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事管理的目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事管理的目的范文1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性质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对“人事行政管理”的全面更新,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作为国家人力资源总体结构中的一部分,毫无疑问,它具有一般人力资源所具备再生、能动、增值等一切基本性质。因此,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获取、使用和开发过程中,对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要求,构成其自身性质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它反映了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必须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法律观念、政治品质、道德觉悟、对公众热情的服务态度、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同样,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也具有一般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性质和作为公共部门组织形态的特殊管理性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般性体现了各种组织形态在人事管理上的共同性。另一方面,公共组织本身具有的特性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殊性,使得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有其独特性。第一,公共部门是一个横向部门分化,纵向层级节制的庞大的组织结构体系。而这样一个体系又是按照完整统一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它意味着组织必须目标统一、领导指挥统一、机构设置统一。以此建立起与公共组织体例契合的纵横交错的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在上级机关的统一领导下,承担着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由此可见,任何其他形态的组织,其人事权的划分与人事管理部门的构造,都无法与公共组织人事行政机构的复杂性相比拟。第二,国家制定专门的法律和法规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行为和管理行为进行规制,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使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的权力。第三,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具体管理中,体现出了自身的性质。如针对政府组织的工作性质与公职人员的政治要求,强化了其德才的测评、考核与培训的方法和技术;而针对公共部门产出的非量化性特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必然发展出适用于公共组织的绩效评价指标。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公共部门是相对于私营部门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态。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范围与种类不是由消费者的直接愿望决定的,而是由政府机构决定的,在民主社会,是由公民的代表来决定的。公共部门是建立在权威关系之上的,所具有的合法强制力也是私部门所没有的。这种核心差异无疑决定了公共部门与私部门所追求的管理目标的差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标主要是追求完善的内在运行机制。在国家公务员制度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在运行机制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竞争择优机制
竞争机制是市场主义法则在公务员制度中的体现和应用,它促成了一个优胜劣汰、竞争发展的环境。竞争机制需要个人可以长期预期的稳定的法制规则,它有效运行的基础是,所有的公务员和愿意成为公务员的社会人才,在公务员管理的法律规定面前人人平等;公务员管理机构以客观、公开的原则与程序从事管理活动。
2.权利保障机制
政府要保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性、连续性,并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就必须充分保障公务员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条件,满足他们生产,以及自我发展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不能将公务员只看成是完成工作的机器、实现组织绩效的工具或管理控制的对象。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抛弃了传统人事行政管理那种重控制、重监督、重处罚的消极管理,而转向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质量,并以些激发公务员的活力。
3.功绩激励机制
人才的竞争必然要求组织建立相应的功绩激励机制作为配套措施,因为虽然竞争是功绩激励机制建立的基础,但是只有组织同时制定了相关的激励政策,竞争的环境才能得到根本的保证。如果没有激励,公务员干得好,得不到奖励、晋升;干得不好得不到惩戒、辞退,那么竞争的效用就无从谈起。在现代公务员制度中,激励机制通过以下管理环节的措施保证:人事奖惩、考绩考核、职务升降、在职培训、工资晋级、辞退和奖金等。
4.流动更新机制
公务员的更新机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促进政府工作人员正常的新老交替和流动,保持公职人员的稳定性和年龄结构的合理性。二是更新现有公务员知识结构和技能手段,以及根据适才适用的原则和职业生涯发展的条件,进行职位交流调配的人才流动。流动更新机制在公务员制度中的应用包括:退休退职、教育培训、交流调配、任职回避、辞职辞退、双向选择和人才市场完善等。
5.制约监控机制
权力最大的危险是权力腐败或失控,对公务员而言,监控包括对公务员的纪律规章、行政惩戒、人事档案等。对公务员管理机构而言,监控的主要内容是人事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等。值得一提的是,公务员作为管理机构的被管理者,也有权对管理机关管理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一点体现了现代公务员制度中公务员与管理机关之间监督的双向性。
三、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我国目前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正处在由传统人事行政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过渡期,纵观西方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脉络,结合我国公共管理环境的变化,今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来的特点和趋势,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家治理以及政府管理职业化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来临,随着政府管理复杂性的增加,随着政府管理对大量信息的需求,随着政府管理日趋技术化和专门化,政府管理对专门性的需要更加强烈,这一切均导致了知识工作者的兴起。知识和信息工作者,在政府公务领域内将占主导地位。在未来的公共组织中,知识和专家的权威将会日益显现。
2.从消极的控制转为积极的管理
传统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以控制为导向的消极的管理,这种管理的基本特点在于:强调效率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公务员的工具角色;强调严格的规划和程序;重视监督的控制;强调集中性的管理等。传统的以控制为导向的管理不免使公共部门人力制度僵化、缺乏活力。而新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更具积极性,主要特征表现在:开放参与决策机会;提供行政人员发展自主性的机会;发展组织共同愿景;发展并维持组织成员之间的依赖、开放的沟通等。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视和强调
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面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组织认识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即通过持续的学习以改变公务员和公共管理者的态度、行为和技能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今天公共组织管理者和公务员面临的是一个快速变迁的社会,过去被动式的学习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新的学习能力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核心。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等人亦认为,未来组织的人力资源发展将强调学习如何学习,学习如何思考,学习如何创造,并向终身学习发展。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
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公务员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可以增加效率,节约成本;有利于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制定;有利于加强人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有利于实现参与管理。未来主要的发展包括:电子人事政策法规和电子人力资源资料库;电子招聘;电子福利支付;电子动态管理等。
5.政府人力精简与小而能的政府
政府组织规模的庞大,乃是过去时代各国政府的一个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政府功能的扩张、社会的发达、政务的增繁以及政府自身的内在扩张。而政府之扩张反过来导致赤字、绩效低下、成本扩张。所以,从1990年以后,各国之文官改革,莫不把人力精简和紧缩管理作为主要措施。中国中央政府亦精简了30%的公务员。随着“小政府”观念的深入人心,人力精简继续成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趋势。
6.绩效管理的强调与重视
如果公共组织摆脱不了目的取向色彩,那么绩效侧身于种种目的当中,便不免成为最受关注的课题。事实上,组织的成功与否,视人力资源有效运用的有效程度而定。如今,无论公、私组织,绩效管理成为一个最热门的话题。绩效管理意味着组织管理者为公务员规划责任及目标,以使他们的能力获得最大的发挥;并通过绩效考评,以此作为公务员奖惩的依据。
7.公务伦理责任的强调和重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职人员的不道德行为(如腐败)导致了政府威信的下降,导致了公民对政府官员产生“信任赤字”,严重影响到了政府的合法性问题。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关于公务员伦理的法律法规,维持公务员的职业伦理还主要停留在靠党纪和说服教育的层面,但随着“以德治国”观念的逐步深入,公务员的职业伦理总是会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可以肯定,如何维持公务员伦理的生活及行为,是今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挑战之一。
参考文献:
人事管理的目的范文2
当前我国多数图书馆都形成了一套完善、科学的编目工作制度,对各项管理工作均提出了比较具体、细致的要求,从计算机联合编目、联机检索等工作来看,要想提升工作质量不仅要有完整的著录标准与标引工具,同时还要利用规范的机读目录格式,针对记录在机读载体上的记录格式提出一些规定,从而使后续通讯、交换机数据质量控制可以更加方便。从整体上来看,图书馆编目工作已经从传统手工模式逐步转向网络化、集约化的方向,这种形势下必须以新的方式和手段实现图书馆编目的效能。
一、网络时代下图书馆编目的挑战
1.联机联合面目对人员能力与素质提出较高要求
网络时代中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管理的各项工作中,编目工作也从单机编目逐步发展到了集中编目甚至联机编目的阶段,当前正朝着联网、联机及联合编目的方向发展,与以前的图书馆编目模式相比,当前的网络化编目不管是在编目效率或是编目质量上优势都非常明显。例如,网络时代下“联合联机编目”为图书馆下载其他图书馆的相关数据提供了平台,资源共享得到了充分实现,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点方位形式对网上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利用权威图书馆公开的数目查询系统,这无疑为图书馆编目工作提供了方便。此外,还可以在网上使用自己购买的光盘数据,网上数据量非常大,不仅使图书馆信息量得到了拓展,同时编目工作更加简单、效率更高,但是对编目工作人员各方面体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2.网络时代下编目外包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网络环境中整个社会变得非常“小”,同时图书馆编目工作也逐步朝着外包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所谓编目业务外包主要存在于图书馆与图书供货商之间,他们利用上传数据、图书编目及加工等活动完成图书馆编目工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图书馆开始利用相关业务的外包,后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全国联合编目中心、地区采编中心相继建立,各个图书馆均开始利用编目外包的方式,因为这种外包的形式不仅可以节省很多劳动力,工作效率也比较高,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充分满足了网络时代对编目工作提出的诸多要求。
二、网络时代下如何展开图书馆编目工作
1.提升编目数据质量
很明显,当前图书馆编目工作还缺少一定的规范性,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图书馆在管理工作中不能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在编目过程中随意进行检索点的取舍,不仅软件编制目录不符合要求,机读目录格式不一致,同时从内部管理工作来看,很多图书馆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编目审校体系,对录入完整性、校对规范性造成了不利影响。编目数据质量为编目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基础,因此要想将编目工作做好,就必须通过相应措施提升编目数据的质量。首先,必须展开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作业,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并对加工书目数据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做好书目校对工作,以保证编目数据的整体质量;其次,将数据维护工作做好,及时将先关数据信息反馈出来,在具体工作中编目工作者不仅要及时发现业务上的问题,同时还要通过意见反馈、系统留言等方式及时修改数据,保证数据库信息的完整性。
2.编目工作职能逐步扩展
网络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快速增加,不仅知识体系面快速扩展,同时相关报道、揭示的深入性也越来越强,在多项因素的影响下,信息资源整合手段逐步多样化,这种情况下图书馆编目工作的职能也逐步扩大,要求编目工作者不仅要将文献整理及加工的相关工作做好,同时还要注重信息资源揭示、报道的多样化,不仅要将相关信息资源书目数据单一化处理工作做好,同时还要对文献及信息资源进行多层次分析,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全面、具体的服务。
3.编目人员素质应整体提高
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中,图书馆编目工作面临的冲击非常大,例如相关业务外包的冲击,专业性编目人才不多等。这种情况下要求编目工作者要积极转变思维,在当前先进检索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刺激之下,加强对图书馆书目控制的力度。传统图书馆编目工作者红目录学是静态的,网络时代下要求对网络数据进行动态化的、全面的加工和处理,利用计算机技术转换、整理及加工数据,编目工作者不仅要以文献整理者和加工者的角色存在,同时还要切实投入到资源信息整合工作之中。图书馆编目工作者还要积极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网络时代下联机编目、数字资源整合等工作都需要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因此?目工作者不仅要精通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对于编目相关的计算机技能进行全面掌握,清楚多项资源的格式,了解各种资源的处理及转换方式等,必须对计算机进行熟练操作。
人事管理的目的范文3
[关键词]古典管理理论;新古典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组织目标
我们知道三种不同视野的管理理论的发展构成了一条清晰的轨迹,我们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比较他们的异同,各自的突破之处及其不足。本文从最基本的三者对于组织及其目标的认识的演进来分析三者的异同。
一、古典管理理论对于组织及其目标的认识
古典管理理论把经济技术的合理性看成是管理的重点,因此古典管理理论只注意组织结构的规范性和组织目标的明确性的这一特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古典管理理论之所以只强调组织结构的规范性和组织目标的明确性,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发现组织的目标可能是模糊的,而是他们认为模糊的目标不利于组织的长远发展,换句话说,模糊的目标不能为组织成员的对组织的经济利益的贡献提供明确的标准和努力的方向。因此,从“理性”的角度来说,企业的目标应该是明确的,组织的结构应该是规范的。因此古典管理理论在目标的选择上就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目标的选择上,他们只注重选择明确的目标而忽视模糊的不确定的目标,所以我们称其为“理性”,是指其狭义的技术或功能性的理性。也就是说这里的理性是指为了最有效地达成预定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一系列行为是理性,理性是指目标达成而不是指目标选择。
而对于组织的结构形式呢,为了实现明确的组织目标,为了追求组织的经济利益,组织结构形式就必须脱离个人的情感的局限,组织结构的形式化和规范化,能准确地描述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组织成员的行为更加确定,使组织的连续运行不受个人的“不连续”的影响。在这儿需要强调的是,因为古典管理理论认为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组织或者说组织的成员没有自己的目标,所以组织只是一个被创建者利用的工具而已,组织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创建者的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实际上就忽视了组织的参与者和组织本身生存目标的实现。我们知道,组织的参与者参与组织一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某些目标,否则就不会为组织带来贡献,组织在平时运转顺畅的时候或许可以单纯被作为工具,但是在一些关系到组织的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组织维持自己生存下去的目标就会压倒一切,因为如果组织本身不能生存下去的话,组织的创建者自己的经济目标还有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都是一纸空谈。
所以古典管理理论的这种规范的组织结构和明确的组织目标还有对于组织作为工具的理解,实际上都是对于组织的一种利用,也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创立者的经济利益而对于组织成员的情感等方面需求的忽视和对于组织及组织成员的复杂的目标追求的一种漠视。因此这种对于组织及组织结构和组织目标的认识,必然随着组织及组织成员的力量的壮大而无法维持下去,随之而来的管理理论至少在表面上对于组织及组织成员的利益及目标表现出了比古典管理理论更大的重视及诚意。
二、新古典管理理论对于组织结构及其目标的认识
物极必反,在管理理论的发展道路上对于组织目标及结构的认识也遵循着这一定律。因为古典管理理论对于组织目标及结构的认识的功利化,新古典管理理论的学者采取了表面上的自然系统视角的管理理论。新古典学派的学者并不把组织看成是单纯实现目标的一种工具。从本质上,组织是一个力图在特定环境中适应并生存下来的社会团体。当组织有了自己不依赖于创建者的目标的时候,组织也就能超脱出创建者的经济利益而看到组织的参与者及组织本身的利益了,进而组织的目标标的复杂化了。组织还是会追求创立者的某些利益,但是新古典管理理论的学者们认为,即使在组织表面上宣称追求创立者的某些目标同时,组织还是可能在实际上追求着一些更易于操作的或者自己的某些目标,从而把组织原来宣称的目标置换或者曲解了,这样组织创立者所宣称的目标就只是一个幌子,组织要实现的目标就由原来宣称的单一的目标转为复杂的模糊的目标了。即使组织实际追求的目标就是组织所宣称的目标,但是这也只不过是组织的主要目标而已,为了追求这一主要目标,组织至少要维持自己的生存,维持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做出贡献的愿望。这也就是说,即使是为了追求所谓的组织目标,组织也不能拿出来所有的资源,组织必须留出足够的资源来维持自身的存在和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的实现。然而即使是这样的一个模糊的复杂的目标组织也是要不断的修正的,像刚才所谈到的,组织在生死存亡之际,要把自身的生存目标放在首位而放弃对于既定目标的追求。这样组织本身就有了自己的目的,而不是被利用实现创立者目标的手段。
这样,任何一个组织一经创立,就有了脱离创立者的自己的目标和其成员的不可忽视的个人目标,这些目标都要被重视和尊重的。可能就是这种对于组织和个人目标的尊重,使得新古典管理理论学者更注重过程而不是注重结果,古典主义学者本者对于经济利益结果的关注,认为组织结构应该是规范的,这就决定了他们注重的是成员行为的结果,但是新古典管理理论的学者们本着对于组织本身及其成员利益的关注,更加注重组织参与者的行为的本身而不是行为的结果。
按照我的理解,如果不注重组织成员的行为而仅仅专注于结果的话,这本身就是对于组织成员目标的不在意,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组织成员追求组织的目标是有一定难度的,也就是说,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即使有自己的宣称的目标,也是不容易实现的。所以相比而言古典学派学者更强调规范结构,所以将决策,即行为的设计或方案,作为主要的结果。而新古典学派的学者强调行为的结构,所以更关注做了什么,而不是决定了或计划了什么。这实际上是从表面上给予组织及其参与者以足够的关怀,但是我们知道,如果不这样做的话,组织本身宣称的目标也就成了幌子,组织成员的责任及动机成了新古典理论关注的焦点。由于对于组织的参与者的关怀,新古典管理理论者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由许多参与者追求多种利益的集合体。组织的正式结构是特意设计用来规范行为以为特定的目标服务的,但组织的社会结构并不只是正式结构,组织还包括了由参与者的地位和权力体系、交流网络、人际结构等组成的非正式结构,并强调在组织结构中,还有比既定的规章、职位的界定和行为的规范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参与者所投入的智慧、情感,他们参加组织时所带来的个人的观念、抱负、价值观和兴趣等。借对于非正式组织的个人的情感的关怀达到利用非正式组织实现正是组织的目标的作用。
但是我们知道,专注于行为的结果和过程本身都是一种偏激,而且对于组织成员的关怀也不是做秀式的嘘寒问暖就可以做得到的。组织面临的复杂环境不仅仅是自己的成员。古典与新古典理论无论对于组织及其结构与目标的看法是怎样的,都是把组织看作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这就决定了对于组织的目标及结构的认识不能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复杂性,也就决定了两者的研究中对于组织目标的模糊程度与组织结构的复杂程度的认识不足。古典管理理论采用孤立的、静止的、封闭的方法来研究组织问题。它没有把组织运行过程中相互影响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也没有把组织系统放在变化的环境系统的背景中来进行研究。新古典管理理论会认识到环境的影响作用。如巴纳德认识到每个组织成员都是参加多种合作团体的活动,因此,组织要与其它组织竞争来力图获得成员的忠诚和贡献。但他显然没有使组织环境清晰地概念化,也没有考察组织在环境中是如何变化的。在塞尔兹尼克的研究中,也将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放在了对组织制度化过程的分析中。但在他的分析中,环境是一个敌人,一种压力和问题的来源,而组织为了向残酷而充满敌意的环境妥协。因此,从总体上看,新古典组织论者还是将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的。
三、现代组织结构理论的系统的和权变的认识
相比较而言古典管理理论把经济技术的合理性看成是管理的重点,更注重经济结果而不是过程;新古典管理理论中的行为科学理论方面却是只注重组织中的社会心理系统方面,全忽视了技术、结构和环境方面;管理科学理论则是采用了封闭系统的观点,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决策技术上,它们都是更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的理论。从注重结果到注重行为过程,组织的目标更加模糊了,结构更加不规范,但是这种目标的模糊和不规范到了现代管理理论的系统观被发挥到极至。现代管理理论的系统观则认为:管理者所面临是的一个动态的、不确定性的甚至是模棱两可的情况,而管理就是要建立组织与环境的和谐关系,设计内部的各系统,以使组织目标能有效实现。
在现代组织结构理论的权变观中,过程不仅被看成是组织的内部运作,而且是作为系统的组织自身的运作。因此,组织在这个运作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地改变自己。组织既不与其过去相同,也不会与其将来一致。因为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组织要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有效生存,而适应就是必须改变。“复杂组织更像是现代武器系统,而不是旧式的固定防防御工事;更像是活动装置而不是静止的雕塑;更像是电脑而不是一台加法器。总之,组织是一个动态系统。所以我们说,直到现代组织结构理论,才真正认识到组织的目标的模糊性与组织结果的复杂性,人们对于组织的认识才真正从原来对于组织的概念式的,功利的,封闭的认识转变为了真正理性的,开放的系统的认识。
总而言之,本文主要专注于三种不同视野的管理理论对于组织结构的规范性和组织目标的明确性的认识上,发现从古典管理理论到新古典管理理论再到现代管理理论,对组织结构的规范性和组织目标的认识实际上是从明确到模糊的一个发展过程。这中间的原因可能在于对于组织的认识从概念性地功利地服从于组织创建者的需要转变为更加注重组织参与者的目标的需求,乃至突破早先用静止的、封闭的、孤立的方法来看待组织的传统观点。因而组织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化,组织目标变得越来越模糊化。
人事管理的目的范文4
历史上有关动人母亲的故事有很多,具体介绍以下三个:
1、孟子的母亲:孟子的母亲注重学习环境对孟子的影响,孟母先后带孟子从接近墓地的住所搬家到集市旁边的房子,最后带孟子搬家到学校附近的房子,为孟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最终在母亲的细心教导下,孟子终于成为了伟大的儒学家。
2、岳飞的母亲:岳飞从小家里十分贫穷,当时金国入侵宋国,金国王佐拿厚礼请岳飞相助,岳飞的母亲告诉岳飞让他时刻记住自己是宋国人,要忠于自己的国家,岳母在岳飞的背上刺字“精忠报国”,岳飞最后成为民族英雄。
3、徐庶的母亲:三国时期徐庶效力于刘备,曹操为了招揽徐庶,便用徐庶母亲的名义给徐庶写信让他弃刘投曹,徐庶的母亲深明大义,她知道曹操的阴谋,为了不让徐庶投靠曹操,最终用生病的代价告诉徐庶要弃暗投明。
(来源:文章屋网 )
人事管理的目的范文5
关键词:建筑电气项目;施工管理;负责人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he angle of the building electrical project manager, described the various stage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Key words: electric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erson in charge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以建筑电气项目负责人的工作角度,谈谈在电气工程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
一、要充分认识到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电气工程(主要指建筑工程中强电及弱电工程)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建筑比作计算机,结构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建筑装饰相当于计算机的外观,通风相当于计算机的散热通风,那么电气工程就相当于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同时提供所有硬件运行所需的能源。随着建筑智能化的迅速发展,电气工程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预期效果,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及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包括工作、生活在其中的人员的舒适性、安全性、高效性。这里所说的安全性涉及的范围很广,如电气设备、线路是否存在漏电或火灾隐患,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功能是否完善、运行正常,消防设备、应急照明的供电是否可靠,保安监控系统是否完备等等。
二、建筑电气项目负责人应具有的责任心及工作能力
建筑电气项目负责人应有对所负责的电气工程质量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充分应用自己的专业水平,深入、细致地搞好电气工程的技术、质量、签证、进度、安全等管理工作。
一个好的建筑电气项目负责人首先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强电各系统的内容及施工规范,还要有丰富的弱电各系统的知识和经验;同时,还必须熟悉各种有关的设计规范、有关主管部门的正式及“非正式”的规定等,这些比施工规范要多得多,而且涉及面广,更新快。而且近几年兴起的建筑智能化设计,尚无全面的国家级规范和标准,仅有个别子系统的规范和一些地方规范,目前来看,可以把这些地方规范作为设计的参考。
尽管强电各系统的技术已比较成熟,但电气设备、材料及元件种类繁多,并且还在不断改进、更新换代,要想全面掌握各种电气产品的性能,不经过一定的努力、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是很难做到的。
要及时跟上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掌握各系统的技术状况,哪些是成熟的、可应用于工程中。智能建筑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工程,而且在技术和应用上发展很快,投资比例不断提高,建筑电气项目负责人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发展动态以充实自己,深入了解和掌握各种建筑智能化系统和产品的技术性能、工程业绩(包括成功和不成功的案例)、投资情况、投入使用后的效果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建筑电气项目负责人还必须具有综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如工程概预算、招投标、工序衔接及工种配合、各种关系的协调等等。
三、建筑电气项目负责人在设计审图及图纸会审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要审查设计图纸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或有关技术质量标准,设计是否合理和优化。特别是对建筑智能化的设计,要防止盲目求大、求全,应以适用为主,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和投资取得的回报。设计和选用的产品应是开放型的,便于有条件时系统扩展、互联和信息共享。 要根据工程的具体功能情况,明确业主对其项目的定位和需求。应提供意见和建议与业主,及早协调明确要设置哪些系统,以便所设系统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避免主体完工后再上系统,难于施工,剔凿造成对建筑的破坏和浪费。尤其对建筑智能化各系统的设计,因系统综合性强、产品更新换代快、投资风险大,应慎重考虑实施。
要审查设计是否体现了工程的经济性、施工便利性的原则,许多成熟的技术及材料是否在本工程中有所体现和运用。比如对高层住宅的设计,有些部位配电线缆可以不必采用耐火型,供消防用的采用阻燃型即可,可以节省一半的材料费用;尽量用阻燃PVC线管或镀锌电线管取代钢管,既节约投资又可方便施工。很多设计过于保守,变压器容量偏大,导致初期投资增加,投入使用后基本电费过高,只好报停,既麻烦又浪费。 作为建筑电气项目负责人,应该认真准备并组织好电气图纸会审工作,不能走过场、应付了事,要认真审图,把影响工程质量,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尽量在会审时解决。现在是市场经济,从事工程设计的单位大都人员流动性大,加之有的单位设计项目多,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各专业之间缺乏沟通,图纸中“打架”、不一致的地方多等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早提出、处理,影响的不仅是工程质量,还会因返工而影响工程进度、造价,甚至引起纠纷。审图时主要应注意几点:1)高压、通讯、有线电视进户预埋套管的位置、标高是否合理;2)户外如果有照明、闭路监控摄像头(防盗报警探测器、公共广播等,也要预埋合适的套管,避免后期剔凿。3)动力配电、控制设计是否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要求一致。4)电缆桥架、插接母线、线槽等的位置、标高是否合理及便于安装,避免与风管、水管等“打架”。5)预留套管、洞口是否有合理的平面布置图,标高、尺寸是否标注清楚。6)浴室等特殊场所的电气安全保护是否符合规范及验收的要求。总之,在审图时要做的细致工作还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
四、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
工程的质量是几代人的事,工程建设不同于科学实验,不能有失败,不能拿工程做“实验”。电气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功能是否正常运行,影响该建筑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建筑电气项目负责人不能只停留在按图施工的水平,要全面熟悉设计图纸,努力并善于发现图纸中的不足,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对业主而言是维护其利益,对自己也是提高。
好的工程质量是由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人员完成的,这就要求施工前要对施工队伍及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并调整好技工和普工的比例。要对技工进行持证上岗,但也不能偏信证件,因为现在假证存在较多,主要还要看实际操作水平。
建筑电气项目负责人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并严格审查,要求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工程质量的各项技术措施,而且应符合经会审的设计图纸及国家现行的有关电气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
对施工班组及人员进行工程的总体技术交底,由于施工人员流动性较大,还要根据工程的进度情况分阶段进行交底。明确现行实用的规范及操作规程和顺序。对工程所需的资料表格及相关技术文件、要求、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对工程中所有的材料、设备进行考查和确认,为下一步工作创造条件。 根据业主及土建工程的总体进度编制电气工程进度计划、人员计划、机具计划并组织落实,工程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及补充。
(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中必须根据已会审后的电气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按照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文件,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中若发现图纸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处理,不允许未经同意私自变更设计。要求严格坚持执行和落实“三检”制,关键部位,实施旁站监理。
严格推行规范化操作程序,编制符合规范、工艺标准、可操作的质量控制程序。平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资料,特别是隐蔽工程的验收资料及隐蔽签证。未经有关人员在隐蔽验收表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防止监督流于形式。记录好施工日志。
1.主体施工阶段
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严把电气管材、线盒的质量关,将不合格材料拒之于工程之外。如镀锌钢管的壁厚,厚管不小于2.5mm,薄管不小于1.5mm,镀锌层应完好,PVC管应采用中型以上,一般采用重型管,必须是阻燃型。每次进材料都应填报审表,经监理审查同意后方能用于工程。为不影响结构、保证保护层厚度,预埋电线管不能敷设在钢筋的外侧,管路在同一处交叉不能超过三条,线管不能并排绑扎在一起。管与管、管与盒连接应牢固、紧密,要防止堵塞,绑扎必须牢固。住宅部分的墙体上一般均有开关和插座,墙体定位必须准确。强弱电的线盒间距符合要求。
现在工程设计大多采用阻燃PVC管暗敷,许多情况下往往只注意线管、线盒的审查而忽视了一个小的细节-连接用的胶水。事实上如果胶水不合格,即使再好的材料、再严格的工艺要求也保证不了连接的质量,连接不牢,导致砼振捣时接头脱落。所以要特别注意胶水的质量,最好选用与线管同一品牌的胶水,一般都能符合要求。浇注砼时,要求每台输送泵都有电工跟班,及时处理被压坏的线管、线盒。
均压环、避雷带、防雷引下线等对建筑的安全非常重要,是否漏焊,焊接长度及质量是否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每处都要仔细检查,特别是结构转换层,由于柱子主筋调整,防雷引下线容易错焊、漏焊,所以建筑电气项目负责人要提醒施工人员引起重视,这也是监理检查内容的重点,必须认真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2.安装及调试阶段
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要求先对配电箱、线盒内压线做样板,布线整齐、压接牢固,多股线搪锡,然后再全面展开,防止做了大量工作后才发现存在的问题,返工困难,而且影响进度。
接地线的连接,接地端子的预留应符合规范要求;外墙的金属门窗、栏杆防及屋面的金属大件部分防雷作为关键,搞好工序衔接,防止遗漏;设备外壳接地应完善。
要求工作按程序进行,如所有电缆、插接母线、导线、设备必须经绝缘测试合格后方能送电调试,严禁凭“经验”、凭感觉冒然送电。
设备运行调试要按先空载后带负荷、先单体后联动进行。并应先对可调元件如热继电器调整至设计规定值,调试运行还要持续运行规定的时间,验证电气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
重点检查吊顶内的线路,导线穿管敷设必须符合要求。
发电机自启动、与市电切换,双电源末端切换的调试,尽管实施时比较简单,但往往因为太简单、不重视或各工种之间协调不好而出现问题。(如:有的工程出现过,柴油发电机带不了负荷,只因开关的整定值未按设计要求设定;双电源末端切换箱在发电机供电时无法自动切换,只因二次回路转换开关未打到自动位置;发电机供电回路未核对相序,因相序反了而导致电机反转。)
消防泵的控制,因涉及降压起动、现场手动、消防控制室手动、自动起动、备用互投等控制,且往往涉及几家安装调试(供货)单位,很容易发生技术上、协调配合上的问题,加上个别设计存在一些小缺陷,影响调试和验收,建筑电气项目负责人必须提前熟悉设计图纸及厂家提供的二次线路图、控制原理图,及早发现或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并作出处理。这部分调试很关键,有时很小的一点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消防工程的验收。
五、电气工程施工的安全工作
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新进场员工要根据工程的特点进行岗前安全培训。要编制针对本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组织措施。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应设专职持证上岗的安全员。
人事管理的目的范文6
关键词:设计;项目管理;特点;方法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项目设计管理现状
我国建设设计行业是市场化较为缓慢的行业,大部分企业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意识较弱,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改革的深入,社会各界都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但设计行业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改变管理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我国建设设计机构中,中国建设设计研究院、上海现代设计集团等国内少数几家综合实力较强的研究院对项目管理展开了深入研究,也在自身的设计项目中开始了项目管理实践。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于2007年开始对各级下属机构进行质量管理的培训,在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设计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2005年中国工程项目管理联合网的成立是我国建设工程项目设计管理的一大进步,网站为各设计机构和设计人员提供了大量项目管理相关信息。2008年我国开始了设计项目管理的执业资格考试,这也是我国工程项目设计管理开始走向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标志。
二、存在的问题
1、界面管理方面
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设计一般都是分专业、分阶段进行,各专业之间既相互交叉和联系,又互相制约。同时,由于设计不但是工程项目前期设想方案的具体化,而且还是后期施工建设的蓝图,从而决定了设计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而设计界面管理是诸多问题中最复杂的一个。在建设工程项目中,一些设计的遗漏、缺陷、纠纷以及索赔等全都发生在界面上,并且界面上的纠纷也最难处理,其现已成为建设设计管理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对大量建设工程进行调查发现,建设墙体问题中约有60%是因为界面管理不清造成的;65%左右的电气设计与安装存在界面不清问题;65左右%的管件设计与安装也存在界面不清问题。
2、设计质量评价方面
目前,国内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的评价方式有以下几种:由设计单位自行组织内部设计质量评定;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对工程项目设计质量进行评定审查;由业主方组织对设计质量进行评定或评审。从某种角度上讲,这些设计质量评价方式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的提高,但是这些评价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1)非常规性。由于对建设工程设计质量评价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缺乏制度上的管理,导致了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无任何规律性,设计单位的内部评定缺乏常规性,一般采用的都是三级审查的方式来确保设计质量。
(2)有限性。主要体现在评价主体和评价时点上。在各种评价方式中,参与评价的主体一般都是两个,而且多以专业人士为主,相关利益的主体的参与几乎为零,整个评价结果无法反应不同主体的意见,评价所能产生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同时,有些评价是在阶段成果产生后开展的,有的甚至是在施工结束后进行,缺乏对设计的评价和控制,作用非常有限。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建设设计质量评价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严重影响了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
三、强化建设工程项目设计管理的重要性
所谓的建设工程项目设计管理具体是指以建设工程项目为对象,以系统管理的方法为基础,以临时组建的专业性设计团队为核心,以实现设计项目全过程的整合为目标,对建设设计进行的综合协调与优化的过程。强化建设设计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上:
1、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通过对以往的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设计费用约占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左右,但是其对工程整体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同时在单项工程设计中,结构方案和建材的选用对投资也有较大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技术性与经济性都合理的设计能够使工程总体造价节约5%-10%左右,最高可达20%。而想要实现经济性和技术性合理的设计,就必须确保设计管理的有效性,可见强化设计管理有助于工程造价的进一步降低。
2、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整体质量
有关调查统计数据结果显示,在建设工程,由于设计责任造成的质量事故约占总事故的40%左右。有些建设工程项目因为缺乏合理的设计,致使建设各方面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了正常使用;有些工程设计图纸不达标,专业设计之间配合不协调,导致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返工或是停工的情况,这些都与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要提高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首先要确保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强化设计管理是保证设计质量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四、建设设计项目管理的特点
1、建设工程项目设计管理的对象是建设工程项目,这里强调设计任务是由一系列临时设计任务组成的整体设计任务系统,其项目管理目标是运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技术更好的实现建设设计项目的目标。
2、建设设计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贯穿着系统工程的思想。建设设计项目管理是把设计项目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依据系统论“整体分解综合”的原理,将设计项目分解成若干个设计单元由设计人分别按要求完成,然后汇总、综合成最终结果。同时建设设计项目管理强调综合管理,充分考虑专业间的协调与控制,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和最优化。
3、建设设计项目管理的组织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设计项目本身作为一个组织单元,围绕设计项目来组织资源,并且设计项目的组织是临时性的,设计项目终结时这个组织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五、加强建设设计管理的方法
1、构建完整的建设设计管理组织框架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设计管理本身涉及的内容较广,加之设计过程属于一个群体性的活动,为此,想要确保建设设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组织框架。
2、加强建设设计质量控制
(1)应当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要求和有关资料进行深入具体地研究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设计要求大纲。通常情况下,设计大纲可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各专业工程师在调查、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进行制定,并将制定好的大纲提交业主方进行审定,然后据此编制详细的设计方案。
(2)对设计进行初步审查。对初步设计方案的审查主要是针对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审查过程中应当与设计要求大纲进行对照,看其是否满足相关要求,设计概算是否在控制范围之内。
(3)对施工图进行审查。这是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一个关键点,在对其进行审核的过程中,应当重点看使用功能及质量要求是否达到标准。审查内容包括建设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给排水施工图、电气安装施工图、暖通空调系统施工图等等。
3、建立健全设计界面管理协调机制
为了有效解决设计界面管理中的问题,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协调机制,一方面可以建立无等级协调模式,当设计过程中出现界面矛盾冲突时,相关设计单位可通过组织协商和协调,并在无任何行政指令干预的情况下,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模式最大的优点是不存在强制性管理指令,所有问题均可以通过沟通协商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可建立专家评审组。当各方对冲突问题存在较大的分歧,且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时,便可以通过专家评审组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做出评价和决策,以此来解决各方的冲突。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因此,要通过有效措施进行解决,提高设计质量,促进建设工程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