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平面设计的认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平面设计的认知范文1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256-01
空间决定了人类的知识,所以很大程度上,人们的审美观要依赖于那些具有多维空间的作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心理的需求越来越重要,人们强调释放人性,享受自然,追求时尚,并感受空间的变幻。在平面设计中,二维的图形能够鲜明的表现出事物造型的本质,具有极为丰富诱惑力的表现形式。但是,“空间”是一种幻觉,在空间中形成的视觉现象,在本质上来看,还是二维的。空间创意主要是平面设计展示空间形式的大小和认知空间的外延。
一、空间创意的展现形式
平面设计拥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即设计不同的空间形式,传达不同的复杂多变的信息。在平面设计中加入空间创意,可以加强作品信息和内涵的视觉力度,并将它传达出去。这样的设计,有着震撼人心的视觉魅力,会给人留下深刻的视觉效果。在进行平面设计时,空间是必须是先于形象而存在的,如果没有形象,那么空间将会变成一张白纸,不会具有任何意义。形象的出现,使空间有了生机和意义。不同的展示空间形式可以吸引到的观众的数量不同,带给观众的心理感受也不同。相比之下,有趣的、新奇的等新鲜的展示空间形式更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更有利于传达信息。空间的表现手法有两种:“变”和矛盾空间,这两种表现手法可以创造出吸引力不同的展示空间形式。
(一)“变”的表现手法
“变”手法就是打破常规,将普通的形象和有规律性的形象进行处理,变成异常的状态,出现意义上的转折或延伸,产生夸张、离奇的展示空间形式。用创造性思维对形象中的关键部分进行处理,进行意义上的转折或延伸,以此产生离奇的空间效果;通过改变形象的大小、位置、色彩、方向或从完整变成残缺,从而产生错视效果,还有强烈的、不同的空间感、运动感和透视感。在用“变”的表现手法时,要对形象先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的思考,再关注变化部分和整个形象之间的关系,或变化后是否会有利于传达信息。不能只为了吸引观众,就变化出难以理解的离奇、夸张的设计,使信息无法顺利传达。
(二)矛盾空间的表现手法
矛盾空间是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显示出一些不可能在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空间理念形态,并使该事物在人的视觉中呈现出独特的空间变幻效果。矛盾空间的运用,可以极大地打开平面设计的表现空间,让三维的幻想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呈现出来,给人意想不到的新意感。矛盾空间的形成是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顺序,违背正常的空间观念或违反透视规则,并采用图片反转、共用线和共用性等方法。矛盾空间的表现手法可以使观众的视觉观赏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使主题的审美内涵更加的丰富,让设计更具表现力,使设计目的更好的传达出去。
二、空间创意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方法
(一)空间与平面之间的相互引向
1 将平面图形引向空间的表现。在设计招贴广告或杂志广告是,为了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可以将原本复杂的形象设计成简洁的平面图形,快速的吸引人的注意,吸引观众。但是这样的图形有不少的问题,如缺少乐趣,不耐看,无法再脑海中存储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在设计平面图形是加入空间表现,这样设计出的图形会更具有趣味性,也会更加耐看。
2 将空间的图形引向平面事物表现。就是在立体感的光影、长宽高这两个方面进行改变。首先进行光影角度的处理,再进行长宽高三度空间处理。虽然看起来将立体图形平面化很简单,但如果你想要有好的视觉效果,就比较有难度了,这就要求必须形式美又符合主题的造型出现。
(二)将合理空间引向悖理空间表现
合理空间确实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正确的空间,并符合我们的视觉感受。悖理空间则是看似单纯、正确,实质上却是复杂、矛盾的空间。随着人们审美观的变化,违背常理的图形空间比合理的图形空间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常见的设计悖理空间图形的手法是复合透视和错接。
三、认知空间
观众从图形中得到并接受的抽象信息的思维过程就是认知空间。也被称为是设计者与读者的交流空间。认知空间的大小和外延制约着设计信息能否有效的传递给观众。
(一)认知空间的大小
认知空间的大小就是观众在欣赏平面设计时,接收信息和理解内涵的过程的长短。认知空间过小,观众就会觉得这份设计过于乏味,给观众的冲击不大,留不下太深的印象;认知空间过大,就会让观众无法理解,觉得莫名其妙,厌恶这份设计,影响信息的。所以,我们对于平面设计的主观空间,必须把握它的度,不仅让观众易于了解,也会留下深刻印象。
(二)认知空间的外延
认知空间的外延就是指效果设计引起观众在思维上的延伸。与传统艺术里的意境相似。平面设计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可以引起观众在思维上的延伸,以少胜多,达到言有尽、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对平面设计的认知范文2
一、视错觉常见的类型简介
1.尺寸错觉
尺寸错觉包括线段长短错觉、图形形状大小错觉、图形面积大小错觉等。如某图形中,A和B是两条长度相等的线段,但因为它们的位置差异,导致线段A看起来比线段B更长。假设某图形中,黄色的两个圆的大小是相同的,但因围在其外的参照物的尺寸不同,导致出现了前面的黄色圆比后面的黄色圆看起来更小的错觉。一个图形中两个人物的尺寸是一样的,却给人一种后面追赶的人尺寸要大很多的视错觉,这是由其背景图像的纵深效果所造成的视觉现象。又如,某图中,A与B是两个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梯形,但因为梯形A的长边与梯形B的短边靠在一起,会使人们将视线集中在这两条相邻的边进行比较,导致梯形A的面积看起来比梯形B的面积更大。
2.形态错觉
形态错觉包括方向视错觉和位置视错觉。如,某图形因为背景放入了几条倾斜的粗线段,从而改变了眼睛对直线方向的感知,使一组组平行直线的方向看起来发生了改变。某图中的两条水平直线在放射状线段网络的干扰下看起来像发生了弯曲。
二、视错觉与平面设计创意
1.视错觉有助于平面设计者打破惯性
思维惯性思维也叫思维定势,是指先行存在于思维中的认知会形成对以后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或倾向,但在环境发生改变时,其会阻碍人们思维的改变,对思维的创造性产生束缚。视错觉对于破除这种惯性思维提供了助力。当人们研究视错觉现象时,会对大脑中已形成的感知产生很大的冲击,会在人的脑海里形成另一种思维方式,遇到事情或看到事物时习惯分析、质疑,从而打破常规的思维惯性。
2.视错觉有助于平面设计者扩大思维
视角大脑在处理感知到的信息时,除受到大脑中已经形成的经验的影响以外,还会受到来自自身价值认知、实践认知等因素的影响。要改变这种思维模式,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对事物进行观察和解构,探索事物中存在的各种不同的性质。视错觉能激发设计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进而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作品。
三、平面设计表现手法中对视错觉的应用
1.运用视错觉原理进行空间感营造
在平面设计中,空间是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表现形态,线条的变化和色彩的变化能在平面设计作品中表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的特征。视错觉原理在平面设计表现手法中的应用是营造作品空间感的重要手段。平面设计的空间包括虚实空间、三维立体空间、意象空间等。在对平面设计虚实空间的营造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布置虚空间与实空间,利用图案和色彩等元素构造不同方向的位置关系和不同距离的空间层次感,由此使平面设计作品表现出虚实空间的美感。如,某图中作者通过对男人和女人的腿进行巧妙的组合与排列,从而营造出生动的趣味效果。三维立体空间的构建是利用视错觉原理在平面内构造有立体空间感的作品,通过对远近、大小、图层等元素的处理,使作品呈现出极强的立体感,让人从视觉上看起来像是真的物体一样。意象空间的营造是在客观物体当中融入设计者的主观因素,使客观物体表达出设计者的情感。设计的灵魂就在于赋予作品精神。
2.利用视错觉原理进行简约化设计
简约化的作品能通过简单的设计表达出丰富的含义,其作品简洁明了但能传递出丰富的意象,使人耳目一新且印象深刻。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利用视错觉原理进行了简约化设计,但表现出来的形象很生动,内涵很丰富,既表现出了印章、书法、汉字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又使汉字看起来像是一个正在舞动的运动员,表现出了奥运精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结语在平面设计呈现多元化特征的今天,将视错觉原理运用在平面设计创意和表现手法之中,不仅能使平面设计作品体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还能提升设计者的设计思维和理念,使设计者能超越文化、地域的限制,创造出富有内涵、意义深远的伟大作品。因此,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值得广泛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雨韩,刘雨轩.平面设计当中视错觉的应用与探析.现代装饰(理论),2016(3).
对平面设计的认知范文3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083-02
1995年“全国设计艺术教育理论研讨会”在中国广州召开,此次会议基本划定了我国从“工艺美术教育”到“设计教育”的过渡,这也是设计教育跨入一个崭新世纪的标志。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与发展,设计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这使得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了平面设计、视觉传达等艺术设计专业。
一、平面设计与平面设计教学
平面设计是二维空间中的活动,主要是体现各个设计元素在载体中的合理布局,其中主要包含标志设计、编排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等等。
1919年,现代设计教育起源于德国包豪斯造型学院,它以培养未来设计师为宗旨,强调知识的培养与技术的形成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在教学模式上也强调理论与实践应该同步,从而促进了现代设计教育基本构架的形成。
教育作为推动设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水平从一定程度上直接折射出设计的水平。与此同时,也反映了整个国家的文化与思想环境。因此,探索平面设计教学模式,力求培养优秀设计人才,是设计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培养出一流的设计师,提高整个国家、民族的设计意识和审美水平,我国的设计水平才会有质的改变。
二、我国平面设计教学现状
我国的平面设计教育从1982年进入启蒙时期。上世纪90年代,电脑艺术专业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院校相继开设和成立,在国际设计与设计教育发展方向的驱动下,部分高校也把“装演设计”改为“视觉传达设计”,至此,平面设计的教学体系才基本形成。最新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已有正规的设计学院教学机构700多所,并且仍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多年来,我国平面设计教学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可以说仍处于初级阶段,教学体系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上仍存在很多弊端。
1.教学思维认知误差,导致教学方法呈现固化模式
许多教师认为,平面设计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础技能,而创意应是后续培养目标。这种认知往往是因为混淆了创新与基础技能的关系,认知的不足会直接导致教学方法的偏差。并且,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作为课堂主体,使课堂呈现传统“师控”模式,也使平面设计教学仍长期保持着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固化格局。
2.学生接受填鸭式教学,导致其缺乏创新思维
教学思维认知误差带来的结果是学生接受教学知识的形式为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这对于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弊病。例如,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其本质是设计的视觉基础,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造力、对设计和艺术基本规律的把握及表现力等能力的课程,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异质思维,发挥各自举一反三的能力,形成自我的知识构架。但很多教师把三大构成仅仅当作一种样式教授给学生,通过对既成技法理论“灌输”达到“识记”,在作业的布置上也是年年如此,难以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对于设计教学来讲,这自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更不利于独特设计能力的形成。
3.学科交叉渗透不足缺乏实践,导致学生创意表达路径闭塞
平面设计与艺术、绘画、人文等其它学科具有密切联系,是必须充分考虑与各个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这就需要学生不仅能够将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学懂,学好,学深,还需要结合其它相关学科,优势互补,培养自我分析、自我拓展思维的能力。仅仅局限于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不懂灵活运用,不懂结合实践,无异于坐井观天,无法真正领悟平面设计的内涵,也无法做出真正优秀的设计作品。
三、平面设计教学模式探索
1.理清教学思维认知,实现教师角色转换
平面设计依赖于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依赖于学生独立发挥自我思维辐射能力,从多角度产生多种设计创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理清教学思维认知,进行角色互换。基于新一代大学生出生的年代,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时代的特殊性促使他们形成了自信、独立的个性,具有自我意识强、善于质疑、有创新精神、渴望独立探索的特点,僵化的教学模式和被动的接受学习,做课堂的替补,不适用他们,也不适用于平面设计的教学。他们甚至会质疑教师和书本上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认清自己的角色地位,让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形成思维模式,帮助他们探索学习途径,在教学中起到咨询作用,解答疑惑。
2.融会学科渗透教学,培养学生设计思路
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安排直接和平面设计元素相关的课程,更应合理安排其它交叉学科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学科的专业特征和外延都在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在逐渐增强,融会贯通地运用设计元素是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趋势。因此,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加深自己的专业知识,使专业学习呈现纵深化,而且还需要学生能够广泛涉猎多学科知识,如绘画、摄影、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交叉学科知识,拓宽知识体系,使之呈现横纵的知识构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作品、他人作品、名人作品进行对比、自我分析、提出问题,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经典设计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独特的设计思维。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会仅仅停留在对设计外形上的设计感培养上,而渐渐形成视觉、角度、整体与局部、肌理等设计思路。
3.鼓励教学实践参与,拓宽学生创意表达
现阶段的高校课堂教学中缺少教学实践环节,使得学生于普遍进入社会时无法应对巨大的实际操作压力,知识结构与实际能力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脱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培养主动探究学习能力、听取知名专家、学者讲学,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可以结合专业特点,举办设计竞赛,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创意,并且将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与课堂学习进行对比,发现自身知识、逻辑思维能力与实践的差距。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知识和培养设计能力的目的。
中国平面设计已成为世界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输出优秀的平面设计人才,就必须不断探索革新我国平面设计教学思路,构建具有特色的教学体系,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捕风.中国艺术教育的弊端[J].艺术教育,2003,(Z1).
[2]贺克.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装饰,2004,(3).
对平面设计的认知范文4
关键词:平面设计;符号语言;意义
引言:
在平面设计中,信息的传达主要靠图形来完成,它也是传播学中研究的符号之一。把自身的创意进行视觉化和符号化,是平面设计的一个过程,通过思维设计指导,把视觉元素加工、变换,最终形成符号语言。符号语言通过简化事物的特征,向受众提供信息和服务,在设计作品与受众之间具有理解、沟通的作用。
一、符号语言的含义
符号指的是主体将一种能够被感知的对象和其他某种事物相连接,从而让某一特定的对象可以用来代表某一件事情或者事物,在这种象征或者规定被大众认同或者接受成为集体约定的时候,其就可以看作是一种代表事物的符号了。符号的含义多是约定俗成的,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符号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符号的科学,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符号的最终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演变,人们才达成共识,比如文字、图案、语言等丰富的符号,都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约定俗成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字文化已经渐渐的转变为图形文化了,这就意味在视觉传播的领域纳入了图形符号设计。社会的不断发展,就创造出了更多的符号概念,这就造成了符号的不规范化。这就表示,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在科学的基础上传播符号信息,确保能为受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受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与使用。符号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需要通过符号传递相关信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在平面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平面设计的目的
平面设计指的就是通过对一些要素通过组合、拼接的方式,设计出印刷品,设计出的作品不仅能够通过视觉传达信息,还能够通过设计的形式来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以及视觉上的享受。通过某种形式,既能刺激受众的视觉,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又能够引起受众的兴趣,从而达到受众接受、认可和关注的目的。一个好的设计作品,不但可以吸引受众的关注,还可以通过作品让受众了解到所要传达的信息,并深入解读,最终实现服务受众的目的。平面设计中信息的传递主要就是通过符号语言来完成的,设计者通过作品来引导受众的思维方式,产生结论,最终实现自身的目的。
三、符号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意义
1、形象具体的表情达意
通过简洁的符号,来表达设计中的理念和所要表达的含义,表达方式形象具体、言简意赅、方便记忆,是符号语言的一大特征。图形符号能够快速的吸引受众的兴趣,直截了当的展现作品的优点,不用过多的语言描述,而且相较于文字来说,能够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同时由于图形的有限性,能够发挥受众的想象力,有利于思维的发散。符号语言由于自身独特的形象,能够很快的传递信息,而且受众的认知度也较高,记忆时间周期较长。比如在百事可乐的广告中,几乎没有语言说明,但是它的效果却丝毫没有影响产品的魅力。在这则广告中,都是直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动作,再借助一些图形符号,就赢得了受众的认可。
2、多样化
多样性是符号语言的意义之一,而且事物的特征也具有多样性,因此,某件事情的特性需要通过使用多种图形符号,才能够充分的表达出设计者的意图。总的来说,符号语言的使用,丰富了平面设计的表达方式,增加了作品的多样性,也为创意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
3、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符号语言通过自身鲜艳的颜色,变幻莫测的创意形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平面设计作品通过运用颜色的变化,多种多样的形式,可以吸引受众的眼球,相较于枯燥乏味的文字来说,具能够有效的传达信息,为受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4、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意义
符号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是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即使是一个相同的符号,可能因为所处不同的地区、民族而具有不一样的含义[4]。再加上人们的思想是受环境影响的,这就导致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对每一种符号的认知是有偏差的,而且在解读设计作品时,也会产生个性化的理解。这样一来,平面设计的工作者,在特定地区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当地的文化特征,或者是在设计某一作品是,需要规避容易产生歧义的图形符号。
四、结语
符号语言在平面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平面设计中通过对符号语言的运用,达到了信息传达和为受众提供服务的目标,同时也实现了创意。要规范对符号语言的设计使用,深入的了解、探索符号语言,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肖保英.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意义及运用[J].包装工程,2013,14:92-94.
[2]胡涓华.图形设计提升现代平面设计的魅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2:85-86.
[3]唐影.试论中国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世界,2016,02:4-6.
对平面设计的认知范文5
[关键词]平面设计 发展方向
平面设计的本质是用来传递信息的一门语言,通过视觉元素传达想象与计划,用色彩、图形和文字给受众传递信息,使受众了解你的意图的过程。因此,判断平面设计作品好坏的标准即是看它能否准确的抓住人的内心世界并且传递其背后的信息。只要稍微留心一些,就可以发现平面设计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一、我国平面设计的现状
1.众多作品在形式与概念上还停留在模仿的层面
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最大的弊病是没有自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许多平面设计师们无法紧跟时展的步伐,及时深入的探究与消化现代的平面设计风格,又在兴起的后现代主义的平面设计中仓促的投入阵营。因为国内的平面设计风格被后现代主义与西方现代主义双重影响,很容易致使中国现代的平面设计游离徘徊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怪圈中,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国当下平面设计的混乱与无风格化[1]。
2.缺乏文化内涵与民族特色
缺乏文化内涵与民族特色正是中国现代平面设计落后的根源所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但在不少的设计作品中又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许多平面设计作品不加选择的照搬传统文化元素,认为这样就可以表现民族特色与文化差异性。然而,因为我们很多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人的审美观不相符,甚至有许多的形象与图案不是这个时代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设计师们对传统元素理解、吸收之后再创造,使之可以更好的融合到现代的平面设计中,真正体现我国的民族特色与独特的文化内涵。
二、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方向
1.向个性化设计方向发展
设计工作要在现在要求标新立异的大环境中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平面设计不仅要紧跟现代美学的发展,还要赶得上科技的变迁,平面设计要注重从传统的设计方式向网络设计进军。在平面设计进入程式化设计之后,就要求设计师们对设计的创意方面具备自身独到的见解,让设计成为超越自我,真正让设计能够随心所欲,拥有个性化。
2.向国际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
平面设计要想向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设计发展,就要求设计师们能够对图形的创造,思考的角度等方面有独树一帜的见解。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构思与表现上的语言表述方式是一致的,而现代的平面设计中合理化的认知观是由大众提出的,因此世界的现代设计的流行趋势即是简练、智慧、巧妙。因此,平面设计工作要密切关注现代社会的流行因素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保持敏锐迅捷的设计思维,让作品与现代世界的设计模式接轨,保持平面设计的国际化和多元化。
3.向时空化设计方向发展
从观看方式的角度看,现代的科技进步与信息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受众的时空差,人的想象力随时空概念的变化而变化延伸,平面设计从工业化社会发展到信息化社会,也一步步从二维向三再到到四维空间延伸,平面设计中的科技化和时空化给我们展现了众多丰富的空间符号。平面设计中的重点突出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设计工作者们能够用任何一种自认为合适的样式来设计自己的作品,使图形与文字形象生动的出现在纸张、包装盒面、瓶子标签、屏幕上或者更多的地方,这种动态的感觉是交互式制图作品与印刷品的经典特征代表,它们是新时代平面设计的需求导向,平面设计要向时空化设计方向发展。
4.向运用本土文化元素方向发展
在现代的平面设计中引用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旧有造型元素时还要注意对其形态的改造,让元素不仅能够传递现代的设计理念,更要让旧有的造型元素真正意义上传递载体的现代信息,摆脱本土文化元素在使用上的局限性和文化上的偏差。对本土的设计师来而言,灵活运用本土的文化元素进行平面设计,让自己的作品自成一个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
三、21世纪平面设计的发展方向
21世纪的平面设计提出了人性化设计和绿色设计的主题。这一主题强调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与环境为善、以人为本等思想。以人为本的人性设计理念将会是平面设计的一个长期需求。未来的平面设计将着重于和平面设计相关的环境设计上,在强调绿色环保的时代,平面设计无疑也要顺应潮流向人性化和绿色设计方向发展[2]。
在现代平面设计多元化发展的环境下,因为新观念介入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使得受众的思维与情感的表达方式发生改变,平面设计要跨越旧有的设计模式,寻找合理化的视觉空间,摈弃固有的符号现象,向个性化、国际化、多元化、时空化、运用本土元素化、人性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对平面设计的认知范文6
关键词:平面设计;多维化;环境;媒介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161-01
一、多维化的概述
平面设计主要是靠二维空间中的图形利用一定的构成规律来完成的,传统的平面设计注重的是平面设计语言的构成,而多维化平面设计则更关注设计与环境的关系以及设计作品在不同环境下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几何学中,多维化分为“一维”、“二维”、“三维”等。但是在平面设计中,“维”的含义不单纯的指几何学中的维度,更多的是空间环境,人的思想等。这样就可以为平面设计提供不同的设计形式,打破人们对平面设计最初的认知与理解,设计师,也应当解放思维,从一个更为开放的角度去进行设计。
二、多维化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
多维化的平面设计有很多的表现角度,我将从以下三点对多维化进行分析。
(一)与多维空间相结合
以往的平面设计作品,都很直观的以二维的形式展现,而现代很多平面作品开始注重了二维向多维空间的发展,以及和所处的环境、人的思想相结合。立体空间这种表现形式在视觉上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感受方式。大部分受众对平面广告的视觉冲击力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平面设计形式单一,已经不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与审美体验,多维化的平面印刷品设计在实际应用上的优势日益凸显,对信息的传播与之所处的不同环境,有更巧妙的结合点,更符合现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在平面设计中,无论是设计与环境相结合还是运用不同的新材料都是创造多维空间的方式。
而在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单纯的二维平面广告设计,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而多维化的设计作品能够更强烈,更直观的让人们感受到设计作品要表达的含义。这种方式会比二维的更为有效和让大众接受。
(二)与多种媒体相结合
时代的变迁推动着设计领域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给平面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平面设计的表现手法拥有了更多新鲜的元素,并且媒体空间也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趋势。新媒体技术同平面设计之间的结合不仅是对视觉平面设计多样化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多维化,更是将传统的平面设计方式转变为媒介渠道和展示空间的多维化的有效途径。
新媒体的出现,能够让设计师更好的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注重受众在整个视觉语境中所起的作用,增加互动的设计环节为整个视觉传达系统的一部分,把受众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感受信息。
新技术新媒介的结合让平面设计有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单一的平面设计已经难以吸引到现代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不断出现,要使平面设计更加多维化就必须及时应用新技术,让平面设计有更多的表现形式。
(三)注重与人的交互体验
交互设计简单的来说就是“互动”,也就是人与设计作品之间的相互推动作用。“互动”这种思维方式被运用到所有设计门类中,经由这些设计门类各自运用,构建一种全新的体验和认知的环境。互动这一特性是区别于传统平面广告设计的重要特点,互动给予了平面设计一个跟上时代的机会,他的目的是让观看作品的受众主动参与进来,能够使观看者与作品联系在一起。在具有互动性的平面设计中,人们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接受者的身份,而是以一个主动参与者的身份参与进来,使观者和作品联系在一起,这样广告信息的传递会更有效率。
空间在互动设计中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合理的利用广告所在的空间环境,让人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的感受。让人们不仅仅用眼睛观看,而是用身体进行感受,这个广告作品必须能够让人与广告作品相互影响。
三、结语
多维化平面设计在意识影响上拓展了人的思考与精神空间。其设计形式多变,角度丰富,这些都使受众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平面设计则是在信息传播上有其更明确的目的性。
无论是传统的平面设计还是多维化的平面广告设计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多维视野下的平面设计效率要远高于传统意义上的平面设计。所以,设计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受众的思想和意识,本着以人为本的态度,拓宽思路为设计目标的成功完成注入新鲜而富有营养的血液。这种多维化图像会越来越频繁和广泛地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柳沙.设计心理学[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苏杰.不平的平面[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3]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4 ]翟文思.多维化平面设计中的设计价值.中央美术学院,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