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程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统计学课程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统计学课程设计

统计学课程设计范文1

关键词:试验设计;时效性;统计分析;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080-02

随着试验设计与统计学知识在各个学科和专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试验设计与统计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试验设计与统计》已成为农业与资源类专业的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以农业与资源等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为基础,掌握综合运用以试验设计为基础,以统计学为原理,进行结果分析与讨论的串联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型知识。

《试验设计与统计》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型课程,该课程综合性强,多学科集成,知识点多,具有学科与技术的统一性,发展与内容更新的快速性,渗透性强,研究对象多,应用范围广等特点。教学内容广泛,涉及面广,主要包括:统计学基本理论知识、试验设计及相关应用、方差分析、多因素相关性研究等。该课程涉及的知识涵盖统计学、专业课知识等,因此,学习该课程要求具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计算机应用、数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程序设计与开发的相关知识。

正因为《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的特殊性,表现为:(1)统计分析技术本身由于其相关领域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导致相关教材中的一些内容明显滞后,许多最新的技术方法和知识不能及时纳入教材。(2)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教学内容过多,在学生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上缺乏有效途径。该课程本身就是以统计学技术理论为依托,以计算机为工具的技术学科,其实习课程要使学生正确使用相关工具实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不能满足该课程的直观性和动态性的教学需求,无法激发学生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难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环境与资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3)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主要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操作,遇到问题时,举手提问,教师走到学生位置上,进行相应的单独辅导,随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操作,而其他学生无法了解,其教学方式基本是属于一对一的,教学效率低下。(4)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实现在真正让学生自行试验田间设计、分析试验结果的实践尚未开展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与技术路线来解决问题,以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针对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教学的一些问题,国内的众多高校进行了试验设计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农业、园艺等研究领域为对象,许明等,于晓芳,周鑫斌等对相应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吴良欢等,张红等,徐向华等探讨了试验设计的应用教学改革;陈炳灿,覃海元研究了其他领域的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而对于农业资源类学生所设的试验设计与统计的教改的时效性不强。

本人自2010年工作以来,一直担任《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的教学工作,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内容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通过不同的授课手段去全面调动农业资源类专业学生学习试验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统计技术的应用技能,基于以上现状,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改进:

一、教学内容

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紧跟学科发展方向,增加前沿性知识讲解和分析,给学生展示该课程与科研的紧密结合性,以本人所在学科为例,许多老师都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每年都有大量的科研,可以以最新发表的论文作为辅教材料;增加学生与毕业导师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针对性认知,使得他们明白统计学知识和毕业论文的相关性;增强统计学术语的中英文表述,统计学追根溯源来自西方科学,因此,了解其英文表述将增加对其确切含义的理解,有利于今后的正确使用;增加数据分析过程中理论讲解与上机相结合,以此使得学生在掌握基本运算的前提下,领会软件处理数据的快速性和准确性;结果表述的规范性,统计分析的结果需要准确的表征,现今这方面的培养比较匮乏,查看文献也会发现即使在研究人员中,对统计结果的表述也是良莠不齐,漏洞百出,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显著性结果的表征,一般都有英文字母“P”来表示,那这个“P”需不需要大写,需不需要斜体,这些看似简单的小问题,却道出了对统计学真正把握的大问题,不能一笑了之,要认真对待。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探索“多媒体+演示+网络课堂+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现有PowerPoint、板书等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增强课堂授课的信息量和可视性;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演示系统进行演示,可以使学生能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利用本校丰富的网络资源优势,建立网络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上传课程资料,布置任务作业,作业网上提交,网上答疑等,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益;注重实践课程,重点介绍试验设计的实际应用,数据分析如何处理试验结果等的应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试验设计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注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比例。采用多种课程实践教学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内实践:将理论课和实验课相互结合和穿插,实验课教学时间安排应以课程中的有关内容为主线,通过实验课,让学生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基本技能。(2)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与到试验设计应用性强的教师科研项目或课题中,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领悟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统计、解决实际问题、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3)研究式教学: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项目内容,并通过亲自实施项目来达到知识综合应用和能力培养的目的。通过以上的尝试我们发现实践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学时数偏少,学生对真正数据分析缺乏系统认知,无法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方面的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强化所学,突出重点,理解分析结果,用实际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对老师的依赖程度较大,这不利于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的提高。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启发他们触类旁通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了解这门课相关的能力,也可以让他们意识到统计学的魅力所在,运用到其他领域中去。

四、考核方式改革

试验设计与统计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的课程,考核内容应包括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应用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因此,建立“笔试、野外试验布置、上机操作、作业、论文、课程设计”相结合的考试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课程设计主要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尤其是通过必要的上机考试,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借助计算机和最新的统计软件,解决统计学新问题和复杂数据处理的优越性与便利性的理解,让学生提高学习统计学的兴趣。

在之前的一系列尝试中,本人对试验设计与统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今后该科的学时数有相当程度的增加,这对如何安排课程计划有了新的挑战,在之前的基础上,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和课时数,这为系统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造了机会,同时理论课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可以更好阐述之前尚未涉及的一些知识,使学生全面认知这门课,为今后的学习打好结实的基础。

通过《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全面调动农业资源类专业学生学习试验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统计技术的应用技能,全面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明,冀瑞琴,王玉刚.园艺专业“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设想[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351-353.

[2]于晓芳.农学类专业《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57-58.

[3]周鑫斌,赖凡,刘峰.《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

[4]吴良欢,楼建悦,赵启泉.提高农科研究生试验设计与统计教学质量的途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1,(增刊):89-90.

统计学课程设计范文2

关键词:交通规划;教学实验;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241-03

一、项目背景

交通规划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开展实验教学对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济大学交通学院是最早引进国外先进的交通仿真分析软件,并用于实验教学的研究机构之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国外交通仿真分析软件虽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始终存在着理论基础要求高、输入输出过程抽象、使用方法复杂等问题,并不适合理论基础仍然较为薄弱的本科学生。近两年交通工程系开展的毕业生调研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应该在本科阶段课程中加强实验环节、培养动手能力,而现有的实验工具有限、实验手段单一且使用不便。

随着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拟实验系统在教学中逐渐开始发挥重要作用[1-3]。同时,国家对科技创新不断支持,越来越多的交通数据得以开放。因此,通过建设一套交通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把不同渠道、不同类型的交通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存储,作为虚拟教学实验系统的基础支撑。再通过用户交互界面,让学生充分认识交通数据的内容,并结合具体课程需求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数据挖掘分析,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实验效果。

开发“交通规划虚拟教学实验系统”的目标,就是针对交通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设计一个高度图形化、形象化、综合性的虚拟实验教学工具。学生能够利用这种虚拟实验教学工具,更加“简便和直观”地模拟交通工程专业课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如交通需求分析、交通供给分析、交通方案评价、交通状态分析、交通行为分析等),弥补现有的交通仿真软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理论基础要求高、操作过于复杂、综合性不够等不足。通过开发虚拟实验教学系统,使学生能够在计算机实验环境中及时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技能,增加学生的实验兴趣,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二、系统设计原则

在本系统的设计中,将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规划:针对提升实验效率、提高实验质量的紧迫需求,充分考虑依托GIS技术,建立交通规划虚拟实验系统,为提升学院实验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奠定基础。

2.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数据资源和信息系统资源,实现资源的更高效、更规范、更安全、更可靠管理和共享;

3.应用主导:以技术和体制上的可行性为基础,采用主流成熟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可利用设备和设施。

三、系统功能

1.总体设计。本系统拟将出租车、公交车、定点数据等多源交通数据接入虚拟教学实验系统的数据平台,具体功能模块分为数据获取、数据编辑、数据分析、数据展示、数据导出、作业提交、作业展示(见图1),系统功能流程见图2。

2.详细设计。

(1)数据获取。数据获取主要指获取两类数据:城市GIS数据和实验车辆数据。系统初始化后,根据实验需求,加载不同城市的GIS数据(见图3)和不同类型的实验车辆数据(见图4)。载入两类数据后,可以看到城市路网结构和车辆轨迹数据,为开展实验做好准备。

(2)数据展示。如上节所述,系统获取数据后,即在系统界面将数据以图形形式展示出来,可直观观察实验车辆与城市道路网络的空间形态。学生可设置多种条件查询道路网络的基本信息(见图5)、实验车辆信息、各时段车辆轨迹信息等。对于一些外部数据,例如从百度地图下载的兴趣点数据,学生可以将其编辑到GIS数据中,并进行自定义的分析。

(3)数据分析。系统的数据分析功能主要包括交叉口评价、道路评价、路网评价。交叉口评价包含平均排队长度,交叉口拥挤度(见图6)。道路评价包含旅行时间、路段延误、平均速度、路段拥挤度等(见图7)。路网评价包含平均速度、拥堵路段比例、拥挤指数等(见图8)。除直接使用系统功能外,学生也可以直接调用原始实验车辆轨迹数据开展自行分析。

(4)数据导出。学生通过虚拟教学实验系统得到的结果,可以导出成电子表格。学生既可以将导出数据作为最终结果保存,也可以将导出数据作为研究的中间数据,继续深入挖掘。图9为导出结果示意图。

系统还提供一个内部网站模块,用于学生提交作业。网站分为三个权限:管理员、教师、学生。管理员负责账户分配,按学籍号分配学生权限,学生按学籍号登录系统,提交作业。教师登陆后可在线浏览学生作业,对于优秀作业,可以公开,所有学生可以看到。同时设置师生交流区,可以针对作业进行交流沟通。

四、结语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建设已成为国内大专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教育部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作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并计划分年度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持续推进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推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本项目利用计算机系统把实验内容、理论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和学习者自身的思考融为一体,为交通规划实验教学提供有力工具,逐步实现交通规划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文福安.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1).

统计学课程设计范文3

学生选课及成绩管理系统是当代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非常实际的应用。该系统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学生选课和成绩管理的模式,而且给师生提供了一种更公平更自由的学习自主性和双向选择的权利,创造了良好的可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氛围,最终会促进学校管理、科研、教学、学术等方面的多向发展。

关键词:

选课;成绩管理;数据库概念模型;数据库逻辑模型

随着国内高校校园网的建设和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系统的开发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例如:网上招生系统、成绩查询系统、在线考试系统等都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体现。学生选课及成绩管理系统的关键是数据库的运用。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都是目前比较热门的数据库技术实际运用。因此基于网络的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已经融合到了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为了更好地落实学分制和选课制,克服选课工作复杂,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等问题,给学生一个自由选择的平台,就需要一个专业的选课系统。运用选课系统后,可以非常便捷的对选课数据进行检验和统计,避免人为错误。成绩不仅可以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掌握情况,也可以为学生后期学习提供指向性。在传统的管理中学生的成绩是由任课教师评价的,再由教师上报到系部或学院,然后由学院反馈给学生。这个过程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还容易因为教师个人情感或失误造成误差和错误。如果我们把成绩查询融入到选课系统中来,不仅可以减少学校在管理方面的支出,还能在维持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大大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并能促使学生根据自我需求或就业需求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在这个背景下,许多高等学校,企业也都参与到研究此类应用的解决方案中来,并开发了大量的基于不同框架的选课及成绩管理系统,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校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1系统需求分析

在高校校园网络的建设已初具规模的今天,原有的选课和查询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设计一个选课及成绩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本系统依托校园网进行集中管理,独立操作,突出创新和体现以人为本,减轻管理工作的纷杂,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实现学校教务管理的智能化、无纸化、网络化,为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奠定基础。学生选课及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把学生选课和学生成绩通过网络进行管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方便。学生登录后可以选课、查看成绩、修改个人信息。教师登陆后可选择上课学生,录入考试成绩。管理员的功能最复杂,登录后可对学生、教师、课程和班级进行管理。一般情况下,学生只查询和维护本人的选课情况和个人信息,若查询和维护其他学生的选课及成绩信息,就要知道其他学生的账号和密码。这样设置不但满足了学生自身的要求,还保护了学生的个人隐私。本系统主要实现教师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和班级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总结起来为:系统用户类型为:管理员、教师、学生。系统对于任一用户只能以一种身份登录。只有管理员才可以维护学生、教师、课程、班级的基本信息。学生可以选课、查询成绩并修改个人信息。教师可以选择上课的学生并为学生录入成绩到系统中。

2系统模块与流程分析

2.1功能模块分析根据学生选课及成绩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整个系统可以划分为三大功能模块:学生功能模块、教师功能模块、管理员功能模块。1)学生功能模块应该实现的具体功能包括:学生登录身份验证、学生选课、学生查看学分、学生修改个人信息2)教师功能模块应该实现的具体功能包括:教师登录身份验证、教师选择学生、教师录入成绩3)管理员功能模块应该实现的具体功能包括:管理员登录身份验证、对学生的管理、对教师的管理、对课程的管理、对班级的管理。

2.2系统流程分析根据功能模块分析本系统包括3个基本流程。学生操作流程描述的学生根据学号和密码登录该系统,初始的密码是由管理员提供,学生登录后,可以修改个人信息,选择想学课程,查看课程考试成绩和学分。教师操作流程描述的是教师根据教师号和密码登录系统,初始密码由管理员提供,教师登录后,可以选择自己愿意教授的学生,考试后把学生的成绩录入到系统中方便学生查询。管理员操作流程描述的是,首先把学生和教师的信息加入到系统中,对学生、教师、课程和班级的数据进行初始化,这样,教师和学生才可以通过设置的账号和密码登录到该系统中。其次管理员登录后,可以对授课的教师、开设的课程、选课的学生和组建后的班级进行增加、修改、删除操作,更新学生选课系统的数据。所以管理员登录后页面先给出学生列表、教师列表、课程列表、班级列表信息,针对这四类列表信息管理员可以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操作。

3系统设计

3.1系统总体功能设计根据系统分析,整个系统功能三个角色功能作用清晰明了,总体功能如图1所示。

3.2系统详细功能设计在整个选课及成绩管理系统中,涉及的角色有三种:学生、教师、管理员;不同的角色在系统中对应不同的功能。1)学生功能设计学生输入学号、密码后可以登入学生选课及成绩管理系统;学生进入系统后,可以选择修改个人信息,保证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可以查看自己选学课程考试成绩。2)教师功能设计教师输入用户名、密码后可以登入学生选课及成绩管理系统;教师进入系统后,可以在选择他所授课程的学生名单中,决定是否接受该学生,实现双向选择;可以在已授课程考试结束后选择相应同学录入其考试成绩。3)管理员功能设计管理员输入用户名、密码后可以登入学生选课及成绩管理系统;进入系统后,管理员可以增加、修改、删除学生信息;管理员可以增加、修改、删除教师信息;管理员可以根据增加、修改、删除课程信息;管理员还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时间和教室空余情况,安排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给选课的学生,实现班级信息的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根据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结合系统各个功能模块可以构建出系统基本类图。用Administrator表示管理员类、Teacher表示教师类、Student表示学生类、Class表示班级类、Course表示课程类、Score表示选课类(记录成绩)。教师类和学生类之间的关系是“1选择*”;教师类和选课类之间的关系是“1打分*”;教师类和课程类之间的关系是“*教授*”;课程类和班级类之间的关系是“*开设*”。

3.3系统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数据库设计是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结构清晰的数据库会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本论文通过E-R图设计和关系表清楚的描述了数据库中数据间的关系。数据库的概念模型(E-R图)是独立于计算机系统的数据类型,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只需对特定的信息和数据建模,这个模型的建立有助于理清数据库中的各层关系。1)本系统中涉及实体有6个管理员(管理员编号,管理员名,密码)教师(教师号,教师姓名,职称,密码)学生(学号,学生姓名,密码,籍贯,性别,系别,学分,电话,phone,E-mail)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预修课,所在系)班级(班级号,教师名,教师号,课程名,课程号,教室ID,上课时间)成绩记录(学生号,教师号,接受标记,考试成绩)2)本系统的概念模型分为顶层和第一层。顶层E-R图涉及管理员实体、教师实体、学生实体、课程实体和班级实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管理”动作包括增加、编辑和删除操作,管理员和其他四个实体间的关系为1对N。3)第一层E-R图涉及教师实体、学生实体、课程实体、班级实体和成绩实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3.4系统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就是数据库中要使用到的数据表的设计。根据前面的系统分析和功能设计,选课及成绩管理系统中我们需要设计出:管理员信息表、教师信息表、学生信息表、课程信息表、班级信息表、成绩信息表。具体设计如下。管理员信息表主要记录管理员的基本信息,便于管理员登录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管理和维护。要求管理员的账号必须唯一,避免出现混乱。管理员信息表需要设置字段3个。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说明分别为:Id(Int、主键:管理员编号);username(varchar(8)、管理员账号:不可重复);password(varchar(8)、管理员登录密码)。教师信息表主要记录教师的基本信息,便于教师登录系统进行选择上课学生和录入考试成绩等活动。要求教师序号必须唯一,避免出现混乱。教师姓名和职称可以重复。教师信息表需要设置字段4个。字段名称、类型、说明分别为:id(Varchar、主键:序号,教师编号);name(varchar、教师姓名);zhicheng(varchar、教师职称);password(varchar、教师登录密码)。

学生信息表主要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便于学生登录系统进行选课和查分等活动。要求学生学号必须唯一,避免出现混乱,学生姓名等可以重复。教师信息表需要设置字段10个,分别为:id(serial、学生序号:主键);name(varchar、学生姓名);password(varchar、学生登录密码);jiguan(varchar、学生籍贯);Sex(varchar、学生性别);Depart(varchar、学生系部);Score(Int、学分);Tel(varchar、电话);Phone(varchar、移动电话);Email(varchar、电子邮箱)。课程信息表记录课程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等信息。要求课程的名称必须唯一,避免出现混乱。所属系部可以重复。课程信息表需要设置字段5个,分别为:id(varchar、课程编号);Name(varchar、课程名);Department(varchar、所属系部);prepare(varchar、预修课);Score(int、学分)。班级信息表主要记录上课相关信息,包括什么时间,在哪个教室上哪个教师的哪门课程。课程信息表需要设置字段7个,分别为:id(serial、序号:主键,班级编号);Teacher_name(varchar、教师名);TeacherID、教师编号;Couese_name、课程名;CourseID、教师所授课程编号;Room、上课教室;Time、上课时间。后面几个字段的类型同教师名相同。成绩信息表主要包含学生编号,教师编号,学生是否被授课教师接受以及学生最终考试成绩等信息。课程信息表需要设置字段4个,分别为:Stu_id(varchar、学生编号);Class_id(varchar、教师编号);Accept(varchar、是否被接受);Score(int、成绩)。至此,选课及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已经非常完整了,后期的研究工作可以考虑延伸到利用何种框架来具体架构实现该系统。

4结束语

本系统通过系统需求分析设计了一个实用型学生选课及成绩管理系统。整个设计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对系统进行了研究,然后进行了详细功能模块的分析,确定了三大功能模块,并设计了系统流程,进而对系统进行整体细致设计。该系统的使用可以大大缩短管理时间、减少管理费用、避免人为错误,给师生节约出大量的时间可以投入到学习科研当中,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氛围。该项目的设计能够满足高校教务管理的需求,使学校的管理更规范更透明,以此推动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薇.职业教育信息化—在线教育平台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22).

统计学课程设计范文4

一、根据工作任务或情景设计课程理论内容

理论内容设计的思路为:根据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特点制定相应调查项目或选择调查案例,按照项目或案例中的各个工作程序将课程理论划分为四大模块,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及表述。在每个模块中确定具体工作任务或工作情景,并引出相应的理论知识点。

二、根据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要求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统计课程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首先是基本工作能力:主要包括Excel、Spss等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如调研问卷数据变量的定义、输入与保存、数据的编辑等。其次是专项工作能力:针对每个知识点及专项技能设计单项实训,通过单项实训,完成对统计工作过程各阶段的专项能力的培养。最后是综合能力:学习结束后,综合所有单项实训内容,设计一整套综合能力项目,将专业知识融入到实训任务过程,即巩固学生的统计基础知识,又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体现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掌握情况。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训与综合实训两部分。课堂实训包含主要知识点的实训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按时完成相关实训内容.实训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统计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对Excel、Spss等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综合实训是在学生学完全部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调研项目实战,就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而言,可设定一系列与工商企业管理相关的调查需求,制定综训课程内容如撰写调查方案、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利用软件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撰写调研报告以及调研成果的展示。这样不但可以将所学统计理论知识与实际统计工作结合起来,还让学生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沟通、组织协调、统筹规划、团队协作等方面素养和能力,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有机结合。

三、针对课程形式与专业特点有效选择教学方法

统计学课程设计范文5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1-0099-0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urses of embedded system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correlation of core curriculum, more knowledge, higher practice requirements and less class hours, the embedded system course group network assisted teaching platform was Designed. It helps students to straighten out the curriculum knowledge system and integrate curriculum teaching resources. And it can achieve the extens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the learning of basic knowledge to the training of the basic skills. The platform gives full play to the interactive function of the network to achiev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makes up for the lack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Embedded System; Course group;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传统教学的有力补充。然而,早期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只针对某一门课程,而近几年网络教学平台开始关注课程群的建设[1-2]。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推广以及各类消费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社会急需具有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此,很多高校开设了嵌入式系统课程群,并从不同角度积极开展课程群建设[3-7],以提高嵌入式系统课程群的教学效果,但嵌入式系统课程群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尚不多见。

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设立嵌入式系统方向,开设多门嵌入式系统核心课程形成课程群,培养学生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能力,但我校嵌入式系统核心课程基本为32学时,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难以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提高我校嵌入式系统方向的培养成效,帮助学生认识课程群知识体系,更好地掌握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文设计了一个适合我校嵌入式系统课程群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在提供嵌入式系统课程群相关教学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的互联互通优势,随时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

1 辅助教学平台总体结构设计

本文所设计的嵌入式系统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结构如图1所示,分为前台和后台管理两大部分,其中前台面向学生,具体体现为网站栏目,分为五大栏目:嵌入式概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我测试和互动平台,每个栏目再细分若干子栏目。后台管理实现对后台数据库的管理,包括用户库的管理、资料库的管理、互动平台涉及的动态数据库管理等。本文主要考虑前台功能的设计。

为充分发挥本教学平台资源共享、及时互动的功能,采用Php技术和Mysql数据库技术相结合进行系统设计。

2 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功能设计

(1)嵌入式概述

通过概述,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嵌入式系统,并且对相关核心课程的内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

① 认识嵌入式:利用身边的实例,如手机、空调、网络机顶盒等,让学生对嵌入式系统有个初步的认识。

② 课程群简介:由于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涉及的课程比较多,其中包含若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为此,本栏目主要向学生介绍我校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具体包括《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基础》、《DSP原理及应用》、《FPGA系统设计》、《嵌入式软件开发基础》、《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应用》等课程,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嵌入式系统课程群。

(2)理论教学

提供我校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相关要求和教学资料,分为三个子栏目。

① 教学大纲:提供各门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让学生通过教学大纲的阅读深入了解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引导。

② 教学课件:提供各门课程课件的在线学习和下载,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让学生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听教师的讲解,避免因忙于抄课件而跟不上教师的节奏。由于担任同一门课教学的教师可能不止一位,而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本栏目尽可能多的提供不同任课教师的课件。

此外,为了便于教师不断完善课件,在每一门课程的课件下方提供留言交流,学生可以对课件的内容和演示形式进行评价,并且提供建议。

③ 教学视频:提供嵌入式系统课程群各门核心课程教学视频的在线学习和下载,包括本校教师的教学视频和外校教师的教学视频,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需要巩固学习的内容,通过教学视频进一步延伸课堂讲授教学。

(3)实践教学

嵌入式系统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对于后续的深入学习以及实际的项目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实践课时少,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训练。本栏目主要从三个子栏目入手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预习、复习和训练的机会。

① 实践大纲:提供各门核心课程课内实验的实验大纲或者课程设计大纲,让学生通过大纲了解不同课程实践操作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② 实践指导:提供各门核心课程课内实验的指导书或者课程设计指导书,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技术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实践指导提出建议。

③ 实践视频:提供各门核心课程课内实验的演示教学视频或者课程设计演示教学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实践操作的步骤和方法。

(4)自我测试

① 理论题库:提供各门核心课程相关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试题以及参考答案,供学生自我测试。

② 实践练习:在完成基本实践操作的基础上,为巩固学生的动手能力,各门课程分别提供更加深入的实践操作练习,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如实践的步骤、实施流程等。同时,针对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以项目的形式给出具有综合性质的具体实践要求,由学生独立完成,帮助学生整合各门课程的基本技能。

(5)互动平台

主要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的学习交流,包括三个子栏目,均采用实名制。

① 资料交流:教学平台中提供的资料主要来自于教师,但教师提供的资料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获得其他学校的教学资料、与嵌入式系统相关的培训资料等,学生都可以提交到系统中,供教师和学生使用。为规范管理,所有提交的资料都要经过网站管理员的审核才能成功。

② 在线答疑:采用即时通讯的方式实现在线答疑,由老师提前在线答疑时间公告,学生在指定时间内登录即可与老师进行即时交流。

③ 交流讨论:以BBS的形式对课程学习及项目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每门核心课程作为一个板块,以及实践板块和项目开发板块,其中课程板块主要对相应课程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实践板块对实践过程遇到的疑问进行交流讨论;而项目开发板块则主要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同学以及参加实际项目开发的同学。在讨论中,可以由一位用户(学生或者老师)发起话题,其他用户(老师或者学生)都可以给出自己的看法,充分体现百家争鸣的学习氛围。

3 结束语

本文初步建立了江苏科技大学嵌入式系统课程群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并在学校内部试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尤其解决了师生之间的互动问题,但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如何进一步优化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结构和管理模式、整合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教学资源,以充分发挥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作用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彦.Java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199-204.

[2] 蒋雯音,杨芬红,励朗杰.基于Moodle的专业课程群集成网络教学平台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9):53-55.

[3] 陈乃金,周鸣争.“嵌入式系统”课程群的改革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13, 23(8):1044-1046.

[4]郑广海,曲英伟.嵌入式系统课程群实践教学优化整合与知识融合的研究[J].软件工程师,2015,18(6):58-60.

[5] 姚文卿,董良威,韩益锋.应用型本科院校“ 嵌入式应用” 课程群建设模式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4,(37):157-158.

统计学课程设计范文6

关键词:设计参数;冷、热源;水系统;多联系统;新风;防、排烟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function of guangdong the science museum features, differentiate different function areas; The air-cooled chiller and split cold media two different system the common use. Applied to the design of the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measures and with advanced equipment, high efficiency and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nomy of purpose.

Keywords: design parameters; Cold, heat source; Water system; Split system; Fresh air; Preventing and smoke exhaust

中图分类号:TU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项目概况

广东科学馆位于广州市连新路171号。是一座集办公、会议、展览、教育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性智能化大楼,场馆建筑面积为9920 m2,空调面积为6400 m2 。其中主楼地上3层,局部4层,包括大礼堂、会议室、课室和办公室,建筑面积为8470 m2,空调面积为5280 m2。东附楼地上4层,包括会议室和办公室,建筑面积为1450 m2,空调面积为1110 m2。

2空调系统设计

2.1室内外主要设计参数如下

表1室内设计参数:

本工程中央空调总冷负荷为1841KW(523RT)。其中主楼冷负荷为1595KW(453RT),东附楼冷负荷为246KW(70RT)。分别于风冷冷水系统和多联空调系统提供。

风冷热泵冷水机组和冷冻水泵设于四层屋面,冷冻水管按平面布局分为七组立管,冷冻水主管在四层连接各组立管。各层空调设备就近接各组立管,冷冻水立管与水平管均为双管异程制,空调冷冻水系统最高点设膨胀水箱。

多联空调系统采用智能多联变冷媒流量中央空调系统。

2 .3空调系统划分

本建筑由多个单位共同使用,各区域、各功能房间使用时间不同。根据甲方要求和专家建议,本建筑分为十一个区,每区设一套相对独立的空调系统。分区如下:

(1)、首层大礼堂、大堂、东西展廊和后展廊(与系统2合用风冷热泵冷水系统,490KW);

(2)、二至四层学术报告厅(与系统 1合用风冷热泵冷水系统,210KW);

(3)、二、三层大礼堂西侧办公室(多联空调系统,62KW);

(4)、二、三层大礼堂东侧办公室(多联空调系统,62KW);

(5)、首至三层西北翼各房间(多联空调系统,169KW);

(6)、首至三层东北翼各房间(多联空调系统,191KW);

(7)、首至四层西南翼各房间(多联空调系统,144KW);

(8)、首至四层东南翼各房间(多联空调系统,177KW);

(9)、二、三层计算机信息中心(多联空调系统,61KW);

(10)、四层青少年活动中心(多联空调系统,28KW);

(11)、东附楼(多联空调系统,246KW);

2.4空调风系统

大礼堂和学术报告厅等大空间场所采用低风速集中式全空气系统。新风与回风按一定比例在空调机房内混合,经空气处理机过滤、冷却、除湿处理后送入室内。为保证室内空气清洁度达到标准规定,各新风机房采风口应远离各排风口,确保吸入空气的质量。新风管、送风管和回风管上设防火调节阀或对开多叶调节阀,调节新风与回风的比例。

空间较小的办公室和会议室等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或多联变频室内机加新风系统。新风经新风处理机过滤、冷却、除湿处理后,由新风管送到各房间室内机的回风箱,与室内机送风一起送入房间。避免了空气通过风管交叉污染,既方便室温调节,又满足负荷变化要求。

2.5通风系统

新风量的确定应从两个方面予以考虑。一是充分考虑人员密度的影响;二是来自季节方面的制约。正因为如此综合考虑对诸如与卫生间的换气次数为15次/h。配电房换气次数为15次/h。变压器房按发热量计算换气量。信息中心的交换机房、机房1和机房2设有气体灭火装置。这些机房设置事故排风系统,排风量为12次/h。设于这些房间内的所有风口在气体灭火装置工作期间应自动关闭。灭火工作完成后,事故排风口应开启排风。办公室等小房间采用正压自然排风。排风由门窗排到室外。 教室、会议室和报告厅等大房间采用机械排风。排风量为新风量的70%。在空调系统新风口和回风口设置防鼠防虫设施;冷凝水集中汇流后须进行消毒处理后接入市政排水系统。

2.6消防排烟系统

大会堂屋面设机械排烟系统,与平时排风合用。排烟量为每平方米60m/h。 火灾时除消防排烟风机外,其余通风空调设备均自动切断电源。空调通风风管穿越防火墙、机房墙、变形缝、楼板处及垂直风管与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上,消防排烟风机、补风机与空调风柜及新风机进行自动联锁切换;也可手动切换。排烟风口与空调排风风口可自动开启和关闭,空调运行时风口常开;当某防火分区发生火灾时该区排烟风口全部关闭,由相应的防烟区内发出指令,然后自动开启相应的排烟风口进行排风。消防进风口均设70℃的温感器关闭的防火调节阀;排风口设280℃温感器关闭的防火阀。消防风机进、出风口均设置防火软接;软接应耐温280℃,并不小于30分钟。

2.7系统自控与监测

风冷冷水系统设群控系统。群控系统根据空调负荷合理选择冷水机组和冷冻水泵的运行台数,并实现顺序开启(关闭)及故障自检。 空气处理机与新风处理机均设比例电动二通阀,风机盘管设双位电动二通阀。比例电动二通阀通过温控器调节与控制,双位电动二通阀通过三速开关与温控器调节与控制。 空气处理机、新风处理机和风机等大型设备,除设就地开关外,还在控制中心设遥控开关并显示其运行状态。 多联空调系统设中央集中遥控器,室内机采用线控遥控器。

2.8 小结

由于该建筑物结构系五十年代老建筑,具有各个楼层标高不一;使用功能不同的特点。现场监理中针对不同区域的制冷系统与通风装置实行专项具体管理。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既要体现整体使用效益又要兼顾局部使用功能。可以说广东科学馆改造工程的空调设计在这方面做了个很好的典范。本工程空调、通风设计监理是根据广东科学馆建筑和功能特点进行的,设计满足《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办公建筑设计规范》及我国2003年非典后制定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卫生规范》的要求。

参考文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

《办公建筑设计规犯 》(JGJ67-89)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2001年版) ;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J1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