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企业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保企业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保企业管理制度

环保企业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制定适应市场需求适应企业自身情况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始终保持发展的活力。以下本文将从企业盈利模式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企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四方面进行分析。

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缺陷和局限性

一些企业在认识现代企业制度时,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盲目崇拜,以为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以后,一切现存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到。实则不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并非万能,只有不断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对企业的发展持最大的推动力。当前,企业管理制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仅做如下分析。

1、部分国有企业政治化色彩过于浓厚,缺乏企业化管理

国有企或多或少还是有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企业管理存在了过强的政治色彩,这导致企业管理者在用人决策时往往不是从员工的绩效考核、专业水平、业务能力等综合素质出发,而是从其政治表现出发选任人才。这样势必会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导致一线人才不断流失,而管理层冗员过多。另外部分国有企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状况不佳,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更谈不上技术和制度创新,对专业人才不够重视,经理人很难独立做出决策。基于过强的政治色彩的国有企业,在多数情况下制定的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投资战略都缺乏创新意识,缺乏企业化管理的活力。

2、管理制度缺失

企业管理制度缺失的起点就是企业规模的扩大,这也是其发展进程中最危险的时期。国企管理则更多表现出它的刻板性,缺乏全面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虽然经过了,经济转型时期的体制、法律背景和传统习惯的影响,但是部分企业管理还一直停留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国有企业管理体制落后,政企不分、政资不分问题十分严重。

3、国企分配制度缺乏激励性,难以留住人才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有企业的分配制度都存在着平均主义,煤炭企业也是这样,企业并没有按照不同岗位、不同专业和不同技术难度而采取不同的计薪制度,这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虽然现在企业逐步实施了绩效薪酬制度,但是不同职位类型之间的薪酬标准、等级之间的薪酬差距不合理,薪酬与绩效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还是影响到了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1、企业盈利模式创新

企业的发展里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可以盈利,可以创造价值,可以用盈利回馈企业员工用盈利持续改善企业资金投入。所以现在企业管理制度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企业的盈利模式的创新。现代企业常常是盈利模式同化,因为盈利模式的同化必然导致营销、管理、竞争区域的同化,你没有比赛但是在起跑线上你就已经输掉比赛了。所以,突破同化竞争的根本出路是盈利模式的差异化,一旦这种层次的创造取得突破,企业的竞争力才能持续,寿命才能长久。

当前,企业盈利的创新需要掌握三种技术:行业利润分区分析技术、模式设计技术、盈利模式实施管理技术。行业利润分区分析包括利润提供者分层、利润提供者价值版图分析、不同利润区盈利模式归纳、主要竞争者盈利模式优劣势分析等;盈利模式设计包括:利润提供者价值分析、利润提供者构成、盈利要素提炼、盈利要素匹配度检测、要素支持成本分析等;盈利模式实施管理包括:盈利指标体系设计、业务规划、财务方案、年度计划、营销体系设计、组织设计、人员管理方案、主要竞争者盈利变化信号监测等。

2、管理制度创新

当前,国有企业的管理普遍处于一种粗放式的管理状态,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缺乏创新意识和监督管理。因此,国有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人事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 理、薪酬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时,还得建立有效的约束和制衡机制。而这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实现管理的专业化和制衡化,使原来的利益共同体导向向命运共同体导向转变。这其中尤其以煤炭企业为例,目前来说煤炭企业大部分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一直采用粗放型管理方式,与其他行业相比管理上较为落后,要提高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做到高产高效,必须采取创新管理体制,实施精细化管理作业,这包括加强生产质量、劳工工作环境、环保等等。

3、产权制度创新和治理结构的创新

现代企业制度的改制,也应该仔细地研究国有企业的优势,然后再分析它在哪种情况下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改造,这样的态度才是客观、公正、合理的。首先,不能因为产权转让中出了些问题就自缚手脚,关上产权流动的大门,因为不流动将会导致国有资产更严重的损失。其次,应当把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改组、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兼并、联合、收购、拍卖以及条件具备情况下的破产等方式,推动国有资产的重新组合,使国有资产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有一个大的改进。国有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规模的公司治理结构,不能照搬国外固有的模式,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框架,而应该因地因时制宜,着力塑造与企业自身情况相匹配的治理结构。

4、分配制度创新

由于我国过去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在分配制度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首先突破传统的分配模式,建立将企业职工与企业发展前景紧密联系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新型分配机制,有效地将智力资本作为一种无形资 产参与分配。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技术股、创业股、管理股的方式使核心员工、骨干员工的智力、才华成为企业的无形财产,通过股权或期权的方式将其作为资本计入股份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实现劳动力资本的价值,使员工的利益真正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挂钩,激励员工的敬业创业精神。

4、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的创新是指将科学发展理念根植于企业文化之中,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氛围,同时,建设特色企业文化,服务企业做精做强做出特色。

当前,公司的发展由过去强调做大的规模型向追求做精做强的质量型和特色型转变,由过去的粗放型向精细型和集约型转变。企业可以以独特的企业文化,持续推进公司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

建设特色企业文化是让企业文化服务于企业发展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与专业管理相结合,与生产经营相结合,与建设发展相结合,与职工的价值追求相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深入推进创新文化、安全文化、执行文化、精细文化、责任文化、营销文化、廉洁文化、和谐文化建设,构建富有活力、催人奋进的企业文化。

结束语:现代化的企业是制度完善又充满人文关怀的企业,现代化的企业是盈利能力强大又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企业。国有企业只有真正能够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员工的发展,服务社会的进步,才能使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实现其国有企业的社会价值。因此,我们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需要紧随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大赫.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J]. 才智. 2011(02)

[2] 李晓蓉. 试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J]. 经营管理者. 2009(06)

环保企业管理制度范文2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内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切眼的经济管理模式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内涵并没有发生改变。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也就是指企业的经济管理者为了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指挥以及监督的活动。总而言之,企业的经济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企业的经济管理者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管理。企业所有制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因为涉及到企业内部所有的经济经营活动,都需要进行管理,而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贯穿于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所有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重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活动所需要管理的主要环节包括:组织企业内部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合理配置资源、提供适当的薪酬、制定合理的价位、控制成本的费用。所有这些经济管理活动都是在遵循企业自身特性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企业要不断的采取措施进行经济的管理,避免在管理过程中尽可能出现的失误和损失。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上不完善

很多企业的建设者对于企业管理制度的构建不重视,他们认为只要企业经营的好,无所谓管理制度到不到位,但是这种观点是非常不理智的。企业管理制度制定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企业开始注意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但是,即便是已然注意到了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也对以往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做了一些改善,但是不可避免的,还是会出现一些漏洞,这就导致了企业管理制度的束之高阁,无法真正的实现其管理作用,对企业的发展也无法更好发挥作用。

2.人力资源存在问题

现阶段,很多企业都存在着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在企业的用人管理方面存在着人才缺乏的现象,很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管理人才非常缺乏,亦或者是管理者的素质不到位,不能很好的完成自身的本职工作,无法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人才的引进制度不完善,很容易忽视一些可能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的新人。而且,企业的激励和鼓励制度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企业内部人才的流动过于频繁,缺乏稳定性,部门的动荡也过于明显,这就使得一些工作缺乏连贯性,无法很好的贯彻执行下去,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企业的盈利。

3.企业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

一般企业都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监督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制约和约束,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相应的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当前情况下,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企业自身和企业员工没有进行有效地监督。这样,企业内部很可能出现的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和弊端不能够做到及时的察觉,对于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的察觉和避免,这样对企业经济的管理是非常不便利的。但是企业的监督机制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甚至是在很多企业内部并没有一个专门独立的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这就无法对应着采取一些措施,无法很好的解决问题。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部门来进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及时的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4.企业绩效考核不健全

要做好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就必须要建立健全企业绩效的考核制度。如果企业内部有一个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员工的行为,对员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促使员工尽最大可能的发挥自身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也实现自身的价值。但是现阶段,很多企业并没给建立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这种现象的造成,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这也就导致了很多企业没有建立绩效考核机制的前提条件。很多企业采取的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只是将企业员工的工作政绩作为考核的依据,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将员工的自身素质与绩效考核相挂钩,这就导致了很多高素质人才被埋没,无法得到与自身价值相应的绩效。因此,在进行政绩考核时,要尤其的加入品德方面的考核,督促员工提升自身的素质和品质,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努力。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的措施

1.管理制度创新

必须要不断地创新企业的管理制度,让这些具有严格要求的管理制度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和保障。首先,要着重解决管理制度中的人事管理问题,对企业内部人员的管理,要采取比较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不要过于严厉和放松,要建立监督机制进行监督和制约,制定出能够被员工所接受的充满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其次,要解决管理不严的问题,对于一些工作中松懈的员工,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解决,以更好的提高企业的战斗力,让所有员工以更加积极地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比如说,服装企业在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时,要建立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来指导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在不断的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对服装设计及生产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建立标准化、制度化、常态化的管理。建立这些规章制度对具体项目进行管理时,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首先,要提高员工的精品意识,丰富他们的认识和概念,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精品产品;其次,要积极地推行节能环保理念,最大程度上实现节能环保、低耗能以及高效益;最后,还要对服装设计与生产质量进行控制,认真运行“精益求精”的管理体系。通过建立管理制度的方式,可以让企业的经济管理做到有据可循,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2.人才素质培养

当今,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人才的竞争,因此,必须要重视对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一个企业,只有自上而下,从高层管理者到一般管理者再到最基础的员工都具有一个较高的素质,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引进具有高素质和高水平的人才,对于企业现有的管理者和相关人才,要善于培训,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对他们进行改革,促使他们思想的革新,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动力。

3.管理理念创新

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必须创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改变以往那种认为管理工作不太重要的想法,真正的将管理工作落实到企业的发展中来。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在企业的规划方面,经营者不可操之过急,要善于从长远和全方面的角度考虑问题,不应该狭隘于一个角度,要将企业发展的全局规划串联起来,寻找更适合企业发展的角度。要综合性的考虑所有问题,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

4.提高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和前提,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动力。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也可以为企业成本的预算和核算进行调整,将这些控制的更为精准。还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的风险,将风险有效的察觉出来或者是进行杜绝,这就为企业的有效发展提供了保障。

5.发展企业内部的绩效管理

为了更好的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的有效管理,必须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绩效考核和管理制度,保证企业更好的发展。将绩效考核制度有效的引入到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可以从组织的角度出发来进行企业的绩效考核设计,从而实现对整个企业员工的绩效评估工作。进行企业内部的绩效考核制度,是能够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和规划的有效的工作,在进行绩效考核管理时,要在全面的考核企业整体经营面貌和员工的工作心态的前提下进行,以保证所制定的战略目标对所有的企业员工进行指导和规划。在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时,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说规范化导向原则、沟通导向原则、分权导向原则、目标导向原则。在进行绩效考核管理时,要善于将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基本利益考虑全面,尽可能的用绩效考核制度来规范和激励所有员工的工作,为员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提供动力支持。除此之外,还要灵活的运用绩效考核制度,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法,尽最大可能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环保企业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安全环保文化;概况;长效机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x92 文献标识码:A

一、企业安全环保文化概述

企业安全环保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不仅包括含企业特色的安全环保作风态度、思想和意识、安全环保管理机制;还包括企业安全环保生产的目标,以及营建安全生产生活环境与条件,安全环保的价值观、企业的安全环保风貌等。

首先,企业安全环保价值观的构建可谓是企业的安全环保文化建设的核心,不仅能激发、挖掘企业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与自律能力,还能促使其成为高素质的安全环保人,促进全体员工自觉养成安全环保素质及良好生产作业习惯。

另外,企业安全环保文化也是人类在有意识的进行安全生产活动中所凝结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安全环保文化,不仅是一种科学的文化现象,还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现状反映。企业的安全环保文化也具有其鲜明特色,安全性与环保性贯穿着企业整个生产与生活的始终。

二、构建企业安全环保文化的措施

企业安全环保文化是一个多层次复合体,它由一定条件下的安全环保物质文化、安全环保精神文化以及安全环保价值观文化组成。企业生产环境、生产条件、等可能有所不同,但对构建企业安全生产文化的重视却都是不容忽视的。为更科学合理的构建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可谓指出了保证企业安全的重要性,它是企业生产工期与效益的基础。如果安全和工期、安全与企业效益发生矛盾,这时候企业须首先确保安全,确保安全第一。所谓预防为主,是指其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基础策略,工作时须以防为前提,并努力弥补工作中的不足,力争把安全事故的隐患消灭掉。落实预防为主,须改变企业传统安全管理的观念,促使企业由传统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也就是变被动型的管理为主动型的管理,变静态的管理为动态的管理。

(二)健全现代安全环保生产管理体制

安全环保生产管理体制涉及常规安全环保管理,即传统安全环保管理。例如,在宏观安全环保管理方面会有安全环保生产方针、安全环保行政管理与安全环保生产工作体制此外还有,安全环保设施管理、安全环保监督检查与事故管理等;在微观综台的管理方法方面主要有安全生产的“五大原则”等方法及操作管理、安全环保生产建设、班组安全环保活动等。随着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建立与安全环保科技的快速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安全环保管理方式与技术对现代所有企业来说显得至关重要。现代安全环保管理制度是现代社会和企业实现安全的生产及生活的必经之路。一个拥有现代科技能力的企业显然十分需要与其相适应地现代安全环保生产管理的科学制度。事实上,现代安全环保生产管理也是安全生产与管理工程中最前沿、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与发展领域。

(三)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环保素养

首先,企业应努力让自己的员工自觉的践行本企业的安全环保文化,要把培养员工的安全环保文化素养作为企业工作的一个重点。加强对员工的教育与引导,运用企业文化理念促进员工自觉践行。此外,企业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引入、借鉴国外先进的安全环保管理理念与经验,不断丰富企业自身的安全环保意识和理念,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科学安全环保文化。

其次,注重引导员工成为生产工作的安全人。企业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不但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还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保持安全环保意识,促使企业员工成为一名真正的“安全人”。另外,企业应不断强化员工们对安全环保文化的理解,努力培养员工安全环保的行为习惯,增强员工的自我约束行为能力。要让每个员工在工作与生活中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要怎样做才是安全的。不断通过这种人性化的管理,让每一个员工都感受到企业的关怀与温暖。

再次,企业应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安全环保文化的培训。对专职的安全环保人员的培训,要特别注重系统性与职业性业务能力的提升,通过各种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其监管水平。而对企业基层人员的培训,则应注重增强其对安全环保工作中处理复杂情况及相应的应变能力。对企业内部关键岗位的生产技术型骨干人员的培训,要特别注重提升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企业要根据不同的工作对象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只有如此,才能科学的增强企业员工的安全环保文化素养,更好的为企业做贡献。

(四)推行科学民主的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

众所周知,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中,管理之本是人。不仅管理的主体是人,就连管理的客体也是人。而且,企业管理的动力与最终目的还是人。在安全环保的生产系统中,人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会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所以,企业在安全环保管理过程中,必须懂得尊重与关心员工,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的保障每个员工的利益,使企业员工找到企业归属感,并最终形成一致的企业共同体。此外,企业在管理方式上也应注重实现民主化。在作出某项决策之前,企业应先制定出相应方案,再由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及一线工作人员进行逐层探讨,得出相应的反馈意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决策科学合理。

环保企业管理制度范文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改进环检机构的经营理念,提高环检机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为广大车主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二、目标要求

通过深入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进一步巩固规范化管理成果,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强化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努力打造服务意识强、办事效率高、工作质量优、检测行为规范、内部管理严格、廉洁氛围浓厚的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开展文明服务岗位和优质服务标兵评选活动,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将我市环检机构建设成为“车主满意,诚信社会”的文明服务窗口。

三、工作内容

按照年市“汽车尾气污染防治大行动”的工作部署,“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分为动员部署、组织实施、总结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年4月30日前)

我市环检机构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制定并上报本单位具体实施方案。环检机构组织召开全体人员动员会,提高全体员工思想认识,进一步强化全员优质服务意识,把优质服务理念落实到每位员工的日常行为中,以服务树形象,以服务促发展。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年5月-11月)

(一)进一步加强环检机构规范化管理

1.年5月10日前,结合2010年的考核结果,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完善并细化年度人员培训计划与各项管理制度。

2.年5月31日前,完成宣传栏、户外公示栏和人员服装的统一更新,增设车主意见薄、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等服务设施。

3.年5月31日前,完成在线监控视频摄像头的更新完善,实现每个检测工位前、后端的实时监控。具体参数由市监控中心统一下发。

4.按照环保部门季度定期检查考核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每季度末完成自查报告,年度末完成总结报告。

(二)开展“服务零投诉”竞赛活动

5.年5月31日前,环检机构认真查找易产生投诉的关键节点,并制订完善措施,在注重预防上下功夫。

6.年11月底前,环检机构组织开展“服务岗位零投诉”的竞赛评选活动,成立专门的检查考核小组,每月进行流动“文明岗位”的评选,对文明岗位进行挂牌表彰,对岗位优秀个人由环检机构进行表彰奖励,并将评比结果报当地环保部门和市监控中心。

(三)开展环检机构岗位技术大比武活动

8.环检机构制定技术培训计划,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选拔出各个岗位的能人好手,提高环检质量和服务水平。

9.年8月,组织开展环检机构机动车污染防治专业知识竞赛活动,各环检机构选派5名专业人员参加全市竞赛,成绩纳入各环检机构的年终考核,并选拔3名专业人员参加岗位技术大比武活动。

(四)开展“企业服务品牌”创建活动

11.年6月至8月完成企业务宗旨、核心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管理理念、服务理念、个人座右铭等文化建设。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年12月)。

年12底前,全面总结“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好的经验与做法,并加以推广。

四、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市环保局要加强对环检机构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的组织领导,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工作进展,督导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市环保局做好对环检机构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的监督管理,做到责任落实、措施到位,及时调度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帮助研究解决有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环检机构要提高认识,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落实专人具体抓,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做好有关检查整改记录,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圆满完成。

(二)严格考核,加强督导

市环保局要按照每季度集中检查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通过不定期检查、季度检查考核、年终总评等方式,将优质服务竞赛活动评比结果纳入年度本单位的工作目标考核。

环保企业管理制度范文5

一、企业电力管理的现状

1.企业管理者对电力管理的意识模糊

企业管理者只是注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而对电力管理的意识较为模糊,企业在电力管理方面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没有认识到电力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相关制度的制定时没有体现出电力管理对企业的作用。企业高层缺乏更高的管理目的,只是安于现状,缺乏足够的创新。很多企业没有健全的管理体系和用电考评制度,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严重影响企业用电的合理性。企业在用电过程中仍然较为随意,没有科学的计算体系,企业电力应用效率较低。

2.企业参与人员素质较低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转型和企业对人才需求模式的转变,高素质的人才是确保企业发展的关键。现阶段,企业电力管理人员和参与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无法完成新时期的电力管理作用。企业缺乏正规的电力管理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培训,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无法实现质的提升,企业仍然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电力管理的效率。管理人员对企业的需求和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在电力设备采购时较为盲目,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电力参与人员对相关的技能掌握不足,是企业电力管理效率难以提升的主要因素。

3.电力设备性老化,电能消耗较大

我国企业的电力设备往往使用时间较长,设备老化严重,设备性能较为落后。企业管理人员对电力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设备更新换代较慢,设备性能很难提高。电力设备及时改造可以减少设备的电能消耗,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老化的电力设备安全隐患较多,一旦出现问题将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企业用电安全意识薄弱

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一味的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对于用电安全缺少正确的认识,企业用电安全管理较差。企业管理人员对用电安全的意识薄弱,用电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较多,严重影响企业的用电安全。企业对用电安全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安全事故的责任落实模糊,电力事故的发生率较高。

二、提高企业电力管理的对策

1.提高管理者对电力管理的重视程度

电力是企业生产和经营的主要能源,其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能否实现。电力管理的科学性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内容之一,企业想要长久发展,电力管理是重中之重。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正确认识到电力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建立科学的电力管理制度和体系,并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充分落实。电力管理制度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合理用电。管理人员要对用电情况实时记录,及时发展不合理的用电问题,对违规操作的部门或个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对节约用电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奖励。

2.提高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想要实现科学的电力管理,管理人员和参与人员的素质提高是关键。企业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企业管理的水平。企业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尤其是专业的用电管理能力。管理人员要对电力设备的用电知识清晰掌握,通过协调和组织对用电设备进行科学管理。企业要定期对电力参与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电力设备的使用技能,减少电力设备不必要的电能消耗,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高水平的管理团队和员工,是企业电力管理效率提高的保障。

3.及时有效地电力设备改造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电力企业进行改革。其中,对电力设备进行改造是其重要项目之一。其中包括线路能源消耗控制、设备更换以及整体效率提高。节能减排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主题,根据企业和居民用电高峰分析,调节供电电压。用负荷高峰来填补负荷低谷,从而实现资源最优化利用,确保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提高电力企业整体节能意识,建立内部安全管理制度

通过科管理体制的制定,为电力企业职员提供学习机会,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电力企业职员的整体节能意识。认真贯彻科学的管理体制,将节能减耗分配至个人,实施合理的惩罚和奖励制度。同时,建立和实施可行的企业管理制度,以提高管理效率。企业电力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对于管理人员,应加大其执行能力。为企业技术人员提供培训机会,从而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实施民主化和统一化的管理方案,细化工作流程,做到按章办事,有章可循。在管理实践中,管理人员应不断总结经验,促进管理体系的完善。而对于企业操作人员,应与时俱进,认识到电力发展对国家和对个人的重要作用。

三、总结

环保企业管理制度范文6

一、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纺织行业是充分竞争性行业,99.6%的企业为中小企业,95%为非公有制企业。近年来,我国纺织企业普遍加强了内部管理,涌现出一批管理好、效益好的先进企业。但是从总体上看,纺织企业管理水平依然比较落后。部分纺织企业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不明晰,决策机制和管理制度不健全,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产供销衔接不够合理等问题。企业管理水平已成为制约提高企业竞争力、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纺织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加大。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措施。

加强纺织工业企业管理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方向,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经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要求,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依法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权责,形成决策、执行和监督之间权责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协调、有效制衡的治理架构,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根据纺织工业工艺流程长、劳动用工多、品种变化快等特点,结合企业实际,研究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企业定位。在管理理念、体制机制、管理制度、组织形式、方式方法、企业文化等各方面加强创新,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先进管理体系。

三、加强基础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做好设备管理、工艺管理、操作管理、原料管理、现场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准确、规范、及时、到位,并向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

加强设备管理。对主机、辅机和仪表等纺织设备,从选购、进厂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等做好台账记录;坚持设备维修制度,做好日常检修(保养)。

加强工艺管理。严格执行工艺流程和要求,对工艺参数、工艺路线、工艺纪律、工艺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积极开展工艺创新,推进新产品开发。

加强操作管理。制定并执行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方法,及时对操作方法进行总结和提高。

加强原料管理。对棉花、化纤等纺织原料的采购、运输、入库、出库进行严格管理,做好检验检查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配棉、配毛等方案。

加强现场管理。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改善生产秩序和作业环境,使现场管理达到“环境整洁、纪律严明、物流有序、设备完好、信息准确、生产均衡”的要求,实现文明生产。

加强安全管理。认真贯彻《纺织工业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范,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检查和劳动保护。加强消防管理工作,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重点防范棉花、化纤等纺织原料以及纱、布、服装等制成品的火灾事故发生。

四、加强质量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提高产品质量的决策部署,充分认识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和“质量第一”的观念。

按照《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加强企业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产品质量发展目标,完善产品质量责任制度;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与方法,积极开展质量体系和环保体系认证;建立健全从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储运销售、技术服务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制造工艺的稳定性,保证产品质量;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促进产品品种更新和质量水平提升。

进一步健全质量标准,严格执行产品标准,杜绝无标准制造。积极采用国际先进的产品标准和质量管理标准,促进产品的质量、安全、能耗、物耗、环保等特性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标准水平。

增强质量诚信意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严格执行售后服务质量国家标准,加强售后服务、质量追溯和质量诚信管理,积极履行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承诺,严格落实产品质量责任。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制定企业品牌发展规划,以品质为基础,加强品牌管理。服装、家纺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做好自主品牌建设各项工作。

五、加强营销管理

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管理理念和质量第

一、用户至上的服务意识。注重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强市场开发。不断完善营销方式,创新营销模式,加强营销服务。

认真研究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开发新品种,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积极扩大国内消费,服装、家纺生产企业应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增加对边远乡村的销售,便利农民消费;产业用纺织品生产企业应积极开发交通、水利、建筑、新能源、农业、环保和医疗等应用领域的用户;产品外销企业应“走出去”,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在具备条件的国家和地区投资设厂,在主销市场设立物流中心和分销中心。

做好营销整体策划,制定目标市场的营销策略和产品营销计划,加强营销人员和营销团队建设,对营销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降低销售风险。

制定和完善价格决策机制,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程度和营销目标、营销策略以及产品成本,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合理有效运用价格决策机制,扩大产品销售。

加强客户管理,建立科学系统的客户关系管理方法,有效开发潜在客户,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及时了解客户意见和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加强销售网络建设,科学设计规划销售网络,优化物流配送。服装、家纺等企业应注重实施以品牌为主导推动市场拓展的策略,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平台,提高市场快速反应能力。

六、加强财务资金管理

根据纺织企业资金需求大、周转快的特点,全面树立以资金管理为主导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强化现金流管理,加强资金计划管理,对资金筹集、资产运营、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率,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财务成本,保障资金安全。

严格资金审批制度和程序,做到事前分析、事中控制、事后问责与考核,资金的预算、控制、分析、考核落实到位。重大的资金支出要加强可行性分析,完善资金项目决策责任制。

切实强化企业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管理,强化合同订单管理,高度重视货款回收工作,落实催收责任,加强存货占用资金的核算,防止和减少坏账、贬值和损失,杜绝侵占和浪费。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健全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完善资金管理和决策程序。合理运用金融工具,严格按照市场监管要求开展交易活动,杜绝金融衍生品投机行为,有效控制金融产品投资风险;加强外汇资产管理,减少汇兑损失;健全企业担保业务审批管理制度,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从严控制企业对外提供担保、抵押、质押等业务。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由事后审计向事前防范为主转变,对重点业务、重点部位,对普遍性、苗头性的问题,对控制薄弱环节和管理中关注的重要事项要进行重点审计。

七、加强成本管理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各项预算定额和费用标准的约束力,实现成本费用有效控制。做好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健全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建立跟踪市场价格的内部核算体系。

推广实施目标成本管理,强化消耗定额管理。构成纺织品成本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染化料、燃料、包装料、低值易耗品、设备平修、机物料消耗等生产耗费都应纳入定额管理。科学制定企业生产计划,对工艺流程、生产进度、过程质量、库存与在制品等进行全面控制,把目标成本分解到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目标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考核成本指标,提高流程效率和优质产品率。

针对纺织原料在纺织品生产成本所占比重较高的状况,加强原料采购、储运、配用等环节管理与控制,合理选择公开招标采购、集中采购、比价采购和电子商务采购等方式,科学合理制定采购品种、采购批量、采购频率和采购地点,降低采购成本;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切实降低原料消耗水平。

严格控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开支;加强物流管理,降低物流运作与管理成本,提高物流专业化管理水平;规范企业员工薪酬管理制度,合理确定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

坚持月度资产盘存,严格产品费用划分,准确成本核算,定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合理安排生产、增收节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八、加强节能降耗管理

坚持应用先进技术与淘汰落后相结合,坚持清洁生产与污染治理相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节能降耗。

开发、采用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大力开发节能、高效率、连续化、自动化、差别化和绿色环保的纺织机械。印染、化纤等企业应注重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耗能多、耗水大的落后设备。

建立完善节能降耗责任考核和激励机制,制定和实施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按基本生产用能、辅助生产用能分解落实管理责任,对制冷、制热、制汽,节能照明、回水利用、污水处理等要有专人负责。重点用能单位应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并建立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大力推进能源、用水三级计量管理,推广采用中水、热能回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达标排放。

在纺织产业集群、工业园区,积极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集中污水处理等,鼓励废水梯级利用和废热回收综合利用,减少能源消耗。

九、加强信息化建设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利用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水平,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纺织企业,建立面向供应链上下游合作的信息系统,促进业务流程和生产过程的优化。加快纺织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通过行业性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实现企业资源高效配置。

加快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企业生产的融合,在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环节,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等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产品设计数字化、生产管理自动化、营销服务信息化、财务管理规范化。充分整合企业内部的各种系统资源,发挥信息化的综合效益,实现应用系统集成化,促进管理决策智能化。

生产终端消费品的服装、家纺等企业要整合内部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鼓励大规模定制,改变传统的设计、制造、营销方式,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

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机制,完善约束激励机制。加快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高素质职业经理人才的培养,鼓励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聘用职业经理,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

强化生产定员管理,加强工艺生产用工测定,根据不同产品不同工艺及时调整工时定额和生产用工。做好岗位分析和工作设计,确定每个工作和岗位对员工的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技工、技师队伍建设,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广大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技能。

坚持以人为本,把企业发展规划与员工发展计划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员工的各种利益与需求,促进企业与员工协调发展,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规范的员工招聘、培训、留用、晋升、退出、奖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员工队伍。努力改善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人员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