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修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素质修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素质修炼

职业素质修炼范文1

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的急救模式在严重腹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急救护理提供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就诊的腹部创伤合并休克的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都应用程序化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运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补液复苏治疗。比较两组中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对急救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优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腹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同时根据急救护理程序进行急救护理,能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绿色通道;严重腹部创伤;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23

创伤导致的社会危害和劳动力损伤远远大于任何一种疾病,腹部创伤作为创伤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腹部创伤常伴有内脏损伤,腹腔实质性脏器或大血管损伤,可因大出血而引起失血性休克或者死亡,空腔脏器受损破裂时,常并发严重的腹腔感染而威胁生命。降低腹部损伤患者病死率的关键是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护理,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一系列的严重后果。为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的急救模式治疗严重腹外伤合并休克的患者,将限制性液体与绿色通道手术的方法应用于严重腹部外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中,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到急诊就诊的严重腹部创伤合并休克的患者81例,其中男56例,女25例。年龄16~61岁,平均(33.2±5.7)岁。脾破裂26例,肝破裂25例,肾破裂12例,肠破裂18例。入院时患者均处于休克状态,休克指数1.1~2.4;严重创伤评分大于10分;排除入院时受伤时间过长已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多器管功能衰竭(MODS)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通过急救护理程序进行救治。(1)伤情评估。患者入院后接诊护士迅速全面评估患者的伤情,评估失血性休克的程度,失血性休克程度的判断主要依据失血量占全身血容量的百分比, 一般可根据血压、脉搏、外周循环、意识、尿量和皮肤黏膜色泽温度的变化来评估;对病情作出初步判断,启动急救护理程序,及时通知医师及其他护理人员,迅速分工配合抢救。(2)呼吸支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严重腹部创伤发生时,呼吸道阻塞常造成患者的死亡,因此护理人员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迅速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血块及呕吐物,保持气道通畅,同时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流量为4~6 L/min,吸入的氧浓度为40%~50%,出现呼吸衰竭或严重呼吸困难时,可给予气管插管辅助通气。(3)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必要时行中心静脉置管,快速输液和监测中心静脉压,保证重要脏器功能的血液灌注,保证液体、血液、急救药物的输入,迅速纠正休克。(4)控制出血。检查患者腹部有无开放性伤口,及时包扎,如有肠管脱出不能立即回纳,用无菌治疗碗覆盖后进行包扎,尽快进行手术治疗。(5)病情监测。动态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血压、呼吸、脉搏及尿量,监测中心静脉压,注意观察面色、口唇、指趾甲、皮肤黏膜色泽和肢端温度,密切观察微循环变化,注意保暖。

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的急救措施,具体措施:(1)在腹部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选择合适的时机,一般选用受伤救治的“白金10 min、黄金1 h”内进行,可适当恢复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又不至于过多地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制和内环境[1]。充分发挥机体代偿机制的同时,开通绿色通路,做好术前准备,对于立即手术的患者应迅速通知手术室、麻醉科做好手术前准备,及时做好采血、配血、备皮、药物试验、胃肠减压、导尿等,使机体正常生理状态得到快速的恢复。(2)控制输液的速度和量。按照休克指数公式计算所得速度进行补液,休克指数(S)=脉搏/收缩压,正常参考值为0.5,数值越高丢失液量越多。限制性液体的量以维持血压在60~90/40~60 mmHg 为最适宜[2]。液体的入量及速度根据血压的波动来调节。当达到所需的血压时就要减慢液体的入量和速度。因过多过快的液体,可导致已形成的血栓受破坏、机体内凝血物质受到稀释而致出血加重。(3)液体种类的选择。选择复方氯化钠、等渗盐水、碳酸氢钠、等渗氯化钠溶液、右旋糖酐、全血等,首选平衡溶液为主,晶体与胶体比例按1∶1搭配,较少的液体发挥更大和血流动力效应。迅速补充组织间液,避免液体超负荷[3]。(4)监测代谢指标。指导限制性液体复苏终点:除监测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传统的休克参数外,还通过血乳酸水平、肺动脉压的监测结果确立限制液体的复苏时间。(5)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严重腹部外伤患者多为突发事故,病情重、进展迅速,患者及家属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而影响病情及救治。因此,在急救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感,增加其信心;同时,医护人员在执行各项操作时动作娴熟,有条不紊,让患者及家属感觉到安全,而积极配合抢救治疗护理。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严重腹部创伤常合并失血性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将引起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死亡。而传统常规快速大量补液、补充血容量,可严重干扰机体对失血的代偿机制,引起血液过度稀释,导致机体内各组织器官氧供减少,加重酸中毒[4],还可能扩大出血病灶。限制性液体复苏是通过限制性补液,使血压维持在重要脏器的临界灌注压值,以保证心、脑、肺、肾、肝等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液供给,同时不致于血液过度稀释,在容许的低血压范围内有效地预防血栓脱落和再出血,保护了凝血功能。绿色通道是指在严重创伤救治过程中,从急诊科、手术室到ICU,由创伤专业人员全程参与指挥、抢救、减少检查、会诊等中间环节,以最快速度在院内的救治体系。结果显示,通过限制性液体联合绿色通路手术治疗患者,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急诊护士应该具有娴熟的急救技术、较强的应急能力,在抢救过程中,对患者伤情作出准确判断,有条不紊地做到各项抢救准备,强化分工合作,专人各司其职,使护理程序简明扼要;护理人员掌握各种急救护理理论知识,熟练各种抢救技术和急救仪器的使用,在救治过程中能无偏差、到位、快速、忙而不乱,保持镇静,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双彪,尹刚,宁晔,等.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出血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2007,2(4):222-223.

[2]王晓霜.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1):3576.

[3]李兴革,张巧莉,罗学斌,等.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与急救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8):2154-2156.

[4]赵平.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低血容量性休克应用的研究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0,9(4):67-69.

职业素质修炼范文2

主题词:三功两素 职工培训 提升素质

“三功两素”是黄陵矿业铁路运输公司自2008年引入五精管理以来,以人本精细化管理为核心,以强化“三基”建设为重点,将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重心下移到岗位,实施岗位自主管理,为打造岗位管理文化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2011年以来,公司在整合管理资源的同时,形成了以深化五精管理为基础,以开展内外对标管理为切入点,以打造“三功两素”精优团队为重点的岗位管理文化品牌建设总框架,将基本功修炼作为强基固本的重中之重,从细节入手、从基础抓好,内强素质、外树形像,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快速发展。

一、“三功两素”的基本涵义

“三功”即知识功底、专业功力、技能功夫;“两素”是指身心素质、职业素养。“三功两素”修炼是实现“事精人星”的基础和条件,为本质安全诚信星、质量标准规范星、创新创效增值星、学习成长成才星、快乐和美文明星等“五星”员工的评选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标准。“三功两素”修炼将“事精”和“人星”有机联系起来,是企业管理重点下移的表现,为实现自主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 “三功两素”修炼活动的基本思路

根据“三功两素”修炼活动的要求,结合铁路运输行业实际,公司将“三功两素”修炼活动的基本思路概括为“1253”,即依托1个载体,强化2个支点,实施5项工程,抓好3个重点。依托一个载体即岗位。这是企业战略、观念、人才、管理和制度发挥作用的平台;强化两个支点即做事要精与做人上星。做事侧重于基础和基层,做人侧重于基本功修炼。无论是基础、基层、还是基本功修炼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事精人星”的目的;实施五项工程即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工程、职业技能帮带工程、专业功力训练工程、技能功夫提升工程、素质素养强化工程;抓好三个重点即项目的实用性、训练的科学性、操作的规范性。

三、“三功两素”修炼活动主要做法

一是突出实效,认真筹划。首先,突出“三功两素”修炼活动的重要地位;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第三健全“三功两素”修炼制度体系,为“三功两素”修炼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是丰富载体,开展五项工程。第一,实施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工程。公司创新实施了“双元制”培训,即学校与企业结合,以企业培训为主;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实践为主。第二,实施职业技能帮带工程。为充分发挥首席员工、技术大拿的示范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帮助职工迅速成才。第三,实施专业功力训练工程。第四,实施技能功夫提升工程。公司以技能功夫要求较高的岗位为重点,科学制定修炼项目,不断强化演练。第五,实施素质素养强化工程。公司通过“三个结合”促进职工“两素”水平不断提升。

三是因势利导,力争全员参与,在“三功两素”修炼活动中,突出抓以下三点:

第一抓宣传。运用各种媒介开展了强有力的舆论宣传,将推行“三功两素”修炼的方法、步骤、目的、意义,向广大干部职工讲清、讲明、讲透,使职工真正理解和接受。

第二抓流程。通过对各类操作人员的多次统计和归纳,制订出合理的岗位作业标准流程,并按照流程图制作了作业标准分解图,使所有的训练项目做到了“眼看、手指、口述”的完美结合。

第三抓重点。在普及原有成熟作业功力的基础上,各站段积极开动脑筋,提升难度系数,打造岗位标杆。

四是加大投入,抓实训基地建设。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 “三功两素”修炼活动是为了挖掘和开发员工的潜能。因此,公司从软硬件两方面加大投入。硬件方面,在机务段建立了一个可以满足所有工种进行技术比武实训基地,在各段站专门建立学习室和职工书屋,修建了体能训练室;在软件方面,创新开展了“五星员工”评选制,实施星级员工动态管理,激励职工由低星向五星奋斗。

五是细化考核,树立标杆。公司将“三功两素”修炼活动与岗位价值考核、星级员工评选等相结合,每月定期组织专人对各岗位作业功力开展及普及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借助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方式,为公司培养出了一批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骨干人才,为公司打造高素质职工团队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三功两素”修炼活动取得的效果

一是安全创记录。通过开展“三功两素”修炼活动,有效杜绝了“三违”行为,强化了现场管理,从而确保了公司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二是经济效益有提升。通过开展“三功两素”建设,全体职工的作业技能得到了提高,作业功力得到了加强,作业效率明显提升,促进了岗位自主管理和岗位创效积极性,为全面完成各项指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企业文化形成特色。公司认真提炼“三功两素”的各项要素,编辑出版了《依岗强基1+3》理论书籍,并拍摄了三基建设宣传片,打造出了具有铁运特色的“依岗强基1+3”岗位管理文化。公司还浓缩了近两年来所有成熟的作业功力项目,推出了《百炼成钢》作业功力图册,展示了各岗位标杆人物的作业风采。

职业素质修炼范文3

【关键词】:德育模式 职业素质 环境 情景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147-01

职业院校如何从实际出发,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德育内容、探索具有有效性的德育方法,形成适合本校实际的德育模式,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塑造职业院校德育品牌、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目标。

我校在多年德育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的、以学生“十项职业素质修炼”为内容、以“环境-情景-实践”为德育方法的德育模式。将营造与现代企业管理基本接轨的环境氛围,根据企业对毕业生素质要求创设育人情景,在校内外为学生塑造良好职业形象、培养优秀职业素养搭建实践平台作为系统工程。并且不断地在探索中丰富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荀子在《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著名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说,要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合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华中科技大学涂又光教授,提出的“泡菜理论”更加形象生动:泡菜和淹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汤水的浓度和味道。强调了优化环境是育人工作的新思路与更高境界,认为影响学生成长环境因素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客观地描述了“环境-情景-实践”对教育培养人的潜移默化影响的重要性。

为了了解企业的需求,我们多次深入到一汽锡柴、小天鹅、威孚、通用电气、红豆集团等企业,调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基本素质要求。

各企业比较一致的认为受欢迎的毕业生应该:第一,要具有良好的文明素养;第二,要能吃苦耐劳和具有敬业精神;第三,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的企业教育培训部负责人直率地说,每当新职工来到单位,我们首先培养他们怎样走路、怎么上洗手间、如何进食堂用餐,从进企业的基本行为规范抓起。

为此,我们在大量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了学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研讨推进会,确定了以“职业形象塑造、职业态度培养、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健康心理素质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培养、文体活动能力培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职业情商个人竞争力培养” 十项职业素质修炼为主要德育内容。

职业院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6-20岁左右,从学前教育到走进职业院校,已经对老师说学生听、老师灌输学生接受的传统教育模式司空见惯,甚至具有了较大的“抗药性”。美国有位心理学家认为:说教式的教育对学生的道德品格的影响几近于零,学生在学校学到的道德知识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道德行为没有必然的联系,存在知行脱节的状态。

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求职业院校努力通过设置环境氛围、创设教育情景、搭建实践平台,来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环境和活动中受到自我教育、得到自我发展。

一、营造与现代企业接轨的育人环境

现代企业对企业形象、企业环境、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都形成了精细化的要求,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受到与现代企业接轨的环境熏陶,有利于更快和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要求。

我们认为,要从学校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作出系统规划和设计。

硬环境,就是要从学校门面到校园每一个角落,规范布置,严格要求,使每一块草坪、每一面墙都发挥育人的功能。从传达室门卫、食堂餐厅、宿舍,到教室、办公室、校园各部位,体现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的制度,让学生在净化、绿化、美化的环境中得到潜移默化。我们在调研中看到,企业在生产场地将堆放物品和人行走的区域都用黄线明显区分,并严格管理执行。我们就在教学区的楼梯道的中间同样标上黄线,让学生靠右行走,力求从细节上培养学生的基本规范意识。

软环境,就是要强化学校的全方位、全员化、全过程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企业都从门卫、保安的规范管理抓起;我们同样要求进出校门车辆推行、校内车辆停放有序,校园保安、门卫、宿舍管理员都规范着装,制度健全,早自修、晚自修强化检查督查;宿舍严格管理,实行管理员负责制、学生舍长责任制、班主任考核制;开展班集体建设实行十项考核。与此同时,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让学生既能适应严格的制度管理,又能积极参与各项思想教育类、技能素质类、文体爱好类的文化活动,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二、创设塑造学生职业形象的育人情景

合格的员工,首先应该是文明的员工。

我们要求学生见到师长,三米内主动点头、微笑、打招呼:“老师,您好”、“老师,您早”。就是学校创设培养学生良好职业形象的情景,让学生在主题情境中感同身受。我们在政治学科组开设了“职业形象与职业礼仪”校本课程,语文学科组编写了“职业礼仪教育”的参考教材。

学生文明督导队,在参与校园常规管理活动中积极发挥文明示范、文明督导、信息反馈作用。

三、搭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实践平台

企业重视新职工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敬业精神,对有些毕业学生不安心一线工作、工作态度不端正、对所从事的工作不敬业很反感,甚至影响到所在学校的声誉。

学校开设了“公益劳动”课程,政治学科组编写了《公益劳动》校本教材,有计划地让学生在校园内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为了解决学生在思想上的顾虑,克服不愿劳动的懒惰思想,每个岗位派专职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和考核。对每个公益劳动的班级事前进行动员、统一布置要求,劳动中有检查有督导,公益劳动结束后还要书写书面小结,不及格的学生还要按规定进行补考,补考不合格的学生不能毕业。日资企业THK冠名班的学生来到企业后,良好的文明习惯和劳动态度得到了企业管理层的一致好评。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活动;组织“人寿杯”学生形象展示大赛,培养“学习之星”、“技能之星”、“才艺之星”;组织职业技能集训队参加校内和省市的技能大赛;开展“思想政治(党校、团校、干校)、兴趣特长(技能兴趣小组)、文体爱好(艺术社团)”课余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学生十项职业素质修炼”与“环境-情景-实践”德育方法,具有比较鲜明的职业院校适用性,它以企业对新职工的素质要求和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特点为依据,体现了教育过程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结合,体现了教育活动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结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将进一步深入探索,以争取不断的深化,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职业素质修炼范文4

(一)加强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财经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

(二)是面向21世纪、面向国际发展的需要

(三)是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二、电大会计实践教学的创新设计

(一)职业情商的训练

从理论上说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通常认为20%取决于智商因素,80%取决于情商因素。从专业调查中得知:会计专业毕业生业务能力强,但不善于沟通,给人感觉死板,不利于团队合作。从影响和决定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情商素质的高低来看,加强职业情商的训练势在必行。

1.心态修炼未来工作状态.表现.态度.信念要积极。目前体现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应是五个主动:①主动发现问题;②主动思考问题;③主动解决问题;④主动承担责任;⑤主动承担份外之事。

2.思维方式修炼控制消极的情绪,以多向思维、反向思维、横向思维、超前思维等换位思考来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习惯修炼通过心态、思维方式、行为的修炼努力突破自己以往的心理舒适区,培养出一定压力下的积极的职业化习惯。

4.行为修炼未来良好的工作心态和思维方式都要体现在工作行为上,通过达成个人目标而推进工作单位事业的发展,实现双赢。目前锻炼的途径为:(1)学习行为要以目标为导向。(2)学习行为要以结果为导向。

(二)执业素质的训练

1.方法能力。即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学习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运用外语与掌握现代科技手段的能力

2.社会能力。即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环境意识等,体现在前瞻思维能力.、总结归纳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驾驭团队能力等。对社会能力的要求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强调目标的明确性、行为的规范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三)专业技能的演练业务素质要从“账房先生”的传统会计转变为“创业型”的现代会计。会计是一门技能.有独特的运作程序和规则.这些规则具有一定的“刚性”.必须严格遵守,基本训练是基础,勇于创新是发展。(四)岗位专长的锻炼会计软件操作技术娴熟财税业务处理能力突出

三、电大会计实践教学的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存在问题

1.认识上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人们对电大会计实践教学的认识存在教学模式概念上的误解,首先表现为电大院校认为电大院校培养对象主要是在职学生,因此教学的侧重点也应该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认为学生在电大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加学生的学术知识,而实践教学则围绕理论教学进行;其次学生认为自己经过多年的实践工作,其实践能力已经非常丰富了,不需要在进行实践学习了。因此电大院校在会计教学中,由于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脱节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

2.会计实践内容较多,不能全面熟练操作

目前会计实践教改与我国现代教育体制改革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电大应用的会计实践课本内容与现代会计技术发展不相符,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实践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关于会计实践课的具体开展形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平时的作业环节,比如学生对本课堂学习到的内容进行阶段小结,或者教师在理论课学习中增加几个小案例等,就是完成了实践教学;其次会计实践教学的形式还是以学生的亲自动手为主,教师的课堂讲授为辅,但是由于实践教学的目标不明确,电大院校开展的实践教学也主要让学生到一些企业、学校等部门进行简单的参观等,这样的形式化实践锻炼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基本山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最后电大院校开展的实践教学具有种类繁多的科目,但是这些实践科目存在实践操作性不强的因素,因为实践性教学科目的开展不仅仅需要学校具有细致的策划,还要投入相应的实践教学的软硬件设施,但是在软硬件投入上,电大院校显然是达不到要求的。

3.会计教育的师资情况

从会计教育的师资情况来看,学历、职称、经济知识更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还没有建立一种机制来有效吸引高学历、高学识、高素质的人才从事电大会计教师职业。这种吸引力应只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因素。在物质上,一方面工资待遇不高,另一方面,教师在外兼职约束条件太多;在精神上,我们没有一个良好的制度和氛围促使和激励教师更新知识,晋升职称。此外,很多专业课的师资是外聘的,而外聘师资的报酬偏低,导致很多分专业课教师很不稳定(应聘较多的为在读硕士研究生),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解决对策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实践教学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是教学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会计教学体系中,人们在潜意识中会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分开,认为他们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必然的联系性。因此为提高实践教学在会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电大院校要跟新教学观念,要在思想层次上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培养现代会计人才的意义,电大院校要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同时,电大院校也要积极宣传开展实践教学的意义,增强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对实践教学的认识。

2.电大会计课程的具体操作

针对电大实践教学中一些环节的不便操作性因素,要积极在实践教学中推行“项目化”课程,既按照实践教学的内容以及目的等,将实践教学内容细分为具体的、可操作的项目,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学习中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以及需要重点掌握的东西,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任务意识,提高他们的思维敏捷度。将会计课程进行细分可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的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细分的项目,进行科学实施操作,比如有的内容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有的则需要借助外部的实践操作工具进行现场教学,比如学生要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具体的会计操作步骤和实践操作应该注意的事项等。

四、结语

职业素质修炼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教师 提高素质 策略

一、会计专业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总结现阶段我国会计职业的发展特点,结合国家对会计人才教育的目标要求,作为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应具备以下多方面素质。

(一)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是根本

会计信息是经济社会各项决策的参考数据,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值得信赖的程度,成为全社会的期待所在。由此看出会计人员能否坚持客观公正、诚实信用、坚守准则,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的前提条件。身为人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天职,同时师者的言行,向学生传播的品德,更深层次的影响着学生身心发展。让师德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转化为教师的工作生活习惯,通过生活和教学中的自然释放,影响学生的一朝一夕,不断积累从而形成高尚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观。

(二)高超娴熟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和技巧是目标

会计是一门以实际操作为目的的应用性学科。掌握全面、夯实的理论知识,了解不同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行业状况,是正确进行会计实践操作的基础。掌握具体的实践操作包括,填制并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类会计账簿、结账、编制会计报表,并同时进行纳税申报、进行会计分析和会计电算化实际操作等。要求会计专业教师能依据不同企业的性质、规模及特点,选择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实际操作能力的运用才是会计专业学习的终极目标。因此,会计专业教师有娴熟的专业实践操作技巧才是目标。

(三)不断提高科研能力是教师知识和技能的升华

教学活动要不断的求索、探新。进行科研活动,是针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自觉的认识和反省,是将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操作技能相结合的一种求新求真的思考。

二、全面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素质的策略

(一)修炼“内功”。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学历水平,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作为一名新进入教师队伍的会计专业教师。如果他是从当学生的学校大门进入到当教师的学校大门,那么他严重缺乏的是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更短缺会计实际工作的操作技能;如果他是企业行业里的专家,新进入教学领域的,那么他欠缺的是,如何将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利用何种教学手段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全方面分析自我、修炼“内功”,是实现会计教育的前提保证,修炼“内功”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个人努力提高学历,完善知识体系

所谓“学无止境”,无论对任何学科和任何级别都一样。会计知识更需要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而这种能力除了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做支撑以外,更需要系统的全面的会计知识做后盾,因此,以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层次为途径,全面掌握会计知识理论及其渊源至关重要。这就要求会计教师在繁劳的工作之余,学会利用时间进行学历深造。

2、抓住“双轨制”进行继续教育,实现教育、会计双前进

会计专业教师每年应进行双方面的继续教育,应当具备完全的双面性质。即: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善长教书育人的工作,同时又是一名财务人员,要熟悉企事业单位财务处理的全过程。因此,会计专业教师修炼“内功”,就必须要求从两方面进行双身份的继续教育,一方面作为教师,进行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学会把握学生的心理,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结合自身特点,打造有自我特色的教学风格。另一方面,作为有能力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会计专业教师,更应当参加会计行业的继续教育。因为,会计专业教师培养的是将来可能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教育者的知识内容更应当与时俱进。

(二)鼓励“考试”,充实“双师型”教师的实质内容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会计专业教师要具备较全面且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熟练的会计实践操作技能。于是“双师型”教师近些年成为高职院校师资的主流,“双师型”教师的比列也成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1、为会计专业教师创造条件完成“双师”塑身

对于会计专业教师而言,“双师”意味着即拥有教师行业的讲师以上职称,又具有会计行业的会计师以上技术职称。其宗旨并非要用两证来衡量教师,而是要通过这种途径的培养,使教师具备两种不同的能力。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会计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会计实践能力。

2、制定“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措施,保证教师的良性发展

教育部门要确定合理的“双师型”师资比例,加强会计专业教师与财务部门的联系,建立能发挥“双师型”教师潜力和作用的机制。建立统一的职称评骋制度,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评价考核体系,利用教师津贴导向性的倾斜措施,鼓励“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三)组建会计岗位培训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

承接社会上的会计培训任务,承揽会计咨询或记账等相关业务,即能服务地方经济,又为会计专业教师提供了发展和施展才华的平台,是实现提高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利用高职院校的师资资源,组建集团公司,可以由教师持有量分股份,参与经营,承担实训教学任务。这就要求实训教师即要具备特别强的业务水平,又要有很强的辅导学生的教学能力,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能力不断提升,能力的提升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升拉动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学生能力的提升将为公司创造利润。实现学院、公司、社会、师生一举多赢的局面。

职业素质修炼范文6

论文摘要:独立学院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可以将校本培训体系作为平台和载体,在校本培训的设计上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内容要模块化。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展需要、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需要和学生成才需要,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实践证明,学习型组织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创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我们需要在现行辅导员管理体系基础上找到一个既能从细微处着手调动辅导员学习积极性又能够成为组织系统不仅有肉而且有骨的平台,一个能够承载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载体,笔者认为,目前正在兴起的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可以担此重任。 

 

1 辅导员校本培训的概念 

所谓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就是秉承终身教育思想和辅导员专业化理念,把辅导员所在学校作为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基地,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中心,强调培训活动中辅导员的主动参与和反思探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这里讲的培训要摆脱大一统的“讲座式”、“集中式”授课形式,把培训随时随时随地渗透到辅导员真实的工作情景和过程中,是一个体系,而非简单的几门课程,是一个有制度、有针对性、可行性的系统,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平台。 

 

2 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现状 

目前,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以广东省为例,17所独立学院,从辅导员的职能定位、工作机制、学生工作体系、晋升空间等都有很大差异,有的学院由于成立时间短,各职能部门配备不齐,辅导员的职责也不清晰,导致辅导员扮演着“勤杂工”、“救火队”等角色,有的学校已经建立起来相对较为完善的学生工作体系和制度,但大多独立学院的辅导员队伍都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相对较低、业务知识欠缺、经验更加缺乏等窘况。要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根据学院实际情况设置校本培训势在必行。 

 

3 独立学院学习型辅导员校本培训设计原则 

在校本培训的设计上要转变观念,把校本培训作为承载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载体,不是简单的几门课程,而是一个系统。通过校本培训的设计,把培训随时随地贯穿到辅导员工作和学习过程中,解决辅导员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调动起辅导员学习与工作的积极性,使辅导员找到和学校愿景相一致的个人专业化发展路径。 

(1)从学校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构建校本培训体系。校本培训设计过程不能只从理论出发设计一套“完美”但是不符合学校实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体系,这样的培训耗时耗力没有效果,要根据学校和辅导员实际,“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重实效,一步一个台阶的慢慢提升培训内容层次,使培训体系逐步完善。 

(2)创建平台与保障机制。通过平台的搭建和机制的设立,将培训融于工作之中而又不至于是一盘散沙,做到培训“有骨有肉”。如创建“学生工作论坛”平台,不定期开展,形式不限,每期主题由承办单位提出;建立辅导员“导师制”,给每一位辅导员指定一位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导师,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传、帮、带”的指导;科研立项定期申报制,设立专项学生工作课题,每年定期申报。 

(3)内容设计上要按需培训。应针对个体差异,围绕不同阶段辅导员适应与发展问题,尽可能实现按需培训。这里的“需”是指辅导员的岗位需求和自我需求,如新辅导员需要解决自身工作适应问题,老辅导员则更需要解决职业倦怠与工作动力的问题等。内容不能只是大而空的理论,要激发辅导员的学习兴趣,通过培训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4)要将学习型组织理论融入培训体系,帮助辅导员培养新的学习与工作思维。彼得圣吉在学习型组织理论中的提出了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系统思考作为“整合其他修炼的修炼”[2],这些无不和思维的转变有关系,要让院系各级学生工作领导、广大辅导员接受“学习型组织”理论,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探索者、参与者和实践者,在这个过程中走上专业化道路。 

(5)制定研讨小组随时报批制。“学习型组织的主体应该是研讨小组”[3],要鼓励辅导员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由一人或多人发起,其他辅导员按照兴趣自愿参与,并报学生处备案,给予适当基金支持与奖励。 

(6)在培训方式上要力求多样化。有调查研究[4]显示,目前的辅导员校本培训在方式上缺乏以辅导员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和体验式活动,效果不佳。校本培训可以通过采取专题报告、课题研究、教学研讨、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形式,加强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的互动、研讨,有思考反思的过程,有情感的细细体验,培训更容易给辅导员留下深刻印象,内化成自身素质和能力。 

 

4 校本培训内容模块设计 

在内容设计上总的原则是以学校的实际为出发点,以辅导员的发展为根本点,以学生的成才为落脚点,通过学习与培训提高组织成员的素质和能力,破除组织智障提高团体智商,实现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大致可以安排以下几个模块:(1)将思想政治理论视为灵魂课程,奠定辅导员职业素质基础和专业精神;(2)校情校史、学校愿景、职业发展规划作为背景课程,使辅导员能够结合学校的发展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使个人事业与集体愿景相协调一致;(3)将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作为基础课程,很多时候辅导员不得不同时面对学生的心理、职业、社会化甚至其他问题,这就要求辅导员学习多学科的前沿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学生服务,做到未雨绸缪;(4)将实践、经验、技能类内容作为支柱课程,辅导员是“多面手”,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问题,只有通过工作实践和业务技能的训练,提高辅导员胜任力,坚定专业化发展道路;(5)将科研类内容视为关键课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同样,辅导员校本培训应该引导每一位辅导员走上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这也是辅导员专业化道路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高校辅导员的校本培训[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2] (美)彼得·圣吉,郭进隧[译].第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