间段表现来看,上半年由于基数较高,需求增速将更小;下半年将企稳回升,呈现出前低后高的态势。

(二)2009年电力供给预测

一是电价有望继续调整尤其是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电力工业作为中央两年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相关产业,2009年总体发展向好,但是具体到各个行业,可谓分化严重,甚至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二是火电预计将继续“沉沦”。2008年我国用电需求整体增速趋缓,这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首次出现的这种现象。包括广东、山东、江苏等沿海省份都出现了用电量下滑,甚至负增长的情况。社会用电量的直接下滑导致电网公司利坡。不过,电力行业2009年获得巨大投资机会,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变局,其中电力设备产业将成为最大赢家,而清洁发电能源如核电、风电积极谋取“上位”,火电行业预计将继续“沉沦”。 从中央资金投入看,2009 年,南方电网预计将投入900亿元用于电网建设,比原定计划高出300亿元,国家电网投资额度暂时没有公布,但绝对不会低于900亿元,因为国家电网的总规模远远大于南方电网。

三是核电和风电行业将受宠。由于电网投资的增加,电力设备需求势必升温,发电行业保持惯性的投资和国家对于节能、环保技术方面的要求日渐严格,也将使得一些环保、节能类的电力设备需求热升高。综合来看,电力设备产业将成为今年电力行业最大的赢家,国内外的电力设备商都有望迎来大发展周期。2008年,发电行业出现两极分化,其中核电和风电行业将成为新能源的代表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期,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统计,2008年我国将开建超过10座核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1000 万千瓦左右,而风电发展更快,将在未来三年内达到1亿千瓦。欧洲一家证券投资机构分析人员告诉记者,核电、风电行业都是新能源产业中最成熟的,发展潜力很大,尤其是风力发电,虽然本身发电盈利空间薄弱,但随着“碳排放交易”的兴起,风力发电厂可以通过出售“排污权”盈利。相比之下,火电投资进入冰点,从中国电力联合会的统计数据看,火电投资是负增长,中电联还统计称,2008年前8个月全电力行业利润总额仅193.2亿元,同比下降81.6%。发电行业中,火电亏损成为大头。火力发电行业2009年的盈利能力将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要在“上网电价”和煤炭价格的制约中寻求突围。

四是电网行业盈利空间继续下滑。我国电网行业只有两大公司,南方电网和国家电网公司,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年11月,部分省市用电增幅同比下降超过30%,由于去年经济趋紧,电力需求继续下降,两大公司盈利能力会继续下降,但由于高度垄断,两大电网公司基本可以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此外,两大公司对于电价的控制有望松动,国家能源局将对电价做进一步调整,理顺目前的电价体系,今后包括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可能更加灵活。

四、行业热点

(一)我国电网建设投资首度超电源

电网、电源建设投资比例在2008年首度实现扭转。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电力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5763.29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电源投资额2878.73亿元,同比下降10.78%,电网投资额度达到2884.56亿元,同比增长17.69%。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在电力投资中所占比重首度达到50%,走出了长期以来电力投资失衡的状态。投入电网的资金主要用于全国特高压、超高压电网以及跨区送电工程建设。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电网220 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已达36.48万千米,同比增长11.10%,220 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达到138714万千伏安,同比增长17.80%。国家2008 年四季度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其中电网投资建设将成为未来建设重点。未来两年,电网建设投资力度将继续大增,预计2009年我国电源、电网的投资比例将大致为4:6,电网投资所占比重有望再增加10个百分点。

(二)电力成为中美能源合作重要内容

中美两国在2008年12月4日举行的第五次战略经济对话上就能源与环境合作达成5项具体成果。第一,在电力、清洁水、清洁交通、清洁大气、森林与湿地保护5个领域完成了启动行动计划的准备,制定了分、子项目和分阶段路线图;第二,双方同意将能效合作确立为两国能源和环境十年合作的第6个领域;第三,双方已就十年合作框架下的绿色合作伙伴计划框架文件达成一致,主席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和布什总统特别代表、美国财长保尔森将代表两国政府正式签署;第四,两国有关机构,包括中国国家发改委和美国贸易发展署,以及两国的进出口发展银行,就共同采取多种措施支持能源合作十年规划签署相关的谅解备忘录;第五,在十年合作联合工作组及两国有关地方政府和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已有7对绿色合作伙伴确立了合作意向,并将于当日签署合作意向书,包括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杜兰大学将共同开展关于湿地保护的研究,中国的大连港与美国西雅图港将就建设绿色集装箱港开展合作,中国重庆市与美国丹佛市及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将就在城市应用电动、混合动力清洁汽车开展合作。2008年6月,中美在华盛顿举行的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期间签署了《能源和环境合作十年框架协议》,确定了十年合作起步的优先合作的5大领域;电力、清洁水、清洁交通、清洁大气以及森林与湿地保护。本次对话中,中美双方力争就此达成更加详细的协议。

(三)煤炭出口量连续两个月明显下降

海关统计显示,自去年6月份起我国煤炭出口量连续两个月明显下降,预计全年出口规模基本上控制在上年水平。

数据表明,2008年前8个月我国出口煤3364万吨,同比增长0.3%;价值33.6亿美元,增长75.6%。其中,去年8月份出口煤337万吨,比7月份减少141万吨,比6月份减少362万吨。在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国际煤炭市场需求旺盛,而主要煤炭出口国纷纷采取限制措施,国际市场煤价持续攀升,我国煤炭出口意愿显著增加;同时,国内煤炭供需矛盾十分紧张,一些电厂因缺煤而不得不停机。为加强煤炭出口的控制力度,确保国内需求,避免煤价上涨对下游产业链的价格传导和负面影响,国家决定自去年8月20日开始,对炼焦煤出口暂定税率由5%提高至10%,其他烟煤等征收出口暂定关税,其税率为10%。 为了更好地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煤炭资源,海关总署报告建议: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煤炭进口力度,保证煤炭运输通畅;有效控制年度煤炭出口配额的发放进度;整合煤电资源,探索煤电产业联动新体制。

(四)中电联预计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5%

据中电联预测报告称,预计2009年一季度甚至二季度将是电力增长最困难的时期,上半年仍有可能持续出现负增长。预计自二季度末期,华北、华东等部分地区,相对上年同期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恢复。进入三季度,各地区特别是华北、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电力需求量可能陆续出现正增长,并逐步带动中部、西部地区进入四季度后有一定的用电增长。

2009年,华东、南方电网供需平衡,华北、华中、东北、西北电网电力富裕。受煤电矛盾、来水、气候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以及个别发达地区存在的电网“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个别省份在电力负荷高峰时段仍可能存在少量电力供需缺口,需要进一步加强需求侧管理。

2009年,全国发电生产能力将继续提高,预计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设备容量8000万瓦左右,全年全国关停小火电机组容量力争超过1300万千瓦。2009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在8.6亿千瓦左右。2009年一季度,预计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亿千瓦。2009年电力需求相对富裕,电源结构调整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首先是水电投产迎来高峰。金沙江中下游、雅砻江、大渡河等水电建设步伐将加快,全年将有一批大中型水电机组(包括抽水蓄能)集中投产。火电向大容量、高参数方向发展。新投产火电机组中,80%以上为30万千瓦以上机组,在控制总建设规模的前提下,主要支持热电联产、大型煤电基地等项目建设。2009年,我国将积极推进甘肃、内蒙古等大型风电基地建设,生物质发电将继续适度发展,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和广东台山等一批核电项目将尽快开工。在电网建设方面,2009年,国家将继续支持增强电网抗灾能力,还将重点支持青藏联网和中西部地区县级以上城市电网改造;继续推进皖电东送、川电东送、葛沪直流改造、西南水电送出、宁东和呼伦贝尔、锡盟煤电外送等工程。适时启动新疆联网工程,配套建设大型风电基地送出输变电工程。在海南联网一期工程预计2009年投产基础上,将积极推进该工程的二期建设。

行业经济形势范文2

关于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本次调查涉及经济走势、宏观调控政策的成效、企业经营状况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消费需求仍显不足,国内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主要要素市场结构性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地区发展差距仍较明显,国有企业仍然困难较多等。但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加入WTO后的机遇和挑战,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良好,国内投资持续增长,对外贸易出口增速加快,主要生产要素供求平衡状况有所好转,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改善,生产和销售稳定增长,效益有所提高,宏观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企业经营者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一、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

(一)宏观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

关于今年的宏观经济走势,调查结果显示,57.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走势“正常”,比去年同期调查增加13.5个百分点;11.2%认为“偏热”或“过热”,与去年基本持平,比2000年增加1.5个百分点;24.9%认为“偏冷”或“过冷”,比2001年和2000年分别减少5.9和4.2个百分点。这说明,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我国宏观经济在不太理想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图1)。图1

1995~2002年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

(二)投资、出口促进经济增长

为进一步了解影响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本次调查涉及投资、消费和出口三个方面。

从投资来看,调查结果显示,2/3(66.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政府投资“合适”或“较旺”、“很旺”,认为政府投资“不足”的仅为1/3(33.3%),这表明企业经营者对政府投资力度的普遍认同。不过,认为民间投资需求相对“不足”的仍然超过一半(53.5%),与去年调查结果大致相当。

关于出口形势,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我国的外贸出口需求“合适”或“较旺”、“很旺”的占39.9%,比去年增加了6.9个百分点;而认为外贸出口需求“不足”的虽仍占六成(60.1%),但比去年降低了6.9个百分点。这说明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对外贸易出口增速有所加快,成为推动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从消费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占60.8%,比去年增加9.8个百分点;认为消费需求“合适”或“较旺”、“很旺”的则比去年降低9.8个百分点。调查表明,虽然目前出现一些诸如汽车、通讯工具及房地产等消费热点,但总体消费需求不足状况未能得到改观,带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仍显不足(见表1)。

表1

企业经营者对国民经济需求状况的判断(%)

(三)主要要素市场供求平衡状况有所好转

关于主要要素市场的供求状况,企业经营者认为“供大于求”超过半数的只有原材料一项,比重为54.7%;认为“供求平衡”超过半数的主要是能源和交通,比重分别为64.5%和56.3%;认为“供不应求”的主要是资金、技术和信息,比重分别为72.6%、75.3%和67.8%。

与1999年的调查相比,认为上述各项市场要素“供求平衡”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别增加了5.5~21.8个百分点,说明上述要素市场供求平衡状况均有所好转。

与其他要素市场供求关系相比,人力资源总量的供大于求和人才市场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矛盾十分明显。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供不应求”的分别占75.8%和70.7%,而认为普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占85.4%。

(四)入世后的国内外市场对企业经营比较有利

关于入世后国内市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34.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影响“有利”,48.1%认为“影响不大”,17.7%认为“不利”,认为“有利”的比认为“不利”的多16.5个百分点。

关于入世后国外市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36.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影响“有利”,49.8%认为“影响不大”,13.9%认为“不利”,认为“有利”的比认为“不利”的多22.4个百分点。

从不同地区和经济类型的企业看,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认为入世后对企业经营“有利”大于“不利”较多的均是东部地区企业和非国有企业。

(五)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比较稳定

本次调查从货币供应量、银行贷款利率、财政性税费水平和国债发行量几个方面了解了企业经营者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感受。

从货币供应量看,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货币供应量“多”、“适度”和“少”的分别占12.7%、55.3%和32%,与2000年调查结果大体相当。

从银行贷款利率看,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银行贷款利率水平“高”、“合适”和“低”的分别占21.3%、45.9%和32.8%,与2000年相比,认为银行贷款利率“高”的增加8.9个百分点,而认为“合适”和“低”的分别减少3.2和5.7个百分点。

从财政性税费水平看,仍有较多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财政性税费水平“高”,比重为79.7%,比2000年微增2.8个百分点,认为“合适”和“低”的比重分别为16.8%和3.5%。

从国债发行量看,企业经营者认为国债发行量“偏少”的占25%,认为“适度”和“偏大”的则分别占42.9%和32.1%,与2000年没有明显区别。

由此可见,两年来企业经营者对政府宏观调控诸多指标的判断差异不大,这说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相对比较稳定。

二、企业运营状况良好

(一)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继续好转

关于企业目前经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一般”和“不佳”的分别占39.5%、46.1%和14.4%,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25.1个百分点,而1999~2001三年相应的结果分别为7.7、20.6和19个百分点,均低于今年的调查结果,这说明,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我国企业总体经营状况继续看好。

从经济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私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较多,比重分别为48.9%、48.1%、46.6%和43.5%;而国有企业认为“良好”的比重相对较少,为31.7%。

从不同规模看,大、中型企业的经营者认为本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分别占48.4%和42.5%,明显高于小型企业的30.8%。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企业经营者认为经营状况“良好”的较多,比重为43%;中、西部地区企业认为“良好”的比重相对较少,分别为36.6%和35.9%。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依然明显存在。

从不同行业看,餐饮、房地产、社会服务、交通运输仓储、电力、煤气和水及制造业中的医药、非金属矿物制品、交通运输设备、专用设备、塑料、橡胶、仪器仪表、金属制品、服装等行业的经营状况相对较好,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0个百分点以上。

关于企业效益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的总体效益状况大体相同,企业盈利面由去年上半年的60.8%微增到今年上半年的61.7%;亏损面比去年同期的24%减少了2.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盈利面比去年同期增加1.6个百分点,亏损面比去年同期减少3.7个百分点。

(二)企业生产和销售稳定增长

关于企业的生产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停产”或“半停产”企业的比重为11.9%,比去年减少1.2个百分点。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停产”、“半停产”企业比重最低,为7.9%,比去年减少1.8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14.7%,比去年减少0.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为16.7%,比去年减少2.2个百分点。

从经济类型看,企业“停产”或“半停产”比重较高的主要是国有企业,比重为20.1%,明显高于各类非国有企业,而且比去年还增加了3.2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生产增长情况,调查结果显示,48.3%的企业生产(服务)量比上期“增加”,33.7%的企业保持上期水平,18%的企业生产(服务)量比上期“减少”,认为企业生产服务)量“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30.3个百分点,表明企业生产呈平稳增长的趋势。

关于企业销售状况,调查结果显示,49.2%的企业销售量比上期“增加”,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8个百分点;28.9%的企业保持不变;21.9%的企业销售量“减少”,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个百分点。

企业销售状况具有明显的地区、规模、经济类型和行业差异。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从不同经济类型看,非国有企业明显好于国有企业;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明显好于中小型企业;从不同行业看,目前销售状况较好的主要是电力、房地产、采掘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医药、化纤、交通运输设备、专用设备、有色冶金、橡胶、化工、非金属矿物、电子、塑料等行业。

三、企业经营者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一)企业下期经营状况可望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关于企业经营者对企业下期综合经营状况的预测,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下期综合经营状况比较乐观,44.6%认为下期经营状况将“好转”,45.2%认为“不变”,只有10.2%认为会“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4.4个百分点。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6.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多34.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多29.3个百分点。

从经济类型看,非国有企业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7个百分点以上,国有企业多19.6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房地产、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以及制造业中的电子、医药、服装、塑料、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预计下期经营状况较好,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40个百分点以上。而批零贸易和餐饮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化纤、橡胶和仪器仪表等制造行业对下期的看法相对谨慎,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企业仅多20个百分点左右。

相对来说,国有企业、西部地区企业及批零贸易和餐饮业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乐观程度比其他类型企业低一些。

关于对下期效益状况预计的调查结果进一步反映出企业经营者对未来的信心,调查结果显示,70.1%的企业预计下半年盈利,比上半年实际的61.7%增加8.4个百分点;而预计下半年亏损企业占13.5%,比上半年实际的21.5%减少8个百分点。

(二)众多行业仍具较大的发展潜力

关于行业发展潜力,调查结果显示,所有行业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行业发展潜力“较大”的比重都高于认为“较小”的比重,其中,认为发展潜力“较大”的比重超过半数的行业主要包括房地产(57.5%)、煤气和水(51.9%)、餐饮业(50%)以及制造业中的医药(76.8%)、电子(61.9%)、造纸(57.6%)、交通运输设备(56.7%)、橡胶制品(54.3%)、专用设备(54.1%)、仪器仪表(51.8%)、有色冶金(51.6%)等;相比之下,企业经营者认为发展潜力“较小”的行业主要包括批零贸易、采掘业等(见表2)。

表2

企业经营者对所在行业发展潜力的判断(%)

(三)企业投资意愿较高

关于企业未来计划投资意向的调查结果显示,56.8%的企业未来计划投资额将“增长”,23%的企业保持“不变”,20.2%的企业计划投资额“减少”,计划投资“增长”的比“减少”的多36.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计划投资“增长”的比“减少”的多17.8个百分点,非国有企业多44.6个百分点。与去年调查结果相比,非国有企业对未来投资的意向又进一步增强。这表明企业投资意愿普遍较高,非国有企业未来投资的快速增长意味着民间投资趋向活跃,有望改变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政府投资的格局。

行业经济形势范文3

关键词:企业经营者 宏观经济形势 宏观调控政策 问卷调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所属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的“2006・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于2006年8月10日发出调查问卷1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86份,回收样本覆盖我国除港澳台地区之外的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各个行业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占12.8%和87.2%;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12.4%、45.2%和42.4%。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的占93.3%。

一、宏观经济运行状态良好

1、经济运行较为满意,呈现偏热迹象

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调查表明,有70.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宏观经济形势“很好”或“较好”,26.3%认为“一般”,认为“较差”或“很差”的仅占2.8%。

从企业经营者对经济增长和物价走势的判断也能看出其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满意程度。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企业经营者认为2006年我国GDP增长10%以上,有39.3%的认为增长9.5―10%;有近三分之二的企业经营者认为2006年我国CPl上升幅度预计在1―2%之间,有24.2%的预计在2―3%之间。调查表明,企业经营者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较为满意。

关于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3.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经济运行“过热”,44.9%认为“偏热”,比重分别比2005年提高1.2和19个百分点,基本回到对2004年经济过热程度的判断;4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正常”,4.4%认为“偏冷”,分别比2005年降低7.4和10.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55.6%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过热”或“偏热”,比民营企业多10.3个百分点(见图1)。

调查表明,经过2004―2005年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后,2005年的经济过热迹象有所缓解,随着调控力度一定程度的放松,以及“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各地经济发展热情高涨,2006年经济运行热度又有所回升。

从土地及煤电油运市场供应紧张的状况也能感受到经济运行的热度。调查显示,资源特别是石油、土地供应仍比较紧张,有62。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石油供应紧张状况“更加严重”,一半以上认为土地供应紧张“更加严重”,煤炭供应虽然比2005年“趋于缓和”,但认为“更加严重”的比认为“趋于缓和”的仍多10个百分点。与往年一样,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铁路运输供应紧张状况“变化不大”,表明运力紧张状况没有得到明显的缓和。

受近几年产能增长较快等因素影响,目前电力、钢材供应紧张形势趋缓。调查显示,44.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电力供应“趋于缓和”,比2005年提高17.1个百分点;44.2%认为钢材供应“趋于缓和”。

2、投资与出口需求较旺,消费需求相对不足

调查表明,2006年不论是政府投资需求、民间投资需求,还是外贸出口需求,均为近六年来的最高水平,而消费需求则显得相对不足。

从投资需求看,调查显示,认为政府投资需求“很旺”、“较旺”的占56.6%;认为民间投资“很旺”、“较旺”的占53.4%。从外贸出口需求看,近一半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出口需求“较旺”或“很旺”。关于企业的出口形势,41%的企业经营者反映企业出口量“增加”,17.8%认为“减少”。不过,不同地区、规模、经济类型以及不同行业企业存在差异。

关于消费需求,调查显示,412%认为“不足”或“严重不足”,比认为“较旺”或“很旺”的多14.2个百分点。调查表明,消费需求平稳增长,略显不足。

3、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比较严重,产能利用率不高

近年来投资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局部产能过剩现象。调查显示,44.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但不严重,24.2%的认为本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且比较严重。从不同行业看,认为产能过剩相对比较严重的行业主要包括纺织、医药、非金属矿物等,选择比重基本上在35%以上。

产能过剩的程度也可以从产能利用率上得到反映。调查显示,制造业企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7.2%,也就是说有近23%的产能闲置。分组来看,35.5%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及以下,即超过1/3的企业产能利用率不到3/4;产能利用率在75―90%和90%以上的企业比重分别为41.5%和23%。从不同行业看,医药、交通运输设备、仪器仪表、造纸、塑料、电气机械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较低,其产能利用率不超过3/4的企业比重在40%以上。

如果从冗员的角度看产能过剩问题,调查企业当前冗员占全部员工的比重平均为1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比重为19.8%,比民营企业高10.1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的产能过剩问题还是局部的,暂时看来并不十分严重。但在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若不加以适当的调控,未来产能过剩的压力将明显加大。

二、企业总体经营状况良好

1、企业经营状况较为满意

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为企业经营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调查显示,47.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9.6%认为“不佳”,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8个百分点,达到近五年来的最高点,表明企业总体经营状况趋好。

从不同类型看,企业的景气状况呈现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好于中西部地区;大型企业好于中小型企业;外资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于内资企业;上市公司明显好于非上市公司。

关于对企业现状的满意程度,调查显示,47.2%的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现状表示“满意”,23,1%表示“不满意”,表示“满意”的比表示“不满意”的多24.1百分点,与2005年的结果基本一致。调查表明,总体来看,企业经营者对当前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还是相对比较满意的。

从近五年来企业生产状况的连续调查看,均有超过八成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生产运作正常,而今年的企业生产状况比前几年更好,有近九成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生产运作正常。

2、企业产销两旺,库存基本正

常,产品销售价格趋于平稳

关于企业目前的产销形势,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的生产(服务)量、销售量增加,比认为减少的分别多37,3和36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5年分别增长8.3和9.3个百分点。

从库存情况看,有78.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库存“正常”,仅11.5%认为“高于正常”。

从产品销售价格情况看,35%认为价格下跌,比认为价格上升的比重高8.2个百分点,低于2005年14.2个百分点的水平。总体来看,价格趋于平稳。

从企业用工情况看,有41%的认为目前企业从业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17.8%认为“减少”,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23.2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5年多10.7个百分点。

3、物料和人工成本普遍上升,单位产出能耗未能下降

关于企业目前的物料采购价格情况,调查显示,有78.8%的认为价格“上升”,比认为“下降”的多74.4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目前的人工成本情况,85.6%认为成本“上升”,比认为“下降”的多85个百分点。

分组来看,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地区、规模、经济类型以及不同行业企业的物料采购价格和人工成本普遍上升。

关于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情况,35.9%的认为能源消耗“上升”,比认为“下降”的多20个百分点。调查表明,单位产出能耗趋于上升。

4、资金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应收和应付帐款正常

由于今年货币投放和贷款规模增长较快,一定程度上存在流动性过剩,使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得到缓解。调查显示,近一半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目前的资金“紧张”,比认为“宽裕”的多42.8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4年、2005年分别减少9.1、6.4个百分点。

从企业目前的应收帐款看,近三分之二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正常”;从企业目前的应付帐款看,79.9%认为“正常”。以上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目前的资金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应收帐款及应付帐款情况均处于正常水平。

5、企业盈利保持正常水平,下半年趋向乐观

在物料和人工成本普遍上升,产品销售价格并未同幅增长的情况下,企业盈利仍保持正常状况。调查显示,58.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盈利“正常”或“好于正常”,比2005年多6.4个百分点。

从调查企业回答的2006年上半年的盈利状况看,有69.3%的企业“盈利”,15%“亏损”,15.7%“持平”。从对2006年下半年的盈利状况的预计看,78.1%认为企业“盈利”,7.9%认为 “亏损”,140认为“持平”,盈利状况与上半年相比将趋势向好。不同地区、规模、经济类型以及不同行业企业,普遍认为下半年“盈利”。

三、企业经营预期看好,未来投资热情较高

1、企业经营前景预期乐观

关于未来的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显示,38.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下期企业经营状况将“好转”,6.1%认为会“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2.5个百分点,比2005年高7个百分点。

2、订货状况良好,出口、投资需求强劲

良好的订货情况是企业对未来表示乐观的基础。调查显示,68.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企业订货处于“正常”水平,12.1%认为“高于正常”,两者合计达到80.4%,比2005年提高近7个百分点。

关于下期企业订货情况,调查显示,42.6%的认为企业订货将“增加”,14.3%认为会“减少”,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28.3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9个百分点以上。

从不同地区、规模及经济类型企业对下期订货情况看也有较大差距。东部地区企业、大中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订货情况相对较好。其中外资企业订货情况尤其乐观,认为订货将“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41.9个百分点。鉴于外资企业大多出口导向的现实情况,以上结果表明未来出口需求依然强劲。

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食品、造纸及纸制品、橡胶、塑料、非金属矿物、黑色冶金、电气机械、电子等行业的预期比较乐观,认为下期订货情况“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35个百分点以上。这些行业大多与投资品相关,反映未来投资需求依然强劲。

3、用工和投资计划呈现扩张趋势

调查显示,44.4%的企业计划下期“增加”企业用工,11.9%计划“减少”,计划“增加”的比“减少”的多32.5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5年多13.7个百分点。

从企业下期吸收农民工看,调查显示,其需求情况与总体用工需求情况基本一致,增长趋势明显。

从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看,非国有企业预计下期企业用工“增加”的比“减少”的多37.5个百分点,而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仅多3.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独资企业计划用工“增加”的反而比“减少”的少2.3个百分点。调查表明,社会净增就业机会几乎全部由非国有企业提供。

从投资计划情况看,调查显示,66.5%表示未来计划投资额将“增长”,7.9%表示会“减少”,表示“增长”的比表示“减少”的多58.6个百分点,比2005年、2004年的结果分别高13.9、19.6个百分点,表明企业投资信心持续增强。

从不同经济类型看,调查显示,69.5%的民营企业计划增加投资,比计划减少的多62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计划增加投资的比计划减少的多49.1个百分点,两者相差12.9个百分点。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的投资热情明显高于国有企业。

关于企业有投资意向的地区,调查显示,80.8%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东部地区,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也比去年高出了11个百分点。其中选择“长三角”地区的比重为34.9%选择“京津一环渤海”的为20.1%,比去年增加了2.7个百分点。另外,有15.2%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了海外地区。调查表明,与去年相比,今年企业投资意向的特点是,除了东部地区仍为投资重点外,“京津一环渤海”地区投资趋热,海外扩张逐步形成规模。

4、企业经营者预期经济增长可能有所减缓

调查结果显示,62.6%的企业经营者预计2007年GDP增长10%以下,比预计2006年GDP增长在10%以下的多13个百分点。调查表明,企业经营者对宏观走势的预计,也许比较多地依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媒体的宣传报道以及企业经营者可能估计到未来将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而对企业经营的预期大多依据对市场的感觉。

四、企业经营者对相关热点问题的判断

1、人民币小幅升值尚未对企业出口增长产生显著影响,未来升值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

本次调查企业中近一半的企业有产品出口。在这些企业中,61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产品出口比去年上升,20.3%认为“下降”,认为出口“上升”的比认为“下降”的多41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化纤、交通运输设备等制造业行业有超过七成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产品出口数量增长,而纺织、服装、化工和医药制造业则相对较差,超过25%的认为企业产品出口数量下降。

对于企业产品出口价格,33.3%的认为“下降”,24.7%认为“上升”,认为“下降”的比认为“上升”的多8.6个百分点。

以上结果表明,汇率上升一年来并没有对企业出口的数量造成影响,但部分地影响了企业出口产品价格的下滑。

汇率改革一年来,人民币汇率升值近5%,本次调查希望了解,若未来一年人民币以同样的幅度升值,会对企业产生什么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若假定在未来一年内人民币升值5%,近半数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会对企业产品出口“略有影响”,7.6%认为“没有影响”;30%认为“影响较大”,13.1%认为“影响很大”。不同行业所受到的影响程度差异明显。调查显示,认为“影响较大”或“影响很大”超过半数的行业有纺织、服装、有色冶金、交通运输设备和电子等。

2、石油价格上涨对部分行业产生较大影响

调查显示,51.5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石油价格上涨对企业经营“略有影响”,41.8%认为“影响较大”或“影响很大”,认为“没有影响”仅占5.7%。企业经营者认为“影响较大”或“影响很大”占半数以上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制造业中的纺织、服装、造纸、化工、化纤、橡胶、塑料、非金属矿物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预期房地产价格继续保持一定幅度的上涨态势

当请企业经营者预测2007年本地区房地产价格走势时,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预期房地产价格将“上涨”,15.9%预期“持平”,3.3%预期“下降”,预期“上涨”的比预期“下降”的多77.5个百分点,比2006年的预期高27.2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中西部地区企业经营者预期未来一年所在地区房地产价格将上涨的比重分别为85.6%和87.6%,明显高于东部地区的77,7%。分城市看,有超过九成的企业经营者预期价格将上涨的城市包括:南京、武汉、广州、郑州、西安、成都和昆明。

4、企业研发投入增加,民企创新热情相对较高

关于企业2006年的研发投入情况,调查显示,54.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2006年的研发投入“增加”,8.2%认为“减少”,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46.1个百分点。

新产品销售比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调查显示,有52%的认为2006年的新产品销售比重“增加”。

调查表明,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新产品销售比重,东部地区企业均显著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企业,企业越大增加研发投入越多、新产品销售比重越大,非国有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新产品销售比重大大高于国有企业。

五、对宏观调控的判断和建议

1、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度比较合适、略显偏松

关于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程度,有22.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偏紧”,39.8%认为“合适”,34.1%认为“偏松”,认为“偏松”的比认为“偏紧”的多11.5个百分点。

调查表明,总体来看,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比较合适、略显偏松,建议在继续保持目前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础上,适时适度紧缩政策操作的力度。

2、多数企业经营者建议下半年应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

关于下半年应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有34.8%的企业经营者建议应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32.2%建议应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调查表明,67%的企业经营者建议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与政府的政策取向是一致的。与此同时,有近一半的企业经营者建议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也许可以反映出企业经营者对减税的期盼。

行业经济形势范文4

一、2014年机械工业基本实现了“稳增长”

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偏紧。机械工业上半年增势较好,但下半年增速开始逐月递减。全年全行业基本实现了温和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平均水平,70%以上的产品产量实现同比增长。

(一)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增幅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增加值:2014年机械工业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10%,低于上年同期(10.9%)O.9个百分点;但高出同期全国工业(8.3%)平均增幅1.7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收入:1―12月机械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21万亿元,同比增长9.41%,略低于上年同期(13.84%)4.4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6.96%)平均水平2.45个百分点。

利润总额:1―12月机械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1%,低于上年同期(15.56%)4.9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3.35%)平均水平7.26个百分点。

税金总额:1―12月机械工业实现税金总额8438亿元,同比增长8.2%,低于上年同期(19.49%)11.2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6.15%)平均水平2.05个百分点。

外贸进出口:1―12月机械工业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255亿美元,同比增长8.07%,比上年同期(3.72%)提高4.35个百分点,同时高于全国外贸(3.4%)4.67个百分点;其中进口3232亿美元,同比增长8.16%,比上年同期(0.74%)提高7.4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外贸(0.4%)8.16个百分点;出口4023亿美元,同比增长8.01%,较上年同期(6.24%)增速提高1.7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外贸(6.1%)1.91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顺差790亿美元,占全国外贸顺差的20.68%。

(二)70%的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2014年机械工业重点监测的64种主要产品产量中,46种保持增长,占比71.88%,同比下降的产品18种,占比28.13%。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发电设备:2014年累计产量已完成1.33亿千瓦,同比增长5.2%,连续9年超过亿千瓦。(数据来源于发电设备中心)

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300万辆,创全球历史新高,连续6年蝉联全球第一。

金切机床:2014年累计产量85.93万台,同比增长3.06%(2011年最高为88.68万台)、其中数控机床产量26.09万台,同比增长14.78%,增速远高于金切机床11.72个百分点。

大中型拖拉机:2014年累计生产64.37万台(2013年最高为58.46万台)。

总之,机械工业发展快于全国工业平均速度契合国民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也是工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的表现。因为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工业,发展本应先行一步;而且因其能源、资源消耗强度相对较轻、技术和服务附加值相对较高,所以加快发展有利于提高全国工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二、当前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困难及趋势预测

(一)2014年机械工业承压运行,增速呈现逐月放缓,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回落

1、机械工业增加值累计增幅逐月放缓

从12月当月看,在通用设备及电器及器材制造业回升的带动下,同比增长7.9%,比11月(7.5%)回升0.4个百分点。但2014年累计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长10%,比1―11月回落0.3个百分点。

2、行业、产品间分化趋势持续

面向传统装备制造领域的企业下行趋势明显,而汽车、环保、基础件、仪表等利于民生和提高全行业素质的子行业及产品快于行业平均水平。

一是汽车产销同比继续小幅增长,其中乘用车保持增长,商用车继续回落。2014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72.29万辆和2349.19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7.3%和6.9%,其中商用车受国四标准实施的影响,商用车销量同比连续八个月回落。同时中国品牌乘用车和轿车市场份额连续4年持续下降。而新能源汽车产销爆发式增长。

二是发电设备行业产量同比有所增长,但效益大幅下滑;风力和光伏发电设备产量增幅均明显回升。输变电行业形势不如预期,如变压器中的大型电力变压器当月及累计分别下降30.14、13.39%;电力电容器累计下降17.52%,高压开关设备当月及累计分别下降10.8%、1.38%。

行业经济形势范文5

一、前三季度石化产业运行情况

增加值。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增长率)同比增长12%,高于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速2.4个百分点。9月份同比增长12.2%,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

产量。前三季度,主要石化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原油加工量35579万吨、成品油产量21986万吨、乙烯产量1179万吨,同比增长4.2%、5.2%、6.4%;合成树脂产量4292万吨、合成橡胶产量301万吨,同比增长10.3%、6.3%;化肥产量6046万吨(折纯,下同),同比增长6.1%。

9月份原油加工量3865万吨,同比下降1.2%;成品油产量2398万吨,同比增长0.4%;乙烯产量127万吨,同比增长13.8%;合成树脂产量501万吨,同比增长13.6%;合成橡胶产量34万吨,同比增长1.6%;化肥产量695万吨,同比增长2.3%。

受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低迷及同期基数较高影响,9月份原油日均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同比增速较前三季度分别低5.4和5.6个百分点;与8月份相比,增速分别下滑6.7和5.8个百分点。

经营情况。今年1-8月份,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75752亿元,同比增长9.8%;利税总额6774亿元,同比增长19.9%;利润总额2604亿元,同比增长40.6%。利润额大幅上涨,主要得益于今年炼油行业扭亏为盈,利润同比上升近500亿元。1-8月份,石化企业亏损面与上年基本持平,亏损额同比下降约25%。

今年以来石化产业经营情况总体向好,但盈利能力仍较弱,产业整体销售利润率3.4%,其中炼油行业销售利润率仅0.73%。从各行业销售利润率看,专用化学品、橡胶制品、农药盈利能力较强,基础化学原料、合成材料、肥料盈利能力相对较弱。

价格。9月份,受中东局势动荡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主要原油现货价格环比上涨,布伦特、米纳斯、大庆原油均价分别为每桶114.0美元、113.3美元和110.1美元,较8月份环比上涨4.1%、8.7%和9.2%。受此影响,国际市场成品油现货价格环比整体上涨。

1-8月份,国内化工行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累计为97.3,化工产品市场价格同比回落,其中基础化学原料、合成材料和化肥行业累计价格指数分别为95.5、97.1和93.4。从价格指数走势看,8月份,石油加工业价格水平略高于上年同期;化学工业价格指数97.2,与上月持平。从环比看,重点监测的化工产品中,9月份价格上升的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树脂产品比例分别为55%和75%;无机化工原料产品约70%价格下跌;天然橡胶环比下跌,合成橡胶涨跌互现。需要指出的是,8月份,化肥行业价格指数已跌至90.2;9月份,尿素、一铵、二铵、氯化钾等主要化肥品种价格继续下跌,化肥行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

投资。前三季度,石化产业完成投资12629亿元,同比增长17.3%,与1-8月份基本持平,增速同比回落15.5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0.4个百分点。其中,炼油行业完成投资1539亿元,同比增长22.1%,较1-8月份增长约1个百分点,增速同比回落3个百分点;化工行业完成投资10323亿元,同比增长15.6%,与1-8月份基本持平,增速同比回落16.9个百分点。代表行业高端制造水平的合成材料制造业完成投资1371亿元,同比增长23.4%,高出石化产业约6.1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石化产业新开工项目同比增长3.7%,增速同比回落7.8个百分点。产业投资及新开工项目增速同比回落,显示企业投资愿望减弱。但从年内变化趋势及资金投向上看,产业投资呈向好态势。

对外贸易。前三季度,石化产业进出口贸易总额约3026亿美元,同比增长2.3%。进口额约1711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出口额1315亿美元,同比增长4%;全行业贸易逆差约396亿美元。大宗进口产品中,有机化学品和合成树脂进口额分别为410亿和373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和2.9%。无机化学品、合成橡胶进口额分别为67.5亿和33.3亿美元,同比下降0.6%和15.7%。合成纤维单体进口额107亿美元,同比下降20%,其中对苯二甲酸(PTA)、己内酰胺等重要单体降幅在45%以上,乙二醇进口额占合成纤维单体进口总额约62%。单月看,9月份进出口贸易总额356亿美元,同比增长1.3%,环比小幅增长。进口额205亿美元,同比增长2.5%;出口额151亿美元,同比下降0.3%。

总体上看,石化对外贸易仍未摆脱去年以来的低迷态势;从年内走势看,三季度对外贸易形势有所好转。

二、走势预测

行业经济形势范文6

同志们:

最近,省政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省各级部门紧急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抓好当前工业生产,确保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借此机会,就切实抓紧抓好我市后x个月的工业经济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谈两点意见。

一、要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正确估价全市1-x月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总体映象是:开局较好,运行平衡,但走势不容乐观

1-x月份,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完成年计划的xx%;完成销售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xx%,完成年计划的xx%;完成工业增加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完成年计划的xx%,全市工业用电量达到xx亿千瓦时,同比增长xx%。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完成年计划的xx%;实现产品销售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xx%,完成年计划的xx%;实现工业增加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完成年计划的xx%;实交工业税金xx亿元,同比增长xx%。1-x月份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1、企业的市场主体意识显著增强。全市工业企业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日益增强,围绕市场抓生产,开发新品拓市场,产品销售收入和工业增加值两大重要指标增幅均在xx%以上,且保持同步增长。

2、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1-x月份,销售利税率达xx%,同比提高了xx个百分点,资金利税率为xx%,同比提高xx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亏损面下降了xx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率达xx%,同比提高了xx个百分点,资金周转天数为xx天,同比加快了xx天。

3、个私经济加快发展。至x月底,我市个体、私营工业企业数同比增加xx家,产值、销售的增幅分别达xx%和xx%,比全市工业的增幅高出xx和xx个百分点。

4、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我市xx家重点工业企业1-x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xx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xx%,同比增长xx%,比全市工业高出xx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xx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xx%,同比增长xx%,与全市工业增幅持平;实现利锐xx亿元,占全市工业利税总额的xx%,同比增长xx%,实现工业增加值xx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xx%,同比增长xx%,比全市工业增幅高出xx个百分点。

5、新上项目多,投入力度大。1-x月份,我市工业企业共完成技改投入xx亿元,同比增长xx%,完成年计划的xx%。其中xx、xx、xx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对我市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看,1-x月份我市工业经济承继了去年下半年以来快速增长的态势,生产、销售、出口、投入增势平稳,经济运行的质量明显提高,为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是工业经济增长势头减弱。1-x月份规模企业产值、销售增幅比一季度分别回落了xx、xx个百分点,特别是x月份当月税收出现了今年以来最少的一个月,走势不容乐观。

二是企业两项资金占用偏高。至x月底,我市工业企业两项资金占用额达xx亿元,同比增长xx%,虽比产品销售收入的增幅低,但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xx%。特别是年销售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比重达xx%。应收帐款的增幅达xx%,且有逐月上升的趋势,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是企业减效的重要因素。

三是少数企业扭亏增盈难度大。目前,我市亏损企业亏损个数达xx家,企业亏损面达xx%,亏损企业亏损额为xx万元,同比增长xx%。特别是亏损大户亏损额的增加不容忽视。

四是规模工业企业发展速度偏慢。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是我市工业的支柱,实交工业税金占全市工业的xx%,但1-x月份产值、销售的增幅均低于全市水平,且距计划目标时序进度差x个左右的百分点。规模工业发展速度偏慢,已直接影响我市整个工业经济的发展。

五是实际利用外资进展较慢。全市1-x月份实际利用外资虽然达到了xx万美元,同比增长xx%,增幅居xx市之首,但只完成全年计划的xx%,距时序进度相差xx个百分点。

纵观我市今年以来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和全球经济增长减缓对我市的影响,要实现全年工业经济目标,我们全市上下还必须统一思想,振奋精神,认清形势,趋利避害,增强信心,奋力拼搏。

二、要咬定目标,狠抓关键,全力以赴做好x-12月份各项工作,总体要求是:目标要明,思路要清,措施要硬,工作要实

加快发展,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我认为,这既是市委、市政府对下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更是一个镇、一个部门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存要求。尽管当前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很大,各种变数较多,但全年的目标必须确保完成,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形成共识。因此,在后x个多月的工作中,市委市政府要求各镇、各部门、各企业要充分认识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按照市委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坚持发展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立足抢字争主动,抓住重点求突破,齐心协力攻难关,团结协作抓落实,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首先要强化责任意识。实践证明,责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各镇、各个部门都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感,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要把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做到企业至上,企业满意,扎扎实实推进一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要增强紧迫感。从现在到年底还有x个多月的时间,要顺利完成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况且能否完成今年的任务不仅影响当年,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来年,影响到企业的稳步发展和快速成长,为此,我们只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发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才能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时间。三是要增强危机感。无论是纵向看还是横向看,我市上半年工作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增长的基础并不稳固,经济总量小,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特别是外向依存度较高且又占我市工业大头的服装行业下半年将受到国际市场更大的冲击,为此,我们决不能麻痹松劲,坐而论道,自我满足,要树立强烈的危机感,快速反应,超前谋划,提速快跑,才能不掉队、不落伍。各镇、各部门、各企业都要密切关注下半年形势变化,把握走势,趋利避害,针对目前存在的或将要出现的突出问题,采取应变措施,确保全年目标顺利实现。

(一)要加大开拓国内市场力度。这是实现今年工业经济增长目标的关键措施。各工业企业要认真研究市场,把握市场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扩大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健全农村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开发生产适应农村和农民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积极参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和矿产、旅游资源的开发,生产销售与西部大开发相配套的产品。大力发展现代营销方式,组织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工商联手共同开拓市场。

(二)要千方百计拓展国际市场。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我市外贸优势和特色,努力遏止服装出口增幅下降的趋势。各镇、各部门、各企业要用足用好上级有关优惠政策,要深入实施以质取胜、科技兴贸、市场多元化战略,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规模。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市场,扩大境外加工贸易。充分利用xx、xx等一系列大型活动的商机,结识一批新客户,洽谈一批新项目。围绕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三)要因企施策,克难求进。针对工业生产增速回落的问题,各镇、各部门、各企业要认真分析原因,找出薄弱环节,对照全年的目标任务,科学制订好月度工作目标,并进行分解细化,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狠抓落实。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要加强生产组织,挖掘潜力,开足马力生产;对产品有一定市场、但订单不足的企业,要集中力量抢抓订单;对部分产品销售不畅的企业,要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发、生产新产品。对在建项目,要加快实施,争取早日竣工,早日达产达效;对尚未开工的项目,要抓紧筹备,使项目及早开工;对有望进入规模以上统计口径的各类企业,要积极扩大生产规模,尽快跨入规模企业的行列,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四)要切实抓好企业资金协调。要认真落实银企协议、封闭贷款的有关措施,加大招商引资、重组引资、股权引资力度,进一步做好授信、票据贴现推广实施工作,加强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大力压缩两项资金不合理占用,多渠道解决企业资金紧张矛盾。

(五)要突出培育大企业。要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界限,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大力推进资产重组,努力形成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工业发展,扶持重点企业的政策措施,各级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确保落实到位,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搞好服务,各企业要珍惜发展时机,用足用活用好政策,力争快速做大做强,壮大规模和实力,更好地发挥骨干支撑作用。

(六)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措施。要认真汲取xx、xx事故沉痛教训,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督查到位,切实把"六查一整顿"活动深入扎实开展下去,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长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