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解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外阅读的解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外阅读的解释

课外阅读的解释范文1

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课外读物良莠混杂,学生的阅读未必“开卷有益”;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阅读;功利化阅读之风盛行,快餐式阅读之风见长: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是作为教学任务来完成,随意性较大;缺乏相应的督促和激励,使学生容易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等等。要想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收到实效,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像对待课堂教学一样,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介入学生课外阅读的各个环节,用一套可供操作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选书

新课标中推荐了一些经典篇目,还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空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经验,进一步有计划地开列出符合课程标准“建议”的富有特色的篇目清单。选书的前提是要求有较大的选择面,除了名著等经典书目,教师还要在平时关注出版动态,要留意报刊杂志,关注当前的热点图书但又不被媒体左右,关注获奖作品又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实际,找到真正优秀的并能与学生兴趣点结合的作品。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最好让学生参与选书,师生一起来商定课外阅读的书目,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保证阅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指导阅读

课外阅读不能书单一开就万事大吉,不少课外阅读由于缺少了教师的指导而变成了学生的“自由阅读”,因而阅读质量不高。要提高阅读成效,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扫除阅读障碍。很多经典作品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不易读懂。因此,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作品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等,赏析精彩章节。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激发阅读兴趣。除了让学生参与选书,一开始就调动起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外,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

树立起榜样,让学生认识到读书对于成才的重要性;介绍身边一些学业有成的人的读书事迹,用活生生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课文教学之余,引导学生扩展开去,去阅读有关的书籍资料。不仅扩大了阅读面,且能引起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要求学生去阅读《红楼梦》;教学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可以介绍学生去阅读托尔斯泰《复活》等。还可以借优秀影视剧对学生产生的强烈震撼与感染,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名著或类似的名家名篇。其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在师生交流中抓住契机,因势利导,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进行方法指导。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方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在课外自己阅读,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及慢读与速读等方法;教学生学会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方法;指导学生去写读书笔记来积累知识,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明确目标任务。将阅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学年,每个学期,甚至是每一周,让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要求。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对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讲,阅读活动主要表现为兴趣化的阅读,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可能阅读的积极性很高,而对一些虽然有意义、有价值但不感兴趣的读物却不愿顾及。实际上,仅靠兴趣来维持的阅读是不长久的,而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推荐的读物,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学生不下一番苦功夫也是难以完成的。立足于学生实际,把目标任务分解、明确,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自制性,完成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跃迁,保证阅读任务的顺利完成。

做好时间分配。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主要时间在课余、假期,但把所有的阅读任务都放到课外去并不合适(课外阅读并非单指课余阅读,还有课本外阅读的含义)。自习课上学生进行默读,早读时用10-15分钟时间朗读,这都是应该得到允许的。下面要提到的阅读活动,也适宜在课内进行。总而言之,在完成教材任务的前提下,在课内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是无可非议的。

三、组织活动

课外阅读的解释范文2

一、忽略法

学生在阅读英文报刊或小说等课外阅读材料时,会碰到一些关于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等无关紧要的单词或词组,我们应教会学生辨认并跳过这些单词或词组, 以便加快阅读速度。例如:For the children of Catarman Village in the Philippines, a visit to the Charbonneaus’ house on December 25 has been a Christmas tradition for the last 30 years. 学生应学会辨认出Catarman Village 和the Philippines是地名, Charbonneau指姓氏。此外,有些单词虽然学生不知词义,但不影响对全文的理解,这时就没有必要在这些单词上停留不前,只要能大致看出它的词性及其在句中的作用即可。

二、猜测法

1.利用上下文线索猜测生词。

英语词x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出现的。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可利用上下文提供的情景和线索,进行合乎逻辑的综合分析和推理,便能容易地猜出词义。例如:(2016 全国卷I)I’m Peter Hodes, a volunteer stem cellcourier. Since March 2012, I’ve done 89 trips――of those, 51 have been abroad. I have 42 hours to carry stem cells in my little box.根据“Since March 2012, I’ve done 89 trips...I have 42 hours to carry stem cells in my little box”可知,作者是干细胞传递员。因此courier指传递员。

2.根据定义、解释猜测词义。

根据定义、解释猜测词义时,其提示词一般有be called.that is (to say).be referred to. mean.stand for. namely.in other words 等,有时以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或破折号、括号等对生词加以解释或定义。例如:The principal――money he put in his savings account to earn interest ――was safe even though the bank was closed by the police.例句中用了两个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这表明principal的意思是sum of money。

3.利用相关知识猜测生词。

课外阅读中遇到生词时,学生可以凭借相关知识, 如生活经验、常识、科学知识等, 进行必要的推理和判断,以达到理解词义的目的。例如:The grass began to wither in the warm sun.我们可以根据生活常识,草在温暖的阳光下会枯萎,由此不难猜出wither的意思是枯萎。

4.利用构词法猜测生词。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常常会碰到许多似曾相识的词,而这些词大多是由熟悉的单词转化、派生或合成的新词。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词根、前缀、后缀、合成等构词方法, 就可以帮助学生辨别单词的词性和词义, 从而猜测出该词的基本意思。例如:north (名词),北方;northern=north(北方)+ ern(形容词后缀),北方的;northerner=northern(北方的)+er(人),北方人。

三、查阅法

当学生在阅读英文报刊等课外阅读材料时碰到的有些生词直接影响对文章的理解,而学生无法在上下文中或根据其他线索猜测词义时,可以查阅词典。

词典不仅帮助学生找到生词的含义,而且教会学生该生词的发音、拼写、语法、词形变化和常用搭配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查词典的基本方法和需注意的问题。必须让学生明白,查词典不仅仅是查找单词的意义,重点应是查阅单词的用法,特别要注意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动词的及物性与不及物性,动词与介词、副词的搭配以及相关词义的比较。

课外阅读的解释范文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会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产生显著而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并且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将语文综合能力比作高楼大厦,那么语文基本能力就好比是大厦的根基,而课外阅读才是使大厦不断变高的砖石和泥浆,也是大厦屹立不倒的重要保证。

通过广泛的调研发现,小学语文教师普遍认识到了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很多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感触良多,并且也采取了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但是却很难取得足够喜人的阅读效果。这正体现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不高的现状。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效果难以得到充分体现,无法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产生足够的推动作用。针对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需要重塑课外阅读培养思路、改进课外阅读引导方法、营造课外阅读热烈氛围,结合现状制定多方面、多角度的提升措施,才能真正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一、重塑课外阅读培养思路

在长期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培养中,教师一贯的思路是“布置阅读任务、考察阅读效果”,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了阅读当中,但也让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产生了一种“天然的”反感。学生往往认为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真正乐趣所在,更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生活的意义,对于语文学习的意义和自身成长的意义。这是课外阅读培养思路的误区之一。此外,一些教师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存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往往是“想起来了就施施压,想不起来就放任自流”,这样难以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足够的兴趣,是课外阅读培养思路的误区之二。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培养思路的重塑需要针对以上两个误区进行。首先,教师应当有“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的课外阅读培养意识,通过科学地引导,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趣味性所在,真正发自内心地产生课外阅读欲望,自主地、自愿地进行课外阅读。其次,教师应当认识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培养,不是一场“遭遇战”,而是一场“持久战”,应当做好长期发力、长期坚持的准备,将课外阅读培养和语文能力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把课外阅读的引导工作转化成一种工作习惯,让课外阅读的引导工作自然地、持续地融入到语文教学的整体过程当中。

二、改进课外阅读引导方法

目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存在方法生硬、做法死板的情况,这对于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长期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培养实践表明,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应当坚持三点原则,即兴趣引导、读物引导和自身引导。兴趣引导,指的是在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时,要注意引导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见过会飞的猫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吸引过来,教师继续解释:“在《一只想飞的猫》这本书中,猫咪就是会飞的,大家不信就去看看。”如此,方可自然、流畅地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读物引导,指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和学生年龄段相符的、对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有帮助的读物。对于小学低年级来说,有助于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读物是很多的,教师应当选择一些寓意深刻、语言简单、富有趣味的读物推荐给学生。自身引导,指的是教师要以身作则地多阅读一些小学课外读物,并和学生进行交流,营造一种读书热、交流热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三、营造热烈的课外阅读氛围

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引导过程中,阅读氛围的构建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小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集体倾向和潮流倾向,认为“别人干什么我就想干什么”,所以,如果多数学生都热衷于课外阅读,那么一些对阅读兴趣不高的同学也会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当中。为了充分营造热烈的课外阅读氛围,应当从班级、学校两个层面着手。在班级层面,由语文教师牵头,多和学生分享最近读了哪些有趣的课外读物,并将其中有趣的情节讲述给学生,和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耳濡目染地产生出阅读兴趣,自发地投入到课外阅读当中。在学校层面,学校应当多举办一些和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如组织课外读物读后感作文大赛或观看课外读物相关的电影或动画,让学生在学校中可以置身于一种“以课外阅读为荣”的环境当中,自发地融人到课外读物的海洋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乃至小学生成长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培养,应当在分析当前培养现状及小学生阅读心理的基础上,重塑思路、改进方法、营造氛围,利用先进的培养策略和全方位的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提升。

课外阅读的解释范文4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 语文课外阅读 现状 方法

义务教育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就目前现状来看,受社会环境和家长文化层次的影响,对初中学生而言,学生自主阅读的情况很是不容乐观。即使是经济文化相对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也都亟待提高。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家庭和学校现状,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加以分析探究。

一、初中阅读教学

受家长意识、学校条件和教师水平限制,初中学生的课外语文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以苏州东山镇为例,这里地处太湖之滨,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还出过许多名人:古有明代王鳌和明代苏州第一个状元施,今有王守觉、王守武、何泽慧等5名中科院院士,照理说这里应该有较强的读书氛围。但事实是尽管百姓生活富足,但普遍文化素质不高,绝大部分家长都为茶果农或渔民,家庭文化氛围可想而知。再加上由于近几年很多大学毕业生工作难寻,他们甚至对自己的子女读书也都抱无所谓的态度,在阅读方面对自己子女的要求更是可想而知。很多家庭很少有藏书甚至一本藏书也没有,对孩子的阅读极不重视,这样的家庭环境孩子的阅读意识和阅读能力势必要受到很大影响。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家庭普遍缺乏培养孩子阅读意识的情况下,作为老师首先要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很多老师利用阅读课从阅览室借来图书供学生阅读,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这既解决了学生阅读图书的来源,又保证了阅读时间。但由于学校阅览室场地有限、学校借阅图书手续的繁琐、学校图书更新缓慢等原因,学生阅读课上对阅读的内容缺乏自主的选择,更多时候是被动地服从辅导老师或图书管理人员的安排,他们很少有自主选择感兴趣书籍的权利,所以很多时候学生读书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缺乏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理解和体验自然也不会深刻,更不会有所感悟和思考,或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样的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新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有些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喜欢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即把自己对作品内容或人物的理解强加于学生,使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之前就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这很不利于学生阅读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

语文教师观念陈旧,认为课外阅读浪费时间,不鼓励学生读书,甚至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有些语文教师甚至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割裂开来,认为老师的任务只是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上好课就可以了,至于课外阅读,那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加上由于自身的阅读量少,对课外阅读缺少必要的辅导,不推荐书目,不指导方法,不检查督促,还有些老师虽然也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他们认为课外阅读就是为考试备战,将所要考查的文学名著按照考试要求编成考题,完全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富有的个性情感的体验和创新潜能的开发。

以上种种现状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完全背道而驰,极大束缚了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初中学生课外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7~9年级学生,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课外文学作品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课外语文自主阅读的能力呢?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笔者结合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学会读书”这一总体目标,按单元目标对读书方法加以分解:对于课外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精妙短小的散文或古诗文精品,要求学生学会通过反复诵读加深感悟和印象――“吟哦讽诵而后得之”,并利用课前五分钟开展课前朗诵比赛,内容为课本外的名家散文经典段落或《古诗文诵读》(初中版、高中版)上的相关诗文,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对课外文学作品中的小说,指导学生选取合适角度对文学作品深入“感悟、品味、欣赏”,仔细辨析作品浓厚的文化内涵、情感表达和方式,以及语言艺术的特色;对课外优秀小说作品,老师开出书目,指导学生利用阅读课时间到学校阅览室阅读或到藏书室借阅,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牛吃草”的精神学会反刍对那些充满智慧的经典作品深读精思,反复品味,含英咀华直至深得精髓。

在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还应注意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巧妙引导,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给予足够的阅读自由,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对于作品的解读,不应要求学生给出一个固定的答案和解释,而应鼓励学生调动思维从各个角度大胆想象质疑,对作品作出个性化、创造性的阐释和解构,并让他们选择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进行交流。

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不同类的文学作品能力,还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评论类的文章,(比如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几篇文学评论或《作品与争鸣》等文学类期刊中的一些文学评论),指导学生在发扬阅读个性的基础上,学会从理性地角度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一些文学评论或阅读感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感悟张扬学生阅读个性,激发其阅读兴趣和潜能,并使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再上一个层次。

通过以上专项训练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了方向,有了方法,阅读意识和兴趣也大大增强了。初中三年时间,尽管学习时间很紧,但很多学生还是阅读了几十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大大增强。

三、结语

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不扼杀学生的阅读个性,这是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只有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要求,并巧妙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潜能,才能开辟出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指导的新路子,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施耐庵.水浒传.

课外阅读的解释范文5

一、语文教师应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引领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初中生较之小学生课业负担重了些,日常的学习已挤占大部分时间,加上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因此很难形成自觉的阅读习惯。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引领他们走进阅读的大门,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我常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制作成精美的幻灯片,如“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冰心)、“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变得更加富有,但我们一定可以变得更加智慧”(朱永新)、“读书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许必丰)等等,上课伊始全班齐读几遍并工整地抄在笔记本上,使学生对课外阅读重视起来。

二、语文教师应是学生课外阅读的组织者

1.开设阅读课。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不要担心阅读会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要舍得腾出课堂时间让学生阅读。可以读名著,读经典,读短小的美文,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与作者、书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交流,享受读书的乐趣。

2.开展好书推荐活动。从上面所述的调查结果来看,农村初中生的阅读随意性大,不知道哪些书适合自己,多是同龄人之间相互传阅。阅读多以娱乐、消遣类读物为主,内容鱼龙混杂,教师必须替学生把好关,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好书。可在教室的展示栏中开辟“好书推荐”栏目,向学生推荐精品读物,除了课标要求的必读书目外,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热销图书、科普读物等。

3.结合授课内容引荐助读作品。教材中的一些文章要想让学生透彻理解其中的内涵,必须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的经历、写作背景等,这些内容不是靠教师课前的作者及作品简介就能解决的。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杨绛的《老王》等,以农村初中生的人生阅历、社会阅历及阅读量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对“”那段历史知之甚少,教师的三言两语难以解释清楚,学生疑惑不解,教师只好包办,效果可想而知。著名特级教师王君上的《老王》就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对老王的死“没多问”及“不安”“愧怍”,王老师投影了《杨绛回顾岁月》中的片段,并让一名学生配乐深情朗读,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在理解作者的同时也产生了解那段荒唐岁月的欲望。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授课内容多做这样的功课。

4.开设班级读书广角。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够完备,图书室的书多年没有新书补充,原有的旧书大多是“两基”时充数的系列书或名著的压缩本,加上农村家庭藏书有限甚至没有,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可指导学生开设班级读书广角,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拿来交换阅读,教师也可拿出自己的藏书借给学生。

三、语文教师应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者

现在的初中生学业负担比较重,课余时间还要做作业,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如果时间紧张可见缝插针地阅读一些短小的美文,时间充裕的节假日再阅读一些长篇名著。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教给学生一些易于掌握的阅读方法,如宋代朱熹提出读书要“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加上近代学者提出的“手到”,这“四到”就是学生读书的好方法。

四、语文教师应是学生课外阅读的表率者

学生阅读时,教师千万不要认为与自己无关,只做一个旁观者。如果一个教师不喜欢阅读,怎么指望自己的学生喜欢阅读呢?教师应率先垂范,广泛涉猎,否则学生会认为你“老”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况且哪个学生不喜欢学识渊博、谈吐风趣的老师呢?大家都对鲁迅笔下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印象深刻,与这位老先生和学生阅读时摇头晃脑的陶醉状不无关系。另外,教师还要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和自己阅读的收获及体会,激发学生对书的渴望,从而主动进行阅读。

五、语文教师应是学生课外阅读的赏识者

课外阅读的解释范文6

一般而言,学生是以拼读的形式进行词汇记忆的,而传统的无意识和机械式的记忆经常会导致“今天记,明天忘”的现象,识记难度大。因此,在课外阅读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然拼读,帮助学生掌握拼读的规律,进行联想识记。如在《Lit-tleRedRidingHood》教学中,教师要按拼读规律整理出阅读中出现的词汇,引导学生进行自然拼读的总结按照发音规律、词性规律等进行分组,帮助学生掌握拼读规律。然后要求学生每三天抄写一组单词,抄写是要按照观察记忆、覆盖原词、拼写自测和检查核对四个步骤进行,如hats、girls、clothes、glasses这组,学生通过上述步骤进行抄写后,发现这些词汇是hat、girl、cloth、glass四个单数名词加s或es引申出的复数形式,通过掌握了规律,学生在拼读过程中进行有意识的记忆,发挥学生的联想识记,培养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

2.分析词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初中课外阅读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生词,而多数学生遇到这些生词就会直接查词典,甚至直接放弃,这对在课外阅读中实施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构词法、上下文联系、生活常识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猜测词义,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然后让学生找出该词所在句子与其他句子之间的关系,即并列关系,经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猜测词汇的意思,表示“产生的某种结果”。最后教师让学生通过查阅词典或者查看课后解释来验证分析出的词义是否正确。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3.创新活动,巩固学生的新词运用

创新活动,尤其是课外活动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阅读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演讲、表演、故事会、书评会、撰写故事剧本等形式开展创新活动,在活动中,要尽量恰当地运用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词汇,这样就很好地巩固了学生对新词的运用,加深了学生对新词汇的理解。如在学习完《TheRabbitandtheFox》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进行故事评论,表达自己对故事的寓意理解,在评论时要运用到阅读中出现的一些短语,如playtricks、Goodidea、jumpup、wentaway、ranoutof等。让学生展开联想,续写故事,表达出狐狸飞快地跑出房子之后会发生什么。通过这样的创新活动,有效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拓展了课外阅读的词汇掌握,更主要的是巩固和运用了学生在课堂学习到的新词汇,达到了教学目的。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