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设计培训的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漫设计培训的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漫设计培训的课程

动漫设计培训的课程范文1

关键词:商业插画;教学现状;创新对策

随着艺术设计理念的推广和普及,商业插画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愈发重视,同时也促使商业插画成为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我国商业插画先后经历了传统纸质形式到当前的电子形式,设计理念不断提升。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商业插画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中的商业插画教学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课程教学工作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因此,如何才能有效地提升商业插画教学有效性值得深入探究。

1 商业插画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容问题

随着社会企业对于商业插画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商业插画逐步成为高职教育中重要的学科。但是艺术绘画和商业插画二者概念有所不同,但是也同样存在许多联系。从用处来讲,艺术绘画主要是绘画者为了表达某种艺术思想而绘制蕴含相应意境的图画;而商业插画主要用于企业商业运作来达到增加销售和宣传商业品牌的目的,二者均隶属于图画范畴,差异主要表现在思想表达、作品用途以及创造意境等方面。当前我国社会上存在许多商业插画设计培训班来培训学员学习商业插画,但是高职院校开展商业插画教学所用教材的内容却缺乏创新性,仅以出版物作为商业插画教学的主要手段,却没有将互网广告、动漫、传统广告或者数字媒体等行业中的插画加入到教学内容中,学科内容创新性不足,无法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教学效果不是非常理想。

1.2 师资力量问题

从当前社会企业对于商业插画设计人员的需求情况可知,无论是动漫设计公司、媒体机构还是出版社,其均对专业的商业插画设计人员均具有很大的需求量。但是当前我国许多高职教育中开展商业插画教育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尤其是部分高职院校直接将以前艺术绘画方面的教师分配到商业插画教学中来,仅仅在绘画和美学等艺术绘画方面有造诣,却缺乏软件运用能力,以至于他们在开展商业插画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将软件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合理灌输给学生,影响了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计算机设计的推广,越来越多高职教师在培养商业插画设计人员的时候,常常会侧重软件运用方面的教学,使得学生只会机械地运用软件来开展设计,却没有在绘画构图以及色彩搭配方面给予足够的教学重视,这同样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1.3 教学方法问题

理论上来讲,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人才。而教学方法直接关乎高职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为了有效地提升商业插画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确保教育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但是长久以来,高职教育存在比较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问题,商业插画教学也不例外。随着高职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传统商业插画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标课程教学需求,尤其是许多高职教师依旧采用传统被动的知识灌输模式来开展授课,却忽视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以至于影响了商业插画教学的有效性。

2 商业插画教学创新对策

2.1 更新课程教学内容

随着高职等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教材内容已经无法满足课程教学需求。为了满足新时期商业插画教学的需求,就必须要加快完善商业插画教材内容,积极推广一些新型教材。比如,在设计动漫产品插画的过程中,高职教师必须要积极采用一些国外有关动漫产业设计方面的相关理论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漫设计素材,辅助学生可以创作出更多高品质的动漫设计作品。为了彻底弥补传统课程教学中的不足,高职商业插画教师必须要在充分更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尽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同时还要积极引进一些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将其贯彻到新时期的插画课程教学中来,从而为打造“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商业插画课堂奠定扎实的教学基础。例如,考虑到商业插画设计是一门综合传统手绘和数字绘画为一体的学科,高职商业插画教师除了需要侧重丙烯、蜡笔、素描、油画等传统手绘方面教学内容的训练之外,同样需要侧重Illustrator、Photoshop和Painter等常用数字绘图软件的教学,具体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平衡这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从而确保教学内容可以满足新时期商业插画教学需求。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的主体,是开展商业插画教学的知识传授者和组织者,其自身素质直接关乎商业插画课程教学的质量。为了满足新时期商业插画教学需求,就必须要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对于高职教师而言,他们必须要注意将自身的商业插画社会实践经历以及先进教学经验合理融入课程教学中来,而不可一味地按照商业插画教材来开展授课,否则无法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首先,高职院校要定期召开商业插画教学经验交流会议,发挥全体学校教师资源的教育价值来探讨高效的商业插画教学方案;其次,要聘用一些其他高校或者社会上一些商业插画设计方面的专业人员到校来为教师开展教育培训,为他们灌输有关商业插画设计方面的经验;最后,可以将高校内的优秀青年教师运送到其他学校或者企业中去进行深造,不断提升他们的商业插画设计方面实践技能和教学技能。

2.3 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在当前高职商业插画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误导性观念,其不仅抑制了学生内在学习潜能,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高职院校需要加快转变原有的教学方案,彻底转变当前商业插画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观念。一方面,教师要始终坚持教学方法创新。针对传统商业插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高职教师需要加快引进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以及时解决商业插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同时还要重视商业插画教学内容方面的概念教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平台,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来增强商业插画教学的趣味性,以便使学生可以切实享受到商业插画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要注重素质教育。除了商业插画方面的知识之外,还要指导学生多接触一些与商业插画课程相关的理论或者实践课程,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及时改进和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最大化商业插画教学的有效性,增加课程教学的效益。

3 结语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艺术设计理念的推广促使商业插画成为社会企业发展的重点。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商业插画人才的主要教育机构,需要在顺应时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专业教学大纲要求和计划来合理开展课程教学,同时教师需要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升我国高职商业插画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杨静.“互联网+”创新时代下的商业插画教学改革探究[J].美术大观,2016(4):166-167.

动漫设计培训的课程范文2

[关键词]地方工科院校;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3-0065-03[ZW(N]

[作者简介]唐吟(1980―),女,甘肃张掖人,硕士,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理论。

一、大学精神的内涵

“大学精神”是大学内在的、本质内涵与特征,是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多重因素长期相互撞击和融合的结果,对人才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教育部自实施“卓越计划”以来,给予了地方工科院校发展的新契机和教育改革的新目标,要求其人才培养要面向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注重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也赋予地方理工科院的大学精神以新内涵,即追求真理的办学理念、务实踏实的精神气质和服务社会的理想追求,彰显人文与科学的精神、独立与自由的思想、批判与创新共存的精神灵魂。

立足于地方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学科,其发展面临新机遇和新要求。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需求,一方面各类院校纷纷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推进了人才培养“量”的增长;另一方面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也逐渐从传统的技能型向创新型模式转变。在“卓越计划”的背景下,地方理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该如何确立价值取向,如何与新时期人才需求的发展同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成为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独特的大学精神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中起着重要价值引领和导引作用,两者的融合能产生特殊价值效应,能使地方理工科院校艺术设计办学坚定价值认同、角色定位,确立依托工学优势资源、以区域经济需求为导向的目标,能促进以创新知识为定位、兼备“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技术能力”的高素质创新设计人才的培养,形成地方理工科院校艺术设计办学在特色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特色。

二、科学精神的融入体现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

吴冠中教授认为“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精辟地阐述了科学与艺术的必然联系。科学追求“真”,注重人的求真务实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而设计艺术是“艺术化的造物行为”,其发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边缘性;“造物者”即艺术设计人才,其核心价值在于创造性,要求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实践性,科学技能性和技艺性。“科学”和“艺术”两个不同领域的融合,互相补充、激励创新,共同促成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既符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规律,又体现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

因此,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地方理工科院校“科学”精神的引领下,艺科交融,使学生获得审美、造型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并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最终培育创新型人才,即富有引领生活时尚的设计理念,充满创造性艺术构思,掌握精湛的物质表现技巧的人才。由此,在艺术和科学精神融合价值的引领下,要体现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师团队的关键性环节中,即要注重“融合性”和“综合性”内涵,关键在创新。

(一)教育理念融合创新

在理工科院校,艺术设计通常属于“弱势”学科。因此,理工科院校不能“科学”一枝独秀,“艺术”做点缀,教育理念是先导,要大力重视和宣扬“艺科交融”,使其成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引领公众、教师、学生达成共识,共同执行。

(二)课程体系融合创新

具体策略如下:1. 改变传统式的学科细分,学科内容要进行重组与激活,达到不同程度的合并,避免交叉知识讲授上的资源浪费,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综合性课程体系,以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以本校环境艺术设计为例,已有学科内容涵盖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再到展览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未来甚至可以包括材料科学、矿产资源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学等跨度极大的领域,体现多学科、多行业之间深层的渗透与综合,穿插与交流,对于培养设计师的创作思维,和对材料、工艺、技术的了解与掌握都有很大帮助。2. 课程结构强调“博”,并体现多样化、平衡性、实用性、关联性和整体性。本科一、二年级,由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基础学科组成普通教育课程,打通学科专业壁垒,开拓学生视野和专业基础知识面,强调基础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三、四年级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某种职业或进入研究生院学习创造条件。3. 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如在实现某一个具体设计项目中,鼓励学生跨学科、跨领域查找资料,锻炼自学能力。总之,这种具有“融合”、“综合”特性的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教育中以“专业”为单位构建的单一课程体系,通过跨学科课程的建立,有利于学生个人知识体系与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在专业上进行多元化的探索和扩大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模式,这种学习的集中与整合,也为学生的生活和职业选择创造更多的机会。

(三)促进不同学科背景教师团队的融合,增进教师个体实践能力

具体策略如下:1.制定教师实践培训计划,提升设计实践能力。对纯美术专业出身的教师,定期组织他们参加高层次的设计培训班,或到设计公司进行全脱产进修;学校应制定刚性政策,鼓励年轻教师,深入设计公司实训1~2年,参与实际设计项目的研发与工程实施;教师也可利用假期,到企业兼职,吸收一线实践经验,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实际。2.制定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制度,享受与纵向项目同样的待遇,如本校环艺方向教师参与的诸多“城市景观规划项目”,可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指标。3.将各学院教师组成联动组织,或聘请校外有经验的设计师,充实学生在工程、技术及实际操作上的知识,实现教师队伍在组织、知识结构上的融合。

三、求真务实精神的融入体现人才培养的优势特色

“求真务实”,是中国农耕文化中形成的民族精神,也是工科院校治学精神的体现。“求真”,要实事求是,把握时代性和事物规律性地去实践;“务实”是讲究实际、注重现实、崇尚实干精神的体现。实施“卓越计划”的地方工科院校是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的,其核心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求真务实”精神的最好体现。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应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实质为导向,培育校企联动、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和执业能力,能体现服务地方社会,务实办学,实现人才培养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一)校企联动

企业使学生的创新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学校人才培养要与企业使用人才形成一种供求关系,学校与企业间深层次合作,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执业准备。具体策略如下:1. 学校与设计类相关企业联姻,共同确定专业课程体系、生产实习环节以及优秀人才的招聘。2. 学校通过与企业签订协议、在企业挂牌等形式,建立相对稳定的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和实习基地,并与他们形成长效、双赢机制。如笔者所在学校于2012年成为首批广西“动漫人才培养基地”后,主动适应地方动漫人才需求,与企业、人才培训基地、试验基地、试验园区形成联动,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建设,不断完善教学、实训和研发条件,走产、学、研一体化模式。3. 鼓励企业提供项目,使部分教学环节在企业中完成,由本校教师和企业的专家共同完成学生的教学指导,改变以往学生实习“走马观花”、“短时参观”的状况,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让学生能更贴近专业、企业、市场和社会,培养了其独立开展工作的执业能力。4.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在学生完成实习基地的“实训”后,企业技术导师参与评价与打分,带队教师负责收集学生实习过程中显现的知识缺陷,以便在未来学校教学中进行改进和补充。

(二)强化学生实践技能

设计专业要培养实践能力强、有应用素质的设计师,以笔者学校为例,本科层次教学区别于研究型设计院校,注重实践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且综合实践成为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又有别于职业技能培训与实践。同时,实践性并非实践类课程专属,作为一种教学思路与方法,适用于各类课程。如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注重基础理论的实践性与实用性;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鼓励教师采用课题教学与项目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取得工作方法、专业知识、创意能力、市场认知以及交流合作、组织协调等多方面的收获。

(三)执业能力特色

一方面,设计师要懂市场、懂工程、懂法规、懂经济,具备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知识,才能服务社会;另一方面,执行、执业能力是实施创意、创新的保障,是设计人员的核心素质。因此,执行、执业能力要与创意、创新能力并举,才能培养适应社会现实、地方传统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服务生产、建设、管理的第一线。同时,要注意强调课程结果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最新发展同步,以保证毕业生快速适应执业岗位,独立开展工作。

四、人文视野的融入体现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科学规律的探索,是求“真”,人文为科学启示方向,是求“善”,使科学获得人道内涵,科学和人文的结合产生人才培养的最佳效应,即对“人”的培养,强化了“卓越计划”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本质和归宿点,也成为现代大学追求的永恒目标。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以人文精神注入学生心灵,激发艺术灵感、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追求,能够在服务社会中感受自由和幸福,并彰显健康的个性心理,才能体现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但事实上,地方理工科院校科学氛围浓厚,人文精神不足,加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艺术理论和文化素养课程不足,学生文化基础的薄弱,造成学生人文视野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人文视野的融入和构建显得尤为紧迫。

(一)加强艺术理论课程建设

艺术理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思辨性,能拓展设计人才人文视野、完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素养,服务于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课程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课程特点,构建学习体系,激发学生专题化、研究型学习。

(二)丰富学生审美实践

关注校外文化艺术领域,注重校外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访问画家的工作室和工房,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和文化遗迹等;到公共环境领略自然美、设计物的美、及历史事物和文化背景,并作调查和记录;尝试独立思考如何改善所在地域如学校、医院、公园、车站等场所的视觉环境和景观。

(三)提升校园人文氛围

多元化艺术素养类选修课程,拓展学生人文视野、提高审美修养;举办创意大赛,激励学生创新能力;大力投入美术馆、展厅建设,将美术作品和文化性资料、实物或复制品等长期陈列展出,让学生能自由地接触实物,以增加校园人文氛围等。

五、结语

总之,在“卓越计划”的背景下,地方理工科院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也面临创新和改革,从其独特大学精神出发,探讨其与人才培养融合的价值效应与策略问题,能进一步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明确学科发展优势、资源基础等,也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顺应人才培养趋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彰显人才培养特色及优势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钱亚琴.哲学视域下的大学精神内涵反思[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12):98-101.

[2]葛蔓,等.论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基础[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84-85.

[3]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25-29.

[4]刘超英.艺科交融创执并举-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8(7):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