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重点专科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重点专科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重点专科管理办法

临床重点专科管理办法范文1

目的:掌握基层医院的学科建设的发展规律,更好地为加快医院发展服务。方法:通过医院学科建设的实际发展情况,参阅发展过程中的结果。通过对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当前学科建设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必要的探讨。结果: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学科建设中发现有些项目操之过急和拔苗助长现象,反而欲速而不达。结论:基层医院的学科建设不能操之过急,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制订科学严谨符合现代客观事实的计划,本着为病人服务的宗旨,才能做到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专科医院;学科建设;发展思考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更是医院发展的核心任务,直接关系到医院发展的整体水平[1]。医院要实现良性发展,就必须建设有特色、有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的专业学科。本文就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如何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形成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推进医院整体发展谈谈几点思考。

1医院的基本情况

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是全市唯一一家传染病专科医院,现有医护人员150余人(其中,传染病专科医师30余人,护理人员50余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人),实际开放床位数160张,医院目前拥有螺旋CT、DR、彩超、电子胃镜、支气管镜、动态心电图、肺功能测试仪、人工肝支持系统、持续血液滤过系统、肝穿刺等大型仪器和专科设备。设有结核科、肝病科、普内科、感染科和重肝ICU室等5个重点传染病专科。传染病专科开展的的技术项目主要有:腹水超滤浓缩回输、人工肝血浆置换、持续性血液滤过透析、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病理活检、电子胃镜活检、支气管镜镜下给药等技术项目,能基本满足马鞍山市传染病患者的就医需求。

2学科建设情况

2.1学科建设与管理制度较为完备

2.1.1制定完善了医院《学科建设方案》、《学科建设奖励办法》、《外出进修、学习管理规定》、《科研奖励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

2.1.2制定了《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若干规定》,结合《医疗质量管理奖惩规定》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和核心制度。

2.1.3制定与完善了传染病疫情奖罚制度,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等管理制度。明确了临床医务人员及科主任、疫情管理人员的职责与义务,并与奖惩挂钩。

2.2重点特色专科及医疗技术稳步发展

2.2.1肝病科为市立医疗集团第一轮重点扶持学科(2010-2013)、市立医疗集团第二轮重点学科(2014-2017)、市卫生局第四轮(2012-2014)、第五轮(2015-2017)重点扶持学科(2012-2014)。目前肝病科医师队伍有12人,其中正高1名、副高4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3名,设置床位60张。慢性丙型肝炎、乙型肝炎和重肝的治疗技术进展迅速,达到省内先进水平[2]。2013年以来,获得市卫生局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

2.2.22013年,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成为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试点项目单位,承担了全市中药防治艾滋病的试点项目。

2.2.32014年重肝ICU专科正式组建并投入使用,拥有ICU病床4张,重症肝病患者的救治能力与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2.2.42014年制定了《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三新”项目管理办法》,对“三新”项目的申报、实施、管理、追踪、评价及奖惩均作了明确规定,目前引进和开展“三新”项目共7项。

2.2.52014年制定《学科评价体系建立与应用实施方案》。将结核科、肝病科(含感染科)、综合科等临床科室及影像科、药械科等医技科室纳入学科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使医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建设工作中再上新台阶。

2.3专业人才梯队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2.3.1针对不同层次开展培训。对初级职称人员以“三基”与临床规范化培训为主,中级职称以上技术人员以专科专病学习培训为主,高级职称以上技术人员则以高新技术的学习引进和科研培育为主要方向。

2.3.2分学科和专业进行培养。肝病科以人工肝支持系统技术、结核病科以纤维支气管镜技术、普内科以肿瘤科化疗技术为主要任务。2012-2014年,派往南京二院、南京八一医院、南京胸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地进修学习医务人员达到19人次,外出短期培训超过100人次。

2.3.3制定人才培养相关政策。2014年医院开展了首次人才选拔,共有11位同志进入第一周期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队伍。医院为他们量身定做了2~3年周期的培养计划和目标考核细则,投入数十万元培养经费。目前其中8位同志已分赴南京北京等地学习,其中人工肝支持系统、纤维支气管镜、心脏彩超等技术在临床正式开展。

2.3.4加强与先进地区间合作。医院与江苏省传染病医院(南京二院)、南京胸科医院(结核病医院)签订了医疗协作框架协议,在人才培养、技术引进、会诊查房、科研合作等方面加强合作。聘请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南大学医学院呼吸内科、南京市胸科医院结核科教授为肝病科、结核科外聘专家,来院开展教学查房、科教培训、病例分析、学术报告等。

2.3.5鼓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医院下发了《奖惩管理办法》,医院鼓励职工发表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提高了SCI收录期刊、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奖励标准,降低统计源及以下期刊版面费报销比例,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及科主任年终目标考核,提高了医院的学术水平和学科影响力。目前,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15篇以上。

3讨论

3.1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匮乏

人才问题一直是制约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是缺少具备科研能力的高学历人才和引领学科发展的学科带头人,对学科发展影响较大[4]。由于医院建院时间短、地理位置偏僻、待遇与地位偏低及传染病专科特点的约束等因素,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在高级人才引进工作上一直没有取得突破。近年来针对这个问题也采取了相应的举措,如制定人才引进方案给予特殊政策、待遇等,但尚未取得实效。

3.2医疗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法定传染病种类共有39种,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对结核和肝病之外的传染性疾病的救治技术水平和技术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3]。在传染病重症和疑难病例的救治能力方面,与南京、芜湖以及三级综合性医院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3.3医保政策制约专科发展

由于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病人以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为主,传染科病人一旦确诊又存在住院时间长、药品使用量多、门诊检查较少等特点,因此,目前医疗保险部门实行的总额预付制度[5]。“切蛋糕”式资金支付模式就对医院经济运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科的发展。

4改进方法

4.1加强重点专科和人才队伍建设

4.1.1实行人才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制度。一是完善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和计划,力争每年引进3~5名中高级职称的实用型人才(3年内不少于10人);二是对该院现有的专业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和考核;三是加强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实践锻炼,鼓励和支持技术骨干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进修学习;四是实行严格考核,动态管理,定期对新技术掌握、新项目开展和、学术交流等情况进行评估考核。

4.1.2实行重点专科倾斜制度。按照市卫生行政部门重点扶持专科的发展目标和建设要求,医院应针对当前肝病患者的现状,进一步加强肝病专科专业技术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设备购置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并按年度、有计划、分步骤推进结核科等其他学科的市重点(扶持)专科建设与申报工作[6],力争3年内有2~3个市级重点(扶持)专科。4.2提升传染病防控和救治能力

4.2.1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应急体系,加强急救装备建设,持续开展岗位练兵(每年不低于2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夯实各种急救技术等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养,建立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高水平应急队伍,不断提升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7]。

4.2.2提升各类传染病患者救治能力。改变观念,由传统的专科发展模式向传染病综合发展模式转变,在不断扩大传染病救治范围、提高医院整体管理能力等的基础上,重点加强ICU室的建设和管理,加大投入和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切实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学科建设在农村基层医院的建设中,不能急躁,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按章办事,搞好基金管理,建立医院资金精细化管理模式[8]。

作者:朱春燕 郑帮林 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

参考文献

[1]翁心华.当前感染病学科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6,1(1):17-19.

[2]申婷,游晶,范晶华,等.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3):339-341.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M].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6):421-431.

[4]严金二.传染病医院学科建设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1):70-71.

[5]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M].北京:卫生部,2003:24-25.

[6]郭莺,高鑫.医院如何适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J].中国社会保障,2010(5):82-83.

临床重点专科管理办法范文2

1明确建设目标

中医内科学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主课。中医内科学学科在中医院中是最能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是最具中医原创思维和潜力的学科。学科建设按照创新与继承、创新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创新与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紧密结合的建设思路,建成能够按照中医药规律开展高水平研究的科研基地;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和相对稳定的高水平中医药研究的专门人才;取得一批对中医药学术和技术发展有影响的重大成果,初步构建符合中医药科学研究特点的微观科研机制和模式。使学科具有国内一流的中医临床科研人才队伍、一流的科研条件与环境、一流的中医药重点学科群、一流的中医专科(专病),中医临床与科研、教学有机结合,在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方面发挥龙头作用的新型的现代化的重点学科。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与临床操作能力为目的,将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引进学科建设,改革教学模式,带动教学现代化,医、教、研并重,使本学科成为具有一流的教学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流的教材和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精品学科。使本学科在中医内科糖尿病、风湿病、呼吸病的综合学术和技术、教学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稳定研究方向

学科发展方向体现了核心理论、前沿领域、尖端技术的发展趋势。一个重点学科的发展方向应当是长期稳定的。因此,一个学科的发展方向将对本学科未来的发展水平起关键性引导作用。高起点、高水平的学科发展方向是保证学科先进性、保持学科生命活力的重要前提。根据学科方向的实用性原则、先进性原则、稳定性原则、预见性原则,中医内科学学科在长期工作的基础上确定了8个稳定持续的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内分泌系统疾病、中医药防治免疫性疾病、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药防治老年病、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中医药防治神经系统疾病、中医药防治感染病、中医药防治消化病。在各个研究方向上,又界定了突破口。如风湿病方向上在继承总结新安医家治疗痹病的基础上,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为突破口;呼吸病方向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突破口;内分泌病方向,以糖尿病为突破口。

3选好学科带头人

优化学科团队学科带头人是一个重点学科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学科带头人学术水平的高低,科研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科建设和优势的形成。在学科建设中,他既能将学术骨干凝聚起来,同时又能将自己的能量辐射到四周,发挥更大的带动效应。因此,要选择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学科带头人。医院对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定期进行考察,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能够把握现代科学发展趋势,创造性地提出本学科前沿领域的课题和科研思路,把握本学科发展方向。第二,能够多渠道筹措学科建设经费,充分利用自身的学术影响吸引社会各方财力,保证本学科发展潜力。第三,能够对外实现交流合作,对内营造良好学术环境,提高学科内部凝聚力,增强学科发展活力[1]。按照汇聚人才、培育团队、成就大师的学科队伍建设方针,引进、培养、聘用并举,在学科建设上一贯坚持以人才为本,将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团队建设作为重点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发挥了人才优势,凝聚了学科力量。在学科内部定期进行学术研讨,培养学科人才,形成了各级学术研讨会研讨制度。每年举行一次中医内科学术骨干学术研讨会、中医内科研究生学术研讨会、中医内科本科生学术研讨会。提高了学术气氛,加强了学术氛围,培养了学科人才,锻炼了师资队伍。近年来,学科加大力度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学术骨干,同时注意自我培养学术骨干,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各种能力,建立了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学术骨干和学术骨干培养对象为后备力量的三级骨干学科梯队,增强了学科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健全运行机制

在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下,成立了由学院院长、附属医院院长、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助理、学科建设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制订重点学科的建设规划、整体发展目标和学术发展目标,制定各项制度和措施,强化落实,以确保阶段目标与预期成果得以实现。为加强专家委员会对学科建设的指导作用,学院成立了重点学科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根据重点学科建设相关文件精神与要求,负责对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参与重点学科建设的阶段检查、阶段评估等工作,学院教务处和医院科研科作为重点学科建设的日常管理职能部门,负责日常建设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并进行具体指导。开展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在学术带头人指导下全面负责制订本学科建设规划、学术发展总目标和阶段任务,落实教学、科研、医疗及人才培养等各项具体工作,并及时根据预期成果、实施方案、经费管理做好工作总结。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以来,学校和医院均调整、充实了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安徽中医学院重点学科管理办法》、《安徽中医学院重点学科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点学科、专科建设管理办法》、《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点学科专科经费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学校宏观层面管理、医院直接管理、学科微观管理的重点学科级层管理体系,以及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科研处等和医院有关职能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重点学科建设保障系统。学科带头人对学科建设负有主要责任,学科带头人的责、权、利明确,有一定的人、物、财自主支配权。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每年纳入医院、相关科室和部门的考核范围,纳入科主任的责任书内容。学院和医院两级分管重点学科建设职能部门,建立了定期监督检查制,学院每年听取中医内科学科阶段建设工作汇报,研究和解决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和疑点,为重点学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运行机制。学科内每年终进行一次全面小结,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落实。医院把重点学科的工作进展,建设成效纳入年度工作总结,把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纳入下一年度工作目标内容之一,按期考核,强化落实考评。同时,为加强学术上的相互交流和优势互补,在学院和医院及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中医内科学科不断加强了与协作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在科研上密切协作,相互开放,在人员上相互培养,发挥了辐射和联系作用。

5注重科研创新

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增长点,本学科在重点开展继承新安医学、华佗医学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中医内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近五年来,学科承担各级科研项目95项,其中973项目2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第一批课题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3项,“十一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部委项目25项。科研经费总计为2367万。科研成果19项,获奖9项,获专利2项。出版专著42部,466篇,其中国家级论文259篇。中医内科风湿病学科继承总结新安医家治疗痹病的经验,密切结合中医临床实际和现代风湿免疫病的科学研究成果,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类风湿关节炎从脾论治的观点,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在脾气虚证本质研究方面,在国内率先提出脾虚致衰老学说,认为老年脾气虚证的发展过程是渐进性的,是运化功能失常,引起生化乏源而致气血不足的动态变化过程,脾虚证发展至后期可致蛋白质代谢、心功能及免疫功能低下。呼吸内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开展肺气虚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医药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癌的研究,并结合肺系疾病的特点,提出了文献整理与数据库建设理论、肺气虚证的四级分度标准、慢阻肺的虚瘀理论、伏燥论、证候研究的层次论和阶段论及肺系常见病的诊疗规范,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被同行及患者认同。老年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延缓衰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全国中药临床研究基地。该科学术带头人、著名中医老年病学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韩明向教授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延缓衰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中医药防治老年病及中医药延缓衰老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创新性见解。特别是中医新安医药治疗老年冠心病、老年高血压病、老年痴呆等方面形成了新的理论学说。在国内率先提出“虚—瘀—衰老”的中医衰老模式,研制出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功效的纯中药制剂———寿星宝,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衰老学术理论和临床技术。

临床重点专科管理办法范文3

二、做好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工作,制订《*市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大纲》和《*市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考核手册》,督促各培训机构制定具体管理细则,落实指导老师。

三、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做好卫生系统技术人员招聘和全市临床住院医师阶段考试等试题、评卷工作。做好医疗卫生单位在职人员的自学考试报考及毕业考核工作。

四、做好市卫生学校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中西医结合专业中专学历班毕业生实习、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毕业生实习、*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实习等工作。

五、进一步做好医学重点专科的建设工作,完善《*市重点医学专科管理办法》和《*市医学重点专科(临床类)评估标准》,使我市13个重点专科管理有序,运行畅通,更方便对其发展进行管理和评估。以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建设为平台,培养学科带头人。

六、组织全市三级综合医院开展广东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申报工作。

七、积极协助市第二人民医院,按照《广东省普通高等院校教学医院评审合格标准》指标和要求申报广东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

八、积极协助市卫生学校,做好与市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对市卫生学校护理实训综合大楼项目的协调工作;同时继续协助做好对该项目的设计工作。

九、评审下发2009年*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按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关于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要具备“四新”的要求,对全市上报的2009年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择优作为2009年全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要求各单位将继续教育项目通知到每位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供进行知识更新时选择学习。

十、完成2009年度全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审核。根据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和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关于对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进行年度审核的通知精神,在四月份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审核。

十一、做好2009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工作。根据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严格规范报考程序,严格技能考核操作规范,提高临床住院医师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操作水平。

十二、做好市卫生学校卫生职业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协调做好该校护理及助产士专业学生在全市各大医院的临床实习工作,促使各大医院的临床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协助做好市卫生学校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和助产士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使该校护理和助产师专业成为我市医学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名牌学科。

十三、为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继续委托市卫生学校(*市医学培训中心)举办社区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班、社区护理人员岗位培训班。

临床重点专科管理办法范文4

一、医学一系工作

2010年医学一系承担了学校10个专业,14门临床课程的教学任务。共完成教学8197学时,其中理论课4768学时,实验课342时。加强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学生信息员制度和教学督导制度,并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按质按量地完成了两个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工作,定期编写教学简报,将正反两方面信息及时反馈给各教研室和教师本人,并督促教研室提出整改措施,形成了封闭的教学监控环路。良好的教学管理,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我系2010届毕业生709人,报考硕士研究生并达到国家录取分数线有178人,占25.11%,实际录取122人,占17.21%,创我系历史上最好成绩。这充分反映出通过教学评估,我系的教学质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医学教育是一门强调实践性的教学,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我系的实践教学面临较大困难。为增加实践,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2010年我系克服困难,合理安排,充分挖掘潜力,增添了主干课程的课间见习,并增加集中见习和实习前技能培训的课时数,从教学安排上保证了学生有一定的实践机会。为保证实习教学质量,我系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坚持开展实习中期检查,并逐步增加检查范围,加大检查力度。2010年我系组成了内、外、妇、儿教研室的资深专家检查组,先后对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中国人民第四一一医院、上海市闸北区北站医院、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等5所教学医院进行了实习中期检查。本次教学检查工作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校领导和教务处领导亲临教学检查现场指导工作。通过此次教学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各教学医院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对实习带教工作的重视,进一步提高了各教学医院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也增强了医学院在各教学医院的影响力。作为临床医学专业,适应临床医疗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是我系追求的目标。为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2010年我系改革了毕业考试形式,由原来的单一笔试模式改为笔试和客观结构化临床多站式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模式。组织附院、二院及地区医院三十余名高职称临床教师,历时7天时间,逐一对709名毕业生,从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体格检查与技能操作、辅助检查结果判读三个方面,全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前对学生进行了广泛动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并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考前辅导,引导学生认真复习。结果709名毕业学生仅有8名学生不及格,经过补考全部通过。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毕业考试改革显示了极大的实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是国家教育部为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大计划,是提升高校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2010年我系在教务处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在作好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工作的同时,作为主要单位参加了学校申报国家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的工作。2010年我系内科学、诊断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外科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显示我系的课程建设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附院工作

1.教学工作2010年附院共接收各专业实习学生623人,1月6日临床专业实习生正式进入我院实习,为使同学们很快实现从医学生向临床实习生转变,在吸取去年评建期间的经验基础上,我们精心组织了十三个理论讲座,包括医院介绍、医疗流程、实习管理规范、院感知识、医疗文书的书写、临床技能操作、无菌技术、影像诊断原则等内容,由医院的临床专家和管理人员主讲,对实习生进行上岗前的系统培训,岗前培训历时十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培训结束进行了结业考试。为完善各临床科室实习带教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激活管理机制,我们一直紧抓各科室实习带教工作,并要求各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科室实习带教计划和出科考核方案。今年组织专家组对各临床医技科室进行了4次实习带教检查,专家们均严格按照教学管理考核评分表逐项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并根据各科室的工作情况给予了切实公正的评价。通过检查,大多数科室按照实习带教管理制度建立了带教工作档案、完成了科室教学活动计划、学生出科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

今年6月起,组织内、外、妇、儿教研室的专家对临床专业的实习医生进行了三轮大出科技能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外科无菌技术、腹腔穿刺、胸腔穿刺、外科换药、影像读片等十几个单项的考核,基本上涵概了临床医疗常规操作的内容,通过考核极大提高了实习医生的临床综合技能和适应能力,加强了我院实习医生出科考核管理,全面提升了实习质量。为提高我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增强临床教师教学意识,于2010年8月组织举办了“医院2010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本次竞赛共49名青年教师参加。本届教学竞赛分为临床医技组和护理组两组同时进行,采取集中竞赛,现场评分,专家组与学生组评分相结合的方式。每位参赛者均积极准备,经过现场专家及评委认真评分和评议,共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我院副主任医师的教学查房水平,进一步规范教学活动,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关于举办“副主任医师临床教学查房竞赛”的通知》要求,将医院所有副主任医师分为3个年度进行教学查房竞赛。

本年度的教学查房竞赛自4月15日起已进行了两个月,聘请6名教学督导专家作为评委,参赛选手为我院21个临床科室共30名副主任医师。教学查房实行全程摄像,由专家现场打分和观看录像打分相结合。查房内容为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实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病、多发病,入选病例由选手自行提供。此次竞赛不但强化了我院教师的教学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带教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教学查房的规范开展,而且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临床带教教师,

2.加强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为促进我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统一领导和协调全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我院于今年9月成立了“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办公室”,办公室在医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制定我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及考核方案,指导、管理全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经培训管理办公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各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班开始了理论和实践授课。本学期侧重公共知识和临床技能培训,共计93学时。

3.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年中医院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院第三周期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进行了中期检查。临床药理学、消化内科、性医学科、超声医学科、普外科、妇产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感染疾病科共九个学科负责人分别就本周期第一阶段学科建设情况作了相关汇报。通过检查,进一步了解了各学科学科建设规划执行情况,为顺利完成周期建设目标提供了保证。今年,我院和同志被省人事厅确认为第六批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0年10月,经个人申请、科室推荐、教授委员会及专家评审、院长办公会会议研究,确定我院第一周期(第二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2人,第一周期青年骨干医师10人,至此,我院共选拔第一周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6人,后备人选19人,青年骨干医师10人,培养周期为3年。为加快我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给医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医院出台了《医学院医院引进人才专项科研基金管理办法》,鼓励其早出成果。

4.科研工作2010年度我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3项,其中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省教育厅优秀青年人才基金2项;省卫生厅临床应用技术项目28项,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项目1项;市科技计划项目10项,医学院中青年及人文社科科研基金项目45项,医学院教学研究项目4项,本年度共获科研经费99.60万元。组织1项科技成果鉴定,已在科技厅登记科技成果共3项。截止2010年12月14日,全院共258篇,其中SCI期刊2篇,国家重点期刊20篇,国家级期刊89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3部。

临床重点专科管理办法范文5

[关键词]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引进与培育;人才国际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3-0143-04

The practice of talents team cultivation of third-level grade-A provincial hospital

YU Lei

Personnel Department, Anhui Provinicial Hospital, Hefei 230001, China

[Abstract] The talents team cultivation is the motiv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key core-competitiveness of hospital, which has related to the ups and downs of the hospital. According to the outline of the medium and long term talent development plan and the practice of talents team cultivation from our hospital, the article suggests the ways of strengthening the talents team cultivation by introducing the channels for diversified talents, building the leader, cultivating the reserved talents, expanding the talents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advancing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alents team managements and so on.

[Key words] Hospit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troducing and cultivation of talents; Talents internationalization; Optomizing the human resource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并确立了“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具体到医院就是建立起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意识、高超医术、高尚医德的学科带头人[1]。近年来,我院以“区域医疗中心”为功能定位,以打造危急重症、疑难病症和专科医疗服务为发展方向,以科学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为基石,以引进、培养和支持一批高层次和急需人才为重点,推动了医院医教研整体水平提升,逐步形成一批业务精良、技术过硬、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1 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人才作为在医疗市场竞争中取胜的第一要素,特别是大型三甲医院就更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只有拥有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保持医院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与医院的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结合,与医院发展战略和人才规划保持一致;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坚持不懈。

人才队伍建设可以帮助医院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即从满足医院当前人才需求,向满足医院未来竞争优势的人才发展模式转变;从被动依据工作需要而选拔人才,向主动依据战略发展需要而选拔人才模式转变;从几个部门、少数人才培养模式,向多层次、多学科、多部门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2 我院人才队伍现状

我院是一所省级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现由总院、南区、西区和微创医学中心组成。近年来,医院大力实施科教兴院、特色强院等发展战略,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医院人才队伍相对稳定,人才数量和素质得到了提高,人员结构渐趋合理,学科群体初具规模。当前医院编制床位2200张,开放床位4215张;年门急诊量286万人次,出院15.6万人次,手术5.1万台次;现有职工5296人,其中高级职称654人,博士221人,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特殊津贴(国务院、省政府)专家102人次,安徽省“江淮名医”34人次,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7人,安徽省卫生系统青年领军人才25人;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安徽省“十二五”临床重点专科11个,安徽省培育专科4个;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5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带教点33个,博士研究生导师3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0人。

3 我院人才建设的主要途径

3.1 营造尊重人才氛围,确立人才发展战略

对于医院来说,人才、技术、市场、形象等无形资产中,人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2]。我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建立由院党委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的人力资源建设工作领导机制,成立“安徽省立医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医院党委要在全院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氛围,生活上多关心照顾,以感情留人,努力创造一个和睦、友爱、温馨的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实现人才的良性循环。

惟有加强人才资源能力的建设和开发,让最重要的发展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实现并发挥他们的价值,医院的事业才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医院的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强[3]。我院在人才建设工作中开展各学科人力资源队伍现状调查研究,分析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先后制定了安徽省立医院人才建设“十二五”、“十三五”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明确人才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具体措施,并对人才发展规划的目标和计划分步实施,逐项落实到位。

3.2 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渠道,不断集聚高端人才

人才的引进要从医院的学科发展规划出发,从医院的定位出发,立足于医院自身的实际,制定合理的整体规划[4]。为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加大薄弱学科领军人才引进力度,我院制定了《安徽省立医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将引进人才层次分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优秀博士等层次,针对不同类型人员给予科研启动经费、安家费、生活津贴等,对于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给予配备个人实验室。在人才引进方式上坚持全职引进与柔性引进并举,通过调入、短期或长期聘用、兼职、讲学、技术指导等多元化人才引用和聘用制度,充分利用医院“百名杰出中青年人才”培养项目,为高层次人才搭建成长的平台。“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我院新增博士学位人员119名,其中外部引进69名博士、本院外出读博回院工作21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9名。

要通过各种奖惩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减少和杜绝排挤、打击有贡献人才的不良风气,创造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使用竞争环境,确保人才以平稳的心态从事临床或学科科研工作[5]。医院党委必须要高度重视,对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给予支持,相关配套经费必须及时到位;要加强对人才实施感情投资,在生活上多给予他们一些关心与爱护;要在事业上激励他们保持旺盛的工作干劲,适当地给任务压担子,让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3.3 实施领军人才培育工程,加强高层次人才业绩考核力度

加强内部人才存量开发,强化带头人选拔培养,推动学科与人才的共同进步。根据医学人才培养周期长、知识更新快的特点,舍得给时间及经费,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可用人才[6]。引进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制定多层次学科带头人培养机制,构建以专业技术人员为基础,以省厅级学术带头人、亚专科带头人和医院杰出中青年人才为中坚,以医院首席专家、江淮名医和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为领衔的人才梯队结构。针对人才、技术、管理、团队非常优势的学科,鼓励他们开展多学科诊疗团队(MDT)建设,进行跨学科交流、整合和研究。在多学科诊疗团队建设方面,医院相关学科先后成立了“胰腺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团队”、“消化道早癌治疗进入多学科诊疗团队”等,联合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举办了“胃肠道肿瘤MDT城际论坛”。

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人才建设的保障,培养人才的重要方法是激励[7]。绩效考核工作应强化临床导向,突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引导卫技人员钻研业务,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建立和完善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推进绩效考核的精细化;将高层次人才业绩考核分为科主任业绩考核与人才分层分类专项考核,围绕“抓效益、控成本、促经营”为目标完善科主任激励机制,修订《安徽省立医院科主任管理办法》,实行月份、年度及任期考核量化考核,激发科主任全面管理,提升学科整体实力的责任和压力;推进人才分类评价制度,建立学术技术带头人、中青年杰出人才、博士学位人员、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等专项考核机制,实行积分排序制,使得高层次人才人人有担子、人人有压力。

3.4 实施后备人才培育工程,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中青年技术带头人是高级专家的后备军,是人才梯队合理建设的保证[8]。中青年人才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理论知识功夫扎实,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鉴于此,必须为优秀的中青年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营造一个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培养他们作为医院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后备军,这将有利于实现医院人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医院相关部门要经常深入学科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处理学科建设的问题与困难。我院在后备人才培育工程方面,重点围绕亚专科建设和中青年技术骨干培养计划等两个方面展开。

临床重点专科管理办法范文6

缩短学生和患者的心灵距离中药房是医院的窗口,它需要工作人员和患者进行良好的互动,缺乏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显然不能解决患者的各种要求。在毕业生能力、经验相当的情况下,面试中的沟通能力成为毕业生就业的决定因素之一。不少毕业生在求职面试过程中比较拘谨,与用人单位交流时说话声音小、语速过快、表情僵硬、举止不得体,因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而丧失就业机会。哈佛大学就业指导小组从对500名被解雇的员工中统计出,因人际沟通不良而导致工作不称职者占82%[3]。因此我们提出沟通能力是学生在中药房实习期间最需要培养的工作技能,要放在第一位。进而我们总结出实习生和患者沟通的三个原则:①实习生和患者沟通中要有自信的态度,自信的人往往是最会沟通的人。②实习生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的方式要恰当、幽默和风趣,能使对方感到轻松愉快。③实习生要能妥善处理好矛盾。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摩擦。

2形式多样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我们针对学生的专业层次量身定制具体的实习计划,比如专科药学专业的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生产一线和医院药房、零售药店,因此我们就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对本科专业的学生就相应地增加一些中药研究新进展、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放手不放眼,在带教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尽量让学生参加一线实践工作,让他们独立审查、核对处方、调配药品,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各种工作技能,具体包括充分记忆和理解《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品、第一类管理办法》等国家相关法规,熟悉药房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如调配处方时一定要执行“四查十对”制度,即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和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和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掌握中药材的位置和中药房的摆药模式,能独立审核处方并独立完成处方的调配工作,能回答病人提出的简单用药咨询等[4-8]。为了对学生进行系统化教育,我们还要求各位带教老师分别给实习生上一次专题讲座,内容紧扣中药房的实际工作,如“岭南特色中药品种及其临床运用”、“中药鉴定的常用方法和小绝招”、“新上市中成药品种的临床应用和特点”、“中药的毒性与解毒方法”,可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更为深化。

3强调出科考核严把实习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