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课外阅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课外阅读范文1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
1.有利于增加积累,拓宽视野。阅读的本质就是“读”,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阅读和日积月累,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失为提高他们语文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有位教育家曾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丰富语文知识,还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评判,越读越感到自己孤陋寡闻,越读越想读。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又增加了知识积累,无论是对课内阅读还是对写作都大有帮助。
2.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叶圣陶先生指出:“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因为教育工作的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与良好习惯的养成紧密相连。培养能力离不开知识与历练,养成良好习惯也有赖于扎实的知识基础与反复的实践、锻炼。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养成“自己要读”的习惯,从而潜移默化地养成了一种阅读习惯,正像人们早晨起来刷牙洗脸一样,成为自然。这一点正是语文教学所期盼的。
3.有利于激发兴趣。课外阅读是在自由、无拘无束的心理环境中进行的,这样的心理环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心理因素的协同参与,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一般来说,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和兴趣来选择读物,其中,往往以文学类读物居多,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意境的吸引,伴之以想象和情感,神思飞越,自由驰骋,产生美好的体验,进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了,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或者说,如果能将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愉悦的大话移植到课内阅读教学中去,必将有效地促进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课外阅读的指导
1.指导选择书籍。首先,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其次,要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书籍时,除了要考虑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趣味性等因素外,还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有很多老师不顾学生接受能力,常常推荐《红楼梦》《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等中外名著,且不说这些名著反应的社会生活已经远离了学生的实际,单就学生的欣赏水平来讲也是初中学生不能企及的,拔苗助长的结果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2.指导阅读方法。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其功至伟”,叶老的这句话说明了语文教学中阅读方法的重要性。其实,课外阅读更要加强方法的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确定则应根据阅读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泛读和略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细读和精读,要教会学生灵活运用,拿到一本书,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部作品?我想从中得到些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且只想作一般了解,则适宜用泛读和略读;如果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优美文字,体会真情实感,则适宜细读和精读。如果阅读报刊,只想获取信息,作一般了解,查阅目标就可以了。
3.指导做读书笔记。一个人只读书不做笔记,其效果远远比不上边读边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在课外阅读时可要求学生做好笔记,且规定学生上阅览室都必须带笔记本,认真做好记录,对摘录的一些重要语段、名言、警句,应注明出处,以便需要时查阅。这样,积累一段时间后,再组织学生交流,互相借鉴,可以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4.指导写读书心得。语文教学强调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开阔了视野,增进了积累。但这仅仅停留在阅读的初级阶段,要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使阅读获得预期效果,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学生经过有计划的训练,写作水平也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初中生课外阅读范文2
关键词:课外阅读 习惯 方法
大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的确,读书可以改变人的精神、气质和品德,不仅可以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还可以提升人的智慧,实现自我生命的升华。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既然读书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现在的中学生在承受着课业负担重的情况下,该如何选择读书呢?
我在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要想搞好阅读,首先就是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思想道德水准,从而拓展知识视野,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进而提升学生们的语文基本素质。上阅读课时,教师应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阅读,内向的学生喜欢默读,外向的学生喜欢朗读,那就满足他们。在阅读成果展示时,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比如“有情朗诵”,用自己的诗句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或者用画画的形式去描绘……
同时,还要培养阅读习惯。教师一定要做好引路人,主要是乐读、有效读、享受读。途径有两种:一是强制,二是暗示。只要能坚持下去,阅读慢慢地就会变成每个学生的左右手而不能忘怀。
二、针对学生能力选择不同的读物
一个班级的学生,阅读能力因智力因素、能力水平等原因,存在一定的差异。老师应认真掌握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为他们选择不同的读物。阅读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指导他们选读篇幅较短、内容连贯、内涵适当的作品,如《上下五千年》、《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步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以及《汤姆·索娅历险记》、《羊脂球》等等;而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推荐他们读篇幅较长、历史背景复杂、内涵丰富、隐含哲理、手法新颖独特的读物,如《寂静的顿河》、《白鹿原》、《家》、《春》、《秋》、《边城》、《雷雨》、《人间喜剧》、《哈姆雷特》、《百年孤独》等。这些读物的内容既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特色,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如果只是走马观花、隔河观柳,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常见的阅读方法,教学中已经讲过,学生可以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但在课外阅读中,还应补充一些,如:把好词佳句、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注明出自哪一本书,有条件的制作成卡片;默读和朗读有机结合,好的段落可以大声朗读,有的段落要细心品味;一般的课外读物,要求学生通过泛读、略读、快速浏览,以达到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的目的。短而精的书,要多读几遍;有助于扩大知识面的书,要多读若干遍,以增加知识积累;篇幅比较长或者内容复杂的课外读物,可指导学生写阅读提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要求学生在读完整本书后,必须写出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做到“雁过留声”,把自己读书受到的教育和启发、产生的感想和见解整理出来,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四、家长多鼓励学生阅读
好多家长认为提高孩子成绩的唯一条件就是做题,大量做题,有的甚至把课外书籍当成“闲书”,不准孩子摸,不准孩子碰,一经发现就惩罚、就没收等等。其实这样做大错特错,他们把读书的目的搞错了。他们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挣大钱、发大财,或者过上更好的生活等等,却不知“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处世行事时,知识意味着才干。懂得事务因果的人是幸运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处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学识方能办到。所以家长不仅要鼓励孩子读书,还要要求孩子读书,切不可妨碍阻挠。
五、尽量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条件
1.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保证学生精神食粮的供应。
2.动员学生捐书,成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订阅报刊。
3.时间要充分保证,既集中读又分散读,每天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广泛阅读报刊,每周抽出两节课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给学生的课外阅读以充沛的时间,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六、周期性地对学生阅读效果进行检查
初中生课外阅读范文3
关键词 阅读策略 课外阅读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在前期对本地某中学初二学生的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被研究者绝大多数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阅读量小,阅读策略的使用不全面,阅读方法需要得到提高。①因此认为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之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以及策略使用进行系统的指导,使学生克服英语阅读的心理障碍,从而培养学生长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加强其自主阅读能力,转变学生应试教育的固有思维模式,让学生通过多阅读实现对不同文化、风俗习俗,宗教等较为全面的了解,体会从不同的方式和角度看问题,培养多方位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而对策略的学习也在英语课程修订组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具体内容中重点提出②(详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具体内容中第二部分中第一点下第三条(2012))。但是,对阅读策略的研究以及如何培养学生使用阅读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少数研究者虽探讨了阅读策略,如张翼飞(2009),③黄志萍(2011)④等,却并未对中学生阅读策略意识和策略培训做实证研究。因此,基于这样的背景,作者拟通过对本地区某中学同一年级的两个自然班进行实证研究以了解阅读策略培训对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影响,具体作法如下:
实验前,设计实验所需的教学内容、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为控制好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及保证实验结果的可信性,教学内容以各大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为主,但在选取上重视内容的多方位性,涵盖文化、习俗、经济、政治等。在教学中对两个自然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其中一班中的30人(控制组)采用做题再讲解的方式,而对另一班的30个学生(实验组)采用先对受试者进行阅读策略培训,再让他们做阅读理解题的教学方式。课堂外给两个组的同学布置同样多的课外阅读量,其中实验班的学生要求在阅读过程中使用老师介绍的策略进行课外阅读,老师抽样后会发现问题(如策略使用不当),再讲解问题。控制班则只要求阅读并理解,然后老师带着实验对象回答文后的问题。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笔者在同事的帮助下首先对两个班的同学进行了前测。前测由三篇题材不同的阅读理解题构成,共十个选择题,共20分。在测试过程中,为确保学生认真参与,学生将对实验的重要性有大致了解。测试的成绩按成绩由高到低的序号排列,不列出人名。在前测完成后,30个学生将被分别从两个自然班中抽选出来参与实验教学。抽选方式为把学生成绩按分数高低排列,再掐头去尾,然后选择三十个学生,并使两个班的同学的成绩大致相同,以保证实验教学后的两个班的出现的可能差异是实验的结果带来的。其次,同一教师对两个班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验教学,教学方式如所设计的一般。 在对实验组的教学中,教师有目的的,按计划对阅读策略进行培训。所培训的策略有:(1)浏览全文,了解大意,预测内容。( 2)在阅读中,参照语境,利用上下文衔接关系、图示、表格、文中注解等辅助信息帮助理解;(3)对文中生词词义进行猜测和联想;(4)恰当使用略读、跳读等方式;注重使用笔记和标记;(5)能区分观点和事例,找出主要信息;(6)有目的地集中注意力、自我监控、纠正错误;实施自我鼓励行为、减少焦虑和激励阅读的情感策略。(7)对文章分析总结, 并反思自己在阅读中所取得的进步和不足。
在为期十二周的教学实验后,学生进行了后测。测试的内容和题型与前测保持一致。在后测结束一周后,两个组中每组各5个受试者参与了半开放式访谈,以了解学生对教学手段,方式等的看法和建议,并为实验提供数据。
笔者在同事的帮助下,对前测和后测成绩进行核对,并对半开放式访谈做好记录。然后对收集到的测试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并给予成因分析。在Excel 2003和SPSS12.0的测量统计下结果显示:在前测中,两个组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实验教学结束后,虽然两组的学生相对于前测都取得了进步,但是实验组的学生在后测中的成绩比控制组的学生的成绩好,平均分多2.16分,并具有显著性差异。这一实验结果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实验组的学生由于内部和外部原因在实验教学中的积极性较高。其次,实验组的学生在老师的培训下能够有效地自我评价,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调整,这有助于认知能力的提高,这在访谈中得到验证(实验组的学生能细说他们所取得的进步之处,以及影响他们进步的因素在哪,而控制组的学生只能说个大概,认为是自己的语感)。此外,控制组的学生因自我评价无法很好地体现,有可能对自己的不足注意不够,积极性受影响。这一实验结果说明教师很有必要对初中生进行阅读策略培训。针对性地对学生阅读策略进行培训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这将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他们在教师的课外英语阅读指导和辅导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同时,能在课外阅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乐趣,从而增强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然而,本研究也有其自身局限性。其一,参加此实验的学生较少,仅60人。其二,由于实验时间短,有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潜在因素没有显示出来。比如,后测中实验组成绩的标准差比控制组的大,这说明有一部分实验组学生在实验中没有明显的进步,这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其三,学生实验前几乎没有课外阅读量,词汇基础差,这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制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阅读策略的培训对学生课外阅读有着积极的影响。
基金项目:遵义师范学院2012年度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立项编号:12ZYJ005)
注释
① 李静.对初中生课外英语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以遵义市第六中学为例[J].英语广场,2013(4).
② 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凸显英语学习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英语课程标准修订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2012(2).
初中生课外阅读范文4
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到底如何呢?据调查统计: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看课外书的同学占43.2℅,极少阅读课外书的同学占2.6℅。何况这里的课外书还包括一些品味低下的卡通漫画、言情小说、网络小说等书籍,可见,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确实太少,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对尚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初中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关键。
一.课内课外超链接,一石激起千层浪
1.巧借课文,以点带面
《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阅读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童年》等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如教学《杨修之死》时,我不仅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品析了杨修锋芒毕露、恃才放旷的性格,曹操心胸狭窄、阴险奸诈的本性,杨修之死的原因。还向学生提出“曹操真是个小人吗?为什么他能够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军阀呢?请同学们到《三国演义》中去寻找答案吧!”以此激发学生探索三国历史、认识三国人物、阅读《三国演义》的浓厚兴趣。课后,学生中很快掀起了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潮。
2.名著导读课,抛砖为引玉
课外读物良莠不齐,初中生因心智尚未成熟,课外阅读时在读物选择时容易误入歧途,亟需老师的正确引导。我在教学实践中专门开设了名著导读课,形式上可以由教师介绍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请学生来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还可借用多媒体抛砖引玉。目的只有一个:向学生推荐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二.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班级中浓浓的书香氛围毫无疑问会对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很强的感染激发作用。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1.精心打造教室图书角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环球时报》《读者》《意林》是必备,另外学生还可推荐报刊。报刊由语文课代表专门负责购买、更换,经费源于班费。课余饭后,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假以时日,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图书角的常客。
2.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
学生想借书时,向语文科代表申请,由课代表出面向校图书馆借出,并做好登记。要求借书人按时归还,并保证书的完好无损。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蔚然成风,学生的读书热情倍增。
3.组建班级网络读书沙龙
鉴于现在的中学生都喜欢上QQ,我班在网络上建立一个阅读QQ群,推选出群主,负责日常事务。课余时间,学生们都可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外阅读交流:畅谈读书的收获与感受,提出读书的疑问与困惑,相互推荐好书。班级网络读书沙龙的组建,为班上学生提供了长期坚持课外阅读的精神动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三.开展系列竞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竞赛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之一,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1.开展箴言积累竞赛
在教室后的班级文化墙上开设一个专栏,每天由值日生推荐板书自己认为最好的经典箴言,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等,同时,要求全班学生人手一本箴言积累册,每天都将张贴栏中的箴言摘抄下来。当一轮展示完毕,由全班学生打分。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也促使他们在阅读中要用心品读,提高阅读的品质。此外,全班学生每天都能摘抄一条箴言,日积月累,这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2.举办故事演讲比赛
初中生很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每学期都会在班上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或演讲赛。七年级举办讲故事比赛,八、九年级举办演讲比赛。全班学生既是参赛选手,又是比赛评委,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进行广泛阅读的兴趣。
3.开展读书征文比赛
初中生课外阅读范文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四学段,即七年级至九年级,学生要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并且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一课程标准跟以往的相比,显现了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不仅规定了阅读的总量,还对分段阅读目标做了具体的量化规定,也对课外读物的选择做出了提示。
然而,不管是大城市学校的调查,还是城乡一级学校的调查,无论是外校的调查,还是本校的实际问卷、访谈等调查都显示:由于多种媒体的冲击,特别是电视、电脑、手机等对学生的影响,课业的增多,初中生对课外阅读渐行渐远。调查中显示:学生阅读时间少,氛围差;阅读没有深度,目的呈功利性;阅读内容单一,阅读面狭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阅读作用无法体现,等等。因此,语文教师在注重课内阅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督促、检查工作,坚持长时间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养成教育。这样,语文教学才会走出死角,才会让学生腹有诗书,才会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养成教育呢?
一、“诱惑”学生读课外书,感受课外阅读的好处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篇课文是冰心的《忆读书》,文中冰心通过回忆自己年幼、年少、中年时的读书经历,给青少年朋友提出了“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希望。学习这篇文章是引导学生读书的好时机。学生刚上初中,觉得什么都是新鲜的,教师讲的话、提的要求,他们都愿意接受,积极响应,都想着给教师留下好印象。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提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要求、必读书目,介绍适合他们阅读的各种杂志等,要求学生每天的阅读量达到2000字以上,并能坚持做一些读书笔记。然后在每一节课前用3~5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些有关读书的故事,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犹太人家庭中引导孩子读书的故事:在每个犹太人家庭里,当孩子稍稍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几滴蜂蜜,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种仪式其用意是犹太家长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要多读书。可见犹太人爱书如命。犹太人的聪明与他们多读书分不开。又如,中国孩子李路珂的读书故事:多年前,出生在一般家庭的15岁的李路珂考上清华大学,20岁攻读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当人们用看待天才的眼光来看这个孩子的时候,她的父亲却说:“女儿并非智力超常,她与别的孩子的区别只是在于,当别的孩子正在拼命去读、背一些无关紧要的、最多只是供翻翻而已的文字(主要指语文课本中的一些课文)时,我在让孩子读《论语》《孟子》《古文观止》等经典作品。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成长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还可以介绍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教学故事:魏老师在中学教语文时,虽然肩上有学生升学的压力,但他总是在开学的第一个月内就领着学生把课文学完了,剩下的时间进行广泛的阅读和相关的学习活动。他这种做法却能把普通校的“差班”教成考试成绩超过重点校的“实验班”。
以上的读书好处帮助学生解决了成绩与阅读关系的问题,也让学生放下了“课外阅读会影响学习成绩”的包袱。“诱惑”学生阅读,还可以阅读的好文字“相诱”,以阅读的有趣情节“相诱”,以成功人士的阅读经历“相诱”,达到让学生喜欢阅读,营造阅读氛围的目的。
二、营造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自主积极的阅读态度
初中生求知欲旺盛,精力也旺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关键是大部分学生常把课外阅读当做是一种消遣,为消磨时间而进行浅阅读;而有一部分教师、家长的阅读功利心太强,把课外阅读看做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如果一段时间不见效果,教师、家长往往不再坚持,这样的阅读就很难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不能体现阅读的力量。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自主、积极、投入的阅读态度。
在教学中,笔者感到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这也是心理学中所说的“首因效应”。如给学生一个自主阅读的空间(图书室),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要求他们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这节课让学生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好自己喜爱的书后,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做一份简单的手抄报展览出来,供学生在课余时间欣赏,互相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在点评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后,不仅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学有所获,而且原来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受到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意识。这对学生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理性能够使学生辨别是非真伪,独立会让他们的思想更自由。当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去阅读时,阅读的良好态度已初步形成,再引导他们选择适合的读物,有计划地阅读就可以水到渠成。
三、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读物,做好阅读计划
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仍爱幻想,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可推荐他们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如童话、科幻小说、民间故事、寓言等,还可以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繁星》《春水》《童年》《昆虫记》《鲁滨孙漂流记》《哈利・波特》等具体书目进行阅读。在初二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特别是初二下学期及初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占较大比例,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水准已有较大发展,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此阶段主要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千古传诵的经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的四大名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还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或书籍。如教学《山中避雨》时,就让学生看丰子恺的《缘缘堂》;教学《风筝》时,推荐他们阅读《朝花夕拾》,等等。这样,学生从这些书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尝到了课外阅读的甜头。
为了让学生感受时代气息,便于近距离赏析模仿,可以推荐他们阅读一些期刊,如《读者》《青年文摘》《科学》《国家地理》《军事武器》《意林》《小小说选刊》等。
向学生推荐了书目后,很有必要让学生做一份阅读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不做计划,阅读就会随意,随意的态度就会造成阅读可能流于形式。让他们自己或是阅读小组制定好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小组定期向教师汇报阅读情况。教师也要勤于过问,了解在阅读中学生碰到的问题,指导他们作深层的阅读。
四、引导学生组成高效的阅读小组
初中生喜欢在活动中竞比,喜欢交流。阅读小组是一个学生竞比、交流的平台。竞比可以是组员之间,也可以是组与组之间。所以,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阅读小组可由学生自由组合,人数在4~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这样,组员之间往往是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的情况,个性的互补可以发挥小集体的相互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提高。小组定时交流阅读过的书目、内容、感受等,达到互相介绍好书、阅读争论、共同认识提高的目的。
五、引导学生保证阅读时间,养成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做过一个估算:初中生1个钟头可以阅读1万字,即使费点心思的,1个钟头也可以阅读5000字,一本大约10万字的书,每天只读1个钟头,20天就可以读完,一年可以读18本,中学3年可以读54本,再加上两个假期,以8个星期算,每天读3个钟头,3年又可以读24本,总共78本,7800000字。这样,我们不仅能完成上面所列的阅读内容,还有时间反复咀嚼精华,不断深化。如果学生没有那么充足的时间,可以保证每天30分钟的阅读时间,阅读课外书不少于2000字,做1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摘录自己认为写得好的精彩语段、章节,并让家长、同学监督、评赏。把这项工作当做阅读的“基本功”,进行长期的养成教育,日积月累,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引导、培养学生动笔读书的习惯
初中生课外阅读范文6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课外阅读内容是自然景物和社会事件的能动反映,学生在深入阅读文本后,从根据作者的角度、方位感受观察事件的方式和手段,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同时,通过阅读,能掌握字词、表达方式、文体特征等内容,在不断认识和重现中,将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记忆能力得到训练。学生是文本的解读者与创造者,语言的描述与学生的想象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形象生动的具体形象。
2.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情操。一部好的作品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和不朽的精神力量,其中的人物形象是时代精神的化身,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人的楷模,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经典名著,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真、善、美的情趣。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1.积极因素。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浓厚,具有课外阅读的习惯,阅读的内容广泛,有文学艺术类、科技军事类、历史地理类等,也有的学生喜欢阅读《读者》、《意林》等时文报刊,关注社会发展,关注时事热点。
2.存在问题。(1)目的不明确。受中考指挥棒的左右,学生阅读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以至他们的阅读范围狭窄、数量偏少,造成了许多知识的盲区。(2)时间偏少。学生在课余更热衷于上网聊天、看电视节目、参加体育活动,而课外阅读的时间相对偏少,据调查表明,我校平均每天用于课外阅读有0.5小时的仅占12%。(3)随意性大。部分学生片面追过娱乐性,冷落了经典文学名著。学生追过感官享受的阅读,缺少文本的品味、感悟,导致课外阅读流于形式。
三、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1.激发阅读兴趣。宋朝理学家程颐认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学生对阅读内容感兴趣,会把阅读视作享受。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感兴趣的漫画、武侠、言情小说入手,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不能一味追过材料的文学性,要留有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读物的权利,让他们阅读并快乐着。当学生有了阅读的意识后,教师加以适当引导,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加强阅读对话。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阅读任务,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交流阅读感受,一起分享阅读收获,共同促进,共同提高。如在阅读《水浒传》教学中,教者通过展示水浒人物图片,让学生说出水浒人物的绰号,通过阅读景阳岗打虎、三打郑屠等经典片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科学推荐书目。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洋溢着人文气息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汲取精神营养,充盈人文精神。《盐城市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要求》指出,初中阶段课外阅读要达到260万字的目标,必读书目有《汤姆・索亚历险记》、《繁星・春水》、《童年》、《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水浒》、《骆驼祥子》、《朝花夕拾》、《名人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作品,选读书名包括散文、小说、戏剧、杂文、童话、科普、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以及优秀作文等内容。选择作品要注重经典性和前沿性,一方面,经典作品能使学生拓展视野、启迪智慧、提高修养,与大师对话,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另一方面,选择时文作品,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感受人物积极上进的力量。