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程设计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课程设计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课程设计方案

教学课程设计方案范文1

关键词:塑料模具;设计教学方案;模块化教学;多元化评价

1 课程的定位

《塑料模具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重点专业技术课程,是培养模具行业设计、管理、生产和维修等岗位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综合课程。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培养服务于模具制造业一线,能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进行塑料模具设计、加工制作、及进行模具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为特点,以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实用性、实践性为前提,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模具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本职业素质、技能操作和应用能力,贯彻"必须、够用"的原则,制定合理的课程方案,执行能力本位教育,强调能力(知识+技能)学习的教育方式,使学生能根据企业实际生产过程进行塑料选择、模具结构设计和制造、模具安装与调试以及"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最终达到能够设计、制造中等复杂程度的模具,并初步具有分析、解决成型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

《塑料模具设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因此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模塑成型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是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其课程教学,必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产品任务为驱动",将专业理论与实践内容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性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能力运用的目的,知识服务于实践,在实践中得以提升,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2 课程设计思路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

依据对长三角地区塑料加工行业的人才需求调研情况,针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和专科学生的特点,校企合作联合开发、设计,确立《塑料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时数,使课程内容与模具行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要求对接,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模具设计与制造岗位群规范相符,突出专业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先进性。

(2)以项目化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在全程教学中,本着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内容形象化、动态过程可视化的教学理念,寻求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方法贯穿于塑料模具设计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即重点任务在第一堂课就下达作业或设计任务、讲要求-看实物-随后讲理论-分析案例-作设计-分析"所作设计"-修改设计-完成整个设计。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以"塑料制件的模具设计任务"为驱动,以模具行业工作过程为主线的能力培养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求和深化知识的能力,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达到培养目标,教学载体可以随企业的发展进行更换,凸显课程的开发性。

(3)实施模块化教学,适应个体发展

改变目前的教学要求过于统一的现状,以塑料模具职业技能要求和相应的模具知识为模块,实施教学目标分级别、教学内容分级别的模块化教学,适应不同基础和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的个体需求。根据模具设计岗位要求,重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三个递进层次的训练:岗位操作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综合能力训练。三个训练层次结构有序,由简单到复杂,由技能操作到系统设计,每一层都尽量贴近工程实际。

(4)创新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在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结合项目中各个任务的特点,设计过程性评价和成果评价、学生间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并重的评价体系,同时引入企业对设计成果的评价,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重视项目学习的每一个过程,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全面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性和自信心,养成学生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5)重视核心能力的培养,渗透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精神

坚持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观,以强化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的培养为切入口,重视核心能力培养,渗透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在项目教学设计中,以人们在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具有最普遍适用性和最广泛可迁移性的核心能力的培养为抓手,努力培养学生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最基本的行为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沟通能力等核心职业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 教学内容的设计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岗位需求如下表1-1所示: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框架如下表2所示:

模块一为塑料模具设计入门,学生完成本模块后具有一定的模具结构认知和设计能力,对应四级模具设计师中塑料模部分的技能要求。

模块二为塑料模具设计提高,学生完成本模块后具有一定的中等复杂程度塑料模具设计能力,对应三级模具设计师中塑料模部分的技能要求,可根据自己选择的职业岗位进行顶岗实习。

模块三为塑料模具设计精通,针对模具加工技师方向的学生深造,与模具综合实训相结合,学生完成本模块后具有基于CAD/CAM的塑料模具加工能力,可根据自己选择的职业岗位进行顶岗实习。

模块四为塑料模具设计精通,针对模具设计师方向的学生深造,学生完成本模块后可讲CAE软件应用于塑料模具设计,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可根据自己选择的职业岗位进行顶岗实习。

模块一和模块二为本课程的必选内容,模块三和模块四为可选内容,与后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相结合。

所有模块融入生产管理知识、生产技术管理知识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考核手段的多样化

实施考试改革与教学改革相配套,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能力评价优先,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①坚持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以技术应用为主,以能力教学为核心的原则,重新制定课程方案、教学内容,建立"过程性考核与期末总结性考试并重,多次、多种考核共存综合评定成绩"的考核模式,使考试更多样化、全面化,突出技能与能力的考核,培养学生学习的灵活性、积极性、创新性。

②建立由口试、现场操作、专题研讨、试卷库组成的考试体系。口试内容尽可能结合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应用,考核学生的工程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面试(现场操作)要求学生自己选用模具,校核模具参数,安装调试模具,设定工艺参数,分析产品质量,最终生产出合格产品,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专题研讨以常用注塑模具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为主,结合企业工程实际问题,从不同方面开展专题研讨,既可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巩固本课程及已学过的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③坚持职业技能和核心职业能力双培养,实现课程标准与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引入职业核心能力目标考核,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沟通能力等核心职业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那一沙,袁玫,吴子东.教学设计研究综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3):109-113.

[2]徐涵,以工作工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2(2):3-8.

教学课程设计方案范文2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充分体现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以财务管理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创设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按职业能力成长规律,设计三段渐进式教学模式。

(二)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职业岗位能力的任职要求和职业能力分析,以行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基础,紧紧围绕完成会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内容情境化,教学过程工作化,教学载体任务化,教学手段多样化。企业理财岗位工作过程即教学过程,教学载体是27个学习情境,工作任务是高度仿真的62项工作任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课堂与实训场所一体化,从而为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二、课程内容选取

(一)课程内容选取的总体思路 根据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确定岗位核心职业能力;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课程培养目标;根据岗位需求和课程培养目标,选取教学内容。

(1)确定岗位核心职业能力。分析助理会计师、会计师、理财规划师和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资格标准,结合财务管理岗位需求,分析确定的财务管理岗位核心职业能力有:筹资管理能力、项目投资管理能力、证券投资管理能力、营运资金管理能力、利润分配管理能力、财务预算管理能力、财务控制能力和财务分析能力。

(2)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包括: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能够进行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决策;能够运用财务预算和财务控制方法,进行财务规划与控制;能够正确进行财务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3)根据岗位需求和课程培养目标,选取教学内容。根据岗位需求和课程培养目标,将筹资管理、项目投资管理、证券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财务预算管理、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内容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职业适应性,而且为学生考取助理会计师、会计师、理财规划师、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三、课程教学模式

按职业成长规律,将教学过程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单项情境实训、校内模拟综合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综合实训等三个阶段,形成“三段渐进式”教学模式,如图4所示。

(一)单项情境实训 该阶段的教学内容包括62项工作任务,重点培养学生的单项理财能力。每项工作任务都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将每个班分为6-10个学习小组,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6个阶段进行,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体教学过程如图5所示。

(二)校内模拟综合实训 该阶段可分为项目综合实训和企业经营模拟实训两项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虚拟综合理财能力。项目综合实训通过创设虚拟企业,模拟完整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情境,完成从资金筹集到财务分析各环节的综合工作任务。企业经营模拟实训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提供一个完整的仿真学习环境,让学员在游戏般的训练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培养学生财务决策的全局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感受企业发展的典型历程,感悟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实现知识从分散到综合的初步转化和迁移。

(三)校外实训基地综合实训 该阶段可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进行,达到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重点培养学生的真实综合理财能力。

企业认知实习、专业调研贯穿于三个教学阶段中,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实现职业教育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四、课程教学形式

(一)案例分析 采用案例的方法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通过剖析财务管理案例,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

(二)模拟实训 一是自主构建Excel模板进行财务决策。将在理论课中学过的各种数学模型利用Excel所提供的各种工具转换成计算机模型,并自动进行财务决策。这种方式既大大提高了教学的信息化程度,也提高了学生利用Excel自主建模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后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网中网财务管理实训教学软件操作。学生通过操作财务管理教学软件,能够体验不同工作岗位上角色,完成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三是证券模拟操作。通过证券模拟软件和网络股票模拟操作,熟悉股票投资的全过程,体验股市的高风险、收益的不稳定,为将来从事证券工作准备条件。四是企业经营模拟对抗训练。学生分别组成若干个管理团队,互相竞争,每个小组的成员将分别担任公司中的重要职位,每组要亲自经营销售良好、资金充裕的企业,并要连续从事2至3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企业结构和经营管理的结果将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上,复杂、抽象的财务理论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这将有助于学生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科学决策程序。

(三)校外实习 一般有假期实习、基地实习和毕业实习。假期实习是利用寒暑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调查研究一些实际问题或到企业中工作;基地实习是定期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毕业实习是在大三的最后一个学期安排一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到单位进行全职实践。

(四)毕业设计 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实践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具体取决于毕业设计选题,在选题范围内实践财务管理知识。

五、课程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特点,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注重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教育教学成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创新。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阶段,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等。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由62项工作任务来驱动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虚拟理财情境,按照“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自主协作完成任务-交流评价”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就是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做”的统一。

(二)案例教学法 通过与企业共同开发或借鉴经典财务管理案例,每项工作任务都以典型案例引出,经过一个“引出案例—明确任务—分析案例—解决问题—任务拓展”的完整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境式教学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描绘的情境,设计出形象鲜明的影像、图片,辅之以生动的文字,并借助音乐的感染力,再现教学内容的情境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师生在此情境下进行一种情境交融的教学活动。本课程创设高度仿真的10个学习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四)角色扮演教学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习情境中扮演筹资、项目投资、证券投资、利润分配、财务预算与控制、财务分析等不同工作岗位的职业角色,以提高学生社会能力和分工协作能力。

(五)专家进课堂 根据教学内容,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专家来学校授课、举办讲座,为学生介绍学术前沿知识、企业财务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和经验感受。这样不仅能使该课程教学及时抓住财务管理学术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而且能让学生间接感受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课程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过去传统的单纯在课堂上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把多媒体授课、网络辅助教学、利用先进的实践教学软件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课程信息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设计虚拟理财情境,实行情境化教学 创设虚拟公司和虚拟理财环境,让学生在财务管理实训室或利用财务管理实训软件模拟完成现实财务管理岗位工作,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实现知识能力有效迁移。

(二)利用Excel、财务专用计算器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工具,课程组自行开发基于Excel的财务管理系统,引入财务计算器作为计算工具,实现财务管理决策的自动化和无纸化。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采用手工计算、创设Excel模板计算和利用财务计算器计算三种计算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本课程教学在财务管理实训室进行,师生人手一机,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此外,本课程还建有精品课程网站,师生可充分利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交流互动。

七、课程教学考评方式

考评方式灵活多样,平时评价与集中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考评内容包括校内单项情境实训考评、校内项目综合实训考评、企业经营模拟综合实训考评和校外实习考评四部分,分别占50分、15分、15分和20分。评分依据分为实训态度、实训中的表现、协作精神、作业质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六部分,分别占10分、20分、10分、30分、15分、15分。具体计分办法如下:(1)单项情境实训考评实行分组考评,考评实行百分制,教师考评和学生互评各占50%。其计分公式:单项情境实训成绩=62项工作任务的算术平均分数×50%。(2)项目综合实训考评实行分组考评,考评实行百分制,教师考评和学生互评各占50%。项目综合实训成绩=项目综合实训分数×15%。(3)企业经营模拟综合实训考评实行分组考评,实训成绩由系统自动产生,第一名得15分,每降低一名减1分。(4)校外实习考评,由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和校内领队教师相结合的方式按个人考评。考评实行百分制,每项实习任务100分。每项校外实习任务成绩=实训基地指导教师评分×70%+校内领队教师评分×30%。校外实习成绩=9项校外实习任务算术平均分数×20%。(5)学生实训总成绩=单项情境实训成绩+项目综合实训成绩+企业经营模拟综合实训成绩+校外实习成绩。

[本文系高凡修主持的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教学课程设计方案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3-0620-02

Analysis on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ed Course Teaching Design

CHANG Juan

(Linfen College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041000,China)

Abstract: Based oncomputer application basepublic basic course analysis, it expounded the course teaching design ideas in five aspects: the nature and tasks of the curriculum,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arrangement, the design of course objectives, teaching media settings, teaching process and learning suggestions.

Key words: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e; course teaching design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全国各个大、中专院校都开设的一课计算机基础课程。根据课程大纲要求,教学过程是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的辅导为辅两者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由封闭教学向开放教育过渡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突出开放教育的特点,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规定的培养目标,利用学校提供的课本教材、机房设备等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面授辅导、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中院校学生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是为培养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够适应未来计算机使用要求的大专层次应用型人才服务的。

本课程是讲授计算机文化知识和计算机基本使用方法的入门课程,内容侧重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学会至少一种输入法,学会操作电脑及简单的维护;熟练掌握Office套装软件中的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2003的使用及上网冲浪知识。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力求以就业为导向,项目任务为驱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将知识传授、素质培养、能力提高、课程实训,即教、学、练、训融为一体化进行教学,以“必需”“够用”“会用”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舍去复杂、非实用的理论分析,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专科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分两学期开设,课内78学时。其中:课堂讲解18学时,上机实习48学时,定期辅导12学时。

2教学内容

紧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传统教学内容为基础,重点介绍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础操作、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2003办公软件的操作、国际互联网应用能力的培养等。目的是培养学生规范、高效率、高质量地综合应用办公软件能力,将“能力培养”作为课程的最终目标。

3课程目标设计

3.1能力目标

1)具有计算机系统基本知识及使用微型计算机的初步能力;

2)具有运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能力,学会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3)具有利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能力;

4)具有利用Excel进行电子表格及数据处理能力;

5)具有利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及其处理能力;

6)具有上网操作能力;

7)具有使用部分常用工具软件的能力。

3.2知识目标

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一种汉字输入法;

2)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界面操作及文件和文件夹的各种管理操作;3)掌握Word文档的文字的输入和基本的编辑与排版、表格的建立及编辑;

4)掌握Excel工作簿的建立及编辑、公式及常用函数的使用、数据查找、排序、筛选和数据的分类汇总;5)掌握新建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及动画设置;

6)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的简单使用;7)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4课程教学媒体设置及内容具体的安排

本课程内容及教学课时安排如下:

本课程教学媒体包括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和模拟考试环境软件等。

1)文字教材包括教科书《计算机应用基础》。

2)多媒体课件由代课教师自己制作。

3)模拟考试环境软件与文字教材相配套,向学生提供,其作用一是为了便于学生随时检验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二是模拟考试的题目形式与无纸化考试的题目形式相近,为学生适应无纸化考试打基础。

5教学过程及学习建议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依靠已有的教学媒体进行,知识性的内容主要通过自学完成;操作技能必须通过上机实习完成;多媒体教学及模拟考试环境软件的使用应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课堂上课将讲解章节的重点、难点、要点;定期辅导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集中答疑。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应首先了解教学大纲内容,其次了解教学媒体的功能,再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应根据文字教材中提供的内容,再配合要使用方法和学习建议,采取下列步骤循序渐进地学习:

1)阅读和预习学习内容;

2)观看多媒体教学课件;

3)完成思考题和作业题;

4)上机实验;

5)集中辅导和答疑;

6)使用模拟考试环境软件自测学习效果;

7)通过自测结果发现问题,返回上述相关的步骤解决问题。

由于本课程特别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上机实验在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中起决定性作用,否则将可能无法通过考试。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的入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内容多、比较杂、更新快、学时紧;学生程度不一,教与学的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必须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学有所为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李伟艺,王惠兰.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2009(4):17-18.

[2]柳青.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冯乃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意见[Z].

教学课程设计方案范文4

关键词:XML课程;项目驱动;教学方案设计

本科高校开设的XML课程[1-2] 是一门面向应用的课程,一般涵盖XML应用和XML程序设计技术。XML本身是由各种适用于解决特定问题的技术所组成的庞大技术体系,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多,针对的应用面广。传统的教学方案中,对教学内容的组织一般按各种技术点进行划分,每种知识点先解释基本概念,介绍技术原理,再举应用实例。这种方法完全由教师主宰教学进程,仅采用讲授法进行知识灌输,学生往往难于接受繁杂的新知识;而仅凭简单应用实例来讲解知识和技术,学生完成学习后,难于应对实际开发问题。

项目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为主线,把知识点融入项目执行的各个环节中,随着项目的进展完成各项教学任务。项目驱动的学习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式学习模式[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4]。教师指定应用场景,提出项目需求,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积极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学生则是项目的主动参与者,需要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结合新知识去尝试自主解决问题。该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参与和师生互动,充分激发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把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框架中,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得到大量关注,已在不少应用型课程的教学中得到了研究和实践[5-7]。由于不同课程存在特殊性,教学方案的可操作性很大程度与课程内容相关。针对XML课程的特点和传统教学方案的不足,本文提出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案。

1 教学方案概览

XML课程的项目驱动教学方案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角色――教师和学生通过项目这个媒介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为了使课程知识点的与项目实施紧密结合,教师需要深刻领会XML知识点的分布和联系情况,从而合理设计项目框架。一方面需要组织教学用项目,便于知识点的介绍和技术的讲解,以及合理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另一方面,需要指定能与教学项目同步的实践用项目,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新技能,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由于项目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需要较多互动,因此教师需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从而保证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J04005)。

作者简介:陈荣鑫,男,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自动化、数据库技术;江边,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本门课程安排在第三学年,计算机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一般都学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库技术这两门重要的先修课程,掌握了相关背景知识和基本编程技术。由于进行过课程设计,学生曾经接受过中小型项目开发的训练,具备基本的开发经验。笔者所在学校的多数学生还学习了Web程序设计这门选修课,学生所具备的这些基本素质和训练都为项目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本条件。此外,从事该门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大多具备有企业级项目开发经历,承担或参与过各类横向项目,项目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师资情况为项目教学的成功进行提供重要保障。

2 教学内容组织

教学内容组织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首先需要根据大纲规定的教学知识点,对教学内容合理分析和划分,使之易于融入教学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其次对各个有内在联系的知识模块协同项目实施进程进行

组织。最后为教学计划制定课时安排,包括分配讲授课时和实践课时。

2.1 内容划分

XML课程教学知识要点包括XML数据本身的描述和组织形式,XML数据的正确性验证,XML数据对象与应用,XML的解析模型和解析方法,以XPath为关键技术的各种查询、变换方法,以及界面格式化应用。图2展示了项目层次与XML课程知识点的关系,图中的圆圈表示各知识要点,箭头反映了知识点之间的依赖关系,也决定了知识点的教学先后次序。

一个Web典型应用项目的开发层次主要有三个,即数据层、服务层和界面层。XML技术体系为此类开发提供了丰富和完整的解决方案,对应各个设计层面提供相应的技术设施,课程中的知识要点可以划分到相应的开发层次中去。图2反映了XML知识体系根据项目实施层次划分的结果。

2.2 内容组织

在教学内容划分的基础上,可以清晰地发现各个知识要点的分布情况,这有利于进一步把知识要点映射到教学项目实施进程上来。教学项目的具体功能的需求分析要和所要介绍的知识点或技术要点结合起来。如下表所示,项目总体按三个功能层次划分,细化的功能描述说明了每个单位模块的具体需求。

数据层部分:需要定义基本的信息数据,即完成XML数据库设计。需要分别通过两种重要的XML数据验证手段――DTD和XML Schema对数据进行合法验证。

服务层部分:完成XML操作基本功能的设计,包括实现对数据的新建、增加、删除和修改等操作。还要完成各种附加功能,如pdf文档输出,与关系数据库连接以及远程通信服务等。应用的核心技术点包括DSO数据岛技术,以及XPath技术等,这些应用使得项目系统具备较为完善的功能,技术含量也大为增加。

界面层部分:根据功能需求,采用CSS,XSLT等不同方法,完成数据的个性化显示设计。

2.3 课时安排

教学顺序基本可以按下表中安排的次序进行,先学习数据层,接着服务层,最后是界面层。鉴于界面层相对比较简单,知识点较为单一,也可以安排在服务层之前学习。进度可参照表中右列的教学课时进行,按总计36个授课学时进行分配。由于数据层的内容涉及较多XML入门知识,分配了8个课时;服务层部分集中了XML关键技术应用,有些知识点还有相互交叉和依赖现象,较为复杂,故分配了22课时;界面层相对较为容易,故用6个课时完成。

实践环节共计18个课时,一般是完成一个教学要点讲授后,对可独立实现的功能安排实验课。数据层实践由于需要熟悉开发环境和各种软件操作,可适当安排多些时间,分配6课时。服务层的实践内容丰富,主要功能在这阶段开发完成,分配8个课时。其中按功能需求细化,查找操作类的功能实现占3课时,更新操作类的占3课时,其他应用类占2课时。界面层的设计较为简单,安排2个课时。最后留出2个课时作为系统整合调试用。如表1所示。

3 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实施过程由讲授、实践、评价三个环节组成。其中讲授和实践两个环节同步进行,评价环节则在实践环节开展过程中分阶段进行。

3.1 讲授环节

项目驱动教学法以项目作为新知识讲授和新技能培养的载体,讲授不仅需要强调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这一环节更重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以开发者的角度出发,用工程应用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参与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完成新知识体系的建构。讲授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 知识讲解和技能培养的结合。

在教学项目教授过程中,教师本身扮演了两个身份,即是需求专家,又是总设计师。讲授时需要引导学生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理解某项技术的用途和基本原理。学生则需要用项目参与者的角度,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与已有知识融合,活学活用,培养使用新技能进行应用开发的意识。比如在进行界面层的教学时,给出对XML数据进行可视化的需求,首先可选用级联样式单(CSS),该法与传统Html的格式化输出方法一致,简单易用。接着提出对XML更细致的格式化要求,比如要求抽取部分数据,包装后按要求显示,CSS无法做到此类更为灵活的格式化输出,此时引入可扩展样式语言转换(XSLT)技术,才能很好解决该问题。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很快能理解该技术的产生的背景和适合的应用场景。

2) 重点突出和逻辑清晰。

教学项目的实现与实际项目开发的目的存在差别,需要把握好度。教学项目的实施原则上要求获得一定效果,但是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构新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而该体系的建立依靠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基本原理的掌握。项目的完善需要注重设计和编码开发,如果一味追求项目的实施效果,而把XML关键知识的学习放在次要位置,容易造成舍本逐末。

传统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按章节组织教学,先见树木,后见森林,容易隔断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项目驱动方法的引入,不能弱化知识点的介绍。由于项目功能通常会涉及几种技术,各种技术之间的联系不可避免,但太多联系,容易造成混乱,因此需要有清晰的逻辑框架,组织知识点的讲授。每个重要知识点的讲授都需要依靠一个合适的项目功能作为实施载体,也就是说每个项目功能的实现需要突出一个知识要点。比如服务功能开发中,登陆验证功能的需求主要为了引入XPath技术的应用;而搜索帖子功能仍可以利用XPath实现部分功能,但主要是为了引入XQuery技术的介绍。

3) 教学进度的控制。

教学计划有明确的时间表,项目实施也有时间表,二者不可能完全一致,但应尽量把二者统一。要使得两条时间线要很好吻合,除了做好教学内容取舍以外,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安排讲授时间。若教学进度控制不好,容易造成有始无终的后果,整个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由于教学情况是动态的,学生接受状态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教学进度。为保证进度,需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项目的局部需求。

4) 交叉内容的讲解。

虽然整个XML知识体系存在层次脉络,而且教学设计时完成了教学内容划分,但还是无法把各个知识点进行独立完整教学。表现在教学项目实施时,所涉及的某些知识点出现在后续章节;而某些知识点则是反复出现的。对于涉及的后续章节知识,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展开细致的讲解,教师仍需要做简明扼要的铺垫,否则可能造成学生的学习困境。对于可能反复出现的知识点,应尽量安排在前期讲解,这些是教学内容组织时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3.2 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和讲授环节是同步进行的,需要强调有以下两点:一是实践项目和讲授项目要有相似性。采用新学习的知识完成项目设计和实施毕竟难度较大,一个完全陌生的实践项目难于在有限时间内被理解和实施,从而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教学计划中对讲授和实践的时间要求同步,便于学生能把新知识及时融入实践中。

实践环节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仍然需要把握好总体要求和进度。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项目需求,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注意充分激发其主动性,鼓励创新积极性,让学生完成特定实践环节后能获得成就感。采用的措施包括点评较好完成的学生作品并予以表扬;对学生的反馈及时反映并加以引导,以项目合作者的角度与学生平等交流、讨论设计与实现思路。

在实践环节应该保留一定的区分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在项目达成的程度上应制定不同的要求。包括技术选用难度和实现功能的数量等。比如对指定完成搜索帖子的功能,需进一步细化要求。在技术选用难度方面,基本要求是采用XPath获取特定查询结果,更高的要求是采用XQuery获取查询结果,并进行排序和除重等操作;在实现功能的数量方面,基本要求是完成两个类似的查询设计,更高的要求是增加更多类似的查询设计需求。对于初学者,期望其在18个课时内完成所有实践任务是不太现实的。为此,需要保证实践课时的有效利用,集中解决学生设计和编码过程中的疑问。同时,需要督促学生课后开展工作,鼓励通过网络自寻答案或共同探讨等方式,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实践项目的实施是分工合作的过程。小组成员原则可以自由组合,为保证实践项目有效完成,教师需要适当介入和干预,尽量使得每个小组由学习较好的和较差的同学组成,并且要求各个成员有明确的分工。

3.3 评价环节

传统的试卷笔试只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和对技术的部分理解程度,难于全面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实践性强是XML课程的最大特点,强调在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理解和对技术灵活掌握,项目实施效果可为考核提供依据。因此考核不采用试卷笔试这种形式,而是根据实验验收情况和实验报告质量来评定成绩。成绩分配方面,大体上实践环节的设计和编码效果占70%,实验报告占30%。

实验验收通过问答考核方式进行,对每组的各个成员口头提问,指定演示操作。要求学生按序进行,其他学生不得围观讨论,以便确认每位学生完成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技术要点的掌握程度。由于验收是按阶段进行的,因此可以达到密切跟踪教学效果的目的,从而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教学调整。验收阶段基本可按照实践环节的进度安排,比如完成数据层设计,就进行第一次验收;完成服务层设计的各个阶段可以适当安排时间验收。验收前提是需要有可展示的阶段设计和实施成果。

实验报告反映了项目实施情况,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基本的表达组织能力,应作为教学实施的重要记录。在实验报告的评价过程中应注意每个小组成员是否完成大致相等的工作量,避免他人代劳。

4 结语

针对XML课程的特点和传统教学方案的不足,我们提出了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案,尝试以项目作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载体,把相关各技术要点有机统一起来。该法的目标不仅在于知识和技能的有效传授,还在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XML课程的教学实践表明,项目驱动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和领会了XML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今后我们还需要通过更多的教学实践积累经验,对该教学方案的内容、进度等各方面进行精心调整,使之更为合理有效,并适时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丁跃潮,张涛. XML实用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15.

[2] 吴洁. XML应用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0-85.

[3] 刘景福,钟志贤.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的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8-22.

[4] 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 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63-169.

[5] 冷淑君. 以项目为中心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电化教育,2008(7):76-78.

[6] 黎孟雄. 项目驱动法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7(3):44-46.

[7] 邬彤. 基于项目的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电化教育,2009(6):95-98.

Project Driven Teaching Scheme Design for XML Course

CHEN Rongxin1, JIANG Bian2

(1. Computer Engineering College, Jimei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 China;

2. Institute of Education,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教学课程设计方案范文5

本节课是苏教版数学选修1-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小结复习课的第一课时。

离心率是圆锥曲线的共性特征之一,它不仅体现了圆锥曲线的方程中参数的某种关系,而且也与圆锥曲线的形状密不可分。同时对离心率的研究既是圆锥曲线在形式上的统一,也是在研究方法上的统一,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简单的几何性质,也对圆锥曲线的共性特征有所认识,这都为这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从方程形式看,圆锥曲线的方程都是二次的;从集合(或轨迹)的观点看,它们都是与定点和定直线的距离比是常数e的点的集合(或轨迹)。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从数和形两方面来思考的意识,本节课最大障碍是如何根据题意建立起关于圆锥曲线方程中基本量的关系。

三、设计思想

1.教法

诱导思维法:运用诱导思维法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分组讨论法: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讲练结合法: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攻破重点,解决难点。

2.学法

由于本节课是复习课,所以应通过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简单的几何性质的复习进行引入,之后再通过设计一些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问题,层层铺垫,组织和启发学生获得推导思路。同时,为了促进成绩优秀学生的发展,笔者还设计了选做题和探索题,进一步培养优秀生用函数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

四、教学目标

理解离心率与圆锥曲线方程中基本量的关系,巧用离心率求基本量。

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从题目中找出基本量的关系,求离心率的值或范围。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一是巧用离心率与基本量的关系,二是从数和形的角度建立圆锥曲线方程基本量的关系。

本节课的难点: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建立圆锥曲线方程基本量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归纳总结,复习铺垫

(多媒体课件给出相应的曲线方程表格,由学生回答填空,学生回答一个,屏幕上出现相应的答案)

[设计思路]

由于这是一堂复习课,加上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是理科班,学生有较好的数学基础,领悟能力较好。因此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一组填空题,旨在了解学生状况,又可以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通过个别回答、集体修正的方法使笔者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同时,笔者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小结,概括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2.理解定义,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反馈练习使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同时,能有机会检验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训练,拓展自主发展的空间,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潜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七、教学反思

笔者在这堂课利用PPT课件,举了3个例题,借助变式,层层深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会了从求解一个问题到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思考模式。

对多媒体课件的思考:多媒体的利用,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理论变得形象、生动而且比较容易掌握。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节省了板演的时间,因此本节课还设计了学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对变式的思考:本节课的主题是对圆锥曲线离心率的一个回顾、复习与总结,从例题设计来看是对题型进行归纳分类,通过一个题掌握一类题,本身就是在“变”,而对例2的变式,也是对相关问题的巩固,这里变式要注意变的“时”“度”“量”的问题。

教学课程设计方案范文6

【关键词】任务驱动 模块化 电子商务 客户关系管理 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0148-03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盈利性商务模式的逐步探索、创新与不断完善,以及消费者接受程度的不断提升,电子商务在国内取得了质的飞跃,夺取了惊人的消费市场份额,并呈现出广阔持续的未来发展空间。电子商务行业的美好前景不但使广大电商企业坚定了信心,而且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涉足电商界。一方面,产业的发展必然驱动行业对于相应职位的需求;另一方面,作为培养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设计等方面,都与行业发展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滞后、甚至脱节,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相应岗位的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因此,相关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改革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基于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体系,对于新形势下电子商务专业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案。

一、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是指将教学的内容以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和练习,在与他人包括教师的互动过程中,逐步掌握课程要求的相应知识与技能。

模块化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按照教学方案的体系划分,形成若干个教学模块,每一模块再包含进一步细分的教学子模块,依靠模块之间的合理搭配组合,共同构建成一张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网。通过类似于搭建积木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基于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式的调整,从而使课程具备更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教学的可操作性。

将任务驱动与模块化教学相结合,形成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体系,对于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而言,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以基于专业知识的实用技能传授为主,传统的由教师在课堂上单方面讲授的教学方法,往往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可能会在部分学生中触发厌学的心理。相反,若能在专业课程的教案与教法的设计上,将教学的知识与技能通过任务模块的方式进行分配,借助于教师的课堂引导,以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实施教学工作,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方案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以强调培养学生应对未来实际工作的职业技能为主。电子商务作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产业,其对人才的需求,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包括技术支持类、商务服务类,以及中高级管理类。根据本院近年来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去向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专业对口就业方向,还是以商务服务类为主。而客户关系管理,正是商务服务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业务内容。从企业生存的角度来看,只有尊重客户,重视客户,管理好客户,企业才能进一步获取持续健康的发展空间。然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开展客户关系管理的各项工作,与在传统环境下开展客户关系管理的各项工作相比,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并具有一些新的行业特点。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相关教材建设步伐跟不上电子商务行业的飞速发展,导致对应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职业技能需求存在着一定的滞后甚至脱节。现行教材的教学内容以同时面向几个经济管理类专业为基础而设定,内容宽泛性虽然不错,但是行业针对性不强。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的差异性,要求任课教师无论是从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角度,还是从促进专业课程建设跟上行业时展的角度,都必须在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上,进行相应的改革。教学方案不能全盘照搬传统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与电子商务行业的特征以及相应职位的技能要求进行有机结合,以便作出适当的教学方案调整甚至创新。因此,为使教学方案的设计体系不拘泥于现有教材,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案改革应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为客户提供各项相应服务的工作内容,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任务。

三、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目标,学生应当在完成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学习之后,掌握在行业内,尤其是电子商务环境下,开展客户关系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各项知识和技能,并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具体指标可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一)知识目标。第一,了解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内容与基本知识、以及CRM系统的实施方法。第二,熟悉客户关系管理的各类岗位职责与操作技能的要求、客户关系管理的常见手段以及CRM系统的类别和组织架构。第三,掌握客户的识别与定位、客户的选择与开发、客户信息管理、客户信用与客户价值管理、客户满意与客户投诉管理、客户忠诚与客户流失管理、客户服务与客户促销管理等各项业务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方法。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客户关系管理的专业技能并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学会通过有效地开展客户关系管理工作,维护客户和企业的利益,进而为企业开拓市场,确立竞争优势创造有利条件。能力目标分为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单项技能包括:客户的识别、客户的定位、客户的选择、客户的分类管理、目标客户的开发、客户信息的搜集、客户信息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客户信息档案的分析和利用、客户信用管理、客户价值管理、客户满意管理、客户投诉管理、客户忠诚管理、客户流失管理、客户服务管理、客户促销管理、客户呼叫中心以及客户数据挖掘。综合技能要求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会综合运用客户关系管理的各项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个人业务分析、业务管理以及业务开拓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形成重视客户关系管理的意识,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能够切实、有效地做好客户关系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

四、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方案设计的体系指导思想

为培养能够胜任未来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开展客户关系管理各项工作的合格人才,本门课程应基于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坚持在课程中贯彻教、学、做三点一线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客户关系管理的基础知识为主线,以职业资格的岗位能力训练为辅助,从职业资格所需要的职业职责和岗位技能来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各教学模块的教学内容应当与电子商务的实际运营进行有机结合,注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客户关系管理各项技能过程中的教法创新性、操作性和实用性。通过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方式,理论联系实际,以完成工作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在亲自实践的工作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最终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

五、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方案的设计

(一)模块与任务目标分解。本门课程采用项目模块化教学,分为10个项目模块,共计26个教学子模块。模块与任务目标分解详见表1。

(二)任务设置与分配。依据任务目标,以学生在前期课程中开设的网店作为任务训练载体,设计教学任务,并对各项目模块的子模块进行任务分配。

(三)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根据本门课程内容实战性强的特点,学生对于客户关系管理所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质,应通过项目作业的考核方式来进行检验。最终成绩由学生的平时表现成绩(10%)、课堂练习成绩(20%),课后练习成绩(30%)和期末项目任务考核成绩(40%)共计四项内容组成,成绩评定由教师评分,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综合而成。

五、实施建议

较之传统行业,电子商务是一个日新月异的领域。技术的进步、商务模式的演化,都使得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开展客户关系管理,会遭遇各种新兴的问题与挑战。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开展,除坚持任务驱动模块化的授课体系外,还应注意结合业界发展的新趋势,以个人任务和小组任务等多种方式,对授课案例和训练作业内容进行适时的调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不忽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桥梁作用,以使学生完成本门课程后所具备的职业素质和掌握的专业技能储备能够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要求。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整体接受能力程度,在不改变教学基本框架的前提下,依靠模块组合,适时调整教学的难易程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洪冬星.客户服务管理体系设计全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2]李国彦,刘逸.客户关系管理实务[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3]刘伟军.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0(32)

[4]盘红华.高职专业核心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实施探讨——以《电子商务客户服务》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0(29)

[5]粟卫红.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