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身房的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身房的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 学生公寓 公共活动用房 问题
高校学生公寓楼内活动用房,主要是指在学生宿舍楼内除寝室外,为更好地营造学生公寓氛围环境,满足同学们的实际需求而设立的诸如休闲吧、自习室、阅览室、健身室等学生活动用房。高校活动用房在营造公寓环境,满足同学们的实际需求,提升学生生活品质,助推学生健康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是高校进行各种教育活动及自身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知识进步等方面的重要后盾。①
浙江大城市学院对学生实际需求进行充分调研,主要涉及在每个公寓楼新建和改造自习室、阅览室、休闲吧、谈心室等学生需求用房。学生发展指导室兼心理咨询室,作为公寓辅导员办公、学生心理咨询、师生谈话的综合场所,给学生提供一个倾诉、寻求帮助的平台;党员之家阵地,为组织楼内学生开展活动提供保障;阅览室和自习室,为同学小组讨论、课题研讨、自修学习等提供场所;休闲交流吧,给同学们提供了课余放松、知己闲聊的平台,也为创业实践教育提供舞台;健身室,给楼内学生休闲锻炼提供场所,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经过近些年的创建和运营,学院公寓楼内活动用房积累了一些经验,当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不断总结现状、发现共性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正建议,真正发挥好公寓楼内活动用房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1 活动用房的使用现状
目前,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生各公寓楼内配备各式各样的活动用房。现将各公寓楼活动用房数量及开放情况统计如下:
慕贤楼:学生发展指导室1间,党员之家1间,休闲吧1间(未经营),自习室1间(开放),阅览室1间(开放);
弘毅楼:学生发展指导室1间,党员之家1间,休闲吧1间(正在经营),自习室1间(开放);
精诚楼:学生发展指导室1间,党员之家1间,自习室1间(开放),阅览室1间(开放);
致远楼:学生发展指导室1间,党员之家1间;
尚雅楼:学生发展指导室1间,党员之家1间,休闲吧1间(未经营),自习室1间(开放),阅览室1间(开放);
思睿楼:学生发展指导室1间,党员之家1间,休闲吧1间(未经营),自习室1间(开放),阅览室1间(开放);
求真楼:学生发展指导室1间,党员之家1间,休闲吧1间(未经营),自习室1间(开放),阅览室1间(开放);
惟学楼:学生发展指导室1间,党员之家1间,休闲吧1间(正在经营),自习室1间(开放),阅览室1间(开放),健身房1间(开放);
明德楼:学生发展指导室1间,党员之家1间,自习室1间(开放);
问源楼:学生发展指导室1间,党员之家1间,自习室1间(开放),阅览室1间(开放),健身房1间(开放)。
目前,学生发展指导室兼心理辅导室积极发挥公寓事务和心理咨询作用。各学区辅导员每周有五个半天在相应楼宇内学生发展指导室值班,以此为工作阵地,有利于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楼内出现的问题,逐渐健全学院公寓内学生问题的首要发现机制。
每个学区内每幢公寓楼内有党员之家工作室,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公寓实践平台,为楼内党员之家干部每周例会、文化活动等提供场地支持。活动室内配备会议桌、书籍、电脑、投影仪、液晶电视等活动用品,为日常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保障。党员之家工作室的建立为广大党员提供相对固定的学习教育活动场所,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党员意识和党员之家的组织观念。
自习室和阅览室的配备为公寓楼内学习提供了安静优美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楼宇内部的自习室内配备有桌椅板凳,可容纳50-80名同学同时学习。阅览室内除了学习必须的桌椅之外,还配备有图书、杂志以供阅览。在管理上,各个公寓楼内自习和阅览室也有相应的开放和管理制度,由相应楼宇党员之家牵头,根据楼内学生情况采取如寝室轮流值班、党员之家志愿者值班等模式,认真执行相关制度,维护楼内自习室和阅览室良好的卫生和纪律环境。
楼内健身室的设立为楼内喜爱运动的同学提供了运动的空间和场地,以达到足不出户强身健体的目的。目前,求真楼、惟学楼、问源楼等楼宇有健身房,内部配备了乒乓球桌、哑铃、腹肌板、瑜伽球等运动和健身设备。管理模式上,由相应的学区辅导员管理,有健身运动需求的同学向辅导员提出申请,填写表格后自行使用。
休闲吧是由学院学生创业团队经营的为公寓学生生活提供服务的小型店铺,主要为学生提供休闲食、饮品售卖、交流活动的场地等服务。慕贤楼、弘毅楼、尚雅楼、思睿楼、求真楼、惟学楼有休闲吧场地。因新老交替等原因,目前只有弘毅楼和惟学楼有学生团队经营开放。
2 活动用房存在的现实问题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学生公寓活动用房存在使用率低、管理模式不科学等问题,在使用和管理模式等方面急需进一步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自习室、阅览室管理制度和模式急需完善。目前,公寓楼内自习室和阅览室是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在开放时间上,相对于自习室的全天开放,阅览室因为多配备书籍,从安全管理角度,更多的采用的是定期开放的管理模式。在管理团队上,每个楼宇之间的情况又存在差异和问题。以弘毅楼自习室管理为例,为保证卫生和纪律良好,由党员之家督察部牵头,全楼寝室长轮流值班的管理制度。每天晚上自习室使用高峰,固定由一个寝室长值班,党员之家督察部安排人员督查值班情况,寝室长值班情况列入学年寝室长考核。但是当楼宇内学生进入大四之后,迫于毕业和实习的压力,楼内自习室的管理也不可避免存在管理人员空档期的问题。在管理上,一些楼宇的阅览室由党员之家负责招募志愿者进行管理,因为是自愿行为,在志愿者工作中也势必存在不认真的情况。与此同时,健身房等活动用房也存在类似自习室、阅览室的管理模式不合理问题。
休闲吧经营面临的宣传不到位和管理不科学等问题。目前,新学期结束,很多休闲吧创业团队面临课业和毕业的问题,学院公寓内休闲吧只有弘毅、惟学楼还在经营,但也面临不同程度的营业情况不佳的问题。针对目前出现的情况,作者通过调研和交流,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大三大四学生楼宇经营情况普遍不佳。如弘毅楼休闲吧,目前主要是大四毕业生,很多大四的同学在外实习长时间不在公寓,对楼内休闲吧的经营客流情况具有很大的冲击和影响。(2)不能收取活动场地费或者包场费。休闲吧作为学院公寓内部主要的大型活动场地,本着服务学生的原则,除了具体的餐饮娱乐消费外,本不应向有服务需求的同学收取场地费用。休闲吧作为学院学生的创业团队,除了服务,争取经济利益也是休闲吧经营的最主要目的。但目前很多休闲吧在经营过程中也会面临不消费依然占用座位资源半天甚至一整天的同学,甚至在班级或社团活动包场期间,出现过期间没有营业收入的情况。(3)休闲吧宣传效果较差。休闲吧是以服务本楼学生为主,再加上普遍地理位置不醒目等情况,或多或少存在宣传效果不佳的情况。
3 加强活动用房使用的对策分析
3.1 加强宣传力度
目前,楼内活动用房使用仅限于本楼的公寓学生,对于自习室、健身房等非盈利用房来讲,服务本楼学生有利于加强管理和更好的提供服务。但休闲吧作为创业实践用活动用房,宣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日后的经营情况。休闲吧以服务本楼同学为基础,也为学院老师、学生组织社团活动提供场地和相关服务。在宣传方面,制作休闲吧宣传折页。通过以图片形式制作休闲吧经营项目和场地情况宣传折页,给各学院老师和学生社团组织提供相应的活动场地。与此同时,还要做好楼内学生的宣传,通过影响高年级的同学,形成带动效应,进而让低年级的同学有效地利用好楼内休闲吧服务。
3.2 合理的管理模式
固定开放时间对阅览室管理和休闲吧经营至关重要。目前,阅览室固定时间开放,利用管理团队合理管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URHA参与管理,固定时间固定人,固定地点的值班制度。休闲吧的固定时间开放对经营也是有影响,保证每天固定时间开放,避免开放时间的随意,有利于楼内学生形成习惯,不会因为有需求而没开门造成客流损失。
3.3 适度政策支持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学院公寓内休闲吧很多存在电费占经营支出比重过大的问题。同时,也存在休闲吧因无场地费而出现占座不消费的现象。既然休闲吧定位是并非纯粹的营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学生为主,合理的政策支持就显得尤为必要。适当的水电费折扣和收取适当的包场费是对创业团队的有效政策支持,避免了过高支出的压力,进而更加有利于让学生创业团队专注于更好的经营和服务。
3.4 加强学习交流
各公寓楼学区辅导员要加强楼内活动用房管理的交流学习,定期召开辅导员专题学习会议和个公寓楼管理团队联席会议,加强彼此的学习和交流,发现问题,取长补短,促进形成更加合理的管理模式。加强楼宇内活动用房管理人员团队建设,定期组织管理团队学习相关管理经营课程,加强管理团队人员的素质和质量提升。
健身房的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现状;对策研究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场馆概念的界定。(1)体育场馆主要包括对社会公众开放并提供各类服务的体育场、体育馆、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所需的田径棚、风雨球场和风雨操场、以及其他各种室内室外场地、游泳池、群众体育健身娱乐休闲活动所需的体育俱乐部、健身房、体操房和其他简易的健身娱乐场地。(2)高校体育场馆是国有资产的重要成分,基本功能是为高校的体育教学训练服务,是高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和载体。
(二)高校体育场馆现状及使用情况。具体表现在:体育设施数量不足、设施档次较低、设施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够、维护经费缺乏。因此,在四川省体育场馆数量有限但大众健身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将高校丰富的体育场馆资源向社会开放,将是对群众体育运动的极大促进,将有效缓解场馆设施的不足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目前,成都高校大部分体育场馆是应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比赛需要而修建的,这些体育场馆的建成不仅满足了大运会的需要,也使成都各高校的体育设施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自承办完大运会比赛后,很多高校的体育场馆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周一到周五,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主要用于体育教学、学生课外活动和运动训练,双休日是进行有偿开放的主要时间。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由于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服务水平的限制,不能主动地、及时地将关于场馆设施开放的信息提供给体育锻炼者,导致了体育场馆设施平均利用率比较低。),在社会多方关注和提出建议后,才开始尝试对体育场馆进行相应的开发和使用。通过几年的努力,大多数高校对体育场馆的管理已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管理模式,体育场馆也开始逐渐步入良性发展阶段。
(三)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1)以体育部管理为主。此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由于体育场馆收人的支出是与体育场馆的维护与劳务报酬为主,体育部可直接掌握收人状况并据此安排维护与劳务报酬的支出,因此可以较好地做到量人为出收支平衡,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一是由于部分管理者不熟悉财务制度容易造成财务上的违规;二是由于思想观念、经营能力等原因,一部分管理者认为过多场馆对外开放,会造成组织上的混乱,造成一部分场馆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益。(2)以福利型与商业化混合经营模式为主要方式。具体表现为:体育馆如篮球馆、体操馆、健身房、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大多采用有偿锻炼的方式,田径、足球、篮球等大球类项目的场地大多采用无偿锻炼的方式。这种经营管理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保证了大多数锻炼群体的健身需求,但存在着管理混乱,收费测算不合理等弊端。(3)后勤部门管理的方式。后勤部门可组织专门人员对场馆进行有计划的统一管理,体育场馆的收人可纳入学校的总体收人中。(4 )个人承包、专业公司管理为主的方式。单一管理模式由于涉及到国有资产流失,管理环节过多不利于场馆的有效使用,以及不利于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等方面的原因,未能得到大多数体育部门管理者与体育教师的认可。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高校体育场馆经营内容与经营效益涉及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不断探讨,实践中不断总结,从而保证高校体育场馆充分发挥作用,以真正实现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目的。
(二)建议。(1)提高服务意识和能力。为了使体育场馆地有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证体育场地的长久使用和安全性,要对体育馆的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如:检查、维护和维修体育设备的能力、引导使用的能力、保证使用过程中安全的能力等。(2)以体育部直接管理为主要形式。可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将他们安排到各经营项目中去,一是弥补管理人员的严重不足,二是发挥他体育专业的特长,三是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四是减少了经营与教学、训练冲突的可能,同时也有利于体育场馆经收费流通中中间环节的减少。(3)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成都市各高校体育场馆还没有很完善的规章制度建设,在被调查的高校中,有将近一半的学校缺乏详细而完备的管理规定,所以配以较为完善的场馆管理办法、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人员招聘制度等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真正实现将体育场馆作为一个产业来运作。(4)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政府行为、学校行为和社会的有机结合,政府部门要给予重视与倡导,学校要给予理解与支持,社会群众给予配合,共同为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创造条件并制定合理的收费制度。(5)社会管理引入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让体育部门与资质好的专业管理公司进行合作,引入社会化管理与服务,提高学校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与向公众开放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蒋仲君,张恒波.成本效益视野下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20-23.
健身房的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商业性;健身俱乐部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余暇时间不断增多,人们在得到物质生活极大满足的情况下,对保持和获得个体健康的愿望越发强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坚持有规律的参与体育运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模式不同于其他锻炼形式,它是与地区经济、人们的消费观念以及市场化运作存在紧密联系的新兴商业体育活动。自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体育健身产业开展以来,健身俱乐部的数量和规模都有大幅度提高,逐步实现了市场化管理,更多的新型经营管理理念被应用于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管理过程中,这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郑州市商业俱乐部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俱乐部的分布情况、教练员和学员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以及性别结构等方面展开讨论。
3结果与分析
3.1郑州市商业俱乐部现状调查与分析
3.1.1俱乐部的分布状况
郑州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分布很不均衡,健身俱乐部大多分布在商业繁荣地带,那里不仅俱乐部数量比较多,规模也比较大,主要集中在居民生活水平较高或者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等。以金水区为例,金水区是郑州市最繁华的城区之一,也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城区之一,在整个河南省处于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的中心地区。在本次调查所抽选的10家健身俱乐部中,仅在金水区就分布了4家,占调查总量的40.0%,而且,这些健身俱乐部都具有中高档次的规模。
3.1.2教练员的年龄、学历状况
教练员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俱乐部的发展,教练员性别比例及年龄结构是俱乐部满足各年龄段会员健身需求的前提,调查发现,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教练员在性别上表现为男性略多于女性,调查结果表明,教练员的年龄多分布在18-35岁之间,其中,18-25岁的占总人数的54.0%(见表1),这说明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教练以青年教练员为主。在教练员学历层次上,高中及以下的占16.0%;专科占32.0%:本科占36.0%;硕士占16.0%(如表2)。
3.1.3健身课程的设置状况
健身俱乐部健身课程的设置内容包括器械练习、瑜伽练习及各种有氧健身操,例如搏击操、拉丁健身操等,这是俱乐部的最基本的课程,设置了这些课程基本上就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健身需求。调查发现,俱乐部每周课时安排一般是3-6节,每堂课教授或指导学员练习的时间大多控制在60分钟,主要是以教授技能为主,例如拉丁舞、跆拳道、空手道等课程。
3.1.4俱乐部会员的经济状况
调查发现,每年健身投入在501-1000元是78人,占总人数的52.0%(见表3)。参与到健身俱乐部的人群42.3%的人有1年以下的健身经历;24.4%的人有2年的健身经历;27.2%的人有3年的健身经历;另外有6.1%的人已经有4年及以上的健身经历。
3.1.5俱乐部会员的性别及年龄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健身俱乐部的消费者男性占54.0%,女性占46.0%,男女健身人数相差不大。在年龄分布上,18-25岁人群占总人数的28.0%;26-35岁人群占总人数的42.0%,36-45岁人群占26.6%,46-55岁人群占6.9%。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会员的年龄主要分布在18-45岁之间,且以26-35岁年龄段的人居多,这就决定了俱乐部在项目设置上要着重考虑这一年龄段人群的健身消费需求,设置合理的健身项目〔2〕。在健身消费人群的职业分布上,教科人员、公务员最多,占50.7%,其次是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占总人数的25.3%,剩余的包括商业服务人员、学生及其他,占总人数的24.0%。
3.2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存在的问题
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宏观角度看,政府政策、法规制定的不完善以及俱乐部实体在运营过程中贯彻实施的滞后是导致健身俱乐部整体发展比较混乱的主要原因。比如在管理层面存在多头管理的情况,而且部门管理的方式也仅仅是为了收取管理费,少有为俱乐部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服务。此外,在商业健身俱乐部业内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规范,对包括企业开业标准、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标准、健身场所服务和管理标准,没有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管理部门对俱乐部缺乏进行有效地协调、监督和对俱乐部之间实施有效的横向沟通,导致在商业健身俱乐部之间的恶性竞争频频发生,损害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在俱乐部自身内部管理问题上,俱乐部几乎普通存在着市场定位不清,目标消费人群不确定的问题,导致俱乐部营销策略显得盲目,针对性不强,俱乐部发展状况不稳定。
3.3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3.3.1政府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
政府部门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可以实现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为健身娱乐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通过加大政府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加大税收优惠,以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同时,应通过加大健身消费意识的宣传、引导,积极加强体育健身的宣传工作,不断壮大体育人口,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引导体育消费,培养体育消费市场,使体育健身娱乐业得以稳步发展。
3.3.2健身俱乐部自身做到内部的有效管理
认真贯彻、实施相关政策法规,根据《体育服务认证管理办法》和《健身房星级的划分及评定规范》,做好健身房的清洁卫生、环境与安全救护、设施设备及维护保养、服务水平等工作,做好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经营管理者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习包括管理、营销知识理论及体育技术技能,同时还要注重人际沟通以及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等能力的培养。
3.3.3组建高质量的健身教练员队伍
俱乐部应通过专业培养、岗位培训、在职进修、招聘引进等多种渠道,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保持俱乐部的发展动力。健身俱乐部员工的态度、工作质量等直接影响着顾客对俱乐部服务质量的感知和评价,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顾客对俱乐部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顾客利益”是理解服务产品的基础,服务产品的本质只有顾客才能感知得到,因此,区别服务业企业所提供的是什么和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得的利益又是什么很重要。
3.3.4完善会员管理体系
当前我国城市依据工作性质、社会分工、文化水平,特别是所占有的社会资源与社会地位、影响、声望的不同,主要形成了管理者群体、知识分子群体、业主群体、蓝领群体以及附属于这四者的退休群体。每一类群体的健身需求各不相同,俱乐部要准确把握其消费者群体特征,制定相应的服务项目及会员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并留住消费者。俱乐部要在发放短期健身卡的基础上,同时注重俱乐部永久会员的吸收。在保证会员稳定的基础上,俱乐部可适当向非会员进行单次健身开放,注重多渠道吸收不同消费人群,保障俱乐部稳步发展。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整体上发展态势良好,从分布的特征来看,大多分布在商业繁荣地带;教练员年龄分布上,主要集中分布在18-35岁之间,其中,18-25岁的占总人数的56.0%,26-35岁之间的占34.0%,在教练员学历层次上,高中及以下的占16.0%,专科占32.0%,本科占36.0%,硕士占16.0%;健身俱乐部健身课程的设置内容包括器械练习、力量练习、瑜伽练习及各种有氧健身操,参与健身俱乐部消费者人数正逐年增多,每年健身投入的金额主要集中在500-1000元;参与到健身俱乐部消费的男性占53.3%,女性占46.7%。
(2)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个方面,在宏观方面主要表现为政府政策、法规制定的不完善以及俱乐部实体在运营过程中贯彻实施的滞后,导致健身俱乐部整体发展比较混乱。此外,在商业健身俱乐部行业内至今仍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规范,包括企业开业标准、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标准、健身场所服务和管理标准,业内尚没有统一的行业协会进行有效的协调、监督,俱乐部之间缺乏有效的横向沟通。在微观方面主要表现在俱乐部自身管理上几乎普通存在着市场定位不清、目标消费人群不确定的问题,导致俱乐部营销策略显得盲目,针对性不强,俱乐部发展状况不稳定;俱乐部经营管理者综合素质及教练员、其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4.2建议
(1)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宏观调控。完善的法规和政策不但可以为健身娱乐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而且能培育和壮大体育健身娱乐市场。要加大政府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体育行政部门应采取相对灵活的税收政策,加大税收优惠,支持体育健身业的发展,以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
(2)健身俱乐部要做到内部的有效管理,认真贯彻、实施相关政策法规,根据《体育服务认证管理办法》和《健身房星级的划分及评定规范》,组建高质量的健身教练员队伍,设置合理的健身服务项目。要勇于创新,完善会员管理体系,设置灵活多样的健身卡。
参考文献
〔1〕袁率.郑州市营利性健身俱乐部现状及营销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7,(04):202-203.
〔2〕张新新.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9.
〔3〕王璐.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
健身房的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后勤管理;和谐气矿;重要作用
气矿后勤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具体内容比较多,包括全矿的供电、供水、房屋维修、员工食堂、办公物业、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等,它涉及的工种工、范围广,大至基建维修,小至一针一线,它包罗万象。气矿重视后勤管理工作,其目的是为气矿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和正常的生产运行,达到构造和谐的气矿环境。
一、和谐气矿后勤管理作用
(一)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和谐矿区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它需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气矿后勤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气矿后勤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气矿的运营和发展,需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对管理理念和具体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使其能够满足时代的需要。同时,气矿后勤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气矿的安全生产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后勤管理是和谐气矿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和谐气矿的发展情况又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效果。将后勤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气矿的规划和各项建设也会更加简单。气矿要结合自身的具体发展背景,将后勤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既能契合气矿今后的发展需要,也能满足气矿员工的期望。
(三)解决气矿的就餐问题
当前,气矿持续发展水平处于中期阶段,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也是重中之重。而气矿后勤管理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员工饮食保障和员工的娱乐生活。如何改进员工的饮食保障,古人云“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饮食对人们来讲都是天大的事情,让员工吃好、吃饱是我们后勤管理人员的职责所在,如何让员工满意:首先每天对所有的菜品进行监管,从菜的味道、卫生环境、营养搭配等等,从细节入手,让员工真正感受到有家的感觉,还有员工本身应加强自己的修养,在公共场合应有文明礼貌的行为,积极的维护排队的秩序,有较高的道德感。如何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及减轻员工的工作及生活压力,气矿设有篮球场地,羽毛球场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为员工建立更多的娱乐健身场所,如健身房设有跑步机、杠铃,乒乓球场地,一方面锻炼员工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丰富员工业余生活,让员工在气矿感到工作生活没有压力,感到工作生活很快乐。这样既提高工作效率,又产生较高的凝聚力。
二、和谐气矿后勤管理策略
气矿后勤管理工作涉及到广大员工。气矿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引导后勤管理人员更新思想、创新理念,发挥主观的能动性,积极、主动、热情、周到地做好服务工作,牢固树立为气矿服务的思想,建立完善的后勤管理队伍,推进后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和谐气矿建设的快速发展,提高和谐气矿后勤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以人为本,强化服务
当前社会背景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能够突出气矿的服务意识和核心价值,也有助于推进气矿后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它很注重对企业员工的利益和需求进行考量。首先,要引导气矿后勤管理人员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为企业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实现后勤管理价值的最大化。其次,气矿后勤管理工作的质量取决于企业员工对后勤管理的认知和评价。后勤管理人员要从生活和工作两个方面入手,满足企业员工的各项诉求,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气矿服务中。第三,后勤管理人员也要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以得到社会及内部企业员工的认可。
(二)创新管理体制,实现科学管理
气矿后勤管理工作不仅需要正确的管理理念进行支撑,也需要结合气矿的实际经营背景,对气矿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和创新,从而充分体现气矿的创新管理。气矿要结合实际经营背景,认识到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性,并对二者关系进行合理协调,实现企业管理与服务同步,使各项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后勤管理制度更加高效、透明、完善。充分发挥气矿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用。气矿后勤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管理范围也相对较广,需要从管理制度和管理层面进行双向革新。既要注重制度性,又要注重实践性,根据气矿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通过纪律约束和工作考核,对各项管理程序进行完善,并将气矿管理中涉及到的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实现气矿后勤管理工作的严格性和有序性,将气矿的经营生产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降到最低。
(三)加强气矿后勤管理队伍建设
后勤管理队伍素质与和谐气矿能否实现具有直接相关性。气矿后勤管理人员既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政治基础,也要具备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注重在日常经营和管理,与气矿人员进行沟通,对大家的心理状况和实际需求具有明确掌握,使气矿更具人才潜力和发展潜力。气矿后勤管理队伍建设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1.注重人才选拔,在严格的制度基础上进行人才选拔工作。2.对人才进行良性管理和应用,结合气矿员工的年龄、工作经验和专业结构等,在专业范围内,进行工作分配和职责划分。3.气矿管理人员之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将崭新的管理理念应用到气矿实际管理中。4.结合当前市场背景,构建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后勤管理人员提供广阔的工作平台和发展空间,使其在后勤工作岗位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提高整体工作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气矿生产经营和发展离不开后勤管理。后勤管理是和谐气矿建设中的主要内容。气矿要认识到后勤管理的重要性,结合当前具体发展要求,对后勤服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技能,将气矿的各项后勤服务工作落实到位,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使企业员工更具凝聚力和服务意识,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健身房的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 南京高校 体育场馆 资源利用 有偿开放
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最新结果(截止2006年底),江苏省13个城市中,体育场地总数和标准场地数位居前三位的依次是苏州市、南京市和常州市;数据还显示,苏州、南京在绝大部分指标中均位居全省前两位,两市的场地数字占了全省的四分之一强,标准场地数占全省的28.3%;全省共有体育场地40743个,以7400万人口为基数,人均场地面积为0.94平方米,低于全国人均体育场地1.03平方米;教育系统的场地数占全省总数的61%,但教育系统的场地绝大部分不向社会开放或很少向社会开放。[1]
南京是江苏省高等院校聚集区,现高校数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位居前列。南京目前有高等院校40多所,加上民办高校的数量,其数量大于50所。“将学校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变学校的体育资源为全社会的公共资源,在满足学生体育教学和校内体育活动使用之外,能够有组织地向社区居民开放,无疑对缓解广大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加快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以南京市20所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的发放采取现场的方法,问卷的填写者是南京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或管理人员。随机选取南京地区高校26所,共发放“南京高校体育场馆经营开发调查问卷”26份;调查时间为2006年10月-12月,回收23份,有效问卷20份。调查对象包括南京市区、江宁大学城、仙林大学城和浦口高校区的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高校,选取样本能够反映南京地区高校体育场馆的整体情况。此外还采用了专家访谈法、比较法和数理统计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南京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
从南京高校分布的地理状况和集中程度看,主要有南京市区高校、仙林大学城高校、江宁大学城高校及浦口高校区四大板块,其主要体育场馆资源数情况见表1。
从统计情况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分析,南京20所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分布不均匀,其主要原因是:近10年来,南京城区高校由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创建新校区,并出现了大学城。仙林大学城高校、江宁大学城(现大学城高校数量接近30所)高校非常重视对体育场馆的建设,并对学生人均场地标准作出具体规定。统计结果:两个大学城生均场地面积达到4.16m2,但由于南京市区高校体育场馆资源老化和严重不足,南京高校生均场地面积约为3.04m2,低于西安市高校生均场地面积的3.3m2。[3]
2.2南京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情况
2.2.1南京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情况
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开发是高校在保证自身正常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的基础上,对内或对外实行体育场馆的经营开发,它不仅能为本校师生提供运动需求服务,而且从某种程度能弥补社会全民健身体育场地的严重短缺问题,走“以馆养馆、以场养场”的良性循环之路。通过对南京20所高校DE调查显示,共有12所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实行了不同程度的有偿经营(占60%),5所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尚未得到开发与利用,3所高校体育场馆资源进行无偿使用。
2.2.2经营管理方式
目前南京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方式基本有以下几种,即集体承包经营、个人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其中集体承包经营中包含后勤部门承包经营和体育部承包经营两种方式。在12所体育场馆经营开发的高校里,其中租赁经营占25%(3),集体承包经营占33.3%(4),个人承包经营的占41.7%(5),通过调查和对赢利情况的分析,采用集体承包经营的学校赢利状况最好,其次是租赁经营。
2.2.3经营对象
南京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对象以学生为主体,部分高校校外有常年包租其场馆进行体育活动和竞赛的企事业单位。学生对象主要以个人和学生体育社团或者体育俱乐部为主,高校团委和体育部对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的定期活动给予较高程度的重视,鼓励其积极开展校内各种体育活动,并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但大部分体育社团和俱乐部活动时存在场地问题,需要缴纳场租费。近几年,南京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不少企事业单位每年至少定期开展1-2次全员体育活动或体育竞赛,因此南京不少高校体育场馆就成了各企业、事业单位定期开展体育活动的场所。
2.2.4经营项目
2.2.4.1主营项目
问卷调查的20所南京高校中,共有12所高校的体育场馆资源不同程度得到开发。在不同体育项目市场化运作中,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散打)、网球和游泳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瑜伽和健身器材,而台球和旱冰最少(见表2)。
羽毛球、乒乓球是目前南京高校体育馆经营最多的运动项目,在高校里由于场地设施情况普遍较好,而且这两项运动在高校学生和社会体育消费群体中普及程度最高,所以受到欢迎。跆拳道(包括散打)、网球、瑜伽、塑形(运动健身器械)等项目也是目前社会上比较流行的健身体育运动,并且高校中有优良的专业师资力量作为保证,因此开发程度也较高。
南京高校游泳场馆的市场化运作程度比较高,凡有游泳池的高校几乎都能不同程度地对内、对外开放,但由于受季节和设施条件的影响,大部分的高校只能选择在夏季开放,而拥有温水泳池条件的高校只有一所。经营台球和旱冰的高校最少,其场地设施多为改建而成,设施比较简陋,规模较小。
2.2.4.2兼营项目
南京高校体育场馆除了经营体育健身项目以外,还兼营其它项目。排在第一位的是体育用品的经营;排在第二位的是餐饮服务;排在第三位的是专业指导(陪练)。兼营项目表见表3。
通过统计结果和实地调研情况分析,高校体育场馆经营体育用品和餐饮是主要的兼营项目,但总体规模较小、档次低,没能有效地通过健身的主体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也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经营普遍存在的问题。
2.2.5经营时间
从总体看,南京高校体育场馆的平均每周开放时间偏短,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场馆开放经营的时间不能和正常的教学发生冲突;第二,部分体育项目由于种种原因大多安排在下午和晚间及双休日期间。
2.3南京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有偿开放的优势与不足
2.3.1具有比较充分、稳定的体育消费人群
随着群众健康意识的加强,“花钱买健康”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对现代社会时尚和流行的体育健身能力较强,而且闲暇时间的增多使他们已经成为体育消费的主流群体中一员。然而,私营体育健身房价格不菲且项目集中在瑜珈、塑身等流行的体育项目上,通常令大学生望而止步;大多数的市民也愿意到文化气息浓厚、校园环境优美的附近高校进行体育活动和锻炼。
2.3.2具有较高水平的体育师资队伍和体育专长(业)的学生
体育锻炼与健身休闲需要活动的场所,更需要讲究锻炼的科学性和专业指导。在这方面高校具有优势,除了高学历、专业型的体育教师外,在体育场馆设施的先进和管理的规范上高校同社会上纯粹以赢利为目的健身房相比有天壤之别;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和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在体育场馆的管理和运动技术指导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既可以作为社会实践,也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必要的相关经验,并可能增加就业的机会。
2.3.3积极带动高校周边群众体育的发展
南京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开放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已经初具规模,为实施运作的高校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以南京仙林某高校体育中心为例:在体育中心对外有偿开放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了体育设施和器材的利用率,为南京仙林新城群众社区体育的发展解决了体育设施和器材少的问题,减少了该地区社会体育财政投资。仙林大学城现有居民30万,包括在校大学生近9万人,共有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9所各级公办民办院校和大专、职业学校(截至2006年底),预计到2010年在校大学生将达到10万余人。因此,以该校为代表的南京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运作,应尽可能提高社会效益,这将是今后南京高校体育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2.3.4有利于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高校体育场馆的市场化运作趋势,将导致高校体育管理模式局部的改变。还是以该校仙林校区为例:学生课外活动管理模式已发生组织形式上的改变。该校区现在采用课外活动体育俱乐部的模式,该模式已开展近5年,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原则,交纳较低的会员费用,保证俱乐部会员在自定的时间参加活动,保证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并给予一定的管理和指导。这种课外活动体育俱乐部的模式在南京高校尚属首创。在地处市区的南京某学院,因全国十运会武术比赛的需要而修建了一座多功能的体育馆,十运会后根据本校学生活动的特点和服务社区的宗旨,面向大众,以开展羽毛球俱乐部的管理组织形式进行有偿服务。
2.4南京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不利因素及对策
《体育法》第三章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学校体育场地必须用于体育活动,不得挪作他用。”我国1995年颁布实施《体育法》,其中相关体育产业与体育经营的规定目前还是空白。
《南京市体育经营活动监督管理办法》(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59号,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根据南京市目前体育经营活动现状,并依法加强了监督管理,第四条明确了:“南京市体育局是本市体育经营活动监督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区、县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负责本辖区内体育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该办法第三条对体育经营活动解释是:“指以国家体育行政部门批准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为内容,以营利为目的,面向社会举办的体育健身、培训、竞赛等经营活动。”为保证高校体育经营活动健康有序的发展,促进体育市场的繁荣,对体育经营活动加强管理和监督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高校体育场馆走市场化之路过程中在收费问题上应做到“顺应市场价格规律,内外有别”。以南京某大学(城区本部)为例:对外开放的有网球活动中心、体育活动中心(内设健身馆、瑜珈馆、跆拳道馆、乒乓房、温水游泳馆)、羽毛球馆。这些体育场馆除了对本校的师生开放外,还对社会开放。在收费上对学生(凭学生证)按市场定价的一半收取。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和田径场不收任何费用。
2.4.1缺乏长期的、系统的规划及管理制度、管理人员。
这是阻碍目前高校体育场馆向市场化运作的最大瓶颈。即使有最好的场地等硬件设施条件,而没有服务、管理人员的优质服务与市场开拓能力、管理水平,这样的经营管理也只能停留在低水平与低层次。
2.4.2大部分高校体育场馆有偿经营的经济效益不能令人满意。
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分析认为,高校场馆条件及地理位置是决定赢利水平最关键的两个因素,即体育场馆硬件设施好,位置处于市区或接近市区赢利明显。仙林大学城高校、江宁大学城高校虽然场馆条件很好,但地理位置不理想,尤其是江宁大学城高校远离城郊结合部,有偿开发使用具有很大局限性。
南京高校场馆经济效益不能令人满意的原因还包括体育运动项目服务和相关的体育用品如体育服装、体育器材和饮料的销售还处在较低档次。对于体育设施硬件相对较好、交通便利的高校应扩大对外服务项目,如寻找需要长期租赁场馆的企业、事业单位,因为有些大型企业或事业单位非常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每年都需要办大型的体育活动;另外,对于体育场馆的无形资产的利用、开发也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体育场馆的冠名权、广告牌租赁等都是可以采用的。
2.4.3对高校公益性质向有偿服务的观念尚不能完全扭转,甚至对立。
调查对象有25%的高校体育场馆未得到开发与利用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缺乏经营开发的理念或可能难以处理、协调经营开发所带来的利益关系。分析认为,这在现实中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在高校普遍扩大办学规模的大背景下,学生人均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利益分配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带来场馆经营的负面影响。因此,首先要健全体育场馆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场馆的科学管理水平,增强后勤服务意识,以赢得广大师生与领导对此的支持。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南京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分布不均衡,设施及配套优良的体育场馆主要分布于仙林大学城高校、江宁大学城高校。
3.1.2南京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情况一般,60%高校能够利用自身场馆的设施和人力不同程度地对校内、校外体育消费者实行有偿开放,由于管理能力上的不足和缺乏系统、长期规划造成总体赢利能力不足。
3.1.3 60%的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在保证正常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同时,利用其余时间满足校内学生和校外体育消费人群的运动需求,但开放时间和空间相对有限;部分高校体育场馆尤其多功能体育中心开始注重投入管理,带动了周围社区的全民健身活动,有效弥补了南京地区社会体育健身活动场所不足的问题。
3.2建议
3.2.1体育产业被视为“朝阳产业”,开展体育经营活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有效开展得到政府和百姓的支持。高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和优质的体育资源、相对较低的价格使之有理由在市场上占有优势地位。体育资源优势突出的高校应积极转变观念,在保证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基础上,制定健全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制度,根据本校体育场馆资源的特点和实际,开展有偿体育项目的经营。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可以优先考虑师生利益,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和宣传手段,多开发利用大众喜爱并赢利好的游泳场馆、羽毛球馆、乒乓球房、健身房和网球场等体育场馆。
3.2.2受体育场馆资源条件限制的高校,对现有的场地设施要尽可能无偿使用,提高使用效率,使更好地服务在校师生与社会;同时加强场馆设施的管理与维护,更好地保证学校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Z]..
[2]江苏省体育局.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努力推动学校体育又好又快发展[Z].2006,12.
[3]张宝钰等.西安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与经营情况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8-51.
[4]雷厉.对北京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3),298-301.
[5]李燕秋.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6):143-144.
[6]潘国祥.叶亚云.高校体育场馆有偿营运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5,(4).
[7]赵树安.陈有财等.高校体育场馆使用效率与效益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5).
[8]师灿斌,葛超.普通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管理初探[J].惠州学院学报,2005,(4):24-26.
[9]卢元镇主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南京市体育经营活动监督管理办法.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59号[N].南京日报,2007,12,29.
健身房的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质量管理 生活品质 主观能动 工程施工
前言
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国内市场国际化,日趋明显。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和实质就是质量。要把质量搞上去,就必须把有限的资源合理的组织起来,汇集到提高和改进质量的目标上去,而在所有资源中,人是最重要、最活跃、最起作用的因素。可是,传统的质量管理却将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人员淹没在表格里,相应的制度和流程停留规范中、检查中,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屡见不鲜,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了巨大损失。
1、工作生活品质理论的基本内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员工生活态度的深刻变化导致工作生活品质运动迅速兴起。该理论假设人类生活可以分为家庭生活和工作生活两大部分。开始于20世纪初的婚姻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家庭生活,使人本主义确立了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但在工作生活领域,人本主义确立自己的地位就晚得多,而且在管理实践中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劳资关系对立,双方心理预期的差异加大,冲突长期困扰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劳动者的人性受到极大的压抑,工作满意度降低,进而影响员工和企业的绩效水平。管理环境的变化要求变革人力资源工作生活品质理论认为组织的目的不应该只是追求绩效的提升,也应该注重人员的满意,甚至是增进组织全体人员的繁荣幸福。让员工有满意的工作生活品质,可以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替企业创造绩效,企业必须重视工作生活品质才有竞争优势,才可以达成永续经营的目标。Google(谷歌)的办公室装修极其奢华,咖啡厅、健身房等设施一应齐全,即便是最普通的员工都享有免费午餐,而这免费的午餐也是五星级酒店自助餐的标准。
2、输电线路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国际化,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工程项目法律法规,行业建立了完整的标准和规范,大多数施工企业也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并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可是这并没有减少重大质量事故发生的风险。当前,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日趋饱和,业主对输电线路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终一定也只可能体现在工程质量上。可是在工程质量管理实践中却面临诸多困难,特别是在输电线路的质量管理过程中。输电线路点多面广,线路所经过地区地形地貌条件复杂,施工现场情况变化快,质量管理人员有时即便发现了质量问题,但是却不能及时纠正。输电线路工程在时间、空间和人员上的复杂性增加了管理的维度,而管理维度的增加使输电线路工程质量管理的难度急剧增加。正是由于输电线路施工特点,即便项目部、监理部安排了尽可能多的质量管理人员,输电线路质量水平还是取决于亲临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取决于他们心中对施工质量的理解和重视。
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强调质量控制的全过程性和群众的广泛参与性,强调点面结合和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在输电线路工程质量管理实践中,按照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仅仅为其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与高标准的质量要求还相差甚远。如何加强工程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的理解与重视,并激发他们发自内心地对高质量产品(服务)的追求,是几代质量管理人员努力探索的方向,尤其是输电线路行业质量管理人追求的目标。所以,如何激发他们由内而发的对高质量产品(服务)的追求,就成了我在输电线路工程质量管理实践中时常思考的问题。Google(谷歌)公司的做法,给我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
3、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新思路
施工人员的工作生活品质直接能影响工程质量水平。工程项目是我们改造大自然、创造便捷生活环境,提高工作生活品质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设也是我们提升工作生活品质的过程。施工人员如果能有高尚的工作生活品质,那么他肯定在工作中也是一个严谨认真,兢兢业业的主动者。很难想象,一个衣衫褴褛的工人,如何将基础保护帽表面抹得平整、美观。一个人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其实就是其内在品格的外在表现,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这就为我们提高输电线路工程质量水平指出了一个新方向。高标准的工作生活品质在带给人们极大满足感和幸福感的同时,也必然会提供高水平服务和产品的能力,在工作中这样的人同样会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我们不妨通过提高员工工作生活品质着手,同时丰富其精神生活,从而培养和增强输电线路工人高尚的生活情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生活品味,以此来影响施工人员对高标准施工质量水平的追求。而此时他的行为完全来自他内心的追求和向往,这完全符合现代管理理论中对个人主观能动性的表述,而且更适应输电线路施工管理的需要。
企业为员工提供高标准的工作生活品质是远见卓识的企业家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做的努力,是为了企业核心利益的最大化。而员工高尚的生活品味在为企业创造出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不但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也为员工提供高品质的生活水平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两者相互促进,相符相承。
4、结语
著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对工作生活品质理论的思考能否为“行”铺上一条有效的“道”呢?
参考文献
[1] 瞿观鄞.关于工程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2年06期.
[2] 汪应洛,王宏波.工程科学与工程哲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09期.
[3] 曹增节.杭州:共建生活品质之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4] 王国平.提高生活品质 提升城市品位.政策望,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