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范文1

一、多媒体素材在获取地理信息阶段中的作用

高中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知识的载体多为直观的地理事物,而地理知识的传承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仍以文字描述、学生听讲为主。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应“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对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多媒体教学素材的运用。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单纯的听讲为多感官协同学习,在地理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同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素材,可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以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高一地理《陆地资源》为例,资源类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大难点,难在如何引导学生切实从内心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资源利用间的关系,并树立起正确的资源观和发展观。对于这类教学,是否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找到一个可以与学生谈论的有价值的话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将社会与资源的关系转化成桌子与桌腿儿的关系呈现给学生,形成视觉表象,使学生一开始便感性地认识到资源与社会的关系,为后面理性地分析二者关系做铺垫。同时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激活学生原有已学过的各种资源的知识,为本课探究、归纳各种陆地资源的特点做准备。

二、多媒体素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图像、视频、音频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挖掘其隐含的地理知识信息,配合音、形、色、动、静的综合运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直观感知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多媒体素材主要用于导人、讲解等环节。如讲台风危害时,利用视频创设情境,然后让学生总结台风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2.动态图形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可控显示的功能,将图表、示意图、结构图等所包含的知识信息以交互的、动态的方式呈现,根据需要可以增加直观的表述或文字说明等,如链接景观图片、视频或模拟动画。动态图形的应用可增强教学的节奏感,让图形所示的信息按教学实际需求一步步呈现给学生,而不是直接就能看到结果,再辅以直观的感官刺激和精心设计的问题,实现启发式教学。如在讲解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等等,多媒体素材以动画的方式将图形中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实例,通过突出显示和超链接,让学生在实例分析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正确利用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合理布局。

3.动态电子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范文2

关键词:实践活动;逻辑思维;培养策略

一、要激发学生逻辑思维的兴趣点

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前提条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兴趣点,让他们在享受快乐的学习时,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时,我让学生拿出两张纸,并使重叠的两张纸固定,在纸上用尺子画出一个三角形,用剪刀剪下来,得出两个等大三角形。这时,让学生讨论:“从剪下来的三角形,我们发现了什么?”很快学生就得出:“这两个三角形无论在形状、大小上都是相同的,还能完全重合。”紧接着,我就引出关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随后再让学生把两个三角形,做平移、翻折、旋转的动作,观察两个三角形的重叠情况。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明确认识到:“不管是平移、翻折还是旋转,这两个三角形还是一样的。”通过对全等三角形的认识这一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加深自己对全等三角形的认识与理解,还使得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有效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逻辑思维意识

数学概念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在记忆数学概念时,学生往往会感到苦恼、乏味。数学和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逻辑思维意识。运用好实物直观和模型直观。通过提供一些有趣的实物教具或是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动态图形等,让学生留意日常生活与数学相关的自然现象,改变以往机械性的思维模式,使他们对教师讲述的概念与理论获得全面理解、记忆。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时,我先简单讲述了一下中心对称的概念,随后,从汉字、生活、艺术品、几何图形、车标、商标等方面,逐渐引出中心对称图形。如,汉字中的“王”、“日”、“申”,实际生活中的“雪花”、“风筝”,几何图形中的“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学生通过发现和寻找身边随处可见的“对称图形”,加深对“对称”概念的理解。

三、要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培养逻辑思维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设疑、释疑的好习惯,把学生的思维与解决数学问题相结合,启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动机,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梯形”时,指导学生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让他们学会“分散条件集中化”的解题方法。教师可以出这样一道题目:“在梯形ABCD中AB∥CD,CD>AB,BC>AD,求证:LD>

四、要拓展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空间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地理;教学方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数地理教师课堂上往往以板书、地图等方式为学生讲解地理知识,是绝对的“人到人”模式,教师取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高中地理作为一门领域广、内容多、学科思维综合能力水平要求高的学科,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为学生直观动态模拟地展示地理现象,让学生从枯燥无比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此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是教育顺应信息时展的一种体现。具体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地理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把多媒体技术引进高中地理课堂,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动态直观地将知识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比如,在讲地壳运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以“汶川地震”为引子,在课件上展示相关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引申到地壳运动知识,将“向斜成山,背斜成谷”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画面起初为水平岩层,然后在内力作用(可以用箭头表示)下,岩层慢慢发生变形弯曲,形成相应的向斜、背斜,这时显示的图像是“向斜成谷,背斜成山”;接着,展示背斜轴部在张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张裂,遭受外力侵蚀的速度较快(可以声音的缓急程度来表示);“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演示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一动画的动态模拟演示使得令人难以理解的地壳运动的现象变得易于掌握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地理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清晰地展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地理课堂的一个教学难点就在于地理空间位置需要极强的想象力,有的知识点可能是老师讲很多遍,学生仍然理解不透,而多媒体教学则可带来不同的效果。当一种地理现象,可以以图形或者视频的形式来诠释的时候,有助于学生成完整的认识,理解起来就变得没有那么困难。比如,在讲解太阳直射点运动时,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加入图形和动画,逐步展示“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以辅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地理空间的概念,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

三、地理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在地理学习中,最大的特点是要求学生把各种地理事物落实到地图上,因此,读图解图能力是重要的技能之一。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必须的,而多媒体教学是有效的手段之一。课本上的一些图形旨在是让学生理解某些结论形成的过程,但是这些图片设计中所体现的内容是静止的,有时学生很难做到充分理解。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功能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把结论形成的过程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例如,在“洋流”一课的教学中,借助视频或者动态图形把海水的大规模周期运动的情景、海水在地球表面的流动方向及变化规律展示出来,学生很快就会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印象深刻。当学生再遇见地图时,就能够做到活学活用,能够游刃有余地将知识与地图相结合分析问题。

四、 地理多媒体教学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多媒体教学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集于一体,可以为学生带来极为丰富、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以形象思维为主,多媒体教学正好迎合了学生的这一需求。比如,“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章主要以文字叙述为主,说理性强,案例和图片等材料较少,因而学生学起来有点枯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内容变得形象具体,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PPT给学生展示环境破坏前后景观,然后让学生分析人类的各种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各种环境问题的定义。此外,还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有关环境破坏的视频资料,例如,非洲撒哈拉边缘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瑞典亚寒带针叶林被酸雨侵蚀的影像资料。当学生看到畜牧的白骨暴露在黄沙中时,雨林消失后的红土,被酸雨侵蚀后枯死的树木时,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对学生正确环境观的形成,是说教无法比拟的。

五、地理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能够把各种地理材料做一个系统的整个,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无论是静止的地理图像还是动态的演变过程、无论是事物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当学生受到视觉和听觉的共同刺激时,其会联想到更多的知识,提出更多的疑问,能与教师进行更多的探讨,这样以来,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观察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引导作用。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视频资料也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使他们接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学生可能会在课堂外就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想法和观念,这些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因素。综上,整个地理多媒体教学环节中都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创新能力提供了契机。

六、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范文4

士官学员基础薄弱,而且长时间不接触数学,大部分学员对数学感到陌生,恐惧。如何能够把抽象的数学内容形象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何能够开发学员数学思维能力,调动课堂气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实践证明,把powerpoint与《几何画板》软件相结合,进行士官数学教学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几何画板简介

几何画板(The Geometer's Sketchpad®)是一个通用的数学、物理教学环境,提供丰富而方便的创造功能使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编写出自己需要的教学课件。软件提供充分的手段帮助教员实现其教学思想,只需要熟悉软件的简单的使用技巧即可自行设计和编写应用范例,范例所体现的并不是编者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水平,而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可以说几何画板是最出色的教学软件之一。系统要求很低:PC486以上兼容机、4M以上内存、Windows3.X或Windows95简体中文版。

虽然如今也有许多教学软件也可以形象动态的体现数学图形,但因为制作动态图形比较复杂或者无法随着课堂内容灵活变动等原因,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比较困难。而《几何画板》软件操作简单,只要用鼠标点取工具栏和菜单就可以开发课件。它无需编制任何程序,一切都要借助于几何关系来表现,制作工具少,制作过程简单,学习掌握容易,不需要花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软件本身。教员就可以不必把太多的精力花在程序编制上,而是全身心地用于课程设计,优化课堂内容。因此它很适合于数学教员使用。用《几何画板》进行开发速度非常快,如果有设计思路,操作较为熟练的教员开发一个难度适中的软件只需5-10分钟。

3、几何画板在士官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3.1使抽象的概念更加直观。

几何画板不仅能绘制出形象的图形,而且可以进行动态演示。这样就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椭圆授课时,椭圆的定义比较抽象,学员很难把握其中的数量关系。传统教学方法是先通过机械制图法绘制椭圆,从中找出数量关系,再引入椭圆的定义。但这种教学方法比较繁琐,容易使学员们无法把握重点。而利用几何画板,通过展示到两定点距离之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就可以直接观察出该轨迹就是椭圆。这样就使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变的一目了然,既增加了学习趣味性,又增强了学员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3.2解决许多带参数的轨迹问题,加深学员对概念的理解。

几何画板可以让学员们直接观察出,函数中参数和其函数图像的联系。还以椭圆为例,椭圆的方程和性质一直是士官数学教学中的难点。知识点抽象又比较纷杂,很多学员都无法抓住知识点间的本质联系,使得学习非常吃力。用几何画板进行讲解,就会使学员们较轻松的学习理解。椭圆的方程为 其中a、b和c的取值直接影响椭圆的图像。如何让学员可以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呢?只需在几何画板里分别改变a、b、c的取值,相应的椭圆图像也随之改变,学员们之间可以观察出参数a、b、c与图像的联系,再引入长轴,短轴的概念就很容易理解,也为下面学习椭圆的性质做了铺垫。比如椭圆的离心率e,先后让e等于一个小于1的数、等于1的数、大于1的数,这时函数图像也先后变成了椭圆、圆、双曲线。使学员们对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又如,正弦型曲线 ,该函数中参数很多,很多学员看该函数后,无法理解其中三个参数的含义。用几何画板,先画出该曲线的图像,分别确定三个参数值,并先后改变它们的值,让学员去观察总结出随着参数的改变,函数的图像是如何变化的,就可以比较直观的理解相关概念。利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能加强学员的记忆和理解,为学员更好地学习提供了帮助。

3.3可以通过图像验证结论,帮助学员理解。

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结论需要学员掌握,而该结论的证明过程又比较复杂,或证明中要用到学员以后才会学到的知识点。这时要让学员理解该结论就比较困难,但通过几何画板的形象显示往往能解决这一问题。举个例子,在学习特殊极限 时,这个极限要求学员熟记,并会应用。可为什么该极限为1呢?只需在几何画板中绘制出 的图像,让学员们观察当 时,函数值y的变化趋势。学员们就可以直接观察出该极限就是1。

3.4.给学员创造一个实际“操作”几何图形的环境,开发学员数学思维。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范文5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徐恺(1979-),男,河南林州人,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讲师;武充沛(1956-),男,河南洛阳人,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河南 洛阳 47100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048-02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应用多种手段诱导的方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启发”一词最早源于《论语——述而》:[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意思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急于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急于去启发他。如果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宋学家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其中“愤”指发愤学习,主动积极思考问题时,有疑难而又想不通的心理状态;“启”意味着教师开启思,引导学生解除疑惑,指经过独立思考,想表达问题而又表达不出来的困境;“发”意味着教师引导学生通畅语言表达,由此可看出启发的时机是“愤”“徘”之时,即学生达到思维激活、情感亢奋的心理状态;启发的核心是开启学生的思维,点拨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状态,经过思考得出问题的结论;启发的目标是举一反三。

从启发式教学的相关文献来看,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育,高职高专也存在一些研究,而大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占得分量明显偏少,因此,有必要结合自身实际教学内容进行研究。

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特点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高等工科学校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由最初的64总学时减少到30总学时,由于和国家标准的接轨,新的内容不断添加,加上自身特点——实践性强,工程技术性要求高,知识点零碎,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定义多,符号多,内容多,逻辑少。[2]定义多是由于课程中内容大部分与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密切联系,由于标准就是工程中的法律条文,造成名词术语非常繁多;符号多是由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与“机械制图”紧密相连,学生要多学练才能掌握;内容多主要是本课程包含了与几何精度设计相关的尺寸精度、表面精度、形位精度以及相关要求,还包括典型的结合精度(轴承、键)和传动精度(齿轮),包含了与几何精度检测相关的测量技术,介绍了与机械制造基础相关的刀具、尺寸链、基准等内容;逻辑少自然是与以上三者相关导致的必然结果。

为了克服以上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采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学生反映往往能听懂教师讲课的内容,但是课后又忘了相关知识点,主要反映在作业和公差实验中。这主要是由于以上课程特点决定的,内容量大而缺乏逻辑性,听课的学生主要是大二、大三本科生,年龄在20岁上下,他们记忆方式越来越偏向于逻辑记忆而非死记硬背。传统教学方法是利用多媒体课题在PPT中将已有的知识点一一罗列下来,目的是为了按照教学进度进行教学,而高校本科教学课时的一再压缩,使得学生要在尽可能少的课堂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在课下和实践环节中去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但这样的教学环境同时会带来部分学生对大量枯燥知识涌入的恐慌,易造成学习兴趣降低,尤其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相关要求部分,学习效果欠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二、启发式教学的实践

从当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堂和启发式教学实施的观察来看,教师虽然重视启发式教学,但对启发的目标、内容、方法等基本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导致教学实践收效甚微。有必要对启发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启”是起点,教师工作,但需要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引导、促进学生“发”,是学生学习的终点。[3]

1.明确目标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的“启”和学生的“发”的一种有效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为了提高启发的有效性,必须对启发进行目标定位。学生在教师启发后不能仅仅停留于此,否则离开教师的启,面对新的问题时将无所适从。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启发式教学的培养目的之一,教师备课需要根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用语言明确、直观地表示出来,才能在课堂上对其进行强化,使学生知道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

2.把握时机

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时机掌握非常重要。在面对疑难和困惑进入“愤悱”时,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突然领悟到课程的本质。例如,在进行“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教学时,在讲授完“互换性”的优点后,可以从加工的角度提出“如何在现有加工条件下提高精度的问题”,学生进行思考后再给出“不完全互换”的方法。这样,使学生理解采取“不完全互换”的优点,更便于理解记忆。

3.紧密结合生活实际

仍然以互换性为例,从同学上课带的手机来说,如果手机充电器口标准化会给大家生活带来便利,如果手机电池非标准化会给生产生活带来浪费,由此进一步谈到生活用品,小到一个钉子、灯泡,大到家庭电器、骑车等。甚至,一些时事新闻,即使不相干的事情也可以采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进行提问。如发生H7N9禽流感时,刚好讲完配合制,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如果H7N9是一个配合,应该如何正确书写,配合性质是什么。这些看似轻松的生活问题,不断地通过启发,加强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避免了枯燥无味的叙述。

4.有效应用多媒体软件

多媒体软件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并非罗列书本或手册上现有的东西。另外,从授课效果来看,图表效果好于文字,动态图形好于静态图形。因此,教师应该有效地利用动态图表,对晦涩难懂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述,要多停留并且解释清楚,对于书本上已有的知识要一笔带过。例如对广义“轴”与“孔”理解,定义是单一表面是外表面还是内表面进行区分,或者从被包容还是包容进行区分,但这些方法均不好理解,采用多媒体从去除材料的加工方法分辨尺寸变化规律从而区分“轴”与“孔”时,学生顿时觉得易于理解,也便于进一步理解“非孔非轴”尺寸的概念。

5.难以记忆的东西帮助学生总结记忆

如配合性质如何记忆(图形记忆),轴承公差带如何记忆(对比记忆),哪些符号不能作为基准(英文单词记忆)。这样老师真正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的同时,掌握了一些知识总结与记忆的方法,有利于其将来在实际工作快速掌握新的知识内容。以轴孔公差带分布为例,用英文字母o和i将字母表分成了三份,即使不查表学生也可以快速反应出一些轴孔配合的配合性质。这种帮助学生记忆的方法,一方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愉悦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觉得学习不再枯燥,同时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更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三个学期的连续跟踪,发现采用该方法使学生平均成绩提高15%,不及格率下降8%。

6.重视实践教学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环节必不可少。实践教学环节不仅仅是该课程的配套实验,还包括生产实习、认识实习、相关的课外训练等内容。由于实践教学环节更加直观,学生更易于理解课本知识。如对“公差原则”一部分内容进行讲授时,学生一般很难理解,有的学生甚至认为“独立原则”已经很完善了,没有必要采用“相关原则”,但是到工厂中看工人简单地使用卡尺和通用量规就可以快速判断零件好坏,就会认为课堂讲授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

三、结论与设想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宽,实践性较强,要求综合运用能力较强,术语及定义多且较为深奥,新旧标准更新快,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不断学习掌握。通过启发式教学的实践,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该门课程,从而加速教学改革的步伐,为此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1.彻底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启发——思考——发现——总结”为主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将主要精力用于带领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重视实践环节

改变过去简单的考核模式—— 一张卷子定成绩,增大教学实验和实践环节在成绩评定中的比重,减少记忆此类知识的考核,增加活学活用的知识考核内容,激励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考核要加大激励力度。

参考文献:

[1]吕萍.浅谈“启发式教学”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09,(18).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地理;教学方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数地理教师课堂上往往以板书、地图等方式为学生讲解地理知识,是绝对的“人到人”模式,教师取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高中地理作为一门领域广、内容多、学科思维综合能力水平要求高的学科,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为学生直观动态模拟地展示地理现象,让学生从枯燥无比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此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是教育顺应信息时展的一种体现。具体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地理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把多媒体技术引进高中地理课堂,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动态直观地将知识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比如,在讲地壳运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以“汶川地震”为引子,在课件上展示相关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引申到地壳运动知识,将“向斜成山,背斜成谷”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画面起初为水平岩层,然后在内力作用(可以用箭头表示)下,岩层慢慢发生变形弯曲,形成相应的向斜、背斜,这时显示的图像是“向斜成谷,背斜成山”;接着,展示背斜轴部在张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张裂,遭受外力侵蚀的速度较快(可以声音的缓急程度来表示);“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演示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一动画的动态模拟演示使得令人难以理解的地壳运动的现象变得易于掌握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地理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清晰地展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地理课堂的一个教学难点就在于地理空间位置需要极强的想象力,有的知识点可能是老师讲很多遍,学生仍然理解不透,而多媒体教学则可带来不同的效果。当一种地理现象,可以以图形或者视频的形式来诠释的时候,有助于学生成完整的认识,理解起来就变得没有那么困难。比如,在讲解太阳直射点运动时,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加入图形和动画,逐步展示“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以辅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地理空间的概念,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

三、地理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在地理学习中,最大的特点是要求学生把各种地理事物落实到地图上,因此,读图解图能力是重要的技能之一。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必须的,而多媒体教学是有效的手段之一。课本上的一些图形旨在是让学生理解某些结论形成的过程,但是这些图片设计中所体现的内容是静止的,有时学生很难做到充分理解。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功能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把结论形成的过程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例如,在“洋流”一课的教学中,借助视频或者动态图形把海水的大规模周期运动的情景、海水在地球表面的流动方向及变化规律展示出来,学生很快就会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印象深刻。当学生再遇见地图时,就能够做到活学活用,能够游刃有余地将知识与地图相结合分析问题。

四、 地理多媒体教学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多媒体教学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集于一体,可以为学生带来极为丰富、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以形象思维为主,多媒体教学正好迎合了学生的这一需求。比如,“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章主要以文字叙述为主,说理性强,案例和图片等材料较少,因而学生学起来有点枯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内容变得形象具体,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PPT给学生展示环境破坏前后景观,然后让学生分析人类的各种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各种环境问题的定义。此外,还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有关环境破坏的视频资料,例如,非洲撒哈拉边缘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瑞典亚寒带针叶林被酸雨侵蚀的影像资料。当学生看到畜牧的白骨暴露在黄沙中时,雨林消失后裸露的红土,被酸雨侵蚀后枯死的树木时,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对学生正确环境观的形成,是说教无法比拟的。

五、地理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