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阅读内容;阅读笔记;成果展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小学生语文素养是小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等内容。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朱熹也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也积极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观点。新教育改革的发起人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我国的一线名师无不强调多读书、集广益的好处,足见阅读和阅读积累之重要。况且《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就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课标提出了课外阅读的量化要求(第一学段5万;第二学段40万;第三学段100万;),在附录中还专设“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这就为语文阅读教学的进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单靠在校的语文学习时间和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简直就是杯水车薪,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阅读的内容。
我们经常说,把课外书拿出来,自己看课外书。或者说今天回去自己看20分钟的课外书。那我想问一下,每天看《爆笑校园》可以不?其实呀,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一个好朋友;反之,读书不加选择,去读一些不适合学生读的书,往往事与愿违,学生的阅读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指导学生选择读物:一种是“拓展读”,即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读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如在学习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等一些节选自名著的课文后,让学生去读一读相关的名著,以便更好的理解课文和了解文章中的人物。例如我班在学习了《冬阳 童年 骆驼队》之后,紧接着指导孩子们去读完整的《城南旧事》。另一种是“迁移读”,即在学习某课后,运用学习该课所掌握的方法去读类似的文章或作品,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例如,我在完成了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一课之后,又顺势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朱自清的其它散文,如《荷塘月色》《背影》等,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朱自清散文的魅力。还有,我在学习了《一只贝》之后,引导孩子读了《丑石》《落叶》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的运用。我班在学习了《藏羚羊的故事》,然后又接连读《藏羚羊的跪拜》,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第二,要指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人也教导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阅读笔记是增长知识积累,储备语言积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那么,怎样做阅读笔记呢?我常常采用这样的方法:(1)让学生用笔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各种要点,内容包括:佳词、佳句、警句、精彩片断、重要段落等,摘抄后要注明文章的标题、作者及出处,还要有相关的解释或见解等。(2)让学生以适合自己需要和爱好为标准,把对自己有用的文章贴在特制的本子上,并注明出处。这种方法最便于剪贴报纸。在剪贴时可以适当归类,以防资料过多,搀杂不清。(3)鼓励学生自制规格相同的卡片,把文章的要点或精辟句、优美句、精彩段摘录在卡片上,采取单项形式,一张卡片记一个内容,储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通过做各种形式的阅读笔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第三,要教给学生的阅读的方法
学生应该有目的的课外阅读,绝不能只注重过程,更要注重结果。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法是不足取的。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深思,字得其训,句索其旨。”阅读与思考要紧密相联。深入领会文章语言的运用、内容主旨、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精妙,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我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通常有:(1)圈点符号法。阅读时,要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点出来,以便于考查和理解。圈点符号法,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需要选用,注意画的醒目、突出,便于鉴别。(2)批注法。在阅读中,τ谀承锞洌若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对某些问题有异议,就不让灵感火花稍纵即逝,而应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或发表意见,或提出质疑。读课外书,全班可以一起读一本书,教师检查读书情况,一起交流读书感受,也可以进行读书漂流活动,比如《百年百部》系列丛书,《安徒生国际大奖》获奖小说,每一个同学一本,俗话说,风过留声,雁过留痕。读完一本就在书的扉页或者留白处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然后再和班上的其他同学交流书本,再看书的同时也留意别人的的阅读感受。
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阅读,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阅读,真正做到如皮萨略夫所说的:“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是为那些会读书的人准备的。”
第四,要开展有趣的阅读展示活动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范文2
1、认为课外阅读会浪费学生时间。很多语文老师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读书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所占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批评的那样,“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这些教师在课堂上如此,在课下不但不鼓励学生读书,而且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在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艰难。包括语文教师在内,学生家长、其它课任老师在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上的观念都相对滞后。
2、认为课外阅读就是学生自由发挥。有些语文老师以为只要按照课本和大纲上好课就可以了,至于课外阅读,那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所以部分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只重视课堂阅读,而对课外阅读只是提倡却缺少对学生必要的辅导。
3、认为课外阅读就是考试备战。有些老师将所要教学的课文,按照考试阅读模式训练学生:要求学生熟记字词,背诵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更有甚者,将课文编成考题,完全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富有的个性情感体验和创新潜能的开发。还有的语文教师认为: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写作。他们的课堂阅读教学要么离开思维内核,排除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孤立地去品味语言,以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要么进行浅表的读写结合,浮光掠影地将“读”带过。
针对这些现象,作为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就必须转变自己的观念,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创设条件,加强指导,确实开展好课外阅读,以补充农村学生的心灵成长和文化积累所必须的营养,这是每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让他们能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书。
冰心老人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也就是说学生要认识到课外书在自己成长中的影响,养成广泛阅读良好习惯,选择有益的、适合自己的课外书。然而当今社会上有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书籍,大量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书籍在市场上“游荡”,鱼目混杂。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的意义非常重大。
语文老师就要用自己的阅读经验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课外书在自己成长中的影响,开启学生乐于阅读的心智、激发阅读的兴趣,指导他们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书籍。在指导他们正确选择适课外书籍时,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指导学生选择思想健康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有助于学生健康思想的形成,有助于启迪学生的心灵,有利于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的书籍。我们要教育学生读好书,使他们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要考虑学生的差别“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获。因为学生客观存在年龄、知识积累、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的内在需求、兴趣也随之不一样。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爱好、需求开展了解,在介绍时才能有的放矢。
(3)注意阅读内容的广度。要求学生选择伦理,科技,文学作品等。《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400万字的份量,无疑是我们要注意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
2、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合理地开展课外阅读
中小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心理,有了解未知的主动需求,由于其认知判断等的限制,所以在寻找课外读物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可从下面三个角度考虑: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如今的中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发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各种阅读材料,特别是范围广泛的课外阅读,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没有边界的感受空间。让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文章,有助于其感受到祖国文字的奇妙与伟大。同时,也激起了其对各种阅读材料的兴趣,促使他们自己通过读报、看书去获取知识、资讯,懂得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2)从读物内容指导。指导学生选择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书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
(3)从时间上考虑。平时上课时间紧,建议学生阅读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则要求其阅读篇幅较长的读物。
3、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中国古代学习论认为“积渐成学”是读书之规律。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在这个环节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读书的积极态度,认真投入,学会揣测作者的思想情感。读书是把书的资讯传给大脑,大脑开展创造性加工,人与书本产生的一种综合性效应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
(2)学会做笔记。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就是说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教师指导学生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写下读书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因此,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该是热爱读书的人,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书籍真正成为自己精神财富的不竭源泉。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2]韦国清、蒋成云.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的精神享受[J].中小学教学设计2004年12期。
[3]吴立岗.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范文3
《语文标准》中列出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阅读目标:“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为实现这一指导思想,首先要从阅读的数量着手。这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课外阅读数量。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以后逐年增加,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阅读量有了显著的增加,并扩大了阅读范围。比如,阅读一般现代文,由6年级的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提高到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背诵优秀诗文的数量,由5—6年级的60篇增加到80篇,阅读总量由5—6年级的100万字提高到不少于260万字,并明确规定“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也就是说7—9年级要阅读的名著总量将不少于6—9部。九年累计,应达400万以上。这一数量,是在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后确定的,大多数教师反映能够达到。新课标还倡导读整本书,并在“附录”中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长期的实践,摸索出了一条阅读习惯形成的“路线图”。
一、树立现代阅读理念
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关键是要建立现代阅读理念。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比较大的变化。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同样也应该这样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读者的阅读,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正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
所以读者绝对不是消极被动的,他们也是文学活动的主体。
现代对话理论已经被许多国家的教育家认同,并吸收到政府制定的母语教育有关文献之中。例如,美国宾西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给阅读所下的定义是:“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英国的英语课程大纲关于阅读的表述是:“应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应指导学生具体深入地思考读物的质量和深度,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的情节、人物、思想、词汇和结构作出反应。”加拿大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应该着重强调阅读活动并非仅仅为了获取信息、汲取知识。编排周详的阅读课程,会为学生们提供许多旨在为了愉悦、为了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阅读机会。”因此,在制定《语文标准》阅读目标的时候,充分顾及了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二、摆正教师在课外阅读中的位置
教师的作用有二:“一是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二是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刘国正语)。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教师要根据精读和略读的不同,做出相应的指导。“精读的时候要纤屑不遗,略读的时候要提纲挈领”(叶圣陶语),但“其目的惟在学生习惯的养成,能够自由阅读”。
教师要切记的是:要正确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要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强加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师的精神俘虏。教师要时刻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面对作品和学生同作者平等对话,允许并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独特理解,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研讨,从而“把学生的阅读欣赏引向作品的深处,也引向学生心灵的深处,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李镇西语),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
三、引导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范文4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提出过语文教材只是个例子的重要论断,他指出:“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又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既然语文教材只是个例子,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大有必要在语文教材以外,有选择地适量地引进部分其它阅读材料,以增加学生阅读的总量,让他们在接受教材“举一”训练的同时,进行达到“反三”的训练功效,真正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特别是在当前一般农村学校学生求知欲望日益增强,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智力投资与开发日趋重视,我们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更有必要。根据叶圣陶讲话精神和当前农村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实际,我从上学年起,在五年级一个班试验部分地把课外阅读教材引进课堂教学中,同时再注意适当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利用无意识记,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使整个班级的阅读教学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现在全班43名同学,绝大多数能独立阅读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的书报杂志,有部分同学还迷上了看供初中学生阅读的读物。在阅读中,他们大都能较顺利地把握文章叙述的中心及要点,有的还能粗略分析出写作上的特色。在作文能力上,他们也由怕写,逐步变为爱写和写得较有质量,部分学生的作文还被有关儿童杂志录用过,有的还在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奖,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适当增加学生阅读总量,拓宽学生阅读训练的渠道,确实能打开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路子,许多学生在阅读和作文能力上有所长进,均得益于在搞好正课学习以外的多读书、读好书。
适当增加学生阅读总量,努力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实验总的路子是——
一、严格控制正确教时
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内。以前,我也想到要搞课外阅读,但那时,我只是单纯地把课外阅读当作“课外”的事,而没有从根本上把它纳入整个阅读教学的总体规划中。学习了叶圣陶关于语文教材只是个例子的重要论断,我认识到,既然语文教材只是个例子,那课外阅读在整个农村阅读教学中,完全有理由由课外引进课内。那些被精选出来的课外读物,在课堂教学中,也完全有理由占有一席之地。我又分析了每周语文课课时安排和正确所需课时情况。在小学中高年级,每周语文课(包括用于语文的自习课)一共是11节,除去1节作文和2节写字,还有8节,而每周用于课文教学只需5~6节,那么如果严格控制教学时数,每周就可节省出2~3课时。这些多出的课时,往往都用于课文教学拉长延伸上,这样不仅浪费了部分的教学用时,而且不利于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这样的分析,使我更加看到了,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内,不仅应该,而且完全有可能。
我在进行实验的第一个学期,给我班每个学生订了一份《读与写》小报,从第二学期我又给他们每人加订了《小学生语文学习》杂志。每当这两种刊物一到,我都在上面精心选择一些与当时正课教学内容和程度相接近的文章,供学生在课堂上集体进行阅读。让学生在课上阅读课外读物时,我努力按照以语文教材举一而反三的要求,根据语文教材中规定的阅读训练的重点,恰当地设计一些阅读训练的习题,使学生读中有思,读中有练,促进对单元训练重点项目的掌握,例如五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材单元训练里面提出了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要求,我就从课外读物中,精心选择了些适合于本年级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文章,让他们边读边思考,先练习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再学着把各段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经过正课上和课外阅读中的多次地反复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提高很快。后来,许多学生还在课外自己找来一些文章练习分析概括,他们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内后,还要适当考虑布置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业。我把组织学生在课内阅读课外读物的要求与整个阅读课训练的重点同步提出,在布置他们的课外阅读作业时,也作同步地考虑,使学生真正把读好课外读物放在搞好整个语文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如我教了《月光曲》、《小音乐家扬科》和《威尼斯的小艇》等课文,这些课文的后面部分有分辨事物和联想的训练要求。我在这一阶段布置学生完成课外阅读作业时,也要求他们从课外阅读书中寻找一些有事物和联想的段落,并把其中的事物和联想分辨清楚。我在教了《鸟的天堂》和《火烧云》等写有事物的动态与静态的课文之后,也向他们布置过一些以课外书中寻找部分写景的文章,分辨清楚其中动态与静态描写的作业。
要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内,关键是要改革课堂教学,严格地控制教学用时。我在每堂课堂教学前,都要注意精心设计,严密组织,科学安排,往往一个教学方案写好了,还要再三修改,使之合理又合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力求语言简炼,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效率越来越高。从实验的第一学期,我正确的教学用时都基本上控制在最低限度内。像《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小音乐家扬科》等较长篇幅的课文,我都在3教时内完成,而像《鸟的天堂》和《“兄弟便是”》等课文,教学参考资料书上注明2~3课时教完,我都尽可能2节课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内这个明确的意识,它也促进了我整个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泛读与精读结合
让学生在博览中得到更多的益处。鲁迅先生也曾用蜜蜂酿蜜来比作读书,指出必须“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我们训练学生阅读,一方面是要促使他们训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同时也是为了陶冶他们的情操,促进他们知识的增长,这一切益处,都有待于让他们在博览中更好地得到。
为了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到多种读物,我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从实验开始的第一学期起,我为我们班上的学生集体订阅了十多种儿童读物,其中有报纸、有杂志,有的儿童杂志还订了双份,基本上做到每四个学生有一种读物,但类型又大部分不相同。同时,我又让学生把家里适合于自己看的书带到班上,办起了班级图书角,互相传阅学生中自己的课外书籍。我还不定期地从学校图书室挑选一些较好的儿童书籍,直接发到学生手中,让他们自己保管,互相借阅。多种渠道结合,学生的书源广泛,他们谁也不愁课外没书可读了,只盼望多读一点,读好一点。
为了让学生的课外泛读真正得到保证,教师在时间上还要舍得给予安排。我从实险开始,一般的晨读课时都不安排学生读课本上的课文。因为课本上的课文,在课堂上都反复多次读过了,再让他们在晨读课上去读,他们大部分都读不出多少兴趣。我也不安排学生在晨读课上预习新课,而把新课的预习直接列入正课的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在晨读课就有了泛读的时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外书中兴味盎然地去“博览”,或读或诵,或吟或背。学生对这种自由式的阅读,人人都十分喜爱,晨读也变成对他们这些从田间走来的孩子具有很大吸引力的课。中午的午习时间,我也一改过去让学生抄几段课文或做几条其它语文练习的布置作业方式,同样把这段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只不过是要求他们把晨读课时出声地读,改为无声地默读,在静默无声中感受读书的乐趣,吮吸知识的甘泉。
三、注意利用无意识记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范文5
可见,读书已不仅仅是摆脱平庸、增长智慧、陶冶情操的个人行为,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阶段是人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让孩子们诵读一定数量的经典,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接触一些当代的优秀作品,从而贮存一定的语言和思想资源,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有责任让孩子们畅游书海,呼吸书香,与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
如何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呢?其策略主要有三。
策略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悄然间“润书”于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产生阅读动力,才能将“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
1.师生共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的确,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应是经典名著的普及者。为了尽可能将全体学生带动起来,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扎进书堆,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从推荐的内容入手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内容、人物性格。课后,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看这些书。每逢活动,还可以买一些名著作为奖品给学生,让他们接受更多优秀作品的熏陶,培养健康的阅读情趣。
另外,利用自己的示范朗读带动孩子爱上阅读,朗读的最大优点是能再现文章的节奏和旋律,让孩子们能从中感受到语言文字所传达出来的美和感染力。
2.夸奖赏识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读书所得”的知识、能力及时肯定和鼓励,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最大动力。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柳树醒了》这一课时,提了一个问题:“在春天里,还有什么也醒了?”有位学生在座位上轻轻地说:“春天来了,细菌醒了。”尽管很轻,教师还是捕捉到了,请他说说自己的理由。他认真地说:“春天里,天气温暖潮湿,各种细菌就开始大量繁殖,像感冒病毒什么的……所以我认为春天来了,细菌醒了。”教师不住地点头,孩子们也极有兴趣。教师趁机鼓励:“这位同学把课外学来的知识运用到了课堂上,多棒!同学们也应该像他那样多看课外书,这样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一句简短的鼓励,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在这样的班级中,学生阅读的兴趣会很高。
3.亲子阅读
孩子的生活,大部分时间还是校外,与父母一同分享。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影响。
我们要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孩子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激发孩子的读书欲望;建议家长双休日带孩子去书店等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多给孩子亲近书本的机会;平时要尽可能给孩子提供静心阅读的时间、空间和足够多的好书;为孩子建立温馨、舒适的读书角,建立一个家庭图书架;把书作为一种礼物,经常送书给孩子。当然,最重要的是建议家长加入到读书者的行列,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感受,共同进步。
策略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选择适宜课外读物,辨别“清源”活水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
1.思想健康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道德高尚的人谈话。”我们要教育学生读好书,使他们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符合差异
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生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
3.有趣味性
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诸如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炽烈欲望。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有兴趣的课外读物。
4.有一定的广度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告诫青少年:专看文学书不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也不好。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
策略三:“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生活中“携卷”而唱
学生有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挑选了有益的图书并不意味着教师取得了什么教育成果,让学生养成“手不释卷”的读书习惯则更为重要。
1.坚持早读
学校将早读作为学生到校“第一事”是学生养成读书习惯的“必修课”。清早,孩子们坐在明亮整洁的教室里,或大声诵读《三字经》《弟子规》,或潜心沉浸于《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或满怀好奇地翻阅《十万个为什么》……日子久了,习惯养成了。不读,则空虚;读,则充实、快乐、精神饱满。
2.合作阅读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合作起来,自由选择、自我决定,他们就会学到所需要的一切知识。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面及兴趣爱好,同时考虑性格等诸因素,可以将孩子分成若干读书小组,配合相应的读物,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就会达到一定的效果。
3.课余时间合理安排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范文6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课外阅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如何?学校和家长怎样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社会有关机构应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做些什么?就这些问题,我们语文教研组对我校二、四、五年级共50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个别访谈,结果如下。
一、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
在课外阅读目的方面。调查表明,小学生之所以大多喜欢课外阅读,对课外阅读表现出较浓厚兴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通过课外阅读能使他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培养能力。同时,他们认为,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通过课外阅读有助于调剂身心,放松心情。
如:五年级的李文溯谈到,他虽然学习成绩较好,但与同学谈论一些天文地理知识时,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懂得多,他对别人的侃侃而谈非常羡慕。后经同学提醒,知道他们那些知识都是看课外书得来的。于是,李文溯买来《十万个为什么》等书阅读,以后和同学谈起有关话题便有了共同语言。
四年级的王昕凯谈到,他平时写作文总是“很短”,觉得“没东西写”。经老师指点,他懂得了要想把作文写好,不但要阅读“作文选”,也要阅读童话、小说、天文、地理等书籍。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实践,王昕凯作文“下笔如有神”,并在学校的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四年级的沈烨柯谈到,他特别热衷于课外阅读,对优秀的课外书有强烈的爱好,觉得课外阅读是一种享受。由于他看书多,掌握的知识也特别丰富,同学、老师提的问题总难不倒他,被同学称为“小博士”。
五年级的吴依楠谈到,她上四年级时,父母离异了。她感情上接受不了这一事实,一下子由活泼好动变成了沉默寡言,整天无精打采,精神不振。班主任曾多次对她进行心理辅导,效果不明显。后来,班主任向她推荐一些关于小学生心理方面的书籍,这些书开导了吴依楠,使她摆脱了家庭不幸带来的烦恼,重拾起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五年级的钱栩谈到,课外阅读是不断完善自我的途径之一。由于课外阅读主要由自己从课外书中获得知识,思考与解决问题,从而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渐渐地培养了学习兴趣,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
当然,也有一部分小学生课外阅读目的性不强,阅读的随意性、盲目性较大。他们有的是受教师和家长阅读兴趣的影响;有的是随大流、赶时髦;有的是因一时兴起,缺乏坚持性;有的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消遣,打发时间;有的为了追情节,找刺激;有的是为了应付家长、教师提出的要求,等等。由于缺乏个人的自主性和来自教师、家长有针对性的指导,因而部分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不高,达不到阅读效果。
在课外阅读内容方面调查发现,小学生课外大多喜欢阅读故事、小说、童话、卡通漫画等。如在学校的问卷中,二年级被试171人,有81人选择了童话、故事类;四年级被试174人,有91人选择了故事、童话、卡通漫画类;五年级被试162人,有93人选了故事、小说类。如下图所示:
这一结果,可能与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故事、童话、卡通漫画等生动形象,可读性强,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易于小学生阅读并理解有关。
此外,“各种学习资源”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也占了较大的比例。如调查“常购买的书”一项中,购买“各种学习资料”(如优秀作文选、各科达标训练等)的被试,二年级有61人,四年级有57人,五年级有65如下图所示:
这一情况表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与课堂的知识学习紧密联系。家长和学生希望通过阅读学习资料,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或希望通过阅读作文选提高作文能力;或通过做练习题,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各种测验和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出,小学生购买和阅读的课外读物的面比较窄,而过窄的阅读面,难以发挥课外阅读的育人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虽然“减负”的呼声很高,但由于受到部分家长、教师“向学生要分数”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购买书籍,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各种学习资料”、“作文选”是学生购买和阅读的首选,从客观上也给小学生课外阅读造成了一个怪圈。
调查中,“影响最大的课外书”一项,有131填写的是各种故事、小说、童话、寓言、漫画等,占调查人数的25 .76%:排在第二位的是《十万个为什么》,有82人填写,占调查人数的16 .19%;只有极少数学生填写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中华美德丛书》《生活中的科学》《中外名人故事》等。学生感到对他们影响大的课外书只有杨红樱和沈石溪的系列丛书,其它不多,这也反映了家长及教师对小学生阅读缺乏引导和指导。目前,各类书籍、报刊品种繁多,小学生怎样选择,哪些书对小学生掌握知识及形成良好品德有较大的影响,如何使小学生对那些既能掌握科学知识,培养一定的文学修养,又对其良好的品德形成等都有较大影响的书刊感兴趣,值得教育者研究,也有赖于家长、教师向小学生推荐或帮助他们进行选择。
1.在课外阅读时间方面。小学生在课余都安排了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见表一、表二:
表一:每天放学后安排课外阅读时间(人数)
表二:双休日、节假日安排课外阅读时间(人数)
从调查结果看,小学生比较善于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书报。如每天放学后能安排半小时左右至三小时以上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就有309人,占调查人数的61, 06%,其中安排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的学生最多,有257人,占50 89q;而在双休日、节假日安排半小时至三小时以上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有256人,占调查人数的52. 6%;相对每天而言,在双休日、节假日花时间课外阅读的人数有所减少,这可能是因为此时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丰富,但在阅读时间上,安排二小时左右与三小时以上的人数有所增加。
2.在课外阅读形式方面。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形式大多采用个别阅读。随着年级增高,同学中互相借阅,交流读书心得的现象增多。他们阅读的书刊,有的是学校统一订购,有的是和家长一起到书店选购或自行选购,有的则是到学校图书室借阅,还有的是从互联网上阅读。多数学生对书刊只是浏览一遍,或着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阅读;部分学生则掌握了良好的阅读方法,如摘抄书刊中优美词句、段落,写读后感,遇到不懂问题时虚心向家长、老师请教等。
(二)学校和家长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
调查表明,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他们都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或指导学生订阅各种报刊,如《小学生世界》《小学生时代》《小作家》等。另外,部分教师还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有关书籍,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写读书心得,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但也有些教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不够,缺乏追踪与反馈,使课外阅读流于形式。
至于家长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购书的要求一般都能满足,并能利用休息时间陪子女到书店购书。据调查,经常陪子女到书店购书的家长有32. 05%,“偶尔”的有59. 34%。由于现在城市家庭都订有一份甚至多份报纸,这就为小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增长见闻提供了良好的阅读材料。部分家长还把亲子共读看作是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进行亲子交流的手段,“陪孩子读书看报”的家长,经常的有23. 93%,偶尔的有42. 77%。在阅读过程中,这些家长比较善于营造阅读氛围,乐于和孩子交流,热心解答孩子提出的疑难问题。但是,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少数家长并不重视的课外阅读,“没有陪子女到书店购书”和“没有陪子女读书看报”的家长分别有8 .6%和33. 3%。此外,学生家中拥有的课外书不够50册的有209人,占调查人数的41.34%;约100册的有94占18.71%,100册以上的人数则很少。家中只有少量的课外书,又怎能满足孩子日益增长的求知欲望?
二、几点建议
以上的调查表明,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它在小学生的成长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然由于各种原因,课外阅读还不尽人意。为了使课外阅读更有实效,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家长和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小学生课外阅读,在小学生的心智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他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身心,培养能力,充实、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之一。家长和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要明确意识到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关系非常密切,相辅相成;课外阅读也是学生生活的本身,是他们成长所必须,学生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对他们终身受用。要克服那种认为现在学生学习紧张,花时间看课外书,就会影响学习,或课外阅读只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提高作文水平等的功利思想。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书籍,选择时间,选择阅读形式。对学生的选择,家长和教师应给予尊重,对良莠不齐的课外读物,家长和教师应加以过滤,指导并协助学生作出正确选择。
2.学校要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与检查,并从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针对目前低年级学生不会读,高年级学生没时间读的状况,学校要把课外阅读纳入教育、教学的计划,要切实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从时间上给小学生课外阅读予以保证。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精心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报刊,并耐心解答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差异,由浅入深为学生提供必读书目,形成链条,持之以恒。同时,可组织丰富多彩的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阅读体会,利用板报、墙报展示阅读成果,在教室设图书角,评选“阅读标兵”,自编手抄报,开展知识竞赛等等,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